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1898U - 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1898U
CN219341898U CN202320376030.7U CN202320376030U CN219341898U CN 219341898 U CN219341898 U CN 219341898U CN 202320376030 U CN202320376030 U CN 202320376030U CN 219341898 U CN219341898 U CN 219341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water inlet
water
area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60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海军
刘晓亮
徐淼
张金凤
马艳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cademy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cademy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cademy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cademy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203760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1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1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1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及进水区、反应区、出水区和沉降区,进水区连通设有进水管,进水区的底部连通设有集泥斗;反应区设有若干个,过水孔将所有反应区依次连通,反应区内安装设有生物床,生物床包括上固定格栅、下固定格栅和两者之间填充的生物小球,出水区的外壁连通设有出水管,进水区、反应区和出水区依次相互连通;集泥斗和反应区的底部形成所述沉降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微生物固定化处理时,优化了反应水利条件,可使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充分反应,从而高效净化养殖废水,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同时避免微生物随出水流失的缺点。

Description

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淡水养殖废水环保处理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淡水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推广,我国池塘养殖已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密度、高投饵率的精养技术模式。由于池塘精养大都是半封闭式净水养殖,养殖过程中投加的饲料、化学残留物以及水产品的排泄物长期积聚在水体中,导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可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和水体富营养化,养殖水环境恶化。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中,微生物降解技术具有资源广泛、经济高效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已普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业。影响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净化效果的关键因素有微生物数量、菌群种类和环境条件等。增加微生物数量的传统方法是向养殖水体直接接种微生物,但其受到不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影响,且易随水体流失,处理效果往往不理想,这就导致微生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采用必要手段使其留存在反应器内。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是一种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特选的游离微生物限制或定位在有限的空间区域内,使其保持高度密集及较好的生物活性的一项生物技术,为保证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污染物能够充分反应,必须要提高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处理养殖废水的反应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该反应器在对养殖废水进行微生物固定化处理时,优化了反应水利条件,可使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充分反应,从而高效净化养殖废水,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同时避免微生物随出水流失的缺点。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本体及其内部分区设置的进水区、反应区、出水区和沉降区,所述进水区的外壁连通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区内设有与进水管相面对的导流墙,进水管与导流墙之间形成进水廊道,所述进水区的底部连通设有倒锥形的集泥斗;所述反应区设有若干个并依次通过引流板相隔离,所述引流板通过依次在上下不同位置设置的过水孔将所有反应区依次连通,所述反应区内位于上下过水孔之间的位置安装设有生物床,所述生物床包括上固定格栅、下固定格栅和两者之间填充的生物小球,所述出水区的外壁连通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区、反应区和出水区通过引流板上的过水孔依次相互连通;所述集泥斗和反应区的底部形成所述沉降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区并排设有六个,所述生物床固定安装在反应区中部偏上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板均可拆卸安装在反应器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区的底部整体呈向集泥斗内导流且斜度为10°~30°的斜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器本体埋放于地下且顶部高于地面20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器本体及上固定格栅、下固定格栅均采用玻璃钢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为养殖废水采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进行高效去除废水中污染物提供了一个高效生物小球截留和优化反应水利条件的反应器,通过该反应器实施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时,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和浓度均大幅提高,处理能力增强,微生物保持活性的时间增加并能重复使用,可更高效地去除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
