CN219390672U - 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的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的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0672U
CN219390672U CN202223422535.7U CN202223422535U CN219390672U CN 219390672 U CN219390672 U CN 219390672U CN 202223422535 U CN202223422535 U CN 202223422535U CN 219390672 U CN219390672 U CN 219390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arc
ring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25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凌
俞晓波
周荣海
忻红波
虞世君
李辉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hai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hai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hai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hai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25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0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0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0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的支撑机构,包括有支撑架和搁置在该支撑架上的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支撑环上沿其圆周方向开有多个间隔分布且能供换热管通过的断口,各断口将该支撑环分割成多个弧形段,各弧形段与各自的能支撑在中心管外壁上的筋板相固定,相邻筋板之间具有与对应的相邻弧形段之间的断口相连通的空间。支撑后,当换热管绕制至该支撑环时,只要让换热管直接从断口处进入到支撑环内的空间中,从而节省了拆装弧形段的时间,使得绕管工作可以连续进行,因而能极大地提高绕管效率,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当换热管绕到支撑环的下方位置时,只要让断口外露于支撑架,即同样能让绕到下方的换热管进入到支撑环内,从而使得换热管的布局更加合理。

Description

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的支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在换热器的换热管绕制过程中及换热器的使用过程中对中心管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缠绕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它主要包括有筒体和位于筒体内的换热管,换热管由内而外逐层缠绕在中心管上,换热管的两端定位在对应侧的管板上,各管板固定于筒体内。在绕制上述换热管时,通常采用绕管机,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4444563B的文献中所公开的装置,在该装置中让中心管转动,送管装置轴向移动,将换热管缠绕在中心管外。由于中心管的长度较长,尤其是随着缠绕式换热器向大型化的发展,该中心管的长度已达到几十米之长。为此,在绕制过程中,为了抵消挠度的影响,需要在中心管的轴向中间部位加装支撑机构。目前,该支撑机构包括有支撑架和搁置在该支撑架上的支撑环,其中,支撑环由多个弧形段拼合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形结构,相邻弧形段的拼合处通过筋板相拆卸连接,各筋板再支撑在中心管的壁面上。这样,当换热管绕到该支撑环的位置时,由于绕制的换热管较长,无法直接从支撑环的内壁与中心管的外壁之间的空档中直接穿过去,因此需要拆掉其中位于上部的一块弧形段,即,使得支撑环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开口,然后将换热管通过该开口放入支撑环内,使换热管从贴合中心管的外壁开始逐层放置、固定;然后再恢复拆掉的那块弧形段,继续绕制换热管。如此就逐一完成整个超长中心管外侧的换热管的绕制。
采用上述支撑机构,虽也能实现中心管的支撑,但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因位于支撑环下方的弧形段需要支撑在支撑架上,因此分块拆装的弧形段必须处在滚轮架以上位置的弧形段,但换热管绕到支撑机构所处的位置时,不一定刚好对应滚轮架以上的位置,从而导致换热管绕制布局的困难;2、目前的支撑架采用滚动地间隔支撑在底座上的二只滚轮,该两只滚轮位于中心管的中心线的两侧,即左右布置,因其与支撑环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支撑环在转动过程中出现下陷现象。若要克服此现象,需要支撑环设计足够的强度,但这样会增加制作成本;3、每根换热管在经过支撑机构时,弧形段拆装时间较长,每次需20分钟左右,如此,会延长换热管的绕制工期,使得绕管效率低,成本高。并且拆掉一弧形段后,因重力变形,导致该弧形段与筋板之间的安装孔无法对齐,使得回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的支撑机构,使得绕管作业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的支撑机构,包括有支撑架和搁置在该支撑架上的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上沿其圆周方向开有多个间隔分布且能供换热管通过的断口,各断口将该支撑环分割成多个弧形段,各弧形段与各自的能支撑在中心管外壁上的筋板相固定,相邻筋板之间具有与对应的相邻弧形段之间的断口相连通的空间。
为了便于组装和加工,较好的是,各所述筋板由一内环的外周壁径向延伸而成,各筋板的径向外端与对应的弧形段相固定,所述内环能套设、定位于中心管上。
在上述改进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环有两个,各所述的筋板的径向外端被夹于该两个支撑环之间,以增大与支撑架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撑、运转更加平稳。
为了提高支撑环的强度,较好的是,各所述筋板的旁侧还固定有能与中心管相连接的加强板。
