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1312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1312U
CN219331312U CN202223612357.4U CN202223612357U CN219331312U CN 219331312 U CN219331312 U CN 219331312U CN 202223612357 U CN202223612357 U CN 202223612357U CN 219331312 U CN219331312 U CN 219331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hole
cover
cooking applianc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123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庭飞
李家航
李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123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1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1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1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具有烹饪腔;上盖包括盖体和内盖,盖体与内盖之间的腔体形成排气腔;其中,上盖设置有止通阀和排气管,排气管具有沿其轴线延伸并贯穿排气管的两端的排气通孔,排气通孔的下端能够与烹饪腔相连通,排气通孔的上端能够与外界相连通,排气管的上端设置有限压阀,排气管的下端设置有安全阀芯,安全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排气通孔内以打开或封闭排气通孔的下端,排气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安全阀芯的上方的排气口,排气口的两端分别与排气通孔和排气腔相连通。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止通阀出现故障时烹饪器具无法将气体排出,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为常见的烹饪器具,利用电压力锅能够对食物进行压力烹饪,提升对食物的烹饪效果。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上盖,将上盖盖设在锅体上,利用上盖密封锅体的烹饪腔,以对食物进行压力烹饪。
在相关技术中,电压力锅包括烹饪腔和排气腔,烹饪腔能够对食物进行压力烹饪,通过排气腔将烹饪腔内的高压气体排至外界,完成快速排气的工作过程。
但是,相关技术中止通阀在出现故障时,烹饪器具无法进行正常排气,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止通阀出现故障时烹饪器具无法将气体排出,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具有烹饪腔;上盖,可开合地盖设在锅体上,上盖包括盖体以及设置在盖体的下方的内盖,盖体与内盖之间的腔体形成排气腔;其中,上盖设置有能够将排气腔与烹饪腔相连通的止通阀以及贯穿盖体和内盖的排气管,排气管具有沿其轴线延伸并贯穿排气管的两端的排气通孔,排气通孔的下端能够与烹饪腔相连通,排气通孔的上端能够与外界相连通,排气管的上端设置有限压阀,排气管的下端设置有安全阀芯,安全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排气通孔内以打开或封闭排气通孔的下端,排气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安全阀芯的上方的排气口,排气口的两端分别与排气通孔和排气腔相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盖,锅体具有对食物进行压力烹饪的烹饪腔,上盖包括盖体和内盖,盖体和内盖之间的腔体形成排气腔,为了便于对烹饪腔内的气体进行排气,上盖设置有止通阀和排气管,通过控制止通阀进行能够将排气腔与烹饪腔进行连通,通过将排气管的排气通孔的下端与烹饪腔相连通,排气通孔的上端与外界相连通,并且在排气管的上端设置限压阀,进而在止通阀进行损坏时能够将烹饪腔的气体可以直接排至外界,保证烹饪器具能够进行排气,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其中,在排气管的下端设置安全阀芯,安全阀芯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排气通孔内,并且在排气管的侧壁设置有排气口,在排气口的作用下能够将排气通孔与排气腔进行连通,使得在止通阀进行损坏时,通过烹饪腔内的高压气体推动安全阀芯进行移动,使得烹饪腔内的气体进入排气通孔,进而在排气口的作用下能够进入排气腔,当排气腔内的气体压力达到限压阀的排气压力时,打开限压阀,使得排气腔内的气体经排气口进入排气通孔,通过排气管的上端排至外界,完成排气的工作过程,能够在止通阀损坏时,通过安全阀芯既能起到排气的作用,又能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烹饪器具损坏,提升了烹饪器具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排气通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排气管相抵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安全阀芯相抵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排气通孔内设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排气管相抵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安全阀芯相抵接,使得烹饪腔内的高压气体推动安全阀芯向上移动时,安全阀芯能够打开排气通孔的下端,使得烹饪腔内的气体排入排气通孔,当高压气体完全排出后通过复位弹簧保证安全阀芯能够重新封闭排气通孔的下端,保证安全阀芯能够长期使用。
进一步地,排气通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以及第三孔段,第二孔段的孔径大于第一孔段的孔径和第三孔段的孔径,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二孔段内,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孔段的顶壁相抵接;安全阀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柱体、第二柱体以及第三柱体,第二柱体的外径大于第一柱体的外径和第三柱体的外径,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一柱体上并与第二柱体相抵接,第三柱体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三孔段以打开或封闭排气通孔的下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二孔段内,保证复位弹簧能够在排气通孔内进行移动,将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孔段的顶壁相抵接,使得复位弹簧能够进行压缩和释放,提升复位弹簧的结构可靠性。