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4542U - 一种拖把以及平板拖把清洁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拖把以及平板拖把清洁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4542U
CN219374542U CN202222759944.XU CN202222759944U CN219374542U CN 219374542 U CN219374542 U CN 219374542U CN 202222759944 U CN202222759944 U CN 202222759944U CN 219374542 U CN219374542 U CN 219374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dden
mop
rod
ejector rod
e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599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axiang Cleaning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axiang Clean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axiang Cleaning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axiang Cleaning Product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4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4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拖把,属于家居清洁用品领域,包括杆身和拖把头,所述杆身的底端与拖把头活动连接,所述杆身的顶端设有顶部中空腔,所述顶部中空腔内容纳有设有隐藏构件的隐藏顶杆,所述隐藏顶杆相对于杆身包括伸出状态和隐藏状态,所述隐藏顶杆位于伸出状态下,所述隐藏构件外露于所述顶部中空腔外,所述隐藏顶杆位于隐藏状态下,所述隐藏构件容纳在所述顶部中空腔内,所述拖把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隐藏顶杆在伸出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构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采用上述拖把的平板拖把清洁工具。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升对拖把顶部的保护效果,同时便于设计隐藏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拖把以及平板拖把清洁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拖把和平板拖把清洁工具,属于家居清洁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拖把的类型也变动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有旋转式的拖把清洁工具以及平板式的挤压拖把清洁工具,其中平板式的挤压拖把清洁工具是近几年来较为受欢迎的一种拖把类型。
目前拖把的结构,通常结构都是包括拖把头和杆身,其中杆身大部分采用伸缩结构,其杆身的底端通常与拖把头活动连接,可以是转动连接,也有铰接,例如旋转式的拖把,则是转动连接,如果是平板拖把,则是铰接。对于生活经验较为丰富的消费者通常能感受到,对于一个拖把杆身而言,除了杆身中部容易受力弯曲发生破损外,杆身的顶端也经常容易发生碰撞而发生磨损甚至损坏,而杆身的顶端通常也会设置一些挂孔等结构,所以当杆身顶端经常发生碰撞后,极易导致杆身顶部的挂孔或其他功能失去相应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拖把清洁桶和平板拖把清洁工具,提升对拖把顶部的保护效果,同时便于设计隐藏功能。