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4906U - 脱毛仪 - Google Patents

脱毛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4906U
CN219374906U CN202222015806.0U CN202222015806U CN219374906U CN 219374906 U CN219374906 U CN 219374906U CN 202222015806 U CN202222015806 U CN 202222015806U CN 219374906 U CN219374906 U CN 219374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uct
air
handl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158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红卫
邓润佳
杨帅遥
吴春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4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4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脱毛仪。脱毛仪包括手柄和与手柄摆动连接的头部。头部包括壳体、打光组件和透光件,壳体内形成有第一风道和出光通道,打光组件包括发光件,发光件安装在第一风道内,第一风道与出光通道连通,发光件朝出光通道方向发射光线,透光件设置在出光通道内并密封出光通道。出光通道跟随壳体一起相对手柄摆动以改变发光件的出光方向。如此,发光件安装在第一风道内能够有效对发光件进行散热,壳体摆动时出光通道会随壳体摆动,第一风道能够在出光通道内透光件的作用下一直处于密封状态,气流不会从出光通道处泄露,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延长了发光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有效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出现烫伤的情况。

Description

脱毛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美容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毛仪。
背景技术
脱毛仪在使用时其内部的灯管会产生大量的热,一般通过在头部内设置风道来进行散热。相关技术中,脱毛仪的头部在转动时,头部内用于散热的气流会从头部的贴肤面一侧或与手柄的连接间隙处流出,影响对内部灯管的散热效果,甚至流出的热气流可能会烫伤用户;或者部分气流会流入至手柄内而导致手柄过热,影响用户手持,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脱毛仪。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脱毛仪包括手柄和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手柄摆动连接。所述头部包括壳体、打光组件和透光件,所述打光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风道和出光通道,所述打光组件包括发光件,所述发光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发光件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出光通道朝远离所述手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道与至少部分所述出光通道连通,所述发光件朝所述出光通道方向发射光线,所述透光件设置在所述出光通道内并密封所述出光通道。其中,所述壳体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手柄摆动,所述壳体摆动时所述出光通道跟随所述壳体一起相对所述手柄摆动以改变所述发光件的出光方向。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脱毛仪中,脱毛仪在工作时发光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发光件安装在第一风道内能够有效对发光件进行散热,出光通道与第一风道连通且透光件设置在出光通道内,进而出光通道随壳体摆动时,第一风道能够在透光件的作用下一直处于密封状态,气流不会从出光通道处泄露,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延长了发光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出现烫伤的情况,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手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风道形成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打光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内形成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沿所述发光件的长度方向,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位于所述发光件的两侧,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风道方向延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仪还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置于所述手柄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内形成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连通,所述散热风机连通所述进风风道,所述散热风机用于形成依次流经所述进风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气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内形成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脱毛仪还包括风道管,所述风道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端,所述风道管能够在所述头部相对所述手柄摆动时受力发生形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内形成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沿所述发光件的延伸方向,所述散热风机的出口与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位于所述手柄的同一侧,所述风道管分别连通所述散热风机的出口和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相对所述壳体的摆幅小于所述风道管的管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管形成有褶皱。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管的长度在8mm-30mm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伸出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形成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所述风道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和/或,所述散热风机上伸出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形成有所述散热风机的出口,所述风道管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手柄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散热风机的轴线越过所述手柄的中线并位于手柄的靠近所述头部的一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仪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手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风道形成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内还形成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沿所述发光件的长度方向,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位于所述发光件的两侧,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连通;
