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1784U - 一种试管小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试管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1784U
CN219361784U CN202320267981.0U CN202320267981U CN219361784U CN 219361784 U CN219361784 U CN 219361784U CN 202320267981 U CN202320267981 U CN 202320267981U CN 219361784 U CN219361784 U CN 219361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test tube
seat
trolley
trolle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79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永强
孟德明
高海荣
王云
胡桂华
张立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Addcare Bio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Addcare Bio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Addcare Bio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Addcare Bio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679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1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1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1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管小车,包括承载座和夹持件,所述承载座的内部设置为用于容置试管的容置空间;所述夹持件设置为若干组,活动设置于承载座的内部,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试管,构造为通过活动改变夹持空间的大小,还包括套设于夹持件外侧的夹紧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小车通过活动的夹持件夹持试管,能够避免传统技术中仅通过夹爪的塑性夹紧试管而产生的夹爪易疲劳断裂或夹持力减弱的问题,且不同直径的试管于该小车中基准高度一致;通过采用弹性体作用于夹持杆使其夹紧试管,其夹紧力适宜,不会出现传统技术中使用钢丝夹爪而导致夹持强度过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试管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管小车,属于试管装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疗检测作业中,当前通常结合自动化流水线检测设备进行批量检测,盛装有待检样本的试管需要通过流水线进行输送,为确保试管在流水线上的稳定运动,需要使用匹配于试管的试管小车来对试管进行输送。当前的试管小车多采用钢丝夹爪,钢丝夹爪的弹性好,不易发生损坏,且能够适应于不同直径的试管,但是钢丝夹爪通常夹持强度大,对于试管夹持的过于牢固会造成机械手无法从试管小车中将试管取出。也有部分试管小车采用塑性材料的夹爪,利用材料自身的弹性对试管进行夹持,同样也可以适应于不同直径的试管,但是这种试管小车至少存在两个问题,首先,不同直径的试管在该小车中深入度不一致,造成基准高度不一致,其次,该小车夹持较多管径较大的试管后,会造成夹爪的变形量过大,再夹持管径较小的试管时会夹持失效,也会产生夹爪疲劳断裂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试管小车,能够至少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及的问题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试管小车,包括承载座和夹持件,所述承载座的内部设置为用于容置试管的容置空间;所述夹持件设置为若干组,活动设置于承载座的内部,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试管,构造为通过活动改变夹持空间的大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试管小车还包括夹紧件,所述夹紧件套设于夹持件的外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紧件是弹性体,弹性体可以采用弹簧或者弹性橡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承载座包括呈上下分布的容置部和支撑部,所述容置部和支撑部之间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设有使夹持件通过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数量和夹持件的数量匹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座以及连接于夹持座一端的夹持杆,所述夹持杆穿过连通孔至容置部,所述夹持座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设置于隔板下端面的第一柱体。