采用上述结构,第二柱体的外侧壁与复位弹簧进行抵接,使得安全阀芯能够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进行移动,第二柱体的外径大于第一柱体和第三柱体的外径,使得第二柱体的外侧壁能够堵住在排气通孔的下端,避免安全阀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弹出排气通孔,使得安全阀芯能够起到封堵和打开排气通孔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三柱体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在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孔段的底壁相抵接的情况下,安全阀芯能够通过第一密封圈封闭排气通孔的下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第三柱体上设置第一密封圈,使得安全阀芯封堵在排气通孔的下端时,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孔段的底壁相抵接,保证在第一密封圈的作用下能够起到密封作用,避免烹饪腔内的高压气体通过排气通孔进入排气腔,保证烹饪腔能够对食物进行压力烹饪。
进一步地,限压阀的重力大于复位弹簧施加给安全阀芯的弹性力和安全阀芯的重力之和。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安全阀芯受到高压气体的作用,克服安全阀芯重力和复位弹簧的弹簧弹力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烹饪腔与排气腔进行连通,能够保证在止通阀损坏时,安全阀芯也能起到排气的作用,保证烹饪器具能够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排气口的流通面积大于排气通孔的上端的流通面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排气口的流通面积大于排气通孔的上端的流通面积,使得在排气口的作用下能够充分的进行排气,使得烹饪腔内的高压气体通过排气口进入排气腔,在排气腔内的高压气体逐渐增大使得排气腔内的压力达到限压阀的排气压力时,使得高压气体通过排气口更好的流入排气管,经排气通孔的上端直接排至外界。
进一步地,排气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口,多个排气口沿排气管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排气口的流通面积总和大于排气通孔的上端的流通面积。通过设置多个排气口,能够便于高压气体流入排气腔,保证气体能够进行流动。
进一步地,排气管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与内盖相贴合。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圈,进而能够保证排气管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盖体包括遮挡盖以及位于遮挡盖的下方的扣合盖,扣合盖上设置有盖牙,锅体上设置有与盖牙相扣合的锅牙,排气管固定设置在扣合盖上,排气管向上穿出遮挡盖,排气管向下穿出内盖。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遮挡盖和扣合盖,扣合盖能够通过盖牙与锅体的锅牙相扣合,保证盖体能够盖设在锅体上,将排气管固定设置在扣合盖上,便于对排气管进行装配,并且排气管向下穿出内盖,进而保证烹饪腔与排气管进行连通。
进一步地,内盖的外边沿套设有锅口密封圈,锅口密封圈的外侧壁分别与盖体和锅体的内侧壁相贴合。通过设置锅口密封圈,使得锅口密封圈在与盖体和锅体相贴合时,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排气腔内的气体泄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安全阀芯关闭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安全阀芯打开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排气管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排气管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体;11、烹饪腔;
20、上盖;21、盖体;211、遮挡盖;212、扣合盖;22、内盖;23、排气腔;24、止通阀;25、排气管;251、排气通孔;2511、第一孔段;2512、第二孔段;2513、第三孔段;252、排气口;253、复位弹簧;26、限压阀;27、安全阀芯;271、第一柱体;272、第二柱体;273、第三柱体;
31、第一密封圈;32、第二密封圈;33、锅口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和上盖20,锅体10具有烹饪腔11,上盖20可开合地盖设在锅体10上,上盖20包括盖体21以及设置在盖体21的下方的内盖22,盖体21与内盖22之间的腔体形成排气腔23,其中,上盖20设置有能够将排气腔23与烹饪腔11相连通的止通阀24以及贯穿盖体21和内盖22的排气管25,排气管25具有沿其轴线延伸并贯穿排气管25的两端的排气通孔251,排气通孔251的下端能够与烹饪腔11相连通,排气通孔251的上端能够与外界相连通,排气管25的上端设置有限压阀26,排气管25的下端设置有安全阀芯27,安全阀芯27可移动地设置在排气通孔251内以打开或封闭排气通孔251的下端,排气管25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安全阀芯27的上方的排气口252,排气口252的两端分别与排气通孔251和排气腔23相连通。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和上盖20,锅体10具有对食物进行压力烹饪的烹饪腔11,上盖20包括盖体21和内盖22,盖体21和内盖22之间的腔体形成排气腔23,为了便于对烹饪腔11内的气体进行排气,上盖20设置有止通阀24和排气管25,通过控制止通阀24进行能够将排气腔23与烹饪腔11进行连通,通过将排气管25的排气通孔251的下端与烹饪腔11相连通,排气通孔251的上端与外界相连通,并且在排气管25的上端设置限压阀26,进而在止通阀24进行损坏时能够将烹饪腔11的气体可以直接排至外界,保证烹饪器具能够进行排气,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其中,在排气管25的下端设置安全阀芯27,安全阀芯27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排气通孔251内,并且在排气管25的侧壁设置有排气口252,在排气口252的作用下能够将排气通孔251与排气腔23进行连通,使得在止通阀24进行损坏时,通过烹饪腔11内的高压气体推动安全阀芯27进行移动,使得烹饪腔11内的气体进入排气通孔251,进而在排气口252的作用下能够进入排气腔23,当排气腔23内的气体压力达到限压阀26的排气压力时,打开限压阀26,使得排气腔23内的气体经排气口252进入排气通孔251,通过排气管25的上端排至外界,完成排气的工作过程,能够在止通阀24损坏时,通过安全阀芯27既能起到排气的作用,又能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烹饪器具损坏,提升了烹饪器具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如图3至图7所示,排气通孔25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253,复位弹簧253的一端与排气管25相抵接,复位弹簧253的另一端与安全阀芯27相抵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排气通孔251内设置复位弹簧253,复位弹簧253的一端与排气管25相抵接,复位弹簧253的另一端与安全阀芯27相抵接,使得烹饪腔11内的高压气体推动安全阀芯27向上移动时,安全阀芯27能够打开排气通孔251的下端,使得烹饪腔11内的气体排入排气通孔251,当高压气体完全排出后通过复位弹簧253保证安全阀芯27能够重新封闭排气通孔251的下端,保证安全阀芯27能够长期使用。