所述打光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风道管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并且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风道管与所述打光组件隔开;或者,
所述脱毛仪还包括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且设置于所述打光组件背离出光的一侧,所述风道管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并且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风道管与所述降温组件隔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仪还包括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以对所述头部进行降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导热件、制冷件和散热件,所述导热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发光件相背于所述出光通道一侧,所述导热件朝向所述出光通道一侧形成有冷腔,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冷腔内,所述制冷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导热件背离所述发光件的一侧,所述制冷件的冷端与所述导热件导热连接,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制冷件背离所述导热件的一侧,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制冷件的热端导热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仪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手柄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连接在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发光件的一侧,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共同围成安装腔,所述降温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降温组件与所述底壁之间构成有第二风道,所述降温组件至少部分地处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毛仪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头部和所述手柄之间以封闭所述头部与所述手柄之间的间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打光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发光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出光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打光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相背于所述手柄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形成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与所述出光通道相对应设置,所述透光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覆盖所述出光通道和所述出光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相对所述手柄可摆动角度范围为0-3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头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脱毛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脱毛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脱毛仪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脱毛仪在IV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脱毛仪的又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脱毛仪在V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脱毛仪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脱毛仪100;
手柄10、进风口11、出风口12;
头部20、壳体21;
打光组件30、发光件31、第一安装座32、出光通道321、安装板322、第二安装座33、通光孔331、透光件34、贴肤件35;
安装支架40、第一连接件41、球形铰接部411、第二连接件42、铰接座421、球形铰接凹槽422、弹性复位件43、底壁44、侧壁45、安装腔46、第一风道401、第二风道402、进风风道403、出风风道404;
降温组件50、导热件51、冷腔511、制冷件52、散热件53、散热基板531、散热片532;
散热风机61、风道管62、弹性连接件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脱毛仪100包括手柄10和头部20,头部20与手柄10摆动连接。头部20包括壳体21、打光组件30和透光件34,打光组件30安装于壳体21内,壳体21内形成有第一风道401和出光通道321,打光组件30包括发光件31,发光件31安装在第一风道401内,第一风道401与发光件31的延伸方向相同,出光通道321朝远离手柄10方向延伸,第一风道401与出光通道321至少部分连通,发光件31朝出光通道321方向发射光线,透光件34设置在出光通道321内并密封出光通道321。其中,壳体21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手柄10摆动,壳体21摆动时出光通道321跟随壳体21一起相对手柄10摆动以改变发光件31的出光方向。