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2535U - 一种存储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存储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2535U
CN219332535U CN202223595396.8U CN202223595396U CN219332535U CN 219332535 U CN219332535 U CN 219332535U CN 202223595396 U CN202223595396 U CN 202223595396U CN 219332535 U CN219332535 U CN 219332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ntainer
interlayer
substance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53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舒勇
张黎明
黄正铭
李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mei Diagnost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mei Diagnost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mei Diagnost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mei Diagnost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53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2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2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2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存储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容器盖;容器本体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用于存储第一物质,容器盖封盖于开口处;容器盖包括:盖顶、盖体、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盖体内设有通孔,通孔与第一容纳腔导通,盖顶设置于盖体远离容器本体的一端;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设置于通孔内,且由第一隔层、第二隔层以及盖体围合形成密闭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用于存储第二物质;盖顶朝向第一隔层的一侧设有穿刺结构;在盖顶受到朝向容器本体的外力时,盖顶至少部分与盖体断开,且盖顶带动穿刺结构刺穿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以使第一物质与第二物质相接触。这样可以实现两种物质的分开存储,同时又便于两种物质的溶合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存储容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存储容器。
背景技术
在体外诊断领域,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物质,如核酸、多肽、酶类等,通常需要改变其物理形态以便长期储存或运输,例如采用冷冻干燥技术(简称冻干)将液态物质变为固态。经过冷冻干燥后的固态冻干制剂,即固定形状的干燥品,在使用时需要利用液态复溶液进行复溶。在复溶操作过程中需要精准移取复溶液,该过程较为复杂且工作量巨大,不同的操作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操作误差,使得冻干制剂的复溶结果差异较大。
为例解决上述复溶操作的问题,相关技术中,通过预先称取预设比例的冻干制剂和复溶液,将冻干制剂和复溶液装入同一容器中,复溶时操作者只需将冻干制剂和复溶液融合在一起即可。例如,CN112516092A介绍了一种复溶液和冻干球共存的冻干制剂制造工艺及冻干制剂,该公开技术中将冻干制剂和复溶液按照预定比例装在同一个存储容器中,使用石蜡分隔冻干制剂和复溶液,进行复溶操作时,通过加热融化石蜡,以使复溶液与冻干制剂溶合。
然而,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存储容器,由于石蜡的熔点较低,如果温度稍高石蜡就会融化,导致分隔效果不理想,并且复溶操作时还需要进行加热,增加了操作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存储容器,至少解决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存储容器,温度稍高石蜡就会融化,导致分隔效果不理想,并且复溶操作时还需要进行加热,增加了操作复杂性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存储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容器盖;
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存储第一物质,所述容器盖封盖于所述开口处;
所述容器盖包括:盖顶、盖体、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
所述盖体内为中通结构,所述中通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导通,所述盖顶设置于所述盖体远离所述容器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隔层和所述第二隔层设置于所述盖体内,且由所述第一隔层、所述第二隔层以及所述盖体围合形成密闭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存储第二物质;
所述盖顶朝向所述第一隔层的一侧设有穿刺结构;在所述盖顶受到朝向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力时,所述盖顶与所述盖体脱离并带动所述穿刺结构刺穿所述第一隔层和所述第二隔层,以使所述第一隔层和所述第二隔层破裂释放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所述第二物质至所述第一容纳腔中。
