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7845U - 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67845U CN219367845U CN202223576087.6U CN202223576087U CN219367845U CN 219367845 U CN219367845 U CN 219367845U CN 202223576087 U CN202223576087 U CN 202223576087U CN 219367845 U CN219367845 U CN 2193678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let
- outlet
- refrigeration
- unit
- evaporation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制冷模块、压缩制冷模块和冷水制冷模块,蒸发制冷模块包括第一蒸发单元和第二蒸发单元;压缩制冷模块通过气分储液单元与第一蒸发单元形成换热连接,气分储液单元包括容置腔和吸气通道,气态制冷剂经吸气通道进入压缩制冷模块中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进入容置腔后,被输送至第一蒸发单元中实现制冷;冷水制冷模块通过多通道换热器与第二蒸发单元形成换热连接,以对流经多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降温,使得降温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二蒸发单元中实现制冷。上述复合多联空调系统能根据制冷需要切换不同的制冷模式,同时压缩制冷模块直接通过气分储液单元与第一蒸发单元形成换热连接,可以减少中间传热,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其耗电量也居高不下。为了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合理配置社会资源,需要对数据中心PUE(Power UsageEffectiveness的简写,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进行优化。现有技术中,为实现数据中心PUE降低,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降低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能耗,比如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进行冷却,然而,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前的空调系统多为单路冷却,仅能满足特定环境下的数据中心制冷需求,无法满足多工况下的数据中心制冷需求,并且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则无法对数据中心进行制冷。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适时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且能够满足多工况下的数据中心制冷需求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能够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并且能够满足多工况下的数据中心制冷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包括:
蒸发制冷模块,蒸发制冷模块包括第一蒸发单元和第二蒸发单元;
压缩制冷模块,压缩制冷模块通过气分储液单元与第一蒸发单元形成换热连接,以对第一蒸发单元制冷形成的气态制冷剂降温,气分储液单元包括容置腔及与容置腔相连的吸气通道,第一蒸发单元制冷形成的气态制冷剂经吸气通道进入压缩制冷模块中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进入容置腔后,被输送至第一蒸发单元中实现制冷;
冷水制冷模块,冷水制冷模块通过多通道换热器与第二蒸发单元形成换热连接,以对流经多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降温,使得降温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二蒸发单元中实现制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气通道为U型管道,U型管道的进气口位于容置腔中的液面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制冷模块包括:
压缩机,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吸气通道;
冷凝器,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冷凝器的出口连接容置腔的进液口;
膨胀阀,膨胀阀入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膨胀阀的出口连接容置腔的进液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水制冷模块包括:
水泵,水泵的入口连接多通道换热器的冷水通道出口;
冷水单元,冷水单元的入口连接水泵的出口,冷水单元的出口连接多通道换热器的冷水通道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多联空调系统还包括热管模块,热管模块包括:
第一泵,第一泵的入口连接容置腔的供液口,第一泵的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单元的入口;
冷却盘管,冷却盘管的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单元的出口,冷却盘管的出口连接气分储液单元的进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模块还包括热管阀,热管阀的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单元的出口,热管阀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却盘管的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模块还包括制冷阀,制冷阀的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单元的出口,制冷阀的出口连接气分储液单元的进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多联空调系统还包括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包括:
