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2410U - 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及非接触式开关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及非接触式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2410U
CN219372410U CN202223533954.8U CN202223533954U CN219372410U CN 219372410 U CN219372410 U CN 219372410U CN 202223533954 U CN202223533954 U CN 202223533954U CN 219372410 U CN219372410 U CN 219372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hip
power supply
resisto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339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5339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2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2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2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及非接触式开关,该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包括:供电模块、MCU模块、驱动模块和感应模块;感应模块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容和红外感应对管;红外感应对管在采集到手扫信号时,通过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将产生的感应信号传输至MCU模块;MCU模块在接收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驱动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驱动模块在接收到驱动信号时,导通LED灯与外部电源之间的回路,以使LED灯开启。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感应对管采集手扫信号以进行LED灯的开启,相比于现有的接触式开启,本实用新型可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提升安全性。

Description

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及非接触式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及非接触式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控制LED灯开关均为接触式开关,及通过用户按压开关面板实现LED灯的开通关断,但在疫情当下,接触式开关会增加交叉感染机会,安全性较低。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及非接触式开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接触式开关易增加交叉感染机会,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非接触式开关电路,所述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包括:供电模块、MCU模块、驱动模块和感应模块;
所述感应模块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容和红外感应对管;
其中,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MCU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还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外部电源与LED灯连接,所述MCU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LED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与所述MCU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还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靠近接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连接;
所述红外感应对管在采集到手扫信号时,通过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将产生的感应信号传输至所述MCU模块;
所述MCU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模块;
所述驱动模块在接收到所述驱动信号时,导通所述LED灯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回路,以使所述LED灯开启。
可选地,所述MCU模块包括:第一芯片、第四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还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引脚还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一电阻远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五引脚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引脚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七引脚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LED灯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LED灯的第三引脚连接;
所述MCU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第一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时,导通所述LED灯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第一回路,以使所述LED灯亮白光;
所述MCU模块在下一次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第二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驱动单元;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时,导通所述LED灯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第二回路,以使所述LED灯亮黄光;
所述MCU模块在下一次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第三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二驱动模块;
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在接收到所述第三驱动信号时,分别导通所述LED灯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以使所述LED灯亮黄白光。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一MOS管;
其中,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还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LED灯的第二引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二MOS管;
其中,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LED灯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稳压单元和所述供电单元;
其中,所述稳压单元与所述外部电源、所述LED灯的第一引脚和所述供电单元连接,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一引脚连接;
所述稳压单元将所述外部电源的电能传输至所述LED灯的第一引脚进行供电;
所述稳压单元还对所述外部电源的电能进行稳压,并将稳压后的电能传输至所述供电单元;
所述供电单元将所述稳压后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一引脚进行供电。
可选地,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第二芯片、第一二极管、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LED灯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与所述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靠近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引脚还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供电单元包括:常闭触点开关、第二二极管和第五电容;