通过夹持座相对于第一柱体的转动,带动夹持杆在连通孔内向靠近或远离容置部轴线的方向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通孔的内径大于夹持杆的外径,使夹持杆在连通孔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连通孔也能够对夹持座的转动空间进行限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试管小车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活动连接于夹持件的底端,构造为带动各夹持件同步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板设有和第一柱体匹配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呈弧形;于夹持座的底端、夹持杆的相对面还连接有第二柱体,所述限位板设有和第二柱体匹配的第二槽孔,所述第二槽孔呈直条形,第二柱体可在第二槽孔内滑动。当试管插入至容置部时,任一夹持杆所在的一端能够以第一柱体为转动圆心、顺势向远离容置部轴线的方向运动,并带动相应的第二柱体同向同步运动,第二柱体滑动于第二槽孔内,顺势推动限位板转动的同时,其他第二槽孔推动对应的第二柱体滑动,并带动对应的夹持杆同步运动,从而实现所有夹持杆的同步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柱体穿过第一槽孔,第一柱体靠近底端处设有用于连接紧固件的环形凹槽,防止限位板和夹持件从承载座底端脱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承载座的底部还连接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内部还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磁片的定位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试管小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小车通过采用活动连接于承载座内部第一柱体的夹持件,其夹持杆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容置部轴线的方向运动,利用该夹持件夹持试管,能够避免传统技术中仅通过夹爪的塑性夹紧试管而产生的夹爪易疲劳断裂或夹持力减弱的问题,且不同直径的试管于该小车中基准高度一致;
2)通过采用弹性体作用于夹持杆使其夹紧试管,其夹紧力适宜,不会出现传统技术中使用钢丝夹爪而导致夹持强度过大的问题;
3)通过采用限位板作用于夹持件,使各夹持杆同步运动,结合夹紧件的作用,能够确保试管在小车中的位置为小车的几何中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试管小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试管小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试管小车的另一角度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承载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承载座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承载座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载座;101、容置部;102、支撑部;2、夹持件;201、夹持杆;202、夹持座;2021、第一连接端;2022、第二连接端;3、隔板;4、连通孔;5、第一柱体;501、环形凹槽;6、固定底座;601、第一定位部;602、第二定位部;7、夹紧件;8、第二柱体;9、限位板;901、第一槽孔;902、第二槽孔;10、盖体;11、支撑块;111、嵌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试管小车,包括承载座1,承载座1大致为中空设置,其内部形成用于容置试管的容置空间。承载座1的内部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夹持件2,夹持件2的上端自承载座1的顶端伸出,用于对进入容置空间的试管进行夹持固定,夹持件2活动设置于承载座1的内部,并通过夹持件2的活动改变夹持空间的大小。
具体的,参见图4-图6,承载座1包括容置部101和支撑部102,容置部101和支撑部102均呈中空的圆柱形,容置部101连接于支撑部102的上方,两者优选为一体成型连接且同轴设置。上述容置空间设于容置部101的内部,支撑部102的内部构造为夹持件2的活动空间,支撑部102的直径略大于容置部101的直径。容置部101和支撑部102之间连接有隔板3,通过隔板3对容置部101和支撑部102进行分隔,且隔板3上设有使夹持件2通过的连通孔4,连通孔4的数量和夹持件2数量对应,夹持件2活动设置于支撑部102的内部,其上端自隔板3穿入至容置部101内。夹持件2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进行具体设定,为确保夹持稳定,应至少设置为三组。
支撑部102内部设有和夹持件2数量对应的第一柱体5,该第一柱体5固定连接于隔板3的下端面,间隔设置于各连通孔4之间,第一柱体5自隔板3向支撑部102的底部方向延伸,夹持件2活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第一柱体5。更具体的,参见图7,夹持件2包括夹持杆201以及连接于夹持杆201底端的夹持座202,夹持座202大致设置为弧形,并进一步将其两端设置为第一连接端2021和第二连接端2022,夹持杆201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端2021的上端面,第二连接端2022设有贯通于夹持座202的孔体,该孔体的内径和第一柱体5的外径匹配,夹持座202通过该孔体套设于第一柱体5外围,并和该第一柱体5转动连接。进一步,夹持座202抵接于隔板3的下端面,夹持杆201自连通孔4穿入容置部101内。连通孔4的内径大于夹持杆201的外径,使夹持杆201在连通孔4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连通孔4也能够对夹持座202的转动空间进行限定。通过夹持座202相对于第一柱体5的转动,带动夹持杆201在连通孔4内向靠近或远离容置部101轴线的方向运动;对应的,当试管沿夹持杆201插入至容置部101时,夹持杆201能够顺势向远离容置部101轴线的方向运动,带动夹持座202转动为其提供运动支持。
