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9860U - 一体式分集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分集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9860U
CN219389860U CN202320537362.9U CN202320537362U CN219389860U CN 219389860 U CN219389860 U CN 219389860U CN 202320537362 U CN202320537362 U CN 202320537362U CN 219389860 U CN219389860 U CN 219389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water
interfaces
main pipelin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73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德军
刘占江
李传学
宁本山
刘鑫
段太祥
王双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gt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gt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gt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gt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373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9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9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9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式分集水器,包括内部中空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内部通过隔板隔离出集水腔和分水腔,沿主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数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每个第一接口均与集水腔连通,同时每个第一接口连接至暖通管道的出水端,每个第二接口均与分水腔连通,同时每个第二接口连接至暖通管道的进水端;主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三接口与集水腔连通,第四接口与分水腔连通。通过采用将集水器主管与分水器主管合二为一,一体式的结构可以保证分集水器与连接管路之间的密封性能和连接强度,从而降低分集水器使用过程中产生漏水问题的概率,提高其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体式分集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体式分集水器。
背景技术
分集水器包括集水器和分水器,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水循环控制中。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暖通管道的出水端,集水器的输出端连接分水器的输入端,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暖通管道的进水端,通过分水器将分配系统中的的热水持续输出到供水管道中,通过集水器将温度降低回水收集回分配系统,分配系统对回水进行再次加热,再由分水器输送至暖通管道中,从而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现有技术中采暖制冷用的分集水器一般采用两个独立的主管,使用时需要分开安装,且分集水器多采用不锈钢、黄铜或塑料材质,成本低廉,安装难度低。但是,分开安装的分集水器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组合安装连接不够灵活;不锈钢、黄铜或塑料材质的分集水器其壁厚较薄,与连接管件的接触面小,同时还需要采用密封圈等密封材料实现密封,安全性和耐久性差;并且,由于分集水器的开孔及内部流通腔体均为直线,导致其水力流量曲线不理想,阻力大,流通量小,降低水循环效率,导致使用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一体式分集水器,通过采用一体式结构的主管道和隔板,使主管道同时具备分水器主管和集水器主管的功能,可以保证一体式分集水器的连接性能和安全性能,各个接口与外部系统安装不需要错位安装,可以减小分集水器的安装空间,还方便施工;同时,通过设置外部管路,可以进行多个分集水器串并联组合,提高其装配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内部中空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内部通过隔板隔离出集水腔和分水腔,沿主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数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每个第一接口均与集水腔连通,同时每个第一接口连接至暖通管道的出水端,每个第二接口均与分水腔连通,同时每个第二接口连接至暖通管道的进水端;
主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三接口与集水腔连通,第四接口与分水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主管道和隔板均采用青铜、黄铜或炮铜材质,并使用一体式砂模铸造成型工艺。
所述隔板采用圆弧段和直线段组合而成,圆弧段和直线段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圆角。
所述隔板的圆弧段呈曲面流线型。
所述第三接口连接至分配系统的回水管道,第四接口连接至分配系统的供水管道。
通过外部连接管路实现多个主管道的串联或并联。
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位于主管道的底面,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数量相同且均匀间隔交错布置。
所述第三接口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三接口分别设置在主管道的顶面和侧面,第四接口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四接口与两个第三接口关于主管道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所述主管道呈立方体状或圆柱状。
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上均安装标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采用一体式翻砂铸造工艺将集水器主管与分水器主管合二为一,减小了分集水器的安装空间,一体式的结构可以保证分集水器与连接管路之间的密封性能和连接强度,从而降低分集水器使用过程中产生漏水问题的概率,提高其安全性;并且,主管道内部腔体的功能根据接口在暖通管路中的连接位置决定,使用灵活、方便,适合多种工况。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隔板采用适合水力流量的曲面流线型设计,可以降低主管道内部水流的流动阻力,提高单位流通量和水循环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并可以减小水流噪音。