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拖把,包括杆身和拖把头,所述杆身的底端与拖把头活动连接,所述杆身的顶端设有顶部中空腔,所述顶部中空腔内容纳有设有隐藏构件的隐藏顶杆,所述隐藏顶杆相对于杆身包括伸出状态和隐藏状态,所述隐藏顶杆位于伸出状态下,所述隐藏构件外露于所述顶部中空腔外,所述隐藏顶杆位于隐藏状态下,所述隐藏构件容纳在所述顶部中空腔内,所述拖把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隐藏顶杆在伸出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构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中的杆身顶端设置顶部中空腔,以便于容纳隐藏顶杆,在隐藏状态下,可以将隐藏顶杆容纳在该顶部中空腔内,即在隐藏状态下,隐藏顶杆处于一个相对被保护的状态,当拖把的杆身受到外力碰撞或撞击时,隐藏顶杆不会第一时间受力,提升了隐藏顶杆的安全性,如此有助于在隐藏顶杆上设置一些需要被保护的结构设计,比如挂孔、按钮等设计。
其次,如上文所述,设计了隐藏顶杆后,为拖把的功能设计提供了更有利的结构基础,尤其是当有按钮设计时,这些按钮在设计时可能需要防止轻易被按到或者防止被小孩随意触发。当设置了隐藏顶杆后,在隐藏状态下,隐藏构件是被容纳在顶部中空腔内的,这样在正常使用时,这些功能不会被误触到,或者不会被小孩随意触发,减少故障率,同时隐藏构件也得以被保护,使用寿命更长。而在需要使用到隐藏构件时,可以通过操控构件将隐藏顶杆伸出,从而使得隐藏构件外露后,以便于用户方便能触发使用隐藏构件,非常方便,更加人性化设计。
作为优选,所述隐藏构件包括设在隐藏顶杆上的挂孔和/或设在隐藏顶杆上的操控按键。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构件包括旋钮,通过转动旋钮驱动所述隐藏顶杆轴向移动;或者,所述操作构件包括按钮,所述按钮连接有锁定隐藏顶杆的锁扣,所述隐藏顶杆连接有弹性复位件。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构件包括旋钮时,所述杆身的顶端设有内螺纹杆,所述隐藏顶杆与内螺纹杆螺纹配合,所述内螺纹杆与杆身保持轴向方向固定,所述旋钮驱动作用下所述内螺纹杆与隐藏顶杆相对周向转动,以使所述隐藏顶杆相对于内螺纹杆轴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内螺纹杆固定连接于杆身,所述旋钮为套设在隐藏顶杆外的套筒,套筒与内螺纹杆之间形成所述顶部中空腔,所述套筒与隐藏顶杆之间为周向定位,轴向不定位,套筒旋转时带动隐藏顶杆相对于内螺纹杆转动,同时隐藏顶杆相对于套筒轴向移动伸出。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的内壁与所述隐藏顶杆的外壁,其中之一上设有竖向滑条,另一个上设有与竖向滑条匹配的竖向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内螺纹杆转动连接于杆身,且轴向方向限位于杆身顶端,所述旋钮为套设在隐藏顶杆外的套筒并与内螺纹杆周向定位连接,套筒转动时驱动内螺纹杆转动,以使所述隐藏顶杆轴向伸出。
作为优选,所述杆身上还设有防止隐藏顶杆从所述顶部中空腔中脱离的限位构件。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构件包括设在隐藏顶杆外壁上的凸块,所述旋钮为套设在隐藏顶杆外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凸环,所述隐藏顶杆伸到最高位置时,所述凸块与凸环相抵。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平板拖把清洁工具,包括平板拖把和清洁桶,所述清洁桶包括桶体和桶盖,桶体内设有清污腔,所述桶盖在对应清污腔的上方设有挤压口,所述桶盖在挤压口位置设有刮板,平板拖把的拖把头在所述挤压口处与所述刮板相对上下接触挤压运动实现挤水动作,所述桶体内设有污水腔,平板拖把被挤水后的污水通过所述刮板进入污水腔内,所述平板拖把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方案中所述的拖把。
作为优选,所述清洁桶内设有电驱动器,所述隐藏构件为操控按键,所述操控按键与所述电驱动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内设有清水区,所述电驱动器包括将所述清水区内的液体抽至所述清污腔的第一抽水泵;或者,所述电驱动器包括第二抽水泵以及设在挤压口处朝平板拖把的拖把头喷射液体的喷嘴,第二抽水泵启动时将液态输送至所述喷嘴;或者,所述电驱动器包括驱动所述刮板上下升降用的升降器,所述平板拖把的拖把头放置于所述挤压口时,所述刮板相对于拖把头往复升降。