储液器,储液器的入口连接多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通道出口;
第二泵,第二泵的入口连接储液器的出口,第二泵的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单元的入口;
在制冷剂回路中,第二蒸发单元的出口连接多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通道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制冷模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一蒸发单元和/或第二蒸发单元为盘管式蒸发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制冷模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压缩制冷模块并联。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制冷模块、压缩制冷模块和冷水制冷模块,其中,蒸发制冷模块包括第一蒸发单元和第二蒸发单元,第一蒸发单元和第二蒸发单元作为空调系统的末端,用于对数据中心制冷;压缩制冷模块通过气分储液单元与第一蒸发单元形成换热连接,以对第一蒸发单元制冷形成的气态制冷剂降温,具体地,气分储液单元包括容置腔及与容置腔相连的吸气通道,第一蒸发单元制冷形成的气态制冷剂经吸气通道进入压缩制冷模块中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进入容置腔后,被输送至第一蒸发单元中实现制冷;冷水制冷模块通过多通道换热器与第二蒸发单元形成换热连接,以对流经多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降温,使得降温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二蒸发单元中实现制冷。
在压缩制冷模块故障时,通过冷水制冷模块提供冷水,并将冷量传递给流经多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以使制冷剂降温(冷凝),并使得降温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二蒸发单元中进一步制冷,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对故障的模块进行维修。
相较于传统空调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通过压缩制冷模块与冷水制冷模块二者切换为蒸发制冷模块换热,这样能根据不同工况的制冷需要切换不同的制冷模式,同时,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压缩制冷模块直接通过气分储液单元与第一蒸发单元形成换热连接,进入气分储液单元的气态制冷剂直接被吸入压缩制冷模块中冷凝,系统更简单,成本更低,可以减少中间传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复合多联空调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
10-蒸发制冷模块、101-第一蒸发单元、102-第二蒸发单元;
20-压缩制冷模块、201-压缩机、202-冷凝器、203-膨胀阀;
30-气分储液单元、301-吸气通道、302-容置腔;
40-冷水制冷模块、401-水泵、402-冷水单元;
50-多通道换热器、501-冷水通道、502-制冷剂通道;
60-热管模块、601-第一泵、602-热管阀、603-冷却盘管、604-制冷阀;
70-制冷剂回路、701-储液器、702-第二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复合多联空调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制冷模块10、压缩制冷模块20和冷水制冷模块40,其中,蒸发制冷模块10包括第一蒸发单元101和第二蒸发单元102,第一蒸发单元101和第二蒸发单元102作为空调系统的末端,用于对数据中心制冷;压缩制冷模块20通过气分储液单元30与第一蒸发单元101形成换热连接,以对第一蒸发单元101制冷形成的气态制冷剂降温,具体地,气分储液单元30包括容置腔302及与容置腔302相连的吸气通道301,第一蒸发单元101制冷形成的气态制冷剂经吸气通道301进入压缩制冷模块20中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进入容置腔302后,被输送至第一蒸发单元101中实现制冷;冷水制冷模块40通过多通道换热器50与第二蒸发单元102形成换热连接,以对流经多通道换热器50的制冷剂降温,使得降温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二蒸发单元102中实现制冷。
需要说明的是,气分储液单元30的吸气通道301也称蒸发通道,该吸气通道301的吸气口设于容置腔302内并保证位于容置腔302内液面以上位置,吸气通道301用于连接压缩制冷模块20的压缩机201进气口,以供气态制冷剂吸入压缩制冷模块20中实现压缩冷凝;多通道换热器50也称水氟转换换热器,具有制冷剂通道502和冷水通道501,其中,冷水通道501的冷量能够传递至制冷剂通道502,以使制冷剂通道502中的制冷剂降温后冷凝,制冷剂通道502与第二蒸发单元102形成制冷剂回路70。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通过压缩制冷模块20与冷水制冷模块40二者切换为蒸发制冷模块10换热,可以实现:
在室外温度达到25℃以上时,通过压缩制冷模块20将冷量传递给第一蒸发单元101制冷形成的气态制冷剂,以使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具体地,气态制冷剂经吸气通道301进入压缩制冷模块20中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进入容置腔302后,被输送至第一蒸发单元101中实现制冷;
在室外温度介于10℃~25℃之间时,压缩制冷模块20部分负荷运行,当第一蒸发单元101所在的热管模块60制冷不足时,通过压缩制冷模块20适当补偿冷量,具体地,未完全冷凝的气态制冷剂经吸气通道301进入压缩制冷模块20中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进入容置腔302,并进一步被输送至第一蒸发单元101中实现制冷;
