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0055U -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0055U
CN219390055U CN202320713947.1U CN202320713947U CN219390055U CN 219390055 U CN219390055 U CN 219390055U CN 202320713947 U CN202320713947 U CN 202320713947U CN 219390055 U CN219390055 U CN 219390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containing
blocking
installation space
containing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139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日雄
刘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139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0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0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0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接水盘包括:盘体,盘体具有环形的第一分隔部,以使盘体限定出接水槽和安装空间,接水槽位于第一分隔部的内侧,安装空间位于第一分隔部的外侧,接水槽包括盛水部和第一隔水部,盛水部适于设于换热器的下侧,第一隔水部设于盛水部和安装空间之间,以将盛水部和安装空间隔开,第一隔水部的顶面低于第一分隔部的顶面。接水盘有利于避免设于安装空间的相关部件易产生冷凝水。

Description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接水盘用于承接换热器的冷凝水,由于冷凝水温度低,使得接水盘的接水槽周围的部件容易产生冷凝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水盘,所述接水盘有利于避免设于安装空间的相关部件易产生冷凝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接水盘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接水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具有环形的第一分隔部,以使所述盘体限定出接水槽和安装空间,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第一分隔部的内侧,所述安装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分隔部的外侧,所述接水槽包括盛水部和第一隔水部,所述盛水部适于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下侧,所述第一隔水部设于所述盛水部和所述安装空间之间,以将所述盛水部和所述安装空间隔开,所述第一隔水部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一分隔部的顶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水盘,通过设置第一分隔部以将接水槽和安装空间隔开,使得接水槽内承接的冷凝水等因第一分隔部的阻挡不会流至安装空间,而在盛水部和安装空间之间设置第一隔水部,以将盛水部和安装空间隔开,有利于增大盛水部内承接的冷凝水与安装空间之间的距离,阻挡盛水部内的水靠近安装空间,从而可以降低冷凝水传递至安装空间的冷量,有利于避免设于安装空间的相关部件易产生冷凝水,便于提升产品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水部形成为隔水凹槽,所述第一隔水部与所述盛水部之间设有第二分隔部,以将所述所述第一隔水部和所述盛水部至少部分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水部形成为第一隔水凸台,所述第一隔水凸台的顶面高于所述盛水部的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水凸台的顶面沿朝向所述盛水部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水部延伸为长条形,所述第一隔水部位于所述盛水部的宽度一侧,所述接水槽还包括第二隔水部,所述盛水部的至少长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隔水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水部形成为第二隔水凸台,所述第二隔水凸台的顶面高于所述盛水部的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盛水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隔水部的长度为h,5mm≤h≤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水部和所述第二隔水部分别形成为隔水凹槽,所述隔水凹槽与所述盛水部之间设有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一隔水部和所述第二隔水部位于所述第二分隔部的同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水部包括第一盛水段、第二盛水段和第三盛水段,所述第一盛水段和所述第三盛水段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盛水段的长度两端,所述安装空间位于所述第一盛水段和所述第三盛水段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槽还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盛水部和所述第一隔水部分别连通,所述排水槽包括:第一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排水泵,所述排水泵用