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6923U -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6923U
CN219346923U CN202320136356.2U CN202320136356U CN219346923U CN 219346923 U CN219346923 U CN 219346923U CN 202320136356 U CN202320136356 U CN 202320136356U CN 219346923 U CN219346923 U CN 219346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pening
air supply
side wall
shel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63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童
王春利
刘浩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63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6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6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6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Freezing, Cooling And Drying Of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装置及其熟成装置,熟成装置包括:壳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容装待熟成物的熟成室,且壳体的至少部分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气流流入熟成室的多个送风口;以及置物架,设置于熟成室内,且具有用于供待熟成物搁置于其上的网架、以及用于支撑网架的支撑部。支撑部设置成使得网架与壳体的开设有送风口的侧壁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支撑部能够避免搁置在网架上的待熟成物接触壳体的开设有送风口的侧壁,有效地避免了待熟成物封堵送风口,确保了熟成室内的风速大小,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避免了待熟成物因风速不足而容易腐败变质的问题。

Description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及其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熟成是将排酸后的肉类放置在一定温度、湿度、风速的熟成间室内,缓慢自然发酵,最终产生更深层次的风味,提升肉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等。熟成过程中的风速范围通常在0.2~2m/s之间,如果熟成间室内的食材过多或摆放不合理导致食材堵住风口会造成熟成间室风速过低,进而导致食材表面的水分蒸发较慢,湿度较高,易造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最终导致待熟成物腐败变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能够防止待熟成物腐败变质的熟成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熟成室内各处的送风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简化熟成装置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熟成装置的冷藏冷冻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熟成装置,用于供待熟成物在其内熟成,所述熟成装置包括:
壳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容装待熟成物的熟成室,且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气流流入所述熟成室的多个送风口;以及
置物架,设置于所述熟成室内,且具有用于供待熟成物搁置于其上的网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网架的支撑部;其中
所述支撑部设置成使得所述网架与所述壳体的开设有所述送风口的侧壁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
内壳体,其内部限定有所述熟成室;以及
外壳体,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外部,且所述外壳体的至少部分周向侧壁与所述内壳体的至少部分周向侧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处于所述内壳体外侧且处于所述外壳体内侧的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通过开设在所述内壳体的周向侧壁上的所述送风口与所述熟成室连通。
可选地,所述多个送风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内壳体的两个横向侧壁上;且
所述支撑部包括由所述网架的两个横向侧边缘分别朝向所述内壳体的两个横向侧壁延伸的多个间隔部,以使得所述网架的两个横向侧边缘分别与所述内壳体的两个横向侧壁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间隔部为平直的杆状,其由所述网架的拐角部朝向所述内壳体的相应横向侧壁倾斜向下延伸;或者
所述间隔部为弯曲的杆状,其由所述网架的拐角部朝向所述内壳体的相应横向侧壁弯曲向下延伸;或者
所述间隔部为网状,其由所述网架的横向侧边缘朝向所述内壳体的相应横向侧壁平直地延伸。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还配置成使得所述网架悬设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上方;且
所述支撑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网架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的支撑筋。
可选地,所述外壳体的后壁、以及两个横向侧壁分别与所述内壳体的后壁和两个横向侧壁间隔设置,以形成U型的所述送风风道;其中
所述送风风道内设有循环风机,以受控地驱动所述送风风道内的气流经所述送风口流向所述熟成室。
可选地,所述网架为内部限定有容置空间的方形框架;或者
所述网架为平直延伸的平板网状结构;或者
所述网架为内部限定有容置空间的倒梯形框架。
可选地,多个所述送风口的总过流面积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从上往下地逐渐增大。
可选地,多个所述送风口排列成沿水平方向间隔的多列;其中
处于同一列的多个所述送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从上往下地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间室;以及
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熟成装置,用于供待熟成物在其内熟成,所述熟成装置设置于所述储物间室中。