采用上述平板拖把清洁工具,可以让整个平板拖把和清洁桶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当清洁桶自带有电驱动器时,可以借助拖把顶部的隐藏构件来实现驱动,很好的避免了正常使用时容易误触的情况,另外也能较好的保护好操控按键。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隐藏顶杆在伸出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清洁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清洁桶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展示为一种拖把,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为一种平板拖把,其中包括杆身1和拖把头2,所述杆身1的底端与拖把头2活动连接,由于本实施例中为平板拖把,故拖把头2本身与杆身1之间为铰接连接,所述杆身1的顶端设有顶部中空腔100,所述顶部中空腔100内容纳有设有隐藏构件的隐藏顶杆11,所述隐藏顶杆11相对于杆身1包括伸出状态和隐藏状态,所述隐藏顶杆11位于伸出状态下,所述隐藏构件外露于所述顶部中空腔100外,所述隐藏顶杆11位于隐藏状态下,所述隐藏构件容纳在所述顶部中空腔100内,所述拖把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隐藏顶杆11在伸出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构件。
首先,本实施例中杆身1顶端设置顶部中空腔100,以便于容纳隐藏顶杆11,在隐藏状态下,可以将隐藏顶杆11容纳在该顶部中空腔100内,即在隐藏状态下,隐藏顶杆11处于一个相对被保护的状态,当拖把的杆身1受到外力碰撞或撞击时,隐藏顶杆11不会第一时间受力,提升了隐藏顶杆11的安全性,如此有助于在隐藏顶杆11上设置一些需要被保护的结构设计,比如挂孔111、操控按钮等设计。
其次,如上文所述,设计了隐藏顶杆11后,为拖把的功能设计提供了更有利的结构基础,尤其是当有操控按钮设计时,这些操控按钮在设计时可能需要防止轻易被按到或者防止被小孩随意触发。当设置了隐藏顶杆11后,在隐藏状态下,隐藏构件是被容纳在顶部中空腔100内的,这样在正常使用时,这些功能不会被误触到,或者不会被小孩随意触发,减少故障率,同时隐藏构件也得以被保护,使用寿命更长。而在需要使用到隐藏构件时,可以通过操控构件将隐藏顶杆11伸出,从而使得隐藏构件外露后,以便于用户方便能触发使用隐藏构件,非常方便,更加人性化设计。
对于隐藏构件的具体结构选择,本实施例中展示的是挂孔111,因为很多用户喜欢将拖把进行悬挂,所以现有绝大部分拖把的杆身1顶部会设置一个挂孔,而对于设置挂孔结构,由于目前市面上的拖把的杆身本体大部分为金属杆,其顶部通常是加装一个塑料套杆,然后在套杆上设置挂孔。但是从结构上而言,设置一个挂孔后,对塑料套杆的强度是有影响的,当其受到碰撞或外力撞击时,在挂孔位置处是较为薄弱的,也是最易发生损坏的。而本实施例中,将挂孔111作为隐藏构件设置在隐藏顶杆11上,使得挂孔111位置得以较好的保护,不容易受外力撞击而发生损坏。另外,将挂孔111设置在隐藏顶杆11上也是比较巧妙设计,因为一旦拖把是通过挂孔111悬挂时,杆身1会因为自身重力原因而让隐藏顶杆11处于自然伸出状态,省去了对其伸出状态下的锁定。
对于操作构件的具体结构,也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旋钮式,通过转动旋钮驱动所述隐藏顶杆11轴向移动,具体可参照图2至图4所示,所述操作构件包括旋钮,具体而言为一个套筒12,套装在隐藏顶杆11外,所述杆身1的顶端设有内螺纹杆13,内螺纹杆13的外周设有外螺纹,而隐藏顶杆11则是一个内部中空的杆,其内壁上有内螺纹,从而与内螺纹杆13实现螺纹配合,当内螺纹杆13和隐藏顶杆11两者相对转动时可实现轴向相对移动,此外所述内螺纹杆13与杆身1保持轴向方向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内螺纹杆13优选是与套杆10一体结构,其中套杆10是套装在杆身本体上,即内螺纹杆13自身不发生转动。同时本实施例套筒12是与隐藏顶杆11周向定位的,轴向不定位,所谓的周向定位、轴向不定位是指套筒12与隐藏顶杆11在周向方向是同步转动的,但是在轴向方向互不限制,可以自由移动。如此当用户施力于套筒12使其转动时,带动隐藏顶杆11转动,而隐藏顶杆11转动时受螺纹结构驱使会相对于内螺纹杆13轴向移动,从而慢慢向上伸出套筒12外。