于将所述第一排水槽内的水泵送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排水槽内的水位;和/或,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形成有排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水部包括第一盛水段、第二盛水段和第三盛水段,所述第一盛水段和所述第三盛水段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盛水段的长度两端,所述安装空间位于所述第一盛水段和所述第三盛水段之间,所述排水槽设于所述第二盛水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水部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沿朝向所述盛水部的与所述排水槽的连通位置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可活动安装于所述排水口,以用于封堵或打开所述排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换热器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接水盘,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盛水部的上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接水盘,有利于避免设于安装空间的相关部件易产生冷凝水,便于空调器的灵活布局。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7是图5中所示的接水盘、排水泵、和水位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沿图7中D-D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7中E-E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7中圈示的F部的放大图;
图11是图7中圈示的G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200、接水盘100、换热器101、排水泵102、水位检测装置103、
盘体1、封堵件2、
第一分隔部11、接水槽12、隔水凹槽12a、第二隔水凸台12b、安装空间13、第二分隔部14、
盛水部121、第一隔水部122、第二隔水部123、排水槽124、
第一盛水段1211、第二盛水段1212、第三盛水段1213、
第一隔水段1221、第二隔水段1222、第三隔水段1223、
第一排水槽12411、第二排水槽12422、
第二安装部1241b、排水口1242a、
第一分隔段141、第二分隔段142、第三分隔段1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接水盘100。
如图1-图4所示,接水盘100包括盘体1,盘体1具有环形的第一分隔部11,以使盘体1限定出接水槽12和安装空间13,接水槽12位于第一分隔部11的内侧,安装空间13位于第一分隔部11的外侧。
可见,第一分隔部11可以环绕接水槽12设置,以便于实现冷凝水等的集中收集、处理,第一分隔部11的至少部分用于将接水槽12和安装空间13隔开,从而当底盘用于空调器200时,接水槽12内承接的冷凝水等因第一分隔部11的阻挡不会流至安装空间13,而安装空间13可以用于安装相关电器部件,例如空调器200的风轮、电控盒等等,减少接水槽12内承接的冷凝水对设于安装空间13的相关部件的影响。例如,第一分隔部11的至少部分用于将接水槽12和安装空间13在水平方向上分隔开,接水槽12的底壁低于第一分隔部11的顶面。
其中,接水槽12包括盛水部121和第一隔水部122,即盛水部121和第一隔水部122均设于第一分隔部11的内侧,盛水部121适于设于换热器101的下侧,使得盛水部121至少用于承接换热器101产生的冷凝水等,而第一隔水部122设于盛水部121和安装空间13之间,以将盛水部121和安装空间13隔开,有利于增大盛水部121内承接的冷凝水与安装空间13之间的距离,即有利于增大盛水部121内承接的冷凝水与设于安装空间13的相关部件之间的距离,由于冷凝水的温度相对较低,上述设置可以降低冷凝水传递至安装空间13的冷量,有利于避免设于安装空间13的相关部件易产生冷凝水。
可见,第一隔水部122的设置,可以起到隔断冷凝水和保温的作用,降低安装空间13的相关部件因冷凝水温度影响而产生冷凝水的几率,有利于提升安装空间13的相关部件的使用可靠性。
而且,第一隔水部122的顶面低于第一分隔部11的顶面,即在上下方向上,第一隔水部122的顶面位于第一分隔部11的顶面的下侧,则即使第一隔水部122因距离盛水部121较近而使得部分水落至第一隔水部122上,那么第一隔水部122上的水也能受到第一分隔部11的阻挡不会流至安装空间13、而保持在第一分隔部11的内侧,以进一步提升安装空间13的相关部件的使用可靠性。
显然,第一隔水部122的设置,有利于提升安装空间13的“防水能力”,使得安装空间13的相关部件不易因受到接水槽12内冷凝水的影响而易产生冷凝水,则底盘用于空调器200时,空调器200的部件可以灵活设置安装空间13,降低了安装空间13对相应部件的防水能力的要求,提升空调器200的布局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环形”应作广义理解,包括但不限于圆环形、多边形环、椭圆形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水盘100,通过设置第一分隔部11以将接水槽12和安装空间13隔开,使得接水槽12内承接的冷凝水等因第一分隔部11的阻挡不会流至安装空间13,而在盛水部121和安装空间13之间设置第一隔水部122,以将盛水部121和安装空间13隔开,有利于增大盛水部121内承接的冷凝水与安装空间13之间的距离,阻挡盛水部121内的水靠近安装空间13,从而可以降低冷凝水传递至安装空间13的冷量,有利于避免设于安装空间13的相关部件易产生冷凝水,便于提升产品使用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隔水部122的宽度t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第一隔水部122的宽度t在第一隔水部122的长度方向上可以始终保持不变、也可以根据实际布置需求适应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11所示,第一隔水部122形成为隔水凹槽12a,第一隔水部122与盛水部121之间设有第二分隔部14,以将第一隔水部122和盛水部121至少部分隔开,此时第一隔水部122位于第一分隔部11和第二分隔部14之间,第二分隔部14可以阻挡盛水部121内的至少部分水流至第一隔水部122,且第一隔水部122可以使得盛水部121内的水与安装空间13具有合适的距离,以有效保证第一隔水部122的隔水效果。此时,第一隔水部122的顶面可以为第一隔水部122对应的隔水凹槽12a的槽底壁。
