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7413U - 配水消雾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配水消雾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7413U
CN219347413U CN202223402906.5U CN202223402906U CN219347413U CN 219347413 U CN219347413 U CN 219347413U CN 202223402906 U CN202223402906 U CN 202223402906U CN 219347413 U CN219347413 U CN 219347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water
cooling tower
cooling
water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029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强
王秋艳
徐文文
朱国庆
于守富
王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anxi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anxi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anxi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anxi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029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7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7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7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配水消雾冷却塔,涉及冷却塔用具技术领域,包括冷却塔,冷却塔内由上到下并列设有消雾模块、收水器以及塔内配水管,冷区塔处于消雾模块以及收水器之间的外壁上设有间壁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内设有冷却水预冷组件,塔内配水管的进口端与间壁式换热器预冷后的冷却水集液区域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冷却塔为了保证换热效果达到要求,提高喷头的高度,需增加塔高相应的需要增高,随之建筑成本也增大;以及在夏季炎热使用时,降温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配水消雾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配水消雾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的作用是将工业产生的废热通过冷却水带出,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其中配水系统和填料换热系统在冷却塔中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现有的大部分冷却塔都是一个主塔,在塔内设置配水系统,下方设置填料系统,待冷却水在进入主管后喷淋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CN214620723U的专利,该方案包括冷却塔主体,冷却塔的顶部安装有水轮机,水轮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旋转叶片,水轮机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道,水轮机的出水口连接有向冷却塔主体内部延伸的出水管道,出水管道的末端连接有布水管,冷却塔主体处于布水管下方的区域设有填料区,冷却塔主体的下方还设有储水池。
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现有装置随着使用,也逐渐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传统冷却塔为了保证换热效果达到要求,淋水高度较高,即喷头至填料这一区域塔高相应的需要增高,如此,高度增加,淋水噪音也随之增大,同时该部分建筑成本也增大。
第二,现有的冷却塔直接通过喷头喷淋进行第一次冷却,然后在填料内进行第二次冷却;在环境温度较低时,这种冷却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在夏季炎热时,达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冷却塔为了保证换热效果达到要求,提高喷头的高度,需增加塔高相应的需要增高,随之建筑成本也增大;以及在夏季炎热使用时,降温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配水消雾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内由上到下并列设有消雾模块、收水器以及塔内配水管,
所述冷却塔处于所述消雾模块以及收水器之间的外壁上设有间壁式换热器,所述间壁式换热器内设有冷却水预冷组件,所述塔内配水管的进口端与所述间壁式换热器预冷后的冷却水集液区域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间壁式换热器内沿横向交替式设有若干个热水通道与冷风通道,所述冷风通道连通外界。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间壁式换热器处于每个所述热水通道的上方对应设有塔外喷头。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间壁式换热器内固定设有连通若干个所述塔外喷头的塔外配水管。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间壁式换热器的内底面形成所述冷却水集液区域。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热水通道的相对侧壁上沿竖向并列设有若干个导流片。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若干个所述导流片倾斜向下设置,处于相对侧壁上的导流片下端部之间交错式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冷风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热水通道的宽度。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间壁式换热器设有两个,且设置于所述冷却塔的相对外壁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间壁式换热器的内顶部与所述消雾模块之间设有相连通的消雾通道。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冷却塔处于所述消雾模块以及收水器之间的外壁上还围设有若干个百叶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冷却水经过两次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尤其在夏季较为炎热的气候;
冷却水到达塔内配水管已经经过一次冷却,所以从塔内喷头至填料的距离可以适当减小,即减低塔的高度,节约建筑成本同时降低淋水噪音;
塔外喷头与间壁式换热器的喷淋高度为零,即喷淋水从喷头喷出直接接触该模块热水通道,随通道流下,且该通道较窄,同时降低了淋水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间壁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塔;2-消雾模块;3-消雾通道;4-百叶窗;5-间壁式换热器;6-导流片;7-塔外配水管;8-塔外喷头;9-收水器;10-塔内配水管;11-塔内喷头;12-填料;13-收水池;14-冷却水集液区域;15-热水通道;16-冷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配水消雾冷却塔,包括冷却塔1,冷却塔1内由上到下并列设有消雾模块2、收水器9以及塔内配水管10,
冷却塔处于消雾模块2以及收水器9之间的外壁上设有间壁式换热器5,间壁式换热器5内设有冷却水预冷组件,塔内配水管10的进口端与间壁式换热器5预冷后的冷却水集液区域14相连通。
间壁式换热器5内沿横向交替式设有若干个热水通道15与冷风通道16,冷风通道16连通外界。
间壁式换热器5处于每个热水通道15的上方对应设有塔外喷头8。
间壁式换热器5内固定设有连通若干个塔外喷头8的塔外配水管7。
