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8349U - 一种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8349U
CN219328349U CN202222974517.3U CN202222974517U CN219328349U CN 219328349 U CN219328349 U CN 219328349U CN 202222974517 U CN202222974517 U CN 202222974517U CN 219328349 U CN219328349 U CN 219328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late
heat exchanger
dimension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745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anhua New Energy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anhua New Energy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anhua New Energy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anhua New Energy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745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8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8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8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和板组件,板组件包括安装板和第一板,第一板位于安装板与换热芯体之间,安装板具有容纳至少部分第一板的凹槽部,板组件具有连通槽,第一板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换热芯体包括第一通道,第一孔连通第一通道与连通槽,第二孔与连通槽连通,第一板和安装板之间通过凹槽部定位,组装时,第一板和安装板之间不易发生偏移,便于换热器的组装。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换热芯体通常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换热板片,相邻换热板片之间设有供流体流通的板间通道,换热板片设有与板间通道连通的角孔,换热器通常设置板组件将流体引导到角孔以外的位置,板组件通常包括大小相同的至少两块板片,板片与板片之间不便于设置定位结构,板片与板片之间容易发生偏移,不便于换热器的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换热器。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和板组件,所述板组件包括安装板和第一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板位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换热芯体之间,所述安装板具有容纳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板的凹槽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凹槽部限位连接,所述板组件具有连通槽,所述第一板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孔与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二孔与所述连通槽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板具有容纳至少部分第一板的凹槽部,第一板与凹槽部限位连接,第一板和安装板之间通过凹槽部定位,组装时,第一板和安装板之间不易发生偏移,便于换热器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换热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换热器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换热器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换热器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板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第一板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二板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安装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一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换热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到了众多具体细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附图中图示并且在此描述的具体组件、器件及特征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不应当被视为限制。
如图4所示,方向M为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同时也是换热芯体10或换热板片1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方向N为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同是也是换热芯体10或换热板片1的宽度方向,即第二方向。
如图1-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包括换热芯体10和板组件,换热芯体10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换热板片1,相邻换热板片1之间具有板间通道2,换热芯体10通常设有至少两组板间通道2供至少两种流体进行换热,例如:板间通道2包括第一板间通道22和第二板间通道21,第一板间通道22和第二板间通道21交替设置,第一板间通道22供一种流体流通,第二板间通道21供另一种流体流通,当然,第一板间通道22和第二板间通道21也可以供同一种流体流通。板组件包括安装板4和第一板5,至少部分第一板5位于安装板4与换热芯体10之间,安装板4具有容纳第一板5的凹槽部45,板组件具有连通槽44,第一板5具有第一孔51和第二孔52,换热芯体10包括第一通道106,第一孔51连通第一通道106与连通槽44,第二孔52与连通槽44连通,安装板4具有容纳第一板5的凹槽部45,第一板5和安装板4之间通过凹槽部45定位,组装时,第一板5和安装板4之间不易发生偏移,便于换热器的组装。