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1734U - 接头母座及接头 - Google Patents

接头母座及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1734U
CN219321734U CN202320058086.8U CN202320058086U CN219321734U CN 219321734 U CN219321734 U CN 219321734U CN 202320058086 U CN202320058086 U CN 202320058086U CN 219321734 U CN219321734 U CN 219321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emale seat
male
slo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580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鹏君
赵渊朝
周唐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longfe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longf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longfe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longf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580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1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1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1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线缆连接装置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接头母座及接头,接头母座包括:母座主体,母座主体内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用于卡接接头公头;母座外壳,母座外壳内开设有活动通槽;母座主体穿设于活动通槽且能够沿活动通槽的轴向和/或径向活动;接头公头包括公头主体,公头主体上开设有接触孔,接触孔包括第二侧壁,接触孔内容置有插针;第二侧壁朝向外界的一端连接有导向环,导向环朝向外界一端的外径小于导向环与第二侧壁相连一端的外径;本申请结构简洁,为母座主体提供了径向和轴向的冗余空间,以便于接头公头的插入,同时在母座主体内设置用于卡接接头公头的弹性组件,以提高插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接头母座及接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线缆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头母座及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5G技术的不断完善,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在通信设备模块互连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5G基站大规模阵列有源天线(Active Antenna Unit,AAU)内射频连接以盲插连接器为主,需要用到大量的板对板连接器。
现有连接器的接头和插座多为刚性对插结构,插入时需要插头和插座对正,插入过程中极易出现斜插等插入困难的情况,不仅不利于插接,还有可能导致插针的损坏,不便于盲插,在大量连接器插接时十分不便;且在先技术中的插头与插座的固定大多依靠结构间过盈配合的摩擦力实现固定,多次插拔或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松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头母座及接头,至少解决了在先技术中的连接器连接时不易插接和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头母座,用于配合接头公头,所述接头母座包括:
母座主体,所述母座主体内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用于卡接所述接头公头;
母座外壳,所述母座外壳内开设有活动通槽;
所述母座主体穿设于所述活动通槽且能够沿所述活动通槽的轴向和/或径向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底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底壁相连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底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容置有第一绝缘套,所述第一绝缘套内穿设有端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片,多个所述第一弹片沿所述端子的周向间隔连接于所述端子并围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一端与外界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弹片,多个所述第二弹片沿所述连接孔的周向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壁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围成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插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插槽的外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片朝向外界的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一侧壁方向延伸的凸出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朝向外界的一端连通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喇叭口朝向外界的一端的内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母座主体外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母座主体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母座外壳。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头,包括:
所述接头母座;
接头公头,用于与所述接头母座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头公头包括:
公头主体,所述公头主体上开设有接触孔,所述接触孔包括第二侧壁,所述接触孔内容置有插针;
所述第二侧壁朝向外界的一端连接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朝向外界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导向环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一端的外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针外套设有第二绝缘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针朝向外界的一端的形状为圆锥状。
本申请针对在先技术中的连接器连接时不易插接和固定不稳定的问题作出改进设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接头母座设置为母座外壳和母座主体,并使母座主体可活动地置于母座外壳内,以使母座主体能够沿径向和轴向活动,从而为接头公头的插入提供浮动空间;
2、在母座主体内设置弹性组件,通过弹性组件夹持接头公头,以提高接头公头与接头母座插接的稳定性;
本申请结构简洁,为母座主体提供了径向和轴向的浮动空间,以便于接头公头的插入,同时在母座主体内设置用于卡接接头公头的弹性组件,以提高插接稳定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头母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接头母座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头公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接头公头的半剖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00、接头母座;
10、母座主体;101、容纳槽;1011、第一底壁;1012、第一侧壁;1013、喇叭口;11、弹性组件;111、第一弹片;112、第一插槽;113、第二弹片;1131、凸出部;114、第二插槽;12、连接孔;13、第一绝缘套;14、端子;
20、母座外壳;21、活动通槽;
30、弹簧;
200、接头公头;
40、公头主体;401、接触孔;4011、第二侧壁;41、插针;42、导向环;43、第二绝缘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有连接器的接头和插座多为刚性对插结构,插入时需要插头和插座对正,插入过程中极易出现斜插等插入困难的情况,不仅不利于插接,还有可能导致插针的损坏,不便于盲插,在大量连接器插接时十分不便;且在先技术中的插头与插座的固定大多依靠结构间过盈配合的摩擦力实现固定,多次插拔或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松动的情况。
由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头母座及接头,将接头母座设置为母座外壳和母座主体,并使母座主体可活动地置于母座外壳内,以使母座主体能够沿径向和轴向活动,从而为接头公头的插入提供浮动空间;在母座主体内设置弹性组件,通过弹性组件夹持接头公头,以提高接头公头与接头母座插接的稳定性。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考图1、图2,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头母座100,该接头母座100能够与接头公头配合,该接头母座100包括母座主体10和母座外壳20。
母座外壳20用于容纳母座主体10,且母座外壳20还用于固定接头母座100,即母座外壳20可固定于通信设备,从而起到固定接头母座100的效果,具体的,母座外壳20外可设置固定法兰以便于将母座外壳20固定于通信设备,也可在母座外壳20外设置其他结构以实现固定;母座外壳20内开设有活动通槽21,以便于母座主体10穿设其中。
母座主体10上开设有容纳槽101,容纳槽101用于容纳接头公头,容纳槽101内设有弹性组件11,弹性组件11用于卡接接头公头,以将接头公头固定于容纳槽101内,同时弹性组件11还能够使接头公头与母座主体10导通。
弹性组件11可以是一端连接于容纳槽101侧壁的导电橡胶,该导电橡胶可在接头公头插入容纳槽101后抵接于接头公头,以增加导电橡胶和接头公头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起到固定接头公头的作用,该导电橡胶同时还能够起到导通接头公头的作用;弹性组件11也可以是一端连接于容纳槽101的金属弹片,该金属弹片可在接头公头插入容纳槽101后抵接于接头公头,以增加金属弹片和接头公头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起到固定接头公头的作用,该金属弹片同时还能够起到导通接头公头的作用;弹性组件11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能够固定接头公头并能够使接头公头与母座主体10导通的构件。
母座主体10穿设于活动通槽21内,即母座主体10的两端均位于活动通槽21之外,具体的,母座主体10的一端位于活动通槽21之外以便于接头公头插入,母座主体10的另一端穿过活动通槽21并位于活动通槽21之外,以便于连接线缆。
母座主体10能够沿活动通槽21的轴向和径向活动,以形成浮动效果,其中母座主体10能够沿活动通槽21的轴向运动,以达到轴向浮动效果,使得不同长度的接头公头插入接头母座100时母座主体10能够相应的移动,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接头公头;母座主体10与活动通槽21的侧壁之间存在空间以形成径向浮动空间,以使得母座主体10能够沿活动通槽21的径向运动,从而使得即便接头公头插入接头母座100时略微偏斜也依旧能够插入,增加了接头公头插接的便捷度。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接头母座100设置为母座外壳20和母座主体10,并使母座主体10可活动地置于母座外壳20内,以使母座主体10能够沿径向和轴向活动,从而为接头公头的插入提供浮动空间;在母座主体10内设置弹性组件11,通过弹性组件11夹持接头公头,以提高接头公头与接头母座100插接的稳定性。