间壁式换热器5的内底面形成冷却水集液区域14。
热水通道15的相对侧壁上沿竖向并列设有若干个导流片6。
若干个导流片6倾斜向下设置,处于相对侧壁上的导流片6下端部之间交错式设置。
冷风通道16的宽度大于热水通道15的宽度。
间壁式换热器5设有两个,且设置于冷却塔的相对外壁上。
冷却塔1处于消雾模块2以及收水器9之间的外壁上还围设有若干个百叶窗4。
间壁式换热器5的内顶部与消雾模块2之间设有相连通的消雾通道3。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冷却塔1塔体内上方设置消雾模块2,下方设置百叶窗4,用来调节冷热风通道,夏季炎热时,关闭百叶窗4,冬季寒冷时,打开百叶窗4,使冷热风在消雾模块2内进行换热,达到消除白雾的目的;
下方设置塔内配水管10,设置有塔内喷头11,下方依次设置填料12和收水池13;
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此时塔外配水管7开始运行,冷却水首先进入塔外配水管7,由塔外喷头8进行喷淋,通过间壁式换热器5进行换热,
换热后的热风通过消雾通道3进入塔内消雾模块2,换热后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集液区域14进入塔内配水管10,由塔内喷头11喷淋至填料12进行二次换热,然后落入收水池13;
冷却水先经过间壁式换热器5进行第一次冷却后,再进入塔内配水管10经过填料12进行第二次换热。经过间壁式换热器5和填料12两次换热,能够大大提高换热效率,达到换热要求;
塔内配水管10位于间壁式换热器5下方,置于塔壁内,管口位于冷却水集液区域14内,利用重力即可将冷却水送入塔内喷头11进行二次换热;
间壁式换热模块为冷热通道交替排列,其中热水通道15较窄,主要是为了使塔外喷头8喷淋出的水能延该通道内壁流下,冷风通道16较宽,主要是为了增大进入该通道的冷空气量,提高换热效率;
冷却水经过两次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尤其在夏季较为炎热的气候;
冷却水到达塔内配水管10已经经过一次冷却,所以从塔内喷头11至填料12的距离可以适当减小,即减低塔的高度,节约建筑成本同时降低淋水噪音;
塔外喷头8与间壁式换热器5的喷淋高度为零,即喷淋水从喷头喷出直接接触该模块热水通道15,随通道流下,且该通道较窄,同时降低了淋水噪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配水消雾冷却塔,包括冷却塔(1),所述冷却塔(1)内由上到下并列设有消雾模块(2)、收水器(9)以及塔内配水管(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塔处于所述消雾模块(2)以及收水器(9)之间的外壁上设有间壁式换热器(5),
所述间壁式换热器(5)内设有冷却水预冷组件,所述塔内配水管(10)的进口端与所述间壁式换热器(5)预冷后的冷却水集液区域(1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消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式换热器(5)内沿横向交替式设有若干个热水通道(15)与冷风通道(16),所述冷风通道(16)连通外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水消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式换热器(5)处于每个所述热水通道(15)的上方对应设有塔外喷头(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水消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式换热器(5)内固定设有连通若干个所述塔外喷头(8)的塔外配水管(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消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式换热器(5)的内底面形成所述冷却水集液区域(1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水消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通道(15)的相对侧壁上沿竖向并列设有若干个导流片(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水消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导流片(6)倾斜向下设置,处于相对侧壁上的导流片(6)下端部之间交错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水消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通道(16)的宽度大于所述热水通道(15)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消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式换热器(5)设有两个,且设置于所述冷却塔的相对外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消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式换热器(5)的内顶部与所述消雾模块(2)之间设有相连通的消雾通道(3)。
CN202223402906.5U 2022-12-19 2022-12-19 配水消雾冷却塔 Active CN219347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2906.5U CN219347413U (zh) 2022-12-19 2022-12-19 配水消雾冷却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2906.5U CN219347413U (zh) 2022-12-19 2022-12-19 配水消雾冷却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7413U true CN219347413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1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02906.5U Active CN219347413U (zh) 2022-12-19 2022-12-19 配水消雾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7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6734B (zh) 一种复合式冷却塔
CN103245017B (zh) 闭式叉流板翅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的室外机
CN201653181U (zh) 防冻型闭式冷却塔
CN205402997U (zh) 应用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3100472U (zh) 一种融霜闭式集热与冷却两用塔
CN212618913U (zh) 复合冷却塔及空调系统
CN219347413U (zh) 配水消雾冷却塔
CN211903809U (zh) 一种逆流式消雾节水冷却塔
CN203907860U (zh) 适用于发电厂变频机房用的蒸发冷却水-空气空调装置
CN1140762C (zh) 双重热交换高效复合型冷却塔
CN202915764U (zh) 一种横流板与翅片管式联合蒸发空冷器
CN104501624A (zh) 蒸发式冷却器与表面式凝汽系统联合的电厂用冷却系统
CN204421686U (zh) 适用于电厂的蒸发冷却与表面凝汽联合的冷却装置
CN209763382U (zh) 基于重力热管的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209410061U (zh) 一种带喷雾冷却装置的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
CN113883619A (zh) 一种防冻全年性竖直间接蒸发冷水机组
CN219511318U (zh) 一种带冷却水热回收装置的冷却塔
CN202915763U (zh) 一种横流翅片管式与高效管式联合蒸发空冷器
CN106765785B (zh) 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空调厂房屋顶气膜降温装置
CN205317019U (zh) 新型蒸发式冷凝器
CN203443385U (zh) 板式空冷凝汽器
CN2553290Y (zh) 间接蒸发制冷式新风机组
CN219347425U (zh) 壁面喷淋模块
CN217900552U (zh) 消雾节水冷却塔
CN219977166U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