安装板4朝向换热芯体10的表面与第一板5朝向换热芯体10的表面平齐,即安装板4的上表面可以与第一板5的上表面平齐,不仅可以减小第一板5的大小,而且便于板组件与换热芯体10进行焊接固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换热器100还包括接管6,第二孔52连通接管6与连通槽44,第一板5设有环形翻边53,环形翻边53围绕第二孔52,接管6设有凸缘61,接管6的一端插入环形翻边53,凸缘61用于控制接管6的插入深度,接管6与环形翻边53焊接固定,而且,安装板4的厚度大于第一板5的厚度,较薄的第一板5便于加工环形翻边53,便于接管6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13所示,连通槽44位于安装板4,具体的,凹槽部45包括底壁451,连通槽44的开口位于底壁451,凹槽部45的形状与第一板5对应设置,凹槽部45用于支撑和限位第一板5,便于第一板5的安装。当然,板组件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图14所示,板组件包括安装板4、第一板5和第二板16,第二板16比安装板4远离换热芯体10,安装板4具有通孔46,通孔46贯穿凹槽部45的底壁451,第二板16包括远离换热芯体10凸出的凸起部161,连通槽44位于凸起部161与第一板5之间,从而增大了连通槽44的流通面积,降低了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换热芯体10包括第一通道106、第二通道104、第三通道105、第四通道101、第五通道102和第六通道103,如图9-图11所示,换热板片1包括第一板片11和第二板片12,第一板片11包括第一角孔111、第二角孔112、第三角孔113、第四角孔114、第五角孔115和第六角孔116,第二板片12包括第一角孔121、第二角孔122、第三角孔123、第四角孔124、第五角孔125和第六角孔126,第一板片11和第二板片12交替设置,具体的,如图10所示,第一板片11设有第一凸台81、第二凸台82、第三凸台83、第一凹部91、第二凹部92和第三凹部93,第一凸台81围绕第一角孔111的边缘设置,第二凸台82围绕第二角孔112的边缘设置,第三凸台83围绕第三角孔113的边缘设置,第一凹部91围绕第四角孔114的边缘设置,第二凹部92围绕第五角孔115的边缘设置,第三凹部93围绕第六角孔116的边缘设置。如图11所示,第二板片12设有第四凸台84、第五凸台85、第六凸台86、第四凹部94、第五凹部95和第六凹部96,第四凸台84围绕第四角孔124的边缘设置,第五凸台85围绕第五角孔125的边缘设置,第六凸台86围绕第六角孔126的边缘设置,第四凹部94围绕第一角孔121的边缘设置,第五凹部95围绕第二角孔122的边缘设置,第六凹部93围绕第三角孔123的边缘设置,结合图3、图5-图8所示,其中,相邻第一板11片的第三凹部93与第二板片12的第六凸部86焊接固定形成第一通道106,相邻第一板片11的第一凹部91与第二板片12的第四凸台84焊接固定形成第二通道104,相邻第一板片11的第二凹部92与第二板片12的第五凸部85焊接固定形成第三通道105,相邻第一板片11的第一凸台81与第二板片12的第四凹部94焊接固定形成第四通道101,相邻第一板片11的第二凸台82与第二板片12的第五凹部95焊接固定形成第五通道102,相邻第一板片11的第三凸台84与第二板片12的第六凹部96焊接固定形成第六通道103。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换热器100还包括端板3,端板3包括第一进口31、第一出口32和第二出口33,第一进口31与第四通道101连通,第一出口32与第五通道102连通,第二出口33与第六通道103连通,如图2所示,换热器100还包括安装板4,安装板4包括第二进口41、第三进口42,第二进口41与第二通道104连通,第三进口42与第三通道105连通,第一通道106、第五通道102和第六通道103为出口通道,第四通道101、第二通道104和第三通道105为进口通道,当然,第一进口31、第一出口32、第二出口33、第二进口41、第三进口42可以选择性的设于端板3或者安装板4,以简化换热器100的安装管路。结合图8所示,第二进口41和第三进口42的周围设有密封圈7,密封圈7位于安装板4远离换热芯体10的一侧,密封圈7的设置便于第二进口41和第三进口42与其他部件之间实现端面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换热器100还包括边板13,第一翅片板14和第二翅片板15,边板13位于换热芯体10朝向安装板4的一侧,边板13具有第一角孔131、第二角孔132和第三角孔133,第一角孔131与第二通道104连通,第二角孔132与第三通道105连通,第三角孔133与第一通道106连通,第一翅片板14位于第二板间通道21,第二翅片板15位于第一板间通道22,从而增大对流体的扰流,提升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间通道2包括第一板间通道22,第一板间通道22包括至少两个板间通道2,第二通道104与第一板间通道22连通,第三通道105与第一板间通道22连通,第一通道106与第一板间通道22连通,沿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第一通道106位于第五通道102与第六通道103之间,第四通道101位于第二通道104与第三通道105之间,第二板间通道21内的流体与第一板间通道22内的流体采用逆流的方式,从而提升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6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通道106沿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第二通道104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通道104沿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第三通道105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三通道105沿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从而使第一板间通道22内的流体的分配较为均匀,提升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如图9所示,定义第一通道106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h1,定义第一通道106沿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为h2,其中,h1大于h2,第二通道104和第三通道105的尺寸可以与第一通道106的尺寸相同。如图9所示,第一通道106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二通道104的流通面积,第一通道106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三通道105的流通面积,从而保证流入第二组板间通道22内的流体的进出口的流速变化不大,减少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结合图3、图4所示,第一孔51与第二孔52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排列,第一孔51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孔51沿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流体从第一通道106流向流通槽44的流阻,降低流体的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通道101与第二板间通道21连通,第五通道102与第二板间通道21连通,第六通道103与第二板间通道21连通,从第四通道101流入的部分流体通过第二板间通道21流向第五通道102,从第四通道101流入的另一部分流体通过第二板间通道21流向第六通道103,从而将换热后的流体分成两部分。