在压缩制冷模块20故障时,通过冷水制冷模块40提供冷水,并将冷量传递给流经多通道换热器50的制冷剂,以使制冷剂降温(冷凝),并使得降温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二蒸发单元102中进一步制冷,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对故障的模块进行维修。
相较于传统空调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通过压缩制冷模块20与冷水制冷模块40二者切换为蒸发制冷模块10换热,这样能根据制冷需要,切换不同的制冷模式,同时,能实现多模式下持续高效节能制冷,大幅节能,实现低PUE,从而能够满足多季节、多工况下的数据中心制冷需求,实现数据中心的低PUE、高可靠性运行。进一步地,压缩制冷模块20直接通过气分储液单元30与第一蒸发单元101形成换热连接,进入气分储液单元30的气态制冷剂直接被吸入压缩制冷模块20中冷凝,系统更简单,成本更低,可以减少中间传热,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气通道301为U型管道,U型管道的进气口位于容置腔302中的液面上方,该吸气口连接压缩制冷模块20的压缩机201的进气口,以供气态制冷剂吸入压缩制冷模块20中实现压缩冷凝。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制冷模块20包括压缩机201、冷凝器202、膨胀阀203。
其中,气分储液单元30的吸气通道301连接压缩机201的吸气口,压缩机201的排气口连接冷凝器202的入口,冷凝器202的出口连接膨胀阀203的入口,膨胀阀203的出口连接气分储液单元30的容置腔302的进液口。
这样一来,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201吸入并在冷凝器202中冷凝,经过膨胀阀203节流,通过进液口再次进入气分储液单元30的容置腔302,之后液态制冷剂再次被输送至第一蒸发单元101进行制冷,实现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制冷模块2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多个压缩制冷模块20并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多联空调系统还包括热管模块60,热管模块60包括第一蒸发单元101、气分储液单元30、第一泵601和冷却盘管603,其中,第一泵601的入口连接容置腔302的供液口,第一泵601的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单元101的入口;冷却盘管603的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单元101的出口,冷却盘管603的出口连接气分储液单元30的进气口。
此外,热管模块60还包括热管阀602,热管阀602的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单元101的出口,热管阀602的出口连接冷却盘管603的入口。
这样一来,气分储液单元30的容置腔302的供液口连接第一泵601的入口,第一泵601的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单元101的入口,第一蒸发单元101的出口连接热管阀602的入口,热管阀602的出口连接冷却盘管603的入口,冷却盘管603的出口连接气分储液单元30的进气口。
进一步地,热管模块60还包括制冷阀604,制冷阀604的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单元101的出口,制冷阀604的出口连接气分储液单元30的进气口。
也就是说,第一蒸发单元101的出口分别连接热管阀602的入口及制冷阀604的入口。其中,热管阀602和制冷阀604均可以设置为电磁阀。
这样一来,压缩制冷模块20与热管模块60两者通过气分储液单元30复合,以形成散热连接,在热管阀602与制冷阀604两个电磁阀的作用下分别运行制冷模式、热管模式以及复合模式。此外,另一个蒸发单元通过多通道换热器50与冷水制冷模块40连接。该设置方式能有效利用昼夜、过渡季节和冬季的室外自然冷源,同时利用第一蒸发单元101和第二蒸发单元102蒸发制冷。
第一蒸发单元101与第二蒸发单元102作为末端单元,用于设置于机房中,以对数据中心进行制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多联空调系统还包括外风机,外风机朝向冷却盘管603设置,以提升冷却盘管603的冷凝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压缩制冷模块20、气分储液单元30和热管模块60中除第一蒸发单元101的其余部分可以构成多联主机,多联主机可以单独运行提升制冷效率,多联主机故障时,也可以利用冷水制冷模块40提升制冷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通道换热器50的冷水通道501与冷水制冷模块40形成冷水回路,冷水制冷模块40包括水泵401和冷水单元402(也称冷水主机),也即,水泵401、冷水单元402和第二多通道换热器50的冷水通道501构成冷水回路,具体地,多通道换热器50的冷水通道501出口连接水泵401的入口,水泵401的出口连接冷水单元402的入口,冷水单元402的出口连接多通道换热器50的冷水通道501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多联空调系统还包括制冷剂回路70,制冷剂回路70包括第二蒸发单元102、第二多通道换热器50的制冷剂通道502、储液器701和第二泵702,其中,多通道换热器50的制冷剂通道502出口连接储液器701的入口,储液器701的出口连接第二泵702的入口,第二泵702的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单元102的入口,第二蒸发单元102的出口连接多通道换热器50的制冷剂通道502入口。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上述第一泵601和第二泵702优选为氟泵。采用氟泵驱动可以实现空调系统末端无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制冷模块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一蒸发单元101和/或第二蒸发单元102为盘管式蒸发器。
