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8200U - 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8200U
CN219298200U CN202320486674.1U CN202320486674U CN219298200U CN 219298200 U CN219298200 U CN 219298200U CN 202320486674 U CN202320486674 U CN 202320486674U CN 219298200 U CN219298200 U CN 219298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evice
nut
finish rolling
steel
tens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866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振兴
刘培林
向湘林
向柏
邓思晋
王家腾
唐俊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ongxing Anti Float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ongxing Anti Float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ongxing Anti Float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ongxing Anti Float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866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8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8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8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包括: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第一钢垫板、第二钢垫板、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千斤顶;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第一钢垫板、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千斤顶、所述第二钢垫板和所述第二螺母从下到上依次叠放,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第一钢垫板上表面,所述精轧螺纹钢贯穿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第一钢垫板、所述第一螺母、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千斤顶、所述第二钢垫板和所述第二螺母。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制作特殊的张拉支架或者转换横梁,可以避免破坏垫层或者对垫层进行加强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属于抗浮锚杆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多数地下室都存在抗浮问题。根据《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的规定:抗浮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工程,按不出现裂缝进行设计,需采用预应力抗浮锚杆,预应力抗浮锚杆可以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或精轧螺纹钢作为预应力筋体,锚杆筋体采用精轧螺纹钢,一般有以下两种张拉方式:
第一种张拉方式是在预应力抗浮锚杆1两侧放置千斤顶9,其上设置转换横梁12,两台千斤顶9顶住转换横梁12同步对精轧螺纹钢2张拉,张拉到设计预拉力之后锁定螺母15,这种张拉方式存在的不足在于:1、张拉反力点(支撑点)在垫层11上,垫层11一般承受不了这么较大的反力,这种张拉方式容易破坏垫层,垫层需要加强甚至配置钢筋;2、两台千斤顶要实现同步控制,目前工地常用的普通千斤顶难以实现;3、转换横梁需要承受很大的集中力,对其抗弯承载力要求高,这种张拉方法在专利文献1(申请号202210714551.9)和专利文献2(申请号202111031508.4)中有公开。
第二种张拉方式是制作一个专门的张拉支架13,将千斤顶9置于张拉支架13上方,张拉到设计预拉力之后锁定螺母15,然后再将多余的精轧螺纹钢2截断,这种张拉方式存在的不足在于:1、张拉反力点在垫层11上,垫层11一般承受不了这么较大的反力,容易破坏垫层,垫层需要加强甚至配置钢筋;2、需要制作厚重的张拉支架13,每张拉一次就需要搬运更换位置,费时费力;3、精轧螺纹钢筋体在张拉后需要截断,至少要浪费50公分长的精轧螺纹钢,造成浪费;4、施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不需要制作特殊的张拉支架或者转换横梁,不会对垫层产生破坏,大大地提高了整个锚杆张拉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预应力抗浮锚杆的预应力筋体采用精轧螺纹钢,其特征在于,张拉锚固装置包括: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第一钢垫板、第二钢垫板、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千斤顶;
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均包括第一板部件、第二板部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部件和第二板部件的连接件,所述第二板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板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板部件和第二板部件的中部具有供所述精轧螺纹钢穿过的通孔;
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第一钢垫板、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千斤顶、所述第二钢垫板和所述第二螺母从下到上依次叠放,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第一钢垫板上表面,所述精轧螺纹钢贯穿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第一钢垫板、所述第一螺母、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千斤顶、所述第二钢垫板和所述第二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是中空千斤顶。
进一步地,所述精轧螺纹钢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连接套筒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筒位于所述第一螺母的上方且位于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连接件为板部件且位于所述通孔的外围,所述板部件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板部件、第二板部件所在平面且平行于所述通孔的径向。
优选地,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采用钢材或球墨铸铁或超高性能混凝土制成。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对于第一种传统张拉方法具有的优势:1、以锚杆体及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自身为张拉反力点,可以避免破坏垫层或者对垫层进行加强处理;2、使用单个普通千斤顶即可,不需要两台千斤顶同步张拉;3、不需要单独定制转换横梁,就使用与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同等型号的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即可。
相对于第二种传统张拉方法具有的优势:1、以锚杆体及预应力传递装置自身为张拉反力点,可以避免破坏垫层或者对垫层进行加强处理;2、不需要定制张拉支架,就使用同等型号的预应力传递装置即可,工具简单;3、张拉时用连接套筒接长的精轧螺纹钢可以作为工具重复使用,节省截断的精轧螺纹钢材料,并节省截断的工时,大大提高了整个锚杆张拉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张拉方式一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张拉方式二的示意图;
图3是预应力传递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张拉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张拉后的示意图。
图中:预应力抗浮锚杆1、精轧螺纹钢2、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第一钢垫板5、第二钢垫板6、第一螺母7、第二螺母8、千斤顶9、连接套筒10、垫层11、转换横梁12、张拉支架13、预应力传递装置14、螺母15、钢垫板16、第一板部件3.1、第二板部件3.2、连接件3.3、通孔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3-图5,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预应力抗浮锚杆1的预应力筋体采用精轧螺纹钢2,张拉锚固装置包括: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第一钢垫板5、第二钢垫板6、第一螺母7、第二螺母8和千斤顶9;
