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1330U -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1330U
CN219371330U CN202320524518.XU CN202320524518U CN219371330U CN 219371330 U CN219371330 U CN 219371330U CN 202320524518 U CN202320524518 U CN 202320524518U CN 219371330 U CN219371330 U CN 219371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t rod
resonant
inner conductor
filter
sign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45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星华
钟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245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1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1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1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4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射频器件领域,提供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滤波器包括第一谐振杆,以及与第一谐振杆耦合连接并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的信号传输端,第一谐振杆设有与信号传输端对应设置的耦合孔,信号传输端设有与耦合孔对应设置的内导体,内导体穿设于耦合孔中,并与第一谐振杆容性耦合。滤波器设置至少一组相耦合连接的信号传输端和第一谐振杆,并通过使信号传输端的内导体穿入第一谐振杆的耦合孔中,而使得信号传输端与第一谐振杆直接容性耦合,装配简单,且信号传输端和第一谐振杆之间的耦合路径较小,从而可减小信号传输端和第一谐振杆之间的信号时延值,可增强信号传输端和第一谐振杆之间的耦合强度,可扩大滤波器的带宽。

Description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射频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滤波器通常包括滤波器壳体、设于滤波器壳体内的谐振杆,以及穿设安装于滤波器壳体的信号传输端,信号传输端与其中一个谐振杆耦合连接,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具体地,谐振杆上焊接有朝向信号传输端延伸设置的抽头,抽头与信号传输端焊接,以使谐振杆与信号传输端实现耦合连接。但这样,谐振杆与信号传输端之间的耦合强度会相对较弱,导致滤波器的带宽较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波器,以解决现有滤波器中,谐振杆与信号传输端之间的耦合强度相对较弱,导致滤波器的带宽较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滤波器,包括第一谐振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谐振杆耦合连接并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的信号传输端,所述第一谐振杆设有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对应设置的耦合孔,所述信号传输端设有与所述耦合孔对应设置的内导体,所述内导体穿设于所述耦合孔中,并与所述第一谐振杆容性耦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导体的外周面与所述耦合孔的孔壁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导体和所述耦合孔之间套设有介质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杆具有主体部,所述耦合孔设于所述主体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杆具有谐振盘,所述耦合孔设于所述谐振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杆设有弯折延伸设置的第一抽头件,所述耦合孔设于所述第一抽头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杆具有主体部,所述第一抽头件套接于所述主体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杆具有谐振盘,所述第一抽头件一体连接于所述谐振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耦合孔为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杆为钣金谐振杆或同轴谐振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第二谐振杆,所述第二谐振杆设有弯折延伸设置的第二抽头件,所述第二抽头件设有与所述内导体对应设置并与所述内导体相配合的凹位,所述第二抽头件与所述内导体耦合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位与所述内导体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位与所述内导体焊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
