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8023U - 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8023U
CN219368023U CN202320456492.XU CN202320456492U CN219368023U CN 219368023 U CN219368023 U CN 219368023U CN 202320456492 U CN202320456492 U CN 202320456492U CN 219368023 U CN219368023 U CN 219368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ircular cover
groove
energy heating
geothermal energy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64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振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Longdou Geotherm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Longdou Geotherm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Longdou Geotherm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Longdou Geotherm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64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8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8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8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属于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弯管,所述连接弯管底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侧皆固定有匚型板,所述连接弯管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半圆形盖板。本实用新型连接弯管两外侧匚型板的设置,与半圆形盖板上的插槽配合,能够将两组半圆形盖板卡合在连接弯管的外侧充当密封盖进行使用,对地热井的顶部进行防护,使得在对地热井密封时无需配备密封盖进行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且利用匚型板外侧安装槽、挡块、第二弹簧组成的限位机构,不仅能够方便对半圆形盖板进行拆卸与安装,且能够在连接弯管进行定位支撑,确保了安装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热能供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属于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色低碳中深层地热能开发供暖技术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节能新技术。绿色低碳中深层地热能开发供暖技术是通过在地下安装微换热器,从地下中深层岩土层取热,再由地面专用设备系统向建筑物或末端供热,解决人们对采暖、热水、制冷及发电的能源需求,具有系统工艺先进、寿命长、稳定安全可靠、普遍适用、循环持续、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环境零干扰和污染零排放等特征,可满足1.5万~2万㎡节能建筑的供暖需求。
目前在将热源从地热井内部抽出时,需要通过连接弯管将地热井内部的内管与水泵之间连接,以便进行热源抽取,并在连接弯管的安装时,需要配合密封盖进行使用,将连接弯管从密封盖的内部穿过,利用密封盖将地热井进行密封,以避免杂物落至井内影响水循环。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由于连接弯管从密封盖内部的通孔内部穿过,在进行地热井水位测量时对于密封盖的打开较为不便,且防护盖板无法对连接管进行支撑限位,连接管的安装稳定性较差;
为此设计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来优化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连接弯管两外侧匚型板的设置,与半圆形盖板上的插槽配合,能够将两组半圆形盖板卡合在连接弯管的外侧充当密封盖进行使用,对地热井的顶部进行防护,使得在对地热井密封时无需配备密封盖进行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且利用匚型板外侧安装槽、挡块、第二弹簧组成的限位机构,不仅能够方便对半圆形盖板进行拆卸与安装,且能够在连接弯管进行定位支撑,确保了安装的稳定性,半圆形盖板底部收缩槽、限位块、第一弹簧组成的稳定机构的设置,能够在安装的过程中,确保井口顶部的限位块处于伸出状态,钉扣外侧的限位块处于压缩状态,有效的防止连接弯管的水平晃动,确保了连接弯管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包括连接弯管,所述连接弯管底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侧皆固定有匚型板,所述连接弯管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半圆形盖板,所述半圆形盖板的内侧皆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径与连接弯管的外径相同,所述卡槽两侧皆开设有插槽,所述匚型板从插槽的内部穿过,所述匚型板的外侧皆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半圆形盖板的底部设置有稳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半圆形盖板的顶部为锥形,且半圆形盖板的外侧涂覆有防锈涂层。
优选的:所述半圆形盖板的内侧以及卡槽的内部皆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半圆形盖板内侧的密封垫相互贴合,所述卡槽内侧的密封垫与连接弯管的外侧贴合。
优选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收缩槽、限位块和第一弹簧,所述收缩槽开设在半圆形盖板的底部,所述收缩槽的内部均匀滑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端与收缩槽的内顶部之间皆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限位块之间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半圆形盖板底部的收缩槽开设有三组,且相邻收缩槽之间的间距相同。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槽、挡块和第二弹簧,所述安装槽均匀开设在匚型板的外侧,所述安装槽的内部皆滑动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安装槽的内端部之间皆设置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挡块的顶部为斜面,所述挡块的底部为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连接弯管两外侧匚型板的设置,与半圆形盖板上的插槽配合,能够将两组半圆形盖板卡合在连接弯管的外侧充当密封盖进行使用,对地热井的顶部进行防护,使得在对地热井密封时无需配备密封盖进行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且利用匚型板外侧安装槽、挡块、第二弹簧组成的限位机构,不仅能够方便对半圆形盖板进行拆卸与安装,且能够在连接弯管进行定位支撑,确保了安装的稳定性;
半圆形盖板底部收缩槽、限位块、第一弹簧组成的稳定机构的设置,能够在安装的过程中,确保井口顶部的限位块处于伸出状态,钉扣外侧的限位块处于压缩状态,有效的防止连接弯管的水平晃动,确保了连接弯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盖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弯管外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匚型板俯剖图。
