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0495U - 用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供用电组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供用电组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0495U
CN219350495U CN202223588561.7U CN202223588561U CN219350495U CN 219350495 U CN219350495 U CN 219350495U CN 202223588561 U CN202223588561 U CN 202223588561U CN 219350495 U CN219350495 U CN 219350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wall
supply device
limiting
gu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885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幸云辉
陈熙
吴焕章
曾珂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885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0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0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0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供用电组合设备,用电装置包括与供电装置相接触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滑动部和第一限位部,第一滑动部能够沿第一方向放置于供电装置,且第一滑动部能够相对供电装置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滑动,第一限位部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限位于供电装置,并沿第三方向与供电装置解除限位,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反。第一滑动部包括第一导向壁,第一导向壁沿第一方向延伸,并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第一导向壁在第一滑动部放置于供电装置时与供电装置相接触。本申请第一导向壁形成导向作用,有利于用电装置和供电装置对准和滑动配合,进而提高了用电装置与供电装置的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用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供用电组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供用电组合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需要在室内通过电线连接的空调等用电装置目前已经实现了移动性的使用,具体为对用电装置配置可移动的供电装置,以在没有电源的户外场景下,通过供电装置为用电装置供电。
供电装置通常布置在用电装置的底部,在使用时,需要抬起用电装置并对准供电装置后安装在供电装置上方。然而,用电装置无法快速与供电装置对位,需要用户在抬起过程中不断调整用电装置的位置以和供电装置对齐并卡合,由于用电装置具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导致整个对位过程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用电装置,能够提高用电装置与供电装置之间的安装效率。
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包括与供电装置相接触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滑动部和第一限位部,第一滑动部能够沿第一方向放置于供电装置,且第一滑动部能够相对供电装置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滑动,第一限位部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限位于供电装置,并沿第三方向与供电装置解除限位,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反。第一滑动部包括第一导向壁,第一导向壁沿第一方向延伸,并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第一导向壁在第一滑动部放置于供电装置时与供电装置相接触。
上述第一滑动部沿着第一方向放置于供电装置时,由于倾斜的第一导向壁和供电装置相接触,使第一导向壁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用电装置和供电装置对准,也有利于用电装置与供电装置的滑动配合,从而方便第一限位部与用电装置的限位,进而提高了用电装置与供电装置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还包括第一支撑壁,第一支撑壁位于第一导向壁朝向第一壳体内的一侧,并与第一导向壁连接,第一支撑壁在第一滑动部放置于供电装置时与供电装置相接触;第一限位部与第一支撑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
上述第一支撑壁的设置使第一滑动部为凹槽,方便第一滑动部与供电装置的配合。并且在将第二侧部放置于地面或者其他支撑结构上时,通过将第一滑动部设置为凹槽,降低了第一滑动部对第二侧部放置在地面或者其他支撑结构上的平稳性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还包括与第一导向壁沿第四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壁,第二导向壁的一侧连接于第一支撑壁,另一侧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与第一导向壁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第四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两垂直,第二导向壁在第一滑动部放置于供电装置时与供电装置相接触。
上述第二导向壁提高了导向的效果,进一步有利于用电装置和供电装置的对准,以及用电装置与供电装置的滑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沿第四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限位部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限位于供电装置,并沿第三方向与供电装置解除限位。
上述第二限位部,能够增加第一壳体与供电装置之间的限位部位,进而增强限位效果,提高第一壳体和供电装置之间结合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还包括沿第四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结构壁和第二结构壁,第一结构壁和第二结构壁的一侧连接于第一支撑壁,另一侧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四方向,第一结构壁与第二结构壁的距离大于第一导向壁和第二导向壁的距离,第一限位部连接于第一结构壁和第一导向壁,第二限位部连接于第二结构壁和第二导向壁。
上述第一结构壁与第二结构壁在第四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一导向壁和第二导向壁在第四方向的距离,进而让第一结构壁与第一导向壁在第四方向之间存在间距,并形成有用于避让其他构件的空间,方便容纳供电装置用于和第一限位部限位配合的部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第一结构壁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第二结构壁、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的数量与第一结构壁的数量相等;沿第二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结构壁之间均设有第一导向壁,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结构壁之间均设有第二导向壁
