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2407U -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2407U
CN219332407U CN202320317929.1U CN202320317929U CN219332407U CN 219332407 U CN219332407 U CN 219332407U CN 202320317929 U CN202320317929 U CN 202320317929U CN 219332407 U CN219332407 U CN 219332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groove
rest
colum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179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磊
徐冰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unshan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uns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unshan filed Critic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unshan
Priority to CN2023203179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2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2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2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辅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其包括一对支架,支架相互靠近的一面前侧固定连接有靠板,靠板左表面上侧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上方设有U型板,U型板内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左右侧壁与转动轴左右两端固定连接,靠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承重块,承重块上表面开设有承重腔,承重块内设有休息板,休息板左表面前侧开设有安装槽,解决了老年人行走锻炼时间较长后,其腿部乏力需要进行休息时,一般的康复辅助装置并无给老年人提供休息的功能,从而导致老年人在行走锻炼后无法得到休息给身体带来负担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辅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康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康复器材主要就是帮助患者开展被动运动和日常活动,促进康复的设备。多数由不锈钢、铁、塑料、木材为材料,通过机加、焊接、注塑等生产工艺做成需要的零件,最后由几个或上百个零件拼装成康复器械,设计趋向智能化,康复器可以满足患者日常上下肢被动活动,定时电动翻身护理床可以满足日常翻身,电动轮椅可以满足行走、站立等。治疗师借助于一些器械对患者肢体功能作被动运动或手法训练,患者也可以利用器械进行自主训练或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训练等。
现有技术中的康复辅助装置在帮助老年人行走过程中,若老年人行走锻炼时间较长后,其腿部乏力需要进行休息时,一般的康复辅助装置并无给老年人提供休息的功能,从而导致老年人在行走锻炼后无法得到休息给身体带来负担。
对比公开号为CN213490276U的现有技术方案,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横杆、限速轮和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老年人行走辅助康复锻炼装置,通过在老年人行走辅助康复锻炼装置底部安装限速轮,通过轮子转动的离心力,使第一限速块和第二限速块摆脱拉簧的拉力,第一限速块和第二限速块接触外圈,速度越快产生的离心力越大,第一限速块和第二限速块产生的摩擦力越大,达到减速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老年人行走辅助康复锻炼装置,通过在老年人行走辅助康复锻炼装置上安装报警装置,当老年人使用行走辅助康复锻炼装置摔倒时,老年人按下电源开关,蜂鸣器发出警报声,提醒周围的人有老年人摔倒,使老年人得到及时的救护。
上述方案能够通过装置轮子转动的离心力,使第一限速块和第二限速块摆脱拉簧的拉力,第一限速块和第二限速块接触外圈,速度越快产生的离心力越大,第一限速块和第二限速块产生的摩擦力越大,达到减速的效果,但其装置在老年人使用过程中无法使老年人感到乏力时坐下休息,未能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包括一对支架,所述支架相互靠近的一面前侧固定连接有靠板,所述靠板左表面上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方设有U型板,所述U型板内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左右侧壁与转动轴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靠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承重块,所述承重块上表面开设有承重腔,所述承重块内设有休息板,所述休息板左表面前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左右与承重腔左右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相互靠近的一面前侧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筋。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板左右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靠板左右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靠板后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软垫,所述休息板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上表面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部开设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腔底壁中心处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与滑动柱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柱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扶手。