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2217U - 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2217U
CN219382217U CN202120273012.7U CN202120273012U CN219382217U CN 219382217 U CN219382217 U CN 219382217U CN 202120273012 U CN202120273012 U CN 202120273012U CN 219382217 U CN219382217 U CN 219382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levitation
power module
ship
doo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730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2730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2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2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2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Abstract

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磁悬浮动力模块包括有外侧与磁悬浮船舶固定连接的门型动力模块,嵌入在门型动力模块内,并悬浮的套在磁浮船舶航轨上沿磁浮船舶航轨定向位移运动的磁浮水浮机构,磁浮水浮机构的顶端通过柔性双向传力连接机构与门型动力模块相连。磁悬浮船舶是根据不同的磁浮船舶航轨在船体的不同位置设置磁悬浮动力模块,当磁浮船舶航轨只有一条时,磁悬浮动力模块嵌入在船体底部的中间,或者,在船体前端和后端分别各设置一个磁悬浮动力模块;当磁浮船舶航轨有两条,分别位于船体的两侧时,在船体的两侧分别各设置一个磁悬浮动力模块。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不同船型,灵活设置不同位置和不同数量的磁悬浮动力模块。

Description

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悬浮船舶运输。特别是涉及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
背景技术
21世纪最令世人曙目的高速交通运输技术——当属高速轮轨列车(高铁、动车),只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运营里程已超过5.8万公里,其中中国占70%左右;而异军突起的磁悬浮车辆技术更是以新颖的内涵质量和外延特征被人们重视,磁悬浮技术必将成为高速轮轨技术强大的竞争者、替代者。由于传统船舶业(造船、水运)动力系统基本采用碳氢燃料,因此承受着国际、国内各界对船舶航行安全与节能环保提出的日愈严苛的诟病和要求,如:IMO-MAROL73/78-Ⅵ《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TierⅠ、Ⅱ、Ⅲ等,更是针对船舶限硫、限排提出了明确的时限要求。磁浮船舶航轨交通是针对一些受特殊条件制约不适宜以易燃、易爆、高碳排放传统动力推进的船舶和适宜不同航道、不同水深、不同流速、不同流向、不同坡降、不同载荷、不同边界成本要求,而发明提出的一系列的磁悬浮船舶灵活动力模块及应用技术。针对铁路、公路、航空的飞速发展,船舶急需改变陈旧的传统技术久霸业界巅峰的困局,目前磁浮船舶航轨交通技术虽然还处于市场空白,但终会以其强大的经济技术优势在交通领域船舶产业中的应用。
磁悬浮就是利用磁力克服重力,使物体悬浮在固定的介质之上。电磁悬浮应用技术正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的涡流来实现对导磁体的悬浮状态。高频电磁场产生的电磁涡流与外磁场相互作用,使导磁金属受到“洛伦兹力”的约束,即“运动电荷(带电粒子)产生磁场,运动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必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因此“洛伦兹力”相关理论揭示了磁场中运动电荷衍生力的方向,与相关参考系重力能形成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通过不断改变高频源的功率进而改变电磁力,当洛伦兹力的方向与相同参考系的重力方向相反且平衡时,就实现了可控电磁悬浮。
磁悬浮列车也是利用这一原理,在相应的导轨上通过线性电机定子绕组顺序通入一定相序的电流,并使极性连续变化,即可产生移动的行波磁场,行波磁场能直接转换成线性电机转子按照相序的通入方向受控定向直线运动所需的能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了磁浮船舶循轨做受控定向位移运动的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是沿磁浮船舶航轨定向位移运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包括有外侧与磁悬浮船舶固定连接的门型动力模块,嵌入在所述门型动力模块内,并悬浮的套在所述磁浮船舶航轨上沿磁浮船舶航轨定向位移运动的磁浮水浮机构,所述磁浮水浮机构的顶端通过柔性双向传力连接机构与所述的门型动力模块相连。
