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5361U - 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5361U
CN219375361U CN202223214812.5U CN202223214812U CN219375361U CN 219375361 U CN219375361 U CN 219375361U CN 202223214812 U CN202223214812 U CN 202223214812U CN 219375361 U CN219375361 U CN 219375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structure
hollow columnar
main body
upper limb
movabl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48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丹
戴宇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ENQ MEDICAL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ENQ MEDICAL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ENQ MEDICAL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ENQ MEDICAL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48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5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5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53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包含可拆卸连接的上臂活动助力单元、前臂活动助力单元和手部活动助力单元。上臂活动助力单元和前臂活动助力单元各自包含的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和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的侧壁分别具有开口,且两者对应开口的位置分别设有可调节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两者背离开口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手部活动助力单元包含底板和固定于底板上的圆柱形握把,底板底部设有第三滑动组件,或手部活动助力单元包含分指板和相应的绑带,分指板背面设有第四滑动组件。该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可以帮助患者减轻重力、摩擦力影响,进一步提高在进行桌面或平板运动时上肢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康复用具,特别涉及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早期,患侧肢体肌肉力量较弱,完成抗重力活动存在较大困难,通常会进行一些桌面或者平板活动作为康复训练,借助桌面或者平台减轻重力的影响,比如在桌面传递物品或者在桌面完成绘画书写吃饭等活动。在做桌面运动和平板运动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力干扰,使患者可以加强患侧肌肉力量和上肢灵活性的训练。桌面运动或平板运动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进行桌面运动或平板运动时,常常由于患侧肌肉力量不足以及完成运动时与桌面之间的摩檫力过大等问题,使患者的运动范围不足、灵活性差以致无法完成运动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该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可以帮助患者减轻重力、摩擦力影响,进一步提高在进行桌面运动或平板运动时上肢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于康复治疗的信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包含上臂活动助力单元、前臂活动助力单元以及手部活动助力单元。所述上臂活动助力单元包含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的侧壁具有开口,且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上对应所述开口的位置设有可调节的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滑动组件。所述前臂活动助力单元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上臂活动主力装置,所述前臂活动助力单元包含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的侧壁具有开口,且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上对应所述开口的位置设有可调节的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滑动组件。所述手部活动助力单元,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前臂活动助力单元,所述手部活动助力单元包含底板和圆柱形握把,所述圆柱形握把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底板底部安装有第三滑动组件,或者所述手部活动助力单元包含分指板和相应的绑带,且所述分指板背面安装有第四滑动组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可调节的第一固定结构、所述可调节的第二固定结构以及与所述分指板相应的绑带为魔术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上设有两组所述可调节的第一固定结构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上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上设有两组所述可调节的第二固定结构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上相对的两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分别各自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各自所包含的滑轮的数量均不少于两个。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臂活动助力单元与所述前臂活动助力单元之间、和/或所述前臂活动助力单元与所述手部活动助力单元之间设有可拆卸的柔性连接结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柔性连接结构为不锈钢金属软管。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为低温热塑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低温热塑板上设有孔隙。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和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的内壁分别设有软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所包含的上臂活动助力单元、前臂活动助力单元和手部活动助力单元各部件靠近桌面或平板的一侧分别设有滑动组件,使用时各部件与患者患侧肢体固定的同时,滑动组件的设置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减轻重力、摩擦力影响,从而提高在进行桌面运动或平板运动时上肢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于康复治疗的信心。