2,该反应器分区设有进水区、反应区、出水区和沉降区,进水区导流,下方的集泥斗沉降废水中的悬浮物,并定期外排;反应区设置多个并通过过水孔连通,内部均安装生物床,增加固定化微生物与养殖废水的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采用“隔间+格栅”的组合将生物小球固定于反应区的中部偏上的位置,既可以利用水利条件降低悬浮物对生效小球堵塞问题,又便于以后更换;经过反应后的养殖废水通过出水区排出反应器外,沉积于反应区底部的污泥可冲至集泥斗内,并定期对反应器内沉降的污泥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化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化反应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意:1-反应器本体;2-进水区;21-进水管;22-导流墙;23-进水廊道;3-反应区;4-出水区;41-出水管;5-集泥斗;6-引流板;61-过水孔;7-生物床;71-上固定格栅;72-下固定格栅;73-生物小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及其内部分区设置的进水区2、反应区3、出水区4和沉降区,所述进水区2的外壁连通设有进水管21,所述进水区2内设有与进水管21相面对的导流墙22,进水管21与导流墙22之间形成进水廊道23,所述进水区2的底部连通设有倒锥形的集泥斗5;废水通过进水管21进入进水廊道23内,设置导流墙22可使废水均匀的分布在反应器整个截面上,随着进水的水流速度突然降低,废水中的悬浮物因为水流速度的突然降低而加速沉降,进而达到利用水利条件去除废水中悬浮物的目的,沉降下来的悬浮物会沉积至集泥斗5中,定期外排即可。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反应区3设有若干个并依次通过引流板6相隔离,所述引流板6通过依次在上下不同位置设置的过水孔61将所有反应区3依次连通,所述反应区3内位于上下过水孔61之间的位置安装设有生物床7,所述生物床7包括上固定格栅71、下固定格栅72和两者之间填充的生物小球73,所述出水区4的外壁连通设有出水管41,所述进水区2、反应区3和出水区4通过引流板6上的过水孔61依次相互连通;所述集泥斗5和反应区3的底部形成所述沉降区。
进一步,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反应区3并排设有六个,所述生物床7固定安装在反应区3中部偏上的位置。所述引流板6均可拆卸安装在反应器本体1内。所述反应区3的底部整体呈向集泥斗5内导流且斜度为10°~30°的斜坡。
如图1及图2所示,经过导流后的废水通过过水孔61进入到反应区3中进行污染物的降解,反应区3内利用上固定格栅71和下固定格栅72将生物小球73固定于反应区3的中部偏上位置,从而形成供废水进行净化的生物床7,多个反应区3通过过水孔61相互连通,反应区3可优选设置六个,相邻引流板6上的过水孔61设置在上部和下部两个不同的位置,以使废水在进入到反应区3后可以充分经过所有反应区3中的生物床7,采用“隔间+格栅”的组合增加了废水与生物床7的接触时间,废水经过生物床7后,与生物小球73中的微生物进行生化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总氮和CODM等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养殖废水的目的。
如图1及图2所示,利用上固定格栅71和下固定格栅72的固定作用,避免了生物小球73随废水流失,保证反应器内的生物量;经过反应后的养殖废水经由引流板6上的过水孔61进入到出水区4,最后通过出水管41排出反应器外;反应区3的底部整体进行斜坡设置以方便定期对反应器底部沉积的污泥进行清除,需要清除时,将引流板6拆卸后,通过高压清洗水将沉积于反应区3底部的污泥冲至集泥斗5中,最后通过潜污泵排出反应器外即可。
所述反应器本体1及上固定格栅71、下固定格栅72均采用玻璃钢材质制成。所述反应器本体1埋放于地下且顶部高于地面20cm,需要考虑土壤对设备的腐蚀问题,反应器本体1及格栅均采用玻璃钢材质。
本技术为养殖废水采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进行高效去除废水中污染物提供了一个高效生物小球截留和优化反应水利条件的反应器,通过该反应器实施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时,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和浓度均大幅提高,处理能力增强,微生物保持活性的时间增加并能重复使用,可更高效地去除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本体及其内部分区设置的进水区、反应区、出水区和沉降区,所述进水区的外壁连通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区内设有与进水管相面对的导流墙,进水管与导流墙之间形成进水廊道,所述进水区的底部连通设有倒锥形的集泥斗;所述反应区设有若干个并依次通过引流板相隔离,所述引流板通过依次在上下不同位置设置的过水孔将所有反应区依次连通,所述反应区内位于上下过水孔之间的位置安装设有生物床,所述生物床包括上固定格栅、下固定格栅和两者之间填充的生物小球,所述出水区的外壁连通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区、反应区和出水区通过引流板上的过水孔依次相互连通;所述集泥斗和反应区的底部形成所述沉降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并排设有六个,所述生物床固定安装在反应区中部偏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均可拆卸安装在反应器本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的底部整体呈向集泥斗内导流且斜度为10°~30°的斜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埋放于地下且顶部高于地面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及上固定格栅、下固定格栅均采用玻璃钢材质制成。
CN202320376030.7U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 Active CN219341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6030.7U CN219341898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6030.7U CN219341898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1898U true CN219341898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8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6030.7U Active CN219341898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1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1163B1 (ko) 침지식 분리막을 이용한 하수의 고도처리시설
CN103739072B (zh) 一种包含折叠式分层生物滤池的净化系统及利用该系统净化水体的方法
CN115124203A (zh) 多循环尾水处理系统
CN102285715B (zh) 用于榨菜废水处理的复合膜生物反应器
CN101314512B (zh)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及其设施
CN115093086A (zh) 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
CN101357814B (zh) 一种环流多重生化与过滤联动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9628639U (zh) 水产养殖系统
CN105236687A (zh) 自清式微曝气竖向折流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7566939A (zh) 一种渔业光伏互补的养殖尾水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CN105439286A (zh) 一种垂直流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02745869B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与生态修复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CN219341898U (zh) 一种养殖废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体化反应器
CN103613255A (zh) 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与处理方法
KR101448892B1 (ko) 양식장 배출수내 유기물 및 질소제거를 위한 공정 및 방법
CN215161907U (zh) 一种高效复合流人工湿地系统
CN205313183U (zh) 一种垂直流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01597120B (zh) 微曝气生物滤池
CN212127901U (zh) 序批式复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
CN111333271B (zh)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9940771U (zh)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209906443U (zh) 嵌套式反应和沉淀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CN219670301U (zh) 一种废水微生物处理耦合生态湿地的一体化反应器
CN217351116U (zh) 一种工厂化养鱼水处理系统
CN110627326A (zh) 一种养殖业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