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8070U - 一种接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8070U
CN219268070U CN202320348563.4U CN202320348563U CN219268070U CN 219268070 U CN219268070 U CN 219268070U CN 202320348563 U CN202320348563 U CN 202320348563U CN 219268070 U CN219268070 U CN 219268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groove
block
connecting rod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485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小两
庞健
刘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Ou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Ou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Ou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Ou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485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8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8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8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结构;包括套筒和连接杆,所述套筒内卡接有连接杆,所述套筒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配合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弹性件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电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电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少许旋钮动作实现两个连接件的限位连接和脱离,限位时连接稳定无法拔出,接触限位时随意拔插,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接线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接线指的是将两个独立的装置通过连通线缆进行交互,传统意义上的接线单独指代电链接,即将电信号通过线缆在两个或多个电器之间进行传输,根据电阻不同,传输功率会有所改变,其中银材质效率最高,但银材质价格高昂,且储备稀少,无法支撑大规模使用,大多使用的为高纯度铜线,现有的接线还指代数据接线,即通过光纤将模拟的电信号进行传输,再通过终端进行破解翻译,其中逆变器的接线是两种都有的,但是数据接线现有的体系已经是非常完整,而电连接由于考虑安装的效率会有所不同,现有的大多采用拔插式的连接,为了稳定还会在拔插的基础上进行固定;
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逆变器由于需要放置在户外,所以在接线处不仅要求接触稳定,还必须防水防沙,现有的大多是下端进行连接,下端线通过接线结构进行连接,即保证了接线的稳定还能防水防沙,但是现有的接线结构若只是简单的拔插将会有脱落的风险,而增加紧固件使得接线结构在使用时操作繁琐,降低了逆变器安装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接线且能够有效防止脱离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结构,包括套筒和连接杆,所述套筒内卡接有连接杆,所述套筒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配合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弹性件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电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电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连接杆摩擦配合,所述第三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通过设置第三凹槽,从而实现套筒与连接杆卡接的效果,优选的第三凹槽内壁设置有导电金属套,导电金属套与连接杆摩擦接触,导电金属套通过电线与外界连接,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电链接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开设有与第三凹槽同心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开设有与第四凹槽连通的第五凹槽;通过设置第四凹槽以及第五凹槽,从而实现套筒与连接杆的卡接,且第四凹槽可以作为固定槽孔使连接杆与套筒连接更稳定,而第五凹槽则使得限位块与第三凹槽连通,进而使得第三凹槽的结构能够对限位块做出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设置有与第五凹槽滑动配合的推进块,所述推进块通过弹性件与第四凹槽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推动块,从而使得第三凹槽的结构能够对限位块做出限位,进一步的,通过推动块的推动实现限位块对连接杆的限位,及实现连接杆避免脱落的风险,再通过弹性件的拉动实现限位块的回复,及实现限位块解除对连接杆的限位,连接杆能够自由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凹槽内滑动配合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与推进块配合,所述挤压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配合套;通过设置挤压块,从而实现通过挤压控制推动块的限位,及实现通过挤压块控制限位块对连接杆的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配合套与第四凹槽摩擦配合,所述配合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套筒滑动配合;通过设置配合套,从而实现第一连接装置与套筒的固定连接,及实现接线装置的接线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套、旋转块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套筒滑动配合,所述连接块与连接杆及配合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与电线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装置的结构,从而实现第一连接装置与套筒的连接,及实现两个电线的通电连接,两个电线通过与第一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装置的固定实现连通,再通过连接杆与套筒的配合实现通电。