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7078U - 线缆托臂和线缆架 - Google Patents

线缆托臂和线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7078U
CN219287078U CN202320352253.XU CN202320352253U CN219287078U CN 219287078 U CN219287078 U CN 219287078U CN 202320352253 U CN202320352253 U CN 202320352253U CN 219287078 U CN219287078 U CN 219287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main arm
reinforcing
cable bracke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522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源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uechua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uechua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uechua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uechua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522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7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7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7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托臂和线缆架,其中,所述线缆托臂由方形管切割形成有主臂和两个加强板,两个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主臂长度方向的两侧,并呈对称设置;且每一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主臂围合形成;所述主臂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呈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抱箍配合固定线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不增加生产难度的前提下,还能提高线缆架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线缆托臂和线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支撑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托臂和线缆架。
背景技术
线缆架通过是由立柱和线缆托臂组成,线缆托臂与立柱的连接是将线缆托臂直接插入安装在立柱上的定位孔位置,再由定位销固定立柱和线缆托臂。因此,线缆托臂在电缆铺设的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其承重能力要求较高;
为了提高线缆托臂的承重能力,一般会在线缆托臂的两侧通过焊接方式各设置一个侧板,利用两个侧板增加线缆托臂的结构强度,使得线缆托臂安装于立柱上后不容易弯折,进而更稳定地支撑安装线缆。但线缆托臂在生产阶段由于侧板的尺寸误差,使得线缆托臂两侧的侧板不对称,线缆托臂的两侧的承重能力也不一致,导致线缆托臂在支撑线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侧弯折的现象,直接影响线缆的铺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架,旨在不增加生产难度的前提下,还能提高线缆架的结构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线缆托臂,所述线缆托臂由方形管切割形成有主臂和两个加强板,两个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主臂长度方向的两侧,并呈对称设置;且每一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主臂围合形成;所述主臂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呈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抱箍配合固定线缆。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加强板为梯形板。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加强板的厚度大于所述主臂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缆托臂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主臂的一端端面,并与两个所述加强板的一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缆托臂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加强板相对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所述主臂远离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
水平筋,所述水平筋与所述主臂呈平行设置,并与两个所述加强板连接;且所述水平筋与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端部呈间隔设置;和
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水平筋连接,且所述限位筋与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端部呈间隔设置;所述限位筋用于限定线缆架的立柱的凸筋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平筋与所述限位筋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加强板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每一所述固定孔用于与线缆架的立柱配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的一种线缆架,所述线缆架包括立柱和如上所述的线缆托臂,所述线缆托臂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立柱设有插入口,所述线缆托臂插入所述插入口,并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线缆托臂由方形管切割形成有主臂和两个加强板,两个加强板位于主臂长度方向的两侧,并呈对称设置;且每一加强板与主臂围合形成;主臂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安装孔呈间隔设置;安装孔用于与抱箍配合固定线缆;线缆托臂的整个生产过程仅需切割一次即可完成,且切割后形成的线缆托臂的两个加强板左右对称,使得两个加强板受力一致,进而可避免两个加强板在承重过程中变形,起到保护线缆托臂的作用;线缆托臂不但不增加生产难度,而且实现提高线缆托臂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使用该线缆托臂的线缆架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托臂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托臂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托臂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主臂 30 第一加强筋