(2)本实用新型采用炮铜材质,其耐腐蚀性强,寿命周期长,保证分集水器的安全性,且符合环保要求。
(3)本实用新型中各分支接口可以根据使用需求任意连通,并可以将多个主管道连通起来,其装配方式灵活便捷、安全快速。
(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排列整齐,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C-C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图2中D-D截面的剖视图。
图7为图2中E-E截面的剖视图。
图8为图1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F-F截面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G-G截面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的仰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与分配系统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与分配系统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与分配系统的连接示意图三。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与分配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四。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多个主管道串联的示意图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多个主管道串联的示意图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多个主管道并联的示意图一。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多个主管道并联的示意图二。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管道呈圆柱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管道;2、隔板;3、集水腔;4、分水腔;5、第一接口;6、第二接口;7、第三接口;8、第四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如图1-图11所示,一种一体式分集水器,包括内部中空的主管道1,主管道1的内部通过隔板2隔离出集水腔3和分水腔4,沿主管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数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每个第一接口5均与集水腔3连通,同时每个第一接口5连接至暖通管道的出水端,每个第二接口6均与分水腔4连通,同时每个第二接口6连接至暖通管道的进水端;主管道1上还设置有第三接口7和第四接口8,第三接口7与集水腔3连通,第四接口8与分水腔4连通。采用一体式设计将分水器主管与集水器主管合二为一,主管道1内部的隔板2以及主管道1上设置的第一接口5、第二接口6、第三接口7和第四接口8,均为一体铸造成型,保证分集水器与外部管路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保证分集水器内部的密封性能,防止因传统的分集水器壁厚不足导致的漏水和耐压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安装问题,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隔板2将主管道1的内部分为左右两个互不连通的腔体,即集水腔3和分水腔4,当第一接口5沿主管道1的长度方向由左至右排第一个时,主管道1内部左边的腔体为集水腔3;当第一接口5沿主管道1的长度方向由左至右排第二个时,主管道1内部左边的腔体为分水腔4,使得一体式分集水器使用灵活、方便,且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排列整齐,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主管道1和隔板2均采用青铜、黄铜或炮铜材质,并使用一体式砂模铸造成型工艺。青铜、黄铜和炮铜材质耐腐蚀性强,寿命周期长,并且可以回收再利用,符合环保要求。
隔板2采用圆弧段和直线段组合而成,圆弧段和直线段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圆角;隔板2的圆弧段呈曲面流线型。隔板2靠近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的一段为圆弧段,其余为直线段;通过采用适合水力流量的曲面流线型设计的隔板2,可以降低主管道1内部水流的流动阻力,提高单位流通量和水循环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并可以减小水流噪音。
如图12-图19所示,图中,向上的箭头表示分配系统的供水管道内水流的流向,向下的箭头表示分配系统中回水管道内水流的流向;
图12中,第一接口5沿主管道1的长度方向由左至右排第一个;
图13-图19中,第一接口5沿主管道1的长度方向由左至右排第二个;
第三接口7连接至分配系统的回水管道,第四接口8连接至分配系统的供水管道;通过外部连接管路实现多个主管道1的串联或并联;主管道1呈立方体状或圆柱状;第三接口7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三接口7分别设置在主管道1的顶面和侧面,第四接口8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四接口8与两个第三接口7关于主管道1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如图1和图20所示,分别为主管道1呈立方体状和圆柱状时一体式分集水器的结构示意图;立方体状或圆柱状的主管道1形状规整,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主管道1顶面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三接口7,主管道1顶面上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接口8,主管道1靠近顶面上的第三接口7的侧面上设置有第四接口8,主管道1靠近顶面上第四接口8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接口7;
一体式分集水器与分配系统连接设置,灵活多变,可以在主管道1同一侧的第三接口7和第四接口8上连接,也可以在主管道1两侧的第三接口7和第四接口8上连接。
通过使用外部连接管路将主管道1的其中一个第三接口7与下一个主管道1的第三接口7连接起来、其中一个第四接口8与下一个主管道1的第四接口8连接起来,将第一个主管道1的一个第四接口8连接至分配系统的供水管道,将最后一个主管道1的第三接口7连接至分配系统的回水管道,实现多个一体式分集水器的串联。
通过使用多通路的外部连接管路将多个主管道1的其中一个第三接口7连接起来,并连接至分配系统的回水管道中;通过使用多通路的外部连接管路将多个主管道1的其中一个第四接口8连接起来,并连接至分配系统的供水管道中,实现多个一体式分集水器的并联。
在一体式分集水器的安装、工作过程中,未使用到的第一接口5、第二接口6、第三接口7和第四接口8均作密封处理。
