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2023U - 防反接装置及防反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防反接装置及防反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2023U
CN219372023U CN202320553605.8U CN202320553605U CN219372023U CN 219372023 U CN219372023 U CN 219372023U CN 202320553605 U CN202320553605 U CN 202320553605U CN 219372023 U CN219372023 U CN 219372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signal
control module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536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佳嵘
洪传生
沈超
李梦滢
夏龙
黄志峰
孙玮
李政
孙伟力
杨文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536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2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2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2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的防反接设备包括防反接装置和负载,防反接装置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单向导通模块、控制模块、固态开关模块;单向导通模块和控制模块串联后整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连接,单向导通模块的导通方向为从第一输入端至第二输入端;固态开关模块,包括两个功率端,两个功率端分别连接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控制模块与固态开关模块连接,单向导通模块用于为控制模块供电,控制模块在上电后控制固态开关模块导通。本申请可以防止接入电源极性错误导致负载损坏,避免产生电弧。

Description

防反接装置及防反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防反接装置及防反接设备。
背景技术
当使用直流电源为负载进行供电时,若负载需要区分极性,则可能会出现将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与负载的正负极接反的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负载和直流电源发生损害。
此外,使用机械开关连接负载和直流电源时,容易在机械开关处产生电弧进而损坏相关部件,具有用电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反接装置及防反接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接装置包括:
第一输入端;
第二输入端;
第一输出端;
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固态开关模块,包括两个功率端,所述两个功率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
单向导通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单向导通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串联后整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单向导通模块的导通方向为从所述第一输入端至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固态开关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单向导通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供电,所述控制模块在上电后控制所述固态开关模块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单向导通模块包括输入极、输出极,所述输入极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所述第一电源端与所述输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
所述固态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
所述防反接装置还包括电控机械开关;
所述固态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二驱动端;
所述电控机械开关包括两个触头端和第二驱动端,所述两个触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在上电后能够先控制所述固态开关模块导通,再控制所述电控机械开关的所述两个触头端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用于生成初始导通信号;
第二延时单元,连接在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端之间,用于将所述初始导通信号延迟生成第二导通信号;
其中,所述初始导通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固态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第二导通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控机械开关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用于反馈所述固态开关模块已导通的导通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导通信号控制所述电控机械开关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模块在掉电后可先控制所述电控机械开关断开,再控制所述固态开关模块截止。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初始截止信号;
第二延时单元,连接在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端之间,用于将初始截止信号延时生成第二截止信号;
第一延时单元,连接在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单元和所述第一控制端之间,用于将初始截止信号延时生成第一截止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截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固态开关模块截止,所述第二截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控机械开关断开,所述第二截止信号早于所述第一截止信号发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防反接装置还包括:
能源部件,并联在所述控制模块的两端或串联在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单向导通模块所在支路,能够在所述控制模块掉电后继续为所述控制模块提供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能源部件为储能部件,所述储能部件在所述防反接装置正确接入直流电源时自动储存电能并在所述控制模块掉电时为所述控制模块供电。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防反接设备,用于连接直流电源,包括:
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反接装置;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正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端;
负载,所述负载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负载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
本申请提出的防反接装置,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当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正确接入电源时,单向导通模块正常导通并给控制模块供电,控制模块控制固态开关模块导通且不会产生电弧;当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错误接入电源时,单向导通模块的单向导电功能使得控制模块不会工作,进而固态开关模块保持断开状态,负载没有电流流过从而获得保护,实现防反接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附图中的方法、系统和/或程序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进一步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参照图纸进行详细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非限制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参考数字在附图的各个视图中代表相似的机构。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防反接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防反接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另一防反接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又一防反接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另一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具有能源部件的防反接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另一具有能源部件的防反接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防反接设备的电路示意图。
图标:100-防反接装置、101-第一输入端、102-第二输入端、103-第一输出端、104-第二输出端、110-单向导通模块、111-输入极、112-输出极、120-控制模块、121-第一电源端、122-第二电源端、123-第一控制端、124-第二控制端、125-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6-第二延时单元、127-第一检测端、128-第一延时单元、130-固态开关模块、131-功率端、132-第一驱动端、140-电控机械开关、141-触头端、142-第二驱动端、150-能源部件、200-直流电源、300-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防反接装置100应用于使用直流电源200且需要进行防反接操作的场合,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中心、5G通讯基站、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场合。防反接装置100与负载300搭配使用,在接入直流电源200前,先将负载300的正负端与防反接装置100的输出正负端匹配连接,随后,再将防反接装置100与直流电源200连接。此时,若防反接装置100的输入正负端与直流电源200的正负端匹配,则负载300能够正常通电工作,若防反接装置100的输入正负端与直流电源200的正负端不匹配,则防反接装置100不会工作,电流无法通过防反接装置100流入负载300,从而保证负载300不会因直流电源200的接入极性错误而损坏。
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涉及的防反接装置100的电路示意图。防反接装置100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分别为第一输入端101、第二输入端102、第一输出端103和第二输出端104,第二输出端104与第二输入端102连接,其中,第一输入端101和第二输入端102用于连接直流电源200,第一输出端103和第二输出端104用于连接负载300。
防反接装置100还包括单向导通模块110、控制模块120、固态开关模块130。
单向导通模块110和控制模块120串联后整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入端101和第二输入端102连接。本实施例中单向导通模块110与第一输入端101连接,控制模块120与第二输入端102连接,具体地,单向导通模块110包括输入极111、输出极112,控制模块120包括第一电源端121、第二电源端122,输入极111与第一输入端101连接,输出极112与第一电源端121连接,第二电源端122与第二输入端102连接。可以理解,作为一种可行的方式,也可以是控制模块120与第一输入端101连接,单向导通模块110与第二输入端102连接,即第一电源端121与第一输入端101连接,第二电源端122与输入极111连接,输出极112与第二输入端102连接。单向导通模块110为可以实现单向导通功能的电子元器件或电路;其中,实现单向导通功能的电路可以是由包括二极管在内的多种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电路,也可以是包括其他可实现单向导通的电子元器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电路。优选地,单向导通模块110包括二极管,二极管成本低且具有可靠的单向导通性能。