10a 安装孔 40 第二加强筋
20 加强板 41 水平筋
20a 固定孔 42 限位筋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缆托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该线缆托臂由方形管切割形成有主臂10和两个加强板20,两个加强板20位于主臂10长度方向的两侧,并呈对称设置;且每一加强板20与主臂10围合形成;主臂10设有多个安装孔10a,多个安装孔10a呈间隔设置;安装孔10a用于与抱箍配合固定线缆。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采用切割装置直接从方形管的一端切向方形管的另一端,切割后的方形管即形成线缆托臂,此时的线缆托臂具备主臂10和两个加强板20,其中主臂10为方形管的未切割的一侧壁,而两个加强板20则为方形管未切割完全的两侧壁,方形管最后的一侧壁则被完全切割后形成线缆托臂的开口;如此,线缆托臂的整个生产过程仅需切割一次即可完成,且切割后形成的线缆托臂的两个加强板20左右对称,使得两个加强板20受力一致,进而可避免两个加强板20在承重过程中变形,起到保护线缆托臂的作用;线缆托臂不但不增加生产难度,而且实现提高线缆托臂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使用该线缆托臂的线缆架的结构强度。
线缆托臂基于方形管切割后一体成型,线缆托臂在加工过程中无需拉伸,使得线缆托臂整体承重效果一致,使得线缆托臂的结构强度整体增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每一加强板20为梯形板。
具体地,线缆托臂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采用切割装置沿方形管的长度方向倾斜切割,如此,线缆托臂的两个加强板20形成有倾斜边,即加强板20由矩形变成梯形板,使得线缆托臂的结构强度更大,进而让加强板20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形变。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每一加强板20的厚度大于主臂10的厚度。
具体地,加强板20的厚度与主臂10的厚度比例为3:2;由于线缆托臂在承重过程中,线缆托臂的受力集中在两个加强板20,通过将加强板20的厚度设置较大,即可提升加强板20的刚度同时,还能让减轻整个线缆托臂的重量。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线缆托臂还包括第一加强筋30,第一加强筋30设于主臂10的一端端面,并与两个加强板20的一端连接。
具体地,第一加强筋30与线缆托臂的一端开口齐平,使得线缆托臂整体外观的平滑度,避免线缆铺设过程中造成人员或线缆划伤。第一加强筋30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主臂10面积较小的一端的开口处,进一步增大主臂10的结构强度,让线缆托臂更不容易变形。
可选地,第一加强筋30的厚度与主臂10的厚度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线缆托臂还包括第二加强筋40,第二加强筋4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加强板20相对的一侧连接,且第二加强筋40位于主臂10远离第一加强筋30的一端。
具体地,第二加强筋40与线缆托臂的另一端开口不齐平设置,第二加强筋40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主臂10与两个加强筋围合的空间内壁,且第二加强筋40邻近主臂10面积较大的一端的开口处,进一步增大主臂10的结构强度,从而让线缆托臂的两端都不容易变形。第一加强筋30与第二加强筋40的配合设置,在保证线缆托臂轻质的要求下,进一步提升线缆架整体承重能力。
可选地,第二加强筋40的厚度与第一加强筋30的厚度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第二加强筋40包括水平筋41和限位筋42,水平筋41与主臂10呈平行设置,并与两个加强板20连接;且水平筋41与加强板20远离第一加强筋30的一端端部呈间隔设置;限位筋42与水平筋41连接,且限位筋42与加强板20远离第一加强筋30的一端端部呈间隔设置;限位筋42用于限定线缆架的立柱的凸筋的位置。
具体地,限位筋42与水平筋41呈垂直设置,因此限位筋42与主臂10也呈垂直设置,如此,当线缆托臂设置第二加强筋40的一端插入立柱后,线缆托臂可通过限位筋42与立柱限定位置,使得线缆托臂与立柱能预先定位,便于工作人员利用螺钉将线缆托臂与立柱配合连接,从而加快线缆托臂与立柱的装配速度。
而水平筋41与限位筋42连接,且水平筋41与主臂10平行设置,如此,使得两个加强板20在水平方向的结构刚度更大,进而让两个加强板20不容易形变。
进一步地,水平筋41与限位筋42为一体成型结构。即水平筋41和限位筋42通过同一金属材料弯折形成,水平筋41和限位筋42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两个加强板20上,进一步增大第二限位筋42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大线缆托臂的结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每一加强板20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20a,两个固定孔20a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每一固定孔20a用于与线缆架的立柱配合固定。