对于上述螺旋伸出的结构,其优点在于螺旋伸出的结构其自带有一定的自锁属性,无需设计独立的弹出或复位机构,在零部件装配工艺上相对简单化。
而对于套筒12与隐藏顶杆11的周向定位结构上,优选是在所述套筒12的内壁与所述隐藏顶杆11的外壁,其中之一上设有竖向滑条121,另一个上设有与竖向滑条匹配的竖向滑槽112。可参见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隐藏顶杆11的外周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竖向滑槽112,而套筒12的内周壁上则对称设置有两个竖向滑条121,竖向滑条121轴向插装在竖向滑槽112内,通过这种结构,不仅实现了套筒12与隐藏顶杆11之间的周向定位,同时还提供了两者轴向移动的滑轨,一举两得。
同时,为了防止隐藏顶杆11过度向上伸出而完全脱离出顶部中空腔100,本实施例中杆身1上还设有防止隐藏顶杆11从所述顶部中空腔100中脱离的限位构件。具体可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构件包括设在隐藏顶杆11外壁上的凸块113,所述套筒12的内壁上设有凸环122,所述隐藏顶杆11伸到最高位置时,所述凸块113与凸环122相抵。此外,本实施例对凸块113也作了优化,本实施例中的凸块113是具备一定弹性形变能力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凸块113是一个楔形凸块,同时楔形凸块位于一个镂空孔内,本实施例在安装时,是先将套筒12安装到套杆10上,然后再安装隐藏顶杆11,而当隐藏顶杆11由上往下安装时,楔形凸块可以在凸环122的挤压下内缩从而让楔形凸块能顺利进入到凸环122下方。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隐藏顶杆11的被驱动伸出的方式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中套杆10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4,该第一定位柱14为非圆柱,可以是方形柱、三角形柱、D形柱等等。本实施例中的内螺纹杆13内部中空,且套装在第一定位柱14上,可与第一定位柱14相对转动,隐藏顶杆11仍然套装在内螺纹杆13外且与内螺纹杆13螺纹配合,最外侧的仍然为套筒12,但是本实施中的套筒12与内螺纹杆13在周向方向是定位连接的,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套筒12与内螺纹杆13是一体成型结构,而套筒12、内螺纹杆13则整体是转动安装在套杆10上并与套杆10之间是轴向定位。
同时隐藏顶杆11在挂孔111位置处设有一个定位穿孔1110,该定位穿孔1110与第一定位柱14的外形匹配,两者实现周向定位。
当用户转动套筒12时,套筒12与内螺纹杆13同步转动,内螺纹杆13在转动时,会带动隐藏顶杆11轴向移动,由于隐藏顶杆11的定位穿孔与第一定位柱14是相互匹配定位,故隐藏顶杆11只能轴向移动而不能周向转动,从而驱动隐藏顶杆11向上伸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14既为周向定位作用,同时又作为轴向移动的导轨,一举两得,在本实施例中竖向滑槽112和竖向滑条121可以省去。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操控构件为按钮,本实用新型中按钮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个选择,而本实施例三作为优选展示的为上下按压式。
本实施例中的套筒12与套杆10或者杆身本体是一体,在顶部中空腔100的底部设置一个底板15,底板15朝上延伸有第二定位柱16,第二定位柱16上套设有弹簧161,另外,隐藏顶杆11的底部与所述底板15之间设置有按压式的自锁锁扣17,本文中所指的按压式的自锁锁扣17指的是按压一次解锁,再按压一次自锁的自锁装置,由于此类结构原理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较多公开,本文不再对此结构原理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隐藏顶杆11自身作为一个按压按钮,当用户按压一下,隐藏顶杆11在弹簧的作用下被弹起,从而将隐藏构件外露出来,再按压一下时,隐藏顶杆11内缩至顶部中空腔100内,并由自锁锁扣17进行锁定,从而保持隐藏状态。
实施例四