上述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壳体与供电装置之间的限位部位,进而增强限位效果,提高第一壳体和供电装置之间结合的稳固性。
另,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电装置与供电装置之间的安装效率的供电装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电装置,用于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用电装置电连接,供电装置包括与用电装置相接触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设有第二滑动部和第一配合部,第一滑动部能够沿第一方向放置于第二滑动部,且第二滑动部能够相对第一滑动部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滑动,第一配合部被配置为沿第三方向与第一限位部限位配合,并沿第二方向与第一限位部脱离。第二滑动部包括第三导向壁,第三导向壁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对应第一导向壁倾斜,第三导向壁在第一滑动部放置于第二滑动部时与第一导向壁相接触。
上述第一滑动部沿着第一方向放置于第二滑动部时,由于倾斜的第一导向壁和第三导向壁相接触,从而对用电装置和供电装置之间形成一个导向作用,有利于用电装置和供电装置对准,也有利于用电装置与供电装置的滑动配合,从而方便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配合部的限位,进而提高了用电装置与供电装置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部还包括第二支撑壁,第二支撑壁位于第三导向壁远离第二壳体的一侧,并与第三导向壁连接,第二支撑壁在第一滑动部放置于第二滑动部时与第二滑动部相接触;第一配合部与第三导向壁连接。
上述第二支撑臂与第二滑动部相接触,可以提高第二滑动部对第一滑动部支撑的稳定性,并且第二支撑壁的设置使第二滑动部为凸起,方便在第一滑动部设置为凹槽时与第一滑动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部还包括与第三导向壁相对的第四导向壁,第四导向壁用于和第一滑动部相接触;和/或,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相对设置,第二配合部被配置为沿第三方向限位于用电装置,并沿第二方向与用电装置解除限位。
上述设置第四导向壁进一步提高了导向的效果,第二配合部能够增加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的限位部位,进而增强限位效果,提高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结合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限位空间,限位空间用于限位第一限位部。
上述限位空间用于容纳第一限位部,第一板体能够与第一限位部相接触,并对第一限位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起到限制作用,第二能够与第一限位部相接触,并对第一限位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起到限制作用,从而提升了第一限位部和第一配合部的限位效果。
另,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安装效率的供用电组合设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用电组合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用电装置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供电装置,用电装置还包括第一对接件,第一对接件与第一壳体连接,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二对接件,第二对接件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一对接件与第二对接件电连接。
上述用电装置与供电装置能够沿第一方向配合,由于相接触的第一导向壁和第三导向壁均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使得第一导向壁对第三导向壁形成一个导向作用,从而方便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位置的对准,进而方便了供用电组合设备的安装效率,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体验感,通过设置的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可以方便用电装置与供电装置实现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电装置为空调,供电装置为电池包。
本申请用电装置包括的第一滑动部能够相对供电装置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滑动,第一限位部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限位于供电装置,并沿第三方向与供电装置解除限位。第一导向壁沿第一方向延伸,并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第一导向壁在第一滑动部放置于供电装置时与供电装置相接触。在第一滑动部沿着第一方向放置于供电装置时,由于倾斜的第一导向壁和供电装置相接触,使第一导向壁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用电装置和供电装置对准,也有利于用电装置与供电装置的滑动配合,从而方便第一限位部与用电装置的限位,进而提高了用电装置与供电装置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用电组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的仰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的仰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用电装置; 10、第一壳体; 10a、第一侧部;
10b、第二侧部; 10c、第三侧部; 10d、第四侧部;
10e、第五侧部; 10f、第六侧部; 11、第一滑动部;
111、第一导向壁; 112、第二导向壁; 113、连接壁;
114、第一支撑壁; 115、第一结构壁; 116、第二结构壁;
12、第一限位部; 13、第二限位部; 14、锁孔;
101、第一对接件; 200、供电装置; 20、第二壳体;
21、第二滑动部; 211、第三导向壁; 212、第四导向壁;
213、第二支撑壁; 22、第一配合部; 221、第一板体;
222、第二板体; 223、第三板体; 23、第二配合部;
24、伸缩组件; 241、锁块; 242、按钮;
202、第二对接件; 300、转接件; 1000、供用电组合设备;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T、第三方向;
Z、第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术语“垂直”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垂直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垂直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90°±10°之间,垂直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90°±10°之间,垂直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90°±10°之间。被描述“垂直”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某参数大于、等于或小于某一端点值时,应该理解为端点值允许存在±10%的公差,比如A比B大于10,应该理解为包括A比B大于9的情况,也包括A比B大于11的情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使用用电装置时,需要抬起用电装置并对准供电装置后安装在供电装置上方。然而,用电装置无法快速与供电装置对位,需要用户在抬起过程中不断调整用电装置的位置以和供电装置对齐并卡合,由于用电装置具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导致整个对位过程费时费力。