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蒸发制冷模块10的数量可以设置两个,形成多联式结构。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室外温度或室内负荷运行制冷模式、复合模式以及热管模式,也可以在多联主机故障下,运行冷水制冷模块40+氟泵热管模式。其中,制冷模式下:制冷阀604打开,热管阀602关闭,通过压缩制冷模块20为热管模块60提供冷量,并由热管模块60将冷量输送到第一蒸发单元101,为数据中心制冷;复合模式下:热管阀602打开,制冷阀604关闭,自第一蒸发单元101出来的制冷剂(或冷媒)优先在冷却盘管603中冷却,不足之处通过开启压缩制冷模块20进行补偿;热管模式下:热管阀602打开,制冷阀604关闭,完全依靠冷却盘管603为数据中心制冷。当多联主机故障时,为了保证数据中心不间断制冷,开启冷水制冷模块40,通过冷水单元402提供冷水将水氟转换换热器中气态制冷剂冷凝,并通过第二泵702的动力作用将冷凝后的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单元102,维持数据中心持续制冷。
更加具体地:
1.当室外温度高于25℃时,多联主机运行制冷模式,此时,压缩机201运行,通过压缩制冷模块20将冷量传递给热管模块60的制冷剂,也即,第一蒸发单元101中的制冷剂在数据中心完成制冷,变成过热气态制冷剂,经过制冷阀604进入气分储液单元30的容置腔302,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201吸入并在冷凝器202中冷凝,经过膨胀阀203节流,通过进液口再次进入气分储液单元30的容置腔302,其中液态制冷剂再次被第一泵601输送至第一蒸发单元101进行制冷,实现散热。
当复合多联主机故障时,此时,关闭多联主机,打开冷水制冷模块40,冷水单元402能够提供15℃冷水进入多通道换热器50的冷水通道501,将流经多通道换热器50的制冷剂通道502的制冷剂冷凝,并通过第二泵702将冷凝后的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单元102持续制冷,而在这段时间内,可以维修复合多联主机。
2.当室外温度介于10℃~25℃之间时,多联主机运行复合模式,此时,压缩机201部分负荷运行,热管模块60满负荷运行,第一蒸发单元101中的制冷剂在数据中心完成制冷,变成过热气态制冷剂,经过热管阀602先进入冷却盘管603散热冷凝,然后不足之处通过压缩制冷模块20适当补偿,即从冷却盘管603出来的未完全冷凝冷却的制冷剂再进入气分储液单元30的容置腔302,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201吸入并在冷凝器202中冷凝,经过膨胀阀203节流,通过进液口再次进入气分储液单元30的容置腔302,其中容置腔302内的液态制冷剂再次被第一泵601输送至第一蒸发单元101进行制冷,实现散热。
当复合多联主机故障时,此时,关闭多联主机,打开冷水制冷模块40,冷水单元402能够提供15℃冷水进入多通道换热器50的冷水通道501,将流经多通道换热器50的制冷剂通道502的制冷剂冷凝,并通过第二泵702将冷凝后的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单元102持续制冷,而在这段时间内,可以维修复合多联主机。
3.当室外温度低于10℃时,多联主机运行热管模式,此时压缩机201关闭,热管模块60运行,第一蒸发单元101中的制冷剂在数据中心完成制冷,变成过热气态制冷剂,经过热管阀602进入冷却盘管603散热冷凝,通过控制外风机换热能力实现冷凝达到目标,成为液态制冷剂进入气分储液单元30,再次被第一泵601输送至第一蒸发单元101进行制冷,实现散热。
当复合多联主机故障时,此时,关闭多联主机,打开冷水制冷模块40,冷水单元402能够提供15℃冷水进入多通道换热器50的冷水通道501,将流经多通道换热器50的制冷剂通道502的制冷剂冷凝,并通过第二泵702将冷凝后的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单元102持续制冷,而在这段时间内,可以维修复合多联主机。
如此一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压缩制冷模块20与热管模块60直接通过气分储液单元30融合,系统更简单,成本更低,可以减少中间传热,效率更高;同时,融合氟泵多联热管、压缩制冷技术于一体,可根据室外温度分别切换制冷模式、复合模式以及热管模式,大幅节能,实现低PUE;此外,系统还将冷水制冷模块40+氟泵动力多联热管作为制冷备份融合在末端背板(列间)蒸发制冷模块10(蒸发器)内部,当多联主机发生故障时,立刻切换到冷水制冷模块40运行,既保证数据中心连续制冷,还可以在线维护多联主机,实现机组高效节能运行,不间断制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制冷模块(10),所述蒸发制冷模块(10)包括第一蒸发单元(101)和第二蒸发单元(102);
压缩制冷模块(20),所述压缩制冷模块(20)通过气分储液单元(30)与所述第一蒸发单元(101)形成换热连接,以对所述第一蒸发单元(101)制冷形成的气态制冷剂降温,所述气分储液单元(30)包括容置腔(302)及与所述容置腔(302)相连的吸气通道(301),所述第一蒸发单元(101)制冷形成的气态制冷剂经所述吸气通道(301)进入所述压缩制冷模块(20)中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进入所述容置腔(302)后,被输送至所述第一蒸发单元(101)中实现制冷;
冷水制冷模块(40),所述冷水制冷模块(40)通过多通道换热器(50)与所述第二蒸发单元(102)形成换热连接,以对流经所述多通道换热器(50)的制冷剂降温,使得降温后的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二蒸发单元(102)中实现制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道(301)为U型管道,所述U型管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容置腔(302)中的液面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制冷模块(20)包括:
压缩机(201),所述压缩机(201)的吸气口连接所述吸气通道(301);
冷凝器(202),所述冷凝器(202)的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201)的排气口,所述冷凝器(202)的出口连接所述容置腔(302)的进液口;
膨胀阀(203),所述膨胀阀(203)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器(202)的出口,所述膨胀阀(203)的出口连接所述容置腔(302)的进液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制冷模块(40)包括:
水泵(401),所述水泵(401)的入口连接所述多通道换热器(50)的冷水通道(501)出口;
冷水单元(402),所述冷水单元(402)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401)的出口,所述冷水单元(402)的出口连接所述多通道换热器(50)的冷水通道(501)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多联空调系统还包括热管模块(60),所述热管模块(60)包括:
第一泵(601),所述第一泵(601)的入口连接所述容置腔(302)的供液口,所述第一泵(601)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单元(101)的入口;
冷却盘管(603),所述冷却盘管(603)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单元(101)的出口,所述冷却盘管(603)的出口连接所述气分储液单元(30)的进气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模块(60)还包括热管阀(602),所述热管阀(602)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单元(101)的出口,所述热管阀(602)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却盘管(603)的入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模块(60)还包括制冷阀(604),所述制冷阀(604)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单元(101)的出口,所述制冷阀(604)的出口连接所述气分储液单元(30)的进气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多联空调系统还包括制冷剂回路(70),所述制冷剂回路(70)包括:
储液器(701),所述储液器(701)的入口连接所述多通道换热器(50)的制冷剂通道(502)出口;
第二泵(702),所述第二泵(702)的入口连接所述储液器(701)的出口,所述第二泵(702)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单元(102)的入口;
在所述制冷剂回路(70)中,所述第二蒸发单元(102)的出口连接所述多通道换热器(50)的制冷剂通道(502)入口。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制冷模块(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蒸发单元(101)和/或所述第二蒸发单元(102)为盘管式蒸发器。
10.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制冷模块(2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压缩制冷模块(20)并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76087.6U CN219367845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76087.6U CN219367845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67845U true CN219367845U (zh) | 2023-07-18 |
Family
ID=87150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76087.6U Active CN219367845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67845U (zh)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23576087.6U patent/CN2193678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422716U (zh) | 热泵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6123744B (zh) | 一种超低温单双级混合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 |
CN113776219B (zh) | 适用于严寒地区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
CN109282401A (zh) | 分离式热管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440137A (zh) |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和制冷方法 | |
CN110500804B (zh) | 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1678198A (zh) | 一种高能效比机房空调系统 | |
CN110849044A (zh) | 制冷系统 | |
CN112484351A (zh) | 试验箱用大跨度低温制冷系统 | |
CN219367845U (zh) | 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 | |
CN219146038U (zh) | 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 | |
CN219141176U (zh) | 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 | |
CN215951838U (zh) | 制冷系统及家用电器 | |
CN219367844U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
CN108489131A (zh) | 被动式热管自然冷多联型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3687346U (zh) | 一种蒸发冷热泵机组 | |
CN211503092U (zh) | 一种自然冷却系统 | |
CN116045398A (zh) | 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 | |
CN115811876A (zh) | 一种复合多联空调系统 | |
CN109682105B (zh) | 空调系统 | |
CN113465060B (zh) | 一种换热装置 | |
CN110848854A (zh) | 一种自然冷却系统 | |
CN112888262B (zh) | 一种冷却系统 | |
CN213811205U (zh) | 改进的试验箱用大跨度低温制冷系统 | |
CN211625787U (zh) | 一种预冷式蒸发冷却型复合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