磁悬浮船舶是根据不同的磁浮船舶航轨在船体的不同位置设置磁悬浮动力模块,其中,当所述的磁浮船舶航轨只有一条时,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嵌入在所述船体底部的中间,或者在所述的船体前端或后端设置一个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或者在所述的船体前端和后端分别各设置一个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当所述的磁浮船舶航轨有两条,分别位于船体的两侧时,在所述的船体的两侧分别各设置一个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用,其优点为,可以根据不同船型设置不同位置和不同数量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如:1.如吃水深的船体可将磁悬浮动力模块设置在船体一侧或两侧;2.对于内部或底部不适宜设置磁悬浮动力模块特殊船体可以根据实情进行针对性设置;3.对于标准或典型船型可将磁悬浮动力模块设置在船体前部、后部或前后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多唇口柔性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柔性双向传力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的第一应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的第二应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的第三应用示意图。
图中
1:门型动力模块 1.1:第一门形腔体
1.2:动力模块气室 1.3:动力模块橡胶压力气囊
1.4: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 1.5:喷射共轨
1.6:平衡罐 1.7:泵
1.8:过滤器 1.9:出水管
1.10:压力水输送管路 1.11:单向电磁喷水阀
1.12:第一位置传感器 1.13:置有多唇口柔性密封件
1.14:高压气体进排气口 1.15:通的第一泄水阀
1.16:第一柔性耐磨限位块 2:磁浮水浮机构
2.1:第二门形腔体 2.2:磁浮机构气室
2.3:磁浮水浮机构橡胶压力气囊 2.4:水浮箱
2.5:进排气口 2.6:磁浮电磁绕组
2.7:第二柔性耐磨限位块 2.8:第二泄水阀
2.9:第二位置传感器 2.10:第三泄水阀
2.11:常压水进水口 3:柔性双向传力连接机构
3.1:第一球型铰接件 3.2:气液缸体
3.3:第二球型铰接件 3.4:电气缸
3.5:电磁活塞杆 3.6:电磁绕组
3.7:永磁铁 3.8:紧固螺母
3.9:双向泄流活塞 3.10:第一浮动活塞
3.11:第二浮动活塞 3.12:气/液出口或进口
3.13:气/液进口或出口 3.14:密封环
3.15:泄流孔 3.16:缓冲垫
3.17:密封圈 3.18:上星型弹簧单向滑
3.19:下星型弹簧单向滑片 4:磁浮船舶航轨
5:水面 6:船体
7:磁悬浮动力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是沿磁浮船舶航轨4定向位移运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7,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7包括有外侧与磁悬浮船舶固定连接的门型动力模块1,嵌入在所述门型动力模块1内,并悬浮的套在所述磁浮船舶航轨4上沿磁浮船舶航轨4定向位移运动的磁浮水浮机构2,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的顶端通过柔性双向传力连接机构3与所述的门型动力模块1相连。
如图2所示,所述的门型动力模块1包括有:第一门形腔体1.1,所述第一门形腔体1.1的顶部横梁和两侧壁为相连通的中空结构,在所述第一门形腔体1.1顶部横梁内设置有动力模块气室1.2,所述第一门形腔体1.1的两侧壁内均设置有一个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1.4,每个所述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1.4内的上部装有一个动力模块橡胶压力气囊1.3,所述动力模块橡胶压力气囊1.3的顶部设置有高压气体进排气口1.14,所述的高压气体进排气口1.14与外部高压气源相连通,进排气受控于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1.4内进出水量的多少,所述第一门形腔体1.1的顶部横梁内还设置有喷射共轨1.5,所述喷射共轨1.5的进水端口依次通过平衡罐1.6、泵1.7和过滤器1.8连接外部水源,其中,所述泵1.7的控制端连接设置在船舶上的外部控制单元ECU,所述所述喷射共轨1.5的出水口端通过出水管1.9连接用于分别向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1.4内以及门型动力模块1与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之间的间隙内输送水的压力水输送管路1.10,所述的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1.4的侧壁上以及门型动力模块1的两侧壁在位于磁浮水浮机构2的一侧都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压力水输送管路1.10相连接的单向电磁喷水阀1.11,所述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1.4的底端与所在的门型动力模块1的侧壁底端共底,并设置有与门型动力模块1的外部相连通的第一泄水阀1.15,所述门型动力模块1内侧面的下端口与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之间设置有多唇口柔性密封件1.13。