本实用新型的熟成装置应用于冷藏冷冻装置,可有效地利用冷藏冷冻装置内的低温高湿环境促使熟成装置内的待熟成物熟成,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控温装置和控湿装置,简化了熟成装置的结构,降低了其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熟成装置的熟成室内设有置物架,置物架不但包含用于供待熟成物搁置于其上的网架,而且还包括支撑网架的支撑部,支撑部能够使得网架与开设送风口的壳体侧壁间隔预设距离,也即是,支撑部能够避免搁置在网架上的待熟成物接触壳体的开设有送风口的侧壁,有效地避免了待熟成物封堵送风口,确保了熟成室内的风速大小,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避免了待熟成物因风速不足而容易腐败变质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将送风口开设在内壳体的两个横向侧壁上,由此,送风通道内的气流分别经开设在内壳体的两个横向侧壁上的送风口送往熟成室。也就是说,气流从熟成室的两个横向侧部同时流入熟成室,提高了气流在熟成室横向上的送风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待熟成物的熟成效果。
进一步地,支撑部包括用于将网架的横向侧边缘与内壳体的两个横向侧壁间隔开的间隔部,间隔部可以为由网架的拐角部朝向内壳体的相应横向侧壁倾斜向下延伸的平直杆状结构、由网架的拐角部朝向内壳体的相应横向侧壁弯曲向下延伸的弯曲杆状结构或者由网架的横向侧边缘朝向内壳体的相应横向侧壁平直延伸的网状结构,这些结构不但能够起到较好的间隔效果以避免网架上的待熟成物接触内壳体的横向侧壁而封堵送风口,而且这些结构都非常简单,简化了熟成装置的结构,降低了其成本。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和图2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熟成装置在不同方位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熟成装置,用于供待熟成物在其内熟成。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熟成装置应用于冷藏冷冻装置,可有效地利用冷藏冷冻装置内的低温高湿环境促使熟成装置内的待熟成物熟成,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控温装置和控湿装置,简化了熟成装置的结构,降低了其成本。
图1和图2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熟成装置在不同方位下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熟成装置20包括壳体21和置物架22。壳体21内限定有用于容装待熟成物的熟成室211,且壳体21的至少部分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气流流入熟成室211的多个送风口21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的示意性结构图。置物架22设置于熟成室211内,且具有用于供待熟成物搁置于其上的网架221、以及用于支撑网架221的支撑部222。特别地,支撑部222设置成使得网架221与壳体21的开设有送风口212的侧壁之间间隔预设距离。由此,即使网架221上的待熟成物较多或者摆放不合理,支撑部222仍然能够避免搁置在网架221上的待熟成物接触壳体21的开设有送风口212的侧壁,有效地避免了待熟成物封堵送风口212,确保了熟成室211内的风速大小,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避免了待熟成物因风速不足而容易腐败变质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1包括内壳体213和外壳体214。内壳体213的内部限定有熟成室211。外壳体214设置在内壳体213的外部,且外壳体214的至少部分周向侧壁与内壳体213的至少部分周向侧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处于内壳体213外侧且处于外壳体214内侧的送风风道215,送风风道215通过开设在内壳体213的周向侧壁上的送风口212与熟成室211连通。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熟成装置20具有内壳体213和外壳体214两层结构,内壳体213内限定有熟成室211,内壳体213和外壳体214之间限定形成送风风道215,便于通过对送风风道215的布局实现熟成室211的大范围送风,提高其送风均匀性和熟成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送风口212分别开设在内壳体213的两个横向侧壁2131上。由此,送风通道215内的气流分别经开设在内壳体213的两个横向侧壁2131上的送风口212送往熟成室211。也就是说,气流从熟成室211的两个横向侧部同时流入熟成室211,提高了气流在熟成室211横向上的送风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待熟成物的熟成效果。
进一步地,支撑部222包括由网架221的两个横向侧边缘分别朝向内壳体213的两个横向侧壁延伸的多个间隔部2221,以使得网架221的两个横向侧边缘分别与内壳体213的两个横向侧壁间隔设置。也即是,间隔部221可以将网架221的横向侧边缘与内壳体213的两个横向侧壁2131间隔开,从而便于网架221上的待熟成物与内壳体213的两个横向侧壁2131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减少待熟成物接触内壳体213的两个横向侧壁2131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网架221的横向侧边缘与内壳体213的两个横向侧壁2131之间的预设距离至少大于等于间隔部221在横向上的垂直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间隔部2221为平直的杆状,其由网架221的拐角部朝向内壳体213的相应横向侧壁倾斜向下延伸。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的示意性结构图。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间隔部2221为弯曲的杆状,其由网架221的拐角部朝向内壳体213的相应横向侧壁弯曲向下延伸。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的示意性结构图。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间隔部2221为网状,其由网架221的横向侧边缘朝向内壳体213的相应横向侧壁平直地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间隔部2221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间隔部2221还可以为其他合适的形状。
具有上述结构的间隔部2221不但能够起到较好的间隔效果以避免网架221上的待熟成物接触内壳体213的横向侧壁2131而封堵送风口212,而且这些结构都非常简单,简化了熟成装置20的结构,降低了其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22还配置成使得网架221悬设在壳体21的底板上方。也即是,支撑部222还能够使得网架221距离壳体21的底板一定距离,从而避免网架221上的待熟成物接触壳体21底板,确保气流能够吹向待熟成物的底部,进一步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避免了待熟成物因底部湿度较大而容易腐败变质的问题。
具体地,支撑部222还包括设置在网架221的底部与壳体21的底板之间的支撑筋2222。支撑筋22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其相对均匀地分布在网架221的底部,以便于更加均衡地支撑网架221,避免网架221产生倾斜或变形进而导致待熟成物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214的后壁、以及两个横向侧壁分别与内壳体213的后壁和两个横向侧壁间隔设置,以形成U型的送风风道215。送风风道215内设有循环风机23,以受控地驱动送风风道215内的气流经送风口212流向熟成室211。U型的送风风道215可以对熟成室211形成半包围的效果,便于在内壳体213上开设更多的送风口212,从而将送风风道215内的气流更加均匀地吹入熟成室211。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道215包括位于内壳体213后方的第一送风区段和分别形成在内壳体213横向两侧的第二送风区段和第三送风区段。循环风机23设置于第一送风区段中,内壳体213的后壁开设有回风口2132,循环风机23的气流入口与回风口2132相连通,循环风机23的两个相对的气流出口分别与第二送风区段和第三送风区段相连通。由此,流入熟成室221内的气流可在熟成室211内流经较长的路径后从回风口2132流出,气流对待熟成物表面的吹送时间较长,充分地发挥了气流对待熟成物的风干作用。
