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4073U - 取栓装置和取栓器 - Google Patents

取栓装置和取栓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4073U
CN219354073U CN202320654899.3U CN202320654899U CN219354073U CN 219354073 U CN219354073 U CN 219354073U CN 202320654899 U CN202320654899 U CN 202320654899U CN 219354073 U CN219354073 U CN 219354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ombus
thrombolytic
control member
distal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48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康康
周奇
武金田
黄海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548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4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4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4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栓装置及取栓器。取栓器包括取栓部件和控制部件,取栓部件包括取栓支架,取栓支架包括外层网兜支架和嵌套在外层网兜支架内的内层网兜支架,控制部件包括移动控制构件和安装构件,移动控制构件穿过安装构件,并从安装构件的远端伸出后与取栓支架的远端连接,外层网兜支架的近端与安装构件连接,内层网兜支架的近端与安装构件或移动控制构件连接,当移动控制构件朝取栓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时,移动控制构件控制取栓支架改变直径大小,以使得取栓器可适应于各种管腔,在减小对管腔造成损伤的同时,能有效的清除栓塞物。

Description

取栓装置和取栓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栓装置和取栓器。
背景技术
栓塞是指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出现于循环血液中,并随血液流动,进而阻塞血管管腔的现象,而肺栓塞是指由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性高、漏诊性高的特点。当肺动脉或其分支被堵塞后,由于机械性堵塞和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进而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和体循环血压减低、淤血、严重的低氧血症等一系列改变,严重者可发生肺梗死、肺萎陷,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甚至发生猝死。
治疗血栓栓塞和/或肺栓塞的常规方法包括减少和/或去除异常物质,主要包括抗凝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微创伤介入治疗等。对于症状轻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但是对于症状较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微创伤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因此成为治疗急性栓塞或肺栓塞的极具前景的技术。微创伤介入治疗常采用溶解、旋磨、抽吸、网篮或支架或球囊取栓的方式清除血栓等异常物质,从而恢复管腔内血液流动,其中支架或网篮血栓清除组件的临床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医生的认可,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建立鞘管通道,将取栓器或网篮送入血管内的血栓位置,通过释放取栓器或网篮嵌入血栓中并通过鞘管通道导出体内。
现有方案中的凝块处理组件具有多个捕获元件,捕获元件为向外径向或横向突出的自膨胀盘状单元,这种盘状单元由形状记忆金属丝编织而成,可以有效清除血管中新鲜产生的血栓并有效阻止碎栓逃逸,但是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与血管壁粘结牢固的慢性栓塞物作用不明显;此外,盘状单元在回撤入导管的过程中,由于导管内腔空间小,捕获元件在回撤入导管时可能会卡住产生堆积现象,影响凝块处理组件顺利撤回至导管中,同时也可能会导致捕获的血栓脱落逃向远支。在实际临床中,有些血栓靠近双肺支脉,肺支脉血管的管腔路径崎岖,管腔直径变化较大,如果将现有的凝块处理组件送入远端进行取栓时,自膨后的盘状单元外径比肺支脉直径要大很多,从而导致较高的支脉血管支撑力,增大了血管损伤的概率。还有一些凝块处理系统,采用镂空圆盘状的捕获元件,通过激光切割等手段制作而成,该系统的径向支撑力较大,能够清除陈旧性血栓,也可以起到一定拦截血栓的作用,但是仍可能会产生一些碎栓穿过捕获元件逃向远支,尤其是在清除一些新鲜产生的柔软血栓时。在此,除了血栓以外,现有技术在清除胆管或输尿管等结石时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栓装置和取栓器,可适应于各种管腔情况,在减小对血管造成损伤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清除栓塞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栓器,其包括取栓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取栓部件包括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外层网兜支架和嵌套在所述外层网兜支架内的内层网兜支架;所述控制部件包括移动控制构件和安装构件;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穿过所述安装构件,并从所述安装构件的远端伸出后与所述取栓支架的远端连接;所述外层网兜支架的近端与所述安装构件连接;所述内层网兜支架的近端与所述安装构件或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连接;当所述移动控制构件朝所述取栓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时,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能够控制所述取栓支架改变直径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网兜支架为切割支架,所述内层网兜支架为编织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控制构件为杆状结构,所述移动控制构件具有轴向贯通设置的内部腔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构件的近端设置有手柄,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的近端与所述手柄可滑动地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滑动控制部,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的近端与所述滑动控制部连接,所述滑动控制部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控制部包括卡位结构,所述卡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的移动,并且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能够被所