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1362U - 天线组件及基站天线 - Google Patents

天线组件及基站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1362U
CN219371362U CN202320811097.9U CN202320811097U CN219371362U CN 219371362 U CN219371362 U CN 219371362U CN 202320811097 U CN202320811097 U CN 202320811097U CN 219371362 U CN219371362 U CN 219371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antenna assembly
positioning holes
positioning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110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庆龙
谢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110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1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1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1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及基站天线,该天线组件包括金属反射件、绝缘定位件以及金属带线,金属反射件上凸设有安装结构,绝缘定位件装配于安装结构上;金属带线包括多个馈电部以及用于连接各馈电部的连接部,馈电部和连接部均绝缘设置于金属反射件上,馈电部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绝缘定位件背离安装结构的一端穿设于对应的定位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组件,在金属带线的馈电部上开设定位孔,可更好地规避定位孔对馈电网络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带线定位方式对天线方向图的影响。

Description

天线组件及基站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天线组件以及具有该天线组件的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组件为用于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功能组件,可应用于基站天线,天线组件通常包括反射板和绝缘设置于反射板上的馈电网络及辐射单元。相关技术中,存在采用片材切割以形成包括馈电网络和辐射单元的金属带线的方案。
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金属带线需在反射板上进行固定定位,而常用的操作方式是,定位位置设置在金属带线的连接部上,从而导致金属带线的引入阻抗不连续,最终导致影响金属带线的幅度、相位的分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天线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天线组件中的金属带线因定位位置设置不合理而影响天线组件的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包括:
金属反射件,所述金属反射件上凸设有安装结构;
绝缘定位件,所述绝缘定位件装配于所述安装结构;
金属带线,所述金属带线包括多个馈电部以及用于连接各所述馈电部的连接部,所述馈电部和所述连接部均绝缘设置于所述金属反射件上,所述馈电部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绝缘定位件背离所述安装结构的一端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组件,包括金属反射件、绝缘定位件以及金属带线,绝缘定位件的一端装配于金属反射件的安装结构上。在金属带线的馈电部上开设定位孔,绝缘定位件背离安装结构的一端穿设于对应的定位孔以满足定位要求。由于在金属带线的馈电部上开设定位孔,可更好地规避定位孔对馈电网络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带线定位方式对天线方向图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所述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二方向为各所述馈电部的设置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馈电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馈电部为轴对称结构,同一所述馈电部上的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偶数个,且各所述定位孔关于所述馈电部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馈电部的对称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为各所述馈电部的设置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定位件包括固定部和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定位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安装结构相螺纹连接或相插接配合,所述定位部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金属反射件上的安装管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反射件具有安装面以及由所述安装面的底壁凹陷形成凹腔,所述金属带线绝缘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安装结构位于所述凹腔的底壁上,并且,所述安装结构远离所述凹腔的端部低于所述安装面的底