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7755U - 可调节日夜蜂巢帘 - Google Patents

可调节日夜蜂巢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7755U
CN219387755U CN202223501630.6U CN202223501630U CN219387755U CN 219387755 U CN219387755 U CN 219387755U CN 202223501630 U CN202223501630 U CN 202223501630U CN 219387755 U CN219387755 U CN 219387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winding
assembly
pull rop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16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宝国
谭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iya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iy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iya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iy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16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7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7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7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包括上帘杆、下帘杆以及帘布,上、下帘杆均具有一容置腔,上帘杆容置腔设置控制帘布上端的第一高度控制组件,下帘杆容置腔设置控制帘布下端的第二高度控制组件,高度控制组件由绕线组件、收线组件、拉绳等组成。利用上帘杆和下帘杆设置的绕线组件、收线组件和拉绳的配合,可实现自由调整遮蔽上部、下部面积的目的,此外,将上下端的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上帘杆和下帘杆,相比将拉绳均设置在同一帘杆容置腔内,增加了拉绳可设置空间,减少拉绳之间的相互摩擦,同时也减少控制帘布下端的拉绳伸缩距离,减少拉绳与帘杆等的摩擦,总体上降低拉绳的磨损。

Description

可调节日夜蜂巢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或载具用的折叠遮蔽帘,具体涉及可调节蜂巢帘。
背景技术
蜂巢帘又名风琴帘,可使空气存储于帘的中空层,有助于被遮蔽物内保持恒温,并且拉绳隐藏在中空层,外观完美,使用起来比传统装置更加简单实用。现有的蜂巢帘多为仅能调整帘布底端上升或下降来调整遮避面积,无法满足市场上需要自由调节遮蔽面积,特别是遮蔽门、窗等靠下部分等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够调整帘布底部升降也能调整帘布顶部升降,从而满足不同遮蔽需求的蜂巢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包括上帘杆、下帘杆以及帘布,上、下帘杆均具有一容置腔,上帘杆容置腔内设置上滑轨、第一收线组件和第一绕线组件;第一绕线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绕线组和第二绕线组,第一绕线组与上滑轨滑动连接且与第一收线组件可伸缩连接,第二绕线组固定于上帘杆容置腔内;还包括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该第一、第二拉绳缠绕于第一绕线组件且一端连接帘布上端、另一端固定于第一绕线组件;下帘杆容置腔内设置下滑轨、第二收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第二绕线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第三绕线组和第四绕线组,第三绕线组与下滑轨滑动连接且与第二收线组件可伸缩连接,还包括第三拉绳和第四拉绳,该第三、第四拉绳缠绕于第二绕线组件且一端穿过帘布后固定于上帘杆内、另一端固定于第二绕线组件。
采用上述结构后,利用上帘杆和下帘杆设置的绕线组件、收线组件和拉绳的配合,上帘杆的拉绳控制帘布上端上升或下降,下帘杆的拉绳控制帘布下端上升或下降,可实现自由调整遮蔽上部、下部面积的目的,此外,将上下端的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上帘杆和下帘杆,相比将拉绳均设置在同一帘杆容置腔内,增加了拉绳可设置空间,减少拉绳之间的相互摩擦,同时也减少控制帘布下端的拉绳伸缩距离,减少拉绳与帘杆等的摩擦,总体上降低拉绳的磨损。
进一步的,第一收线组件和第二收线组件均包括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下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弹片轮和可利用弹片轮复位的收线轮,弹片轮和收线轮通过定位轴设置于上、下固定座之间。
更进一步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设置有定位孔,可用于固定定位轴,下固定座还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将收线组件安装于容置腔内。