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手部活动助力单元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另一手部活动助力单元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包含上臂活动助力单元10、前臂活动助力单元20以及手部活动助力单元30。于一使用情境下,使用者可借由上肢活动助力装置进行笔直运动。上臂活动助力单元10包含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的侧壁具有开口,且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上对应开口的位置设有可调节的第一固定结构12,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背离开口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滑动组件13。在使用上臂活动助力单元时,患者从开口一侧将患侧上臂放置于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中,然后借助可调节的第一固定结构12实现患者患侧上臂与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之间的固定。于一使用情境下,患者上臂后侧可贴合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的内壁,第一固定结构12则位于患者上臂前侧,从而第一滑动组件13亦位于患者上臂后侧,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
与上臂活动助力单元10的结构类似,前臂活动助力单元20可拆卸地连接于上臂活动助力单元10,其包含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的侧壁具有开口,且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上对应开口的位置设有可调节的第二固定结构22,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背离开口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滑动组件23。同理,在使用前臂活动助力单元时,患者从开口一侧将患侧前臂放置于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中,然后借助可调节的第二固定结构22实现患者患侧前臂与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之间的固定。于一使用情境下,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的内壁可贴合患者前臂后侧,第二固定结构22则位于患者前臂前侧,从而第二滑动组件23亦位于患者前臂后侧,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手部活动助力单元30可拆卸地连接于前臂活动助力单元20,其包含底板31和圆柱形握把32,其中圆柱形握把32固定于底板31上,且底板31下方安装有第三滑动组件33,本实施例的手部活动助力单元30例如适合于手部有抓握能力的患者,使用时,将患侧手部放置于底板31上,手指弯曲抓握圆柱形握把32,施力于圆柱形握把32,在第三滑动组件33的助力下,实现手部的桌面运动或平板运动。在实际状况下,患者的患侧手部肌张力较高可能导致抓握能力不佳,于另一实施例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手部活动助力单元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另一手部活动助力单元的正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手部活动助力单元30还可以包含分指板34和相应的绑带35,且分指板34背面安装有第四滑动组件36,使用时,患者将手指放在分指板34对应的位置处,然后通过绑带35分别固定好手指和手腕。上述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可以帮助患者减轻重力及摩擦力影响,进一步提高在进行桌面运动或平板运动时上肢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于康复治疗的信心。
继续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上臂活动助力单元10与前臂活动助力单元20之间、和/或前臂活动助力单元20与手部活动助力单元30之间设有可拆卸的柔性连接结构40,使用时可根据患者患侧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是否连接各部件。如图1所示,于一实施例中,上肢活动助力装置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使用时,可同时调动上臂、前臂及手部协同完成桌面或平面活动。此外,各部件之间的角度还可借助柔性连接结构40来调节,在实际操作中,柔性连接结构40可由不锈钢金属软管组成。实际使用时,各柔性连接结构40可对应位于患者的手肘及手腕处,亦即上臂活动助力单元10不跨越患者的手肘部,前臂活动助力单元20不跨越患者的手腕部。
在实际操作中,可调节的第一固定结构12、第二固定结构22以及与分指板34相应的绑带35为魔术贴,使用方便,易于调节固定力度,以减轻患者的束缚感。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上设有两组可调节的第一固定结构12,两组第一固定结构12分别位于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上相对的两端。相应的,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上设有两组可调节的第二固定结构22,两组第二固定结构22分别位于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上相对的两端。通过分别设置两组可调节的第一固定结构12和第二固定结构22,使患侧上臂和前臂分别稳固地固定于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和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上,使用时不易脱落,避免造成患者使用时的不便或者影响上肢的活动范围及灵活性。
在实际操作中,第一滑动组件13、第二滑动组件23、第三滑动组件33以及第四滑动组件36为滑轮组件,且各自所包含的滑轮的数量均不少于两个,如图1所示,上臂活动助力单元10、前臂活动助力单元及手部活动助力单元30分别设有四个滑轮,在减轻重力、摩擦力影响提高患者上肢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的同时,还可稳固支撑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各部件。另一方面,第一滑动组件13、第二滑动组件23分别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和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上。类似的,第三滑动组件33或第四滑动组件36亦分别可拆卸的安装于相应的底板31或分指板34上。使用时,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需求选择安装合适高度的滑轮。此外,各滑动组件还可以采取滚珠来代替滑轮,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组件不限于设置上述滚轮或滚珠,只要能实现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各部件与桌面或平板之间滑动运动以减轻摩擦影响即可。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分指板31以及底板34为低温热塑板,低温热塑板具有可塑性强、质量轻、厚度薄、强度高和低污染等优点。