沿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第四通道101位于第五通道102与第六通道103之间,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换热芯体10包括第一侧部110和第二侧部120,第四通道101与第一侧部110的距离小于第五通道102与第一侧部110的距离,第四通道101与第一侧部110的距离小于第六通道103与第一侧部110的距离,第四通道101与第五通道102之间形成对角流,第四通道101与第六通道103之间形成对角流,从而使流体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的分配更加均匀,并且,第四通道101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四通道101沿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引导流体沿长度方向流动,从而提升第二板间通道21内的流体的分配均匀性,从而提供一种流体分配较为均匀的换热器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7所示,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第五通道102与第一侧部1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通道101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六通道103与第一侧部1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通道101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即第四通道101相对靠近换热器100的第一侧部110,第五通道102和第六通道103相对靠近换热器100的第二侧部120,第一角孔111、第二角孔112和第三角孔113均为类椭圆形,实现第四通道101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四通道101沿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第五通道102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五通道102沿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第六通道103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六通道103沿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如图9所示,沿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定义换热芯体10的宽度为W,其中,h1/W≥0.3,使得流体更加均匀的分布在板间通道2内,减少流体的流动盲区,增大换热面积,提升换热性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四通道101与第五通道102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通道101与第六通道103之间的距离,第五通道102的流通面积等于第六通道103的流通面积,从第四通道101流入的流体能够较均匀的从第五通道102和第六通道103流出,第四通道101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五通道102的流通面积,第四通道101的流通面积大于第六通道103的流通面积,从而保证流入第一组板间21通道内的流体的进出口的流速变化不大,减少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口31的轮廓形状与第四通道101沿垂直于换热板片1的层叠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形状不同,第一出口32的轮廓形状与第五通道102沿垂直于换热板片1的层叠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形状不同,第二出口33的轮廓形状与第六通道102沿垂直于换热板片1的层叠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形状不同,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进口31、第一出口32和第二出口33为圆形,如图3所示,第四通道101、第五通道102和第六通道103的横截面为类椭圆形,第四通道101、第五通道102和地第六通道103的形状便于提升流体的分配均匀性,第一进口31、第一出口32和第二出口33的形状便于管件、接头等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换热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芯体(10)和板组件,所述板组件包括安装板(4)和第一板(5),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板(5)位于所述安装板(4)与所述换热芯体(10)之间,所述安装板(4)具有容纳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板(5)的凹槽部(45),所述第一板(5)与所述凹槽部(45)限位连接,所述板组件具有连通槽(44),所述第一板(5)具有第一孔(51)和第二孔(52),所述换热芯体(10)包括第一通道(106),所述第一孔(51)与所述第一通道(106)连通,所述第一孔(51)与所述连通槽(44)连通,所述第二孔(52)与所述连通槽(4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板(5)的厚度,所述安装板(4)朝向所述换热芯体(10)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板(5)朝向所述换热芯体(10)的表面平齐,所述安装板(4)具有所述连通槽(44),所述凹槽部(45)包括底壁(451),所述连通槽(44)的开口位于所述底壁(4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组件包括第二板(16),所述第二板(16)比所述安装板(4)远离所述换热芯体(10),所述安装板(4)具有通孔(46),所述凹槽部(45)包括底壁(451),沿所述换热芯体(10)与所述板组件的排列方向,所述通孔(46)贯穿所述底壁(451),所述第二板(16)包括远离所述换热芯体(10)凸出的凸起部(161),所述连通槽(44)位于所述凸起部(161)与所述第一板(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板(5)的厚度,所述第一板(5)包括环形翻边(53),所述环形翻边(53)围绕所述第二孔(52),所述换热器(100)包括接管(6),所述接管(6)与所述环形翻边(53)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换热器(100)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定义所述换热器(100)