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0423U - 一种稚鲍养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稚鲍养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0423U
CN219330423U CN202320330989.7U CN202320330989U CN219330423U CN 219330423 U CN219330423 U CN 219330423U CN 202320330989 U CN202320330989 U CN 202320330989U CN 219330423 U CN219330423 U CN 219330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box
feeding
culture device
abalone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09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丽
车建锋
王振华
闫欣
钱浩
邹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Changqing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Changqing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Changqing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Changqing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09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0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0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0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稚鲍养殖装置,属于鲍鱼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设置有用于补充饵料的投料部件,箱体内竖向间隔排布有若干附着基板,箱体内部被若干附着基板分割出多个饲养空间,附着基板呈波纹状。本申请提供的稚鲍养殖装置通过波纹状的附着基板,增加了稚鲍和饵料的附着面积,提高饵料的整体附着量,配合投料部件向箱体内定期或不定期投放新鲜饵料,保证了箱体内饵料的充足,控制鲍鱼因缺少饵料造成的死亡。

Description

一种稚鲍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鲍鱼养殖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稚鲍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鲍鱼工厂化育苗过程分为稚鲍期、鲍幼苗保苗期和鲍生长过渡期。附着的稚鲍主要摄食底栖硅藻作为生长的饵料。育苗工作普遍存在着稚鲍于剥离后15-60天内常有大量鲍苗变白,进而从聚乙烯薄膜上脱落掉板死亡的现象,被成为“脱板病”或“掉板症”。从研究资料来看主要是从饵料硅藻欠缺、病毒感染、溶藻弧菌为致病因子等方面着手,仍没有确切的答案。但研究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是凡是出现掉板的,其藻板上硅藻均出现饵料匮乏的现象,且镜检未发现有毒藻。
稚鲍的成长期在45天左右,而饵料载体板上的单胞藻在20天左右是属细胞分裂生长鼎盛期,30天后单胞藻生长开始缓慢趋于老化,即通常所说的饵料老化的问题,单胞藻老化后开始脱落,因饵料匮乏致使稚鲍被迫提前小规格剥离并造成死亡。因此,如何保证稚鲍养殖期饵料的充足是降低稚鲍死亡率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因饵料不足造成的稚鲍成活率下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稚鲍养殖装置,包括箱体,箱体设置有用于补充饵料的投料部件,箱体内竖向间隔排布有若干附着基板,箱体内部被若干附着基板分割出多个饲养空间,其特征在于:附着基板呈波纹状。
可选地,投料部件包括设置在箱体顶部的投料管,投料管的侧壁分布有与多个饲养空间分别对应的投料口,投料管的一端为用于与外部连接的第一自由端。
可选地,投料管贯穿箱体顶部的几何中心并沿附着基板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投料口对称分布在投料管的两侧。
可选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贯穿箱体顶部几何中心的顶梁,顶梁的顶部安装有把手,顶梁的两侧均设置有盖合箱体顶部开口的盖体,箱体的顶部与盖体之间设置有开关。
可选地,箱体还包括呈网状的底板,底板可开合地盖合在箱体的底部。
可选地,附着基板与箱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箱体相对的内侧壁分布有与多个附着基板分别对应的插槽,附着基板的两侧边沿均从箱体的底部插接于插槽。
可选地,箱体的侧壁呈网状或呈封闭状。
可选地,箱体的侧壁和附着基板均呈透明状。
可选地,箱体还设置有充氧管,充氧管的侧壁分布有与多个饲养空间分别相对的氧气出口,充氧管的一端为用于与外部连接的第二自由端。
本申请提供的稚鲍养殖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波纹状的附着基板,能够增加稚鲍和饵料的附着面积,提高饵料的整体附着量,配合投料部件向箱体内定期或不定期投放新鲜饵料,保证了箱体内饵料的充足,控制鲍鱼因缺少饵料造成的死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稚鲍养殖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稚鲍养殖装置隐藏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稚鲍养殖装置隐藏盖体后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稚鲍养殖装置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箱体;2-附着基板;3-饲养空间;4-投料管;5-第一自由端;6-投料口;7-顶梁;8-把手;9-盖体;10-开关;11-底板;12-侧向滑槽;13-插槽;14-充氧管;15-第二自由端;16-氧气出口;17-缺口;18-缺角;19-锁扣;20-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稚鲍养殖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至图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稚鲍养殖装置,包括呈立方体状的箱体1,在箱体1内竖向间隔架设有五个呈波纹状的采用聚乙烯塑料制成的附着基板2,附着基板2的波纹方向沿竖向延伸。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箱体1还可以呈六棱柱或四棱柱等其它形状,附着基板2的数量也根据箱体1尺寸或养殖规模设置为一个、三个或四个等。附着基板2将箱体1内部分割出六个饲养空间3。附着基板2的表面用于附着饵料和稚鲍。投料部件位于箱体1的顶部,用于定期或不定期向箱体1内投放饵料。