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可设置至少一组相耦合连接的信号传输端和第一谐振杆,并通过使信号传输端的内导体穿入第一谐振杆的耦合孔中,而使得信号传输端可通过内导体与第一谐振杆直接容性耦合,装配简单,且信号传输端和第一谐振杆之间的耦合路径较小,从而可有效减小信号传输端和第一谐振杆之间的信号时延值,可有效增强信号传输端和第一谐振杆之间的耦合强度,可有效扩大滤波器的带宽,可有效提高滤波器的性能指标。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部分结构立体图,其中,谐振杆为钣金谐振杆;
图3为图2提供的滤波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提供的滤波器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部分结构立体图,其中,谐振杆为同轴谐振杆;
图6为图5提供的第一谐振杆、第一抽头件和信号传输端的配合示意图,其中,第一抽头件套接于第一谐振杆的主体部;
图7为图6提供的第一谐振杆、第一抽头件和信号传输端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谐振杆、第一抽头件和信号传输端的配合示意图,其中,第一抽头件一体连接于第一谐振杆的谐振盘。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谐振杆,11-第一谐振杆,111-耦合孔,112-主体部,113-谐振盘,114-第一抽头件,1141-第一连接部,1142-第一弯折部,1143-第一耦合部;12-第二谐振杆,121-第二抽头件,1211-凹位,1212-第二连接部,1213-第二弯折部,1214-第二耦合部,122-支撑筋;20-信号输入端,21-信号传输端,211-内导体,2111-穿设部,2112-止挡部;30-信号输出端;40-滤波器壳体,41-腔体,411-谐振腔,42-盖板,421-调谐部;50-介质套,51-介质环,52-止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滤波器通常包括滤波器壳体、设于滤波器壳体内的谐振杆,以及穿设安装于滤波器壳体的信号传输端,信号传输端与其中一个谐振杆耦合连接,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具体地,谐振杆上焊接有朝向信号传输端延伸设置的抽头,抽头与信号传输端焊接,以使谐振杆与信号传输端实现耦合连接。但这样,谐振杆与信号传输端之间的耦合强度会相对较弱,导致滤波器的带宽较窄。
由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滤波器,该滤波器设置至少一组相耦合连接的信号传输端和第一谐振杆,并通过使信号传输端的内导体穿入第一谐振杆的耦合孔中,而使得信号传输端可通过内导体与第一谐振杆直接容性耦合,装配简单,且信号传输端和第一谐振杆之间的耦合路径较小,从而可有效减小信号传输端和第一谐振杆之间的信号时延值,可有效增强信号传输端和第一谐振杆之间的耦合强度,可有效扩大滤波器的带宽,可有效提高滤波器的性能指标。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包括第一谐振杆11,以及与第一谐振杆11耦合连接并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的信号传输端21,第一谐振杆11设有与信号传输端21对应设置的耦合孔111,信号传输端21设有与耦合孔111对应设置的内导体211,内导体211穿设于耦合孔111中,并与第一谐振杆11容性耦合。
需要说明的是,滤波器的内部设有多个谐振杆10,多个谐振杆10之间构建所需耦合关系,以在滤波器内部形成完整、有序的信号通道。其中,谐振杆10可为金属谐振杆、陶瓷介质谐振杆或其他材质的介质谐振杆,谐振杆10可为圆形杆、多边形杆、异形杆或其他形态,谐振杆10可为空心谐振杆或实心谐振杆,谐振杆10可带谐振盘或不带谐振盘,谐振盘可带翻边或不带翻边,本实施例对此均暂不做限制。
基于此,本实施例所提及的第一谐振杆11指代的是:多个谐振杆10中与信号传输端21耦合连接并形成强耦合的谐振杆10。第一谐振杆11的设置数量为至少一个。
还需要说明的是,滤波器设有至少一个信号输入端20和至少一个信号输出端30,信号输入端20用于将信号、能量输入至与其连接的谐振杆10上,信号输出端30用于将信号、能量从与其连接的谐振杆10输出。基于此,滤波器可通过信号输入端20实现将信号、能量输入至与其连接的谐振杆10上,再通过各谐振杆10沿形成的信号通道依次传输能量并逐步滤除、抑制杂波信号和干扰信号,再通过信号输出端30将信号、能量输出,完成滤波器的滤波作业。
其中,各信号输入端20和各信号输出端30中的至少一个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端21的结构设计,即为本实施例所提及的信号传输端21。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谐振杆11设有耦合孔111,信号传输端21设有内导体211,内导体211与耦合孔111对应设置且对位设置。内导体211的端部穿设于耦合孔111中,基于此,信号传输端21即可通过内导体211与第一谐振杆11直接实现容性耦合,装配简单,且其间耦合路径较小,从而可有效增强信号传输端21和第一谐振杆11之间的耦合强度,可有效扩大滤波器的带宽。其中,耦合孔111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具体可根据耦合强度需要进行设置。其中,内导体211穿入耦合孔111的部分的长度可根据耦合强度需要进行调整。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可设置至少一组相耦合连接的信号传输端21和第一谐振杆11,并通过使信号传输端21的内导体211穿入第一谐振杆11的耦合孔111中,而使得信号传输端21可通过内导体211与第一谐振杆11直接容性耦合,装配简单,且信号传输端21和第一谐振杆11之间的耦合路径较小,从而可有效减小信号传输端21和第一谐振杆11之间的信号时延值,可有效增强信号传输端21和第一谐振杆11之间的耦合强度,可有效扩大滤波器的带宽,可有效提高滤波器的性能指标。
并且,由于信号传输端21通过内导体211直接穿设于耦合孔111而实现与第一谐振杆11直接容性耦合,本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可以省去现有滤波器所需的抽头结构,从而可减少物料种类,可简化结构,可利于滤波器的小型化。
并且,由于信号传输端21通过内导体211直接穿设于耦合孔111而实现与第一谐振杆11直接容性耦合,当耦合孔111为通孔时,在指标允许的情况下,只要保证内导体211能够穿设耦合孔111即可,因此对内导体211的长度精度要求就可以降低,避免了采用传统焊接的方式连接内导体211和第一谐振杆11时,可能会出现的内导体211过短而无法与第一谐振杆11有效接触的情况、以及内导体211过长与第一谐振杆11发生干涉而无法安装的情况,降低了对内导体211的加工精度要求和安装精度要求,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节省加工成本。