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两者均包括第一板部件3.1、第二板部件3.2以及连接第一板部件3.1和第二板部件3.2的连接件3.3,第二板部件3.2位于第一板部件3.1的上方,第一板部件3.1和第二板部件3.2的中部具有供精轧螺纹钢2穿过的通孔3.4;优选地,通孔3.4为圆孔,连接件3.3为板部件且位于通孔3.4的外围,板部件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一板部件3.1、第二板部件3.2所在平面且平行于通孔3.4的径向;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可以采用钢材或球墨铸铁或超高性能混凝土等制成;
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第一钢垫板5、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千斤顶9、第二钢垫板6和第二螺母8从下到上依次叠放,第一螺母7位于第一钢垫板5上表面,精轧螺纹钢2贯穿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第一钢垫板5、第一螺母7、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千斤顶9、第二钢垫板6和第二螺母8。其中千斤顶9是中空千斤顶。
优选地,精轧螺纹钢2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通过连接套筒10连接,连接套筒10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螺纹连接;连接套筒10位于第一螺母7的上方且位于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的内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精轧螺纹钢2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只是需要在完成预应力张拉后截断多余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张拉锚固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预应力抗浮锚杆1施工完成后,将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第一钢垫板5和第一螺母7依次安装在精轧螺纹钢2的第一部分2.1上,然后采用连接套筒10将精轧螺纹钢2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进行连接,将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千斤顶8、第二钢垫板6和第二螺母8依次安装在精轧螺纹钢2的第二部分2.2上;启动千斤顶10,千斤顶10提供的预应力通过第二钢垫板6、第二螺母传递给精轧螺纹钢2,千斤顶10提供的预应力也通过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第一钢垫板5、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传递至预应力抗浮锚杆1杆体的顶端,张拉到设计拉力值(预应力值)后拧紧第一螺母,完成预应力锁定。然后拆除千斤顶10,依次取出第二螺母8、第二钢垫板6、千斤顶8、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精轧螺纹钢2的第二部分2.2和连接套筒10,张拉结束后的状态如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制作特殊的张拉支架或者转换横梁,可以避免破坏垫层或者对垫层进行加强处理。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局限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预应力抗浮锚杆的预应力筋体采用精轧螺纹钢(2),其特征在于,张拉锚固装置包括: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第一钢垫板(5)、第二钢垫板(6)、第一螺母(7)、第二螺母(8)和千斤顶(9);
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均包括第一板部件(3.1)、第二板部件(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部件(3.1)和第二板部件(3.2)的连接件(3.3),所述第二板部件(3.2)位于所述第一板部件(3.1)的上方,所述第一板部件(3.1)和第二板部件(3.2)的中部具有供所述精轧螺纹钢(2)穿过的通孔(3.4);
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所述第一钢垫板(5)、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所述千斤顶(9)、所述第二钢垫板(6)和所述第二螺母(8)从下到上依次叠放,所述第一螺母(7)位于所述第一钢垫板(5)上表面,所述精轧螺纹钢(2)贯穿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所述第一钢垫板(5)、所述第一螺母(7)、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所述千斤顶(9)、所述第二钢垫板(6)和所述第二螺母(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9)是中空千斤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螺纹钢(2)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通过连接套筒(10)连接,所述连接套筒(10)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筒(10)位于所述第一螺母(7)的上方且位于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4)为圆孔,所述连接件(3.3)为板部件且位于所述通孔(3.4)的外围,所述板部件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板部件(3.1)、第二板部件(3.2)所在平面且平行于所述通孔(3.4)的径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采用钢材或球墨铸铁或超高性能混凝土制成。
CN202320486674.1U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 Active CN219298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86674.1U CN219298200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86674.1U CN219298200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8200U true CN219298200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6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86674.1U Active CN219298200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8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0482C (zh) 外置横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
CN110820601B (zh) 一种大跨度连续钢桁梁斜拉桥纵向约束与移位控制的方法
CN109914244B (zh) 一种适用于高塔钢混结合横梁钢结构安装及底、顶板混凝土浇筑的弱支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0042767B (zh) 一种缆索吊装系统的扣索锚固方法
CN102628242A (zh) 一种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制造方法及其张拉装置
CN110878535A (zh) 用于刚桁架桥加固的斜拉调载系统及其加固方法
CN219298200U (zh) 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
CN103437366B (zh) 预应力加载装置的连接部件
CN216194672U (zh) 一种混合配筋预制桩
CN103850434A (zh) 一种能单侧完成剪力墙对拉螺杆施工的模板
CN110883937A (zh) 一种可移动式非预张双向预应力生产线
CN213773506U (zh) 一种预应力锚杆抗浮结构
CN111910537B (zh) 一种桥梁双肢墩的空间桁架加固体系
CN213741194U (zh) 一种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模板
CN212406214U (zh) 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柱改造的托撑结构
CN214738755U (zh) 一种应用于金属梁的独立式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
CN212896338U (zh) 一种用于后注浆扩端先张法的预应力预制砼锚杆结构
CN113846628A (zh) 一种混合配筋预制桩及其生产方法
CN108678408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钢丝绳加固装置
CN108104349B (zh) 一种斜压杆桁架张弦梁组合结构和实施方法
CN207296461U (zh) 预应力钢板加固混凝土梁的钢板张拉锚固系统
CN112814154A (zh) 一种钢框架柱与混凝土柱脚的连接及制造方法
CN218090829U (zh) 一种用于柔性光伏支架端部的锚固基础及锚固系统
CN101012694A (zh) 内置横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
CN111236536A (zh) 一种自立预制柱混合连接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