述卡位结构限制在移动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多个所述位置对应于控制所述取栓支架的不同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控制部还包括滑块和滑轨,所述滑块被限位在所述滑轨上并沿所述滑轨移动,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的近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卡位结构包括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所述滑块上设置所述第一卡位部,所述滑轨上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卡位部,多个所述第二卡位部沿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卡位部选择性地与多个所述第二卡位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以限制所述滑块的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栓支架展开后的直径由近及远先增大后减小,且所述取栓支架展开后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目标管腔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网兜支架包括由近及远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近端连接部、近端锥形部、中间贴壁部、远端锥形部和远端连接部,所述近端连接部由多根周向设置的延伸杆组成,多根所述延伸杆与所述安装构件连接,所述近端锥形部的直径由近及远沿所述外层网兜支架的轴向依次增大,所述远端锥形部的直径由近及远沿所述外层网兜支架的轴向依次减小,所述中间贴壁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目标管腔的直径,所述远端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远端锥形部的直径,所述远端锥形部与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层网兜支架包括由近及远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近端延伸部、近端网面、远端网面和远端延伸部,所述近端延伸部由多根周向设置的拉杆组成,多根所述拉杆与所述安装构件或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连接,所述近端网面的直径由近及远沿所述内层网兜支架的轴向依次增大,所述远端网面的直径由近及远沿所述内层网兜支架的轴向依次减小,所述远端延伸部的直径小于所述远端网面的直径,所述远端延伸部与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端网面的网孔密度小于所述远端网面的网孔密度,所述近端延伸部的近端向内收缩并贴合在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的外壁上,所述远端延伸部向内收缩并贴合在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的外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网兜支架展开后的最大直径处设置有显影标记,多个所述显影标记设置在所述外层网兜支架的同一个圆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栓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取栓支架,当所述取栓支架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取栓支架沿所述取栓器的轴向依次设置并连接为一体,所述移动控制构件从所述安装构件的远端伸出后依次穿过所有所述取栓支架,并与最远端的所述取栓支架的远端连接,并且仅最近端的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取栓支架的网孔密度由近及远的逐渐致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取栓支架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和远端均通过显影环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当所述取栓支架的数量为多个时,最近端的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通过显影环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最远端的所述取栓支架的远端通过显影环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栓部件还包括覆膜,所述覆膜覆盖所述外层网兜支架的部分网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取栓装置,其包括输送器、抽吸导管以及任一项所述的取栓器,所述输送器用于递送所述取栓器至目标取栓部位,所述抽吸导管与所述输送器连接,并通过所述输送器施加抽吸力以抽吸目标管腔内的栓塞物。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取栓器包括取栓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取栓部件包括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外层网兜支架和嵌套在所述外层网兜支架内的内层网兜支架;所述控制部件包括移动控制构件和安装构件;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穿过所述安装构件,并从所述安装构件的远端伸出后与所述取栓支架的远端连接;所述外层网兜支架的近端与所述安装构件连接;所述内层网兜支架的近端与所述安装构件或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连接;当所述移动控制构件朝所述取栓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时,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能够控制所述取栓支架改变直径大小。
此时,采用双层结构设计的取栓支架,使取栓器既能有效清除新鲜产生的柔软栓塞物,又能够清除具有陈旧性以及强附着性特点的栓塞物,清理效率高,清除效果好,尤其在用于靠近双肺支脉的主动脉血栓清除时,取栓支架的展开直径可自由调节,从而在清除靠近双肺支脉的主动脉血栓时对血管的损伤较小。当然应用于其他场合时,也可根据管腔直径变化情况实时调整取栓支架的展开直径,使得取栓支架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管腔情况,在减小对血管造成损伤的同时,还能保证外层网兜支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有效的捕获和导出栓塞物。