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9088U - 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49088U CN219349088U CN202320212785.3U CN202320212785U CN219349088U CN 219349088 U CN219349088 U CN 219349088U CN 202320212785 U CN202320212785 U CN 202320212785U CN 219349088 U CN219349088 U CN 2193490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relay
- test
- connector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测试设备,包括:测试仪、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连接组件,测试仪的第一测试端子与测试仪的正极接口电性连接,第二测试端子与负极接口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子与第一测试端子电性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子与第二测试端子电性连接;第一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和第二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均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子电性连接,第一连接器的负极端子和第二连接器的负极端子均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子电性连接。通过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配合设置实现了单一测试仪对多个电芯进行测试。这样的设置使得本申请中的测试设备能够同时测试多个电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设备只能够测量一个电芯导致测试效率低下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试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现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以电池驱动的车辆为主,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车辆的续航里程的需求增高,如何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降低物料成本,是目前主要的需求。随着电池续航的提高以及电池容量的增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安全性能和成本控制,安全性能与电池的各项物理指标有关,只有物理指标达到要求才能制造出合格的产品。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特定的仪器对电芯的某一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单个测试仪器仅能对单个电芯进行测量,导致测试仪器需要依次对产品测试,不能同时测量多个电芯,测试效率不能满足生产任务的需求,增加多台测试仪器又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并且还会占用生产线较大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设备只能够测量一个电芯导致测试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设备,包括:测试仪、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以及连接组件,所述测试仪具有正极接口、负极接口、第一测试端子和第二测试端子,所述第一测试端子与所述测试仪的正极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测试端子与所述测试仪的负极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子与所述测试仪的所述第一测试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子与所述测试仪的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均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负极端子均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测试的第一电芯,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测试的第二电芯,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所述第二端子为两个,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所述第二端子为两个,各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所述第二端子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各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所述第二端子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负极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设备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各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各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延时结构,所述延时结构可控制间隔时间,所述间隔时间为相邻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子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子的通断间隔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时间为0.5s。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仪为交流耐压测试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第二继电器均为交流接触器。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设备包括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测试仪、多个所述第一继电器、多个所述第二继电器和多个所述连接组件,各所述第一继电器与各所述第二继电器均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测试设备,包括:测试仪、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连接组件,测试仪具有正极接口、负极接口、第一测试端子和第二测试端子,第一测试端子与测试仪的正极接口电性连接,第二测试端子与测试仪的负极接口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子与测试仪的第一测试端子电性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子与测试仪的第二测试端子电性连接;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和第二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均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子电性连接,第一连接器的负极端子和第二连接器的负极端子均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子电性连接。通过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配合设置实现了单一测试仪对多个电芯进行测试。这样的设置使得本申请中的测试设备能够同时测试多个电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设备只能够测量一个电芯导致测试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设备,包括:测试仪10、第一继电器20、第二继电器30和连接组件40,测试仪10具有正极接口、负极接口、第一测试端子11和第二测试端子12,第一测试端子11与测试仪10的正极接口电性连接,第二测试端子12与测试仪10的负极接口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20的第一端子21与测试仪10的第一测试端子11电性连接;第二继电器30的第一端子31与测试仪10的第二测试端子12电性连接;连接组件40包括第一连接器41和第二连接器42,第一连接器41的正极端子和第二连接器42的正极端子均与第一继电器20的第二端子22电性连接,第一连接器41的负极端子和第二连接器42的负极端子均与第二继电器30的第二端子32电性连接。通过第一继电器20和第二继电器30的配合设置实现了单一测试仪对多个电芯进行测试。这样的设置使得本申请中的测试设备能够同时测试多个电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设备只能够测量一个电芯导致测试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单台测试仪测试多组电池能够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同时能够节约成本。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器41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测试的第一电芯51,第一连接器41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与第一电芯51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电性连接,第二连接器42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测试的第二电芯52,第二连接器42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与第二电芯52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电性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继电器20的第二端子22为两个,第二继电器30的第二端子32为两个,各第一继电器20的第二端子22分别对应第一连接器41的正极端子和第二连接器42的正极端子,各第二继电器30的第二端子32分别对应第一连接器41的负极端子和第二连接器42的负极端子。第一继电器20的两个第二端子22能够连接两个电芯的正极端子,第二继电器30的两个第二端子32能够连接两个电芯的负极端子,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两组电芯通过并联的方式接入测试仪10中,通过两者并联的方式同时进行耐压绝缘测试。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测试设备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分别与第一继电器20和第二继电器30电性连接,控制组件用于控制第一继电器20和第二继电器30的通断。控制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继电器20和第二继电器30的通断得以控制,避免出现测试失败时对继电器甚至是测试仪10造成损伤的情况,同时通断位置能够将电芯的电流电压直接与测试仪10隔离,使得测试仪10得到最安全的保障。