其中,所述常闭触点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常闭触点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还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还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一引脚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非接触式开关,所述非接触式开关包括上述非接触式开关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及非接触式开关,该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包括:供电模块、MCU模块、驱动模块和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容和红外感应对管;其中,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MCU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还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外部电源与LED灯连接,所述MCU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LED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与所述MCU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还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靠近接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在采集到手扫信号时,通过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将产生的感应信号传输至所述MCU模块;所述MCU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在接收到所述驱动信号时,导通所述LED灯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回路,以使所述LED灯开启。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感应对管采集手扫信号以进行LED灯的开启,相比于现有的接触式开启,本实用新型可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提升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供电模块 Q 第一三极管
11 稳压单元 U1 第一芯片
12 供电单元 U2 第二芯片
2 MCU模块 LED1 第一发光二极管
3 驱动模块 MOS1 第一MOS管
4 感应模块 MOS2 第二MOS管
5 LED灯 D1 第一二极管
J1 红外感应对管 D2 第二二极管
R1~R8 第一电阻至第八电阻 S1 常闭触点开关
C1~C5 第一电容至第五电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基于图1,提出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开关电路的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包括:供电模块1、MCU模块2、驱动模块3和感应模块4;所述感应模块4包括:第一电阻R1至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第一电容C1和红外感应对管J1;
其中,所述供电模块1与所述MCU模块2连接,所述供电模块1还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外部电源与LED灯5连接,所述MCU模块2与所述驱动模块3连接,所述驱动模块3与所述LED灯5连接,所述驱动模块3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供电模块1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四引脚与所述MCU模块2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四引脚还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靠近接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四引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可应用在任何对灯光进行控制的场景中。
可理解的是,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在采集到手扫信号时,通过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四引脚将产生的感应信号传输至所述MCU模块2;所述MCU模块2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模块3;所述驱动模块3在接收到所述驱动信号时,导通所述LED灯5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回路,以使所述LED灯5开启。
应理解的是,上述供电模块1可提供电压至MCU模块2,MCU模块2可输出连续的脉冲信号(图1中TX1)控制第一三极管Q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不断导通和截止,在5V电压的供电下,第一三极管Q进而控制红外感应对管J1的发射管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不断导通和截止,使发射管发出连续的红外光脉冲信号,当用户的手未扫过红外感应对管J1时,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光脉冲信号,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保持截止状态,这说明无手扫信号,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四引脚无感应信号传输至MCU模块2,当用户手扫过红外感应对管J1,接收管能够接收人手反射回来的红外光脉冲信号,则说明有手扫信号,进而红外感应对管J1可通过第四引脚将产生的感应信号传输至MCU模块2(图1中RX1)。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型号可以是ITR9909,还可以是其它型号,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本实施例通过红外感应对管J1采集用户的手扫信号,并在采集到时通过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四引脚将产生的感应信号传输至MCU模块2,MCU模块2再将产生的驱动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3,驱动模块3在接收到驱动信号时导通LED灯5与外部电源之间的回路,以使LED灯5开启,相比于现有的接触式开启,本实施例可实现非接触式,提升了安全性。
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2所示,所述MCU模块2包括:第一芯片U1、第四电阻R4、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和第二电容C2;
其中,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供电模块1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还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八引脚还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一电阻R1远离所述第一三极管Q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五引脚与所述驱动模块3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七引脚与所述驱动模块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芯片U1可以是单片机,供电模块1也可提供5V电压至上述第一芯片U1(图2中5V),第一芯片U1在5V电压的供电下开始工作,通过第一芯片U1的第三引脚控制红外感应对管J1的发射管发出红外光脉冲信号,同时控制第一芯片U1的第四引脚处于低电平以使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来提示工作状态,并通过第一芯片U1的第六引脚接收感应信号,通过第一芯片U1的第五引脚和第七引脚将产生的驱动信号传输至驱动模块3。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模块3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LED灯5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LED灯5的第三引脚连接;
所述MCU模块2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第一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时,导通所述LED灯5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第一回路,以使所述LED灯5亮白光;
所述MCU模块2在下一次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第二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驱动单元;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时,导通所述LED灯5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第二回路,以使所述LED灯5亮黄光;
所述MCU模块2在下一次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第三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驱动模块3和所述第二驱动模块3;