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所述第二支撑垫、所述金属带线和所述第一支撑垫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金属盖板,所述金属盖板盖设于所述金属反射件朝向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天线,包括上述所述的天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站天线,在具有上述天线组件的基础上,在金属带线与金属反射件之间保持定位准确以及相对位置一致的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其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天线组件的金属带线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天线组件的金属带线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的金属反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绝缘定位件的主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天线组件;
10、金属反射件;20、绝缘定位件;30、金属带线;31、馈电部;32、连接部;31a、定位孔;11、安装结构;21、固定部;22、定位部;10a、安装面;10b、凹腔;40、第一支撑垫;50、第二支撑垫;60、金属盖板;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c、第三方向;d、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天线组件为用于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功能组件,可应用于基站天线。天线组件通常包括反射板和绝缘设置于反射板上的馈电网络及辐射单元。现有技术中,存在于电路板上蚀刻出所需馈电网络及辐射单元的方案,以及在塑胶件上电镀出所需馈电网络及辐射单元的方案;但是,上述两种方案,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而采用片材切割出包括馈电网络和辐射单元的金属带线的方案,生产制造简单,且成本较低。
在实施过程中,金属带线需在反射板上进行固定定位,而常用的操作方式是,定位位置设置在金属带线的连接部上。然而,在连接部上设置定位位置虽然操作上更为容易,但会造成金属带线的引入阻抗不连续,最终导致影响金属带线的幅度、相位的分配。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在金属带线的馈电部上设置定位孔,以最大限度地维持金属带线的性能。
请参考图1,该天线组件100包括金属反射件10、绝缘定位件20以及金属带线30。
金属反射件10作为载体,并且在金属反射件10上凸设有安装结构11,以供绝缘定位件20装配。
可以理解地,金属反射件10可为板状结构,用于安装金属带线30。当然,金属反射件10也可为壳状结构或其他结构。可以理解地,金属反射件10是表面具有金属材料的结构件,在制造工艺上,金属反射件1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后,在其表面设置金属层,从而对电磁波信号进行反射,以利于电磁波信号朝前方(金属带线30所在一侧)反射聚集,增加金属带线30的信号收发效率及灵敏度,并且可阻挡和屏蔽来自后方(背离金属带线30的一侧)的电磁波信号,避免其干扰金属带线30。
金属反射件10上凸设有安装结构11,绝缘定位件20装配于安装结构11。
其中,安装结构11可以与金属反射件10为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安装结构11也可以与金属反射件10采用焊接、粘接、插接、压接、螺纹连接、卡接、过盈配合等方式分体连接。
安装结构11可为设于在金属反射件10上的凸块、凸柱等结构,安装结构11上可以开设用于安装绝缘定位件20的孔结构或槽结构。如此,相比于在金属反射件10上直接开设安装孔,绝缘定位件20装配于安装孔的方案来说,通过在金属反射件10上凸设安装结构11,呈凸设状态的安装结构11可以增大金属反射件10与绝缘定位件20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金属反射件10对绝缘定位件20的支撑效果,可以避免金属反射件10的壁厚不足而导致与绝缘定位件20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可以提高绝缘定位件20与金属反射件1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利于提高对金属带线30定位效果的稳定性,利于提高天线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绝缘定位件20与金属反射件10为分体成型设置,绝缘定位件20作为独立的结构件装配于金属反射件10的安装结构11上。这里,绝缘定位件20可采用卡接配合、螺纹配合、过盈配合、插接配合、压接配合以及通过紧固件相连接配合等方式与金属反射件10的安装结构11相装配,但不限于此。并且,绝缘定位件20为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橡胶、陶瓷等。
金属带线30包括多个馈电部31以及用于连接各馈电部31的连接部32,馈电部31和连接部32均绝缘设置于金属反射件10上,馈电部31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31a,绝缘定位件20背离安装结构11的一端穿设于对应的定位孔31a。
其中,馈电部3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各馈电部31沿第二方向b依次设置,可形成馈电阵列,相邻两馈电部31之间可形成有间距,可以理解,第二方向b为各馈电部31的设置方向。
可以理解地,金属带线30是设置在金属反射件10上,且二者相绝缘。可选地,金属带线30和金属反射件10之间设置绝缘结构进行绝缘,或者,通过空气进行绝缘。
以及,将定位孔31a设置在馈电部31上,以最大限度地维持金属带线30的性能。
为了保证定位效果,定位孔31a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同时,定位孔31a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即,各定位孔31a可设置在同一馈电部31上,也可分配在不同的馈电部31上;以及,可以是全部的馈电部31均设有定位孔31a,也可以是仅部分的馈电部31设有定位孔31a,另一部分的馈电部31不设置定位孔31a。