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脱毛仪100中,脱毛仪100在工作时发光件31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发光件31安装在第一风道401内能够有效对发光件31进行散热,出光通道321与第一风道401连通且透光件34设置在出光通道321内,进而出光通道321随壳体21摆动时,第一风道401能够在透光件34的作用下一直处于密封状态,气流不会从出光通道321处泄露,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延长了发光件31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出现烫伤的情况,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道401与出光通道321至少部分连通,为可以全部连通,即所有的出光通道321都走风,第一风道401与出光通道321重叠;也可以为部分连通,例如透光件34到贴肤件35(下文提到)这一段也是出光通道321的一部分,这部分出光通道321与第一风道401不连通,而设置发光件31这一段即时出光通道321,也是第一风道401。具体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脱毛仪100采用的原理是通过强脉冲光源的选择性光热解作用,对正常表皮进行无损伤的光照射,穿透皮肤直达毛囊根部,毛干和毛囊中的黑色素吸收并转化成为热能,从而升高毛囊温度。当温度上升到足够高时,毛囊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已破坏的毛发和毛囊经过一段自然生理过程而去除,而周围其他组织不会受损伤,从而达到无痛脱毛。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脱毛仪100可以为IPL(Intense Pulsed Light,强脉冲光)脱毛仪,又称为光子脱毛仪。当然也可为其它种类的脱毛仪100,本申请对于脱毛仪100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制。
手柄10可以设置为适于手持的柱体形状。手柄10的内部可以设置为中空结构,以用于容置电池、电路板、风机等功能元件,手柄10能够对内部元件起保护作用。手柄10朝向头部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42,头部20朝向手柄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41,进而头部20与手柄10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42和第一连接件41活动连接,使得头部20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手柄10摆动来改变脱毛仪100的发光方向。
壳体21可以为头部20的外壳,壳体21内形成有第一风道401,发光件31可以位于第一风道401内。发光件31可以为高压氙气灯等发光元件,高压疝气灯能够利用闪光电容放电输出高能量的强脉冲光进行脱毛。
进一步地,手柄10部靠近头部20的侧壁上可以形成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进而进风和出风不会影响手柄10的握持。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可以分别连通第一风道401的两端,以更好地将发光件31产生的热量导出,避免热风导入至手柄10内而造成手柄10过热,影响用户手持。
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可以间隔设置在手柄10的侧壁两侧以避免出来的热风循环吸入至进风口11处,影响发光件31的散热。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处可以设置为格栅式或者网格式等,进而避免颗粒或杂物吸入至头部20内,影响脱毛仪100的运行。
出光通道321可以形成在壳体21相背于手柄10的一端,出光通道321和第一风道401至少部分地重叠可以理解为出光通道321和第一风道401连通设置,进而使得第一风道401内的发光件31发出的光可以从出光通道321出射。透光件34可以设置在出光通道321内,透光件34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第一风道401内的气流从出光通道321流出,透光件34不会影响发光件31的发光效果。
透光件34还能够起到滤光的作用,透光件34可以为蓝宝石或其它染色/镀膜塑料、玻璃等滤光片,以使得发光件31发出的光能够更好地脱毛,避免对皮肤产生影响或损伤。本申请对于透光件34的种类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脱毛仪100的头部20在外力作用在相对于手柄10摆动时,出光通道321以及头部20内的发光件31会同步转动,使得头部20能够适应不同角度的脱毛处理。同时,由于发光件31朝向出光通道321方向发射光线以进行脱毛。如若出光通道321方向漏气,则会导致与皮肤相贴的位置会升温,使得皮肤产生灼热感甚至产生烫伤,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透光件34密封出光通道321能够使得第一风道401内的气流不会从出光侧流出而烫伤用户,气流从进风口11流经第一风道401,带走发光件31散发的热量由出风口12排出,使得发光件31的散热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发光件3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风道401的延伸方向相同。
如此,流经第一风道401的气流能够更好地与发光件31热接触,进而带走更多的热量,使得发光件31的散热效果更好。
具体地,发光件31可以设置在壳体21内靠近出光通道321的一侧且沿壳体21的长度方向横置在壳体21内,进而能够使得发光件31更靠近贴肤侧,脱毛效果更好。相对应地,第一风道401可以沿发光件3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使得发光件31能够至少部分或者完全位于第一风道401内,进而流经第一风道401的气流能够更好地将发光件31产生的热量带出,有效提升发光件31的散热效果,避免发光件31过热而使用户产生不适,同时也能延长发光件31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头部20包括安装支架40,安装支架40与手柄10活动连接,第一风道401形成在安装支架40上,打光组件30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40上且发光件31位于第一风道401内。
如此,头部20可以通过安装支架40与手柄10活动连接,打光组件30安装在安装支架40上能够跟随安装支架40同步摆动以改变发光件31的出光方向。
具体地,安装支架40固定安装在壳体21内且能够相对手柄10摆动,第一连接件41可以设置在安装支架40朝向手柄10的一侧且与手柄10上的第二连接件42活动连接。第一风道401可以形成在安装支架40相背于手柄10的一侧,发光件31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40上且位于第一风道401内。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40内形成有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沿发光件31的长度方向,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分别位于发光件31的两侧,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皆与第一风道401连通。
如此,气流可通过进风风道403流入至第一风道401内并由出风风道404排出,以引导气流更好的将热量排出,增强对发光件31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均可以由第一风道401向手柄10方向延伸形成。进风风道403一端可以与第一风道401连通,另一端可以与手柄10上的进风口11连通;出风风道404的一端可以与第一风道401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手柄10上的出风口12连通,进而进风口11、进风风道403、第一风道401、出风风道404和出风口12能够构成通路,以能够更好地对发光件31进散热。
由于安装支架40内还可以设置有其他元件,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安装支架40的内部空间,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可以形成在安装支架40的两侧位置,以提高安装支架40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减小头部20的体积。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沿垂直于第一风道401向手柄10方向延伸。如此,安装支架40可以设计的更加轻薄,进而有效减小头部20的体积,使得头部20在摆动时更加灵活轻便。