如图7至图9所示,展示的一种平板拖把清洁工具,主要包括平板拖把和清洁桶,所述清洁桶包括桶体3和桶盖4,桶体3内设有清污腔301,所述桶盖4在对应清污腔301的上方设有挤压口400,所述桶盖4在挤压口400位置设有刮板51,平板拖把的拖把头2在所述挤压口400处与所述刮板51相对上下接触挤压运动实现挤水动作,所述桶体3内设有污水腔302,平板拖把被挤水后的污水通过所述刮板51进入污水腔302内,具体的工作原理在现有的平板拖把专利中均有大量公开,本文不作过多阐述。
本实施例中的平板拖把,采用的为实施例一或二或三或与其等同的实施例的拖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隐藏构件为操作按键112,操控按键112主要用于驱动清洁桶上的电驱动器,所述操控按键112与所述电驱动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众所周知,清洁桶是存储有水的,使用时不可避免的会有水外溢,而如果将操作按键112设在清洁桶上,不仅要为操作按键112处设置相应的防水措施,同时还要避免使用时误接触到等问题,故本实施例中将操作按键112设置到了拖把的杆身1上,从而减少了与水直接接触,同时本实施例中操作按键是作为隐藏构件隐藏在顶部中空腔100内,可以明显减少误触问题,故可以起到优化清洁桶结构设计以及防止误触的目的。
对于清洁桶上的电驱动器,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仅仅展示为其中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桶体3内设有清水腔303,所述电驱动器包括将所述清水腔303内的液体抽至所述清污腔301的第一抽水泵31,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桶体3内部实质包括清污腔301、污水腔302、清水腔303,且三个腔是相互独立的,三个腔独立的优势在于平板拖把的拖把头2在进行挤压清洗时,清污腔301和污水腔302是独立的,在清洗时拖把头2只接触清污腔301中的水,这部分的水相对于污水腔302是较为干净的,而通过刮板51挤压后的水则进入污水腔302,污水腔302与清污腔301中的水互不干扰,可以让清污腔301中的水尽量保持干净。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将清污腔301和污水腔302优选是相互独立设计,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清污腔301和污水腔302可以相互连通成为一个腔室。
而清污腔301和清水腔303之间则是通过第一抽水泵31的方式灌入水,也是为了让清污腔301和清水腔303之间的水能够互不污染,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开启第一抽水泵31,让清水腔303中的水进入到清污腔301中,在不需要的时候则关闭第一抽水泵31,防止清污腔301中的水回流到清水腔303中。
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桶盖4或者桶体3上设有滤盒5,本实施例中滤盒5与刮板51所述滤盒5包括收纳腔501和滤孔52,平拖拖把被挤压后产生的污水经过刮板51进入滤盒5内,污水中的流体通过滤孔52进入污水腔302内,污水中的残留物进入滤盒5的收纳腔501内,所述桶体3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污水腔302连通的排水孔32,所述排水孔32的孔径大于所述滤孔52的孔径。
当平板拖把与刮板51进行挤压后会产生污水,而这些污水会掺杂有各种污物的残留物,比如毛发,比如颗粒物、杂质等,这些残留物会沿着刮板51顺势下落,在下次清洗桶体3时,残留物的清理会相对麻烦一些,污水中的流体是比较容易被直接倾倒出来,而如果污水中流体直接连同残留物一起倾倒到下水道时,则会容易堵塞下水道。另外,目前有些平板拖把清洁工具的桶体3还会专门设计排水孔32,让污水腔302中的流体从排水孔32中排出,在这种情况下残留物也容易堵塞排水孔32从而导致桶体3本身排水不畅。