例如,在图1-图4和图11的示例中,第一隔水部122形成为隔水凹槽12a,第一分隔部11和第二分隔部14的彼此相对的侧面分别形成为隔水凹槽12a的相对两侧的槽侧壁,以便简化盘体1的结构。可选地,第一分隔部11和第二分隔部14分别形成为筋条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分隔部14将第一隔水部122和盛水部121部分隔开时,此时可以实现第一隔水部122和盛水部121的连通,从而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隔水部122和盛水部121的连通位置,以便实现接水槽12内水的集中处理等。当然,第二分隔部14将第一隔水部122和盛水部121完全隔开时,如果部分水落在第一隔水部122上,由于水量较少,可以通过对应方式进行处理,比如将水通过导槽导引至接水盘100外等。
示例性地,在图1-图4的示例中,盛水部121包括第一盛水段1211、第二盛水段1212和第三盛水段1213,第一盛水段1211和第三盛水段1213相对设置,且第一盛水段1211和第三盛水段1213分别连接在第二盛水段1212的长度两端,安装空间13位于第一盛水段1211和第三盛水段1213之间,此时盛水部121可以大致形成为U型;第一隔水部122包括第一隔水段1221、第二隔水段1222和第三隔水段1223,第二分隔部14包括第一分隔段141、第二分隔段142和第三分隔段143,第一隔水段1221与第一盛水段1211对应,第一分隔段141设于第一隔水段1221和第一盛水段1211之间,以将第一隔水段1221和第一盛水段1211完全隔开,第二隔水段1222与第二盛水段1212对应,第二分隔段142设于第二隔水段1222和第二盛水段1212之间,以将第二隔水段1222和第二盛水段1212部分隔开,第三隔水段1223与第三盛水段1213对应,第三分隔段143设于第三隔水段1223和第三盛水段1213之间,以将第三隔水段1223和第三盛水段1213完全隔开。
此外,当第一隔水部122形成为隔水凹槽12a时,第一隔水部122的槽底壁与盛水部121的底壁可以位于同一水平面、或者位于不同水平面(即位于不同高度位置),第一隔水部122的槽底壁高于盛水部121的底壁,或者,第一隔水部122的槽底壁低于盛水部121的底壁。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水部122形成为第一隔水凸台,第一隔水凸台的顶面高于盛水部121的底壁,例如第一隔水凸台可以用于参与限定出盛水部121的侧壁,此时第一隔水部122同样具有良好的隔水效果,阻挡盛水部121内的水流至安装空间13,第一隔水部122也可以阻挡盛水部121内的水靠近安装空间13,使得盛水部121内的水与安装空间13具有合适的距离,保证第一隔水部122的隔水效果,减小盛水部121内的冷凝水传递至安装空间13的冷量。
可选地,第一隔水凸台的顶面可以沿朝向盛水部121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则即使部分水落至第一隔水凸台的顶面,也可以在第一隔水凸台的顶面的导引下,朝向盛水部121流动,以便实现水的集中收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隔水凸台的顶面可以为平面或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10和图11所示,盛水部121延伸为长条形,第一隔水部122位于盛水部121的宽度一侧,接水槽12还包括第二隔水部123,第二隔水部123设于第一分隔部11的内侧,盛水部121的至少长度一端设有第二隔水部123,则盛水部121的长度两端中的其中一端设有第二隔水部123、或者盛水部121的长度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隔水部123。
由此,第二隔水部123可以将盛水部121与设于盛水部121长度一侧的其他部件(可以是空调器200的部件、也可以是除空调器200以外的部件)隔开,有利于增大盛水部121内承接的冷凝水与上述其他部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降低冷凝水传递至上述其他部件的冷量,以便避免上述其他部件易产生冷凝水;其中,盛水部121的长度方向与盛水部121的宽度方向垂直。
可见,第二隔水部123的设置,也可以起到隔断冷凝水和保温的作用,降低设于盛水部121长度一侧的其他部件因冷凝水温度影响而产生冷凝水的几率,提升使用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盛水部121延伸为长条形,包括但不限于盛水部121形成为沿直线延伸的长条形、或者盛水部121形成为沿曲线延伸的长条形、或者盛水部121形成为沿直线和曲线组合延伸的长条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隔水部123形成为第二隔水凸台12b,第二隔水凸台12b的顶面高于盛水部121的底壁,例如第二隔水凸台12b可以用于参与限定出盛水部121的侧壁,此时第二隔水部123同样具有良好的隔水效果,可以阻挡盛水部121内的水靠近第一分隔部11的对应长度一端,使得盛水部121内的水与设于盛水部121长度一侧的其他部件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保证第二隔水部123的隔水效果,减小盛水部121内的冷凝水传递至安装空间13的冷量。