请参阅图2-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40上设有第一连接件41,第一连接件41设置在安装支架40朝向手柄10的一侧,手柄10上设有第二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2设置在手柄10朝向安装支架40的一侧且与第一连接件41万向铰接,安装支架4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二连接件42和第一连接件41的铰接点为支点相对手柄10摆动。
如此,安装支架40通过第一连接件41与手柄10上的第二连接件42铰接,安装支架40可以相对于手柄10万向转动。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1可以形成在安装支架40朝向手柄10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二连接件42可以形成在手柄10朝向壳体21一侧的开口端,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配合连接能够使得安装支架40相对于手柄10万向摆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的铰接点可以设置在安装支架40与手柄10连接处的中心位置,进而安装支架40在相对于手柄10以铰接点为支点摆动时,安装支架40能够更好地向其周侧万向摆动,摆动空间更大,可摆动的角度更加均匀。
第一连接件41包括形成在安装支架40上的球形铰接部411,第二连接件42包括设在手柄10上铰接座421,铰接座421上可以形成有球形铰接凹槽422,球形铰接部411与球形铰接凹槽422配合以使安装支架40与手柄10万向铰接,以使安装支架40能够相对于手柄10万向摆动,摆动过程更加顺畅。
球形铰接部411可以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在安装支架40上,连接柱朝向球心方向。连接柱使得球形铰接部411与安装支架40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进而球形铰接部411在球形铰接凹槽422内万向转动时能够转动的角度范围更大,避免安装支架40与球形铰接凹槽422的端壁产生干涉。球形铰接部411可以与安装支架40为一体成型结构,进而使得球形铰接部411与安装支架4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球形铰接凹槽422可以半包覆在球形铰接部411外侧。球形铰接凹槽422的形状可以与球形铰接部411适配,使得球形铰接部411的外壁与球形铰接凹槽422的内壁贴合以避免在摆动时固定部会相对于手柄10晃动。球形铰接凹槽422相背于手柄10的一端形成有开口,开口的直径可以小于球形铰接部411的直径,进而能够避免球形铰接部411从球形铰接凹槽422内脱离,使得安装支架40与手柄10之间的万向摆动更加稳定。
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第一连接件41包括设置在安装支架40上的铰接座421,铰接座421上形成有球形铰接凹槽422,第二连接件42包括设置在手柄10上的球形铰接部411。本申请对于第二连接件42和第一连接件41的具体铰接方式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40可以凸出于壳体21且部分伸入至手柄10内,进而不仅能够减小脱毛仪100的整体体积,也能够使得壳体21和手柄10部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其中安装支架40伸入至手柄10部分的外壁与手柄10的内壁需间隔设置,进而不会影响安装支架40相对于手柄10的摆动。
请参阅图2-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脱毛仪100还可以包括弹性复位件43,弹性复位件43套设在第二连接件42上,弹性复位件43的一端弹性抵持第二连接件42和/或手柄10,另一端弹性抵持安装支架40,弹性复位件43用于在外力消失时驱动安装支架40相对手柄10摆动复位。
如此,安装支架40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手柄10向周侧摆动,在撤销外力时,弹性复位件43能够驱动安装支架40恢复至初始位置。
具体地,弹性复位件43可以为弹簧等弹性元件,弹性复位件43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且在撤销外力时恢复形变。弹性复位件43可以套设在第二连接件42上,一端抵持在安装支架40朝向手柄10的壁面上,另一端抵持在手柄10上,或者第二连接件42形成有抵持部,另一端抵持在抵持部上。
安装支架4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手柄10摆动时,安装支架40则会向摆动的一侧挤压弹性复位件43,克服弹性复位件43的弹性力而使弹性复位件43发生形变,弹性复位件43则会对安装支架40具有恢复形变的恢复力。在撤销外力时,弹性复位件43则会推动安装支架40恢复至自然状态。自然状态可以为壳体21的中心轴线与手柄10的安装平面垂直时的状态。
请参阅图5-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脱毛仪100还包括散热风机61,散热风机61设置于手柄10内,进风风道403伸入手柄10内且与散热风机61连通,散热风机61用于形成依次流经进风风道403、第一风道401和出风风道404的气流。
如此,散热风机61能够将进风口11外部的气流导入至第一风道401内,第一风道401内的发光件31产生的热量带出,使得发光件31的散热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地降低头部20的温度。另外,散热风机61设置在手柄10内,不和头部20一同摆动,能够使得头部20更加轻巧,摆动效果更好。
具体地,散热风机61可以为轴流风机或涡流风机等,本申请对于散热风机61的种类不做限制。散热风机61可以安装在手柄10靠近头部20的一侧,进而不仅能够减小进风风道403的长度,以减小整机的体积,还能够增加头部20一侧的重量,使得脱毛仪100在使用时能够更好地与皮肤贴合,减少漏光以及使得用户在使用时能够更加方便。
散热风机61的进风端可以设置在手柄10的进风口11处,其出风端可以与进风风道403连通,进而散热风机61能够将外部的空气吸入至进风风道403,然后流经第一风道401以将发光件31产生的热量更好地带走。
请参阅图5-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脱毛仪100还包括风道管62,风道管62连接在安装支架40和散热风机61之间,风道管62的两端分别连通进风风道403和散热风机61的出风端,风道管62能够在头部20相对手柄10摆动时受力发生形变。
如此,风道管62能够使得散热风机61吸入的空气能够更好地导入至第一风道401内进行散热,减小散热风扇与进风风道403之间的气流损失,增强散热效果。
具体地,风道管62可以为塑胶、硅胶等材料制成的可变形管道。由于进风风道403形成在安装支架40上,散热风扇安装在手柄10内,在安装支架40相对于手柄10摆动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发生改变,进而可变形的风道管62能够避免对安装支架40的摆动产生干涉。同时质软的风道管62能够使得头部20相对手柄10摆动时,使得风机吹出的风较好的导向第一风道401中,提升连通效果,不会因头部20的摆动导致气流通道发生变化,导致气流四处流窜。