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块外壁设置有防滑纹,所述连接块的外径大于第四凹槽的外径;通过设置防滑纹,从而使得旋转块可以适当旋转,进而带动挤压块旋转,挤压块旋转使得推动块推动,推动块推动带动限位块与第二凹槽配合,及实现对连接杆的限位,连接杆限位使得两个连接件稳定连接,及实现两个电线的通电,且连接杆的限位能够防止两个连接件互相脱离,有效的提高了接线的稳定性,且通过旋转即可实现脱离,连接时的操作效率也有效的提高了。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的外壁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套筒滑动配合,所述挡块与挤压块在同一竖直方向;通过设置挡块,从而实现明确挤压块的位置,进而使得挤压块与推动块配合更稳定更准确,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接线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挡块配合的多个限位槽;通过设置限位槽,优选的限位槽其中两个与挤压块再同一竖直方向,从而进一步的使得挤压块与推动块配合更稳定更准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少许旋钮动作实现两个连接件的限位连接和脱离,限位时连接稳定无法拔出,接触限位时随意拔插,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接线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使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使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使用新型的限位块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使用新型的连接杆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使用新型的连接杆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使用新型的套筒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套筒;2、连接杆;3、第一凹槽;4、限位块;5、弹性件;6、第二凹槽;7、第一连接装置;8、第二连接装置;9、第三凹槽;10、第四凹槽;11、第五凹槽;12、推进块;13、挤压块;14、配合套;15、第一连接套;16、旋转块;17、连接块;18、防滑纹;19、挡块;20、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结构,参照图1-6,包括套筒1和连接杆2,优选的套筒1为绝缘材质,连接杆2为导电材质,且连接杆2的电阻小于或等于电线的电阻,套筒1内卡接有连接杆2;优选的套筒1内与连击鹅肝2卡接的部位为导电材料,且此材料与连接杆2相同,套筒1开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内滑动配合有限位块4,优选的第一凹槽3的内径大于或等于限位块4的外径,限位块4优选的为绝缘耐高温材料,套筒1开设有第三凹槽9,第三凹槽9与连接杆2摩擦配合,第三凹槽9与第一凹槽3连通;通过设置第三凹槽9,从而实现套筒1与连接杆2卡接的效果,优选的第三凹槽9内壁设置有导电金属套,导电金属套与连接杆2摩擦接触,导电金属套通过电线与外界连接,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电链接的作用,限位块4通过弹性件5与套筒1固定连接,优选的弹性件5提供拉力,从而实现弹性件5将限位块4拉动脱离对连接杆2的限位,连接杆2开设有与限位块4配合的第二凹槽6,优选的第二凹槽6的内径等于或小于限位块4的内径,从而实现限位块4对连接杆2的限位,连接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7,第一连接装置7与电线固定连接,套筒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8,第二连接装置8与电线固定连接。
其中,参照图6,套筒1开设有与第三凹槽9同心的第四凹槽10,第一凹槽3开设有与第四凹槽10连通的第五凹槽11;通过设置第四凹槽10以及第五凹槽11,从而实现套筒1与连接杆2的卡接,且第四凹槽10可以作为固定槽孔使连接杆2与套筒1连接更稳定,而第五凹槽11则使得限位块4与第三凹槽9连通,进而使得第三凹槽9的结构能够对限位块4做出限位。
其中,参照图2-3,限位块4设置有与第五凹槽11滑动配合的推进块12,推进块12通过弹性件5与第四凹槽1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推动块12,从而使得第三凹槽9的结构能够对限位块4做出限位,进一步的,通过推动块12的推动实现限位块12对连接杆2的限位,及实现连接杆2避免脱落的风险,再通过弹性件5的拉动实现限位块4的回复,及实现限位块4解除对连接杆2的限位,连接杆2能够自由脱离,第四凹槽10内滑动配合有挤压块13,挤压块13与推进块12配合,挤压块1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配合套14;通过设置挤压块13,从而实现通过挤压控制推动块12的限位,及实现通过挤压块13控制限位块4对连接杆2的限位,配合套14与第四凹槽10摩擦配合,配合套1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7,第一连接装置7与套筒1滑动配合;通过设置配合套14,从而实现第一连接装置7与套筒1的固定连接,及实现接线装置的接线操作。
其中,参照图2-5,第一连接装置7包括第一连接套15、旋转块16和连接块17,连接块17与套筒1滑动配合,连接块17与连接杆2及配合套14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套15与电线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装置7的结构,从而实现第一连接装置7与套筒1的连接,及实现两个电线的通电连接,两个电线通过与第一连接装置7的第一连接套15与第二连接装置8的固定实现连通,再通过连接杆2与套筒1的配合实现通电,旋转块16外壁设置有防滑纹18,连接块17的外径大于第四凹槽10的外径;通过设置防滑纹18,从而使得旋转块16可以适当旋转,进而带动挤压块13旋转,挤压块13旋转使得推动块12推动,推动块12推动带动限位块4与第二凹槽6配合,及实现对连接杆2的限位,连接杆2限位使得两个连接件稳定连接,及实现两个电线的通电,且连接杆2的限位能够防止两个连接件互相脱离,有效的提高了接线的稳定性,且通过旋转即可实现脱离,连接时的操作效率也有效的提高了。