如图3至图7所示,排气通孔25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孔段2511、第二孔段2512以及第三孔段2513,第二孔段2512的孔径大于第一孔段2511的孔径和第三孔段2513的孔径,复位弹簧253设置在第二孔段2512内,复位弹簧253的一端与第二孔段2512的顶壁相抵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复位弹簧253设置在第二孔段2512内,保证复位弹簧253能够在排气通孔251内进行移动,将复位弹簧253的一端与第二孔段2512的顶壁相抵接,使得复位弹簧253能够进行压缩和释放,提升复位弹簧253的结构可靠性。
如图3至图7所示,安全阀芯27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柱体271、第二柱体272以及第三柱体273,第二柱体272的外径大于第一柱体271的外径和第三柱体273的外径,复位弹簧253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一柱体271上并与第二柱体272相抵接,第三柱体273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三孔段2513以打开或封闭排气通孔251的下端。采用上述结构,第二柱体272的外侧壁与复位弹簧253进行抵接,使得安全阀芯27能够在复位弹簧253的作用下进行移动,第二柱体272的外径大于第一柱体271和第三柱体273的外径,使得第二柱体272的外侧壁能够堵住在排气通孔251的下端,避免安全阀芯27在复位弹簧253的作用下弹出排气通孔251,使得安全阀芯27能够起到封堵和打开排气通孔251的作用。
如图3至图7所示,第三柱体273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31,在第一密封圈31与第二孔段2512的底壁相抵接的情况下,安全阀芯27能够通过第一密封圈31封闭排气通孔251的下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第三柱体273上设置第一密封圈31,使得安全阀芯27封堵在排气通孔251的下端时,第一密封圈31与第二孔段2512的底壁相抵接,保证在第一密封圈31的作用下能够起到密封作用,避免烹饪腔11内的高压气体通过排气通孔251进入排气腔23,保证烹饪腔11能够对食物进行压力烹饪。
在本实施例中,限压阀26的重力大于复位弹簧253施加给安全阀芯27的弹性力和安全阀芯27的重力之和。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安全阀芯27受到高压气体的作用,克服安全阀芯27重力和复位弹簧253的弹簧弹力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烹饪腔11与排气腔23进行连通,能够保证在止通阀24损坏时,安全阀芯27也能起到排气的作用,保证烹饪器具能够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口252的流通面积大于排气通孔251的上端的流通面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排气口252的流通面积大于排气通孔251的上端的流通面积,使得在排气口252的作用下能够充分的进行排气,使得烹饪腔11内的高压气体通过排气口252进入排气腔23,在排气腔23内的高压气体逐渐增大使得排气腔23内的压力达到限压阀的排气压力时,使得高压气体通过排气口252更好的流入排气管25,经排气通孔251的上端直接排至外界。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管25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口252,多个排气口252沿排气管25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排气口252的流通面积总和大于排气通孔251的上端的流通面积。通过设置多个排气口252,能够便于高压气体流入排气腔23,保证气体能够进行流动。
如图3至图6所示,排气管25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32,第二密封圈32与内盖22相贴合。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圈32,进而能够保证排气管25的密封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盖体21包括遮挡盖211以及位于遮挡盖211的下方的扣合盖212,扣合盖212上设置有盖牙,锅体10上设置有与盖牙相扣合的锅牙,排气管25固定设置在扣合盖212上,排气管25向上穿出遮挡盖211,排气管25向下穿出内盖22。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遮挡盖211和扣合盖212,扣合盖212能够通过盖牙与锅体10的锅牙相扣合,保证盖体21能够盖设在锅体10上,将排气管25固定设置在扣合盖212上,便于对排气管25进行装配,并且排气管25向下穿出内盖22,进而保证烹饪腔11与排气管25进行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内盖22的外边沿套设有锅口密封圈33,锅口密封圈33的外侧壁分别与盖体21和锅体10的内侧壁相贴合。通过设置锅口密封圈33,使得锅口密封圈33在与盖体21和锅体10相贴合时,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排气腔23内的气体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包括电压力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10),具有烹饪腔(11);
上盖(20),可开合地盖设在所述锅体(10)上,所述上盖(20)包括盖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盖体(21)的下方的内盖(22),所述盖体(21)与所述内盖(22)之间的腔体形成排气腔(23);
其中,所述上盖(20)设置有能够将所述排气腔(23)与所述烹饪腔(11)相连通的止通阀(24)以及贯穿所述盖体(21)和所述内盖(22)的排气管(25),所述排气管(25)具有沿其轴线延伸并贯穿所述排气管(25)的两端的排气通孔(251),所述排气通孔(251)的下端能够与所述烹饪腔(11)相连通,所述排气通孔(251)的上端能够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排气管(25)的上端设置有限压阀(26),所述排气管(25)的下端设置有安全阀芯(27),所述安全阀芯(27)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排气通孔(251)内以打开或封闭所述排气通孔(251)的下端,所述排气管(25)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安全阀芯(27)的上方的排气口(252),所述排气口(2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通孔(251)和所述排气腔(2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孔(25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253),所述复位弹簧(253)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管(25)相抵接,所述复位弹簧(253)的另一端与所述安全阀芯(27)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通孔(25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孔段(2511)、第二孔段(2512)以及第三孔段(2513),所述第二孔段(2512)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孔段(2511)的孔径和所述第三孔段(2513)的孔径,所述复位弹簧(253)设置在所述第二孔段(2512)内,所述复位弹簧(25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孔段(2512)的顶壁相抵接;