可选地,第二隔水凸台12b的顶面可以沿朝向盛水部121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则即使部分水落至第二隔水凸台12b的顶面,也可以在第二隔水凸台12b的顶面的导引下,朝向盛水部121流动,以便实现水的集中收集。当然,第二隔水凸台12b的顶面还可以水平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隔水凸台12b的顶面可以为平面或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0和图11所示,在盛水部121的长度方向上,第二隔水部123的长度为h,5mm≤h≤8mm,而盛水部121内的水与设于盛水部121长度一侧的其他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隔水部123在盛水部121长度方向上的长度h,从而通过设置5mm≤h≤8mm,进一步使得盛水部121内的水与设于盛水部121长度一侧的其他部件之间具有合适大小的距离,且不会过度增大接水槽12的长度、也不会过度增大接水盘100的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隔水部122和第二隔水部123分别形成为隔水凹槽12a,第一隔水部122与盛水部121之间设有第二分隔部14,以将第一隔水部122和盛水部121至少部分隔开,第二分隔部14可以阻挡盛水部121内的至少部分水流至第一隔水部122,且第一隔水部122使得盛水部121内端水与安装空间13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以保证第一隔水部122的隔水效果;其中,第一隔水部122和第二隔水部123位于第二分隔部14的同侧,且第一隔水部122和第二隔水部123连通设置,便于使得第一隔水部122和第二隔水部123集成为一整个凹槽,以在实现第一隔水部122和第二隔水部123的有效隔水作用的前提下,方便盘体1的加工。
当然,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隔水部122形成为隔水凹槽12a,第二隔水部123可以形成为第二隔水凸起。
可以理解的是,当盛水部121的长度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隔水部123时,两个第二隔水部123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两个第二隔水部123均形成为第二隔水凸台12b,或者两个第二隔水部123均形成为隔水凹槽12a,亦或者其中一个第二隔水部123形成为第二隔水凸台12b、另一个第二隔水部123形成为隔水凹槽12a(如图1-图4、图7、图10和图11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接水槽12还包括排水槽124,排水槽124也位于第一分隔部11的内侧,排水槽124与盛水部121和第一隔水部122分别连通,排水槽124的底壁可以低于盛水部121的底壁,排水槽124的底壁低于第一隔水部122的用于承接水的壁面,便于使得盛水部121内的水、第一隔水部122上的水流至排水槽124;当然,排水槽124的底壁还可以与盛水部121的底壁齐平。
其中,排水槽124包括第一排水槽1241和/或第二排水槽1242。
第一排水槽1241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1241b,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排水泵102,排水泵102用于将第一排水槽1241内的水泵送至预设位置,第二安装部1241b用于安装水位检测装置103,水位检测装置103用于检测第一排水槽1241内的水位,此时水位检测装置103可以与排水泵102配合,以实现第一排水槽1241内水的自动排放。第二排水槽1242形成有排水口1242a,排水口1242a可以形成在第二排水槽1242的底壁和/或第二排水槽1242的侧壁上。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例如预设位置可以位于接水盘100外;可选地,底盘用于空调器200的室内机组时,预设位置可以位于室外或室外。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1241b的具体结构,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例如第一排水槽1241的底壁和/或侧壁可以限定出第一安装部,第一排水槽1241的底壁和/或侧壁可以限定出第二安装部1241b。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示例性地,对于排水槽124包括第一排水槽1241和/或第二排水槽1242而言,如果单独存在第一排水槽1241,接水盘100对应的换热器101用于制冷时,排水泵102开始运行进行抽水,如果水位检测装置103检测到第一排水槽1241内的水位超过预设水位(因排水泵102异常或其他原因导致),触发信号报故障,让用户报修机器或者人工将第一排水槽1241内的水排出等;如果单独存在第二排水槽1242,可以打开排水口1242a使得接水槽12内的水通过排水口1242a排出;如果同时存在第一排水槽1241和第二排水槽1242,接水盘100对应的换热器101用于制冷时,排水泵102就开始工作抽水,如果出现水泵异常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水位超过要求,触发信号报故障,让用户报修机器、或通过排水口1242a开启人工排水模式。此外,排水槽124包括第一排水槽1241和第二排水槽1242时,对于排水泵102无法吸入的冷凝水和杂质等,则可以打开排水口1242a而排出。可以理解的是,底盘的排水逻辑不限于此,例如,接水盘100对应的换热器101用于制冷时,排水泵102暂时不运行,直至水位检测装置103检测到第一排水槽1241内的水位超过预设水位时再开启排水泵102。
可以理解的是,当排水槽124包括第一排水槽1241和第二排水槽1242时,第一排水槽1241和第二排水槽1242连通,第一排水槽1241的底壁和第二排水槽1242的底壁可以齐平设置、也可以分别处于不同高度位置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槽124包括第一排水槽12411和/或第二排水槽12422,盛水部121包括第一盛水段1211、第二盛水段1212和第三盛水段1213,第一盛水段1211和第三盛水段1213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在第二盛水段1212的长度两端,安装空间13位于第一盛水段1211和第三盛水段1213之间。第一隔水部122包括第一隔水段1221、第二隔水段1222和第三隔水段1223,第二分隔部14包括第一分隔段141、第二分隔段142和第三分隔段143,第一隔水段1221与第一盛水段1211对应,第一分隔段141设于第一隔水段1221和第一盛水段1211之间,以将第一隔水段1221和第一盛水段1211完全隔开,第二隔水段1222与第二盛水段1212对应,第二分隔段142设于第二隔水段1222和第二盛水段1212之间,以将第二隔水段1222和第二盛水段1212部分隔开,第三隔水段1223与第三盛水段1213对应,第三分隔段143设于第三隔水段1223和第三盛水段1213之间,以将第三隔水段1223和第三盛水段1213完全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盛水部121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沿朝向盛水部121的与排水槽124的连通位置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盛水部121的底壁的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的高低落差h’>0,则盛水部121的底壁的高度落差可以使得盛水部121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流到排水槽124。