在上述各方案中,再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支撑架包括有一底座和两个设置在该底座上并位于支撑环的轴向中心线两侧的支撑座,两个支撑座之间连接有两根沿支撑环的轴向间隔分布的支撑梁,两根支撑梁之间依次分布有多个排列成弧形并与所述支撑环的下部相滚动接触的第一滚动体,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支撑环下陷的现象。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梁为与所述支撑环的下部相匹配的弧形板,所述的第一滚动体为套设在辊轴上的辊筒,所述辊轴的两端转动地支撑在对应的弧形板上。
为了确保两个弧形板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两块弧形板之间夹设有多个定距管,该定距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弧形板相固定。
为了能对支撑座及支撑梁在横向上能调节移动,较好的是,所述底座包括有座体、坐落在该座体中的多个第二滚动体和搁设在该第二滚动体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与各所述支撑座相固定,同时该盖板又通过压持件拆卸固定在所述座体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滚动体为两端转动地支撑在座体的两侧壁上的辊柱。
为了方便加工和组装,较实用的是,各所述支撑座包括有两个支撑柱和连接两个支撑柱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又通过压条定位在所述座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环上开有供换热管通过的断口,且该断口与相邻筋板之间的空间相连通,因此当换热管绕制至该支撑环时,无需再拆卸弧形段,只要让换热管直接从断口处进入到支撑环内的空间中,再按现有技术一样使换热管贴合在中心管的外壁后逐层放置、固定;从而节省了原有需要拆装弧形段的时间,使得绕管工作可以连续进行,因而能极大地提高绕管效率,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当换热管绕到支撑环的下方位置时,只要让断口外露于支撑架,即同样能让绕到下方的换热管进入到支撑环内,使得换热管的布局更加合理。
再者,将支撑架上的第一滚动体分布成多个,并且排列成弧形结构,以增大与支撑环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撑环的下部得到全面支撑,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支撑环下陷的现象,从而能保证在绕管过程中支撑环转动的平稳性和支撑架承载的稳定性;同时,支撑架采用两侧支撑座受力、中间第一滚动体悬空的结构,使得支撑架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变能力,让多个第一滚动体能与支撑环更好地贴合,受力更加均匀、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带局部的中心管);
图2为图1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支撑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内”、“外”、“宽”、“高”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至图5所示的支撑机构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100,它包括有有支撑架10和搁置在该支撑架10上的支撑环1以及多个筋板2,其中,支撑环1上沿其圆周方向开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断口11,各断口11的大小要允许换热器中的换热管通过,如处,断口11的增设,使得该支撑环1被分割成多个弧形段12,并且,断口1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图1中,断口11有六个,相应的,弧形段12有六段,其中两段弧形段较长,称之为第一弧形段12a,其余的弧形段较短,称之为第二弧形段12b,第一弧形段可以与下述的弧形板8相配合。各弧形段12与各自的筋板2相固定,各筋板2再支撑在中心管100外壁上,相邻筋板2之间具有与对应的相邻弧形段12之间的断口11相连通的空间。如此,当换热管绕制至该支撑环1时,只要让换热管直接从断口11处进入到支撑环1内的空间中,使得绕管作业可以连续进行,因而能极大的提高工效。
为了加工和组装方便,上述各筋板2由一内环3的外周壁径向延伸而成,内环3能套设、定位于中心管100上,具体,内环3与中心管100之间可以通过键槽结构进行配合,各筋板2的径向外端与对应的弧形段12之间通过螺栓a、螺母相固定连接。并且,上述筋板2的数量可以与弧形段12的数量相等,但考虑到支撑的平稳性,较长的第一弧形段12a配置有两块筋板2,因此对应上述数量的弧形段,本实施例中共有八块筋板2,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两段较长的第一弧形段12a得到更好的支撑。
考虑到支撑环1运转的平稳性,本实施例中,支撑环1有两个,各筋板2的径向外端被夹于该两个支撑环1之间,并用六颗螺栓a和相应的螺母进行紧固。并且,还加大了邻近断口处的弧形段12的厚度,以进一步提高受力面积。
由于中心管100和绕制完成的换热管体积庞大、笨重,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环1的强度,在各筋板2的旁侧还固定有能与中心管100相连接的加强板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支撑环10下陷现象,本实施例中,还对上述的支撑架10结构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它包括有一底座5和两个设置在该底座5上并位于支撑环1的轴向中心线两侧的支撑座6,各支撑座6又包含有直立在底座5上的两根支撑柱61和连接两个支撑柱61的连接板62,两个支撑座6之间连接有两根沿支撑环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支撑梁,两根支撑梁之间依次分布有多个排列成弧形并与支撑环1的下部相滚动接触的第一滚动体7。具体的,图中的支撑梁为与支撑环1的下部相匹配的弧形板8(也可以将支撑梁设计成链条,以适用多种规格的支撑环1),第一滚动体7为套设在辊轴71上的辊筒72,辊轴71的两端转动地支撑在对应的弧形板8上。为了提高辊筒72转动的灵活性,在辊筒72和辊轴71之间安装有调心滚子轴承73,并且为了确保两块弧形板8之间的间距,在两块弧形板之间夹设有多个定距管9,该定距管9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对应的弧形板8相固定。