图中:1、连接弯管;2、固定块;3、匚型板;4、半圆形盖板;5、卡槽;6、插槽;7、限位机构;8、收缩槽;9、限位块;10、第一弹簧;11、安装槽;12、挡块;1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包括连接弯管1,连接弯管1底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固定块2,固定块2的外侧皆固定有匚型板3,连接弯管1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半圆形盖板4,半圆形盖板4的内侧皆开设有卡槽5,卡槽5的内径与连接弯管1的外径相同,卡槽5两侧皆开设有插槽6,匚型板3从插槽6的内部穿过,匚型板3的外侧皆设置有限位机构7,半圆形盖板4的底部设置有稳定机构,半圆形盖板4的顶部为锥形,且半圆形盖板4的外侧涂覆有防锈涂层,半圆形盖板4的内侧以及卡槽5的内部皆设置有密封垫,半圆形盖板4内侧的密封垫相互贴合,卡槽5内侧的密封垫与连接弯管1的外侧贴合。
使用时,将连接弯管1的底端与地热井中的内管连接,然后将连接弯管1的顶端与水泵的输入端连接,然后将两组半圆形盖板4对称放置在连接弯管1的两侧,在将插槽6对准匚型板3的两端,匚型板3从插槽6的内部穿过,将两组半圆形盖板4相互卡合形成环形,对地热井的顶部形成防护,并利用限位机构7对半圆形盖板4的位置进行定位,半圆形盖板4覆盖在地热井的顶部之后,利用稳定机构对半圆形盖板4的位置进行固定。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稳定机构包括收缩槽8、限位块9和第一弹簧10,收缩槽8开设在半圆形盖板4的底部,收缩槽8的内部均匀滑动设置有限位块9,限位块9的顶端与收缩槽8的内顶部之间皆设置有第一弹簧10,限位块9之间相互贴合。
在半圆形盖板4覆盖在地热井顶部之后,地热井顶部的限位块9延伸至地热井的内部,而地热井外侧的限位块9被压缩至收缩槽8的内部,利用限位块9的阻挡有效的避免半圆形盖板4在水平面上出现晃动。
在本实施例中,半圆形盖板4底部的收缩槽8开设有三组,且相邻收缩槽8之间的间距相同。
提高了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半圆形盖板4的定位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7包括安装槽11、挡块12和第二弹簧13,安装槽11均匀开设在匚型板3的外侧,安装槽11的内部皆滑动设置有挡块12,挡块12与安装槽11的内端部之间皆设置有第二弹簧13。
在半圆形盖板4与地热井的顶部贴合之后,挡块12从安装槽11的内部滑出,挡块12的底部贴合在半圆形盖板4上,对半圆形盖板4的上移造成阻挡,确保半圆形盖板4的稳定,同时利用半圆形盖板4能够对挡块12以及连接弯管1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挡块12的顶部为斜面,挡块12的底部为水平面。
使得半圆形盖板4的下移更加方便,安装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弯管(1),所述连接弯管(1)底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外侧皆固定有匚型板(3),所述连接弯管(1)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半圆形盖板(4),所述半圆形盖板(4)的内侧皆开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的内径与连接弯管(1)的外径相同,所述卡槽(5)两侧皆开设有插槽(6),所述匚型板(3)从插槽(6)的内部穿过,所述匚型板(3)的外侧皆设置有限位机构(7),所述半圆形盖板(4)的底部设置有稳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盖板(4)的顶部为锥形,且半圆形盖板(4)的外侧涂覆有防锈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盖板(4)的内侧以及卡槽(5)的内部皆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半圆形盖板(4)内侧的密封垫相互贴合,所述卡槽(5)内侧的密封垫与连接弯管(1)的外侧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机构包括收缩槽(8)、限位块(9)和第一弹簧(10),所述收缩槽(8)开设在半圆形盖板(4)的底部,所述收缩槽(8)的内部均匀滑动设置有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的顶端与收缩槽(8)的内顶部之间皆设置有第一弹簧(10),所述限位块(9)之间相互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盖板(4)底部的收缩槽(8)开设有三组,且相邻收缩槽(8)之间的间距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安装槽(11)、挡块(12)和第二弹簧(13),所述安装槽(11)均匀开设在匚型板(3)的外侧,所述安装槽(11)的内部皆滑动设置有挡块(12),所述挡块(12)与安装槽(11)的内端部之间皆设置有第二弹簧(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12)的顶部为斜面,所述挡块(12)的底部为水平面。
CN202320456492.X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 Active CN219368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6492.XU CN219368023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6492.XU CN219368023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8023U true CN219368023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0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6492.XU Active CN219368023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8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9775U (zh) 防雨柜
CN103075172B (zh) 一种基于原有扩散塔的矿井回风热能利用装置
CN219368023U (zh) 一种带有防护卡合结构的地热能供暖装置
CN207819243U (zh)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箱式变电站
CN207686662U (zh) 保温密封模块阻塞体
CN207664547U (zh) 一种新型pvc电力电缆保护管
CN207353323U (zh) 电池柜及供电系统
CN203919327U (zh) 混凝土试件蒸养装置
CN217132902U (zh) 一种用于防水卷材防窜水性能的检测设备
CN205622125U (zh) 一种集装箱式海上型风力发电变电站
CN214947386U (zh) 管道伴热装置
CN204118629U (zh) 免维护防火馈线窗
CN204460847U (zh) 深井热泵装置
CN209882349U (zh)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CN20970544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水电安装管
CN204063639U (zh) 一种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2380608U (zh) 用于木屋墙体的圆木结构
CN216159364U (zh) 一种中深层埋管换热器一体化双u头
CN205751782U (zh) 一种自冷却液压变压器油箱外壳
CN216768716U (zh) 一种带有刻度的弯头
CN207297087U (zh) 一种地下施工用排水装置
CN210562768U (zh) 一种防腐蚀性能强的建筑外墙结构
CN204356834U (zh) 一种雨水收集模块的竖向承压板
CN203135270U (zh) 欧式变电站散热装置
CN218608645U (zh) 一种砂石储料仓用的降尘喷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