可以理解,风道管62受热寿命影响较大,而如图2结合图5所示,由于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分别设置于第一风道401的两端,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的距离较远,出风风道404内的气流为热气流,出风风道404的热气流对风道管62的影响较小;另外,风道管62内的气流温度也会影响散热效率,出风风道404距离风道管62较远,出风风道404的热量对进风风道403内的气流影响较小,进而减小对散热的影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结合图5所示,头部20内形成有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与第一风道401连通,沿发光件的延伸方向,散热风机61的出口与进风风道403的进口位于手柄10的同一侧,风道管62分别连通散热风机61的出口和进风风道403的进口。举例而言,发光件的延伸方向为沿左右方向延伸,散热风机61的出口与进风风道403的进口均位于手柄10的左侧,或者,散热风机61的出口与进风风道403的进口均位于手柄10的右侧。过长的风道管62会影响头部20相对手柄10的活动,还会增加头部20相对手柄10摆动时导致的折弯甚至折死影响气流流动的几率。通过将散热风机61的出口和进风风道403的进口设置于手柄10的同一侧,可以减小散热风机61与进风风道403的距离,进而缩短风道管62的长度,减小风道管62对头部20相对手柄10活动的影响,且通道缩短,散热风机61的出口和进风风道403的进口相对,压降减小,风量损失小,散热效果较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头部20相对壳体21的摆幅小于风道管62的管径。具体来说,头部20沿其周向的任意方向的摆动幅度均小于风道管62的管径,其中,风道管62可以被构造成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当风道管62的截面为圆形时,取风道管62的管径为风道管62的内径,当风道管62的截面为椭圆形时,取风道管62的管径为其短轴,当风道管62的截面为三角形时,取三角形的内接圆直径为风道管62的管径,当风道管62的截面为四边形时,取四边形最短的高为风道管62的管径,当风道管62的截面为其它多边形时,风道管62的管径取相对两边的最短距离。容易理解,由于风道管62被构造成可随着头部20的活动而发生变形,风道管62变形时可能会使风道管62的内壁彼此贴合,将风道管62流道堵死,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头部20沿其周向的任意方向的摆动幅度设置为均小于风道管62的管径,可以有效避免风道管62堵死的情况。
再者,当风道管62套设于散热风机61上时,由于风道管62流道被堵死,进风风道403的靠近散热风机61的部分处于高压状态,风道管62沿径向发生变形,可能导致风道管62与散热风机61脱离,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头部20沿其周向的任意方向的摆动幅度设置为均小于风道管62的管径,也可以有效避免风道管62脱离散热风机61的情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风道管62形成有褶皱(图中未示出),以提升风道管62的变形能力。头部20在相对手柄10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拉扯或压迫风道管62,使风道管62发生变形,因此,需要风道管62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以适应头部20的活动,否则在长期活动过程中,风道管62处于被绷直状态,风道管62受力较大,容易与壳体21或散热风机61之间发生脱离。通过提升风道管62的变形能力,可以减小风道管62被拉脱的概率。
为了提升风道管62的变形能力,还可以提升风道管62的柔性、延长风道管62的长度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风道管62的长度在8mm-30mm之间,提升风道管62的变形能力。当风道管62的长度小于8mm时,风道管62的变形能力差,头部20活动时容易将风道管62拉脱,而当风道管62的长度大于30mm时,风道管62过长,一方面,风道内的气流压降较大,影响散热效率,另一方面,风道管62位于手柄10内,风道管62过长,其容易在自重影响下发生变形,影响风道内的气流,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较大的压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结合图5所示,壳体21伸出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形成进风风道403的进口,风道管62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套管,和/或,散热风机61上伸出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形成有散热风机61的出口,风道管62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套管。通过设置第一套管和/或第二套管,可以提升风道管62与壳体21和/或散热风机6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风道管62与第一套管和/或第二套管的连接稳定性,风道管62受拉扯时不容易脱离。此外,以第一套管为例,第一套管形成于壳体21的外侧,将风道管62套设于以第一套管的外周,第一套管本身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减少传递至风道管62的热量,有效避免风道管62因老化而失效的问题,提升风道管62的使用寿命。另外,第一套管伸出于壳体21,可以相对的远离发热的元件,也可以起到避免老化的作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手柄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散热风机61的轴线越过手柄10的中线并位于手柄10的靠近头部20的一侧。也即散热风机61靠近头部20设置,以此缩短散热风机61的出口与进风风道403的进口之间的距离,进而缩短风道管62的尺寸,以达到减少压降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在脱毛仪100的具体设置中,上述多种实施方式的风道管62的设置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选择其中的多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道管62连接在安装支架40上,打光组件30安装于安装支架40,安装支架40将风道管62与打光组件30隔开,风道管62不会与产生热量的打光组件30接触,安装支架40可以选择具有隔热作用的塑料制成,由此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能够有效地将打光组件30产生的热量隔开,避免打光组件30产生的热量影响风道管62的安装稳定性。
请参阅图2-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40形成有安装腔46,脱毛仪100还包括降温组件50,降温组件50安装在安装腔46内以对头部20进行降温,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位于安装腔46的两侧。
如此,降温组件50能够对发光件31降温,以提升脱毛仪100使用时的安全性,延长发光件31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降低头部20的温度避免用户在使用时烫伤。
具体地,为了让用户脱毛过程中能快速地有效脱毛,发光件31可以为闪光疝气灯。闪光疝气灯的发光原理为在输出高能量的状态下快速打光(打光时间≤0.6S),实际上就相当于闪光电容快速充电放电的过程,进而在快速打光下能够达到较好的脱毛效果。
由于闪光电容自身有等效串联电阻(ESR),连续快速充放电过程中会累积发热,同时闪光电容处于密闭的第一风道401内,仅通过气流带走热量无法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发光件31的温度过高则会影响闪光电容使用寿命,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漏液爆裂等情况。降温组件50能够对发光件31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强脱毛仪100使用时的安全性。