所述门型动力模块1在与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相邻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检测门型动力模块1内侧面与磁浮水浮机构2之间间距的第一位置传感器1.12,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1.1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设置在船舶上的外部控制单元ECU;所述所述门型动力模块1在与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相邻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防止门型动力模块1与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相碰撞的第一柔性耐磨限位块1.16。
如图3所示,所述多唇口柔性密封件1.13在与所述门型动力模块1相连接的一侧为能够固定连接在所述门型动力模块1内侧面上的平面结构,所述多唇口柔性密封件1.13在与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相接触的一侧为具有弹性的锯齿形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的磁浮水浮机构2包括有,顶端通过柔性双向传力连接机构3连接在所述的门型动力模块1内侧的用于与磁浮船舶航轨4的航轨相配合的第二门形腔体2.1,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的顶部横梁和两侧壁为相连通的中空结构,在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顶部横梁内设置有磁浮机构气室2.2,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的两侧壁内上部均设置有一个水浮箱2.4,每个所述水浮箱2.4内都装有一个磁浮水浮机构橡胶压力气囊2.3,所述磁浮水浮机构橡胶压力气囊2.3的顶部设置有通向外部高压气源的进排气口2.5,进排气受控于水浮箱2.4内进出水量的多少,每个所述水浮箱2.4的底部都设置有与第二门形腔体2.1内相连通的第二泄水阀2.8,每个所述水浮箱2.4的侧面都设置有常压水进水口2.11,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的两侧壁的底端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三泄水阀2.10,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的两侧壁内位于水浮箱2.4的下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与磁浮船舶航轨4两侧面上的航轨电磁绕组相作用的磁浮电磁绕组2.6,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的端口内侧和第二门形腔体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与所述磁浮船舶航轨4相碰撞的第二柔性耐磨限位块2.7,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在与磁浮船舶航轨4的航轨顶端相对应的面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门形腔体2.1内顶端面与磁浮船舶航轨4的航轨顶端之间间距的第二位置传感器2.9,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2.9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设置在船舶上的外部控制单元ECU。
门型动力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磁浮船体对航轨的稳态工作环境。由于门型动力模块、磁浮水浮机构内的工作介质是以虹吸效应(类似测量船舶吃水深度的虹吸管效应)采自水面下的水,故水面风波浪涌起伏变化的恒失稳现象根本不会影响到置于水下的磁浮船舶稳态工作体系。因此门型动力模块对抵抗风波浪涌、对支持航轨航行、对系统降温、对克服破舱沉没、对依靠水浮力减少功率消耗等等都是极有利的。
如图4所示,所述的柔性双向传力连接机构3包括有通过第一球型铰接件3.1连接门型动力模块1的气液缸体3.2,以及通过第二球型铰接件3.3连接磁浮水浮机构2的电气缸3.4,所述的气液缸体3.2的下部通过密封圈嵌入在所述的电气缸3.4的上端口内,所述气液缸体3.2与所述电气缸3.4之间连接有电磁活塞杆3.5,所述电气缸3.4的上端开口且外部绕有电磁绕组3.6,所述电磁活塞杆3.5的下部位固定连接有永磁铁3.7,所述永磁铁3.7整体嵌入在所述电气缸3.4内,在与所述电磁绕组3.6相作用下带动电磁活塞杆3.5上下运动,所述电气缸3.4的缸壁上在位于所述永磁铁3.7的下部形成有气/液进口或出口3.13,在位于所述永磁铁3.7的上部形成有气/液出口或进口3.12,所述电磁活塞杆3.5的上部从所述气液缸体3.2底端贯穿进入所述气液缸体3.2的内部,所述电磁活塞杆3.5的顶部形成有台肩,所述台肩上通过紧固螺母3.8设置有双向泄流活塞3.9,所述双向泄流活塞3.9中形成有用于向上、下不同方向泄流的若干个泄流孔3.15,所述双向泄流活塞3.9的上面设置有上星型弹簧单向滑片3.18,下面设置有下星型弹簧单向滑片3.19,上星型弹簧单向滑片3.18和下星型弹簧单向滑片3.19结构相同,均形成有与所述泄流孔3.15相对应的若干个通孔,其中,上星型弹簧单向滑片3.18的通孔所对应的泄流孔3.15与下星型弹簧单向滑片3.19的通孔所对应的泄流孔3.15在双向泄流活塞3.9中不是同一位置的泄流孔3.15,所述双向泄流活塞3.9的外周通过密封环3.14与所述气液缸体3.2内壁密封接触,所述电磁活塞杆3.5上在位于所述双向泄流活塞3.9的下方套有用于隔离液气媒介的第一浮动活塞3.10,所述的气液缸体3.2内在位于所述电磁活塞杆3.5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隔离液气媒介的第二浮动活塞3.11。