可以理解的是,当试管放置于容置部101内时,由于夹持座202和第一柱体5的可转动连接关系,夹持杆201能够外扩予以试管容纳空间,但是夹持杆201的活动状态使其并不能起到将试管稳定夹持的作用,即会出现试管晃动的情况。再次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试管小车还包括夹紧件7,用于使各夹持杆201自动抱紧试管。本实施例中,夹紧件7设置为圆环状的弹性体,套设于各夹持杆201的外侧,当试管放置于容置部101的内部时,夹持杆201外扩使弹性体处于拉伸状态,当试管到位后,弹性体回缩能够带动各夹持杆201抱紧试管,从而夹紧试管。具体设置为,于夹持杆201的外侧设置有卡合槽,该卡合槽设置于夹持杆201靠近上端的位置,且露出于容置部101之外,夹紧件7嵌入至卡合槽之内。弹性体可以采用弹簧或者弹性橡胶等具备弹性的材料,优选为弹性好、不易老化变形的弹簧。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活动连接于承载座1内部第一柱体5的夹持件2,其夹持杆201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容置部101轴线的方向运动,利用该夹持件2夹持试管,能够避免传统技术中仅通过夹爪的塑性夹紧试管而产生的夹爪易疲劳断裂或夹持力减弱的问题;进一步,本实施例中采用弹性体作用于夹持杆201使其抱紧试管,其抱紧力适宜,也不会出现传统技术中使用钢丝夹爪而导致夹持强度过大的问题,且不同直径的试管于该小车中基准高度一致。
在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容置部101的内壁连接有多组支承块,支撑块11间隔设置于各连通孔4之间,支撑块11用于自试管的底部对试管进行支承,使试管更加稳固,支撑块11在朝向容置部101轴线的一侧设置有嵌入面111,该嵌入面111接触试管底端、并和试管底端的形状匹配。
结合图3和图8,为确保试管插入容置部101的位置处于居中状态,在另一实施例中,试管小车还包括限位板9,限位板9活动连接于各夹持座202的底端。具体的,上述第一柱体5穿过夹持座202,并伸出于夹持座202的底端;上文已提到,夹持杆201连接于夹持座202的第一连接端2021的上端面,于第一连接端2021的下端面、即夹持座202的底端还连接有第二柱体8,不同于第一柱体5,第二柱体8的长度偏短,和第一柱体5伸出夹持座202底端的长度大致相同即可。
进一步,限位板9呈圆形设置,限位板9上设置有分别和各第一柱体5匹配的第一槽孔901,第一槽孔901和第一柱体5的数量等同,第一槽孔901呈弧形设置,沿限位板9的周向均匀分布于限位板9的边沿位置,第一柱体5插入至对应位置的第一槽孔901内,通过第一柱体5和第一槽孔901的配合,使限位板9的相对位置被限定,同时,限位板9能够相对于第一柱体5进行微转动。更进一步,限位板9上还设置有和各第二柱体8匹配的第二槽孔902,第二槽孔902和第二柱体8的数量等同,第二槽孔902呈直条形设置,沿限位板9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二槽孔902的一端接近于限位板9的轴心,另一端延伸至限位板9的边沿处。第二柱体8可在第二槽孔902内滑动,即,当试管沿夹持杆201插入至容置部101时,任一夹持杆201所在的第一连接端2021能够以第一柱体5为转动圆心、顺势向远离容置部101轴线的方向运动,并带动相应的第二柱体8同向同步运动,第二柱体8滑动于第二槽孔902内,顺势推动限位板9转动的同时,其他第二槽孔902推动对应的第二柱体8滑动,并带动对应的夹持杆201同步运动,从而实现所有夹持杆201的同步运动。当试管到位后,夹紧件7带动各夹持杆201同步居中运动,同时带动试管居中运动,确保试管在容置部101内的静定位置即为承载座1的几何中心。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试管小车,通过采用限位板9,无需其他辅助定位设施即可实现试管的自动居中定位。
再次参见图3,为确保限位板9和夹持件2不会从承载座1底端脱落,本实施例中,第一柱体5穿过第一槽孔901预定的长度,且第一柱体5靠近底端的位置沿周向设有环形凹槽501,该环形凹槽501用于连接紧固件,紧固件可以采用卡簧、挡圈等部件,可以理解的是,紧固件与限位板9底端应留有一定的间隙,以免限制限位板9的转动。
在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试管小车还包括卡接于容置部101顶端的盖体10,具体的,容置部101接近顶部的侧端设有若干凸起,盖体10设有和凸起配合的缺口,且盖体10的中心为空心状,能够使夹持杆201通过。通过盖体10不仅能够对夹紧件7进行防护,也能够确保小车整体的美观度。
结合图1和图9,本实施例中,承载座1的底部还连接有固定底座6,固定底座6连接于支撑部102的底端,能够对小车整体进行支撑,进一步,固定底座6的内部还设有两个定位部,定位部用于安装定位磁片,包括定位座和沿定位座周向连接的固定块。两个定位部分别为用于定位较大磁片的第一定位部601和用于定位较小磁片的第二定位部602,第一定位部601包括第一定位座和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连接于固定底座6的内壁;第二定位部602设置于第一定位座的内部。
示例性的,试管由外部运动机构夹持并插入本试管小车的容置部101中,夹持件2状态改变,由无试管的内缩状态变为有试管的外扩状态,夹紧件7提供夹紧力,实现对试管的夹持固定;当试管被取走后,夹紧件7带动夹持件2恢复至无试管状态,待下次夹持试管,以此循环。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试管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座(1),所述承载座(1)的内部设置为用于容置试管的容置空间;