可选地,所述盖顶和所述盖体之间可断开连接。
可选地,所述容器盖还包括:桥接件;
所述桥接件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盖顶之间,所述桥接件至少一侧设有多个齿状凸起,所述桥接件通过所述多个齿状凸起与所述盖体或所述盖顶可断开连接。
可选地,所述容器盖包括多个所述桥接件,所述多个桥接件环绕所述盖顶的边缘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容器盖还包括:拉环,所述拉环与所述桥接件连接,所述拉环用于拉动所述桥接件,以使所述桥接件至少部分与所述盖顶或所述盖体断开。
可选地,所述穿刺结构包括:连接杆和穿刺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盖顶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穿刺部连接,所述穿刺部为锥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盖顶与所述穿刺结构为一体式结构。
可选地,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盖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容器本体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盖体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物质为固态的冻干制剂,所述第二物质为液态的复溶液,在所述穿刺结构刺穿所述第一隔层和所述第二隔层时,所述复溶液与所述冻干制剂接触,所述复溶液用于溶解所述冻干制剂;和/或,
所述第一隔层和所述第二隔层中至少一个包括柔性隔膜,所述柔性隔膜由塑料薄膜、橡胶薄膜或金属薄膜制成。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存储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容器盖,在容器本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通过第一容纳腔可以存储第一物质,在容器盖内设置由两层隔膜形成的第二容纳腔,通过第二容纳腔可以存储第二物质。通过在容器盖的盖顶上设置穿刺结构,使用时通过按压盖顶,使盖顶至少部分与盖体断开,进而由盖顶带动穿刺结构依次刺穿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使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破裂,进而释放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物质下落至第一容纳腔内,以便第一物质与第二物质相接触。这样,通过本申请中的存储容器可以实现两种物质的分开存储,能够提高对两种物质的分隔效果,并且,在需要进行两种物质溶合时,只需按压盖顶以使穿刺结构刺穿两层隔膜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容器处于刺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容器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容器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桥连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容器本体;110、连接端;101、第一容纳腔;101a、第一物质;20、容器盖;210、盖体;220、盖顶;230、穿刺结构;231、连接杆;232、穿刺部;240、第一隔层;250、第二隔层;201、第二容纳腔;201a、第二物质;260、桥接件;261、齿状凸起;262、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容器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存储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0和容器盖20;容器本体10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101,第一容纳腔101用于存储第一物质101a,容器盖20封盖于第一容纳腔101的开口处;容器盖20包括:盖顶220、盖体210、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盖体210为中通结构,该中通结构与第一容纳腔101导通,盖顶220设置于盖体210远离容器本体10的一端;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设置于盖体210内,且由第一隔层240、第二隔层250以及盖体210围合形成密闭的第二容纳腔201,第二容纳腔201用于存储第二物质201a;盖顶220朝向第一隔层240的一侧设有穿刺结构230;在盖顶220受到朝向容器本体10的外力时,盖顶220与盖体210脱离并带动穿刺结构230刺穿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以使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破裂,进而释放第二容纳腔201内的第二物质201a至第一容纳腔101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容器本体10内设置的第一容纳腔101可以存储第一物质101a,在容器盖20内设置由两层隔膜形成的第二容纳腔201,通过第二容纳腔201可以存储第二物质201a。通过在容器盖20的盖顶220上设置穿刺结构230,使用时通过按压盖顶220,使盖顶220至少部分与盖体210断开,进而由盖顶220带动穿刺结构230依次刺穿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使得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破裂,进而释放第二容纳腔201内的第二物质201a下落至第一容纳腔101内,以便第一物质101a与第二物质201a相接触。这样,通过本申请中的存储容器可以实现两种物质的分开存储,能够提高对两种物质的分隔效果,并且,在需要进行两种物质溶合时,只需按压盖顶220以使穿刺结构230刺穿两层隔膜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具体地,容器本体10内设有第一容纳腔101,容器盖20封盖于第一容纳腔101的开口处,从而可以利用第一容纳腔101存储第一物质101a。