在所述的气液缸体3.2内,所述第一浮动活塞3.10与气液缸体3.2底面之间的空间为气态区,所述第一浮动活塞3.10与双向泄流活塞3.9之间的空间,以及双向泄流活塞3.9与第二浮动活塞3.11之间的空间均为液态区,所述第二浮动活塞3.11与气液缸体3.2顶面之间的空间为气态区。
柔性双向传力连接机构主要功能是根据船体和水文条件的变化而随机伸缩变化,以实现将船体、门型动力模块、磁浮水浮机构等相关装备多维柔性连接和传递力矩。其实际工作部位在门型动力模块和磁浮水浮机构之间做力矩传递,其安装面对应多维度(前、后、左、右、上)的平面,实现相关装备之间自修正间距、可实现双向伸缩、柔性传力、消除振动、提供阻尼作用的主体结构为长圆柱外形的气电液一体化部件;相关连接各个装备的铰接形式采用第一球型铰接件和第二球型铰接件,以实现优良的多维度圆滑连接传力。柔性双向传力连接机构助力实现磁浮船舶对航轨的稳态工况、逐步衰减随机出现的失稳因素提供了相关保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部控制单元ECU,根据第一位置传感器1.12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9所采集的信号,控制泵1.7、第一泄水阀1.15、第二泄水阀2.8、第三泄水阀2.10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磁悬浮船舶,是根据不同的磁浮船舶航轨4在船体6的不同位置设置磁悬浮动力模块7,其中,当所述的磁浮船舶航轨4只有一条时,如图5所示,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7嵌入在所述船体6底部的中间;或者在所述的船体6前端或后端设置一个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7;或者,如图6所示,在所述的船体6前端和后端分别各设置一个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7;当所述的磁浮船舶航轨4有两条,分别位于船体6的两侧时,如图7所示,在所述的船体6的两侧分别各设置一个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7。
为适应不同船型本磁悬浮灵活动力模块可实现:1.如吃水深的船体可将动力模块设置在船体一侧或两侧;2.对于内部或底部不适宜设置磁悬浮动力模块特殊船体可以根据实情进行针对性设置;3.对于标准或典型船型可将磁悬浮动力模块设置在船体前部、后部或前后部。

Claims (5)

1.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是沿磁浮船舶航轨(4)定向位移运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7)包括有外侧与磁悬浮船舶固定连接的门型动力模块(1),嵌入在所述门型动力模块(1)内,并悬浮的套在所述磁浮船舶航轨(4)上沿磁浮船舶航轨(4)定向位移运动的磁浮水浮机构(2),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的顶端通过柔性双向传力连接机构(3)与所述的门型动力模块(1)相连,所述的门型动力模块(1)包括有:第一门形腔体(1.1),所述第一门形腔体(1.1)的顶部横梁和两侧壁为相连通的中空结构,在所述第一门形腔体(1.1)顶部横梁内设置有动力模块气室(1.2),所述第一门形腔体(1.1)的两侧壁内均设置有一个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1.4),每个所述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1.4)内的上部装有一个动力模块橡胶压力气囊(1.3),所述动力模块橡胶压力气囊(1.3)的顶部设置有高压气体进排气口(1.14),所述的高压气体进排气口(1.14)与外部高压气源相连通,进排气受控于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1.4)内进出水量的多少,所述第一门形腔体(1.1)的顶部横梁内还设置有喷射共轨(1.5),所述喷射共轨(1.5)的进水端口依次通过平衡罐(1.6)、泵(1.7)和过滤器(1.8)连接外部水源,其中,所述泵(1.7)的控制端连接设置在船舶上的外部控制单元ECU,所述喷射共轨(1.5)的出水口端通过出水管(1.9)连接用于分别向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1.4)内以及门型动力模块(1)与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之间的间隙内输送水的压力水输送管路(1.10),所述的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1.4)的侧壁上以及门型动力模块(1)的两侧壁在位于磁浮水浮机构(2)的一侧都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压力水输送管路(1.10)相连接的单向电磁喷水阀(1.11),所述动力模块密封压载水箱(1.4)的底端与所在的门型动力模块(1)的侧壁底端共底,并设置有与门型动力模块(1)的外部相连通的第一泄水阀(1.15),所述门型动力模块(1)内侧面的下端口与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之间设置有多唇口柔性密封件(1.13);
