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8479U - 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8479U
CN219288479U CN202320267632.9U CN202320267632U CN219288479U CN 219288479 U CN219288479 U CN 219288479U CN 202320267632 U CN202320267632 U CN 202320267632U CN 219288479 U CN219288479 U CN 219288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xagonal
reef
top surface
benthonic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76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林林
许敏
刘尊雷
袁兴伟
张辉
张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202676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8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8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8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包括一保育礁本体,所述保育礁本体呈台状结构,所述台状结构的保育礁本体包括顶部的六边形顶面、底部的六边形支架以及六根一一对应连接顶部六边形顶面的六个拐角和底部六边形支架的六个拐角的侧支撑柱;由相邻两根侧支撑柱、六边形顶面的一个边以及六边形支架的一个边组合围成保育礁本体的一个侧面,从而形成六个侧面,相间隔的3个侧面加工为水泥面,另外相间隔的3个侧面为空挡面;所述六边形顶面的边长小于六边形支架的边长。能实现鱼群聚集、藻场新建与修复。

Description

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鱼礁、藻礁、藻场和渔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实现鱼群聚集、藻场新建与修复的立体底栖鱼类保育礁。
背景技术
在海洋牧场和渔业资源增殖实践中,由于环境生态容量有限,渔业资源群体早期死亡率很高,为提高渔业资源早期存活率,降低生活史中仔稚鱼到幼鱼环节的死亡率,减少敌害生物的捕食效率,有必要设计一种适合底栖鱼类栖息的保育礁,能够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渔业产量,实现资源增产。仔稚幼鱼的两个需求,第一个是躲避敌害,能有栖息和隐藏的场所;第二个是索饵,马尾藻上的钩虾和麦秆虫是底栖鱼类仔稚幼鱼最佳饵料。因此,在保育礁基础上营造马尾藻场是最优选择。同时海藻场具有迷路和复杂的立体结构,能够迷惑捕食者,降低其被捕食效率,同时提高仔稚幼鱼的存活率。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集底栖鱼类保护与藻场新建为一体的底栖鱼类保育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能实现鱼群聚集、藻场新建与修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包括一保育礁本体,所述保育礁本体呈台状结构,所述台状结构的保育礁本体包括顶部的六边形顶面、底部的六边形支架以及六根一一对应连接顶部六边形顶面的六个拐角和底部六边形支架的六个拐角的侧支撑柱;
由相邻两根侧支撑柱、六边形顶面的一个边以及六边形支架的一个边组合围成保育礁本体的一个侧面,从而形成六个侧面,相间隔的3个侧面加工为水泥面,另外相间隔的3个侧面为空挡面;
所述六边形顶面的边长小于六边形支架的边长。
进一步的,所述六边形支架的中心点与六边形支架的六个拐角之间分别通过一根连接柱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保育礁本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六边形支架的中心点与六边形顶面的底部中心点之间通过一根中心支撑柱连接。进一步提高保育礁本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和中心支撑柱均是由混凝土制成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六边形顶面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吊环。
进一步的,所述六边形支架的六个拐角底部均设置有脚墩。
进一步的,所述六边形顶面、六边形支架和六根侧支撑柱均是由混凝土制成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保育礁特点是集聚鱼保护和藻场建设两用,六边形的框架设计使得中间空间利用最大化,三个面是水泥面,水泥自带间隙粗大结构,方便藻类假根附着,从而营造起马尾藻藻场,促进有关底栖动物增殖。三个空挡面设计,是为了引发涡流和涌升流,吸引底栖鱼类在其中栖息,促使小型底栖动物(作为鱼类饵料)增殖。同时,也方便海水进行水质交换,增加水体中溶解氧。
顶部设有吊环,方便系绳子,这样可以系浮标,标识鱼礁位置,方便科研人员潜水跟踪鱼礁水下实况,比如海藻附着情况,仔稚幼鱼诱集情况等;还可以精确齐放,通过在吊环上系绳子,可以精确放置在需要放置的区域位置;亦可以通过吊起鱼礁,可以仔细研究藻类附着情况,估算其附着动物生物量。构造上,采用骨架式结构,一是节省材料,二是起到支撑作用,将内部空间做到最大,使得鱼类容纳量最大,同时也方便投成鱼礁带,形成鱼类育幼场所。
材质上,采用混凝土和水泥材质相互结合。同时,底部脚墩设计,方便其放置于底质较为硬的区域,比如岩礁区域等,同时也允许鱼礁有一定范围内的沉降。
外观别致、设计新颖,既能提高仔稚幼鱼的存活率,实现资源增产,也可以为水域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撑,是一种集鱼类保育、藻场建设、生态友好的沉式保育礁系统。
具有材料易得、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空间利用综合、功能复合等优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方根据自身需要可设置于河口、内湾、近海等情景中,可进行藻场新建与修复,提高水域环境质量;亦可以设置为底层鱼礁,诱集仔稚幼鱼,供提高渔业资源早期生活史存活率之用。该保育礁系统设计独特,结构稳定,空间利用优化,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立体图。
图2为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俯视图。
图3为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侧视图。