安装腔46可以形成在安装支架40的内部,降温组件50可以固定安装在安装腔46内。进一步地,降温组件50可以安装在发光件31相背于出光通道321的一侧,进而降温组件50不会影响发光件31的出光。同时,在头部20相对手柄10摆动时,降温组件50也能够随安装支架40以及发光件31同步摆动,保持对发光件31的降温处理,使得降温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2-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降温组件50包括导热件51、制冷件52和散热件53,导热件51安装在安装腔46内且位于发光件31相背于出光通道321一侧,导热件51朝向出光通道321一侧形成有冷腔511,发光件31位于冷腔511内,制冷件52安装在安装腔46内且位于导热件51背离发光件31的一侧,制冷件52的冷端与导热件51导热连接,散热件53安装在安装腔46内且位于制冷件52背离导热件51的一侧,散热件53与制冷件52的热端导热连接。
如此,降温组件50能够有效对发光件31进行降温,以提高脱毛仪100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导热件51可以将发光件31与制冷件52隔开以间接传递温度,避免制冷件52直接作用在发光件31上导致发光件31骤冷骤热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具体地,安装腔46内可以呈阶梯结构设置,沿发光件31向手柄10的方向,导热件51、制冷件52和散热件53依次间隔或贴附安装在安装腔46内。
导热件51设置在发光件31相背于出光通道321一侧,以免影响发光件31的出光。导热件51朝向发光件31一侧可以形成有冷腔511,冷腔511可以为沿发光件31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凹槽,冷腔511的内壁即可以作为第一风道401的内壁,发光件31可以安装在冷腔511内。
制冷件52可以包括冷端和热端,冷端设置为朝向导热件51一侧,热端朝向散热件53一侧,冷端可以用于制冷,热端用于将冷端的热量传导至热端。其中,冷端可以与与导热件51导热连接,进而能够将对导热件51进行制冷,进一步地,导热件51能够对发光件31进行有效降温。热端可以与散热件53导热连接,散热件53主要用于对热进行散热。散热件53可以包括散热基板531和间隔设置在散热基板531上的多个散热片532。多个散热片532间隔设置在散热基板531上使得整个散热件53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能够对冷端进行更好的散热,进一步降低安装腔46内的温度以避免安装腔46内温度过高而影响冷端的制冷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件51可以朝向透光件34的一端可以伸入至出光通道321中并与透光件34相接触导热,或者透光件34可以直接安装在冷腔511内。由于发光件31在发光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也会使得透光件34的温度升高,进而在脱毛仪100的贴肤面与皮肤贴合时可能会对皮肤造成烫伤。导热件51与透光件34导热连接使得冷端也能够通过导热件51将冷温度传递至透光件34上以对透光件34降温,使得脱毛仪100的贴肤面与皮肤表面贴合时具有较适合的温度,不会使皮肤产生不适感,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请参阅图3-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40包括底壁44和侧壁45,侧壁45连接在底壁44朝向发光件31的一侧,侧壁45与底壁44共同围成安装腔46,散热件53与底壁44之间构成有第二风道402,散热件53至少部分地处于第二风道402内,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分别与第二风道402的两端连通。
如此,散热风机61吹入的气流也能够穿过第二风道402并对第二风道402内的散热件53进行降温散热,进一步提升散热件53的散热效果,有效降低安装腔46内的温度。
具体地,底壁44可为安装支架40靠近手柄10一侧的壁面,侧壁45为安装支架40朝向头部20一侧延伸的壁面,底壁44和侧壁45共同围成安装腔46。第二风道402可以由散热件53的散热基板531和安装支架40底壁44围成,第二风道402可以与第一风道401平行横向形成在安装支架40内,散热片532可以位于第二风道402内。第二风道402的两端也可以分别与进风风道403和出风风道404连通,进而散热风机61导入的气流可以一部分由进风风道403流入第一风道401,另一部分流入第二风道402,最后均由出风风道404排出。
结合前文所述的风道管62,当脱毛仪100还包括降温组件50时,降温组件50安装在安装支架40上,且背离打光组件30设置,风道管62与安装支架40连接,并且安装支架40将风道管62与降温组件50隔开。降温组件50在降温制冷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与风道管62接触,则会导致对风道管62的材料要求较高;或者会因降温组件50产生的热量过高又直接与风道管62接触导致风道管62损坏,尤其是头部20经常活动时,容易导致风道管62产生脱落或者断裂的问题。通过安装支架40将风道管62与降温组件50,具体可以是散热件53隔开,能够减少降温组件50产生的热量向风道管62传递,提升风道管62的连接稳定性,降低对风道管62的材料要求。
请参阅图2-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脱毛仪100还包括弹性连接件63,弹性连接件63设置在头部20和手柄10之间以封闭头部20与手柄10之间的间隙,弹性连接件63与安装支架40间隔设置。
如此,弹性连接件63能够对头部20与手柄10处之间的连接间隙进行密封,以防止头部20摆动时内部的热气流由间隙流出而影响用户使用,同时也能够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至机体内。
具体地,弹性连接件63可以为硅胶连接件。头部20与手柄10之间可以间隔有一段间隙距离,以避让头部20的摆动范围,避免头部20摆动时与手柄10产生干涉。弹性连接件63可以设置为环形结构,围设在头部20与手柄10之间的间隙处以使头部20与手柄10之间相对密封,使得内部气流通过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进出,避免出现漏风而影响降温效果,甚至漏出热风而对用户造成损伤。弹性连接件63能够将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隔开,以避免外部的灰尘等杂物进入至内部空间中。
弹性连接件6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头部20和手柄10的外壁的端部,进而弹性连接件63不会对内部的铰接结构产生干涉。弹性连接件63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力,头部2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手柄10摆动时,头部20则会向摆动的一侧挤压弹性连接件63,克服弹性连接件63的弹性力而使弹性连接件63发生形变,弹性连接件63则会对头部20具有一定的恢复形变的恢复力。在撤销外力时,弹性连接件63则会推动头部20恢复至自然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安装支架40在安装时至少部分地伸入至手柄10中,进而弹性连接件63的内部即可以为安装支架40的外壁。弹性连接件63可以环绕在安装支架40的周侧且与安装支架40间隔有一定距离,进而在头部20相对于手柄10摆动时弹性连接件63不会与安装支架40产生干涉。同时,由于安装支架40内可能会温度较高,间隔设置能够避免弹性连接件63与安装支架40接触,进而能够防止用户在握持时误碰而烫伤,还能够有效延长弹性连接件63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打光组件30包括第一安装座32,第一安装座32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40上,发光件31安装在第一安装座32上,出光通道321形成在第一安装座32上。
如此,发光件31可以通过第一安装座32安装在安装支架40上,发光件31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出光通道321射出。
具体地,第一安装座32可以设置在安装支架40相背于手柄10的一侧,第一安装座32的中间位置形成有贯穿设置的出光通道321,出光通道32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发光件31的安装方向相同,进而能够使得发光件31出射的光线更充足,脱毛效果更好。
