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3799U - 进水隔网及具有其的滤芯 - Google Patents

进水隔网及具有其的滤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3799U
CN219333799U CN202320330065.7U CN202320330065U CN219333799U CN 219333799 U CN219333799 U CN 219333799U CN 202320330065 U CN202320330065 U CN 202320330065U CN 219333799 U CN219333799 U CN 219333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equal
less
groups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00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博
马小飞
郑志楠
耿瑞雪
韦通晏
汪安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03300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3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3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3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水隔网及具有其的滤芯,进水隔网的至少部分与滤膜相对设置,进水隔网包括:第一进水区,第一进水区具有第一进水网格;第二进水区,与第一进水区连接,第二进水区具有第二进水网格;第一进水区远离第二进水区的一端形成待卷绕端,第二进水区远离第一进水区的一端用于与中心管连接;其中,第二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靠近中心管处的进水隔网的水流流速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进水隔网及具有其的滤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滤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水隔网及具有其的滤芯。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部分净水器中都会采用反渗透膜滤芯对原水进行净化。当滤芯工作时,自来水从进水隔网的原水侧进入滤芯,在水压的作用下,大部分原水透过进水隔网以及反渗透膜片成为纯水,剩余的浓水从浓水端流出。
然而,在原水从原水侧到浓水侧的过程中,进水隔网上的水流流速会逐渐降低。其中,在浓水侧膜面的水流流速最低,仅为原水侧水流流速的25%左右。靠近中心管处的进水隔网上的水流流速低会导致过滤区域的浓差极化严重,容易引发进水隔网以及反渗透膜膜面污堵,进而会极大缩短滤芯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水隔网及具有其的滤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靠近中心管处的进水隔网的水流流速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进水隔网,进水隔网的至少部分与滤膜相对设置,进水隔网包括:
第一进水区,第一进水区具有第一进水网格;
第二进水区,与第一进水区连接,第二进水区具有第二进水网格;第一进水区远离第二进水区的一端形成待卷绕端,第二进水区远离第一进水区的一端用于与中心管连接;
其中,第二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进水隔网还包括:
过渡进水区,设置在第一进水区和第二进水区之间,过渡进水区具有过渡进水网格;
其中,第一进水网格、过渡进水网格、第二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过渡进水区为多个;沿第一进水网格至第二进水网格的延伸方向,多个过渡进水区的过渡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第二进水区远离第一进水区的一端与滤膜的一端连接,待卷绕端凸出于滤膜的另一端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进水区的径向密度为n1,第一进水区的纬向密度为n2,过渡进水区的径向密度为n3,过渡进水区的纬向密度为n4,第二进水区的径向密度为n5,第二进水区的纬向密度为n6
其中,0.3≤n3/n1≤0.7,0.3≤n5/n3≤0.7;和/或,
0.3≤n4/n2≤0.7,0.3≤n6/n4≤0.7。
进一步地,第一进水区的径向密度为n1,29根/英寸≤n1≤35根/英寸;和/或,
第一进水区的纬向密度为n2,29根/英寸≤n2≤35根/英寸。
进一步地,过渡进水区的径向密度为n3,13根/英寸≤n3≤19根/英寸;和/或,
过渡进水区的纬向密度为n4,13根/英寸≤n4≤19根/英寸。
进一步地,第二进水区的径向密度为n5,6根/英寸≤n5≤12根/英寸;和/或,
第二进水区的纬向密度为n6,6根/英寸≤n6≤12根/英寸。
进一步地,第一进水网格的入水角度为α1,85°≤α1≤95°;和/或,
第二进水网格的入水角度为α2,85°≤α2≤95°;和/或,
过渡进水网格的入水角度为α3,85°≤α3≤95°。
进一步地,第一进水区的厚度为h1,15mil≤h1≤19mil;和/或,
第二进水区的厚度为h2,15mil≤h2≤19mil;和/或,
过渡进水区的厚度为h3,15mil≤h3≤19mil。
进一步地,第一进水区的材质由聚丙烯制成;和/或,
第二进水区的材质由聚丙烯制成;和/或,