进一步的,第一收线组件为弹簧,其弹性力对应的重量与帘布的配重基本相同,弹簧的一端与第一绕线组件相连。
进一步的,第一绕线组和第三绕线组均包括滑动座和上盖,滑动座和上盖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绕线轮,上盖设置有连接孔用于连接绕线组件与收线组件,上盖和滑动座均具有固定孔用于安装紧固件以连接上盖和滑动座;第二绕线组和第四绕线组均包括底座、封盖,底座和封盖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绕线轮,底座和封盖均具有固定孔用于安装紧固件以连接底座和封盖。
进一步的,第一绕线组、第三绕线组的滑动座下方均具有可供拉绳穿过的间隙。
进一步的,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三绕线组、第四绕线组还设置有线架。
进一步的,帘布上端设置移动杆,帘布上端插接于移动杆安装腔内。
进一步的,移动杆设置有通孔可供拉绳穿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日夜蜂巢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帘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帘布高度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收线组件6、第二收线组件6’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第一绕线组51、第三绕线组件5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第二绕线组52、第四绕线组件5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收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拉绳与第一、第二绕线组的装配示意图,第三、第四拉绳与第三、第四绕线组装配相同,因此未示出。
图中,1-上帘杆,2-下帘杆,3-移动杆,31-插接槽,32-通孔,4-帘布,51-第一绕线组,52-第二绕线组,53-第三绕线组,54-第四绕线组,511-上盖,511a-连接孔,511b、516-固定孔,512-第一绕线轮,513-滑动座,514-线架,515-第一转动轴,517-滑轮,521-封盖,522-底座,523-第二绕线轮,524-第二转动轴,525-线架,526a、526b-固定孔,527-支脚,528-固定柱,6-第一收线组件,6’-第二收线组件,61-上固定座,62-下固定座,63-收线轮,64-弹片轮,65-定位轴,66-连接绳,611、621-定位孔,622-安装孔,71-第一拉绳,72-第二拉绳,73-第三拉绳,74-第四拉绳,8-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蜂巢帘,如图1-2所示,包括上帘杆1、下帘杆2以及设置于上、下帘杆之间的帘布4,上、下帘杆均具有一容置腔;
结合附图3,上帘杆1容置腔内设置上滑轨、第一收线组件6和第一绕线组件;第一绕线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绕线组51和第二绕线组52,第一绕线组51与上滑轨滑动连接且与第一收线组件6可伸缩连接,第二绕线组52固定于上帘杆1容置腔内,还包括第一拉绳71和第二拉绳72,该第一、第二拉绳72缠绕于第一绕线组件且一端连接帘布4上端、另一端固定于第一绕线组51件,即第一绕线组51可相对第二绕线组52移动,通过第一绕线组51靠近或远离第二绕线组52来调节拉绳,从而控制拉绳所连接的帘布4上端的高度;
结合附图3,下帘杆2容置腔内设置下滑轨、第二收线组件6’和第二绕线组件,第二绕线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第三绕线组53和第四绕线组54,第三绕线组53与下滑轨滑动连接且与第二收线组件6’可伸缩连接,还包括第三拉绳73和第四拉绳74,该第三、第四拉绳缠绕于第二绕线组件且一端穿过帘布4后固定于上帘杆1内、另一端固定于第二绕线组件,与上帘杆1内高度控制组件基本相同,第三绕线组53可相对第四绕线组54移动,通过第三绕线组53靠近或远离第四绕线组54来调解拉绳,从而控制拉绳所连接的帘布4下端的高度。
采用上述结构后,利用上帘杆1和下帘杆2设置的绕线组件、收线组件和拉绳的配合,上帘杆1的拉绳控制帘布4上端上升或下降,下帘杆2的拉绳控制帘布4下端上升或下降,可实现自由调整遮蔽上部、下部面积的目的,此外,将上下端的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上帘杆1和下帘杆2,相比将拉绳均设置在同一帘杆容置腔内,增加了拉绳可设置空间,减少拉绳之间的相互摩擦,同时也减少控制帘布4下端的拉绳伸缩距离,减少拉绳与帘杆等的摩擦,降低拉绳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参考附图4,为方便生产安装,第一收线组件6和第二收线组件6’结构相同,区别在于两者为颠倒安装关系,其结构均包括上固定座61和下固定座62,上、下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弹片轮64和可利用弹片轮64复位的收线轮63,弹片轮64和收线轮63通过定位轴65设置于上、下固定座之间。
参考附图4,作为进一步优化,上固定座61和下固定座62设置有定位孔611、621,可用于固定定位轴65,下固定座62还设置有安装孔622用于将收线组件安装于容置腔内。
参考附图7,另一种实施例是,第一收线组件6为弹簧,其弹性力对应的重量与帘布4的配重基本相同,弹簧的一端与第一绕线组件相连。