为了方便横向移动,上述底座5还设计成如下结构,它包括有座体51、坐落在该座体中的多个第二滚动体52和搁设在该第二滚动体上的盖板53,其中,第二滚动体52为两端转动地支撑在座体51的两侧壁上的辊柱。盖板53供上述支撑座6相固定,即各支撑柱61通过螺栓固定在该盖板53上,该盖板53又通过压持件拆卸连接在座体51上。图中,该压持件为压板54,并且有两块,横向间隔放置在盖板53上,当需要微量调整支撑座6横向位置时,拆掉压板54,移动盖板53,带动其上的支撑座6及支撑环1等移动,移动到位后,再通过压板54和螺栓将盖板53固定座体51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架10的整体强度和牢固度,两个支撑座6上的连接板62又通过压条63及螺栓定位在座体51上。如此,整个支撑架10强度好,支撑更加稳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的支撑机构,包括有支撑架(10)和搁置在该支撑架上的支撑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1)上沿其圆周方向开有多个间隔分布且能供换热管通过的断口(11),各断口(11)将该支撑环分割成多个弧形段(12),各弧形段与各自的能支撑在中心管外壁上的筋板(2)相固定,相邻筋板(2)之间具有与对应的相邻弧形段(12)之间的断口(11)相连通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筋板(2)由一内环(3)的外周壁径向延伸而成,各筋板(2)的径向外端与对应的弧形段相固定,所述内环(3)能套设、定位于中心管(1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1)有两个,各所述的筋板(2)的径向外端被夹于该两个支撑环(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筋板(2)的旁侧还固定有能与中心管相连接的加强板(4)。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包括有一底座(5)和两个设置在该底座上并位于支撑环的轴向中心线两侧的支撑座(6),两个所述支撑座(6)之间连接有两根沿支撑环的轴向间隔分布的支撑梁,两根支撑梁之间依次分布有多个排列成弧形并与所述支撑环(1)的下部相滚动接触的第一滚动体(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为与所述支撑环的下部相匹配的弧形板(8),所述的第一滚动体(7)为套设在辊轴(71)上的辊筒(72),所述辊轴(71)的两端转动地支撑在对应的弧形板(8)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弧形板(8)之间夹设有多个定距管(9),该定距管(9)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弧形板(8)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包括有座体(51)、坐落在该座体(51)中的多个第二滚动体(52)和搁设在该第二滚动体上的盖板(53),所述盖板(53)与各所述支撑座(6)相固定,同时该盖板(53)又通过压持件拆卸固定在所述座体(5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动体(52)为两端转动地支撑在座体(51)的两侧壁上的辊柱。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座(6)包括有两个支撑柱(61)和连接两个支撑柱的连接板(62),所述的连接板(62)又通过压条(63)定位在所述座体(51)上。
CN202223422535.7U 2022-12-19 2022-12-19 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的支撑机构 Active CN219390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2535.7U CN219390672U (zh) 2022-12-19 2022-12-19 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的支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2535.7U CN219390672U (zh) 2022-12-19 2022-12-19 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的支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0672U true CN219390672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3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2535.7U Active CN219390672U (zh) 2022-12-19 2022-12-19 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的支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0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87892A1 (en) Connectors for collapsible bed frame and collapsible bed frame having same
CN219390672U (zh) 用于支撑换热器的中心管的支撑机构
CN113653356B (zh) 螺栓球网架的连接杆更换方法
CN219083872U (zh) 用于支撑换热器的支撑环的支撑架
US4016710A (en) Bat support spider for a harvester reel
RU2746578C2 (ru) Комплект вращающегося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CN113511561A (zh) 一种新型玻璃纤维网格布卷绕系统
EP1366246B1 (en) A former associated with an apparatus for making cages
CN216916161U (zh) 一种平衡车支撑骨架及平衡车
CN210306202U (zh) 一种钢筋笼半自动滚焊机
CN218313168U (zh) 一种可调节式轴托架工装
CN109773397B (zh) 一种钢筋笼焊接变位机
CN210565748U (zh) 一种组合式滚动轴承
CN210907480U (zh) 一种螺旋线式矫直机构
RU2478159C1 (ru) Стойка опоры воздушной линии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
CN216105378U (zh) 一种新型玻璃纤维网格布卷绕系统
CN219854369U (zh) 一种转盘轴承滚动体拆卸装置
CN216178672U (zh) 一种大型换热器旋转加工装置
CN219472659U (zh) 一种化学制剂生产线中的被动链轮安装机构
CN220434327U (zh) 拆卸式钢管连接系定位装置及钢管支撑
CN211143843U (zh) 一种新型钢结构水平支撑装置
CN220031630U (zh) 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轮胎安装辅助装置
CN217018384U (zh) 一种钢筋笼加工装置
CN219360746U (zh) 一种基于模块化的麦克纳姆轮
CN220732671U (zh) 柔性光伏跟踪支架及光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