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8288U - 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8288U
CN219368288U CN202320419308.4U CN202320419308U CN219368288U CN 219368288 U CN219368288 U CN 219368288U CN 202320419308 U CN202320419308 U CN 202320419308U CN 219368288 U CN219368288 U CN 219368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ir pipes
air
heat
dr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93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shi Bayulu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shi Bayulu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shi Bayulu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shi Bayulu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193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8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8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8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包括:支架、保温壳、固定盖、翻盖、传动机构等结构;所述保温壳内嵌有内壳机构,保温壳的顶部设置有一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下端连接有风动机构,风动机构包括,输送风管、横风管、竖风管、风孔;输送风管联结在传动轴杆的下端,输送风管的底部两侧个设有一水平的横风管,两横风管的外侧端各自连接有一竖直的竖风管,竖风管的上部采用加固梁加固固定在输送风管上,输送风管、横风管、竖风管内部导通,两组竖风管上分别设有开孔方向相反的竖条形的风孔,两组横风管上设有方向朝上的横条形的风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大烘干效率;减小茶叶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初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干燥是毛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其主要目的是散失茶叶水分、茶叶定型以及增加茶叶香气等,干燥的好坏,直接影响毛茶的品质;公开号为CN211064901U的一种茶叶烘干机,在茶叶烘干时仅依赖螺旋叶片对茶叶进行翻动,基于蒸发的三要素:温度、空气接触面积、空气流速,上述茶叶烘干机没有对茶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行提升,也没有增加茶叶周围空气的流速以及温度,进而茶叶烘干效率较低,再者螺旋叶片在旋转时是对茶叶进行搅动,容易对茶叶产生损伤,影响茶叶烘干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公干效率低,易损伤茶叶的问题。
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包括:支架、保温壳、固定盖、翻盖、传动机构、风管、内壳机构、加热机构、风动机构;所述保温壳为一内壁填充有保温材料的上开口壳体,保温壳中内嵌有一上开口的内壳机构,保温壳的顶部设置有一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下端连接有风动机构,风动机构包括,输送风管、横风管、竖风管、风孔;输送风管联结在传动轴杆的下端,输送风管的底部两侧个设有一水平的横风管,两横风管的外侧端各自连接有一竖直的竖风管,竖风管的上部采用加固梁加固固定在输送风管上,输送风管、横风管、竖风管内部导通,两组竖风管上分别设有开孔方向相反的竖条形的风孔,两组横风管上设有方向朝上的横条形的风孔。
传动机构包括减速机、电机、减速支架、传动轴杆、旋转接头,减速支架为一横梁支架,其上固定有一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入端和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电机固定在减速机壳体上,减速机的输出轴为空心的传动轴杆,并两端均探出减速机,传动轴杆上端连接有一旋转接头,传动轴杆下端连接有风动机构。
为了防止风孔内进入茶叶,横风管、竖风管上的风孔开孔上设有环形的槽位形成滤网槽,每组滤网槽中均内嵌有一滤网将风孔覆盖。