可以理解的是,盛水部121的整个底壁可以沿朝向盛水部121的排水槽124的连通位置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使得盛水部121内的水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流向排水槽124,有利于避免盛水部121内水的残留;当然,盛水部121的底壁的一部分可以朝向盛水部121的排水槽124的连通位置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另一部分可以水平设置或采用其他设置方式。
可选地,h’为4mm~8mm,例如h’为4mm、5mm、6mm、或8mm等。
例如,在图1-图4、图8和图9的示例中,盛水部121包括第一盛水段1211、第二盛水段1212和第三盛水段1213,第一盛水段1211和第三盛水段1213相对设置,且第一盛水段1211和第三盛水段1213分别连接在第二盛水段1212的长度两端,安装空间13位于第一盛水段1211和第三盛水段1213之间,此时盛水部121可以大致形成为U型,排水槽124设在第二盛水段1212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使得第二盛水段1212可以包括位于排水槽124一侧的第一段和位于排水槽124另一侧的第二段,第一段的底壁沿朝向排水槽124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第二段的底壁沿朝向排水槽124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使得第二盛水段1212的底壁大致呈现两侧高、中间低的形状,而排水槽124与第二盛水段1212连通,排水槽124的底壁低于第二盛水段1212的底壁,便于第二盛水段1212内的水顺利流至排水槽1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和图9所示,接水盘100还包括封堵件2,封堵件2可活动安装于排水口1242a,以用于封堵或打开排水口1242a,则封堵件2可安装于排水口1242a以封堵排水口1242a,此时第二排水槽1242内的水无法通过排水口1242a实现排水,封堵件2也可以与排水口1242a分离以打开排水口1242a,此时第二排水槽1242内的水可以通过排水口1242a实现排水。
可选地,排水槽124包括第一排水槽1241和第二排水槽1242,通过排水泵102自动排水时,封堵件2可以安装于排水口1242a以封堵排水口1242a,防止漏水;当需要人工排水、排污时候,用户可以人工拆除封堵件2就可以通过排水口1242a排水到外面。
可选地,封堵件2为水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200,包括换热器101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接水盘100,换热器101设于盛水部121的上侧,盛水部121至少用于承接换热器101产生的冷凝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200,通过采用上述的接水盘100,有利于避免设于安装空间13的相关部件(例如空调器200的风轮、电控盒等)易产生冷凝水,便于提升产品使用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空调器200的类型以及使用场景等,不做具体限制;空调器200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200、或一体式空调器200,比如空调器200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器200、立式空调器200、窗式空调器200、移动空调器200等等,比如空调器200可以用于厨房作为厨房空调器200使用等。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200包括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例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时,室内机组设于室内侧,室外机组设于室外侧,接水盘100可以设于室内机组、也可以设于室外机组,或者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分别设有本申请上述的接水盘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2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接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盘体,所述盘体具有环形的第一分隔部,以使所述盘体限定出接水槽和安装空间,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第一分隔部的内侧,所述安装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分隔部的外侧,所述接水槽包括盛水部和第一隔水部,所述盛水部适于设于换热器的下侧,所述第一隔水部设于所述盛水部和所述安装空间之间,以将所述盛水部和所述安装空间隔开,所述第一隔水部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一分隔部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水部形成为隔水凹槽,所述第一隔水部与所述盛水部之间设有第二分隔部,以将所述第一隔水部和所述盛水部至少部分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水部形成为第一隔水凸台,所述第一隔水凸台的顶面高于所述盛水部的底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