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装置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器属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装置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器的所有优点,故在此不再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一一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取栓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滑块与移动控制构件的近端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2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滑块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e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滑块上的嵌合凸起嵌入嵌合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层网兜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层网兜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层网兜支架上的一种显影标记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层网兜支架上的另一种显影标记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层网兜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取栓器处于较大展开直径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取栓器处于较小展开直径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术过程中将鞘管、输送导管先后沿着导丝送至目标血栓处的示意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术过程中取栓器完全释放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8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术过程中通过手柄调节取栓支架直径至贴壁时的示意图;
图8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术过程中回撤安装构件导出血栓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取栓支架设有覆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多个取栓支架在轴向上依次排布并连接为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说明如下:
100-输送器;110-鞘管;110a-鞘管远端开口;120-输送导管;130-连接座;140-止血密封阀;150-导丝;200-取栓器;210-取栓支架;211-内层网兜支架;2111-拉杆;2112-近端收束端;2113-近端网面;2114-远端网面;2115-远端延伸部;212-外层网兜支架;2121-延伸杆;2122-近端锥形部;2123-远端锥形部;2124-中间贴壁部;2125-远端连接部;2126-外层网兜支架的网孔;2127-网杆;2128-网孔节点;2129-外层连接部;213-显影点;214-侧支;215-显影丝;220-控制部件;221-移动控制构件;222-安装构件;223-导向头;2231-台阶面;224-手柄;225-滑动控制部;2251-滑块;2252-滑轨;2253-托板;2254-滑块的壁面;2255-嵌合槽;2256-嵌合凸起;226-显影环;230-覆膜;300-抽吸导管;310-单向阀;10-血管;20-目标血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在本申请文件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远端”通常是指医疗器械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而“近端”通常是指医疗器械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本申请文件中的“远端”和“近端”并不指向结构的端部,而是相对位置,例如取栓支架的远端并不是取栓支架的端部,而是相对靠近取栓支架端部的位置。本文中“轴向”通常指沿着中心轴线的方向,如沿着取栓支架的中心轴线方向,“径向”通常指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周向”是指围绕中心轴线的方向:“前进”指的是向远端方向运动;“向后”或“回撤”指的是向近端方向运动;“在前”是更靠近近端的位置;“在后”是更远离近端的位置。本文中,目标管腔可以是血管、胆管或输尿管等人体自然腔道。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取栓装置及取栓器,以解决现有的取栓装置在治疗血栓、结石时效率低、捕获成功率低、无法适应于各种管腔等问题。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以下描述中,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以下描述中,以血管内清除血栓为例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修改以下描述,在细节上作适当修改后将所述描述用于清除结石。
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栓装置,可实现栓塞物的介入治疗,该取栓装置包括输送器100和取栓器200,输送器100用于递送取栓器200至目标取栓部位。取栓器200包括取栓部件和控制部件220,取栓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取栓支架210,本实施例中,取栓支架210的数量为一个。控制部件220与取栓支架210连接,以控制取栓支架210的释放和回收,还能控制取栓支架210改变直径大小。
取栓支架210包括内层网兜支架211和外层网兜支架212,内层网兜支架211嵌套在外层网兜支架212的内部。这种双层结构的设计,使取栓器200既能清除具有陈旧性以及强附着性特点的栓塞物,还能有效清除新鲜产生的柔软栓塞物,取栓效率高,取栓效果好,同时这种双层支架可以更好的捕获血栓,减小捕获的血栓逃逸风险,进而降低因逃逸血栓所引起的堵塞风险。
内层网兜支架211的网孔密度通常大于外层网兜支架212的网孔密度,使内层网兜支架211相比于外层网兜支架212更为致密,致密网孔可以更好的阻止血栓逃逸,而外层网兜支架212相比于内层网兜支架211更为稀疏,稀疏网孔有利于切割和破碎大块血栓。
控制部件220包括移动控制构件221和安装构件222。移动控制构件221穿过安装构件222,并从安装构件222的远端伸出后与取栓支架210的远端连接,具体地,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远端以及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远端均与移动控制构件221固定连接,使得移动控制构件221能够作用于取栓支架210的远端,从而调节取栓支架210的直径。此外,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近端与安装构件222固定连接,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近端与安装构件222或移动控制构件221固定连接。需要调节取栓支架210的展开直径时,安装构件222保持不动,操控移动控制构件2221相对于安装构件222前进或后退,便可控制取栓支架210改变直径大小。需理解的,当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近端和远端均与移动控制构件221相连时,外层网兜支架212也会作用于内层网兜支架211,间接地促使内层网兜支架211随同外层网兜支架212一起改变直径。
这么做,方便根据管腔直径变化情况实时调整取栓支架210的展开直径,使得取栓支架210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管腔情况,在减小对血管造成损伤的同时,还能保证外层网兜支架212与血管壁紧密贴合,有效的清除附壁栓塞物,清理效率高,清除效果好,尤其在用于靠近双肺支脉的主动脉血栓清除时,由于取栓支架210的展开直径可自由调节,从而在清除靠近双肺支脉的主动脉血栓时对血管的损伤较小。
外层网兜支架212应具有良好的径向支撑性,使得取栓支架210展开后与管腔的贴壁性更强,可以有效的去除一些陈旧性的硬化粘结在管壁上的栓塞物,而且在保证较高径向支撑力的同时,也使得外层网兜支架212的内部有着较大的存储空间,可以捕获更多血栓。