而且,现有滤波器主要通过使谐振杆焊接朝向信号传输端延伸设置的抽头,再使抽头与信号传输端焊接,而使谐振杆与信号传输端实现耦合连接,基于此,由于焊点存在易脱落问题,现有滤波器的信号传输端和谐振杆之间的耦合关系存在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容易脱落失效的风险,导致现有滤波器容易失效,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较差。对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主要通过将信号传输端21的内导体211穿入第一谐振杆11的耦合孔111,以使信号传输端21与第一谐振杆11直接容性耦合,装配简单,且可有效减少焊点,从而可有效降低因焊点易脱落而导致信号传输端21与第一谐振杆11之间的耦合关系容易失效的风险,从而可有效保障并提高信号传输端21与第一谐振杆11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有效保障并提高滤波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滤波器还包括滤波器壳体40,包括第一谐振杆11在内的各谐振杆10均设于滤波器壳体40内,包括信号传输端21在内的各信号输入端20和各信号输出端30均穿设安装于滤波器壳体40。
需要说明的是,滤波器壳体40包括腔体41和盖板42。腔体41具有一个或多个谐振腔411,谐振腔411内设有谐振杆10。谐振杆10的一端连接于滤波器壳体40的其中一侧(例如腔体41),谐振杆10的另一端与滤波器壳体40的另外一侧(例如盖板42)间隔设置。可选地,谐振杆10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焊接、一体连接、铆接、压接、螺钉紧固、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与滤波器壳体40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盖板42为单层盖板或多层盖板,盖板42盖合腔体41尤其盖合谐振腔411,可实现屏蔽功能,防止信号泄露。盖板42的至少参与盖合腔体41的层板为金属件。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板42的至少一层为变形盖板,盖板42具有与谐振杆10对应设置且可受力变形的调谐部421。基于此,当谐振杆10的一端与腔体41连接、谐振杆10的另一端与调谐部421间隔设置时,可通过使调谐部421受力变形,而调节调谐部421和谐振杆10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调节调谐部421和谐振杆10之间的电容大小,实现调节谐振频率,调节十分方便。类似地,当谐振杆10的一端与调谐部421连接、谐振杆10的另一端与腔体41间隔设置时,可通过使调谐部421受力变形,而调节谐振杆10远离调谐部421的端部和腔体41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调节谐振杆10远离调谐部421的端部和腔体41之间的电容大小,实现调节谐振频率,调节十分方便。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板42设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滤波器还包括螺纹连接于盖板42的螺纹孔并与谐振杆10对应设置的调谐螺杆(图中未示出)。基于此,可通过相对于盖板42旋转调谐螺杆,而调节调谐螺杆深入腔体41的部分的长度,进而实现调节谐振频率,调节十分方便。
请参考图3、图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导体211的外周面与耦合孔111的孔壁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使内导体211的外周面与耦合孔111的孔壁间隔设置,使得内导体211的外周面与耦合孔111的孔壁之间以空气为介质,从而可便于内导体211和耦合孔111之间形成电容,便于内导体211和耦合孔111之间实现稳定、可靠的容性耦合。
请参阅图3、图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导体211和耦合孔111之间套设有介质套50。介质套50由绝缘材料制成,以使内导体211和耦合孔111之间绝缘,进而形成有效电容,实现容性耦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在内导体211和耦合孔111之间套设介质套50,使得内导体211的外周面与耦合孔111的孔壁之间以介质套50为介质,从而可便于内导体211和耦合孔111之间形成电容,并且,介质套50还有助于促进内导体211和耦合孔111之间的相对状态和相对位置稳定,可有效降低内导体211相对于耦合孔111晃动而与耦合孔111的孔壁发生接触的风险,从而可便于内导体211和耦合孔111之间实现更稳定、更可靠的容性耦合。
其中,介质套50的介电常数可以根据内导体211和耦合孔111之间所需的有效介电常数和电容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内导体211具有插入耦合孔111中的穿设部2111,以及设于穿设部2111远离耦合孔111一端的止挡部2112。介质套50包括套设于内导体211和耦合孔111之间的介质环51,以及连接于介质环51远离耦合孔111一端并沿介质环51的周向向外延伸形成的止挡环52,止挡部2112与介质套50止挡配合,止挡环52与耦合孔111的孔口止挡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止挡部2112与介质套50的止挡配合,促进内导体211和介质套50之间的相对状态和相对位置稳定,可有效降低介质套50沿内导体211的轴向窜动而脱离内导体211的风险,并且止挡部2112可以限制内导体211穿设于介质套50中的移动行程,达到限位的效果,利于保持内导体211在滤波器壳体40中的实际安装位置与预设位置一致;同时,还可通过止挡环52与耦合孔111的孔口止挡配合,降低介质套50整体穿入耦合孔111甚至沿耦合孔111的轴向窜动而脱离耦合孔111的风险;通过在内导体211上设置止挡部2112,在介质套50上设置止挡环52,两者同时发挥效用,可以有效降低介质套50脱离内导体211和耦合孔111之间的风险,从而可便于将介质套50稳定在内导体211和耦合孔111之间,可便于介质套50稳定、可靠地发挥其效用,并且止挡部2112和止挡环52也可共同保障内导体211在滤波器壳体40中的实际安装位置与预设位置一致,利于滤波器的指标精确、稳定。