所述内壳机构包括内筒、底壳、抽拉板、拉手,内筒为一圆筒结构,所述底壳和抽拉板构成一个完整的筒底,将内筒的底部封闭,所述抽拉板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内嵌在底壳中,抽拉板采用板形结构的连接支架穿透保温壳设有一拉手,保温壳可上设有保证抽拉板、拉手以及连接它们的连接支架平稳滑动的滑动组件(如导轨组件或者滑轮组件)。
为了方便茶叶下料,所述保温壳底部设有一下料管,下料管顶端设有漏斗,漏斗采用法兰连接承接在抽拉板的下方,当抽拉板抽离后,会打开漏斗的上方开口。
为了方便茶叶下料时的出料,所述两组横风管的其中一侧横风管的下端,设有一组横向排列的棕毛刷。
为了方便输气管连接,所述转接头的顶端设有一直角弯头,直角弯头另一侧开口为进气口。
为了方便装置不受潮,并方便承接装置承接茶叶,所述保温壳底部设置有至少四组支架。
为了使装置具有调平能力,所述支架设置为可调节高度的柱形支架。
为了使装置的顶部封闭,减少热量散失,所述保温壳顶端设有一环形的顶环,顶环中内嵌有一半圆形的固定盖,固定盖的直边上采用铰链设有一半圆形的翻盖。
为了方便人工对翻盖的开合,所述翻盖上焊接固定有把手。
为了方便茶叶的下料和保护保温壳的上开口,所述翻盖处的顶环上固定有一弧形的板形结构的下料弧板,下料弧板内低外高,方便茶叶的重力滑落。
为了释放茶叶烘干是产生的水汽和气压,所述固定盖上采用管路设置有一泄压阀。
所述内壳机构和保温壳之间填充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为电热丝或者加热用的工业热毯,加热机构的供电端从保温壳上穿透引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增大烘干效率:通过传动机构和风动机构的设立,送风管将热风输送传递给横风管、竖风管,横风管、竖风管上的风孔开始喷风,并输送风管、横风管、竖风管跟随传动轴杆进行转动,因为两组竖风管上风孔的开孔方向相反的竖条形的风孔,再加上内筒侧壁的导流作用,进而通过气流吹动茶叶在内筒被旋转,在气流的作用下茶叶也会不定时被吹至悬空状态,进而增大茶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加茶叶附近的空气流动速率,进而增加,增加茶叶中水分的散失效率,因为重力下落的茶叶又会被横风管的风孔向上吹动,进而又被竖风管喷出的气流吹动在内筒被旋转,如此往复将茶叶加速加快烘干。
2减小茶叶损伤:因为横风管、竖风管的设立,茶叶的翻动主要靠气流进行旋转翻动,相比于传统的螺旋叶片的搅动,对茶叶的损伤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的下料弧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的气旋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支架;2、保温壳;3、固定盖;4、翻盖;5、传动机构;6、风管;7、内壳机构;8、加热机构;9、风动机构;10、下料弧板;11、泄压阀;12、把手;13、下料管;51、减速机;52、电机;53、减速支架;54、传动轴杆;55、旋转接头;56、进气口;71、内筒;72、底壳;73、抽拉板;74、拉手;91、输送风管;92、横风管;93、竖风管;94、风孔;95、滤网槽;96、棕毛刷;97、加固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包括:支架1、保温壳2、固定盖3、翻盖4、传动机构5、风管6、内壳机构7、加热机构8、风动机构9;所述保温壳2为一内壁填充有保温材料的上开口壳体,保温壳2中内嵌有一上开口的内壳机构7,保温壳2的顶部设置有一传动机构5,传动机构5下端连接有风动机构9,风动机构9包括,输送风管91、横风管92、竖风管93、风孔94;输送风管91联结在传动轴杆54的下端,输送风管91的底部两侧个设有一水平的横风管92,两横风管92的外侧端各自连接有一竖直的竖风管93,竖风管93的上部采用加固梁97加固固定在输送风管91上,输送风管91、横风管92、竖风管93内部导通,两组竖风管93上分别设有开孔方向相反的竖条形的风孔94,两组横风管92上设有方向朝上的横条形的风孔94。
传动机构5包括减速机51、电机52、减速支架53、传动轴杆54、旋转接头55,减速支架53为一横梁支架,其上固定有一减速机51,减速机51的输入端和电机52的输出端同轴连接,电机52固定在减速机51壳体上,减速机51的输出轴为空心的传动轴杆54,并两端均探出减速机51,传动轴杆54上端连接有一旋转接头55,传动轴杆54下端连接有风动机构9。
为了防止风孔94内进入茶叶,横风管92、竖风管93上的风孔94开孔上设有环形的槽位形成滤网槽95,每组滤网槽95中均内嵌有一滤网将风孔94覆盖。
所述内壳机构7包括内筒71、底壳72、抽拉板73、拉手74,内筒71为一圆筒结构,所述底壳72和抽拉板73构成一个完整的筒底,将内筒71的底部封闭,所述抽拉板73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内嵌在底壳72中,抽拉板73采用板形结构的连接支架穿透保温壳2设有一拉手74,保温壳2可上设有保证抽拉板73、拉手74以及连接它们的连接支架平稳滑动的滑动组件(如导轨组件或者滑轮组件)。
为了方便茶叶下料,所述保温壳2底部设有一下料管13,下料管13顶端设有漏斗,漏斗采用法兰连接承接在抽拉板73的下方,当抽拉板73抽离后,会打开漏斗的上方开口。
为了方便茶叶下料时的出料,所述两组横风管92的其中一侧横风管92的下端,设有一组横向排列的棕毛刷96。
为了方便输气管连接,所述转接头55的顶端设有一直角弯头,直角弯头另一侧开口为进气口56。
为了方便装置不受潮,并方便承接装置承接茶叶,所述保温壳2底部设置有至少四组支架1。