因波纹状的附着基板2相对于平面状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即增加了稚鲍和饵料的附着面积,因此其提高了饵料的整体附着量,配合投料部件向箱体1内定期或不定期投放新鲜饵料,保证了箱体1内饵料的新鲜充足,控制鲍鱼因缺少饵料或因饵料老化造成的脱落死亡。
详细地,投料装置包括投料管4。投料管4固定在箱体1的顶部,并穿过所有饲养空间3的顶部设置。投料管4的一端延伸出箱体1的外侧,投料管4延伸出箱体1的端部为用于与外部投料装置对接的第一自由端5。投料管4的另一端封闭,投料管4的侧壁分布有与多个饲养空间3分别对应的投料口6。当需要向箱体1内补充饵料时,饵料自外部投料装置内从上述第一自由端5进入到投料管4,并从投料口6分配至各个饲养空间3。
优选地,投料管4贯穿箱体1顶部的几何中心并沿附着基板2的排列方向(即垂直于附着基板2所在的平面方向)延伸设置,投料口6对称分布在投料管4的两侧。每个饲养空间3均对应投料管4上两个投料口6。投料时,饵料从投料口6流出并从饲养空间3的中部向两侧扩散下沉。相对于将投料管4放置在一侧,能够提升饵料分布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贯穿箱体1顶部几何中心的顶梁7,投料管4遮挡于顶梁7的底端。顶梁7的顶部安装有把手8,以便拿取移动整个稚鲍养殖装置。箱体1顶端位于顶梁7两侧的部分为开放状,且均盖合有盖体9。盖体9呈网状。盖体9可以如图1所示的一端与顶梁7铰接,通过翻转的方式盖合在箱体1的顶部,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直接盖合在箱体1顶部。为了防止盖体9在外部扰动时自行打开,箱体1的顶部与盖体9之间设置有如锁头、磁吸扣或绑绳等作为开关10。盖体9闭合后通过上述开关10将其与箱体1固定。
进一步地,箱体1还包括呈网状的底板11,整个养殖装置放入水体中时,水从底部进入并填充箱体1。同时,底板11可开合地盖合在箱体1的底部。稚鲍养殖期结束后,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通过把手8将养殖装置转入到麻醉剂中。麻醉结束后,打开底板11,鲍鱼即可从附着基板2脱落到回收网中,提高了回收效率。
详细地,箱体1的底部相对的内侧壁均设置有侧向滑槽12,底板11通过侧向滑入或滑出侧向滑槽12,实现箱体1底部的闭合与开放。
进一步地,箱体1相对的内侧壁分布有与附着基板2一一对应的插槽13,附着基板2的两侧边沿均从箱体1的底部插接于插槽13,以实现其与箱体1的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将附着基板2置入箱体1时,关闭箱体1顶部的盖体9并倒置箱体1,打开底板11,将附着基板2的两侧边沿插入进插槽13内并安装上底板11即可。当需要拆卸附着基板2时,关闭箱体1顶部的盖体9并倒置箱体1,打开底板11,将附着基板2从箱体1内抽出即可。附着基板2和箱体1的可拆卸连接方便二者的清理。
进一步地,箱体1的侧壁呈封闭状,以防止饵料从侧部流失,提高了饵料的留存率。
优选地,箱体1的侧壁和附着基板2均呈透明状,二者均采用透明的聚乙烯塑料板制成。饲养人员通过透明的箱体1和附着基板2能够观察稚鲍的饲养情况,并监控饵料的量。当饵料不足时,可以通过投料部件及时向箱体1内添加饵料。
进一步地,箱体1还设置有充氧管14,充氧管14位于箱体1的底部,并穿过所有饲养空间3的底部设置。充氧管14的一端延伸出箱体1的外侧,另一端封闭,充氧管14延伸出箱体1的端部为用于与外部制氧系统对接的第二自由端15。充氧管14的侧壁分布有与多个饲养空间3分别相对的氧气出口16。使用时,氧气自外部制氧设备从第二自由端15进入到充氧管14内,并从氧气出口16分配至各个饲养空间3,以增加饲养空间3中的含氧量。
在本实施例中,充氧管14固定在底板11上,随底板11移动。详细地,充氧管14固定在底板11的边沿,对应箱体1底部边沿开设有避让充氧管14的缺口17,附着基板2的底部转角处也开设有避让充氧管14的缺角18。当底板11插入进侧向滑槽12后,充氧管14刚好置入缺口17和缺角18内。
整个稚鲍养殖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1:将盖体9盖合在箱体1顶部并闭合开关10,倒置箱体1并打开底板11,将附着基板2插入箱体1的插槽13中,闭合底板11;
步骤2:将整个稚鲍养殖装置正置放入水中,将第一自由端5与外部投料装置对接,将第二自由端15与外部制氧装置对接;
步骤3:开启制氧装置通入氧气,氧气从氧气出口16持续向饲养空间3内供氧;打开投料装置,通入硅藻饵料,饵料从投料管4经过投料口6进入到饲养空间3内并附着在附着基板2上;
步骤4:开启开关10并打开盖体9,投放稚鲍于饲养空间3中,盖上盖体9并关闭开关10;
步骤5:每日从侧壁及底板11底部观察饵料是否充足,并观察鲍鱼的生长状况,必要时,通过投料管4及时补充新鲜饵料;
步骤6:稚鲍培育期结束后,断开外部投料装置和外部制氧装置,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通过把手8将稚鲍饲养装置转入到麻醉剂中,麻醉结束,打开底板11,鲍鱼快速从附着基板2上脱落到回收网中。
实施例2:
请参照图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稚鲍养殖装置,与实施例1的方案区别在于:底板11与箱体1的盖合方式以及充氧管14的布置方式不同。
