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51152U - 天线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天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51152U
CN216251152U CN202122793217.0U CN202122793217U CN216251152U CN 216251152 U CN216251152 U CN 216251152U CN 202122793217 U CN202122793217 U CN 202122793217U CN 216251152 U CN216251152 U CN 216251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ositioning
strip line
insulating
metal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32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星华
靳炉魁
廖建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32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51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51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51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天线组件包括:金属反射件,金属反射件上凸设有金属定位部;绝缘件,绝缘件套设于金属定位部;以及金属带线,金属带线绝缘设置于金属反射件上;金属带线上开设有定位孔,绝缘件穿设于定位孔,以定位金属带线。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组件,可实现金属带线与金属反射件之间的直接定位,无需中间件进行间接定位,因此可提高金属带线与金属反射件之间的定位准确度及相对位置的一致性,并且结构简单,金属带线装配便捷。

Description

天线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组件。
背景技术
天线组件为用于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功能组件,可应用于基站天线。天线组件通常包括反射板和绝缘设置于反射板上的馈电网络及辐射单元。相关技术中,存在采用片材切割以形成包括馈电网络和辐射单元的金属带线的方案。
在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创造过程中,发明人发现,金属带线需先定位于支撑板等支撑结构上,然后再将支撑结构定位于反射板上,导致金属带线与反射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定位不准确,一致性较差,影响天线组件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金属带线与反射板之间相对位置定位不准确而影响天线组件的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天线组件包括:金属反射件,所述金属反射件上凸设有金属定位部;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金属定位部;以及金属带线,所述金属带线绝缘设置于所述金属反射件上;所述金属带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绝缘件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以定位所述金属带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定位部的数量、所述绝缘件的数量以及所述定位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绝缘件分别套设于各所述金属定位部,且各所述绝缘件分别穿设于各所述定位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所述定位孔为圆形孔,其余所述定位孔为腰形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带线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天线振子;其中两个所述定位孔的中心的连线所在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带线包括:多个天线振子;以及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分别连接于各所述天线振子;其中,所述馈电网络上开设有所述定位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馈电网络包括:第一馈电线路,分别连接于各所述天线振子,且所述第一馈电线路上开设有所述定位孔;以及第二馈电线路,分别连接于各所述天线振子,且所述第二馈电线路上开设有所述定位孔;其中,所述金属定位部的数量和所述绝缘件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绝缘件分别套设于各所述金属定位部,且各所述绝缘件分别穿设于各所述定位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垫片,所述第一绝缘垫片设于所述金属反射件与所述金属带线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带线铺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垫片;所述第一绝缘垫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绝缘件和/或所述金属定位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包括金属盖板件,所述金属盖板件与所述金属反射件相扣合以形成空腔;所述金属定位部、所述绝缘件、所述金属带线以及所述第一绝缘垫片均位于所述空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第二绝缘垫片,所述第二绝缘垫片设于所述金属带线与所述金属盖板件