循环风机23运行时,熟成室211内的气流经回风口2132流入循环风机23的气流入口,并从循环风机23的两个相对的气流出口分别流向第二送风区段和第三送风区段,第二送风区段和第三送风区段内的气流分别经开设在内壳体213的两个横向侧壁上的送风口相向地流入熟成室211内,从而实现了气流在送风风道215和熟成室211之间循环流动。
并且,由于循环风机23设置于位于后方的第一送风区段中,也就是说,当熟成装置20放置于冷藏冷冻装置1后,循环风机23处于冷藏冷冻装置1内的后侧,用户不易感受到循环风机23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具体地,循环风机23为单向进风、双向出风的离心风机。因此,不但能够将回风口2132的气流同时朝两个相背的方向分别吹送至两个送风通道24,而且还减小了循环风机23占用的空间,使得熟成装置20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从而避免占用冷藏冷冻装置1内的过多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送风区段和第三送风区段均沿其内的气流流动方向渐缩。具体地,第二送风区段和第三送风区段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均为从后往前,第二送风区段和第三送风区段的横截面面积从后往前逐渐减小,以利用过流面积渐缩的方式避免第二送风区段和第三送风区段内的气流流速在气流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的现象,提高了熟成室211的纵向上各处的送风均匀性,确保了待熟成物在纵向上的表面各区域均具有均匀的气流吹送效果。
可见,待熟成物在横向和纵向(即前后方向)上都能够获得均匀的气流吹送效果,提高了待熟成物的熟成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网架221可以为内部限定有容置空间的方形框架。方形框架能够对搁置在其内的待熟成物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避免待熟成物放置在方形框架外部,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了待熟成物封堵送风口212。
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间隔部2221可以为由方形框架的底部边缘横向向外延伸的平板网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间隔部2221也可以为由方形框架的顶部拐角倾斜向下或弯曲向下延伸的杆状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网架221可以为平直延伸的平板网状结构。间隔部2221可以为由平板网状结构的拐角部倾斜向下延伸的平直杆状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间隔部2221也可以为其他合适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网架221为内部限定有容置空间的倒梯形框架。这种形状的网架221同样能够对搁置在其内的待熟成物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避免待熟成物放置在方形框架外部,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了待熟成物封堵送风口2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送风口212的总过流面积在壳体21的侧壁上从上往下地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处于上部的送风口的总过流面积较小,处于下部的送风口的总过流面积较大,可使得送风风道215内更多的气流流入熟成室211的下部,吹向待熟成物的底部,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避免了待熟成物因底部湿度较大而容易腐败变质的问题。并且,处于下部的送风口的总过流面积较大,即使熟成室211内的待熟成物封堵部分送风口,仍然能够确保能够气流通过其他送风口送入熟成室211,避免了将送风口堵死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送风口212排列成沿水平方向间隔的多列。处于同一列的多个送风口212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从上往下地逐渐增大,以使得同一列的多个送风口212的过流面积从上往下地逐渐增大。
具体地,处于下方的送风口212大致呈竖向延伸的条形风口。
进一步地,相邻两列的多个送风口212相互错开一定距离设置,即相邻两列的多个送风口212并不是平齐的,这样可以使得送风口212的分布更加广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箱体10,箱体10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间室11。特别地,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熟成装置20,熟成装置20用于供待熟成物在其内熟成,且熟成装置20设置于储物间室11中。集成有熟成装置20的冷藏冷冻装置1不但具有传统的低温环境下的储物保鲜功能,而且还具有熟成功能,丰富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功能。
进一步地,储物装置11可以为储藏温度范围在0~8℃之间的冷藏间室,冷藏间室比较适宜待熟成物对熟成温度的要求。并且,冷藏间室内的储藏湿度通常比室内环境的湿度高,比较适宜待熟成物对熟成湿度的要求。即使熟成装置20内的湿度不合适,也便于通过冷藏间室内的气流进行调节。因此,将熟成装置20设置在冷藏间室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冷藏间室自身的温湿度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箱体10还可以限定有冷冻间室和/或变温间室。冷藏间室、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分别通过可枢转地设置在箱体10前侧的门体选择性地敞开或关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冷冻装置1可以为十字对开门冰箱,熟成装置20设置于处于上部的其中一个冷藏间室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也可以不限为图6所示的冰箱结构,其还可以为双开门冰箱,熟成装置20设置于处于上部的冷藏间室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也可以不限为图6所示的冰箱结构,其还可以为三门冰箱,熟成装置20设置于处于上部的冷藏间室。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也可以不限为图6所示的冰箱结构,其还可以为对开门冰箱,熟成装置20设置于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间室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也可以不限为图6所示的冰箱结构,其还可以为冷柜、卧式冷柜或其他各种异形的冷藏冷冻装置,熟成装置20设置于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空间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前”、“后”、“顶”、“底”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熟成装置20和冷藏冷冻装置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不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熟成装置,用于供待熟成物在其内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熟成装置包括:
壳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容装待熟成物的熟成室,且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气流流入所述熟成室的多个送风口;以及
置物架,设置于所述熟成室内,且具有用于供待熟成物搁置于其上的网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网架的支撑部;其中
所述支撑部设置成使得所述网架与所述壳体的开设有所述送风口的侧壁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内壳体,其内部限定有所述熟成室;以及
外壳体,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外部,且所述外壳体的至少部分周向侧壁与所述内壳体的至少部分周向侧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处于所述内壳体外侧且处于所述外壳体内侧的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通过开设在所述内壳体的周向侧壁上的所述送风口与所述熟成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送风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内壳体的两个横向侧壁上;且
所述支撑部包括由所述网架的两个横向侧边缘分别朝向所述内壳体的两个横向侧壁延伸的多个间隔部,以使得所述网架的两个横向侧边缘分别与所述内壳体的两个横向侧壁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部为平直的杆状,其由所述网架的拐角部朝向所述内壳体的相应横向侧壁倾斜向下延伸;或者
所述间隔部为弯曲的杆状,其由所述网架的拐角部朝向所述内壳体的相应横向侧壁弯曲向下延伸;或者
所述间隔部为网状,其由所述网架的横向侧边缘朝向所述内壳体的相应横向侧壁平直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还配置成使得所述网架悬设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上方;且
所述支撑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网架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的支撑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的后壁、以及两个横向侧壁分别与所述内壳体的后壁和两个横向侧壁间隔设置,以形成U型的所述送风风道;其中
所述送风风道内设有循环风机,以受控地驱动所述送风风道内的气流经所述送风口流向所述熟成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架为内部限定有容置空间的方形框架;或者
所述网架为平直延伸的平板网状结构;或者
所述网架为内部限定有容置空间的倒梯形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送风口的总过流面积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从上往下地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送风口排列成沿水平方向间隔的多列;其中
处于同一列的多个所述送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从上往下地逐渐增大。
10.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间室;以及
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熟成装置,用于供待熟成物在其内熟成,所述熟成装置设置于所述储物间室中。
CN202320136356.2U 2023-01-16 2023-01-16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熟成装置 Active CN219346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6356.2U CN219346923U (zh) 2023-01-16 2023-01-16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6356.2U CN219346923U (zh) 2023-01-16 2023-01-16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6923U true CN219346923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8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6356.2U Active CN219346923U (zh) 2023-01-16 2023-01-16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6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93732U (zh) 最下方储物间室与箱体底壁具有特定距离的冰箱
US6170276B1 (en) High performance food storage system for a refrigerator
CN210220346U (zh) 蒸发器位于储物间室横向侧壁内的冰箱
CN210179968U (zh) 送风机位于蒸发器前方的冰箱
CN219346923U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熟成装置
CN209893728U (zh) 利用双离心风机进行散热的冰箱
WO2023231917A1 (zh) 冰箱
CN216409419U (zh) 冷藏冷冻装置
WO2022257420A1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3563671B2 (ja) 自動製氷装置付き冷蔵庫
CN115507597B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3469757B2 (ja) 冷蔵庫
CN116105450A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熟成装置
KR20120022517A (ko) 냉장고
WO2012076451A2 (en)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KR100800194B1 (ko) 냉장고의 선반
CN111609611A (zh) 利用离心风机进行散热的冰箱
CN220355823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21099076U (zh) 一种冷藏柜的侧出风结构
CN209893733U (zh) 利用离心风机进行散热的冰箱
CN211601289U (zh) 蒸发器设置方式改进的冰箱
CN218884384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9037246U (zh) 冷藏冷冻装置
WO2022257471A1 (zh) 一种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和具有其的冰箱
CN115682550A (zh) 冷藏冷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