所述第一驱动模块3和所述第二驱动模块3在接收到所述第三驱动信号时,分别导通所述LED灯5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以使所述LED灯5亮黄白光。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一MOS管MOS1;其中,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MOS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MOS1的栅极还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MOS1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MOS1的漏极与所述LED灯5的第二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二MOS管MOS2;其中,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MOS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MOS2的源极与所述第一MOS管MOS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MOS2的漏极与所述LED灯5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MOS2的栅极还与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MOS2的源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LED灯5设置有三种发光模式,分别为白光、黄光以及黄白光,为了实现颜色切换,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驱动单元驱动LED灯5发白光,通过第二驱动单元驱动LED灯5发黄光。
可理解的是,在上述第一芯片U1开始工作时,第一芯片U1的第五引脚和第七引脚均处于低电平,第一MOS管MOS1和第二MOS管MOS2均保持断开状态,LED灯5不发光,同时第一芯片U1的第三引脚控制红外感应对管J1发出红外光脉冲信号,当红外感应对管J1采集到手扫信号时,第一芯片U1的第六引脚接收到感应信号,第一芯片U1的第七引脚产生第一驱动信号,第一MOS管MOS1导通,LED灯5与外部电源之间的回路导通,LED灯5亮白光。
应理解的是,若第一芯片U1在预设时间段内再一次接收到感应信号,则表明用户需要进行灯光切换,则第一芯片U1会根据上一次的LED灯5状态进行状态切换,例如当前LED灯5亮白光,第一芯片U1在距离上一次接收到感应信号的3秒内再一次接收到感应信号,则上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七引脚停止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芯片U1的第五引脚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第二MOS管MOS2导通,LED灯5亮黄光,当第一芯片U1距离上一次接收到感应信号的3秒内再一次接收到感应信号,第一芯片U1的第七引脚输出第一驱动信号,同时第一芯片U1的第五引脚输出第二驱动信号,LED灯5亮黄白光,如此循环,且上述第一芯片U1可将模式数据保存在SRAM中,总而言之,若上一次LED灯5是关灯,则亮白光,若上一次LED灯5亮白光,则切换至亮黄光,若上一次LED灯5亮黄光,则切换至亮黄白光,若上一次LED灯5亮黄白光,则关闭。
需要强调的是,若当前接收到的感应信号距离上一次接收到感应信号间隔超过3秒钟,则无论上一次LED灯5亮任意颜色的光,LED灯5直接关闭。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芯片U1还可控制LED灯5的亮度,第一芯片U1还可根据保存在EEPROM的亮度值(即PWM占空比,开灯状态下默认为最大值100%)输出对应的PWM控制亮度,在LED灯5亮状态下,手遮挡红外感应对管J1一段时间,则上述第一芯片U1可进入亮度调节状态,开灯状态下默认是亮度最大值,手遮挡红外感应对管J1之后亮度慢慢变暗,当变暗到微亮状态时,比如PWM为10%,PWM的输出不再减小,手移开之后重新遮挡红外感应对管J1,亮度慢慢变大,直到最亮,在调节过程中任何时候手移开,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再次进入感应区域则切换变亮/变暗模式,若超过规定时间则退出调节模式,恢复至手扫切换模式。
可理解的是,上述第一MOS管MOS1和第二MOS管MOS2的型号可以是SI2302,或者是其它型号,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上述第一芯片U1可通过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驱动LED灯5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还可对光亮进行调节,满足用户日常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供电模块1包括:稳压单元11和所述供电单元12;
其中,所述稳压单元11与所述外部电源、所述LED灯5的第一引脚和所述供电单元12连接,所述供电单元12与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一引脚连接;
所述稳压单元11将所述外部电源的电能传输至所述LED灯5的第一引脚进行供电;所述稳压单元11还对所述外部电源的电能进行稳压,并将稳压后的电能传输至所述供电单元12;所述供电单元12将所述稳压后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一引脚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稳压单元11包括:第二芯片U2、第一二极管D1、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LED灯5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还与所述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图2中V+),所述外部电源的负极(图2中V-)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靠近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供电单元12连接,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一引脚还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还连接有12V电源。
可理解的是,上述第二芯片U2的型号可以是78L05,还可以是其它型号,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第二芯片U2的第三引脚接收外部电源产生的电能后进行稳压,并将稳压后的电能通过第二芯片U2的第一引脚传输至供电单元12。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单元12包括:常闭触点开关S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五电容C5;
其中,所述常闭触点开关S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常闭触点开关S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还与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还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J1的第一引脚连接。
应理解的是,常闭触点开关S1在正常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一直为第一芯片U1和红外感应对管J1进行供电,当用户短按常闭触点开关S1时,第一芯片U1和红外感应对管J1断电,当第一芯片U1的LVD(低压侦测)检测到电压下降到某一个值时,认为常闭触点开关S1有动作,第一芯片U1会更新模式值,更新的顺序和红外感应对管J1切换的顺序一致,第一芯片U1进入LVD连续侦测状态,由于上述第二二极管D2的单向导电性和第五电容C5的储电功能,第一芯片U1能够在断电之后继续工作一段时间,直到电压降到某个更低的值,但亮度数据(PWM占空比)不会改变,这是因为此数据的存储载体是非易失性的EEPROM。
在某一预设时间段内,当常闭触点开关S1被释放时,第一芯片U1和红外感应对管J1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第一芯片U1退出LVD连续侦测状态,由于第二二极管D2的单向导电性和第五电容C5的储电功能,第一芯片U1能够在预设的断电时间内继续工作一段时间,第一芯片U1可根据LVD(低压侦测)的结果去更新SRAM中的模式数据,更新的顺序方式与红外感应对管J1切换的顺序一致,同时第一芯片U1还会从EEPROM中读取对应状态下的亮度值,并输出对应亮度。
当常闭触点开关S1长按一段时间,也即使超出上述预设时间段,第一芯片U1断电,当第五电容C5储电耗光之后,第一芯片U1停止工作,SRAM中的数据丢失,模式数据清零。当常闭触点开关S1被释放时,重新上电,LED灯5关闭,由于亮度数据是保存在EEPROM中,因此断电不丢失亮度,只是模式数据清0,恢复到初始关灯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无论是通过上述常闭触点开关S1还是通过手扫红外感应对管J1,均可实现对LED灯5进行模式切换操作,还可通过红外感应对管J1对LED灯5的亮度进行调节,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非接触式开关,所述非接触式开关包括如上述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该非接触式开关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非接触式开关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包括:供电模块、MCU模块、驱动模块和感应模块;
所述感应模块包括: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容和红外感应对管;