同时,将容器盖20的盖体210设为中通结构,该中通结构一端的内壁与第一容纳腔101开口处的外壁密封连接,或者中通结构一端的外壁与第一容纳腔101开口处的内壁密封连接,以使容器盖20封盖于第一容纳腔101的开口处。在盖体内设有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间隔设置,并且,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分别与盖体210密封连接,从而由第一隔层240、第二隔层250以及盖体210围合形成密闭的第二容纳腔201,利用第二容纳腔201存储第二物质201a。这样,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容器可以同时实现对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开存储。
进一步地,在盖体210远离容器本体10的一端设置盖顶220,在盖顶220朝向第一隔层240的一侧设置穿刺结构230,在需要将存储容器中的两种物质溶合时,只需使用外力按压盖顶220,使盖顶220与容器本体10脱离,进而由盖顶220带动穿刺结构230依次刺穿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使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破裂并释放第二容纳腔201内的第二物质201a,此时,第二容纳腔201内的第二物质201a会落入到第一容纳腔101内与第一物质101a接触,进而实现了两种物质的溶合。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隔层240可以设置在盖顶220与第二隔层250之间,穿刺结构230设置在盖顶220和第一隔层240之间。在穿刺结构230未刺穿第一隔层240时,穿刺结构230远离盖顶220的一端与第一隔层240之间存有一定的间隙,从而在存储过程中,可以避免盖顶220发生较小的位移而引起的穿刺结构230刺破第一隔层2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容器可以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作为固、液两相试剂的共存密封体系,用于固、液两相试剂的共同存储。其中,容器本体10的第一容纳腔101内可以存储第一物质101a,其中,第一物质101a可以为干式制剂或者凝胶状制剂等,该干式制剂可以采用冻干、烘干、风干等干燥方式制得。相应地,容器盖20的第二容纳腔201内可以存储第二物质201a,其中,第二物质201a可以为液态试剂,该液态试剂用于与第一物质101a相匹配。
在具体地应用中,可以将第一物质101a和第二物质201a按照预定的比例称取后分别装入第一容纳腔101和第二容纳腔201,以对第一物质101a和第二物质201a分开存储。在需要进行两种物质相互溶合时,通过按压盖顶220,利用盖顶220上的穿刺结构230刺破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使容器盖20内的第二物质201a进入容器本体10内以与第一物质101a溶合。这样,既方便两种不同相态物质的分开存储和运输,又能减少不同操作者在进行两种物质溶合操作时的人为操作误差,结构简单安全,操作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物质101a和第二物质201a可以根据实际存储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物质101a可以为固态的冻干制剂,第二物质201a为用于复溶冻干制剂的液态复溶液,利用本申请中的存储容器可以实现冻干制剂和复溶液的分开存储,由于第一容纳腔101和第二容纳腔201之间通过隔膜隔开,提高了两种物质分隔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生物医药领域,通常需要使用冻干技术,将一些不稳定的物质冻干为固态的冻干制剂,以便于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时需要利用相应的复溶液对冻干制剂进行复溶,例如,可以使用纯化水作为复溶液。为了使冻干制剂恢复到冻干前的物质状态,需要操作人员精准的称取复溶液,以及进行精准地复溶操作,然而,不同的操作者,称量和复溶操作差异往往较大,导致不同操作者复溶得到的复溶试剂差异较大,严重影响了试剂的使用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将冻干制剂和复溶液按照预设比例称取后,分开装入第一容纳腔101和第二容纳腔201内,实现冻干制剂和复溶液的分开存储,从而方便长期存储和运输。
进一步地,当需要进行复溶操作时,只需按压盖顶220,利用盖顶220上的穿刺结构230刺穿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以便复溶液流入第二容纳腔201与冻干试剂溶合。由于液态的复溶液更容易流动,因而,将复溶液装在第二容纳腔201内,方便两种物质的溶合操作,也能减小第二容纳腔201内存储物质的残留,提高复溶液与冻干试剂复溶的精准度。
当然,也可以将冻干试剂装入容器盖20的第二容纳腔201内,将复溶液装入容器本体10的第一容纳腔101内,使用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层240可以包括柔性隔膜,该柔性隔膜与盖体210密封连接,柔性隔膜与穿刺结构相对设置,通过设置柔性隔膜以便能够被穿刺结构刺破。
可选地,第一隔层240还可以包括:环形承托层和柔性隔膜,环形承托层的外环一侧与盖体210密封连接,环形承托层的内环一侧与柔性隔膜密封连接,进而由环形承托层将柔性隔膜固定在盖体210的内壁上,以形成第一隔层240。通过设置环形承托层实现柔性隔膜与盖体210的连接,以便于柔性隔膜与盖体210的安装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隔层250可以选用与第一隔层240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第一隔层240的结构设置第二隔层250,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隔膜可以选用:塑料薄膜、橡胶薄膜或金属薄膜等制成。其中,塑料薄膜可以选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甲基戊烯、聚甲醛、聚酰胺、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塑料材料制成。