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垫片覆盖于所述金属带线;所述第二绝缘垫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绝缘件和/或所述金属定位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带线具有天线振子,所述金属盖板件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位置与所述天线振子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绝缘支撑件,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绝缘支撑件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金属盖板件或所述金属反射件,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于所述金属盖板件向外延伸;以及引向片,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引向片与所述天线振子相耦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带线包括天线振子和连接于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电网络,所述金属反射件或所述金属盖板件上凸设有金属壁,用于分隔所述天线振子与所述馈电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包括滤波器,所述滤波器设于所述金属反射件背离于所述金属带线的一侧;所述金属反射件上开设有避位通孔,所述金属带线具有馈电端,所述馈电端位于所述避位通孔处,且所述馈电端与所述滤波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通过设置金属反射件、绝缘件以及绝缘设置于金属反射件上的金属带线,且金属反射件上凸设有金属定位部,绝缘件套设于金属定位部,金属带线上开设有定位孔,绝缘件穿设于定位孔;可避免金属定位部与金属带线相接触,使两者相绝缘,并可实现金属带线与金属反射件之间的直接定位,无需中间件进行间接定位,因此可提高金属带线与金属反射件之间的定位准确度及相对位置的一致性,并且结构简单,金属带线装配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去除绝缘支撑件、引向片及金属盖板件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去除绝缘支撑件、引向片、金属盖板件及第二绝缘垫片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反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带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天线组件;10、金属反射件;11、金属定位部;20、绝缘件;30、金属带线;301、定位孔;31、天线振子;32、馈电网络;321、第一馈电线路;322、第二馈电线路;40、第一绝缘垫片;401、第一通孔;50、金属盖板件;60、第二绝缘垫片;601、第二通孔;501、开口;70、绝缘支撑件;71、第一连接部;72、第二连接部;80、引向片;12、金属壁;90、滤波器;101、避位通孔;302、馈电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天线组件为用于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功能组件,可应用于基站天线。天线组件通常包括反射板和绝缘设置于反射板上的馈电网络及辐射单元。现有技术中,存在于电路板上蚀刻出所需馈电网络及辐射单元的方案,以及在塑胶件上电镀出所需馈电网络及辐射单元的方案;但是,上述两种方案,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曾试验采用片材切割出包括馈电网络和天线振子的金属带线的方案,生产制造简单,且成本较低。
在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创造过程中,发明人发现,金属带线需先定位于支撑板等支撑结构上,然后再将支撑结构定位于反射板上,因此需进行多次定位,不仅导致金属带线与反射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定位不准确,一致性较差,影响天线组件的性能,而且装配复杂,影响效率。
发明人曾试验采用具有背胶的支撑板对金属带线进行支撑和定位,装配时,通过将金属带线粘接于支撑板的背胶上,以与支撑板进行定位,然后再将支撑板定位于反射板上。但是,发明人发现,该方案不仅易导致金属带线与反射板之间定位不准确,误差较大,影响金属带线的不同馈电端口的相位一致性,且装配复杂;另外,支撑板上的背胶不仅会增加支撑板的制造复杂度,还会增加馈电网络的信号损耗。
基于此,为解决相关技术中金属带线与反射板之间相对位置定位不准确而影响天线组件的性能的技术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以下方案。
请参阅图1和图3,以及图6至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100,可应用于基站天线,但不限于此。天线组件100包括金属反射件10、绝缘件20以及金属带线30,其中:
金属反射件10上凸设有金属定位部11,金属定位部11即为凸出于金属反射件10一侧的凸出结构,例如可以是凸柱、凸台等,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结构。金属定位部11可以与金属反射件10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金属定位部11也可以焊接于金属反射件10上。金属反射件10可以为板状结构,金属反射件10上可设有供金属带线30安置的凹槽;当然,金属反射件10也可以呈壳状结构或其他形状的结构。可以理解,金属反射件10即表面具有金属材料的结构件(金属反射件10可以全部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基体的表面设置金属层而形成),可对电磁波信号进行反射,以利于电磁波信号朝前方(金属带线30所在一侧)反射聚集,增强金属带线30的信号收发效率及灵敏度,并可阻挡和屏蔽来自后方(背离金属带线30的一侧)的电磁波信号,避免其干扰金属带线30。