图中:1为六边形顶面,2为六边形支架,3为侧支撑柱,4为水泥面,5为连接柱,6为中心支撑柱,7为吊环,8为脚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3所示,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包括一保育礁本体,保育礁本体呈台状结构,台状结构的保育礁本体包括顶部的六边形顶面1、底部的六边形支架2以及六根一一对应连接顶部六边形顶面的六个拐角和底部六边形支架的六个拐角的侧支撑柱3。六边形顶面1、六边形支架2和六根侧支撑柱3均是由混凝土制成结构。
由相邻两根侧支撑柱3、六边形顶面的一个边以及六边形支架2的一个边组合围成保育礁本体的一个侧面,从而形成六个侧面,相间隔的3个侧面加工为水泥面4,另外相间隔的3个侧面为空挡面。
六边形顶面1的边长小于六边形支架2的边长。具体尺寸可根据使用目的进行调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六边形支架2的中心点与六边形支架2的六个拐角之间分别通过一根连接柱5固定连接。六边形支架2的中心点与六边形顶面1的底部中心点之间通过一根中心支撑柱6连接。连接柱5和中心支撑柱6均是由混凝土制成结构。进一步提高保育礁本体的稳定性。
六边形顶面1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吊环7。方便系绳子,这样可以系浮标,标识鱼礁位置,方便科研人员潜水跟踪鱼礁水下实况,比如海藻附着情况,仔稚幼鱼诱集情况等。还可以精确齐放,通过在吊环上系绳子,可以精确放置在需要放置的区域位置。亦可以通过吊起鱼礁,可以仔细研究藻类附着情况,估算其附着动物生物量。
六边形支架2的六个拐角底部均设置有脚墩8。方便其放置于底质较为硬的区域,比如岩礁区域等,同时也允许鱼礁有一定范围内的沉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方根据自身需要可设置于河口、内湾、近海等情景中,可进行藻场新建与修复,提高水域环境质量。亦可以设置为底层鱼礁,诱集仔稚幼鱼,供提高渔业资源早期生活史存活率之用。该保育礁系统设计独特,结构稳定,空间利用优化,经济实用。该设计具有很强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创新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保育礁本体,所述保育礁本体呈台状结构,所述台状结构的保育礁本体包括顶部的六边形顶面(1)、底部的六边形支架(2)以及六根一一对应连接顶部六边形顶面的六个拐角和底部六边形支架的六个拐角的侧支撑柱(3);
由相邻两根侧支撑柱(3)、六边形顶面的一个边以及六边形支架(2)的一个边组合围成保育礁本体的一个侧面,从而形成六个侧面,相间隔的3个侧面加工为水泥面(4),另外相间隔的3个侧面为空挡面;
所述六边形顶面(1)的边长小于六边形支架(2)的边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边形支架(2)的中心点与六边形支架(2)的六个拐角之间分别通过一根连接柱(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边形支架(2)的中心点与六边形顶面(1)的底部中心点之间通过一根中心支撑柱(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5)和中心支撑柱(6)均是由混凝土制成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边形顶面(1)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吊环(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边形支架(2)的六个拐角底部均设置有脚墩(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边形顶面(1)、六边形支架(2)和六根侧支撑柱(3)均是由混凝土制成结构。
CN202320267632.9U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 Active CN219288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7632.9U CN219288479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7632.9U CN219288479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8479U true CN219288479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0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7632.9U Active CN219288479U (zh) 2023-02-21 2023-02-21 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84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7558B (zh) 海洋滩涂原生态牧养方法
CN208080312U (zh) 一种高稳定性人工鱼礁
CN104521839B (zh) 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CN102696518A (zh) 海洋农业多功能仿天然生态养殖潜浮盘
CN106719220A (zh) 一种具有消浪功能的海洋牧场的建设方法
CN202444964U (zh) 一种生态增殖抗风浪六面体人工鱼礁
CN101146441B (zh) 应用于海产养殖的鱼笼
CN219288479U (zh) 一种适合底栖鱼类的保育礁
CN105918187B (zh) 阶梯型产卵育幼藻礁
CN202396302U (zh) 一种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
Eng et al. Floating fishpens for rearing fishes in coastal waters, reservoirs and mining pools in Malaysia
CN201967502U (zh) 一种分层笼养装置
CN203884434U (zh) 一种可用于海藻附着的抗风浪贝壳礁
CN202907629U (zh) 海洋农业多功能仿天然生态养殖潜浮盘
CN202385617U (zh) 一种新型人工礁石
CN211721525U (zh) 一种脉红螺池塘生态育苗用的装置
CN205803121U (zh) 一种浮岛流水聚藻控藻系统
CN212487982U (zh) 用于设施渔业的捞鱼网箱
CN210695515U (zh) 适用于浮游植物卤虫凡纳滨对虾养殖方法的卤虫养殖装置
CN210726410U (zh) 深水区抗浪流人工鱼礁
Nabhitabhata et al. Performance of simple large-scale cephalopod culture system in Thailand
CN208300711U (zh) 六孔通心海珍品增殖礁
CN209797592U (zh) 一种恢复藻型湖泊水生植物的复合鱼礁系统
CN201612081U (zh) 一种分层式养殖池塘
CN205567455U (zh) 一种组合式人工藻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