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位于主管道1的底面,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的数量相同且均匀间隔交错布置。设置相同数量的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有助于分集水器实现内部水循环平衡,使分集水器始终工作在高效状态。
第一接口5、第二接口6、第三接口7和第四接口8上均安装标识。标识用于标记暖通管道的进、出水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暖通管道的出水端与第一接口5连接起来,将暖通管道的进水端与第二接口6连接起来;
将第三接口7连接至分配系统的回水管道,将第四接口8连接至分配系统的供水管道;
暖通管道中的回水经过第一接口5流入集水腔3中,再经第三接口7流入分配系统的回水管道中,经由分配系统再次加热后,通过与分配系统供水管道连接的第四接口8流入分水腔4中,再经过第二接口6将热水传输至暖通管道中,不断循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式翻砂铸造工艺,将炮铜材质的主管道1内部腔体一分为二,主管道1的各个接口设置也极具灵活性,在保证连接强度与密封性能的同时,减小了安装空间,可以适用于多种使用工况;同时,隔板2采用曲面流线型设计,降低了流体阻力,减小了流体噪声,有效提高了水循环效率。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10)

1.一体式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主管道(1),所述主管道(1)的内部通过隔板(2)隔离出集水腔(3)和分水腔(4),沿主管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数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每个第一接口(5)均与集水腔(3)连通,同时每个第一接口(5)连接至暖通管道的出水端,每个第二接口(6)均与分水腔(4)连通,同时每个第二接口(6)连接至暖通管道的进水端;
主管道(1)上还设置有第三接口(7)和第四接口(8),第三接口(7)与集水腔(3)连通,第四接口(8)与分水腔(4)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和隔板(2)均采用青铜、黄铜或炮铜材质,并使用一体式砂模铸造成型工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采用圆弧段和直线段组合而成,圆弧段和直线段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圆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圆弧段呈曲面流线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7)连接至分配系统的回水管道,第四接口(8)连接至分配系统的供水管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外部连接管路实现多个主管道(1)的串联或并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位于主管道(1)的底面,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的数量相同且均匀间隔交错布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7)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三接口(7)分别设置在主管道(1)的顶面和侧面,第四接口(8)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四接口(8)与两个第三接口(7)关于主管道(1)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呈立方体状或圆柱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5)、第二接口(6)、第三接口(7)和第四接口(8)上均安装标识。
CN202320537362.9U 2023-03-15 2023-03-15 一体式分集水器 Active CN219389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7362.9U CN219389860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体式分集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7362.9U CN219389860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体式分集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9860U true CN219389860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2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7362.9U Active CN219389860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体式分集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9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8507B (zh) 单层扁管全隔离污水管壳换热装置
CN102374655A (zh) 空气能热泵热水一体机
CN219389860U (zh) 一体式分集水器
CN202328770U (zh) 空气能热泵热水一体机
CN103017577B (zh) 设置疏导结构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管式换热装置
CN210425515U (zh) 高效电加热器
CN201417048Y (zh) 一种均匀供气的冷凝器
CN209763821U (zh) 一种板壳式换热器
CN210510718U (zh) 一种管道式高效冷凝装置
CN103743102B (zh) 双冷凝器空气能冷热水分离热水器
CN204786903U (zh) 中央空调蓄能水池布水器结构
CN201916595U (zh) 管道自动排气阀
CN212158223U (zh) 一种带有排气功能的换热器
CN103063063B (zh) 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
CN201852488U (zh) 高效节能多功能热交换器
CN203586544U (zh) 双冷凝器空气能冷热水分离热水器
CN218599830U (zh) 一种一体式地暖分水热交换器
CN210862317U (zh) 一种带有u型封条的换热器
CN206592187U (zh) 一种适用于尾气热电回收的集热器
CN216523320U (zh) 一种新型气体和气体换热装置
CN202350162U (zh) 冷源机房用强化对流换热型分集水装置
CN216745560U (zh) 一种强化换热器换热的装置
CN219390695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排污系统
CN210951478U (zh) 一体式无支路限制的地暖分水器
CN106595345A (zh) 一种换热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