过渡进水区的材质由聚丙烯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滤芯,包括上述内容中提供的进水隔网。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具有第一进水网格的第一进水区以及具有第二进水网格的第二进水区,并使第二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能够减小弱化进水隔网的浓差极化,进而有效地在第二进水网格处增大水流流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靠近中心管处的进水隔网的水流流速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进水隔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渡进水网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渡进水网格的正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渡进水网格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进水隔网与中心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进水隔网上的水流流向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进水区;20、第二进水区;30、中心管;40、过渡进水区;41、过渡进水网格;50、滤膜;51、封边胶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进水隔网,进水隔网的至少部分与滤膜50相对设置,进水隔网包括:第一进水区10和第二进水区20。第一进水区10具有第一进水网格,第二进水区20与第一进水区10连接,第二进水区20具有第二进水网格。第一进水区10远离第二进水区20的一端形成待卷绕端,第二进水区20远离第一进水区10的一端用于与中心管30连接。其中,第二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
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使进水隔网的第一进水网格和第二进水网格具有不同的流通截面面积,在水流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依次降低第一进水区10和第二进水区20的进水阻力,进而能够增大水流在第二进水区20处的流速并减小弱化浓差极化,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靠近中心管30处的进水隔网的水流流速低的问题。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滤膜50可以为反渗透膜。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隔网还包括过渡进水区40。过渡进水区40设置在第一进水区10和第二进水区20之间,过渡进水区40具有过渡进水网格41。其中,第一进水网格、过渡进水网格41、第二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逐渐增大。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根据水流流速沿进水方向降低的规律逐步增大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避免水流流速逐渐降低的问题。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进水区10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进水网格,多个第一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均相等。第二进水区20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进水网格,多个第二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均相等。过渡进水区均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过渡进水网格。
具体地,过渡进水区40为多个。多个过渡进水区40沿第一进水网格至第二进水网格的延伸方向,多个过渡进水区40的过渡进水网格41的流通截面面积逐渐增大。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使第一进水网格和第二进水网格之间的过渡区域形成平滑过渡,从而能够避免当水流到达第二进水网格时流速突然增大而对进水隔网造成过大冲击力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水区20远离第一进水区10的一端与滤膜50的一端连接,待卷绕端凸出于滤膜50的另一端设置。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使得卷绕后使得部分第一进水区10位于最外层,通过位于滤膜50外侧的第一进水区10能够有利于原水沿着进水隔网进入滤膜50,从而便于有效进行过滤。
具体地,第一进水区10的径向密度为n1,第一进水区10的纬向密度为n2,过渡进水区40的径向密度为n3,过渡进水区40的纬向密度为n4,第二进水区20的径向密度为n5,第二进水区20的纬向密度为n6。其中,0.3≤n3/n1≤0.7,0.3≤n5/n3≤0.7;和/或,0.3≤n4/n2≤0.7,0.3≤n6/n4≤0.7。采用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进水区10、过渡进水区40以及第二进水区20之间的径向密度和纬向密度在上述范围内进行递减,从而便于依次逐步减少水流过程中的阻力,从而使得浓水侧的滤膜50的膜面流速接近原水侧的流速,以保证水流滤膜50的膜面的冲刷效果,避免因浓水侧的流速慢导致的滤膜50易结垢的问题。
具体地,第一进水区10的径向密度可以设为n1,其中,29根/英寸≤n1≤35根/英寸,或者第一进水区10的纬向密度可以为n2,其中,29根/英寸≤n2≤35根/英寸。再或者,可以同时使29根/英寸≤n1≤35根/英寸以及使29根/英寸≤n2≤35根/英寸,这样的设置能够使进水隔网一侧的第一进水区10具有较小的进水网格流通截面面积,能够尽可能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