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下表面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支撑腿左右表面均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与安装腔连通,所述安装腔顶壁左侧固定安装有一号电动推杆,所述一号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下端固定连接有Z型板,所述Z型板下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Z型板靠近支撑腿的一端与升降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腔顶壁右侧固定安装有二号电动推杆,所述二号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下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下表面中心处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移动板靠近支撑腿的一面与升降槽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康复辅助装置中,通过设置的支架和靠板以及承重块和休息板,当老年人行走恢复感到乏力需要进行休息时,将U型板对休息板的限位取消,随后将休息板放下,老年人即可坐在休息板上背靠靠板上,给老年人提供休息的作用,避免了老年人行走锻炼时间较长需要休息时,一般的康复辅助装置并无给老年人提供休息的功能,从而导致老年人在行走锻炼后无法得到休息给身体带来负担,保障了老年人在进行恢复锻炼过程中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靠板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腿结构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支架;10、靠板;100、软垫;11、转动槽;12、转动轴;13、U型板;130、连接槽;14、承重块;140、承重腔;15、转动柱;16、休息板;160、海绵垫;17、安装槽;2、支撑柱;20、滑动腔;21、滑动柱;22、气缸;23、橡胶扶手;24、加强筋;3、螺纹槽;30、螺纹柱;31、螺纹孔;4、支撑腿;40、安装腔;400、升降槽;41、一号电动推杆;42、Z型板;43、固定柱;430、橡胶垫;44、二号电动推杆;45、移动板;46、安装柱;4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包括一对支架1,支架1相互靠近的一面前侧固定连接有靠板10,靠板10左表面上侧开设有转动槽11,转动槽1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上方设有U型板13,U型板13内开设有连接槽130,连接槽130左右侧壁与转动轴12左右两端固定连接,靠板10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承重块14,承重块14上表面开设有承重腔140,承重块14内设有休息板16,休息板16左表面前侧开设有安装槽17,安装槽17内固定连接有转动柱15,转动柱15左右与承重腔140左右侧壁转动连接,支架1相互靠近的一面前侧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筋24。
上述工作原理:当老年人行走恢复感到乏力需要进行休息时,将装置上的U型板13转动,取消U型板13对休息板16的限位,随后将休息板16转动,这时,承重腔140内的转动柱15随着休息板16进行转动,当休息板16变成水平放置后,其承重腔140底壁会对休息板16进行支撑,降低了老年人行走锻炼时间较长后,其腿部乏力需要进行休息时,一般的康复辅助装置并无给老年人提供休息的功能,从而导致老年人在行走锻炼后无法得到休息给身体带来负担的情况。
为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U型板13在卡住休息板16时需要将U型板13拥有限位,不能轻易移动,所以U型板13左右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槽3,靠板10左右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31,螺纹槽3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0,螺纹柱30与螺纹孔31螺纹连接,通过螺纹柱30透过靠板10跟U型板13上的螺纹槽3进行螺纹连接,使U型板13被螺纹柱30跟螺纹槽3的螺纹连接,得到限位效果,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成本,减轻了装置的整体重量。
考虑到老年人在进行休息时,身体使用装置所感受到的舒适度,所以靠板10后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软垫100,休息板16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海绵垫160,通过靠板10上的软垫100以及休息板16上的海绵垫160让老人在休息过程时更加舒适,提高了装置使用的舒适度。
虽然装置提供了一定的舒适度,但在使用时,针对不同老年人的身高体型不同,对装置所需要的高度也不同,所以支架1上表面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内部开设有滑动腔20,滑动腔20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柱21,滑动腔20底壁中心处安装有气缸22,气缸22的伸缩杆与滑动柱21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滑动柱2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扶手23,通过气缸22来使滑动柱21和橡胶扶手23的高度得到调节,增加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在运行中需要橡胶垫430下降与地面接触,使老人在坐下休息时更加稳定,所以支架1下表面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腿4,支撑腿4内部开设有安装腔40,支撑腿4左右表面均开设有升降槽400,升降槽400与安装腔40连通,安装腔40顶壁左侧固定安装有一号电动推杆41,一号电动推杆41的伸缩杆下端固定连接有Z型板42,Z型板42下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3,固定柱43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30,Z型板42靠近支撑腿4的一端与升降槽400滑动连接,通过一号电动推杆41将Z型板42下降,使橡胶垫430与地面接触,提高了老年人使用的舒适度。
另外在老年人康复到一定程度后,可以不再需要使用万向轮47来减轻行走负担,所以安装腔40顶壁右侧固定安装有二号电动推杆44,二号电动推杆44的伸缩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5,移动板45下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柱46,安装柱46下表面中心处安装有万向轮47,移动板45靠近支撑腿4的一面与升降槽400滑动连接,通过二号电动推杆44对万向轮47进行调整,拓宽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的康复辅助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在装置使用前,通过对老年人的身高判断,将气缸22带动滑动柱21和橡胶扶手23进行高度调节,随后根据老年人的活动范围,观察是需要橡胶垫430还是万向轮47,通过安装腔40内的一号电动推杆41和二号电动推杆44上的伸缩杆调整是使用橡胶垫430还是万向轮47便于老年人的康复训练,当老年人行走恢复感到乏力需要进行休息时,将装置上的U型板13转动,取消U型板13对休息板16的限位,随后将休息板16转动,这时,承重腔140内的转动柱15随着休息板16进行转动,当休息板16变成水平放置后,其承重腔140底壁会对休息板16进行支撑,考虑到老年人休息时的舒适程度,休息板16上的海绵垫160以及靠板10上的软垫100,有效的增加了老年人休息的舒适度,当不需要进行休息时,将休息板16抬起,使U型板13对休息板16进行限位,随后转动螺纹柱30,使其与螺纹槽3进行螺纹连接,防止装置上的休息板16在老年人行走时发生倾倒,避免了砸伤老人的情况发生,解决了老年人行走锻炼时间较长后,其腿部乏力需要进行休息时,一般的康复辅助装置并无给老年人提供休息的功能,从而导致老年人在行走锻炼后无法得到休息给身体带来负担的情