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孔(51)与所述第二孔(52)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通道(106)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道(106)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一孔(5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孔(5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10)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换热板片(1),相邻换热板片(1)之间具有板间通道(2),所述板间通道(2)包括第一板间通道(22),所述换热芯体(10)包括第二通道(104)、第三通道(105),所述第一通道(106)与所述第一板间通道(22)连通,所述第二通道(104)与所述第一板间通道(22)连通,所述第三通道(105)与所述第一板间通道(2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10)包括第四通道(101)、第五通道(102)和第六通道(103),所述板间通道(2)包括第二板间通道(21),所述第四通道(101)与所述第二板间通道(21)连通,所述第五通道(102)与所述第二板间通道(21)连通,所述第六通道(103)与所述第二板间通道(21)连通,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通道(106)位于所述第五通道(102)与所述第六通道(103)之间,所述第四通道(101)位于所述第二通道(104)与所述第三通道(105)之间,所述第一通道(106)、第五通道(102)和所述第六通道(103)为出口通道,所述第四通道(101)、所述第二通道(104)和所述第三通道(105)为进口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06)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道(106)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二通道(104)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道(104)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三通道(105)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通道(105)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第四通道(10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通道(10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五通道(102)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五通道(10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第六通道(103)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六通道(103)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06)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道(104)的流通面积,所述第一通道(106)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三通道(105)的流通面积,所述第四通道(101)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五通道(102)的流通面积,所述第四通道(101)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六通道(103)的流通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端板(3),所述端板(3)包括第一进口(31)、第一出口(32)和第二出口(33),所述第一进口(31)与所述第四通道(101)连通,所述第一出口(32)与所述第五通道(102)连通,所述第二出口(33)与所述第六通道(103)连通,所述安装板(4)包括第二进口(41)、第三进口(42),所述第二进口(41)与所述第二通道(104)连通,所述第三进口(42)与所述第三通道(105)连通。
CN202222974517.3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换热器 Active CN219328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4517.3U CN219328349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4517.3U CN219328349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8349U true CN219328349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4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74517.3U Active CN219328349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8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0019B2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JP5795994B2 (ja) 熱交換器
EP2420791A2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JP2014016083A5 (zh)
CN219328349U (zh) 一种换热器
WO2012075766A1 (zh) 换热器、制冷剂导流管以及制冷剂导流管的加工方法
CN211552541U (zh) 换热器
WO2014059893A1 (zh) 一种热交换器
EP4261489A1 (en) Heat exchanger
CN218410849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112880436A (zh) 换热器
CN216205544U (zh) 换热板及紧凑型换热器
CN216081099U (zh) 紧凑型换热器
CN111156836B (zh) 微通道换热器、加工方法及空调
CN112146475B (zh) 集流管及换热器
CN118031689A (zh) 一种换热器
CN115540653A (zh) 紧凑型换热器
JP7432742B2 (ja) 熱交換器
JP7393527B2 (ja) 熱交換器
CN214666290U (zh) 换热模组
CN216159701U (zh) 换热器
CN214666291U (zh) 换热翅片和换热装置
CN219301379U (zh) 一种卡接式热交换模块
CN214666289U (zh) 换热翅片和换热装置
JP7385011B2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