请参阅图3、图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杆11具有主体部112,耦合孔111设于主体部112。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谐振杆11的主体部112与信号传输端21的内导体211对应设置且对位设置的情形下,可在第一谐振杆11的主体部112上开设耦合孔111,以便于信号传输端21的内导体211通过穿设于耦合孔111,而与第一谐振杆11的主体部112直接容性耦合,从而可便于信号传输端21与第一谐振杆11实现直接、稳定、可靠的容性耦合,可利于增强耦合、扩大带宽。
请参考图2、图3,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杆11具有谐振盘113,耦合孔111设于谐振盘113。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谐振杆11的谐振盘113与信号传输端21的内导体211对应设置且对位设置的情形下,可在第一谐振杆11的谐振盘113上开设耦合孔111,以便于信号传输端21的内导体211通过穿设于耦合孔111,而与第一谐振杆11的谐振盘113直接容性耦合,从而可便于信号传输端21与第一谐振杆11实现直接、稳定、可靠的容性耦合,并且,由于耦合孔111开设于谐振盘113,耦合孔111至滤波器壳体40与第一谐振杆11连接的内壁之间的距离(高度)被相应拉远,可利于进一步增强耦合扩大带宽。
请参阅图5、图6、图7,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杆11设有弯折延伸设置的第一抽头件114,耦合孔111设于第一抽头件114。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谐振杆11与信号传输端21的内导体211错位设置的情形下,例如在第一谐振杆11的主体部112与信号传输端21的内导体211错位设置的情形下,可使第一谐振杆11设置弯折延伸的第一抽头件114,以使第一抽头件114的局部区域与内导体211对应设置且对位设置,基于此,可便于在第一抽头件114与内导体211对应的区域开设耦合孔111,以便于信号传输端21的内导体211通过穿设于第一抽头件114上的耦合孔111,而与第一抽头件114直接容性耦合,从而可便于信号传输端21与第一谐振杆11实现稳定、可靠的容性耦合,并且,由于耦合孔111开设于第一抽头件114,第一谐振杆11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更高,可更利于滤波器内部的谐振杆10的优化布局。
其中,第一抽头件114可以是片状结构,第一抽头件114可以与第一谐振杆11采用但不限于采用压接、焊接、铆接、套接等方式分体连接,第一抽头件114也可以与第一谐振杆11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一体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抽头件114可以连接于第一谐振杆11上的任意位置,例如连接于第一谐振杆11的端部、中部、底部等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或者当第一谐振杆11具有主体部112和/或谐振盘113时,第一抽头件114可以连接于主体部112,也可以连接于谐振盘113,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5、图6、图7,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杆11具有主体部112,第一抽头件114套接于主体部112。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谐振杆11设有第一抽头件114的情形下,可通过将第一抽头件114套接于第一谐振杆11的主体部112,而方便、快捷地完成第一抽头件114和第一谐振杆11的主体部112之间的装配,并可使第一抽头件114与第一谐振杆11的主体部112之间连接可靠,从而可有效保障并提高信号传输端21与第一谐振杆11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有效保障并提高滤波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6、图7所示,第一抽头件1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41、第一弯折部1142和第一耦合部1143,第一连接部1141套接于第一谐振杆11的主体部112并与第一谐振杆11的主体部112稳固连接,第一弯折部1142弯折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41和第一耦合部1143之间,第一耦合部1143朝向内导体211呈片状延伸设置且开设有耦合孔111。如此设置,可便于第一抽头件114的加工成型,可便于第一抽头件114和第一谐振杆11之间的装配,可便于第一抽头件114和内导体211之间实现容性耦合,可便于稳定内导体211、第一抽头件114和第一谐振杆11之间的依次耦合关系。
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抽头件114还可采用一体连接或其他分体连接方式与第一谐振杆11的主体部112连接,或可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至第一谐振杆11除主体部112以外的部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8,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杆11具有谐振盘113,第一抽头件114一体连接于谐振盘113。