参考图2,在一实施例中,母座主体10包括弹簧30,弹簧30套设于母座主体10外侧且容纳于活动通槽21内,弹簧30的一端与母座主体10相连且弹簧30的另一端与母座外壳20相连,弹簧30的作用在于矫正母座主体10的位置,弹簧30能够矫正母座主体10沿径向的偏移,具体的,在接头公头以偏斜的位置插入母座主体10并使母座主体10相对母座外壳20偏斜浮动后,接头公头完全插入且使用者手部松开接头公头,此时在弹簧30的复位作用下,母座主体10将会被矫正至与母座外壳20同轴的位置。
弹簧30的作用还在于适应不同尺寸的接头公头,具体适应的是接头公头的插针或导电柱的长度,当该插针或导电柱的长度较长时,弹簧30能够受压并使插针或导电柱能够进入容纳槽101内,同时接头公头能够抵接于母座外壳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母座主体10的外壁设置第一凸台,并在母座外壳20的内壁设置第二凸台,使弹簧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相连;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簧30的两端也可以通过胶粘、卡接或其他方式直接连接于母座主体10的外壁和母座外壳20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簧30能够提供大于等于30N的弹力,当使用者以小于30N的力将接头公头插入接头母座100内时,弹簧30能够直接起到矫正作用。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母座主体10外增设了弹簧30,以使得母座主体10在不受外力时能够回到初始位置,从而实现母座主体10的自动矫正。
参考图1、图2,在一实施例中,容纳槽101包括第一底壁1011和第一侧壁1012,第一侧壁1012与第一底壁1011相连并围成一端开口的容纳槽101,第一底壁1011与容纳槽101的开口相对,第一底壁1011上开设有连接孔12,连接孔12内容置有第一绝缘套13,第一绝缘套13为中空筒状结构,第一绝缘套13可通过卡接、铆接等方式固定于连接孔12的内壁;第一绝缘套13的材质为绝缘材质,例如可以是聚乙烯、有机硅树脂、乙丙橡胶等。
第一绝缘套13内穿设有端子14,端子14能够和接头公头的插针或导电柱相抵接并导通,端子14的另一端和延伸至母座主体10内的线缆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101朝向外界的一端连通有喇叭口1013,该喇叭口1013在容纳槽101朝向外界的一端形成内径逐渐变大的开口,具体的,喇叭口1013朝向外界的一端的内径大于喇叭口1013朝向容纳槽101的一端的内径,该喇叭口1013可通过在第一侧壁1012的内壁设置斜面形成,该斜面的一端与第一侧壁1012的内壁面相连且另一端向远离容纳槽101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
喇叭口1013的作用在于对接头公头的插入进行导向和插入方向的矫正,并为接头公头的插入提供冗余空间,使接头公头与容纳槽101略微偏斜时也能够顺利插入容纳槽101内,具体的,当接头公头与容纳槽101略微偏斜插入时,接头公头与喇叭口1013的斜面接触,随着接头公头继续进入容纳槽101内,接头公头沿斜面滑动并最终被矫正至正对容纳槽101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容纳槽101的具体结构,在第一底壁1011上述设置端子14,使得接头公头插入容纳槽101后能够与端子14导通;还设置了喇叭口1013结构,为接头公头的插入提供导向和矫正作用,使得接头公头能够更容易的插入容纳槽101内,降低了使用难度,提高了使用便捷度,更便于实现盲插。
参考图1、图2,在一实施例中,弹性组件11包括多个第一弹片111,多个第一弹片111的一端连接于端子14朝向外界的一端,且多个第一弹片111沿端子14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在端子14朝向外界的一端围成第一插槽112,该第一插槽112用于容纳接头公头的插针或导电柱,具体的,当接头公头插入母座主体10时,插针或导电柱能够进入第一插槽112内。
多个第一弹片111间隔设置,即相邻两第一弹片111之间存在间隔,该间隔的设置使得第一弹片111远离端子14的一端能够沿远离端子14轴线的方向形变;第一弹片111的形状可以是弧形、长方形等形状;第一弹片111应具有弹性,其材质具体可以是锡磷青铜、铍青铜等弹性金属材料,第一弹片111的材质也可以是具有弹性的非金属材料,例如导电橡胶、石墨弹片等;第一弹片111可以与端子14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相连,也可与端子14一体成型制成。
当接头公头的插针或导电柱进入第一插槽112内时,多个第一弹片111向远离端子14轴线的方向形变,第一弹片111回复原状的弹性力使得第一弹片111抵接于插针或导电柱的外壁,以增加第一弹片111与插针或导电柱之间的摩擦力,并以此将插针或导电柱固定于第一插槽11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组件11还包括多个第二弹片113,多个第二弹片1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底壁1011,且多个第二弹片113沿连接孔12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弹片113与第一侧壁1012共同围成第二插槽114,即该第二插槽114为环形槽,第二插槽114用于容纳接头公头插入容纳槽101的部分外壳,具体的,当接头公头插入母座主体10时,接头公头进入容纳槽101内的部分外壳容置于第二插槽114内。
多个第二弹片113间隔设置,即相邻两第二弹片113之间存在间隔,该间隔的设置使得第二弹片113远离第一底壁1011的一端能够向靠近连接孔12轴线的方向形变;第二弹片113的形状可以是弧形、长方形等形状;第二弹片113应具有弹性,其材质具体可以是锡磷青铜、铍青铜等弹性金属材料,第二弹片113的材质也可以是具有弹性的非金属材料,例如导电橡胶、石墨弹片等;第二弹片113可以与第一底壁1011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相连,也可与第一底壁1011一体成型制成。
当接头公头的部分外壳进入第二插槽114内时,多个第二弹片113向靠近连接孔12轴线的方向形变,第二弹片113回复原状的弹性力使得第二弹片113抵接于接头公头外壳的内壁,以增加第二弹片113与接头公头外壳之间的摩擦力,并以此将部分接头公头外壳固定于第二插槽114内。