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控制组件分别与各第一继电器20的第二端子22电性连接,控制组件分别与各第二继电器30的第二端子32电性连接。这样的设置能够从第一继电器20的第二端子22处以及第二继电器30的第二端子32处,直接进行电路切断的控制,进一步地保证了测试仪10不会出现故障,还从接口处对第一继电器20和第二继电器30进行保护作用,并且当第一继电器20的第二端子22与第二继电器30的第二端子32均断开时,使得并联的两组电芯也能够断开,避免出现电芯之间相互影响导致正常的电芯也出现损坏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控制组件还包括延时结构,延时结构可控制间隔时间,间隔时间为相邻第一继电器20的第二端子22以及对应的第二继电器30的第二端子32的通断间隔时间。两个第一继电器20的第二端子22可分开及接入测试仪10中也可同时接入测试仪10中,两个第二继电器30的第二端子32可分开及接入测试仪10中也可同时接入测试仪10中,这样的设置可以进行第一电芯51的测试后,在进行第一电芯51和第二电芯52的共同测试,延时结构可以在测试的前后分别对第一电芯51和第二电芯52单独接入测试仪10时的电路表现进行记录,并可根据其电路数据信息进行电芯状态的判断。需要说明的是,测试阶段可以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以第一电芯51先行接入电路中,以第二电芯52最后脱离电路为结束,第二次以第二电芯52先行接入电路中,以第一电芯51最后脱离电路为结束,两次测试能够得到较为完整的测试数据,并可借此对电芯的实际情况进行质量判断。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间隔时间为0.5s。0.5s的间隔时间较短,对于测试阶段的电芯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避免测试不良电芯时间较长导致电芯出现严重损坏。测试仪10在0.5s内也能进行电路数据的采集,并进行是否继续测试的判断。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测试仪10为交流耐压测试仪。耐压测试是指对各种电器装置、绝缘材料和绝缘结构的耐受电压能力进行的测试。在不破坏绝缘材料性能的情况下,对绝缘材料或绝缘结构施加高电压的过程称为耐压试验。一般来讲,耐压测试主要目的是检查绝缘耐受工作电压或过电压的能力,进而检验电芯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第一继电器20与第二继电器30均为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是电力拖动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低压控制电器,可以作为执行元件,用于接通、分断线路、或频繁的控制电动机等设备运行。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测试设备包括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测试仪10、多个第一继电器20、多个第二继电器30和多个连接组件40,各第一继电器20与各第二继电器30均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控制组件可以控制多个第一继电器20和多个第二继电器30的通断,实现一个控制组件控制多台测试设备对多个电芯进行测试,这样的设置能够更好的节省测试成本,也能够节省需要的测试时间,进而降低测试的时间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仪(10),所述测试仪(10)具有正极接口、负极接口、第一测试端子(11)和第二测试端子(12),所述第一测试端子(11)与所述测试仪(10)的正极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测试端子(12)与所述测试仪(10)的负极接口电性连接;
第一继电器(20),所述第一继电器(20)的第一端子(21)与所述测试仪(10)的所述第一测试端子(11)电性连接;
第二继电器(30),所述第二继电器(30)的第一端子(31)与所述测试仪(10)的所述第二测试端子(12)电性连接;
连接组件(40),所述连接组件(40)包括第一连接器(41)和第二连接器(42),所述第一连接器(41)的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器(42)的正极端子均与所述第一继电器(20)的第二端子(2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41)的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器(42)的负极端子均与所述第二继电器(30)的第二端子(32)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41)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测试的第一电芯(51),所述第一连接器(41)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芯(51)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42)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测试的第二电芯(52),所述第二连接器(42)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芯(52)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20)的所述第二端子(22)为两个,所述第二继电器(30)的所述第二端子(32)为两个,各所述第一继电器(20)的所述第二端子(22)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器(41)的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器(42)的正极端子,各所述第二继电器(30)的所述第二端子(32)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器(41)的负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器(42)的负极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20)和第二继电器(3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20)和第二继电器(30)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各所述第一继电器(20)的第二端子(2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各所述第二继电器(30)的第二端子(32)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延时结构,所述延时结构可控制间隔时间,所述间隔时间为相邻所述第一继电器(20)的第二端子(22)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二继电器(30)的第二端子(32)的通断间隔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时间为0.5s。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仪(10)为交流耐压测试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20)与所述第二继电器(30)均为交流接触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包括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测试仪(10)、多个所述第一继电器(20)、多个所述第二继电器(30)和多个所述连接组件(40),各所述第一继电器(20)与各所述第二继电器(30)均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12785.3U CN219349088U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测试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12785.3U CN219349088U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测试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49088U true CN219349088U (zh) | 2023-07-14 |
Family
ID=87101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12785.3U Active CN219349088U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测试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49088U (zh) |
-
2023
- 2023-01-31 CN CN202320212785.3U patent/CN2193490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76091A (zh) | 一种电池组绝缘检测装置及其绝缘检测方法 | |
CN107210405B (zh) | 监控电池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状态参量的方法 | |
CN219349088U (zh) | 测试设备 | |
CN220961681U (zh) | 一种模拟测试设备 | |
CN221528795U (zh) | 一种bms测试中代替电池模拟测试环境的测试平台 | |
CN210294487U (zh) | 镍氢电池包总成功能测试设备 | |
CN112311050A (zh) | 一种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783029B (zh) | 一种电子烟pcba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
CN109342968B (zh) | 一种电池模组焊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
CN201576066U (zh) | 一种电气绝缘测试装置 | |
CN210604925U (zh) | 一种高效率低成本车载dcdc电源老化设备 | |
CN113471557A (zh) | 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成agv电池的方法 | |
CN218974490U (zh) | 一种低成本bms功能带载老化测试系统 | |
CN111190079A (zh) | 一种故障指示器汇集单元用绝缘耐压自动测试系统 | |
CN114156551A (zh) | 电池系统和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14428218B (zh) | 一种动力电池串联模组的内短路故障模拟结构及其试验方法 | |
CN221263387U (zh) | 一种新型的电池并机汇总装置 | |
CN216956293U (zh) | 动力电池检测装置 | |
CN221226281U (zh) | 一种氢燃料电池测试的安全防护装置及测试装置 | |
CN213843459U (zh) | 一种电气器件测试装置 | |
CN109917215A (zh)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组件老化测试装置 | |
CN219625675U (zh) | 一种燃料电池堆线束导通测试装置 | |
CN216449692U (zh) | 接触器的测试装置 | |
CN220820187U (zh) | 一种电池多功能检测装置和电池组件 | |
CN217216497U (zh) | 一种带极性转换电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pid测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32 1-2/F,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