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4511U - 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4511U
CN219364511U CN202320658174.1U CN202320658174U CN219364511U CN 219364511 U CN219364511 U CN 219364511U CN 202320658174 U CN202320658174 U CN 202320658174U CN 219364511 U CN219364511 U CN 219364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ate
flood discharge
integrated intelligent
beve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81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钦松
曲加勇
王旭
许文超
刘勇
孙于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Dongshui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Dongshui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Dongshui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Dongshui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581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4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4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4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Control Of Non-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本设计结构简单,可以智能自动控制泄洪,可以在不拖拽闸门板的情况下进行泄洪操作,可以降低电能消耗,通过调节密封板与泄洪孔的重合度控制泄洪速度,其包括两个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可以对水位进行监控,两个安装座的内侧均开设有缺口,两个缺口内均滑动安装有闸门板,两个安装座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竖向板,两个竖向板的顶部安装有同一个顶板,顶板的顶部设置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上连接有两个螺纹杆,闸门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螺纹槽,螺纹杆与对应的螺纹槽螺纹连接,闸门板上开设有两个泄洪孔,闸门板上转动安装有密封机构,两个泄洪孔均与密封机构相适配。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闸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用一体化智能闸门是现在引水工程中重要的结构,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一体化智能闸门采用自动化启闭设计。
现有的一体化智能闸门开放水需要对整体闸门进行抬升,需要耗费较大的电能,不能在水位升高时自动进行泄洪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一体化智能闸门开放水需要对整体闸门进行抬升,需要耗费较大的电能,不能在水位升高时自动进行泄洪排放,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
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包括两个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可以对水位进行监控,两个安装座的内侧均开设有缺口,两个缺口内均滑动安装有闸门板,两个安装座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竖向板,两个竖向板的顶部安装有同一个顶板,顶板的顶部设置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上连接有两个螺纹杆,闸门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螺纹槽,螺纹杆与对应的螺纹槽螺纹连接,闸门板上开设有两个泄洪孔,闸门板上转动安装有密封机构,两个泄洪孔均与密封机构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壳,固定壳安装在顶板的顶部,固定壳的内壁上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动力轴,动力轴的外侧安装有两个蜗杆,两个螺纹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蜗轮,两个蜗杆与两个蜗轮相啮合,顶板的顶部安装有轴承,动力轴与轴承的内壁固定安装;伺服电机带动动力轴旋转,动力轴通过两个蜗杆带动两个蜗轮旋转,两个蜗轮带动两个螺纹杆旋转。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两个密封板,两个密封板之间安装有同一个连接板,连接板上固定安装有旋转杆,旋转杆转动安装在闸门板上;两个密封板均与闸门板贴合。
优选的,所述闸门板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顶口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竖向轴,竖向轴与旋转杆传动连接,所述闸门板的顶部安装有保护壳,电机位于保护壳内;设置的保护壳可以对电机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竖向轴的底端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旋转杆的内端安装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竖向轴通过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带动旋转杆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水位上升时,通过液位传感器对水深的高度进行监控,水位达到液位传感器的位置时,现有进行泄洪,启动电机带动竖向轴旋转,竖向轴通过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带动旋转杆旋转,旋转杆带动连接板旋转,连接板带动两个密封板旋转,密封板与对应的泄洪孔错位,水通过泄洪孔排出,可以在不拖拽闸门板的情况下进行泄洪操作,可以降低电能消耗,通过调节密封板与泄洪孔的重合度控制泄洪速度;
2、如果通过两个泄洪孔无法达到泄洪的目的,启动伺服电机带动动力轴旋转,动力轴通过两个蜗杆带动两个蜗轮旋转,两个蜗轮带动两个螺纹杆旋转,两个螺纹杆通过两个螺纹槽向上拖拽闸门板,可以达到大幅度泄洪的目的,可以智能自动控制泄洪;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智能自动控制泄洪,可以在不拖拽闸门板的情况下进行泄洪操作,可以降低电能消耗,通过调节密封板与泄洪孔的重合度控制泄洪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设计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设计的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设计中图2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设计中闸门板和密封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设计中的闸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座;2、缺口;3、闸门板;4、竖向板;5、顶板;6、固定壳;7、螺纹杆;8、螺纹槽;9、伺服电机;10、蜗杆;11、蜗轮;12、轴承;13、动力轴;14、密封板;15、连接板;16、旋转杆;17、第一锥齿轮;18、第二锥齿轮;19、矩形槽;20、竖向轴;21、电机;22、保护壳;23、泄洪孔;24、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5所示,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包括两个安装座1,安装座1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4,液位传感器24可以对水位进行监控,两个安装座1的内侧均开设有缺口2,两个缺口2内均滑动安装有闸门板3,两个安装座1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竖向板4,两个竖向板4的顶部安装有同一个顶板5,顶板5的顶部设置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上连接有两个螺纹杆7,闸门板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螺纹槽8,螺纹杆7与对应的螺纹槽8螺纹连接,闸门板3上开设有两个泄洪孔23,闸门板3上转动安装有密封机构,两个泄洪孔23均与密封机构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密封机构包括两个密封板14,两个密封板14之间安装有同一个连接板15,连接板15上固定安装有旋转杆16,旋转杆16转动安装在闸门板3上;两个密封板14均与闸门板3贴合。