其中,橡胶薄膜可以选用:天然橡胶、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丁基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聚氨酯橡胶、聚硫橡胶、氯醇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氟硅橡胶等橡胶材料制成。
其中,金属薄膜可以选用:铁、不锈钢、铜、铝、锡箔纸等金属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承托层可以选用硬质材料制成,例如选用硬质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中的柔性隔膜和环形承托层可以选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制成,柔性隔膜和环形承托层的具体制成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如图2所示,盖顶220和盖体210之间可断开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盖顶220和盖体210之间可断开连接,从而方便盖顶220与盖体210之间的断开分离,以便在盖顶220受到外力按压时,盖顶220和盖体210之间至少部分断开,由盖顶220带动穿刺结构230刺穿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盖顶220和盖体210之间连接位置设置断开线,该断开线环绕盖顶220设置,从而在盖顶220受到外力按压时,可以从断开线位置与盖体210断开连接。
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容器盖20还包括桥接件260;桥接件260设置于盖体210与盖顶220之间,桥接件260至少一侧设有多个齿状凸起261,桥接件260通过多个齿状凸起261与盖体210或盖顶220可断开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盖体210与盖顶220之间设置带有齿状凸起261的桥接件260,桥接件260通过齿状凸起261与盖体210或盖顶220连接,从而在盖顶220受到外力时,在齿状凸起261与盖体210或盖顶220连接的部分由于应力集中,更容易断开,方便盖顶220与盖体210之间的断开分离,实现了盖体210与盖顶220之间的可断开连接。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桥接件260朝向盖体210或者朝向盖顶220的一侧设置多个齿状凸起261,也可以在桥接件260朝向盖体210和朝向盖顶220的两侧分别设置多个齿状凸起261,通过齿状凸起261与盖体210或盖顶220可断开连接。
其中,齿状凸起261可以成三角形、梯形、圆弧形、漏斗形、菱形、梭形等形状,使得齿状凸起261在受力时存在局部应力集中,以便从齿状凸起261处断开连接。当然,齿状凸起261也可以选用其他不规则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地,如图3所示,容器盖20包括多个桥接件260,多个桥接件260环绕盖顶220的边缘设置,多个桥接件260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盖顶220和盖体210之间设置多个桥接件260,使多个桥接件260环绕盖顶220的边缘间隔设置,从而既能保证盖顶220和盖体210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会轻易断开,同时,又能在盖顶220受到外力按压时,能够在桥接件260对应位置断开连接。
其中,盖顶220和盖体210之间所设置的桥接件260的数量,以及相邻两个桥接件260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容器盖20还包括:拉环262,拉环262与桥接件260连接,拉环262用于拉动桥接件260,以使桥接件260至少部分与盖顶220或盖体210断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桥接件260上设置拉环262,利用拉环262可以拉动桥接件260,以使桥接件260至少部分与盖顶220或盖体210断开,从而方便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并且,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拉断桥接件260实现盖顶220与盖体210之间的断开,相比于直接按压盖顶220更容易控制。
其中,拉环262可以连接于桥接件260的一端,拉环262上设有用于手持的空间,以便拉动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环262和桥接件260可以分别选用塑料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选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甲基戊烯、聚甲醛等塑料材料制成。其中,拉环262和桥接件260可以选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环262和桥接件260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以增加拉环262和桥接件260之间的连接强度。例如,可以采用注塑加工或者模压加工的方式一次性加工制得。
可选地,如图4所示,穿刺结构230包括连接杆231和穿刺部232,连接杆231的一端与盖顶220连接,连接杆231的另一端与穿刺部232连接,穿刺部232为锥形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穿刺结构230设有锥形结构的穿刺部232,穿刺部232通过连接杆231与盖顶220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按压盖顶220,可以使穿刺结构230的锥形穿刺部232靠近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以便刺穿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
其中,可以设置穿刺部232的硬度大于等于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的硬度,从而使穿刺部232能够更容易刺穿第一隔层240和第二隔层250。