可选的,第二弹片113朝向外界的一端设有凸出部1131,凸出部1131自第二弹片113向第一侧壁1012所在方向延伸,当接头公头的部分外壳进入第二插槽114内时,凸出部1131先与接头公头的外壳接触,凸出部1131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二弹片113的形变量,从而增加第二弹片113与接头公头外壳之间的摩擦力,使接头公头能够更稳定的固定于容纳槽101内。
因第二弹片113的作用在于抵接接头公头的外壳,故第二弹片113形成的第二插槽114的内径大于第一插槽112的外径,且第二弹片113位于第一弹片111与第一侧壁101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片113能够提供大于或等于20N的摩擦力,以起到稳定固定接头公头的效果,同时该摩擦力还应小于或等于30N,以便于使用者插入或拔出。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弹性组件11的结构,设置多个第一弹片111以固定接头公头的插针或导电柱,设置多个第二弹片113以固定接头公头的外壳,从而使得接头公头能够稳定的插入接头母座100内。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接头母座100设置为母座外壳20和母座主体10,并使母座主体10可活动地置于母座外壳20内,以使母座主体10能够沿径向和轴向活动,从而为接头公头的插入提供浮动空间;
2、设置了喇叭口1013结构,为接头公头的插入提供导向和矫正作用,使得接头公头能够更容易的插入容纳槽101内,降低了使用难度,提高了使用便捷度,更便于盲插;
3、设置多个第一弹片111以固定接头公头的插针或导电柱,设置多个第二弹片113以固定接头公头的外壳,从而使得接头公头能够稳定的插入接头母座100内;
4、在母座主体10外增设弹簧30,以使得母座主体10在不受外力时能够回到初始位置。
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头,包括接头母座100和接头公头200,接头公头200用于与接头母座100配合。
接头公头200包括公头主体40和插针41。
公头主体40能够插入容纳槽101内,公头主体40上开设有接触孔401,接触孔401包括第二侧壁4011;当公头主体40插入容纳槽101内时,第二侧壁4011进入第二插槽114内,第一弹片111和第二弹片113进入接触孔401内,且第二弹片113抵接于第二侧壁4011的内壁面。
第二侧壁4011朝向外界的一端还连接有导向环42,导向环42朝向外界的一端的外径小于导向环42与第二侧壁4011相连的一端的外径,即导向环42的外壁面为斜面,该斜面的一端与第二侧壁4011的外壁面相连且另一端向靠近接触孔401轴线的方向倾斜,导向环42的作用在于配合喇叭口1013起到导向与矫正作用,当公头主体40略微偏斜的插入容纳槽101内时,导向环42或导向环42的斜面抵接于喇叭口1013的内壁,随着公头主体40逐渐进入容纳槽101内,在喇叭口1013和导向环42的共同作用下,公头主体40能够逐渐对正容纳槽101并最终插入容纳槽101内。
导向环42可以与第二侧壁4011一体成型制成,导向环42也可以通过胶粘、焊接等其他方式连接于第二侧壁4011朝向外界的一端。
接触孔401内容置有插针41,当公头主体40插入容纳槽101内时,插针41能够插入第一插槽112内,且第一弹片111抵接于插针41的外壁面,插针41的一端能够插入第一插槽112内并抵接于端子14,插针41的另一端则能够与线缆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孔401还包括第二底壁,第二侧壁4011和第二底壁共同围成一端开口的接触孔401,插针41连接于第二底壁。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插针41朝向外界的一端的形状为圆锥状,该设置使得插针41插入第一插槽112内时,该圆锥状的端头同样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具体的,当公头主体40略微偏斜的插入容纳槽101内时,插针41的端部也抵接于第一弹片111,随着公头主体40逐渐进入容纳槽101内,第一弹片111沿插针41端头的斜面滑动并最终使插针41正对第一插槽112插入;插针41端头的圆锥状结构除了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外,其还用于和导向环42相配合,因插针41的端头若为平面,当公头主体40略微偏斜的插入容纳槽101内时,插针41的端头将会直接抵接于第一弹片111而导致公头主体40无法进一步进入容纳槽101内,或会将第一弹片111压弯从而导致第一弹片111出现不可复原的形变,进而导致接头母座100的损坏。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插针41外套设有第二绝缘套43,具体的,第二绝缘套43为中空筒状结构,插针41穿设于第二绝缘套43中,第二绝缘套43通过卡接、铆接等方式固定于公头主体40内,并以此将插针41固定于公头主体40内。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接头公头200,在公头主体40上设置用于导向的导向环42,以便于公头主体40能够更便捷的插入接头母座100;同时将插针41的一端设置为圆锥状,以便于配合导向环42更便捷的将公头主体40插入接头母座100;通过端子14、第二弹片113、插针41和相应线缆的设置能够实现板对板连接,同时通过母座外壳20、公头主体40配合线缆外皮还能够实现机壳和机壳的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接头母座,用于与接头公头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母座包括:
母座主体,所述母座主体内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用于卡接所述接头公头;
母座外壳,所述母座外壳内开设有活动通槽;