第一安装座32的两端可以设置有安装板322,两个安装板322由第一安装座32向安装腔46一侧凸出,发光件31固定在两个安装板322之间,进而发光件31能够位于导热件51的冷腔511内,以便于发光件31在冷腔511内更好地降温。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小头部20的厚度,减小头部20的体积,使得头部20在摆动时更加灵活轻便。
请参阅图2-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打光组件30还包括第二安装座33,第二安装部安装在第一安装座32相背于安装支架40一侧,第二安装座33上形成有通光孔331,通光孔331与出光通道321相对应设置,透光件34安装在第二安装座33上且覆盖出光通道321和出光孔。
如此,透光件34可以安装在第二安装座33上,发光件31发出的光线可以穿过出光通道321和通光孔331向透光件34方向射出。
具体地,第二安装座33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安装座32的形状相适配,通光孔331可以开设在第二安装座33的中间位置,且通光孔331的形状可以与出光通道321的形状相同,以免影响发光件31的出光。透光件34可以安装在第二安装座33上并覆盖出光通道321与通光孔331使得第一风道401相对密封以避免气流流出。
请参阅图2-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脱毛仪100还可以包括贴肤件35,贴肤件35可以由透明的玻璃等材料制成。贴肤件35可以安装在第二安装座33上且从头部20相背于手柄10方向露出。贴肤件35的外表面可以设置相对光滑以适用于与皮肤接触,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更加顺滑舒适。同时,贴肤件35和透光件34需间隔设置,进而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避免安装腔46内温度传递至贴肤件35上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头部20相对手柄10偏摆时的摆动角度范围为0-30°。如此,头部20具有一定的摆动角度以便于用户在使用脱毛仪100时能够对不同位置进行脱毛,使用更加方便,摆动角度相对较小能够使得头部20与手柄10之间的避让间隙变小,进而有利于产品小型化,便于用户使用。
请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手柄10沿第一方向X延伸,头部20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如此,用户在握持手柄10进行脱毛时,头部20的贴肤面一侧能够更好的与皮肤贴合,更符合用户的握持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手腕酸痛,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头部20也可以相对于手柄10沿同一方向延伸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脱毛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
与所述手柄摆动连接的头部,所述头部包括壳体、打光组件和透光件,所述打光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风道和出光通道,所述打光组件包括发光件,所述发光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发光件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出光通道朝远离所述手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道至少部分与所述出光通道连通,所述发光件朝所述出光通道方向发射光线,所述透光件设置在所述出光通道内并密封所述出光通道;以及
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置于所述手柄内;
其中,所述壳体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手柄摆动,所述壳体摆动时所述出光通道跟随所述壳体一起相对所述手柄摆动以改变所述发光件的出光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手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风道形成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打光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内形成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沿所述发光件的长度方向,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位于所述发光件的两侧,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风道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所述头部内形成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连通,所述散热风机连通所述进风风道,所述散热风机用于形成依次流经所述进风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气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脱毛仪还包括风道管,所述风道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端,所述风道管能够在所述头部相对所述手柄摆动时受力发生形变,以始终连通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端和所述进风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沿所述发光件的延伸方向,所述散热风机的出口与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位于所述手柄的同一侧,所述风道管分别连通所述散热风机的出口和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相对所述壳体的摆幅小于所述风道管的管径;和/或,
所述风道管形成有褶皱。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毛仪,所述壳体伸出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形成所述进风风道的进口,所述风道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和/或,所述散热风机上伸出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形成有所述散热风机的出口,所述风道管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散热风机的轴线越过所述手柄的中线并位于手柄的靠近所述头部的一侧;和/或,
所述风道管的长度在8mm-30mm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手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风道形成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内还形成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沿所述发光件的长度方向,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位于所述发光件的两侧,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连通;
所述打光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风道管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并且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风道管与所述打光组件隔开;或者,