还有,定位孔31a的孔型形状不做限定,以能够与绝缘定位件20相适配为准。例如,定位孔31a为圆形定位孔,当然,定位孔31a也可为条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组件100,包括金属反射件10、绝缘定位件20以及金属带线30,绝缘定位件20的一端装配于金属反射件10凸设的安装结构11上。在金属带线30的馈电部31上开设定位孔31a,绝缘定位件20背离安装结构11的一端穿设于对应的定位孔31a以满足定位要求。由于在金属带线30的馈电部31上开设定位孔31a,可更好地规避定位孔31a对馈电网络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带线定位方式对天线方向图的影响;同时,通过在金属反射件10上凸设安装结构11,可以提高绝缘定位件20与金属反射件1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利于提高对金属带线30的定位效果的稳定性,利于提高天线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考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孔31a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孔31a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呈夹角d,夹角d小于90度,第二方向b为各馈电部31的设置方向。
可以理解地,绝缘定位件20与定位孔31a存在加工误差,在完成装配后难免存在安装间隙。为了提升绝缘定位件20上对金属带线30定位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避免两个定位孔31a在同一方向上的并排或并列设置所带来的安装间隙问题,该两个定位孔31a应进行错位设置,即,两个定位孔31a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呈夹角d,这里,定位孔31a的几何中心是定位孔31a的中心点,例如,定位孔31a为圆孔时,那么,几何中心为圆孔的圆心等。如此,能够避免各馈电部31在第二方向b以及与第二方向b相垂直的第三方向c上因安装间隙问题而与金属反射件10发生相对移动。
这里,定位孔31a的设置位置上不限定,可以理解地,该两个定位孔31a可设置在同一馈电部31上;或者,分别设置在两个馈电部31上。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两个定位孔31a分别设置于两个馈电部31上。
其中,两个定位孔31a可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馈电部31上,或者,该两个定位孔31a可分别设置在相间隔的两个馈电部31上。
可以理解地,两个定位孔31a分别设置于两个馈电部31上,该种设置方式可减小集中设置所导致的馈电部31性能降低的问题,并且,可以避免同一个馈电部31设置两个定位孔31a而导致所受到的应力过于集中,而出现馈电部31变形的风险,同时,也可以使金属带线30受到的定位的点更加分散,利于金属带线30的定位稳定性。
综上,设置数量较少的定位孔31a,可减少加工工序,即,可减少金属带线30上定位孔31a的加工工序,也可以减少金属反射件10上安装结构11的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并减少物料数量,能够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够减小对馈电部31的性能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当馈电部31为轴对称结构时,当各定位孔31a也都关于馈电部3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时,各连接部32在对称轴两侧的线长相等,各连接部32可以呈对称设置,但当因开设的定位孔31a不关于馈电部3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时,连接部32的长度因进行适应的调整,即,在对称轴的两侧,连接部32的线长不相等,以弥补因开设定位孔31a所带来的性能不平衡。其中,馈电部31的对称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b相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32的长度进行适应的调整,以弥补因开设定位孔31a所带来的性能不平衡”的前提条件仅取决于金属带线30上的全部定位孔31a是否关于馈电部3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与定位孔31a的总数量是不是偶数无关,与单个馈电部31上的定位孔31a的数量是不是偶数无关,与某一个馈电部31上的定位孔31a是否关于对称轴对称也无关。即,只要当金属带线30上的全部定位孔31a不关于馈电部3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时,就可以对连接部32的长度进行适应的调整,以弥补因开设定位孔31a所带来的性能不平衡。例如,金属带线30具有五个馈电部31,其中四个馈电部31上均设有两个关于对称轴镜像对称的定位孔31a,而余下的一个馈电部31上仅设置一个定位孔31a,或者余下的一个馈电部31上设置两个定位孔31a但非关于对称轴镜像对称,那么,这个金属带线30就应需要调节连接部32的长度以调节平衡。
示例地,如图2所示,该金属带线30包括三个馈电部31以及连接各馈电部31的连接部32。其中,在沿第二方向b上,位置第一和位置第三的馈电部31分别设有一个定位孔31a,该两个定位孔31a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之间形成夹角d,如此,该两个定位孔31a为非镜像设置,即,该两个定位孔31a没有关于馈电部31的对称轴对称,因此,需调整连接部32的长度,以改善性能不平衡。具体请继续参见该图,位于各馈电部31左侧的连接部32的长度明显长于位于各馈电部31右侧的连接部32的长度,以此来改善因设置非镜像的定位孔31a而导致的性能不平衡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孔31a的数量还可大于两个,例如,可以三个、四个、五个等,可以依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请参考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馈电部31为轴对称结构,同一馈电部31上的定位孔31a的数量为偶数个,各定位孔31a关于馈电部3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馈电部31的对称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b相平行,第二方向b为各馈电部31的设置方向。