绝缘件20套设于金属定位部11。绝缘件20可为独立的结构件而装配于金属定位部11,例如,绝缘件20可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绝缘件20也可以仅一端开口,依然可套设于金属定位部11。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绝缘件20也可以通过注塑等方式直接成型于金属定位部11上。可以理解,绝缘件20即为绝缘材料制成,可采用现有的任意一种绝缘材料,例如塑胶,但不限于此。
金属带线30绝缘设置于金属反射件10上,即金属带线30与金属反射件10相绝缘。可选地,金属带线30与金属反射件10之间可通过绝缘结构进行绝缘,也可以通过空气进行绝缘。金属带线30上开设有定位孔301,绝缘件20穿设于定位孔301,以定位金属带线30;绝缘件20即对金属定位部11与定位孔301的内壁之间进行绝缘。绝缘件20与金属定位部11即形成一个定位组件,可选地,可以是套设有绝缘件20的金属定位部11穿设于定位孔301,即绝缘件20与金属定位部11共同穿设于定位孔301;也可以是仅绝缘件20穿设于定位孔301而金属定位部11不穿设定位孔301,例如绝缘件20凸出于金属定位部11而穿设于定位孔301。金属带线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100,通过设置金属反射件10、绝缘件20以及绝缘设置于金属反射件10上的金属带线30,且金属反射件10上凸设有金属定位部11,绝缘件20套设于金属定位部11,金属带线30上开设有定位孔301,绝缘件20穿设于定位孔301;可避免金属定位部11与金属带线30相接触,使两者相绝缘,并可实现金属带线30与金属反射件10之间的直接定位,无需中间件进行间接定位,因此可提高金属带线30与金属反射件10之间的定位准确度及相对位置的一致性,尤其是在同一金属反射件10上设置多个金属带线30时,可提高各金属带线30与金属反射件10相对位置的一致性,从而利于提高天线组件100的整体性能;且因金属带线30与金属反射件10相对位置准确度的提高,可使金属带线30的供信号馈入的不同馈电端口与金属反射件10相对位置的一致性得以提高,从而可提高金属带线30不同馈电端口的相位的一致性;并且,金属定位部11、绝缘件20及定位孔301的配合,结构简单,金属带线30装配便捷,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适合于量产。
另外,相对于采用设有背胶的支撑板对金属带线30进行支撑和定位的方式而言,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不会增加金属带线30的馈电网络的损耗,利于减少信号损耗而提高天线组件100的整体性能,且无需设置背胶,有效简化了结构,可节约封装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8,金属带线30包括多个天线振子31和馈电网络32。馈电网络32与各天线振子3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天线振子3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及四个以上。馈电网络32分别连接于各天线振子31。其中,馈电网络32上开设有定位孔301。
如此设置,由于定位孔301开设于馈电网络32上,对金属带线30的影响小,且更加利于在金属反射件10上对应位置设置金属定位部11。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天线振子31上开设定位孔301。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及图8,金属定位部11的数量、绝缘件20的数量以及定位孔301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例如可以是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各绝缘件20分别套设于各金属定位部11,且各绝缘件20分别穿设于各定位孔301,即各金属定位部11与各定位孔301一一对应。
如此设置,即可通过多个绝缘件20分别穿设多个定位孔301而对金属带线30进行定位,可防止金属带线30发生移动,可进一步提高金属带线30与金属反射件10之间的定位精度,以及相对位置的稳固性。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金属定位部11的数量、绝缘件20的数量以及定位孔301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例如,绝缘件20的形状可以为非圆形,对应的定位孔301也可为非圆形孔,此时绝缘件20穿设于定位孔301后两者即难以相对转动,从而可对金属带线30进行定位。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及图8,金属定位部11的数量、绝缘件20的数量以及定位孔301的数量均为两个。
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可通过更少的结构实现准确定位,更加利于金属带线30的装配。
可以理解,当多个金属带线30设置于同一金属反射件10上时,金属反射件10上具有多个区域,以分别供各金属带线30设置,每一区域上的金属定位部11的数量和绝缘件20的数量即与位于该区域的金属带线30上的定位孔301的数量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其中一定位孔301为圆形孔,其余定位孔301为腰形孔(也称腰型孔或长圆孔)。图8中右上方即示例性地示出了为圆形孔的定位孔301,图8中左下方即示例性地示出了为腰形孔的定位孔301。可选地,在金属定位部11的数量、绝缘件20的数量以及定位孔301的数量均为两个时,其中一个定位孔301为圆形孔,另一个为腰形孔。相应地,在绝缘件20套设于金属定位部11后,绝缘件20的横截面(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的外轮廓为圆形,以利于与定位孔301相配合。
如此设置,圆形孔利于与绝缘件20相精准定位配合,而腰形孔则利于与绝缘件20相顺利装配;可避免在设置两个及以上的定位孔301时,由于加工误差等因素而导致各绝缘件20难以分别穿设于与各定位孔301;从而利于金属带线30的顺利装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8,金属带线30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天线振子31。其中两个定位孔301的中心的连线所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即大于0°且小于90°的角,也即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相垂直,也不相平行。可选地,在定位孔301的数量为两个时,即两个定位孔301的中心的连线所在方向为第二方向;在定位孔301的数量为三个及三个以上时,即各定位孔301中存在两个定位孔301的中心的连线所在方向为第二方向。应理解,所指两个定位孔301的中心的连线并非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两个定位孔301的中心的连线共同所在的虚拟的直线。