所述脱毛仪还包括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且设置于所述打光组件背离出光的一侧,所述风道管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并且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风道管与所述降温组件隔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还包括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以对所述头部进行降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导热件、制冷件和散热件,所述导热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发光件相背于所述出光通道一侧,所述导热件朝向所述出光通道一侧形成有冷腔,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冷腔内,所述制冷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导热件背离所述发光件的一侧,所述制冷件的冷端与所述导热件导热连接,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制冷件背离所述导热件的一侧,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制冷件的热端导热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手柄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连接在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发光件的一侧,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共同围成安装腔,所述降温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降温组件与所述底壁之间构成有第二风道,所述降温组件至少部分地处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毛仪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头部和所述手柄之间,以封闭所述头部与所述手柄之间的间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光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发光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出光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光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相背于所述手柄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形成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与所述出光通道相对应设置,所述透光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覆盖所述出光通道和所述出光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相对所述手柄可摆动角度范围为0-30°。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头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CN202222015806.0U 2021-12-20 2022-08-01 脱毛仪 Active CN2193749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6572.2A CN114343837A (zh) 2021-12-20 2021-12-20 脱毛仪
CN2021115665722 2021-1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4906U true CN219374906U (zh) 2023-07-21

Family

ID=81100560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6572.2A Pending CN114343837A (zh) 2021-12-20 2021-12-20 脱毛仪
CN202222014816.2U Active CN219166627U (zh) 2021-12-20 2022-08-01 脱毛仪
CN202222014789.9U Active CN219374905U (zh) 2021-12-20 2022-08-01 脱毛仪
CN202222014735.2U Active CN219166626U (zh) 2021-12-20 2022-08-01 脱毛仪
CN202222023623.3U Active CN219374907U (zh) 2021-12-20 2022-08-01 脱毛仪
CN202222015806.0U Active CN219374906U (zh) 2021-12-20 2022-08-01 脱毛仪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6572.2A Pending CN114343837A (zh) 2021-12-20 2021-12-20 脱毛仪
CN202222014816.2U Active CN219166627U (zh) 2021-12-20 2022-08-01 脱毛仪
CN202222014789.9U Active CN219374905U (zh) 2021-12-20 2022-08-01 脱毛仪
CN202222014735.2U Active CN219166626U (zh) 2021-12-20 2022-08-01 脱毛仪
CN202222023623.3U Active CN219374907U (zh) 2021-12-20 2022-08-01 脱毛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6) CN11434383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4907U (zh) 2023-07-21
CN114343837A (zh) 2022-04-15
CN219374905U (zh) 2023-07-21
CN219166627U (zh) 2023-06-13
CN219166626U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6132U (ja) 携帯式脱毛装置
CN220530111U (zh) 脱毛仪及皮肤处理设备
TW202327524A (zh) 脫毛儀
CN219374906U (zh) 脱毛仪
CN214342587U (zh) 脱毛仪
CN216535497U (zh) 一种脱毛仪
WO2023082753A1 (zh) 脱毛仪
CN216724728U (zh) 带制冷的手持式半导体激光脱毛仪
CN112515318A (zh) 一种脱毛仪手柄
CN216136023U (zh) 脱毛仪
CN213190053U (zh) 脱毛仪
CN210901827U (zh) 一种脱毛仪手柄
CN217138252U (zh) 脱毛仪
CN217138251U (zh) 脱毛仪
CN213588473U (zh) 散热组件及脱毛仪
CN220237007U (zh) 美容仪
CN217793317U (zh) 脱毛装置
CN218279791U (zh) 激光脱毛仪
CN213129869U (zh) 一种脱毛仪
CN215192178U (zh) 脱毛仪
CN220530510U (zh) 脱毛仪及皮肤处理设备
CN215018856U (zh) 脱毛仪
CN219461386U (zh) 一种美容装置
CN218960918U (zh) 脱毛仪
CN216933446U (zh) 美容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