所述门型动力模块(1)在与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相邻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检测门型动力模块(1)内侧面与磁浮水浮机构(2)之间间距的第一位置传感器(1.12),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1.1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设置在船舶上的外部控制单元ECU;所述门型动力模块(1)在与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相邻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防止门型动力模块(1)与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相碰撞的第一柔性耐磨限位块(1.16);
所述的磁浮水浮机构(2)包括有,顶端通过柔性双向传力连接机构(3)连接在所述的门型动力模块(1)内侧的用于与磁浮船舶航轨(4)的航轨相配合的第二门形腔体(2.1),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的顶部横梁和两侧壁为相连通的中空结构,在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顶部横梁内设置有磁浮机构气室(2.2),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的两侧壁内上部均设置有一个水浮箱(2.4),每个所述水浮箱(2.4)内都装有一个磁浮水浮机构橡胶压力气囊(2.3),所述磁浮水浮机构橡胶压力气囊(2.3)的顶部设置有通向外部高压气源的进排气口(2.5),进排气受控于水浮箱(2.4)内进出水量的多少,每个所述水浮箱(2.4)的底部都设置有与第二门形腔体(2.1)内相连通的第二泄水阀(2.8),每个所述水浮箱(2.4)的侧面都设置有常压水进水口(2.21),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的两侧壁的底端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三泄水阀(2.19),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的两侧壁内位于水浮箱(2.4)的下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与磁浮船舶航轨(4)两侧面上的航轨电磁绕组相作用的磁浮电磁绕组(2.6),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的端口内侧和第二门形腔体(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与所述磁浮船舶航轨(4)相碰撞的第二柔性耐磨限位块(2.7),所述第二门形腔体(2.1)在与磁浮船舶航轨(4)的航轨顶端相对应的面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门形腔体(2.1)内顶端面与磁浮船舶航轨(4)的航轨顶端之间间距的第二位置传感器(2.9),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2.9)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设置在船舶上的外部控制单元EC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唇口柔性密封件(1.13)在与所述门型动力模块(1)相连接的一侧为能够固定连接在所述门型动力模块(1)内侧面上的平面结构,所述多唇口柔性密封件(1.13)在与所述磁浮水浮机构(2)相接触的一侧为具有弹性的锯齿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双向传力连接机构(3)包括有通过第一球型铰接件(3.1)连接门型动力模块(1)的气液缸体(3.2),以及通过第二球型铰接件(3.3)连接磁浮水浮机构(2)的电气缸(3.4),所述的气液缸体(3.2)的下部通过密封圈嵌入在所述的电气缸(3.4)的上端口内,所述气液缸体(3.2)与所述电气缸(3.4)之间连接有电磁活塞杆(3.5),所述电气缸(3.4)的上端开口且外部绕有电磁绕组(3.6),所述电磁活塞杆(3.5)的下部位固定连接有永磁铁(3.7),所述永磁铁(3.7)整体嵌入在所述电气缸(3.4)内,在与所述电磁绕组(3.6)相作用下带动电磁活塞杆(3.5)上下运动,所述电气缸(3.4)的缸壁上在位于所述永磁铁(3.7)的下部形成有气/液进口或出口(3.13),在位于所述永磁铁(3.7)的上部形成有气/液出口或进口(3.12),所述电磁活塞杆(3.5)的上部从所述气液缸体(3.2)底端贯穿进入所述气液缸体(3.2)的内部,所述电磁活塞杆(3.5)的顶部形成有台肩,所述台肩上通过紧固螺母(3.8)设置有双向泄流活塞(3.9),所述双向泄流活塞(3.9)中形成有用于向上、下不同方向泄流的若干个泄流孔(3.15),所述双向泄流活塞(3.9)的上面设置有上星型弹簧单向阀片(3.18),下面设置有下星型弹簧单向阀片(3.19),上星型弹簧单向阀片(3.18)和下星型弹簧单向阀片(3.19)结构相同,均形成有与所述泄流孔(3.15)相对应的若干个通孔,其中,上星型弹簧单向阀片(3.18)的通孔所对应遮蔽的泄流孔(3.15)与下星型弹簧单向阀片(3.19)的通孔所对应遮蔽的泄流孔(3.15)在双向泄流活塞(3.9)中不是同一位置的泄流孔(3.15),所述双向泄流活塞(3.9)的外周通过密封环(3.14)与所述气液缸体(3.2)内壁密封接触,所述电磁活塞杆(3.5)上在位于所述双向泄流活塞(3.9)的下方套有用于隔离液气媒介的第一浮动活塞(3.10),所述的气液缸体(3.2)内在位于所述电磁活塞杆(3.5)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隔离液气媒介的第二浮动活塞(3.