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桶盖4或桶体3上设置了滤盒5,如此当污水沿刮板51下落时会先进入滤盒5内,然后再进入到桶体3的污水腔302中,相当于滤盒5进行了初步过滤,而滤盒5上会设置相应的滤孔52,设置滤孔52后可以将污水进行渣液分离,污水中流体仍然会进入污水腔302中,而污水中的残留物大部分无法通过滤孔52,会进入到滤盒5的收纳腔501中,故滤盒5中的收纳腔501其实是作为一个临时的垃圾盒一样。如此设计,用户需要清理时,通常只需要优先清理滤盒5中的残留物,而污水腔302中的流体可以直接倾倒到出来,可以减少堵塞下水道的隐患,非常方便。这对于用户的后期清洗体验是非常好的。而且渣液分离也有助于垃圾分类处理。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桶体3本身是有排水孔32,且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32的孔径大于所述滤孔52的孔径。如此设计的目的,使得较大尺寸的残留物会被滤盒5过滤,即便有一些小尺寸的残留物进入到污水腔302后,也能较为顺畅地从排水孔32中排出,也能减少污水中的残留物堵塞排水孔32的隐患,而如果将滤孔52的孔径设置成大于排水孔32的孔径,则仍然会存在残留物堵塞排水孔32的隐患。故孔径的大小设计可以使得用户需要通过排水孔32排水时能够更加顺畅。
对于滤孔52的孔径参数,优选是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10mm。由于滤孔52的形状会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滤孔52的孔径通常是指孔的最大直径距离,在该范围内,可以过滤绝大部分的毛发或颗粒物,滤孔52过小会导致下水困难,滤孔52过大会导致过滤效果不佳,优选的尺寸为0.3mm、1mm等。
此外,对于滤孔52的孔径参数而言,也可以优选与排水孔32的孔径形成一定的优选比例,优选是所述滤孔52与所述排水孔32的孔径之比满足大于等于1/30,小于等于1/2,在这样的比例下,滤孔52与排水孔32的比例是协调的,符合大部分的清洁场地,不会造成排水孔32过大,而滤孔52过小,或者排水孔32过小而滤孔52过大的问题,在这个比例范围下,滤孔52能过滤大部分清洁场地的颗粒物,同时排水孔32的排水也相对顺畅,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为了方便用户清理滤盒5中的残留物,对于滤盒5而言,优选是与桶盖4或桶体3是可拆连接,设计成可拆连接后,滤盒5可以被拆卸取出,单独进行倾倒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滤盒5是与桶盖4进行可拆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滤盒5也可以选择与桶体3的侧壁进行可拆连接。
同时,在结构设计的优化上,本实施例中将滤盒5设计成与刮板51一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滤盒5与刮板51实现了整体设计,如此设计,一方面零件数量相对减少,无论是厂家还是用户在组装装配时更加容易,而且对于厂家来说零部件减少也能控制产品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滤盒5和刮板51通常也是需要相互匹配使用,将两者作为一体结构,使得刮板51与滤盒5基本实现无缝衔接。另外,由于滤盒5和刮板51通常是配合使用,滤盒5再进行清洗时,用户也不会对平板拖把进行挤压清洗动作,此时将滤盒5拆下后正好也可以对刮板51进行清洗清理,即对于用户而言,只需拆卸一次即可以对滤盒5和刮板51进行同时清洗清理,非常方便。
为了方便让污水中的流体和残留物顺势下落,本实施例中的滤盒5包括滤盒底板53,所述滤盒底板53的内壁为倾斜面,这里所指的滤盒底板53的内壁为底板的顶面,其中底板的倾斜方向由滤盒5的入水口处朝下倾斜,即滤盒5在安装状态下,其入水口的高度较高,而滤孔52设置在所述滤盒底板53上。本实施例中滤孔52有多个,当污水从滤盒底板53上下流时,流体就从滤孔52中流出进入到污水腔302中。对于滤盒底板53的内壁的倾斜角度,优选在10°~70°之间,优选为30°、45°、60°等等。参见图9所示,滤盒底板53内壁的倾斜角度为滤盒底板内壁与水平线X之间的夹角。
同时,为了让污水的残留物能更好被收纳,本实施例中滤盒5在远离所述入水口的一端设有挡板54,污水中的残留物流经滤盒底板53后被所述挡板54阻挡。从本实施例的滤盒5的整体结构而言,其整体上包括滤盒底板、两个侧板和挡板54,其中滤盒底板、两个侧板和挡板54围成的区域形成了所述的收纳腔501。