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谐振杆11设有第一抽头件114的情形下,可使第一抽头件114与第一谐振杆11的谐振盘113一体化弯折成型,基于此,可更便于第一抽头件114的加工成型,且可省略第一抽头件114和第一谐振杆11的谐振盘113之间的分体连接工序,并使第一抽头件114与第一谐振杆11的谐振盘113之间连接可靠,从而可有效降低第一抽头件114从第一谐振杆11的谐振盘113上脱落的风险,可有效保障并提高信号传输端21与第一谐振杆11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有效保障并提高滤波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抽头件114还可分体连接至第一谐振杆11的谐振盘113,或可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至第一谐振杆11除谐振盘113以外的部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3、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耦合孔111为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使耦合孔111为通孔,以便于内导体211的端部“穿入耦合孔111但不穿出耦合孔111”或“穿出耦合孔111”,即便于内导体211的端部根据耦合强度需要灵活调整其穿设于耦合孔111的部分的长度,从而可使得内导体211和第一谐振杆11能够实现容性耦合,同时可保障内导体211和第一谐振杆11之间的耦合强度能够满足需求,从而可有效保障滤波器的性能指标。
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耦合孔111可为盲孔,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2、图3、图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杆11为钣金谐振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谐振杆11可设计为方形、扁状的钣金谐振杆,即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适用于第一谐振杆11为钣金谐振杆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谐振杆11呈方形、扁状,第一谐振杆11的主体部112的空间充足,且为保障第一谐振杆11的谐振盘113与相邻谐振杆10的正对面积和耦合效果,优选将耦合孔111开设于第一谐振杆11的主体部112。
请参阅图5、图6、图7,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杆11为同轴谐振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谐振杆11可设计为沿同一中轴线延伸设置的呈杆状的同轴谐振杆,即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适用于第一谐振杆11为同轴谐振杆的情形。
请参阅图2、图3、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滤波器还包括第二谐振杆12,第二谐振杆12设有弯折延伸设置的第二抽头件121,第二抽头件121设有与内导体211对应设置并与内导体211相配合的凹位1211,第二抽头件121与内导体211耦合连接。
其中,第二抽头件121可以是片状结构、柱状结构、杆状结构、线状结构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第二抽头件121可以与第二谐振杆12分体连接,也可以与第二谐振杆12一体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及的第二谐振杆12指代的是:多个谐振杆10中与信号传输端21耦合连接但耦合连接方式区别于第一谐振杆11的谐振杆10。第二谐振杆12的设置数量为至少一个。耦合连接至同一信号传输端21的第一谐振杆11和第二谐振杆12可以是相邻设置的两个谐振杆10,也可以是不相邻设置的两个谐振杆10。第二谐振杆12与信号传输端21错位设置,第二谐振杆12设有朝向内导体211弯折延伸设置的第二抽头件121。第二抽头件121与内导体211对应的区域设有凹位1211,凹位1211与内导体211对应设置且对位设置。内导体211限位配合于凹位1211,并与凹位1211的壁面耦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信号传输端21不仅可通过将内导体211穿设于第一谐振杆11的耦合孔111中而与第一谐振杆11直接容性耦合,还可通过将内导体211限位配合于第二抽头件121的凹位1211而通过第二抽头件121与第二谐振杆12耦合连接,基于此,信号传输端21便可分别与第一谐振杆11和第二谐振杆12形成两条传输路径,这两个传输路径可能存在相位相差180度现象,从而可便于滤波器规划产生所需传输零点,可便于滤波器实现带外抑制、滤波效果,可便于滤波器实现满足高选择性需求。
其中,凹位1211可以是沿内导体211的延伸方向贯通设置的凹槽或通孔,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第二谐振杆12的一侧凸设有支撑筋122,用于支撑固定第二抽头件121。第二抽头件1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12、第二弯折部1213和第二耦合部1214,第二连接部1212稳定安装于支撑筋122上,第二弯折部1213弯折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212和第二耦合部1214之间,第二耦合部1214朝向内导体211直线延伸设置且设有凹位1211。如此设置,可便于第二抽头件121的加工成型,可便于第二抽头件121和第二谐振杆12之间的装配,可便于第二抽头件121和内导体211之间的配合,可便于稳定内导体211、第二抽头件121和第二谐振杆12之间的依次耦合关系。
请参阅图2、图3、图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凹位1211与内导体211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保障凹位1211与内导体211维持相对设置的基础上,可通过使凹位1211与内导体211间隙配合,使得凹位1211与内导体211之间能够以空气为介质,并形成容性耦合,从而可便于凹位1211与内导体211之间实现稳定、可靠的容性耦合。