其中,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MCU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还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外部电源与LED灯连接,所述MCU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LED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与所述MCU模块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还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靠近接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连接;
所述红外感应对管在采集到手扫信号时,通过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将产生的感应信号传输至所述MCU模块;
所述MCU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模块;
所述驱动模块在接收到所述驱动信号时,导通所述LED灯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回路,以使所述LED灯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模块包括:第一芯片、第四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还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八引脚还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一电阻远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五引脚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六引脚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七引脚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LED灯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LED灯的第三引脚连接;
所述MCU模块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第一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时,导通所述LED灯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第一回路,以使所述LED灯亮白光;
所述MCU模块在下一次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第二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驱动单元;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时,导通所述LED灯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第二回路,以使所述LED灯亮黄光;
所述MCU模块在下一次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将产生的第三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三驱动信号时,分别导通所述LED灯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以使所述LED灯亮黄白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一MOS管;
其中,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还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LED灯的第二引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二MOS管;
其中,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LED灯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稳压单元和供电单元;
其中,所述稳压单元与所述外部电源、所述LED灯的第一引脚和所述供电单元连接,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一引脚连接;
所述稳压单元将所述外部电源的电能传输至所述LED灯的第一引脚进行供电;
所述稳压单元还对所述外部电源的电能进行稳压,并将稳压后的电能传输至所述供电单元;
所述供电单元将所述稳压后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一引脚进行供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第二芯片、第一二极管、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LED灯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与所述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靠近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供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引脚还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包括:常闭触点开关、第二二极管和第五电容;
其中,所述常闭触点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常闭触点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还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还与所述红外感应对管的第一引脚连接。
9.一种非接触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开关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开关电路。
CN202223533954.8U 2022-12-28 2022-12-28 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及非接触式开关 Active CN219372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3954.8U CN219372410U (zh) 2022-12-28 2022-12-28 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及非接触式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3954.8U CN219372410U (zh) 2022-12-28 2022-12-28 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及非接触式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2410U true CN219372410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0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33954.8U Active CN219372410U (zh) 2022-12-28 2022-12-28 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及非接触式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2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35949U (zh) 一种具有紫外线uv灯杀菌功能的手机
CN219372410U (zh) 非接触式开关电路及非接触式开关
CN115733440B (zh) 一种可自循环发电的新能源照明智慧控制系统
CN212876155U (zh) 一种充电式可移动消毒灯电路
CN216852457U (zh) 智能节能植物照明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CN113966052B (zh) 一种智能控制电路
CN212211469U (zh) 微波感应式单火开关面板
CN212259377U (zh) 一种带驱蚊和紫外线消毒功能的智能灯具
CN114424867B (zh) 智能鞋柜
CN210351718U (zh) 一种智能感光照明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地刷
CN217470341U (zh) 一种智能柜底手扫灯
CN202713717U (zh) 一种主从式遥控调光灯
CN110912396A (zh) 一种主从控制系统及其指示驱动电路
CN211457451U (zh) 一种太阳能灯具用远程控制电路
CN218041829U (zh) 一种调光控制电路
CN216823170U (zh) 自动感应起泡电路及洗手器
CN219042045U (zh) 一种用于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及其照明装置
CN220139765U (zh) 一种基于微波感应的led照明控制器及led照明装置
CN212367591U (zh) 智能家居控制面板用调光电路
CN213665001U (zh) 基于触控单片机的给皂机
CN220801567U (zh) 一种控制电路和香薰机
CN216982155U (zh) 一种低压供电wifi控制低压大功率输出电路
CN216949939U (zh) 一种带指示功能的感应门栓系统
CN210491277U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的光感控制电路
CN209497649U (zh) 一种高亮度led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