此外,本实施例中设计挡板54后,对挡板54的设计也作了优化,本实施例所述滤孔52与挡板54之间留有间距L,可参见图9。该间距L可以理解成沿滤盒底板53的平面方向,挡板54与滤孔52之间的间距L;或者理解成滤孔52与挡板54之间水平间距L。设计有该间距L后,相当于收纳腔501中有一部分区域底部是没有滤孔52的,总所周知,一些毛发是非常细的,通常要比滤孔52小很多,也有一定几率通过滤孔52进入污水腔302内,同时还有一些细小颗粒物,受流体速度的影响可能一下子没有通过滤孔52进入污水腔302,而这些小毛发或细小的颗粒物,刚好可以被很好地收纳在挡板54与滤孔52之间有间距L的这个空间内,因为虽然小毛发或细小颗粒物不会堵塞排水孔32,但是其一旦进入污水腔302后,实际清理起来也是比较麻烦。而被收集在滤盒5中,清洗起来会相对容易。
对于间距L的参数,优选大于2mm,小于10cm,如果间距L过小,则可容纳的空间不足,如果间距L过大也会导致空间浪费,因为通常桶体31的体积也不会很大,故选在2mm~10cm是较为合适的,优选为5mm、1cm、1.5cm。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电驱动器包括第二抽水泵以及设在挤压口400处朝平板拖把的拖把头2喷射液体的喷嘴,第二抽水泵仍然是连通清水腔303,用于抽取清水腔303中的水,而喷嘴是用于朝平板拖把的拖把头2喷射。
当第二抽水泵开启时,会将清水腔303中的水输送到喷嘴,从而将液体喷射到拖把头2上,这种喷射的优势在于保证每次喷射出的液体都是不受污染的,让拖把头在清洗时的清洗效果更好。
实施例六
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刮板51是活动设置在桶体3或桶盖4上的,且活动方向为上下方向或接近上下方向,具体结构可以在桶体3上设置竖向的腰形滑槽,同时刮板51的两端设置侧凸柱安装在腰形滑槽内可以实现上下滑动,而电驱动器则是驱动所述刮板51上下升降用的升降器,对于升降器可采用小型的电动推杆即可,使用时,用户将平板拖把插入到挤压口400处,按动杆身1上的隐藏按钮112,即可驱动升降器运作,从而驱动刮板51上下升降,以代替人工上下抽动平板拖把,如此清洗拖把更为省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2)

1.一种拖把,包括杆身和拖把头,所述杆身的底端与拖把头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的顶端设有顶部中空腔,所述顶部中空腔内容纳有设有隐藏构件的隐藏顶杆,所述隐藏顶杆相对于杆身包括伸出状态和隐藏状态,所述隐藏顶杆位于伸出状态下,所述隐藏构件外露于所述顶部中空腔外,所述隐藏顶杆位于隐藏状态下,所述隐藏构件容纳在所述顶部中空腔内,所述拖把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隐藏顶杆在伸出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构件包括设在隐藏顶杆上的挂孔和/或设在隐藏顶杆上的操控按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构件包括旋钮,通过转动旋钮驱动所述隐藏顶杆轴向移动;或者,所述操作构件包括按钮,所述按钮连接有锁定隐藏顶杆的锁扣,所述隐藏顶杆连接有弹性复位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构件包括旋钮时,所述杆身的顶端设有内螺纹杆,所述隐藏顶杆与内螺纹杆螺纹配合,所述内螺纹杆与杆身保持轴向方向固定,所述旋钮驱动作用下所述内螺纹杆与隐藏顶杆相对周向转动,以使所述隐藏顶杆相对于内螺纹杆轴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杆固定连接于杆身,所述旋钮为套设在隐藏顶杆外的套筒,套筒与内螺纹杆之间形成所述顶部中空腔,所述套筒与隐藏顶杆之间为周向定位且轴向不定位,套筒旋转时带动隐藏顶杆相对于内螺纹杆转动,同时隐藏顶杆相对于套筒轴向移动伸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壁与所述隐藏顶杆的外壁,其中之一上设有竖向滑条,另一个上设有与竖向滑条匹配的竖向滑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杆转动连接于杆身,且轴向方向限位于杆身顶端,所述旋钮为套设在隐藏顶杆外的套筒并与内螺纹杆周向定位连接,所述隐藏顶杆与杆身之间周向定位且轴向不限位,套筒转动时驱动内螺纹杆转动,以使所述隐藏顶杆轴向伸出。
8.如权利要求4至6之一所述的一种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上还设有防止隐藏顶杆从所述顶部中空腔中脱离的限位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构件包括设在隐藏顶杆外壁上的凸块,所述旋钮为套设在隐藏顶杆外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凸环,所述隐藏顶杆伸到最高位置时,所述凸块与凸环相抵。