请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公开一种用电装置100,用电装置100包括与供电装置200相接触的第一壳体10,第一壳体10设有第一滑动部11和第一限位部12,第一滑动部11能够沿第一方向X放置于供电装置200,且第一滑动部11能够相对供电装置200沿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T滑动,第一限位部12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Y限位于供电装置200,并沿第三方向T与供电装置200解除限位,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T,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T相反。第一滑动部11包括第一导向壁111,第一导向壁111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相对于第一方向X倾斜,第一导向壁111在第一滑动部11放置于供电装置200时与供电装置200相接触。
上述第一滑动部11沿着第一方向X放置于供电装置200时,由于倾斜的第一导向壁111和供电装置200相接触,使第一导向壁111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用电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对准,也有利于用电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的滑动配合,从而方便第一限位部12与用电装置100的限位,进而提高了用电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的安装效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用电组合设备1000,供用电组合设备1000包括用电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供电装置200与用电装置100配合,以给用电装置100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用电装置100包括第一对接件101,第一对接件101与用电装置100连接,供电装置200包括第二对接件202,第二对接件202与供电装置200连接,第一对接件101与第二对接件202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供用电组合设备1000还包括转接件300,转接件300与第一对接件101可拆卸连接,并与第一对接件101电连接,转接件300还与第二对接件202可拆卸连接,并与第二对接件202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对接件101、第二对接件202以及转接件300,有利于用电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的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对接件101设置为电源输入接口,第二对接件202设置为电源输出接口,转接件300设置为包括两个接头的构件,从而能够和第一对接件101与第二对接件202电连接。第一对接件101设置为电源输入接口,第二对接件202设置为电源输出接口,转接件300包括两个接头,有利于转接件300和第一对接件101以及第二对接件202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提升了用电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电性连接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电装置100为空调,供电装置200为电池包,空调可以为移动空调等一体式空调。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用电装置100为冰箱,供电装置200为电池包。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一壳体10用于和供电装置200相接触。第一壳体10设有第一滑动部11和第一限位部1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一壳体10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10a和第二侧部10b,第一壳体10还包括位于第一侧部10a和第二侧部10b在第二方向Y一侧的第三侧部10c,以及位于第一侧部10a和第二侧部10b在第三方向T一侧的第四侧部10d,第一壳体10还包括在第四方向Z相对设置的第五侧部10e和第六侧部10f。
其中,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T相反,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和第四方向Z两两垂直。第一侧部10a为第一壳体10的顶部,第二侧部10b为第一壳体10的底部,在使用用电装置100时,用电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配合,第二侧部10b放置于供电装置200上;在不使用用电装置100时,用电装置100可以不与供电装置200配合,第二侧部10b放置于地面或者其他支撑结构上。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滑动部11能够沿第一方向X放置于供电装置200,且第一滑动部11能够相对供电装置200沿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T滑动。第一滑动部11包括第一导向壁111,第一导向壁111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相对于第一方向X倾斜,第一导向壁111在第一滑动部11放置于供电装置200时与供电装置200相接触。由于倾斜的第一导向壁111和供电装置200相接触,使第一导向壁111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用电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对准,也有利于用电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的滑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滑动部11设置于第二侧部10b,有利于在第二侧部10b沿第一方向X放置在供电装置200上时,第一滑动部11能够随之沿第一方向X放置于供电装置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滑动部11可以是凹槽,也可以是凸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滑动部11还包括第一支撑壁114,第一支撑壁114位于第一导向壁111朝向第一壳体10内的一侧,并与第一导向壁111连接,第一支撑壁114在第一滑动部11放置于供电装置200时与供电装置200相接触。第一支撑壁114的设置使第一滑动部11为凹槽,方便第一滑动部11与供电装置200的配合。并且在将第二侧部10b放置于地面或者其他支撑结构上时,通过将第一滑动部11设置为凹槽,降低了第一滑动部11对第二侧部10b放置在地面或者其他支撑结构上的平稳性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滑动部11还包括与第一导向壁111沿第四方向Z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壁112,第二导向壁112的一侧连接于第一支撑壁114,另一侧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与第一导向壁111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第一导向壁111和第二导向壁112之间的间距自第一支撑壁114朝向供电装置200逐渐增大。第二导向壁112在第一滑动部11放置于供电装置200时与供电装置200相接触。