内层网兜支架211应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和适应性,易跟随外层网兜支架212的直径变化而相应变化,同时内层网兜支架211还可有效清除管腔中新鲜产生的柔软血栓并有效阻止破碎血栓逃逸。因此,外层网兜支架212捕获的血栓可以被内层网兜支架211进一步捕获而无法逃逸,捕获的成功率更高。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外层网兜支架212为切割支架,内层网兜支架211为编织支架。编织支架的柔顺性和适应性更好,切割支架的径向支撑性更好。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控制构件221为杆状结构,其伸出安装构件222的远端后可进一步支撑取栓支架210,不仅提高支撑强度,而且可限制取栓支架210在变换直径时的移动方向,此时,外层网兜支架212和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远端均装载于移动控制构件221上。进一步的,移动控制构件221具有轴向贯通设置的内部腔道,可供导丝150(参见图8a至图8d)或其他辅助器械通过。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杆状的移动控制构件221可替换为拉绳,通过放松和收紧拉绳来控制取栓支架210改变直径大小。
当移动控制构件221为杆状结构时,移动控制构件221的远端安装有导向头223。导向头223的存在,便于在血管内推进取栓器200,以减小对血管的损伤。导向头223可采用中空锥形帽设计,使其远端形成为球形端面,在实现导向的同时,还减小对血管的损伤。进一步的,导向头223的近端端面为台阶面2231,台阶面2231可限制取栓器200和输送器100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
移动控制构件221的近端与安装构件222的近端可以连接或不连接。当移动控制构件221的近端与安装构件222的近端连接时,如图1a和图2a所示,安装构件222的近端设置有手柄224,移动控制构件221的近端与手柄224可滑动地连接,此时,操作者只需要操控手柄224即可控制移动控制构件221的移动。当移动控制构件221的近端与安装构件222的近端不连接时,操作者可以直接操控移动控制构件221的近端来驱动移动控制构件221移动。无论何种方式,只需要移动控制构件221能相对于安装构件222在轴向上滑动即可。
如图1a和图2a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手柄224上设置有滑动控制部225,移动控制构件221的近端与滑动控制部225连接,滑动控制部225用于驱动移动控制构件221移动。进一步的,滑动控制部225可被手动操控。
如图2a至图2e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控制部225包括滑块2251和滑轨2252。可将手柄224的内部结构直接构造形成滑轨2252,或者滑轨2252单独地装配在手柄224的内部。滑块2251被限位在滑轨2252上,只能沿滑轨2252移动。滑块2251的移动方向即为移动控制构件221的移动方向。移动控制构件221的近端设置在手柄224中,并与滑块2251固连。此时,操作者只需要手动拨动滑块2251,即可操纵移动控制构件221前进或后退,这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致动移动控制构件221直线运动的方式可以有许多,并不一定限制为滑块滑轨,实际上,可选择其中至少一种来执行,诸如:齿轮齿条驱动、螺纹螺杆驱动、涡轮蜗杆等。
如图2b和图2c所示,滑块2251上进一步设置有托板2253,托板2253用于放置部分移动控制构件221,以提升连接强度。移动控制构件221的近端与滑块2251的一个壁面2254固定连接,这里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胶水粘结或卡接等,具体不限定。滑块2251被手动触摸的表面可设置防滑结构以增加摩擦力。
滑动控制部225较佳地还包括卡位结构,卡位结构用于限制滑块2251的移动,进而使移动控制构件221也被限制在当前的位置而不会轻易移动,提升手术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可减轻操作者的负担,使操作更为便捷和舒适。卡位结构可通过力锁合或形状锁合的方式限制滑块2251的移动,此外,卡位结构能够将滑块2251限制在移动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多个位置对应于控制取栓支架210展开时的不同直径。本实施例中,卡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滑块2251上的第一卡位部和设置于滑轨2252上的多个第二卡位部,多个第二卡位部沿滑块2251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卡位部选择性地与多个第二卡位部中的一个配合连接,即可将滑块2251限位在当前位置。
如图2a、图2d和图2e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中的一个为嵌合槽2255,另一个为嵌合凸起2256,通过嵌合凸起2256与嵌合槽2255的配合连接限制滑块2251的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位部为嵌合凸起2256,第二卡位部为嵌合槽2255,多个嵌合槽2255沿滑块2251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滑块2251可停留在多个嵌合槽2255所确定的任意一个位置。
如图2d和2e所示,本实施例中,滑块2251上设置有两个嵌合凸起2256,两个嵌合凸起2256分布在滑块2251垂直于移动方向的两相对侧(可以是左右两侧或上下两侧),两个嵌合凸起2256可同时嵌入对称的两个嵌合槽2255中。当向近端或者远端沿着滑轨2252移动滑块2251时,嵌合凸起2256会随着滑块2251的移动从而嵌入不同位置的嵌合槽2255中,这种嵌合能够对滑块2251起到卡位的作用。然而,以上内容并非实现卡位结构的唯一方式,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其所能理解的至少一种方式来执行。
因此,可以通过手柄224上的滑块2251调节移动控制构件221相对于安装构件222的位置,从而对取栓支架210展开直径进行控制,使得取栓支架210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管腔情况,进而减小对血管的损伤。一般的,血管远端的直径小,血管近端的直径大,需要进入血管远端时,可控制减小取栓支架210的直径,而回撤进入血管近端时,可控制增大取栓支架210的直径。
取栓支架210可以自行膨胀展开或者借助于外力展开。当取栓支架210可以自行展开时,取栓支架210在脱离输送器100后可自行展开,无需借助外力的作用,此时的控制部件220再进一步调节取栓支架210展开后的直径(即外径)。当取栓支架210不能自行展开时,取栓支架210在脱离输送器100后,需要借助控制部件220的作用而展开,此时,控制部件220不仅用于控制取栓支架210的展开,还用于调节取栓支架210展开后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取栓支架210为自膨支架。取栓支架210优选由金属材料制成,如由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特别优选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镍钛合金。内层网兜支架211和外层网兜支架212的材料可相同或不相同。
取栓支架210展开后的直径优选地由近及远沿自身轴向先增大后减小。这种结构,便于将取栓支架210导向回收进入输送器100中,减小取栓支架210所需的回撤力,提高操作稳定性,同时减小对血管的损伤。此时,取栓支架210展开后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目标管腔的直径,使得取栓支架210展开后最大直径处的网面能与血管壁紧密贴合。