详细地,底板11的一侧边沿与箱体1的底端边沿铰接,底板11上与铰接处相对的边沿设置有锁扣19。底板11通过翻转的方式将箱体1的底端盖合与打开,底板11盖合时通过锁扣19与箱体1固定。充氧管14固定在箱体1的外侧壁,充氧管14的侧壁设置有延伸进箱体1内的且与饲养空间3一一对应的支管20,氧气出口16位于支管20端部。该设置能够避免因充氧管14阻挡附着基板2导致的附着基板2无法取出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稚鲍养殖装置,与实施例1的方案区别在于:箱体1的侧壁呈网状而非透明状(附图未表示)。饲养人员通过网状的箱体1侧壁同样能够观察到箱体1内部的饲养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箱体1侧壁的网孔的尺寸不宜过大,以防止饵料过度流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稚鲍养殖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设置有用于补充饵料的投料部件,所述箱体(1)内竖向间隔排布有若干附着基板(2),所述箱体(1)内部被若干所述附着基板(2)分割出多个饲养空间(3),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基板(2)呈波纹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稚鲍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顶部的投料管(4),所述投料管(4)的侧壁分布有与多个所述饲养空间(3)分别对应的投料口(6),所述投料管(4)的一端为用于与外部连接的第一自由端(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稚鲍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管(4)贯穿所述箱体(1)顶部的几何中心并沿所述附着基板(2)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投料口(6)对称分布在所述投料管(4)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稚鲍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箱体(1)顶部几何中心的顶梁(7),所述顶梁(7)的顶部安装有把手(8),所述顶梁(7)的两侧均设置有盖合所述箱体(1)顶部开口的盖体(9),所述箱体(1)的顶部与所述盖体(9)之间设置有开关(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稚鲍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还包括呈网状的底板(11),所述底板(11)可开合地盖合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稚鲍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基板(2)与所述箱体(1)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稚鲍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相对的内侧壁分布有与多个所述附着基板(2)分别对应的插槽(13),所述附着基板(2)的两侧边沿均从所述箱体(1)的底部插接于所述插槽(1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稚鲍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侧壁呈网状或呈封闭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稚鲍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侧壁和所述附着基板(2)均呈透明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稚鲍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还设置有充氧管(14),所述充氧管(14)的侧壁分布有与多个所述饲养空间(3)分别相对的氧气出口(16),所述充氧管(14)的一端为用于与外部连接的第二自由端(15)。
CN202320330989.7U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稚鲍养殖装置 Active CN219330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0989.7U CN219330423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稚鲍养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0989.7U CN219330423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稚鲍养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0423U true CN219330423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12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0989.7U Active CN219330423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稚鲍养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04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9718A (zh) 蜂王诱入装置及诱王蜂箱
CN219330423U (zh) 一种稚鲍养殖装置
CN211558221U (zh) 一种中药种植用培育箱
CN209677121U (zh) 复合式混养装置
CN217958400U (zh) 一种瓢虫人工饲养架
CN215269737U (zh) 一种方便去苗的农作物栽培用育苗装置
CN109650681A (zh) 复合式混养装置
CN211910170U (zh) 一种虾蟹养殖装置及其系统
CN2427970Y (zh) 鲍鱼塑料养殖箱
CN214676835U (zh) 玉米育苗培育装置
CN207383270U (zh) 一种独立饲养蜜蜂的装置
CN209098696U (zh) 一种细胞划痕装置
CN218353870U (zh) 一种花卉农业种植的培育装置
CN220831409U (zh) 一种单元化双层鸡舍
CN219088155U (zh) 一种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
CN107853253A (zh) 巨螯螨室内循环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
CN214385607U (zh) 一种饲养箱
CN218604413U (zh) 一种用于幼苗培养的简易水培盒
CN213214917U (zh) 一种蛸类养殖循环装置
CN211322278U (zh) 一种用于农业种植的培育装置
CN210959974U (zh) 立体鱼菜共生养殖槽
CN213427872U (zh) 一种用于散白蚁室内培育的培育箱
CN216415344U (zh) 一种多功能农业育苗箱
CN215836550U (zh) 一种小龙虾繁殖装置
CN215302320U (zh) 一种实验室水耕生态养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