通过设置倾斜的第二导向壁112,提高了导向的效果,进一步有利于用电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的对准,以及用电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的滑动配合。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限位部12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Y限位于供电装置200,并沿第三方向T与供电装置200解除限位。受第一导向壁111的影响,有利于用电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对准,也有利于用电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的滑动配合,从而方便第一限位部12与用电装置100的限位,进而提高了用电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壳体10还设有第二限位部13,第二限位部13与第一限位部12沿第四方向Z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限位部13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Y限位于供电装置200,并沿第三方向T与供电装置200解除限位。通过设置第二限位部13,能够增加第一壳体10与供电装置200之间的限位部位,进而增强限位效果,提高第一壳体10和供电装置200之间结合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均为平板状结构,第一限位部12与第一支撑壁114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限位部13与第一支撑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且间隔设置,使第一限位部12和第一支撑壁114之间形成有用于避让其他结构的空间,第二限位部13和第一支撑壁114之间形成有用于避让其他构件的空间,进而有利于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与供电装置200的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滑动部11还包括沿第四方向Z相对设置的第一结构壁115和第二结构壁116,第一结构壁115和第二结构壁116的一侧连接于第一支撑壁114,另一侧沿第一方向X延伸,沿第四方向Z,第一结构壁115与第二结构壁116的距离大于第一导向壁111和第二导向壁112的距离,第一限位部12连接于第一结构壁115和第一导向壁111,第二限位部13连接于第二结构壁116和第二导向壁112。
其中,第一结构壁115和第二结构壁116可以为平面,并与第一支撑壁114相互垂直,便于进行加工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壁115相较于第二结构壁116邻近第一导向壁111,第二结构壁116相较于第一结构壁115邻近第二导向壁112。第一结构壁115与第二结构壁116在第四方向Z上的距离大于第一导向壁111和第二导向壁112在第四方向Z的距离,进而让第一结构壁115与第一导向壁111在第四方向Z之间存在间距,并形成有用于避让其他构件的空间,方便容纳供电装置200用于和第一限位部12限位配合的部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结构壁11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结构壁115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第二结构壁116、第一限位部12以及第二限位部13的数量与第一结构壁115的数量相等;沿第二方向Y,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结构壁115之间均设有第一导向壁111,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结构壁116之间均设有第二导向壁112。如此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壳体10与供电装置200之间的限位部位,进而增强限位效果,提高第一壳体10和供电装置200之间结合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导向壁111和第二导向壁112之间设有连接壁113,连接壁113沿第一方向X延伸。在第一限位部12与供电装置200限位配合时,连接壁113与供电装置200相接触,从而对第一滑动部11相对于供电装置200在第二方向Y上的位移起到限制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连接壁113相对于第一方向X倾斜,有利于第一滑动部11和供电装置200的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连接壁113的至少部分设有弧形凹面,有利于第一滑动部11和供电装置200的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壳体10沿第一方向X凹设有锁孔14,锁孔14用于在第一滑动部11沿第一方向X放置于供电装置200时,与供电装置200限位。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电装置200,供电装置200包括第二壳体20,第二壳体20用于和第一壳体10相接触,第二壳体20设有第二滑动部21和第二配合部23。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使用用电装置100时,用电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配合,第二侧部10b的第一滑动部11放置于第二壳体20的第二滑动部21。第二滑动部21能够相对第一滑动部11沿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T滑动。第二滑动部21包括第三导向壁211,第三导向壁211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第一方向X对应第一导向壁111倾斜,第三导向壁211在第一滑动部11放置于第二滑动部21时与第一导向壁111相接触。第一导向壁111和第三导向壁211相接触而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用电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对准,也有利于用电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的滑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第二滑动部21还包括第二支撑壁213,第二支撑壁213位于第三导向壁211远离第二壳体20的一侧,并与第三导向壁211连接,第二支撑壁213在第一滑动部11放置于第二滑动部21时与第二滑动部21相接触。第一配合部22与第三导向壁211连接。第二支撑壁213与第二滑动部21相接触,可以提高第二滑动部21对第一滑动部11支撑的稳定性,并且第二支撑壁213的设置使第二滑动部21为凸台,方便在第一滑动部11设置为凹槽时与第一滑动部11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第二滑动部21还包括与第三导向壁211沿第四方向Z相对的第四导向壁212,第四导向壁212用于和第一滑动部11相接触。第三导向壁211和第四导向壁212均可以为平直壁,第三导向壁211和第四导向壁212之间的间距自第二支撑壁213朝向远离第二支撑壁213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设置第四导向壁212,进一步提高了导向的效果。在设置有第二导向壁112的实施例中,第四导向壁212用于和第二导向壁112相接触,从而有利于用电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的对准,以及用电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的滑动配合。