可选地,如图1所示,盖顶220与穿刺结构230为一体式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盖顶220和穿刺结构230可以采用一次性加工成型,从而形成一体式结构,既能增加盖顶220与穿刺结构230的连接强度,也方便实际的加工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顶220与穿刺结构230可以选用硬质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选用硬质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其中,硬质塑料可以包括: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醇酸树脂、烯丙基树脂、脲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硅树脂、聚氨酯等。金属材料可以包括:铁、不锈钢、铜、铝等。
当然,盖顶220与穿刺结构230的具体制成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10可以选用与盖顶220相同的材料制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1所示,容器本体10与盖体2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0与盖体210通过螺纹连接,方便将容器盖20与容器本体10的安装和拆卸,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可选地,如图1所示,容器本体10的开口处设有连接端110,连接端110的外侧设有外螺纹,盖体210朝向容器本体10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连接端110与盖体210螺纹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容器本体10的开口处设置连接端110,通过连接端110外侧的外螺纹与盖体210内壁的内螺纹连接,既能实现容器盖20与容器本体10的可拆卸连接,又能通过螺纹配合增加容器盖20与容器本体10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实现利用存储容器同时存储冻干试剂和复溶液:
首先选用硬性塑料,利用一体成型模具,采用热处理法形成一端带有内螺纹的盖体210。然后,采用压铸法、热处理法或热粘合法将第二隔层250固定在盖体210的通孔内靠近内螺纹的一端,以形成第二容纳腔201的下密封层。然后,向第二容纳腔201中注入预定质量的复溶液(例如纯化水)。然后,采用压铸法、热处理法或热粘合法将第一隔层240固定在盖体210的通孔内,形成第二容纳腔201的上密封层,以对注有复溶液的第二容纳腔201进行密封。然后,采用压铸法或热处理法,将带有穿刺结构230的盖顶220固定在盖体210上远离内螺纹的一端。然后,将冻干得到的冻干制剂,放入容器本体10的第一容纳腔101内,再将装有复溶液的容器盖20与容器本体10盖紧,进而得到了同时存储有冻干试剂和复溶液的存储容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比试验,分别采用本申请中的存储容器进行复溶操作,以及采用称取复溶液在常规冻干瓶中进行复溶操作,比较二者的操作效率差异。
具体地,由同一个操作者采用本申请中的存储容器进行复溶操作,以及采用称取纯化水在常规的冻干瓶中进行复溶操作,各自进行20次的固、液试剂(冻干试剂-纯化水)复溶操作,分别计算复溶操作的耗时。
经过实验对比,采用本申请中的存储容器,直接按压盖顶220实现复溶操作,完成整个复溶操作耗时3min。而采用称取纯化水在冻干瓶中进行复溶操作,整个复溶操作需要耗时10min。可见,采用本申请中的存储容器进行复溶操作,可以大大缩短复溶操作的时间,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和操作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不同操作者使用本申请中的存储容器进行复溶操作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试验。
具体地,由3名熟练度不同的操作者,各自同时开展5次采用固、液共存(冻干试剂-纯化水)的存储容器进行复溶操作,以及采用冻干瓶通过称取纯化水的方式进行复溶操作。进一步地,将上述复溶后的样品由同一个操作者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上进行检测,并分别计算各个操作者的结果变异系数,具体地实验结果如表1:
表1复溶操作样品检测结果
Figure SMS_1
由表1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冻干瓶通过称取纯化水的方式进行复溶操作,复溶结果受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影响较大,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不同,复溶变异系数差异很大。而采用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容器进行复溶操作,可以明显降低不同操作者之间的操作差异,减小了复溶操作的人为误差,有助于提高复溶操作的精确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存储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和容器盖;
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存储第一物质,所述容器盖封盖于所述开口处;
所述容器盖包括:盖顶、盖体、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
所述盖体内为中通结构,所述中通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导通,所述盖顶设置于所述盖体远离所述容器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隔层和所述第二隔层设置于所述盖体内,且由所述第一隔层、所述第二隔层以及所述盖体围合形成密闭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存储第二物质;
所述盖顶朝向所述第一隔层的一侧设有穿刺结构;在所述盖顶受到朝向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力时,所述盖顶与所述盖体脱离并带动所述穿刺结构刺穿所述第一隔层和所述第二隔层,以使所述第一隔层和所述第二隔层破裂释放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所述第二物质至所述第一容纳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顶和所述盖体之间可断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还包括:桥接件;