本实施例中,单向导通模块110的导通方向为从第一输入端101至第二输入端102。即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101为防反接装置100的正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200的正端,第二输入端102为防反接装置100的负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200的负端;防反接装置100如此连接直流电源200后,单向导通模块110可以导通并为控制模块120供电。
固态开关模块130包括两个功率端131,两个功率端131分别连接第一输入端101和第一输出端103。控制模块120与固态开关模块130连接,具体地,控制模块120包括第一控制端123,固态开关模块130包括第一驱动端132,第一控制端123连接第一驱动端132,控制模块120还包括微控制器MCU,MCU可在控制模块120上电后通过第一控制端123向固态开关模块130输出初始导通信号以控制两个功率端131导通。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开关模块130包括MOSFET,IGBT或IGCT中的至少一种。
以固态开关模块130包括IGBT为例,防反接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防反接装置100正确接入直流电源200,即第一输入端101接入直流电源200的正端,第二输入端102接入直流电源200的负端时,单向导通模块110导通并为控制模块120供电,控制模块120开始工作。控制模块120的MCU通过第一控制端123向作为固态开关模块130的IGBT的栅极(即第一驱动端132)施加驱动电压,使得IGBT中作为两个功率端13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故而防反接装置100的第一输入端101和第一输出端103之间导通。由于负载300连接在第一输出端103和第二输出端104之间,第二输入端102和第二输出端104连接,因此,负载300顺利接入直流电源200并能够正常工作;
当防反接装置100错误接入直流电源200,即第一输入端101接入直流电源200的负端,第二输入端102接入直流电源200的正端时,单向导通模块110截止且不会为控制模块120供电,IGBT的栅极没有获得驱动电压,IGBT中作为两个功率端13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断开,故而第一输入端101和第一输出端103之间断开,因此,负载300无法接入直流电源200从而不会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防反接装置100还包括电控机械开关140。电控机械开关140包括两个触头端141,两个触头端141分别与第一输入端101和第一输出端103连接,即固态开关模块130和电控机械开关140并联后整体的一端与第一输入端10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输出端103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电控机械开关140包括接触器,断路器或继电器中的至少一种。
控制模块120与电控机械开关140电连接。控制模块120还包括第二控制端124,电控机械开关140还包括第二驱动端142,第二控制端124连接第二驱动端142,控制模块120可以通过第二控制端124向电控机械开关140输出第二导通信号以控制电控机械开关140闭合,两个触头端141导通。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120在导通后能够先控制固态开关模块130导通,再控制电控机械开关140的两个触头端141闭合。
以固态开关模块130是IGBT,电控机械开关140是电磁继电器为例,本实施例中,当防反接装置100的第一输入端101和第二输入端102正确接入直流电源200时,单向导通模块110导通并为控制模块120供电,控制模块120开始工作。MCU先通过第一控制端123向作为固态开关模块130的IGBT的栅极(即第一驱动端132)施加驱动电压,使得IGBT中作为两个功率端13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故而防反接装置100的第一输入端101和第一输出端103之间导通。由于负载300连接在第一输出端103和第二输出端104之间,第二输入端102和第二输出端104连接,因此,负载300顺利接入直流电源200并能够正常工作。此时电流全部经过IGBT,若持续时间较长则会在IGBT处产生较大的热量,增大电能的损耗。因此,在IGBT导通后的较短时间内,MCU通过第二控制端124向电磁继电器的电磁铁铁芯输入电流,电磁铁铁芯产生磁性并吸附衔铁使得两个触头端141之间导通。由于第一输入端101和第一输出端103之间已经导通,故两个触头端141之间的电压差很小,两个触头端141导通时不会产生电弧。此外,由于两个触头端141导通后的阻值远低于IGBT的阻值,绝大部分电流通过电磁继电器,只有很小一部分电流通过IGBT,故IGBT的产热会很小,不会消耗较多的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控制模块120还包括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和第二延时单元126。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包括MCU,连接第一控制端123,用于生成初始导通信号;第二延时单元126连接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和第二控制端124之间,用于将初始导通信号延迟生成第二导通信号。其中,初始导通信号用于控制固态开关模块130导通,第二导通信号用于控制电控机械开关140闭合。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和第二延时单元126,可以使得第二导通信号晚于初始导通信号发出,进而使得固态开关模块130先接收到初始导通信号并导通,随后电控机械开关140接收到第二导通信号并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控制模块120还包括第一检测端127,第一检测端127连接第一输出端103,用于反馈固态开关模块130已导通的导通信号至控制模块120。控制模块120接收导通信号控制电控机械开关140闭合。
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20通过第一检测端127接收到导通信号从而确定固态开关模块130导通后,再控制电控机械开关140闭合。具体地,导通信号可以为第一输出端103处的电压和/或电流,控制模块120可以通过第一检测端127检测第一输出端103处的电压和/或电流。当防反接装置100正确接入直流电源200且固态开关模块130导通后,由于固态开关模块130的压降较小,第一输出端103处的电压应约等于直流电源200的输出电压,且会有电流通过第一输出端103所在支路;当固态开关模块130未导通时,第一输出端103处的电压应等于零且没有电流通过第一输出端103所在支路;因此,控制模块120可以检测第一输出端103处的电压和/或电流从而判断固态开关模块130是否导通,并在检测到固态开关模块130导通后,再控制电控机械开关140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20在检测到掉电时先控制电控机械开关140断开,再控制固态开关模块130截止。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控制模块120包括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第二延时单元126和第一延时单元128。第二延时单元126连接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和第二控制端124之间,第一延时单元128连接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和第一控制端123之间。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包括MCU,用于生成初始导通信号和初始截止信号。