请参阅图4和图5,第一配合部22被配置为沿第三方向T与第一限位部12限位配合,并沿第二方向Y与第一限位部12脱离。受第一导向壁111和第二导向壁112的影响,有利于用电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对准,也有利于用电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的滑动配合,从而方便第一限位部12与第一配合部22的限位,进而提高了用电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供电装置200还包括第二配合部23,第二配合部23与第一配合部22相对设置,第二配合部23被配置为沿第三方向T限位于用电装置100,并沿第二方向Y与用电装置100解除限位。通过设置第二配合部23,能够增加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之间的限位部位,进而增强限位效果,提高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结合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壁115和第二结构壁116之间的间距略大于第一配合部22和第二配合部23之间的最大距离。其中,第一配合部22和第二配合部23之间的最大距离是指第一配合部22距离第二配合部23的最远端与第二配合部23距离第一配合部22的最远端之间的距离。如此,为第一配合部22和第二配合部23提供了避让空间,第一配合部22可从第一结构壁115的内侧进入第一滑动部11内,第二配合部23可以从第二结构壁116的内侧进入第一滑动部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第一配合部22包括第一板体221和第二板体222,第一板体221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二板体222与第一板体221连接并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板体221、第二板体222以及第二壳体20之间形成有限位空间,限位空间用于限位第一限位部12。限位空间用于容纳第一限位部12,第一板体221能够与第一限位部12相接触,并对第一限位部12在第一方向X上的位移起到限制作用,第二板体222能够与第一限位部12相接触,并对第一限位部12在第二方向Y上的位移起到限制作用,从而提升了第一限位部12和第一配合部22的限位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221和第二板体222均连接于第三导向壁211,第一板体221与第二支撑壁213平齐,第一板体221和第二支撑壁213共同支撑用电装置100。第二板体222垂直于第三导向壁211所在的平面,以对第一板体221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配合部22还包括第三板体223,第三板体223与第一板体221和第二板体222均连接,有利于提升第一板体221和第二板体222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23的结构可以参照第一配合部22的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供电装置200还包括伸缩组件24,伸缩组件24包括锁块241、弹性件(图未示)以及按钮242,锁块241活动安装于第二壳体20,弹性件弹性作用于第二壳体20,并提供锁块241伸出第二壳体20的力,按钮242安装于第二壳体20,按钮242在受力时推动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并使锁块241缩入第二壳体20。在设置有锁孔14的实施例中,在第一限位部12和第一配合部22限位配合后,锁孔14与锁块241对准,锁块241被弹性件弹性驱动而进入锁孔14,从而对第一壳体10在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T上的位移起到限制作用,进而有利于提升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结合的稳定性。
本申请在组合用电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时,将第一滑动部11放置于第二滑动部21上,第一导向壁111和第三导向壁211相接触,第二导向壁112和第四导向壁212相接触,第一支撑壁114与第二支撑壁213相接触。随后推动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沿第二方向Y运动,使第一限位部12伸入第一配合部22的限位空间内,并与第二板体222相接触,此时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在第二方向Y上的位移受到限制,同时锁孔14与锁块241对准,锁块241被弹性件弹性驱动而进入锁孔14,从而对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在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T上的位移起到限制作用。将转接件300可拆卸地与第一对接件101和第二对接件202连接,完成用电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的组合。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用电装置,用于和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用电装置包括与所述供电装置相接触的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滑动部和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一滑动部能够沿第一方向放置于所述供电装置,且所述第一滑动部能够相对所述供电装置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滑动,所述第一限位部被配置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限位于所述供电装置,并沿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供电装置解除限位,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第一导向壁,所述第一导向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导向壁在所述第一滑动部放置于所述供电装置时与所述供电装置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还包括第一支撑壁,所述第一支撑壁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壁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向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壁在所述第一滑动部放置于所述供电装置时与所述供电装置相接触;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壁沿第四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壁,所述第二导向壁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壁,另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与所述第一导向壁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两垂直,所述第二导向壁在所述第一滑动部放置于所述供电装置时与供电装置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四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被配置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限位于所述供电装置,并沿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供电装置解除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还包括沿所述第四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结构壁和第二结构壁,所述第一结构壁和所述第二结构壁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壁,另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四方向,所述第一结构壁与所述第二结构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导向壁和所述第二导向壁的距离,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结构壁和所述第一导向壁,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结构壁和所述第二导向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所述第一结构壁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结构壁、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结构壁的数量相等;沿所述第二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结构壁之间均设有所述第一导向壁,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结构壁之间均设有所述第二导向壁。