水凸台的顶面沿朝向所述盛水部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部延伸为长条形,所述第一隔水部位于所述盛水部的宽度一侧,所述接水槽还包括第二隔水部,所述盛水部的至少长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隔水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水部形成为第二隔水凸台,所述第二隔水凸台的顶面高于所述盛水部的底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盛水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隔水部的长度为h,5mm≤h≤8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水部和所述第二隔水部分别形成为隔水凹槽,所述第一隔水部与所述盛水部之间设有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一隔水部和所述第二隔水部位于所述第二分隔部的同侧且连通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还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盛水部和所述第一隔水部分别连通,
所述排水槽包括:
第一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排水泵,所述排水泵用于将所述第一排水槽内的水泵送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排水槽内的水位;和/或,
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形成有排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部包括第一盛水段、第二盛水段和第三盛水段,所述第一盛水段和所述第三盛水段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盛水段的长度两端,所述安装空间位于所述第一盛水段和所述第三盛水段之间,
所述排水槽设于所述第二盛水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部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沿朝向所述盛水部的与所述排水槽的连通位置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可活动安装于所述排水口,以用于封堵或打开所述排水口。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盛水部的上侧。
CN202320713947.1U 2023-03-31 2023-03-31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9390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3947.1U CN219390055U (zh) 2023-03-31 2023-03-31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3947.1U CN219390055U (zh) 2023-03-31 2023-03-31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0055U true CN219390055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8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13947.1U Active CN219390055U (zh) 2023-03-31 2023-03-31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0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39497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自动化控制柜
CN215372681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101069052B (zh) 嵌入式制冷装置
CN110740615A (zh) 一种机架式空调室内机
CN105757816A (zh) 一种窗式半导体空调器
CN110068066B (zh) 移动空调
CN219390055U (zh)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953024U (zh) 天花机
CN211822765U (zh) 天花机
CN110906525A (zh) 接水盘和窗式空调器
EP3598020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6907779B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250093U (zh) 空调接水盘及空调器
CN112555994B (zh) 立柜式空调器
CN214250055U (zh) 空调辅助风道及空调器
CN212109066U (zh) 一种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的热泵机组
CN211084250U (zh) 厨房空调
CN110068072B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6094347U (zh) 空调室外机的电控装置和空调
CN216924861U (zh) 一种冷柜
CN215260074U (zh) 一种室内机
KR10145913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드레인호스 연결부 누수방지구조
CN106440046B (zh) 一种顶出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9160747U (zh) 一种高严密性冷柜内胆组件
CN211822762U (zh) 天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