放入60-70℃热水中即可完全透明软化,可随意适当拉伸以贴合患者上肢肢体,操作便捷,还可再次塑性,重复利用。此外,低温热塑板透气性好且防水,丰富的孔隙结构可增加皮肤通气、散热、排汗功能,可防止皮肤红肿、搔痒。同时,患者可随时洗浴洁身,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除了低温热塑板自身所具有的孔隙结构以外,在不影响其强度的情况下,还可以额外设置更多的大孔隙,以进一步提高其散热透气性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11和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21的内壁分别放置软垫(未图示)。使用时,手臂与软垫柔性接触,提高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所包含的上臂活动助力单元、前臂活动助力单元和手部活动助力单元各部件靠近桌面或平板的一侧分别设有滑动组件,使用时各部件与患者患侧肢体固定的同时,滑动组件的设置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减轻重力、摩擦力影响,从而提高在进行桌面运动或平板运动时上肢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于康复治疗的信心。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上臂活动助力单元,所述上臂活动助力单元包含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的侧壁具有开口,且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上对应所述开口的位置设有可调节的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滑动组件;
前臂活动助力单元,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上臂活动助力单元,所述前臂活动助力单元包含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的侧壁具有开口,且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上对应所述开口的位置设有可调节的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滑动组件;以及
手部活动助力单元,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前臂活动助力单元,所述手部活动助力单元包含底板和圆柱形握把,所述圆柱形握把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底板底部安装有第三滑动组件,或者所述手部活动助力单元包含分指板和相应的绑带,且所述分指板背面安装有第四滑动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的第一固定结构、所述可调节的第二固定结构以及与所述分指板相应的绑带为魔术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上设有两组所述可调节的第一固定结构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上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上设有两组所述可调节的第二固定结构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上相对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分别各自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各自所包含的滑轮的数量均不少于两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活动助力单元与所述前臂活动助力单元之间、和/或所述前臂活动助力单元与所述手部活动助力单元之间设有可拆卸的柔性连接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结构为不锈钢金属软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为低温热塑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热塑板上设有孔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活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柱状主体结构和所述第二中空柱状主体结构的内壁分别设有软垫。
CN202223214812.5U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 Active CN219375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4812.5U CN219375361U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4812.5U CN219375361U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5361U true CN219375361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6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4812.5U Active CN219375361U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53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36738U (zh) 一种手指康复锻炼器
US10981035B2 (en) Portable lower limb therapy device
CN219375361U (zh) 一种上肢活动助力装置
CN205095330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健身康复器
CN207950456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自主训练装置
CN212016619U (zh) 一种桡神经损伤手功能锻炼器
CN212235024U (zh) 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下肢锻炼装置
CN109223446A (zh) 一种烧伤科拉力锻炼装置
CN208176848U (zh) 一种康复护理用手指锻炼器
CN210812303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器
CN212789659U (zh)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
CN210355863U (zh) 一种肘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CN219091012U (zh) 一种手臂康复训练装置
CN204995776U (zh) 一种降低肌张力的训练器
CN208081354U (zh) 一种脊椎复位装置
CN215081718U (zh) 辅助卒中患者手部活动的简易装置
CN220513363U (zh) 一种康复用训练装置
CN109125052A (zh) 手部按摩器
CN219307847U (zh) 一种盆底肌修复装置
CN204931933U (zh) 多功能弹力下肢托
CN213697907U (zh) 一种眼部手部康复理疗装置
CN210278086U (zh) 一种烧伤整形外科护理用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CN211986908U (zh) 一种神经外科小臂锻炼恢复装置
CN211301555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输液固定装置
CN214415520U (zh) 一种用于膝关节的康复训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