所述安全阀芯(27)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柱体(271)、第二柱体(272)以及第三柱体(273),所述第二柱体(27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柱体(271)的外径和所述第三柱体(273)的外径,所述复位弹簧(253)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271)上并与所述第二柱体(272)相抵接,所述第三柱体(273)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三孔段(2513)以打开或封闭所述排气通孔(251)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柱体(273)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31),在所述第一密封圈(31)与所述第二孔段(2512)的底壁相抵接的情况下,所述安全阀芯(27)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31)封闭所述排气通孔(251)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阀(26)的重力大于所述复位弹簧(253)施加给所述安全阀芯(27)的弹性力和所述安全阀芯(27)的重力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252)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排气通孔(251)的上端的流通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5)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气口(252),多个所述排气口(252)沿所述排气管(25)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排气口(252)的流通面积总和大于所述排气通孔(251)的上端的流通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5)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32),所述第二密封圈(32)与所述内盖(22)相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1)包括遮挡盖(211)以及位于所述遮挡盖(211)的下方的扣合盖(212),所述扣合盖(212)上设置有盖牙,所述锅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盖牙相扣合的锅牙,所述排气管(25)固定设置在所述扣合盖(212)上,所述排气管(25)向上穿出所述遮挡盖(211),所述排气管(25)向下穿出所述内盖(2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2)的外边沿套设有锅口密封圈(33),所述锅口密封圈(33)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盖体(21)和所述锅体(10)的内侧壁相贴合。
CN202223612357.4U 2022-12-29 2022-12-29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331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2357.4U CN219331312U (zh) 2022-12-29 2022-12-29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2357.4U CN219331312U (zh) 2022-12-29 2022-12-29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1312U true CN219331312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1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12357.4U Active CN219331312U (zh) 2022-12-29 2022-12-29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1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55036U (zh) 具有手动泄压装置的压力锅
CN108244997B (zh) 电压力锅
WO2008079925A3 (en) Fryer fire suppression system
CN219331312U (zh) 烹饪器具
CN107550253B (zh) 烹饪器具
KR100828393B1 (ko) 밸브핸들용 안전캡
CN208709474U (zh) 烹饪器具
CN105902149A (zh) 锅盖及其浮子阀、压力锅
CN203159944U (zh) 一种滚筒洗衣机外桶
CN210643697U (zh) 一种具有防烫功能的电热水壶
CN219331309U (zh) 烹饪器具
CN212972613U (zh) 一种双开关保险防喷杯盖
CN106377160B (zh) 壶盖及电热水壶
CN216822747U (zh) 烹饪器具
CN213909735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677029U (zh) 压力锅
CN207935496U (zh) 一种压力安全保护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9139949U (zh) 安全阀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822813U (zh) 烹饪器具
CN218355695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KR20150003258U (ko) 양변기의 레버
CN217365381U (zh) 烹饪器具
CN216797363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338222U (zh)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962514U (zh) 一种加水方便的电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