为方便生产安装,第一绕线组51和第三绕线组53结构相同,第二绕线组52和第四绕线组54结构相同,同样,区别在于各自为颠倒安装关系。参考附图5,第一绕线组51包括滑动座513和上盖511,滑动座513和上盖5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绕线轮512,上盖511设置有连接孔511a用于连接绕线组件与收线组件,上盖511和滑动座513具有相配合的固定孔511b、516,用于安装紧固件以连接上盖511和滑动座513;参考附图6,第二绕线组52包括底座522、封盖521,底座522和封盖521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绕线轮523,底座522和封盖521均具有固定孔526a、526b,用于安装紧固件以连接底座522和封盖521,还包括支脚527,用于将第二绕线组52固定于容置腔。
参考附图2、3、8,第一绕线组51、第三绕线组53的滑动座下方均具有可供拉绳穿过的间隙,拉绳从绕线组底座下方间隙穿过,可避免拉绳与绕线组结构的摩擦,从而降低拉绳磨损。
参考附图5、6,第一绕线组51、第二绕线组52还设置有线架,第三绕线组53、第四绕线组54也同样具有线架。设置线架后,一方面方便拉绳沿预定方向收放,另一方面可将拉绳与帘杆容置腔内壁隔开一段距离,避免拉绳与帘杆容置腔内壁摩擦导致拉绳磨损、拉动不顺畅。
参考附图1至3,帘布4上端设置移动杆3,移动杆3具有插接槽31,帘布4上端的一部分折叠片插接于该插接槽31从而使帘布4与移动杆3连接,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方便蜂巢帘整体维护安装。
参考附图3,移动杆3设置有通孔32可供拉绳穿过,通孔32包括主通孔,主通孔主要方便第三、第四拉绳从窗帘底部穿过帘布4后再通过主通孔穿过移动杆3最终固定于上帘杆1;通孔32还可包括次通孔32,次通孔32用于固定第一、第二拉绳的端部,从而便于第一、第二拉绳通过控制移动杆3来控制帘布4上端的高度变化。
工作过程: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蜂巢帘的工作过程。以上帘杆1内拉绳移动过程为例,第一拉绳7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固定在第二绕线组52的固定柱528上,然后绕过与第二绕线组52配合的第一绕线组51上的第一个第一绕线轮512,然后缠绕于相配合的第二绕线组52的第一个第二绕线轮,再返回缠绕第二个第一绕线轮512,再缠绕第二个第二绕线轮……,第一拉绳71可如此往复进行一次或多次缠绕,设置的绕线轮越多,其缠绕第一绕线组51和第二绕线组52的次数越多则拉绳总体长度越长,可控制帘布4顶端升降高度的范围越大,缠绕完成后第一拉绳71的第二端通过固定环8连接于帘布4;第二拉绳72也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定在第二绕线组52的同一个固定柱528上(第一拉绳71与第二拉绳72固定在不同高度,不会相互干扰),然后以与第一拉绳71相同的缠绕方法缠绕于绕线轮后,第二端同样通过固定环8连接于帘布4,第一拉绳71的第二端和第二拉绳72的第二端与帘布4的连接点为相互对称。第三拉绳73、第四拉绳74设置基本与第一拉绳71、第二拉绳72相同,区别在于其颠倒设置,且拉绳的非缠绕端穿过帘布4、移动杆3后通过固定环8固定于上帘杆1容置腔内。
当拉动移动杆3向下运动时,第一绕线组51朝向第二绕线组52移动,同时第一收线组件6的收线轮63将会转动放出连接绳66,连接帘布4上端的第一、第二拉绳72从上帘杆1容置腔内放出,帘布4上端向下移动,此时收线轮63带动弹片轮64转动,弹片轮64产生弹力,由于弹片轮64弹力与帘布4的配重产生的重力基本相同,因此帘布4上端可以向下运动并停留在任意高度,如要将帘布4上端上升,则只需要给一个向上的外力,即可促使弹片轮64弹力发生作用使其复位从而带动收线轮63转动使连接绳66盘绕于收线轮63上,连接绳66的收回带动第一绕线组51移动以远离第二绕线组52,第一拉绳71、第二拉绳72也被从容置腔外收回至容置腔内,从而保证帘布4上端上升并可以停留在任意高度。帘布4底端的升降过程所利用的原理相同,工作过程也基本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当收线组件的收线弹性件采用弹簧时,则可以不再设置收线轮63和连接绳66,而是利用弹簧本身的长度变化代替连接绳66收回和放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材料、试剂和实验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符合门窗遮蔽设备领域的市售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9)

1.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帘杆、下帘杆以及帘布,上、下帘杆均具有一容置腔,上帘杆容置腔内设置上滑轨、第一收线组件和第一绕线组件;第一绕线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绕线组和第二绕线组,第一绕线组与上滑轨滑动连接且与第一收线组件可伸缩连接,第二绕线组固定于上帘杆容置腔内;还包括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该第一、第二拉绳缠绕于第一绕线组件且一端连接帘布上端、另一端固定于第一绕线组件;下帘杆容置腔内设置下滑轨、第二收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第二绕线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第三绕线组和第四绕线组,第三绕线组与下滑轨滑动连接且与第二收线组件可伸缩连接,还包括第三拉绳和第四拉绳,该第三、第四拉绳缠绕于第二绕线组件且一端穿过帘布后固定于上帘杆内、另一端固定于第二绕线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