如此设置,因存在两个定位孔301的中心的连线所在方向与各天线振子31的排列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使得该两个定位孔301在金属带线3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相错开,利于大致成斜对角设置,可使得对应的两绝缘件20与该两个定位孔301相装配后,减小金属带线30发生移动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金属带线30与金属反射件10相对位置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也可以平行于或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8,馈电网络32包括第一馈电线路321和第二馈电线路322。第一馈电线路321分别连接于各天线振子31,且第一馈电线路321上开设有定位孔301。第二馈电线路322分别连接于各天线振子31,且第二馈电线路322上开设有定位孔301。其中,金属定位部11的数量和绝缘件20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各绝缘件20分别套设于各金属定位部11,且各绝缘件20分别穿设于各定位孔301。
如此设置,由于第一馈电线路321和第二馈电线路322上均设置有定位孔301,金属反射件10上可分别对应设置金属定位部11和绝缘件20,使得第一馈电线路321和第二馈电线路322均能够得到定位,可进一步提高金属带线30与金属反射件10相对位置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第一馈电线路321上开设有定位孔301,或仅第二馈电线路322上开设定位孔301。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5,天线组件100包括第一绝缘垫片40,第一绝缘垫片40设于金属反射件10与金属带线30之间。第一绝缘垫片40即由绝缘材料制成,呈片状结构。
如此设置,第一绝缘垫片40能够支撑金属带线30,并在金属反射件10与金属带线30之间起绝缘作用,提高金属带线30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5,金属带线30铺设于第一绝缘垫片40。第一绝缘垫片4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01,第一通孔401的位置与定位孔301的位置相对应。绝缘件20可以穿设于第一通孔401和定位孔301;当然,也可以仅金属定位部11穿设于第一通孔401,或金属定位部11和绝缘件20均穿设于第一通孔401。
如此设置,金属带线30铺设于第一绝缘垫片40,更利于对金属带线30进行绝缘和支撑,且利于金属带线30保持平整而提高其工作时的稳定性;并且,通过第一通孔401与绝缘件20的配合,使得金属定位部11和绝缘件20还可对第一绝缘垫片40进行定位,以提高第一绝缘垫片40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垫片40上也可以不开设第一通孔401,例如第一绝缘垫片40可以设置成能够避开绝缘件20和金属定位部11的形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绝缘垫片40,金属带线30可以通过其他部件与金属反射件10相绝缘设置。例如,绝缘件20可以具有台阶结构,在绝缘件20穿设于定位孔301后,金属带线30即可支撑于绝缘件20的台阶结构上。又例如,金属带线30可以通过绝缘支架、绝缘支柱、绝缘块等其他部件与金属反射件10相绝缘。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天线组件100包括金属盖板件50,金属盖板件50与金属反射件10相扣合以形成空腔。可选地,金属反射件10上可以设有凹槽,金属盖板件50盖设于该凹槽的开口而围合形成空腔。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金属盖板件50上设有凹槽,在与金属反射件10相扣合后形成空腔;此时金属反射件10可以为板状结构,或者也可以设有凹槽。金属定位部11、绝缘件20、金属带线30以及第一绝缘垫片40均位于空腔中。
如此设置,金属盖板件50与金属反射件10相扣合形成空腔后,可对金属定位部11、绝缘件20、金属带线30以及第一绝缘垫片40进行防护,并可起到屏蔽作用。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天线组件100包括第二绝缘垫片60,第二绝缘垫片60设于金属带线30与金属盖板件50之间。
如此设置,第二绝缘垫片60能够在金属带线30与金属盖板件50之间起绝缘作用,且第二绝缘垫片60能够与第一绝缘垫片40相配合而夹设金属带线30,可提高金属带线30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第二绝缘垫片60覆盖于金属带线30。第二绝缘垫片6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601,第二通孔601的位置与定位孔301的位置相对应。绝缘件20可以依次穿设于第一通孔401、定位孔301和第二通孔601。当然,也可以是仅金属定位部11穿设于第二通孔601,或金属定位部11和绝缘件20均穿设于第二通孔601。
如此设置,第二绝缘垫片60覆盖于金属带线30,不仅绝缘效果更佳,且利于金属带线30保持平整而提高其工作时的稳定性;并且,通过第二通孔601与绝缘件20的配合,使得金属定位部11和绝缘件20还可对第二绝缘垫片60进行定位,以提高第二绝缘垫片60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绝缘垫片40和/或第二绝缘垫片60可以为PMI泡棉(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具有低介电常数(ε=1.07)、低损耗、耐高温的性能,可使金属带线30的馈电网络的损耗降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金属带线30具有天线振子31,金属盖板件50上开设有开口501,开口501的位置与天线振子31的位置相对应。天线组件100包括绝缘支撑件70和引向片80;绝缘支撑件70即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引向片80则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用以提高天线振子31的辐射带宽。绝缘支撑件70位于开口501处,绝缘支撑件70具有第一连接部71和第二连接部72,第一连接部71连接于金属盖板件50或金属反射件10,第二连接部72背离于金属盖板件50向外延伸。引向片8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72,引向片80与天线振子31相耦合。可以理解,天线振子31的数量、开口501的数量、绝缘支撑件70的数量以及引向片80的数量均可为多个,且数量相同。