具体地,两个固定孔20a位于邻近加强板20设置第二加强筋40的一端,两个固定孔20a沿竖直方向排布设置,如此,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螺钉选入固定孔20a和立柱的螺孔,进而实现线缆托臂与立柱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安装孔10a为腰型孔。具体地,主臂10设置6个安装孔10a,其中四个安装孔10a呈矩形阵列排布在邻近主臂10设置第二加强筋40的一端,其余两个安装孔10a排布在邻近主臂10设置第一加强筋30的一端,且位于主臂10设置第一加强筋30的一端的两个安装孔10a均为腰型孔,如此设置,当线缆通过抱箍固定在主臂10上时,线缆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在安装孔10a任意位置,进而增大线缆托臂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线缆架,线缆架包括立柱和线缆托臂,线缆托臂与立柱可拆卸连接;该线缆托臂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线缆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立柱设有插入口,线缆托臂插入插入口,并与立柱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对应线缆托臂的固定孔20a的位置设有螺孔,如此,通过线缆托臂插接于立柱的插入口后,使得线缆托臂的外壁能与立柱的内壁抵接限位,进而提升线缆托臂与立柱装配更紧密,随后再通过螺钉穿设于线缆托臂的固定孔20a和螺孔,实现立柱与线缆托臂可拆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缆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托臂由方形管切割形成有主臂和两个加强板,两个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主臂长度方向的两侧,并呈对称设置;且每一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主臂围合形成;所述主臂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呈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抱箍配合固定线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托臂,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加强板为梯形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托臂,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加强板的厚度大于所述主臂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托臂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主臂的一端端面,并与两个所述加强板的一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托臂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加强板相对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所述主臂远离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
水平筋,所述水平筋与所述主臂呈平行设置,并与两个所述加强板连接;且所述水平筋与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端部呈间隔设置;和
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水平筋连接,且所述限位筋与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端部呈间隔设置;所述限位筋用于限定线缆架的立柱的凸筋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筋与所述限位筋为一体成型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托臂,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加强板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每一所述固定孔用于与线缆架的立柱配合固定。
9.一种线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架包括立柱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托臂,所述线缆托臂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设有插入口,所述线缆托臂插入所述插入口,并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CN202320352253.XU 2023-02-27 2023-02-27 线缆托臂和线缆架 Active CN219287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2253.XU CN219287078U (zh) 2023-02-27 2023-02-27 线缆托臂和线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2253.XU CN219287078U (zh) 2023-02-27 2023-02-27 线缆托臂和线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7078U true CN219287078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18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52253.XU Active CN219287078U (zh) 2023-02-27 2023-02-27 线缆托臂和线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70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87078U (zh) 线缆托臂和线缆架
CN210868389U (zh) 一种拼装室外机柜
CN213599563U (zh)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CN215869604U (zh) 电池支架及其电池架
CN113719714B (zh) 一种架体上固定显示屏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5335343U (zh) 定位安装结构及装置
CN218243436U (zh) 檩条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
CN220876265U (zh) 一种易拆装柜体结构
CN213747258U (zh) 一种框架式空调箱体及空调
CN217035857U (zh) 储能机架及电池簇
CN216042151U (zh) 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横梁结构
CN216701092U (zh) 一种农业大棚框架结构
CN211818644U (zh) 一种无立柱围挡
CN212534112U (zh) 一种支撑连接件
CN213773814U (zh) 一种坡顶结构及机房屋顶
CN218673850U (zh) 一种地网重量称重结构
CN216562329U (zh) 显示模组的中框及显示装置
CN215805410U (zh) 风机安装架及风机模组
CN216195497U (zh) 一种挂钩件
CN212752985U (zh) 一种电气柜体的定位框架
CN210033105U (zh) 一种用于滑升门的嵌入式加强型六角中置梁
CN212670831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的拼接装置
CN217023476U (zh) 一种适用于弧形后货架的移动装置
JP2001329771A (ja) シャッターケースのブラケット
CN213927344U (zh) 一种装配辅助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