本实施例中,闸门板3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19,矩形槽19的顶口安装有电机21,电机2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竖向轴20,竖向轴20与旋转杆16传动连接,所述闸门板3的顶部安装有保护壳22,电机21位于保护壳22内;设置的保护壳22可以对电机21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竖向轴20的底端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8,旋转杆16的内端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7,第一锥齿轮17与第二锥齿轮18相啮合;竖向轴20通过第二锥齿轮18和第一锥齿轮17带动旋转杆16旋转。
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壳6,固定壳6安装在顶板5的顶部,固定壳6的内壁上安装有伺服电机9,伺服电机9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动力轴13,动力轴13的外侧安装有两个蜗杆10,两个螺纹杆7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蜗轮11,两个蜗杆10与两个蜗轮11相啮合,顶板5的顶部安装有轴承12,动力轴13与轴承12的内壁固定安装;伺服电机9带动动力轴13旋转,动力轴13通过两个蜗杆10带动两个蜗轮11旋转,两个蜗轮11带动两个螺纹杆7旋转。
工作原理:使用时,接通电源和控制器,液位传感器24通过螺丝安装在安装座1上并与泄洪孔23齐平,两个安装座1设置在河道内,通过闸门板3在缺口2内滑动连接,可以进行河流阻挡,水位上升时,通过液位传感器24对水深的高度进行监控,水位达到液位传感器24的位置时,现有进行泄洪,启动电机21带动竖向轴20旋转,竖向轴20通过第二锥齿轮18和第一锥齿轮17带动旋转杆16旋转,旋转杆16带动连接板15旋转,连接板15带动两个密封板14旋转,密封板14与对应的泄洪孔23错位,水通过泄洪孔23排出,可以在不拖拽闸门板3的情况下进行泄洪操作,可以降低电能消耗,通过调节密封板14与泄洪孔23的重合度控制泄洪速度,如果通过两个泄洪孔23无法达到泄洪的目的,启动伺服电机9带动动力轴13旋转,动力轴13通过两个蜗杆10带动两个蜗轮11旋转,两个蜗轮11带动两个螺纹杆7旋转,两个螺纹杆7通过两个螺纹槽8向上拖拽闸门板3,可以达到大幅度泄洪的目的,可以智能自动控制泄洪。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包括两个安装座(1),安装座(1)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4),两个安装座(1)的内侧均开设有缺口(2),两个缺口(2)内均滑动安装有闸门板(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座(1)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竖向板(4),两个竖向板(4)的顶部安装有同一个顶板(5),顶板(5)的顶部设置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上连接有两个螺纹杆(7),闸门板(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螺纹槽(8),螺纹杆(7)与对应的螺纹槽(8)螺纹连接,闸门板(3)上开设有两个泄洪孔(23),闸门板(3)上转动安装有密封机构,两个泄洪孔(23)均与密封机构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壳(6),固定壳(6)安装在顶板(5)的顶部,固定壳(6)的内壁上安装有伺服电机(9),伺服电机(9)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动力轴(13),动力轴(13)的外侧安装有两个蜗杆(10),两个螺纹杆(7)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蜗轮(11),两个蜗杆(10)与两个蜗轮(11)相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的顶部安装有轴承(12),动力轴(13)与轴承(12)的内壁固定安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两个密封板(14),两个密封板(14)之间安装有同一个连接板(15),连接板(15)上固定安装有旋转杆(16),旋转杆(16)转动安装在闸门板(3)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板(3)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19),矩形槽(19)的顶口安装有电机(21),电机(2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竖向轴(20),竖向轴(20)与旋转杆(16)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轴(20)的底端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8),旋转杆(16)的内端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7),第一锥齿轮(17)与第二锥齿轮(18)相啮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板(3)的顶部安装有保护壳(22),电机(21)位于保护壳(22)内。
CN202320658174.1U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 Active CN219364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8174.1U CN219364511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8174.1U CN219364511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4511U true CN219364511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50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8174.1U Active CN219364511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45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0512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管理水闸控制阀
CN219364511U (zh) 一种一体化智能闸门
CN112144485B (zh) 一种涵闸结构
CN210827369U (zh) 一种适用范围广的水利工程用升降式水利闸门
CN117513255A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泄洪设备
CN216194515U (zh) 一种水利水电用电控室闸门结构
CN112554138B (zh) 一种防堵塞水利河坝
CN111305164B (zh) 一种能自动锁定的水利闸门控制系统
CN211735296U (zh) 一种可对流量进行控制的水利闸门
CN211368626U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立式蝶形钢闸门
CN112227310A (zh) 一种能辅助鱼群逆流的自动放水闸门
CN218263762U (zh) 一种水利水电堤防工程用排水闸板
CN208703150U (zh) 一种用于农渠灌溉的小型化板闸
CN21686505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升降式水利工程闸门
CN220099826U (zh) 一种水利闸站闸门升降轨道
CN220666131U (zh) 一种渠道灌溉用水闸
CN218508372U (zh) 一种带自动启闭功能且能远程控制的方便安全的闸门
CN21401180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位调节装置
CN220644131U (zh) 一种水闸启闭装置
CN220099827U (zh) 一种带有侧止水装置的闸门结构
CN21984003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先升降后平移式水利工程闸门
CN220352748U (zh) 一种升降式水利闸门
CN219621728U (zh) 一种带有清淤功能的水利水电用闸门
CN216765782U (zh) 一种水利水电闸门提升装置
CN219908847U (zh) 一种农田灌溉水道水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