如此设置,引向片80能够通过绝缘支撑件70与天线振子31相间隔设置,以利于与天线振子31相耦合,可以简化装配,提高各引向片80与各天线振子31之间的一致性。
可选地,请参阅图1和图3,第一连接部71可以为卡合结构,金属盖板件50上可开设卡合孔,两者可相卡合配合。当然,第一连接部71还可以与金属盖板件50或金属反射件10相插接配合、螺纹配合等。
可选地,请参阅图1和图3,第二连接部72可以为卡合结构,引向片80上可开设卡合孔,两种可相卡合配合。当然,第二连接部72还可以与引向片80相插接配合、螺纹配合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金属带线30包括天线振子31和连接于天线振子31的馈电网络32,金属反射件10上凸设有金属壁12,用于分隔天线振子31与馈电网络32。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金属盖板件50上凸设有金属壁12。可选地,金属壁12可以包括多个子金属壁,各子金属壁可以围设于天线振子31的四周或外围,从而将天线振子31与馈电网络32相分隔;当然,金属壁12也可以为连续的结构而围设于天线振子31的四周或外围。
如此设置,通过金属壁12分隔天线振子31与馈电网络32,可降低天线振子31与馈电网络32之间的串扰,提高金属带线30工作稳定性。
可选地,请参阅图4和图5,第一绝缘垫片40上可以开设供金属壁12穿设的避让孔,此时金属壁12还可起到对第一绝缘垫片40进行定位的作用。可选地,第二绝缘垫片60上也可以开设供金属壁12穿设避让孔,此时金属壁12还可起到对第二绝缘垫片60进行定位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天线组件100包括滤波器90,滤波器90设于金属反射件10背离于金属带线30的一侧。滤波器90可以为介质滤波器,但不限于此。金属反射件10上开设有避位通孔101。金属带线30具有馈电端302,具体地,馈电网络32上设有馈电端302。馈电端302位于避位通孔101处,且馈电端302与滤波器90连接;馈电端302与滤波器90可以电连接或耦合连接。可选地,馈电端302可以与滤波器90的输入端连接;具体地,滤波器90的输入端可以穿设于避位通孔101而与馈电端302连接。可选地,金属带线30具有两个馈电端302;具体地,第一馈电线路321上设有一馈电端302,第二馈电线路322上设有一馈电端302,两个馈电端302可以分别与两个滤波器90连接。
如此设置,滤波器90能够通过馈电端302对金属带线30进行馈电;同时,因金属定位部11、绝缘件20及定位孔301的配合,提高了金属带线30与金属反射件10定位准确性,从而可提高馈电端302与避位通孔101的相对位置准确性,利于提高不同馈电端302的相位一致性,进而利于提高天线组件100的整体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带线3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图1和图3即示例性地示出了金属带线30的数量为四个的情况,各金属带线30均设于金属反射件10上,以形成阵列天线,此时可以形成8端口阵列天线。当然,金属带线30的数量不限于此,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金属带线3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或五个以上。
应理解,天线组件100除包括金属反射件10、金属带线30、金属盖板件50、引向片80、滤波器90等元件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元件,其他元件可采用现有天线组件的元件,这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熟知的,本申请中为描述简要而未赘述。附图中所示金属反射件10和金属带线30在于示例性地展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反射件10和金属带线30的主要改进之处,并非限定金属反射件10和金属带线30即为附图中的形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包括:
金属反射件,所述金属反射件上凸设有金属定位部;
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金属定位部;以及
金属带线,所述金属带线绝缘设置于所述金属反射件上;所述金属带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绝缘件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以定位所述金属带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定位部的数量、所述绝缘件的数量以及所述定位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绝缘件分别套设于各所述金属定位部,且各所述绝缘件分别穿设于各所述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定位孔为圆形孔,其余所述定位孔为腰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带线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天线振子;其中两个所述定位孔的中心的连线所在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带线包括:
多个天线振子;以及
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分别连接于各所述天线振子;
其中,所述馈电网络上开设有所述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网络包括:
第一馈电线路,分别连接于各所述天线振子,且所述第一馈电线路上开设有所述定位孔;以及
第二馈电线路,分别连接于各所述天线振子,且所述第二馈电线路上开设有所述定位孔;
其中,所述金属定位部的数量和所述绝缘件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绝缘件分别套设于各所述金属定位部,且各所述绝缘件分别穿设于各所述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垫片,所述第一绝缘垫片设于所述金属反射件与所述金属带线之间;
所述金属带线铺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垫片;所述第一绝缘垫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绝缘件和/或所述金属定位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包括金属盖板件,所述金属盖板件与所述金属反射件相扣合以形成空腔;所述金属定位部、所述绝缘件、所述金属带线以及所述第一绝缘垫片均位于所述空腔中;
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第二绝缘垫片,所述第二绝缘垫片设于所述金属带线与所述金属盖板件之间;
所述第二绝缘垫片覆盖于所述金属带线;所述第二绝缘垫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绝缘件和/或所述金属定位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带线具有天线振子,所述金属盖板件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位置与所述天线振子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天线组件包括:
绝缘支撑件,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绝缘支撑件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金属盖板件或所述金属反射件,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于所述金属盖板件向外延伸;以及
引向片,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引向片与所述天线振子相耦合;
和/或,所述金属带线包括天线振子和连接于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电网络,所述金属反射件或所述金属盖板件上凸设有金属壁,用于分隔所述天线振子与所述馈电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包括滤波器,所述滤波器设于所述金属反射件背离于所述金属带线的一侧;
所述金属反射件上开设有避位通孔,所述金属带线具有馈电端,所述馈电端位于所述避位通孔处,且所述馈电端与所述滤波器连接。
CN202122793217.0U 2021-11-12 2021-11-12 天线组件 Active CN216251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3217.0U CN216251152U (zh) 2021-11-12 2021-11-12 天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3217.0U CN216251152U (zh) 2021-11-12 2021-11-12 天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51152U true CN216251152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41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3217.0U Active CN216251152U (zh) 2021-11-12 2021-11-12 天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511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26993B2 (en) Planar antenna and array antenna
JP5712964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EP2192654A2 (en) Planar antenna module, triple plate planar array antenna, and triple plate feeder - waveguide converter
WO2014121212A1 (en) Notch-antenna arra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11063996A (zh) 天线模块及5g天线
US20200411967A1 (en) Antenna, antenna array and base station
JP7246490B2 (ja) アンテナ構造及び高周波多周波数帯無線通信端末
US20150002356A1 (en) Tube and ring directional end-fire array antenna
WO2023025100A1 (zh) 天线振子及天线阵列
CN216251152U (zh) 天线组件
CN211957901U (zh) 天线振子及天线
CN216251153U (zh) 天线组件及基站天线
CN210926327U (zh) 天线模块及5g天线
CN210468111U (zh) 天线振子及阵列天线
CN109888463B (zh) 一种双极化5g基站天线
CN109994820B (zh) 一种大规模mimo天线
CN110676561A (zh) 一种超宽频带双极化lte天线的辐射单元和天线
CN210182558U (zh) 一种基站天线专用的辐射单元
CN210926349U (zh) 大规模阵列天线及天线模块
CN211907684U (zh) 一种天线
CN111129730B (zh) 天线及其双频辐射结构
CN213816416U (zh) 天线及低频振子的安装结构
CN219371362U (zh) 天线组件及基站天线
CN219477000U (zh) 紧凑型介质谐振器天线模组
CN214313520U (zh) 天线、振子及辐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