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气液缸体(3.2)内,所述第一浮动活塞(3.10)与气液缸体(3.2)底面之间的空间为气态区,所述第一浮动活塞(3.10)与双向泄流活塞(3.9)之间的空间,以及双向泄流活塞(3.9)与第二浮动活塞(3.11)之间的空间均为液态区,所述第二浮动活塞(3.11)与气液缸体(3.2)顶面之间的空间为气态区。
5.一种具有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的磁悬浮船舶,其特征在于,是根据不同的磁浮船舶航轨(4)在船体(6)的不同位置设置磁悬浮动力模块(7),其中,当所述的磁浮船舶航轨(4)只有一条时,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7)嵌入在所述船体(6)底部的中间,或者在所述的船体(6)前端或后端设置一个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7),或者在所述的船体(6)前端和后端分别各设置一个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7);当所述的磁浮船舶航轨(4)有两条,分别位于船体(6)的两侧时,在所述的船体(6)的两侧分别各设置一个所述的磁悬浮动力模块(7)。
CN202120273012.7U 2021-01-31 2021-01-31 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 Active CN219382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3012.7U CN219382217U (zh) 2021-01-31 2021-01-31 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3012.7U CN219382217U (zh) 2021-01-31 2021-01-31 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2217U true CN219382217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2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73012.7U Active CN219382217U (zh) 2021-01-31 2021-01-31 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2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24321U (zh) 一种可改变船只撞击方向的桥墩防撞结构
CN107521623A (zh) 五自由度变胞式多用途船舶靠泊装置
CN104727344B (zh) 水中悬浮隧道防撞结构
CN108528462A (zh) 一种具有侧导向轮的轮式车辆海底真空管道交通系统
CN110171549A (zh) 一种水下清洗机器人装置
CN202279115U (zh) 真空式节能型磁悬浮客车预应力管道
CN105508487A (zh) 双阻尼与双发电复合型减震装置
CN104802872A (zh) 攀爬机器车
CN202903446U (zh) 一种汽车侧面柱撞用飞行板的缓冲装置
CN108517839B (zh) 一种悬浮式防船撞耗能装置
US8242621B1 (en) Energy-harvesting, self-propelled buoy
CN219382217U (zh) 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磁悬浮船舶
CN111749201B (zh) 桥体防船舶碰撞常潜式趸船锚定应激气囊前置拦阻系统
CN104727279A (zh) 一种复合材料漂浮式网状拦截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7816015A (zh) 一种用于船舶的防撞装置
CN103133232A (zh) 带铰接斜滑杆振荡浮子波浪能装置
CN112874748B (zh) 一种磁悬浮船舶用的磁悬浮动力模块及应用
CN102535401A (zh) 一种复合材料浮体结构
CN101748664A (zh) 一种复合钢管结构及用途
CN205131589U (zh) 一种船
CN202482829U (zh) 一种复合材料浮体结构
CN112977781B (zh) 用于船舶和水运的基于磁悬浮线性驱动及液态水浮系统
CN104995398B (zh) 波能发电
CN201176260Y (zh) 船舶艉轴抗冲击型端面密封装置
CN209617430U (zh) 多级气瓶结构及充气上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