第一延时单元128用于将初始导通信号延时生成第一导通信号,第一导通信号用于控制固态开关模块130导通;第二延时单元126用于将初始导通信号延时生成第二导通信号,第二导通信号用于控制电控机械开关140闭合。初始导通信号经过第二延时单元126的延时时长大于其经过第一延时单元128的延时时长,以便于第二导通信号晚于第一导通信号发出,从而使得控制模块120在上电后能够先控制固态开关模块130导通,再控制电控机械开关140的两个触头端141闭合。
第一延时单元128还用于将初始截止信号延时生成第一截止信号,第一截止信号用于控制固态开关模块130截止;第二延时单元126用于将初始截止信号延时生成第二截止信号,第二截止信号用于控制电控机械开关140断开。初始截止信号经过第二延时单元126的延时时长小于其经过第一延时单元128的延时时长,以便于第二截止信号早于第一截止信号发出,从而使得控制模块120在掉电后可先控制电控机械开关140断开,再控制固态开关模块130截止。本实施例中电控机械开关140先断开,此时两个触头端141之间的电压差较低,不会产生电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20还包括能源部件150,如电池等;能源部件150可以在控制模块120掉电后继续为控制模块120提供能源,从而使得控制模块120能够继续先后控制电控机械开关140和固态开关模块130。能源模块150可以与控制模块120串联,作为一种可选的连接方式,如图7所示,能源模块150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120的第一电源端121,能源模块150的另一端连接单向导通模块110的输出级112,即能源模块150串联在控制模块120和单向导通模块110所在支路。能源模块150还可以与控制模块120并联,作为一种可选的连接方式,如图8所示,能源模块150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120的第一电源端121,能源模块150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120的第二电源端122,即能源模块150并联在控制模块120的两端,可以理解,当能源模块150与控制模块120串联时,能源模块150可能会影响控制模块120的上电速度,将能源模块150并联在控制模块120的两端则不会影响控制模块120的上电速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能源部件150为储能部件,如可充电电池、电容等,储能部件能够在防反接装置100正确接入直流电源200时自动储存电能并在控制模块120掉电时为控制模块120供电。本实施例可以避免在能源部件150缺能的情况下发生掉电,防反接装置100的电控机械开关140和固态开关模块130同时断开,进而在电控机械开关140的两个触头端141间产生电弧的问题。
如图9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涉及防反接设备,用于连接直流电源200。防反接设备包括防反接装置100和负载300,负载300的正端连接第一输出端103,负载300的负端连接第二输出端104,防反接装置100可以为前面任一实施例的防反接装置100,其中,第一输入端101连接直流电源200的正端,第二输入端102连接直流电源200的负端。本实施例中,负载300的正负端方向与单向导通模块110的导通方向相同,即防反接设备正常工作时,负载300所在支路的电流方向与单向导通模块110所在支路的电流方向相同。由于负载300所在的支路与单向导通模块110所在的支路并联在直流电源200之间,本实施例的该连接方式使得防反接设备正确接入直流电源200时,单向导通模块110导通且负载300的正负端与直流电源200的正负端正确对应,控制模块120带动固态开关模块130导通和电控机械开关140闭合,负载300能够正常工作;防反接设备错误接入直流电源200时,单向导通模块110截止且负载300的正负端与直流电源200的正负端错误对应,控制模块120无法工作,固态开关模块130截止且电控机械开关140断开,负载300不会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接装置包括:
第一输入端(101);
第二输入端(102);
第一输出端(103);
第二输出端(104),与所述第二输入端(102)连接;
固态开关模块(130),包括两个功率端(131),所述两个功率端(131)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101)和所述第一输出端(103);
单向导通模块(110)和控制模块(120),所述单向导通模块(110)和所述控制模块(120)串联后整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101)和所述第二输入端(102)连接,所述单向导通模块(110)的导通方向为从所述第一输入端(101)至所述第二输入端(102),所述控制模块(120)与所述固态开关模块(130)连接;
其中,所述单向导通模块(110)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120)供电,所述控制模块(120)在上电后控制所述固态开关模块(130)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导通模块(110)包括输入极(111)、输出极(112),所述输入极(111)与所述第一输入端(101)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120)包括第一电源端(121)、第二电源端(122),所述第一电源端(121)与所述输出极(112)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端(122)与所述第二输入端(102)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120)还包括第一控制端(123)和第二控制端(124);
所述固态开关模块(130)还包括第一驱动端(132),所述第一驱动端(132)与所述第一控制端(123)连接;
所述防反接装置(100)还包括电控机械开关(140);
所述固态开关模块(130)还包括第二驱动端(142);
所述电控机械开关(140)包括两个触头端(141)和第二驱动端(142),所述两个触头端(141)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101)和所述第一输出端(103)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端(142)与所述第二控制端(124)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120)在上电后能够先控制所述固态开关模块(130)导通,再控制所述电控机械开关(140)的所述两个触头端(141)闭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120)包括: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123),用于生成初始导通信号;