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远端与移动控制构件221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实施例中,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远端与导向头223直接连接。需要说明的,实现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近端和远端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可以选择其中至少一种来执行,诸如:热熔熔接、胶水粘接或机械连接(如焊接、卡接、螺纹连接等)。本实施例中,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近端通过显影环226与安装构件222相连。外层网兜支架212近端处的显影环226便于确定取栓支架210的近端位置,以便于在血管内准确定位取栓支架210。
如图3和图4所示,外层网兜支架212为网篮结构,在保证较高径向支撑力的同时,使得外层网兜支架212的内部有着较大的存储空间,可以更好的收集血栓。外层网兜支架212优选由形状记忆金属切割而成,切割形成的外层网兜支架212的径向支撑力好,而且能形成较大的网孔来切割和破碎血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层网兜支架212包括近端连接部和外层网兜主体。近端连接部设置在外层网兜主体的近端,既用于与安装构件222连接,又可切割和破碎大块血栓。外层网兜主体为网篮主体,其用于抓捕血栓。近端连接部由多根周向设置的延伸杆2121组成,多根延伸杆2121与安装构件222固定连接。延伸杆2121的数量可为2根~4根。
优选的,外层网兜主体被配置为两端小、中间大的展开构造。更详细地,外层网兜主体为远端封闭的网兜,其包括由近及远依次连接的近端锥形部2122、中间贴壁部2124和远端锥形部2123,近端连接部与近端锥形部2122的近端连接。近端锥形部2122的直径由近及远沿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轴向依次增大,远端锥形部2123的直径由近及远沿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轴向依次减小,使得近端锥形部2122和远端锥形部2123的直径均小于中间贴壁部2124的直径,而中间贴壁部2124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目标管腔的直径,使中间贴壁部2124展开后与血管壁贴合。优选地,近端锥形部2122比远端锥形部2123更加平缓。进一步的,外层网兜主体还包括远端连接部2125,远端连接部2125与远端锥形部2123的远端连接,远端连接部2125的直径小于远端锥形部2123的直径,远端连接部2125可向内收缩至紧贴移动控制构件221的外壁,再将远端连接部2125与移动控制构件221直接或间接地连接。
可理解的,外层网兜支架212在抓捕血栓时,还允许血流通过,而且多根延伸杆2121还能形成较大的网孔以有效切割和破碎大块血栓,并将切割破碎后的血栓导入外层网兜主体的网兜空间中,同时又能在回撤过程中借助于外层网兜支架212较强的径向支撑性,进一步刮擦附壁血栓,有效的将硬化粘结在血管壁上的栓塞物剥离,进而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远近端锥形部能够方便取栓支架210导向回收进入输送器100中,减小取栓支架210所需的回撤力。
优选地,近端锥形部2122的网孔密度小于远端锥形部2123的网孔密度,可以更好的捕获并拦截血栓。本实用新型对外层网兜主体的网孔2126形状不作限制,除采用菱形外,也可采用其他合适的形状,如矩形、圆形、椭圆形等。如图5a和图5b所示,外层网兜主体的网孔2126由网杆2127连接而成,相邻网孔2126通过网孔节点2128连接。网杆2127和网孔节点2128之间通过圆角光滑连接,从而缓解扩张时的应力集中现象。网孔节点2128的形状不受限制,如菱形、矩形、圆形、多边形的一种形状或多种形状的组合。
图示的实施例中,外层网兜主体展开后的最大直径位置处优选地设置有显影标记,显影标记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与外层网兜主体固定连接。当外层网兜支架212完全展开后,多个显影标记会均匀地分布在外层网兜主体的同一个圆周上,这些显影标记可以在术中实时监测取栓支架210的放置位置及与血管的贴壁情况,进而可以根据管腔直径情况实时调节取栓支架210的位置和展开直径,始终确保手术过程中取栓支架210与管壁的贴合紧密度。显影标记例如胶水粘接或激光焊接在外层网兜支架212上。
如图5a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影标记为设置在网孔节点2128处的显影点213,显影点213的形状不限于圆形。当然,显影点213除设置在网孔节点2128处,还能设置在其他位置,只要多个显影点213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而便于确定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贴壁情况即可。或者,如图5b所示,显影标记为设置在网杆2127处的显影丝215,显影丝215可以直接缠绕在网杆2127上或缠绕在从网杆2127的一侧延伸出的侧支214上。这里的显影点213和显影丝215仅是举例说明,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以上所述,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近端与安装构件222或移动控制构件221相连,本实施例中,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近端通过显影环226与移动控制构件221相连。需知,当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近端与安装构件222相连时,内层网兜支架211近端处的显影环226与外层网兜支架212近端处的显影环226可以是同一个或为分开设置的两个。进一步的,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远端通过另一个显影环226与移动控制构件221的远端相连,内层网兜支架211远端处的显影环226可确定取栓支架210的远端位置,以便于在血管内准确定位取栓支架210。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远端与导向头223固定连接。
实现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近端和远端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可以选择其中至少一种来执行,如:热熔熔接、胶水粘接或机械连接(如焊接、卡接、螺纹连接等)。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近端和远端的连接方式可以与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连接方式相同或不相同。
参照图6所示,内层网兜支架211为远端封闭的网笼,展开直径略小于外层网兜支架212或与外层网兜支架212的内壁贴合。图示的实施例中,内层网兜支架211由形状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柔顺性和适应性好,而且还形成有致密网孔。在构造上,内层网兜支架211与外层网兜支架212类似,内层网兜支架211包括近端延伸部和内层网兜主体;近端延伸部设置在内层网兜主体的近端,用于与安装构件222或移动控制构件221连接;内层网兜主体为滤网,其用于抓捕血栓。近端延伸部由周向设置的多根拉杆2111组成,多根拉杆2111的近端与安装构件222或移动控制构件221连接。进一步的,多根拉杆2111的近端形成近端收束端2112,近端收束端2112与移动控制构件221相连,近端收束端2112可向内收缩并紧贴在移动控制构件221的外壁上以提高径向支撑力。