线组件和第二收线组件均包括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下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弹片轮和可利用所述弹片轮复位的收线轮,所述弹片轮和所述收线轮通过定位轴设置于上、下固定座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设置有定位孔,所述下固定座还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将所述收线组件安装于容置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第一收线组件为弹簧,其弹性力对应的重量与帘布的配重相同,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线组件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组和第三绕线组均包括滑动座和上盖,所述滑动座和上盖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绕线轮,所述上盖设置有连接孔用于连接绕线组件与收线组件,所述上盖和滑动座均具有固定孔用于安装紧固件以连接上盖和滑动座;所述第二绕线组和第四绕线组均包括底座、封盖,所述底座和封盖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绕线轮,所述底座和封盖均具有固定孔用于安装紧固件以连接底座和封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组、第三绕线组的滑动座下方均具有可供拉绳穿过的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第三绕线组、第四绕线组还设置有线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布上端设置移动杆,帘布上端插接于移动杆插接槽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节日夜蜂巢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设置有通孔可供拉绳穿过。
CN202223501630.6U 2022-12-22 2022-12-22 可调节日夜蜂巢帘 Active CN219387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1630.6U CN219387755U (zh) 2022-12-22 2022-12-22 可调节日夜蜂巢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1630.6U CN219387755U (zh) 2022-12-22 2022-12-22 可调节日夜蜂巢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7755U true CN219387755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5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1630.6U Active CN219387755U (zh) 2022-12-22 2022-12-22 可调节日夜蜂巢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7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6945B2 (ja) カーテン制御機構及びこのカーテン制御機構を有するカーテンシステム
US9149143B2 (en)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king lift cords used to lift architectural opening coverings
US8708023B2 (en) Cordless blind assembly
CN219387755U (zh) 可调节日夜蜂巢帘
CN217602529U (zh) 可调节蜂巢帘
US5316066A (en) Cord-lock mechanism
CN111364906A (zh) 一种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3297785U (zh) 一种超宽防风帘
CN215859897U (zh) 一种窗帘
CN202493212U (zh) 往复式窗帘收放机构
CN217421023U (zh) 一种电动窗帘调控装置及蜂巢帘
CN210077335U (zh) 窗帘安装结构
CN220726167U (zh) 上轨安装结构及百叶窗
CN216552910U (zh) 墙面干燥装置的发热件角度调节机构
JP3695694B2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のボトムレール下限位置調整装置
CN218991445U (zh) 一种车间防尘卷帘安装结构
CN211544767U (zh) 一种隔音棉毡存放装置
CN215662893U (zh) 遮阳装置及作业机械
CN219951356U (zh) 一种用于生产松紧带的织带机
CN210622674U (zh) 一种超宽电动窗帘安装结构
CN218862507U (zh) 一种单电机重力牵引平移卷帘
CN217408095U (zh) 一种带有卷线器的推拉器和伸缩桌板
CN219585741U (zh) 升降设备
CN117502869A (zh) 一种智能挂画系统
JP2014206009A (ja) ブライン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