第二延时单元(126),连接在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和所述第二控制端(124)之间,用于将所述初始导通信号延迟生成第二导通信号;
其中,所述初始导通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固态开关模块(130)导通,所述第二导通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控机械开关(140)闭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120)包括:
第一检测端(127),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103),用于反馈所述固态开关模块(130)已导通的导通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120);
所述控制模块(120)接收所述导通信号控制所述电控机械开关(140)闭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120)在掉电后可先控制所述电控机械开关(140)断开,再控制所述固态开关模块(130)截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120)包括: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用于生成初始截止信号;
第二延时单元(126),连接在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和所述第二控制端(124)之间,用于将初始截止信号延时生成第二截止信号;
第一延时单元(128),连接在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5)和所述第一控制端(123)之间,用于将初始截止信号延时生成第一截止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截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固态开关模块(130)截止,所述第二截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控机械开关(140)断开,所述第二截止信号早于所述第一截止信号发出。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反接装置还包括:
能源部件(150),并联在所述控制模块(120)的两端或串联在所述控制模块(120)和所述单向导通模块(110)所在支路,能够在所述控制模块(120)掉电后继续为所述控制模块(120)提供电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能源部件(150)为储能部件,所述储能部件在所述防反接装置(100)正确接入直流电源(200)时自动储存电能并在所述控制模块(120)掉电时为所述控制模块(120)供电。
10.一种防反接设备,用于连接直流电源(200),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反接装置(100);所述第一输入端(101)连接所述直流电源(200)的正端,所述第二输入端(102)连接所述直流电源(200)的负端;
负载(300),所述负载(300)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103),所述负载(300)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104)。
CN202320553605.8U 2023-03-20 2023-03-20 防反接装置及防反接设备 Active CN219372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3605.8U CN219372023U (zh) 2023-03-20 2023-03-20 防反接装置及防反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3605.8U CN219372023U (zh) 2023-03-20 2023-03-20 防反接装置及防反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2023U true CN219372023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38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53605.8U Active CN219372023U (zh) 2023-03-20 2023-03-20 防反接装置及防反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2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2674B2 (en) Switch state assurance system
EP3096430B1 (en) Electric vehicle and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a vehicle control device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charging thereof
CN103208780B (zh) 一种具有热保护功能的直流电机控制电路
CN109066798B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关断装置
US2022028322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relay, and charging pile
CN111211553A (zh) 一种双直流电源串并联切换电路及充电系统
CN107579695B (zh) 能量回馈保护电路及电机控制系统
CN219372023U (zh) 防反接装置及防反接设备
CN101592697B (zh) 极性智能识别装置
CN106100024A (zh) 一种双枪直流充电机动态切换保护电路
WO2019055422A1 (en) WIDE RELAY CONTROLLER OPERATING RANGE
CN102931898B (zh) 电动机控制装置
CN109217856B (zh) 一种功率电子开关
CN100435445C (zh) 正负极自动识别转换器
CN110824900A (zh) 一种外接急停装置的自动切换电路
CN203326565U (zh) 一种具有热保护功能的直流电机控制电路
JP2002078216A (ja) 高電圧電池の負荷起動装置
CN107482760B (zh) 开关装置
CN213459853U (zh) 继电器保持装置及电池包
CN214227928U (zh) 一种交直流自动切换开关
CN109792203B (zh) 用于将dc-dc电压转换器从降压操作模式转换成安全操作模式的控制系统
CN203455419U (zh) 相序检测装置
CN214622953U (zh) 一种继电器自检电路及并网逆变器的继电器系统
CN220190466U (zh) 一种供电电路、车载控制器及车辆
CN214378231U (zh) 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及并网逆变器的继电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