请参阅图2、图3、图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凹位1211与内导体211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使凹位1211的壁面与内导体211焊接,使得凹位1211与内导体211之间能够直接、稳固接触,并形成感性耦合。并且,基于凹位1211与内导体211之间的焊接,还可利于促进凹位1211和内导体211之间的相对状态和相对位置稳定,可有效降低凹位1211与内导体211相互错位、解除耦合连接的风险,从而可有效保障并提高第二抽头件121和内导体211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其中,通信设备可为单工器、双工器、多工器、合路器、天线、基站等通信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经由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宽较宽的滤波器,保障通信设备能够实现更高的性能指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谐振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谐振杆耦合连接并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的信号传输端,所述第一谐振杆设有与所述信号传输端对应设置的耦合孔,所述信号传输端设有与所述耦合孔对应设置的内导体,所述内导体穿设于所述耦合孔中,并与所述第一谐振杆容性耦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的外周面与所述耦合孔的孔壁间隔设置;
或,所述内导体和所述耦合孔之间套设有介质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杆具有主体部,所述耦合孔设于所述主体部;
或,所述第一谐振杆具有谐振盘,所述耦合孔设于所述谐振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杆设有弯折延伸设置的第一抽头件,所述耦合孔设于所述第一抽头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杆具有主体部,所述第一抽头件套接于所述主体部;
或,所述第一谐振杆具有谐振盘,所述第一抽头件一体连接于所述谐振盘。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孔为通孔。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杆为钣金谐振杆或同轴谐振杆。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第二谐振杆,所述第二谐振杆设有弯折延伸设置的第二抽头件,所述第二抽头件设有与所述内导体对应设置并与所述内导体相配合的凹位,所述第二抽头件与所述内导体耦合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位与所述内导体间隙配合;
或,所述凹位与所述内导体焊接。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
CN202320524518.XU 2023-03-14 2023-03-14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219371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4518.XU CN219371330U (zh) 2023-03-14 2023-03-14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4518.XU CN219371330U (zh) 2023-03-14 2023-03-14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1330U true CN219371330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7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4518.XU Active CN219371330U (zh) 2023-03-14 2023-03-14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1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80293B1 (en) Radio frequency connector
US1016438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CN106785269B (zh) 一种电耦合端口结构及腔体滤波器
EP3748766B1 (en) Cavity filter
CN116014404B (zh) 谐振器及滤波器
CN115911790A (zh) 滤波器
CN106159395B (zh) 腔体滤波器、双工器和射频拉远设备
CN100373688C (zh) 可调式单孔同轴输出定向耦合器
CN114256577B (zh) 集成式天线单元与基站天线
CN219371330U (zh)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4153146U (zh) 一种腔体滤波器
CN111048896A (zh) 通信系统、天线及其馈电结构
CN214153147U (zh) 一种滤波器的耦合结构
WO2007019905A1 (en) Microwave filters with dielectric loads of same height as filter housing
CN211829143U (zh) 谐振管组件以及滤波器
CN218849745U (zh) 滤波器
US20060255888A1 (en) Radio-frequency filter
CN212571284U (zh) 介质双短滤波器
CN219371328U (zh)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2162083U (zh) 小型化天线
US11145972B2 (en) Antenna oscillator and antenna
CN113937489A (zh) 天线单元与通信装置
CN214043951U (zh) 一种一体化滤波器腔体
CN221176621U (zh) 滤波器
CN220510226U (zh) 一种滤波器和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