所述桥接件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盖顶之间,所述桥接件至少一侧设有多个齿状凸起,所述桥接件通过所述多个齿状凸起与所述盖体或所述盖顶可断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存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包括多个所述桥接件,所述多个桥接件环绕所述盖顶的边缘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存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还包括:拉环,所述拉环与所述桥接件连接,所述拉环用于拉动所述桥接件,以使所述桥接件至少部分与所述盖顶或所述盖体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结构包括:连接杆和穿刺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盖顶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穿刺部连接,所述穿刺部为锥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顶与所述穿刺结构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盖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容器本体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盖体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质为固态的冻干制剂,所述第二物质为液态的复溶液,在所述穿刺结构刺穿所述第一隔层和所述第二隔层时,所述复溶液与所述冻干制剂接触,所述复溶液用于溶解所述冻干制剂;和/或,
所述第一隔层和所述第二隔层中至少一个包括柔性隔膜,所述柔性隔膜由塑料薄膜、橡胶薄膜或金属薄膜制成。
CN202223595396.8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存储容器 Active CN219332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5396.8U CN219332535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存储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5396.8U CN219332535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存储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2535U true CN219332535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6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5396.8U Active CN219332535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存储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2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51095B (zh) 用于从全血分离血清或血浆的样品容器和方法
CA2724339C (en) Reagent preparation and dispensing device and methods for the same
US11840719B2 (en) Blood culture bottles with mechanism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substances into culture media
JP4429521B2 (ja) 流体サンプルの成分分離装置
EP2010847B1 (en) Cryogenic, elastomeric closure for cryogen containers
WO2021037256A1 (zh) 用于微流控芯片的液囊
FR2609334A1 (fr) Dispositif d'immuno-essai ou de diagnostic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P1741488A1 (en)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handling of a liquid
JPS61108968A (ja) 医学的分析方法と装置
CN208414422U (zh) 一种可预装试剂的微管式核酸扩增密闭反应管
HU223484B1 (hu) Kettõs ampullacsatlakozó rendszer
EP2644274B1 (en) Density phase separation device
CA2541041A1 (en) Device having a self sealing fluid port
CN114113595B (zh) 一种病毒提取保存一体化检测管及其应用方法
EA020761B1 (ru) Крышка-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автономного хранения и смешивания компонентов
CN109967142A (zh) 用于可运输的微流体设备的、特别是用于样品制备和分子分析的分析的单元
CN219332535U (zh) 一种存储容器
JPH0471784B2 (zh)
US4210142A (en) Twin chamber injection syringe
CN102103127B (zh) 改善的用于气相色谱术的封壳注入系统
CN108642146B (zh) 一种可预装试剂的s型微管道式核酸扩增密闭反应管
JP5924868B2 (ja) 溶媒貯蔵及び投入装置
KR200450980Y1 (ko) 폴리올레핀계 넌-피브이씨 재질의 수액백용 실링부재
WO2013141834A1 (en) Saliva sample collection systems
CN210994359U (zh) 用于微流控芯片的液囊和包括该液囊的微流控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