7.一种供电装置,用于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电装置电连接,所述供电装置包括与所用电装置相接触的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滑动部和第一配合部,
所述第一滑动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且所述第二滑动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滑动,所述第一配合部被配置为沿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配合,并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脱离;
所述第二滑动部包括第三导向壁,所述第三导向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对应所述第一导向壁倾斜,所述第三导向壁在所述第一滑动部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部时与所述第一导向壁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部还包括第二支撑壁,所述第二支撑壁位于所述第三导向壁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导向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壁在所述第一滑动部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部时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相接触;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三导向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导向壁相对的第四导向壁,所述第四导向壁用于和所述第一滑动部相接触;和/或,
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配合部被配置为沿所述第三方向限位于所述用电装置,并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用电装置解除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用于限位所述第一限位部。
11.一种供用电组合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电装置以及供电装置,所述用电装置还包括第一对接件,所述第一对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二对接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对接件与所述第二对接件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用电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为空调,所述供电装置为电池包。
CN202223588561.7U 2022-12-30 2022-12-30 用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供用电组合设备 Active CN219350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8561.7U CN219350495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用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供用电组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8561.7U CN219350495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用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供用电组合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0495U true CN219350495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7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88561.7U Active CN219350495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用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供用电组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0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9726B2 (en) Adapter and power tool system
CN101511549A (zh) 用于动力工具电池组的适配器
CN110197980A (zh) 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CN219350495U (zh) 用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供用电组合设备
CN110829556A (zh) 一种适配器以及电动工具系统
CN212497734U (zh) 电池快拆组件、移动底盘及机器人
CN114336848A (zh) 一种供电系统和电动工具系统
WO2019140791A1 (zh) 数据线连接结构、连接头、连接座、数据线及usb插接头
US7402979B1 (en) Charger contact with protective actuator
WO2017211041A1 (zh) 智能转接充电座及电源连接装置
CN210201050U (zh) 一种磁吸连接组件
CN210838191U (zh) 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
CN210489947U (zh) 一种传输装置、充电设备、电子设备及设备系统
CN113131257A (zh) 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
TWM486199U (zh) 充電器及其適配之集線器
CN107871973B (zh) 光伏连接器及使用光伏连接器的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9226843U (zh) 电动家具用电池包插座及电池包
CN218102645U (zh) 智能充电器
CN210404803U (zh) 用于电子产品的充电宝转换器
CN216929081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母端连接器及公端连接器
CN220187092U (zh) 支架装置、移动空调及移动空调组合设备
CN111864489B (zh) 充电适配器
CN216413997U (zh) 一种电器设备
CN21970670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组件
CN209045917U (zh) 电池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