其中,可以是金属带线30上的全部的馈电部31均设有定位孔31a,各个馈电部31上的定位孔31a的数量均为偶数个,且各个馈电部31上的定位孔31a均关于馈电部3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
其中,也可以是金属带线30上的一部分的馈电部31设有定位孔31a,另一部分的馈电部31不设有定位孔31a,设有定位孔31a的各个馈电部31上的定位孔31a的数量均为偶数个,且各个馈电部31上的定位孔31a关于馈电部3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
可以理解地,呈轴对称结构的馈电部31具有对称轴,并且以该对称轴呈镜像设置,且,各定位孔31a根据该对称轴进行对称设置,以及,馈电部31的对称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b相平行,第二方向b为各馈电部31的设置方向,如此,使得各馈电部31的一致性更高,金属带线30的性能更加平衡,并且,连接部32在对称轴两侧的线长相等,甚至可以将连接部32也设置为关于馈电部31的对称轴镜像对称的结构,可以极大地降低金属带线30的设计复杂度,不需要进行反复仿真测试以调节连接部32的长度来调节平衡。
示例地,如图3所示,该金属带线30包括呈轴对称设置的三个馈电部31以及连接各个馈电部31的连接部32。其中,各馈电部31沿第二方向b相间隔设置,且,每个馈电部31的对称轴在同一直线上。每个馈电部31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31a,同一馈电部31上的两个定位孔31a关于当前的对称轴呈镜像设置。如此,各连接部32的长度可保持一致,金属带线30的性能更加平衡。
请参考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定位件20包括固定部21和连接于固定部21的定位部22,固定部21与安装结构11相螺纹连接或相插接配合,定位部22穿设于定位孔31a。
可以理解地,固定部21和定位部2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1与定位部22也可以为分体成型而相连接,例如两者可相插接配合、卡接配合、螺纹配合等,但不限于此。定位部22可以为柱状结构或杆状结构,但不限于此,只要能够穿设于定位孔31a而实现定位功能的结构均可。
可选地,绝缘定位件20可以是塑胶销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固定部21与安装结构11相螺纹配合时,固定部21的外表面可以设有外螺纹,此时,安装结构11为设有内螺纹的螺纹孔,绝缘定位件20即可以通过固定部21螺纹连接于螺纹孔。
可选地,在固定部21与安装结构11相插接配合时,固定部21通过压入的方式,与安装结构11实现过盈配合。
具体地,请参考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结构11包括设于金属反射件10上的安装管柱。
可以理解地,安装管柱的成型方式可减小对金属反射件10的加工破坏,同时,提升对绝缘定位件20在金属反射件10上连接稳定性,还可对绝缘定位件20的设置位置进行抬高。
请参考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反射件10具有安装面10a以及由安装面10a凹陷形成凹腔10b,金属带线30绝缘设置于安装面10a上,安装结构11位于凹腔10b的底壁上,并且,安装结构11远离凹腔10b的端部低于安装面10a的底壁。
其中,通过设置凹腔10b,可以增加天线组件100的带宽。
可以理解地,安装面10a和凹腔10b的底部在空间上分层,金属带线30位于安装面10a上,安装结构11位于凹腔10b的底壁上。安装结构11远离凹腔10b的端部低于安装面10a,由于安装结构11呈凸设的状态,如此设置,避免安装结构11与金属带线30发生干涉,同时,当安装结构11为金属材料制成时,可以使安装结构11与金属带线30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可降低该安装结构11对金属带线30的性能影响。
请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天线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垫40和第二支撑垫50,第二支撑垫50、金属带线30和第一支撑垫40依次层叠设置于安装面10a上。
可以理解地,第一支撑垫40和第二支撑垫50均由绝缘材质制备,例如,塑料、橡胶、陶瓷等。二者用以进一步地提升金属带线30在金属反射件10内的稳定性以及天线组件100性能的可靠性。
当然,为了满足绝缘定位件20的设置要求,在第一支撑垫40和第二支撑垫50的对应位置处也设置有供绝缘定位件20穿设的开孔。
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带线30可以通过绝缘支架、绝缘支柱、绝缘块等其他部件与金属反射件10相绝缘设置。
请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天线组件100还包括金属盖板60,金属盖板60盖设于金属反射件10朝向金属带线30的一端。
可以理解地,金属盖板60与金属反射件10相扣合以形成空腔。可选地,金属反射件10上可以设有凹槽,金属盖板60盖设于该凹槽的开口而围合形成空腔。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金属盖板60件上设有凹槽,在与金属反射件10相扣合后形成空腔;此时金属反射件10可以为板状结构,或者也可以设有凹槽。
如此设置,金属盖板60与金属反射件10相扣合形成空腔后,可对绝缘定位件20、金属带线30、第一支撑垫40和第二支撑垫50进行容纳和防护,并可起到屏蔽作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天线,包括上述的天线组件1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站天线,在具有上述天线组件100的基础上,在金属带线30与金属反射件10之间保持定位准确以及相对位置一致的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其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反射件,所述金属反射件上凸设有安装结构;