所述母座主体穿设于所述活动通槽且能够沿所述活动通槽的轴向和/或径向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底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底壁相连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底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容置有第一绝缘套,所述第一绝缘套内穿设有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片,多个所述第一弹片沿所述端子的周向间隔连接于所述端子并围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一端与外界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弹片,多个所述第二弹片沿所述连接孔的周向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壁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围成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插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插槽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头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朝向外界的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一侧壁方向延伸的凸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朝向外界的一端连通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喇叭口朝向外界的一端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母座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母座主体外侧且容纳于所述活动通槽内,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母座主体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母座外壳。
8.一种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母座;
接头公头,用于与所述接头母座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公头包括:
公头主体,所述公头主体上开设有接触孔,所述接触孔包括第二侧壁,所述接触孔内容置有插针;
所述第二侧壁朝向外界的一端连接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朝向外界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导向环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一端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外套设有第二绝缘套;所述插针朝向外界的一端的形状为圆锥状。
CN202320058086.8U 2023-01-06 2023-01-06 接头母座及接头 Active CN219321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8086.8U CN219321734U (zh) 2023-01-06 2023-01-06 接头母座及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8086.8U CN219321734U (zh) 2023-01-06 2023-01-06 接头母座及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1734U true CN219321734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4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58086.8U Active CN219321734U (zh) 2023-01-06 2023-01-06 接头母座及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1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KR101319091B1 (ko) 동축형 전기 커넥터
TWI459655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單元
US7762854B1 (en) RF connector assembly
US8894444B2 (en)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a tubular contact for reducing the height and improving the retention strength against mating or removal
CN219321734U (zh) 接头母座及接头
CN210404181U (zh) 电连接器
CN217522342U (zh) 转接头、测试转接头及转接线
CN109510017B (zh) 端子模块及其电连接器
CN214013286U (zh) 一种插接件
US7182648B2 (en) Optical-electric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having coil spring
US6254402B1 (en) Push pin ground
CN211605561U (zh) 稳定可靠型同轴连接器组合结构
CN211829287U (zh) 插套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1789865U (zh) 连接器
CN219535012U (zh) 同轴连接器
JPS5927481A (ja) 同軸結合器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CN218160929U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
KR20090048947A (ko) 케이블 커넥터, 이에 이용되는 판형단자 및 하우징
CN113285265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0744224U (zh) 插座结构
CN220692351U (zh) 改进的插入式6pin连接器
CN220544389U (zh) 一种直流连接器
CN220544324U (zh) 一种新型容差同轴连接器
CN219696847U (zh) 公端连接器及包含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