具体地,过渡进水区40的径向密度为n3,13根/英寸≤n3≤19根/英寸。或者,过渡进水区40的纬向密度为n4,13根/英寸≤n4≤19根/英寸。再或者,可以同时使13根/英寸≤n3≤19根/英寸和13根/英寸≤n4≤19根/英寸。能够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大过渡进水区40处的进水网格流通截面面积,这样能够避免过渡进水区40处结垢的情况出现,保证了进水隔网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水区20的径向密度为n5,6根/英寸≤n5≤12根/英寸。或者,第二进水区20的纬向密度为n6,6根/英寸≤n6≤12根/英寸。再或者可以同时使6根/英寸≤n5≤12根/英寸和6根/英寸≤n6≤12根/英寸。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二进水区20的进水网格流通截面面积保持合理区间,能够均衡第二进水区20处的水流流量以及过滤效果。
具体地,第一进水网格的入水角度为α1,85°≤α1≤95°。或者,第二进水网格的入水角度为α2,85°≤α2≤95°。或者,过渡进水网格41的入水角度为α3,85°≤α3≤95°。再或者,可以同时使85°≤α1≤95°、85°≤α2≤95°以及85°≤α3≤95°。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尽可能避免设置网格结构对水流造成过多阻碍,能够进一步降低进水阻力,提升水流流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区10的厚度为h1,15mil≤h1≤19mil。或者,第二进水区20的厚度为h2,15mil≤h2≤19mil。或者,过渡进水区40的厚度为h3,15mil≤h3≤19mil。再或者,可以同时使15mil≤h1≤19mil、15mil≤h2≤19mil以及15mil≤h3≤19mil。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在保证进水隔网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不对水流流速造成过多影响。
具体地,第一进水区10的材质由聚丙烯制成。或者,第二进水区20的材质由聚丙烯制成。或者,过渡进水区40的材质由聚丙烯制成。再或者,可以同时使第一进水区10、第二进水区20以及过渡进水区40由聚丙烯制成。采用聚丙烯的材料设置,能够使进水隔网拥有较好的抗拉强度和抗撕裂强度,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水隔网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把进水隔网分成了三个区域,在不同区域之内,单位面积的网格经纬密不同,三个区域的网格呈阶梯式逐步加大。卷制滤芯时,将进水隔网网格经纬密最小的区域设置在浓水侧,这样,浓水侧流速随着网格经纬根数的减少而阻力减少,使浓水侧流速接近原水侧流速,起到冲刷膜面、减弱浓差极化效果。
具体地,进水隔网参数要求如下:
(1)进水隔网材质:PP;
(2)入水角度90°±5°;
(3)厚度17±2mil;
(4)区域1(对应为第一进水区10)经纬密32±3根/inch;区域2(对应为第二进水区20)经纬密16±3根/inch;区域3(对应为过渡进水区40)经纬密9±3根/inch。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方式如下:
1、反渗透膜片对折形成膜袋状,在折叠的膜袋之间放置一张本实施例提供的进水隔网,放置进水隔网时将进水隔网网格经纬密最小的区域(对应为第二进水区20)设置在靠近中心管30的浓水侧。
2、将折叠好的膜袋靠着中心管铺放整齐,铺放的时候,膜袋的开口方向靠近中心管30。
3、在膜袋指定的边缘区域施胶形成封边胶线51,封边胶线51连贯不断胶,确保封边胶线51粘接固化后密封性能良好。
4、在打胶之后的膜袋上面铺放一张纯水流导布。
5、按照滤芯产品设计要求重复第2、3、4步操作,然后以中心管30为轴,将膜袋卷制成为滤芯。
6、卷制后的滤芯静置固化8小时后,将两端切边修膜平整,形成一支合格的滤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提供了一种滤芯,包括实施例一中提供的进水隔网。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将第二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一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能够增大第二进水网格处的流速,能够减弱浓差极化,延长膜面产生结垢的时间,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靠近中心管30处的进水隔网的水流流速低的问题,并且能够使反渗透滤芯的使用寿命延长。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隔网的至少部分与滤膜(50)相对设置,所述进水隔网包括:
第一进水区(10),所述第一进水区(10)具有第一进水网格;
第二进水区(20),与所述第一进水区(10)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区(20)具有第二进水网格;所述第一进水区(10)远离所述第二进水区(20)的一端形成待卷绕端,所述第二进水区(20)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区(10)的一端用于与中心管(30)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隔网还包括:
过渡进水区(40),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区(10)和所述第二进水区(20)之间,所述过渡进水区(40)具有过渡进水网格(41);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网格、所述过渡进水网格(41)、所述第二进水网格的流通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进水区(40)为多个;沿所述第一进水网格至所述第二进水网格的延伸方向,多个所述过渡进水区(40)的过渡进水网格(41)的流通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区(20)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区(10)的一端与所述滤膜(50)的一端连接,所述待卷绕端凸出于所述滤膜(50)的另一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区(10)的径向密度为n1