进一步的,内层网兜主体包括由近及远依次设置的近端网面2113和远端网面2114,近端网面2113和远端网面2114互相连接成两端小、中间大的展开构造。由此,近端延伸部、近端网面2113、远端网面2114由近及远沿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轴向依次连接。近端网面2113的直径由近及远沿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轴向依次增大,远端网面2114的直径由近及远沿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轴向依次减小,这使得内层网兜支架211的形状也有利于导向回收入输送器100中。进一步的,近端网面2113的网孔密度小于远端网面2114的网孔密度,使得近端网面2113相对疏松,远端网面2114的网孔非常致密。进一步的,内层网兜主体还包括远端延伸部2115,远端延伸部2115的直径小于远端网面2114的直径,远端延伸部2115与移动控制构件211连接。远端延伸部2115可向内收缩形成远端收束端,远端收束端可紧贴移动控制构件221的外壁而提高径向支撑力。此时,取栓器200回撤过程中,大块血栓被外层网兜支架212切割破碎随后进入内层网兜支架211的网兜空间中,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远端网面2114的致密网孔可以使得取栓支架210捕获的血栓无法逃逸,避免造成逃逸血栓引起的堵塞。
参见图1a和图1b,以及图8a至图8d,本实施例中,输送器100包括同轴设置的鞘管110和输送导管120,输送导管120穿入鞘管110,并可在鞘管110中推送。取栓器200压缩在输送导管120内,由输送导管120将取栓器200递送至目标取栓部位。输送导管120的近端可设置连接座130,连接座130采用Y形接头,Y形接头的近端开口处设有柔性的止血密封阀140,止血密封阀140密封连接座130的近端。此外,输送导管120与鞘管110的近端也通过密封阀片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的取栓装置还可进一步包括抽吸导管300,抽吸导管300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栓塞物的清除效果。在取栓过程中,配合抽吸导管300将血栓吸入并导出体内,确保取栓效率和取栓效果。为此,抽吸导管300用来抽吸被取栓器200捕获的血栓,抽吸导管30可与连接座130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连接,抽吸导管300适用于通过输送导管120施加抽吸力以抽吸目标病变处的血栓。抽吸导管300设置在连接座130的侧面,抽吸导管300的远端与连接座130的侧孔连接。抽吸导管300的近端常设置有单向阀310,单向阀310用于连接外部的抽吸设备,抽吸设备通过抽吸导管300对输送导管120施加抽吸力。抽吸设备可选自任意可能的流体输送装置,例如真空泵等。
参见图8a至图8d所示,鞘管110可沿着导丝150在体内率先建立手术通道,输送导管120装载压缩后的取栓器200后可在鞘管110中推送。进一步的,导向头223的台阶面2231设置在输送导管120的远端外,并被输送导管120的远端端面所阻挡,使得导向头223不进入输送导管120的内腔中,以此限定取栓器200和输送导管120的相对位置。操纵输送导管120相对于取栓器200后退,或操纵取栓器200相对于输送导管120前进,即可释放取栓支架210,使取栓支架210脱离输送导管120的约束后从压缩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在一般的操作方式中,取栓器200保持不动,逐渐向近端回撤输送导管120以释放取栓支架210,反之,操纵取栓器200后退,即可回收取栓支架210,在回收时,取栓支架210一般回收入鞘管110中
取栓支架210的直径调节的过程可见图7a和7b所示。以手柄224调节为例。如图7a所示,当滑块2251位于手柄224的最近端时,取栓支架210完全展开至最大直径。如果将滑块2251向远端滑动,安装构件222的位置不发生改变,而移动控制构件221相对于安装构件222向着远端方向滑动,由于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近端与安装构件222固定连接,远端与移动控制构件221固定连接,因此,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远端在移动控制构件221的带动下,可以朝远端方向拉伸变形,使外层网兜支架212的直径对应缩小,此时内层柔软的内层网兜支架211由于受到外层网兜支架212的挤压,内层网兜支架211的直径也会相应减小,进而能够适应直径更小的血管,具体参见图7b。同理,也可以通过将滑块2251向近端滑动,从而增加取栓支架210的直径,从而能够适应直径更大的血管。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取栓装置时,参考图8a至图8d所示。如图8a所示,首先将导丝150沿着血管10推送至目标血栓20处,继续推送导丝150使其完全穿过目标血栓20,然后,将鞘管100沿着导丝150推送到目标血栓20所在位置处,随后保持鞘管110的位置不变,将携带压缩后的取栓支架210的输送导管120沿着导丝150在鞘管110中推送,直至导向头223被递送到目标血栓20的远端位置。随后,如图8b所示,保持控制部件220不动,逐渐向后回撤输送导管120,直至取栓支架210完全露出,此时取栓支架210处于直径较小的状态(滑块2251处于初始位置,初始位置为手柄224的最远端)。如图8c所示,通过向近端逐步调节滑块2251的位置,移动控制构件221会向着安装构件222的近端缩回,从而使得取栓支架210逐渐膨胀展开,并通过观察显影标记,能够实时监控取栓支架210在管腔中的轮廓大小,直至其最大直径贴紧血管壁。
如图8d所示,当展开后的取栓支架210进行取栓时,向近端回撤安装构件222,使得展开后的取栓支架210也朝着近端缓慢移动,在此过程中,目标血栓20逐渐被外层网兜支架212的延伸杆2121、近端锥形部2122、中间贴壁部2124以及内层网兜支架211的拉杆2111和近端网面2113逐渐刮除、挤压、切割破碎,并最终进入内层网兜支架211的网兜空间中,内层网兜支架211的远端网面2114形成了血栓的空间阻拦结构,能够将抓取到的血栓牢固的包围在取栓支架210的内部,从而大大降低了转移过程中血栓逃去血管远支的风险。
如图8d所示,当目标血栓20被取栓支架210拉到鞘管110的远端开口110a附近时,可以使用外部抽吸设备对鞘管110的腔内提供持续负压,目标血栓20在负压作用下被抽吸至鞘管110腔内。最后,取栓支架210和血栓整体被拉入鞘管110的内腔内,后通过鞘管110拉出体外。手术结束,所有器械一同撤出人体。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取栓器2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提供取栓器200的结构基本相同,对于相同部分不再叙述,以下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取栓器200中,外层网兜支架212为编织支架,同时内层网兜支架211为切割支架,内层网兜支架211展开后的轮廓略小于外层网兜支架212或与其贴合。这种设计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取栓器2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提供取栓器200的结构基本相同,对于相同部分不再叙述,以下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如图9所示,实施例三提供的取栓器200中,外层网兜支架212上设有覆膜230,覆膜230覆盖外层网兜支架212的部分网孔而不会阻挡血流通过。进一步的,覆膜230设置于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远端锥形部2123,用于覆盖远端锥形部2123的部分网孔,同时远端锥形部2123的一些网孔未被覆膜230覆盖,以使得血液能够流通。这种设置可以进一步收集并阻拦逃逸的破碎血栓,提高取栓效果,同时还能保持管腔内血流通畅。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取栓器2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提供取栓器200的结构基本相同,对于相同部分不再叙述,以下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如图10所示,实施例四提供的取栓器200中,取栓支架2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取栓支架210沿取栓器200的轴向依次设置并连接为一体,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多个滤网节段,每个取栓支架210相当于一个滤网节段。本实施例的单个取栓支架210的结构基本与上述实施例类似,不再详细说明。