绝缘定位件,所述绝缘定位件装配于所述安装结构;
金属带线,所述金属带线包括多个馈电部以及用于连接各所述馈电部的连接部,所述馈电部和所述连接部均绝缘设置于所述金属反射件上,所述馈电部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绝缘定位件背离所述安装结构的一端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所述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二方向为各所述馈电部的设置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馈电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为轴对称结构,同一所述馈电部上的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偶数个,且各所述定位孔关于所述馈电部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馈电部的对称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为各所述馈电部的设置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定位件包括固定部和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定位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安装结构相螺纹连接或相插接配合,所述定位部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金属反射件上的安装管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反射件具有安装面以及由所述安装面凹陷形成的凹腔,所述金属带线绝缘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安装结构位于所述凹腔的底壁上,并且,所述安装结构远离所述凹腔的端部低于所述安装面的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所述第二支撑垫、所述金属带线和所述第一支撑垫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金属盖板,所述金属盖板盖设于所述金属反射件朝向所述金属带线的一端。
10.一种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
CN202320811097.9U 2023-04-07 2023-04-07 天线组件及基站天线 Active CN219371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1097.9U CN219371362U (zh) 2023-04-07 2023-04-07 天线组件及基站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1097.9U CN219371362U (zh) 2023-04-07 2023-04-07 天线组件及基站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1362U true CN219371362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7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11097.9U Active CN219371362U (zh) 2023-04-07 2023-04-07 天线组件及基站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1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0987B (zh) 一种宽频辐射单元及天线阵列
CN110692167B (zh) 双极化辐射单元、天线、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10350315B (zh) 天线和电子设备
US20150002356A1 (en) Tube and ring directional end-fire array antenna
CN208272131U (zh) 宽频辐射单元及应用该宽频辐射单元的天线阵列
CN219371362U (zh) 天线组件及基站天线
US10454165B2 (en) Stacked-disk antenna element with shaped wings
US2019018156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acked-disk antenna element
CN211957901U (zh) 天线振子及天线
CN109888463B (zh) 一种双极化5g基站天线
CN210430092U (zh) 一种移动通信天线的单元结构及阵列结构
CN108711673B (zh) 一体化辐射单元及天线、5g密集天线阵列
CN113517550B (zh) 5g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210142716U (zh) 耦合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15732921A (zh) Afu天线及其测试方法
CN101826653A (zh) 一种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振子
CN110323558B (zh) 一种宽带偶极子
CN112421241A (zh) 柱状波束赋型天线及通信设备
CN214203979U (zh) 一种5g双极化辐射单元
CN216251152U (zh) 天线组件
CN220042298U (zh) 一种天线阵列及天线装置
CN110556624A (zh) 一种移动通信天线的单元结构及阵列结构
CN216251153U (zh) 天线组件及基站天线
CN219458014U (zh) 一种侧立式pcb天线及多极化天线装置
CN216980857U (zh) 双极化阵列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