所述第一进水区(10)的纬向密度为n2,所述过渡进水区(40)的径向密度为n3,所述过渡进水区(40)的纬向密度为n4,所述第二进水区(20)的径向密度为n5,所述第二进水区(20)的纬向密度为n6
其中,0.3≤n3/n1≤0.7,0.3≤n5/n3≤0.7;和/或,
0.3≤n4/n2≤0.7,0.3≤n6/n4≤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水区(10)的径向密度为n1,29根/英寸≤n1≤35根/英寸;和/或,
所述第一进水区(10)的纬向密度为n2,29根/英寸≤n2≤35根/英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进水区(40)的径向密度为n3,13根/英寸≤n3≤19根/英寸;和/或,
所述过渡进水区(40)的纬向密度为n4,13根/英寸≤n4≤19根/英寸。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水区(20)的径向密度为n5,6根/英寸≤n5≤12根/英寸;和/或,所述第二进水区(20)的纬向密度为n6,6根/英寸≤n6≤12根/英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水网格的入水角度为α1,85°≤α1≤95°;和/或,
所述第二进水网格的入水角度为α2,85°≤α2≤95°;和/或,
所述过渡进水网格(41)的入水角度为α3,85°≤α3≤95°。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水区(10)的厚度为h1,15mil≤h1≤19mil;和/或,
所述第二进水区(20)的厚度为h2,15mil≤h2≤19mil;和/或,
所述过渡进水区(40)的厚度为h3,15mil≤h3≤19mil。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水隔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水区(10)的材质由聚丙烯制成;和/或,
所述第二进水区(20)的材质由聚丙烯制成;和/或,
所述过渡进水区(40)的材质由聚丙烯制成。
12.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水隔网。
CN202320330065.7U 2023-02-24 2023-02-24 进水隔网及具有其的滤芯 Active CN219333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0065.7U CN219333799U (zh) 2023-02-24 2023-02-24 进水隔网及具有其的滤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0065.7U CN219333799U (zh) 2023-02-24 2023-02-24 进水隔网及具有其的滤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3799U true CN219333799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5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0065.7U Active CN219333799U (zh) 2023-02-24 2023-02-24 进水隔网及具有其的滤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3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50054U (zh) 一种凸点式宽流道卷式膜组件
JP6111668B2 (ja) 分離膜エレメント、および分離膜エレ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CN104941448B (zh) 反渗透膜元件
CN109999671A (zh) 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通量的卷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0957A (zh) 一种组合中心管卷膜滤芯以及过滤系统
CN106474925A (zh) 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装置
CN206843255U (zh) 净水系统
CN219333799U (zh) 进水隔网及具有其的滤芯
JP2000237554A (ja) 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
CN116328543A (zh) 进水隔网及具有其的滤芯
CN102166477B (zh) 进水流道渐小的卷式反渗透膜元件
CN206103724U (zh)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和反渗透净水器
CN110467240B (zh) 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N205627658U (zh) 一种卷式膜组件隔网结构
CN215463306U (zh) 一种竖向直线型进水流道结构反渗透膜元件
CN217312784U (zh) 膜片单元
CN214681061U (zh) 一种卷式膜元件及过滤装置
JP7307621B2 (ja) プリーツフィルター複合用支持ネット
CN113648847A (zh) 一种导流网、反渗透膜滤芯及过滤器
CN109999670A (zh) 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11521777U (zh) 一种滤布及滤芯
CN208694726U (zh) 一种卷式膜元件
CN210229649U (zh) 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
CN209322587U (zh) 多层复合卷式滤芯
CN214764557U (zh) 一种横向直线型进水流道结构反渗透膜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