为了使装置具有调平能力,所述支架1设置为可调节高度的柱形支架。
为了使装置的顶部封闭,减少热量散失,所述保温壳2顶端设有一环形的顶环,顶环中内嵌有一半圆形的固定盖3,固定盖3的直边上采用铰链设有一半圆形的翻盖4。
为了方便人工对翻盖4的开合,所述翻盖4上焊接固定有把手12。
为了方便茶叶的下料和保护保温壳2的上开口,所述翻盖4处的顶环上固定有一弧形的板形结构的下料弧板10,下料弧板10内低外高,方便茶叶的重力滑落。
为了释放茶叶烘干是产生的水汽和气压,所述固定盖3上采用管路设置有一泄压阀11。
所述内壳机构7和保温壳2之间填充有加热机构8,加热机构8为电热丝或者加热用的工业热毯,加热机构8的供电端从保温壳2上穿透引出。
工作原理:使用时,进气口56连接固定的输风管,利用把手12围绕铰链打开翻盖4,将待烘干的茶叶投入到内壳机构7中,再将翻盖4关闭,将内壳机构7的上开口封闭,此时为加热机构8通电打开加热机构8,或者利用输风管往进气口56输送热风,本机构有三种加热烘干模式,①加热机构8工作,输风管往进气口56输送常温风;②加热机构8不工作,输风管往进气口56输送热风;③加热机构8工作,输风管往进气口56输送热风;此时以第三种加热烘干模式为例,另外两种模式原理类似故不重复赘述;加热机构8工作开始对内壳机构7中的茶叶进行加热,保温壳2对温度进行保温保护,此时输风管往进气口56输送热风,同时打开电机52,电机驱动减速机51转动,减速机51带动传动轴杆54转动,因为旋转接头55的设立,旋转接头55在保证旋转的同时,仍可以传输气流,旋转接头55将来自进气口56的热风传递给旋转的传动轴杆54,传动轴杆54将热风传递给器连接的输送风管91,输送风管91将热风输送传递给横风管92、竖风管93,横风管92、竖风管93上的风孔94开始喷风,并输送风管91、横风管92、竖风管93跟随传动轴杆54进行转动,因为两组竖风管93上风孔94的开孔方向相反的竖条形的风孔94,再加上内筒71侧壁的导流作用,所以两组竖风管93的风道会呈现如图6的旋转方向,进而通过气流吹动茶叶在内筒71被旋转,在气流的作用下茶叶也会不定时被吹至悬空状态,进而增大茶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加茶叶附近的空气流动速率,进而增加,增加茶叶中水分的散失效率,因为重力下落的茶叶又会被横风管92的风孔94向上吹动,进而又被竖风管93喷出的气流吹动在内筒71被旋转,如此往复将茶叶加速加快烘干,在特定的时间后(此时间和茶叶的品种、大小有关,所以在此不做限定),关闭输风管和加热机构8,因为重力茶叶下落至底壳72、抽拉板73上,此时通过拉手74拉开抽拉板73,露出抽拉板73下方的漏斗,因为此时电机52还在工作,所以输送风管91、横风管92仍然会被带动旋转,横风管92下方的棕毛刷96将茶叶扫入漏斗并从漏斗下方的下料管13漏出,在下料管13下方设置承接装置将下料管13下方漏出的烘干茶叶进行收集,收集完成后关闭电机52,完成茶叶的烘干工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包括:支架(1)、保温壳(2)、固定盖(3)、翻盖(4)、传动机构(5)、风管(6)、内壳机构(7)、加热机构(8)、风动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2)为一内壁填充有保温材料的上开口壳体,保温壳(2)中内嵌有一上开口的内壳机构(7),保温壳(2)的顶部设置有一传动机构(5),传动机构(5)下端连接有风动机构(9),风动机构(9)包括,输送风管(91)、横风管(92)、竖风管(93)、风孔(94);输送风管(91)联结在传动轴杆(54)的下端,输送风管(91)的底部两侧个设有一水平的横风管(92),两横风管(92)的外侧端各自连接有一竖直的竖风管(93),竖风管(93)的上部采用加固梁(97)加固固定在输送风管(91)上,输送风管(91)、横风管(92)、竖风管(93)内部导通,两组竖风管(93)上分别设有开孔方向相反的竖条形的风孔(94),两组横风管(92)上设有方向朝上的横条形的风孔(9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减速机(51)、电机(52)、减速支架(53)、传动轴杆(54)、旋转接头(55),减速支架(53)为一横梁支架,其上固定有一减速机(51),减速机(51)的输入端和电机(52)的输出端同轴连接,电机(52)固定在减速机(51)壳体上,减速机(51)的输出轴为空心的传动轴杆(54),并两端均探出减速机(51),传动轴杆(54)上端连接有一旋转接头(55),传动轴杆(54)下端连接有风动机构(9);为了防止风孔(94)内进入茶叶,横风管(92)、竖风管(93)上的风孔(94)开孔上设有环形的槽位形成滤网槽(95),每组滤网槽(95)中均内嵌有一滤网将风孔(94)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机构(7)包括内筒(71)、底壳(72)、抽拉板(73)、拉手(74),内筒(71)为一圆筒结构,所述底壳(72)和抽拉板(73)构成一个完整的筒底,将内筒(71)的底部封闭,所述抽拉板(73)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内嵌在底壳(72)中,抽拉板(73)采用板形结构的连接支架穿透保温壳(2)设有一拉手(74),保温壳(2)可上设有保证抽拉板(73)、拉手(74)以及连接它们的连接支架平稳滑动的滑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2)底部设有一下料管(13),下料管(13)顶端设有漏斗,漏斗采用法兰连接承接在抽拉板(73)的下方,