10.一种平板拖把清洁工具,包括平板拖把和清洁桶,所述清洁桶包括桶体和桶盖,桶体内设有清污腔,所述桶盖在对应清污腔的上方设有挤压口,所述桶盖在挤压口位置设有刮板,平板拖把的拖把头在所述挤压口处与所述刮板相对上下接触挤压运动实现挤水动作,所述桶体内设有污水腔,平板拖把被挤水后的污水通过所述刮板进入污水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拖把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拖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平板拖把清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桶内设有电驱动器,所述隐藏构件为操控按键,所述操控按键与所述电驱动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平板拖把清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内设有清水区,所述电驱动器包括将所述清水区内的液体抽至所述清污腔的第一抽水泵;和/或,所述电驱动器包括第二抽水泵以及设在挤压口处朝平板拖把的拖把头喷射液体的喷嘴,第二抽水泵启动时将液体输送至所述喷嘴;和/或,所述电驱动器包括驱动所述刮板上下升降用的升降器,所述平板拖把的拖把头放置于所述挤压口时,所述刮板相对于拖把头往复升降。
CN202222759944.XU 2022-02-21 2022-10-19 一种拖把以及平板拖把清洁工具 Active CN21937454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51846X 2022-02-21
CN202220351846 2022-0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4542U true CN219374542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4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59944.XU Active CN219374542U (zh) 2022-02-21 2022-10-19 一种拖把以及平板拖把清洁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4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93361B1 (en) Mop bucket
EP2493362B1 (en) Mop agitator
CN102687986A (zh) 包括配备有可收起的握持部件的盖的烧水壶
CN219374542U (zh) 一种拖把以及平板拖把清洁工具
WO2021047143A1 (zh) 带甩干桶的清洁工具
CN212261289U (zh) 一种导水槽及具有导水槽的拖把桶
WO2021007993A1 (zh) 一种循环过滤清洗桶及清洗方法
WO2023197645A1 (zh) 一种升降装置以及清洁设备
CN215838822U (zh) 一种扫拖地机器人及基体
CN217408751U (zh) 一种便于开盖的平板拖把清洁桶
CN211674104U (zh) 一种洗碗机
CN219479992U (zh) 一种平板拖把清洁桶和清洁工具
CN217338478U (zh) 一种易拆式平板拖把清洁桶
CN108378798B (zh) 一种旋转拖把桶
KR20220073946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CN215502837U (zh) 捋水装置和污水分流的拖把桶
CN215502836U (zh) 自带清理的拖把桶
CN219594511U (zh) 一种清洁桶及清洁工具
CN114073462A (zh) 一种清洁装置
CN217592778U (zh) 一种平板拖自动喷水清洗装置
CN217118363U (zh) 一种自解锁旋转拖把清洁工具
CN214678830U (zh) 捋水装置及清水拖把清洁桶
CN214678828U (zh) 用于捋水的桶盖装置及清水拖把清洁桶
CN210541411U (zh) 一种旋转桶及清洁工具
CN215227335U (zh) 自动抽水清洁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