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支架(1),所述支架(1)相互靠近的一面前侧固定连接有靠板(10),所述靠板(10)左表面上侧开设有转动槽(11),所述转动槽(1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上方设有U型板(13),所述U型板(13)内开设有连接槽(130),所述连接槽(130)左右侧壁与转动轴(12)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靠板(10)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承重块(14),所述承重块(14)上表面开设有承重腔(140),所述承重块(14)内设有休息板(16),所述休息板(16)左表面前侧开设有安装槽(17),所述安装槽(17)内固定连接有转动柱(15),所述转动柱(15)左右与承重腔(140)左右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架(1)相互靠近的一面前侧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加强筋(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13)左右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槽(3),所述靠板(10)左右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31),所述螺纹槽(3)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0),所述螺纹柱(30)与螺纹孔(3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10)后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软垫(100),所述休息板(16)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海绵垫(1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表面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内部开设有滑动腔(20),所述滑动腔(20)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柱(21),所述滑动腔(20)底壁中心处安装有气缸(22),所述气缸(22)的伸缩杆与滑动柱(21)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柱(2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扶手(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下表面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腿(4),所述支撑腿(4)内部开设有安装腔(40),所述支撑腿(4)左右表面均开设有升降槽(400),所述升降槽(400)与安装腔(40)连通,所述安装腔(40)顶壁左侧固定安装有一号电动推杆(41),所述一号电动推杆(41)的伸缩杆下端固定连接有Z型板(42),所述Z型板(42)下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3),所述固定柱(43)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30),所述Z型板(42)靠近支撑腿(4)的一端与升降槽(400)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康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40)顶壁右侧固定安装有二号电动推杆(44),所述二号电动推杆(44)的伸缩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5),所述移动板(45)下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柱(46),所述安装柱(46)下表面中心处安装有万向轮(47),所述移动板(45)靠近支撑腿(4)的一面与升降槽(400)滑动连接。
CN202320317929.1U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 Active CN219332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7929.1U CN219332407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7929.1U CN219332407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2407U true CN219332407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75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17929.1U Active CN219332407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2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4499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xercise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persons
JP5416240B2 (ja) 歩行訓練機器
CN108245842B (zh) 骨盆运动控制平衡训练机器人
WO2010140560A1 (ja) 移乗・移動装置
US20070173380A1 (en)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and mobilization device for paraplegic and motorically handicapped persons
CN101632614B (zh) 多功能残障轮椅车
CN208464582U (zh) 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
CN201005941Y (zh) 轮椅式截瘫患者行走训练机器人
CN112545846B (zh) 基于意图识别的动力型多自由度助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KR20180010838A (ko) 계단 보행 기능을 갖는 분리형 트레드밀을 구비한 하지 재활 훈련 시스템
CN108338895A (zh) 一种平面行走跟随支撑助力装置及方法
CN211485513U (zh) 一种中医科用上下肢康复训练器
CN110934723A (zh) 一种足底驱动步行训练助行器
CN106974797B (zh) 一种步态康复训练装置
CN219332407U (zh)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
CN109966123B (zh) 一种医疗用辅助行走平衡装置
CN107970575B (zh) 跪位动静平衡训练装置
CN112515914A (zh) 卧式双腿运动康复机
JP3349687B2 (ja) 一輪歩行車
CN209464293U (zh) 一种带有座板的康复科用下肢康复器材
CN208493132U (zh) 一种跪位动静平衡训练装置
CN211433748U (zh) 全方向仿形固定式踝关节康复轮椅
CN212308372U (zh) 一种足底驱动步行训练助行器
CN213851870U (zh) 一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用步行训练装置
CN115227546A (zh) 一种老年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