夹持件(2),所述夹持件(2)设置为若干组,活动设置于承载座(1)的内部,所述夹持件(2)用于夹持试管,构造为通过活动改变夹持空间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小车还包括夹紧件(7),所述夹紧件(7)套设于夹持件(2)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管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7)是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1)包括呈上下分布的容置部(101)和支撑部(102),所述容置部(101)和支撑部(102)之间连接有隔板(3),所述隔板(3)设有使夹持件(2)通过的连通孔(4),所述连通孔(4)的数量和夹持件(2)的数量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管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2)包括夹持座(202)以及连接于夹持座(202)一端的夹持杆(201),所述夹持杆(201)穿过连通孔(4)至容置部(101),所述夹持座(20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设置于隔板(3)下端面的第一柱体(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管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4)的内径大于夹持杆(201)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管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小车还包括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活动连接于夹持件(2)的底端,构造为带动各夹持件(2)同步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管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9)设有和第一柱体(5)匹配的第一槽孔(901),所述第一槽孔(901)呈弧形;
于夹持座(202)的底端、夹持杆(201)的相对面还连接有第二柱体(8),所述限位板(9)设有和第二柱体(8)匹配的第二槽孔(902),所述第二槽孔(902)呈直条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管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5)穿过第一槽孔(901),第一柱体(5)靠近底端处设有用于连接紧固件的环形凹槽(5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1)的底部还连接有固定底座(6),固定底座(6)的内部还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磁片的定位部。
CN202320267981.0U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试管小车 Active CN219361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7981.0U CN219361784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试管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7981.0U CN219361784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试管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1784U true CN219361784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16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7981.0U Active CN219361784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试管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1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59049U (zh) 培养皿托盘
CN219361784U (zh) 一种试管小车
CN213229618U (zh) 生化检验试剂盒
US4250936A (en) Radially adjustable support and clamp for motorcycle wheel rim
CN116142713A (zh) 一种试管小车
CN219816637U (zh) 一种抗生素检测的磁分离架
CN210109056U (zh) 一种用于离子色谱仪的上料装置
CN212301622U (zh) 一种电子元件检测设备
CN212331065U (zh) 一种夹具便于切换的机器手
CN205888477U (zh) 一种焊接夹具
CN214067098U (zh) 一种可定量检测的气体环境检测装置
CN214325734U (zh) 一种环境监测用试剂放置盒
CN204977967U (zh) 教学圆规
CN214779168U (zh) 夹具
CN213160898U (zh) 一种用于样本容器的保持固定装置
CN219777662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管道探伤检测装置
CN221085679U (zh) 一种用于样本容器的保持固定装置
CN216377517U (zh)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用水质检测装置
CN219168474U (zh) 一种三角瓶防烫便携夹具
CN220111122U (zh) 一种食品检测用试管架
CN220385842U (zh) 一种层析柱夹持装置及层析柱支架
CN210970796U (zh) 一种新型车载水杯固定装置
CN215036708U (zh) 一种托架夹具
CN21578787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金属电容传感器焊接固定工装
CN218058395U (zh) 一种采样管扫码开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