当抽拉板(73)抽离后,会打开漏斗的上方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横风管(92)的其中一侧横风管(92)的下端,设有一组横向排列的棕毛刷(9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55)的顶端设有一直角弯头,直角弯头另一侧开口为进气口(5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2)底部设置有至少四组支架(1);为了使装置具有调平能力,所述支架(1)设置为可调节高度的柱形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2)顶端设有一环形的顶环,顶环中内嵌有一半圆形的固定盖(3),固定盖(3)的直边上采用铰链设有一半圆形的翻盖(4);所述翻盖(4)上焊接固定有把手(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4)处的顶环上固定有一弧形的板形结构的下料弧板(10),下料弧板(10)内低外高,方便茶叶的重力滑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3)上采用管路设置有一泄压阀(11);所述内壳机构(7)和保温壳(2)之间填充有加热机构(8),加热机构(8)为电热丝或者加热用的工业热毯,加热机构(8)的供电端从保温壳(2)上穿透引出。
CN202320419308.4U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 Active CN219368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9308.4U CN219368288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9308.4U CN219368288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8288U true CN219368288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4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9308.4U Active CN219368288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82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78237A (zh) * 2023-09-07 2023-10-13 宁德市瑞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茶茶叶加工用干燥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78237A (zh) * 2023-09-07 2023-10-13 宁德市瑞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茶茶叶加工用干燥设备
CN116878237B (zh) * 2023-09-07 2023-11-10 宁德市瑞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茶茶叶加工用干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68288U (zh) 一种茶叶自动烘干装置
CN107289757A (zh) 一种低气压状态下的颗粒物料干燥设备
CN211503643U (zh) 一种气浮式粮食摊晾装置
CN208684745U (zh) 一种污泥干化装置
CN209663114U (zh) 一种高速混合机用冷却装置
CN109028866A (zh) 一种家庭农场用卧式移动高效烘干机
CN108444247A (zh) 一种卧式滚筒粮食烘干机
CN207922811U (zh) 一种便于出料的建筑材料烘干装置
CN208653177U (zh) 一种茶子加工装置
CN208911979U (zh) 调味料混料机
CN208898821U (zh) 一种环保节能煤气发生装置
CN208583340U (zh) 一种玻璃胶生产用反应釜
CN218495728U (zh) 一种化工原料干燥装置
CN207865861U (zh) 一种兽药干燥装置
CN206996347U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肥料放置装置
CN212673746U (zh) 一种白水泥生产用漂白烘干一体机
CN206430503U (zh) 一种环保型烘干搅料机
CN213179220U (zh) 一种可调节风量的电热散风干燥箱
CN214065542U (zh) 一种烘干筒加热装置
CN209263541U (zh) 一种端锥干燥机
CN209116710U (zh) 一种新型油茶籽烘干装置
CN202709675U (zh) 气流干燥系统
CN208504337U (zh) 一种火电厂用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6668197U (zh) 一种干燥机的加热机构
CN207887031U (zh) 一种高速节能的混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