相邻两个取栓支架210中,在前的一个取栓支架210的远端与在后的一个取栓支架210的近端连接,最远端的一个取栓支架210的远端与导向头223或移动控制构件221连接,最近端的一个取栓支架210的近端依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式进行连接。这使得操纵移动控制构件221时,所有取栓支架210联动改变直径大小。
图10仅示意了多个外层网兜支架212依次布置时的状态。可以看出,多个外层网兜支架212在取栓器200的轴向上依次连接并形成整体,只有最近端的一个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近端与安装构件222连接,其余外层网兜支架212与安装构件222不连接,此相当于其余外层网兜支架212通过最近端的外层网兜支架212与安装构件222连接,同时最远端的一个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远端与移动控制构件221连接。
图示的实施例中,最近端的一个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近端与安装构件222通过显影环226固定,最远端的一个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远端与导向头223固定。相邻两个取栓支架210中,在前的外层网兜支架212通过远端连接部2125与在后的外层网兜支架212的延伸杆2121连接并形成外层连接部2129。虽然仅提及外层网兜支架212的连接方式,但应当认识到,在前的内层网兜支架211可通过远端延伸部2115与在后的内层网兜支架211的拉杆2111连接并形成内层连接部。外层连接部2129和内层连接部处的结构较细和稀疏,从而能够提高取栓器200在迂曲血管中的柔顺性和适应性,同时提高取栓器200在弯曲血管内整体的抗弯折和向内塌陷的能力,提高取栓器210镶嵌和抓捕血栓的能力。各个取栓支架210能够分段将血栓带出体外,取栓支架210的数量可以根据血栓长度以及各个取栓支架210的取栓长度等确定,以实现大量血栓的快速清除。
优选地,多个取栓支架210的网孔密度由近端向远端逐渐致密,致密的网孔可以有效阻止小血栓穿过网孔。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取栓装置及取栓器200还可用于胆管、输尿管取石,通过将取栓器200在管道内移动能够将管道内的结石拉出并收集在网兜中,内层网兜支架212的远端致密网孔可以有效阻止小结石穿过网孔。尤其,采用多个滤网节段的取栓器200时,多个取栓支架210同轴排布形成多层的取石结构,能够对管腔重复清理,避免了结石遗漏,提高取石的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装置及取栓器至少具有如下的优点:
首先,采用双层结构设计的取栓支架,使取栓支架既能作用于陈旧性的硬性栓塞物,还能作用于新产生的软性栓塞物,提高了取栓效率和取栓成功率;同时,可根据管腔直径变化情况实时调整取栓支架的展开直径,使得取栓支架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管腔情况,在减小对血管造成损伤的同时,还能保证外层网兜支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
其次,外层网兜支架为切割支架时,可提供较强的径向支撑力,能更好的将硬化粘结在管壁上的栓塞物剥离,而内层网兜支架在保证良好的柔顺性和适应性的同时,使取栓支架内部有着致密的网孔,进而取栓器回撤过程中,大块血栓被外层网兜支架切割破碎随后进入内层网兜支架中,内层网兜支架相对更致密网孔可以使得外层网兜支架捕获的血栓无法逃逸,避免造成逃逸血栓引起的堵塞。
再者,内层网兜支架和外层网兜支架构造为两端小、中间大的展开形状时,使得取栓支架能够更好地导向收纳至输送器中,减小取栓支架所需的回撤力,不仅提高操作稳定性,还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此外,外层网兜支架的外层网兜主体上设置有多处显影标记,在外层网兜支架完全展开后显影标记均匀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这种设置可以在手术时监测取栓支架与栓塞物的贴合度,便于重新调整支架位置和支架展开直径,从而更好的捕获和导出栓塞物。
最后,多节段滤网的结构设计,还能提高取栓器装载于迂曲管腔中的柔顺性和适应性,最终提高取栓器镶嵌和抓捕血栓的能力,同时各个取栓支架能够分段将栓塞物带出体外,以实现大量栓塞物的快速清除,清除效率更高。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取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栓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取栓部件包括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外层网兜支架和嵌套在所述外层网兜支架内的内层网兜支架;所述控制部件包括移动控制构件和安装构件;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穿过所述安装构件,并从所述安装构件的远端伸出后与所述取栓支架的远端连接;所述外层网兜支架的近端与所述安装构件连接;所述内层网兜支架的近端与所述安装构件或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连接;当所述移动控制构件朝所述取栓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时,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能够控制所述取栓支架改变直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网兜支架为切割支架,所述内层网兜支架为编织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控制构件为杆状结构,所述移动控制构件具有轴向贯通设置的内部腔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构件的近端设置有手柄,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的近端与所述手柄可滑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滑动控制部,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的近端与所述滑动控制部连接,所述滑动控制部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控制部包括卡位结构,所述卡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的移动,并且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能够被所述卡位结构限制在移动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多个所述位置对应于控制所述取栓支架的不同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控制部还包括滑块和滑轨,所述滑块被限位在所述滑轨上并沿所述滑轨移动,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的近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卡位结构包括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所述滑块上设置所述第一卡位部,所述滑轨上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卡位部,多个所述第二卡位部沿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卡位部选择性地与多个所述第二卡位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以限制所述滑块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展开后的直径由近及远先增大后减小,且所述取栓支架展开后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目标管腔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网兜支架包括由近及远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近端连接部、近端锥形部、中间贴壁部、远端锥形部和远端连接部,所述近端连接部由多根周向设置的延伸杆组成,多根所述延伸杆与所述安装构件连接,所述近端锥形部的直径由近及远沿所述外层网兜支架的轴向依次增大,所述远端锥形部的直径由近及远沿所述外层网兜支架的轴向依次减小,所述中间贴壁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目标管腔的直径,所述远端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远端锥形部的直径,所述远端锥形部与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网兜支架包括由近及远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近端延伸部、近端网面、远端网面和远端延伸部,所述近端延伸部由多根周向设置的拉杆组成,多根所述拉杆与所述安装构件或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连接,所述近端网面的直径由近及远沿所述内层网兜支架的轴向依次增大,所述远端网面的直径由近及远沿所述内层网兜支架的轴向依次减小,所述远端延伸部的直径小于所述远端网面的直径,所述远端延伸部与所述移动控制构件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网面的网孔密度小于所述远端网面的网孔密度,所述近端延伸部的近端向内收缩并贴合在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的外壁上,所述远端延伸部向内收缩并贴合在所述移动控制构件的外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网兜支架展开后的最大直径处设置有显影标记,多个所述显影标记设置在所述外层网兜支架的同一个圆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取栓支架,当所述取栓支架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取栓支架沿所述取栓器的轴向依次设置并连接为一体,所述移动控制构件从所述安装构件的远端伸出后依次穿过所有所述取栓支架,并与最远端的所述取栓支架的远端连接,并且仅最近端的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取栓支架的网孔密度由近及远的逐渐致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取栓支架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和远端均通过显影环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当所述取栓支架的数量为多个时,最近端的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通过显影环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最远端的所述取栓支架的远端通过显影环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部件还包括覆膜,所述覆膜覆盖所述外层网兜支架的部分网孔。
17.一种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器、抽吸导管以及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栓器,所述输送器用于递送所述取栓器至目标取栓部位,所述抽吸导管与所述输送器连接,并通过所述输送器施加抽吸力以抽吸目标管腔内的栓塞物。
CN202320654899.3U 2023-03-28 2023-03-28 取栓装置和取栓器 Active CN219354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4899.3U CN219354073U (zh) 2023-03-28 2023-03-28 取栓装置和取栓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4899.3U CN219354073U (zh) 2023-03-28 2023-03-28 取栓装置和取栓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4073U true CN219354073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8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4899.3U Active CN219354073U (zh) 2023-03-28 2023-03-28 取栓装置和取栓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4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0691B2 (en) Axial lengthening thrombus capture system
JP7450256B2 (ja) 急速吸引血栓摘出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64623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EP2736425B1 (en) Intravascular thromboembolectomy device
EP1644069B1 (en) Devices for aspirating from filters
CN112890914A (zh) 用于从血管中移除闭塞凝块的支架取栓器装置及其方法
KR20210066739A (ko) 외측 시스 및 내측 카테터를 구비한 혈전 회수 디바이스
JP2019500077A (ja) 血流制限を伴う塞栓除去装置及び方法
US20080275485A1 (en) Guidewire with collapsible filte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N113143405A (zh) 一种血管内取栓网盘支架及其输送装置
US11141178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obstruction retrieval and treatment
CN112568967A (zh) 一种多节段网篮式取栓支架及其取栓装置
CN111803178A (zh) 一种取栓套管及取栓球囊导管组装套件
CN112568968A (zh) 一种双层网笼式取栓支架及其组件
CN116509506A (zh) 取栓装置和取栓器
CN219354073U (zh) 取栓装置和取栓器
CN214966296U (zh) 一种多节段网篮式取栓支架及其取栓装置
CN214966300U (zh) 一种血管内取栓网盘支架及其输送装置
US20220330961A1 (en) Clot retriever and thrombectomy device for massive clot removing from vascular system with adjustable device orifice and retrieve length
CN212438758U (zh) 一种取栓套管及取栓球囊导管组装套件
US20240016505A1 (en)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moving and filtering vessel occlusions to isolate blood for reinfusion into a patient
CN113423451B (zh) 取栓导管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