其中,参照图2-6,连接块17的外壁设置有挡块19,挡块19与套筒1滑动配合,挡块19与挤压块13在同一竖直方向;通过设置挡块19,从而实现明确挤压块13的位置,进而使得挤压块13与推动块12配合更稳定更准确,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接线效率,套筒1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挡块19配合的多个限位槽20;通过设置限位槽20,优选的限位槽20其中两个与挤压块13再同一竖直方向,从而进一步的使得挤压块13与推动块12配合更稳定更准确。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两根需要连接的电线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装置7与第二连接装置8上,随后将连击杆2与套筒1互相连接,连接时,需要看着挡块19,使得挡块19与其中一组挡块19配合,从而使得挤压块13不与推进块12接触,再将连接杆2插进套筒1内,此时被本实用新型已经具有连接效果,及使得两根电线连通,随后再通过旋转块16转动连接杆2,从而使得旋转块16旋转,进而带动挤压块13旋转,挤压块13旋转使得推动块12推动,推动块12推动带动限位块4与第二凹槽6配合,及实现对连接杆2的限位,连接杆2限位使得两个连接件稳定连接,及实现两个电线的通电,此时连击杆2被限位在套筒1内,连接稳定性大大的提高了,脱离连接时,则只需要再次转动旋转块16,使得挡块19与其中一组挡块19配合,使得挤压块13不与推进块12接触,此时限位块4被弹性件5拉动回复原位,及实现连接杆2脱离限位,此时再通过拉动两个连接装置即可实现断电脱离,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少许旋钮动作实现两个连接件的限位连接和脱离,限位时连接稳定无法拔出,接触限位时随意拔插,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接线装置的接线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以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接线结构,包括套筒(1)和连接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内卡接有连接杆(2),所述套筒(1)开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内滑动配合有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通过弹性件(5)与套筒(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开设有与限位块(4)配合的第二凹槽(6),所述连接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7),所述第一连接装置(7)与电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8),所述第二连接装置(8)与电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开设有第三凹槽(9),所述第三凹槽(9)与连接杆(2)摩擦配合,所述第三凹槽(9)与第一凹槽(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开设有与第三凹槽(9)同心的第四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3)开设有与第四凹槽(10)连通的第五凹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设置有与第五凹槽(11)滑动配合的推进块(12),所述推进块(12)通过弹性件(5)与第四凹槽(1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凹槽(10)内滑动配合有挤压块(13),所述挤压块(13)与推进块(12)配合,所述挤压块(1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配合套(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套(14)与第四凹槽(10)摩擦配合,所述配合套(1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7),所述第一连接装置(7)与套筒(1)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7)包括第一连接套(15)、旋转块(16)和连接块(17),所述连接块(17)与套筒(1)滑动配合,所述连接块(17)与连接杆(2)及配合套(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15)与电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块(16)外壁设置有防滑纹(18),所述连接块(17)的外径大于第四凹槽(10)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7)的外壁设置有挡块(19),所述挡块(19)与套筒(1)滑动配合,所述挡块(19)与挤压块(13)在同一竖直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挡块(19)配合的多个限位槽(20)。
CN202320348563.4U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接线结构 Active CN219268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8563.4U CN219268070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接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8563.4U CN219268070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接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8070U true CN219268070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7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48563.4U Active CN219268070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接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8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0399B (zh) 一种智能化仪器仪表数据总线连接器
CN219268070U (zh) 一种接线结构
CN101621169A (zh) 水泵软、硬电缆接线机构
CN201352646Y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10326414U (zh) 一种用于工业配套生产专用线缆组件
CN203481612U (zh) 连接器插拔装置
CN103700976A (zh) 一种插座
CN201113116Y (zh) 传感器连接装置
CN202084665U (zh) 携带式万向短路接地线
CN201490531U (zh) 转接头结构
CN102117997A (zh) 一种智能插座和智能插头
CN201360080Y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03942105U (zh) 结构稳定式网络摄像机线
CN201238133Y (zh) 水泵软、硬电缆接线机构
CN209374715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灯具
CN203326320U (zh) 转接器
CN204732543U (zh) 多孔径布线连接头
CN205790683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481405U (zh) 管母线终端连接结构
CN110867799A (zh) 一种智能车间内机械臂电缆锁紧用u型夹块
CN209133793U (zh) 一种新型电缆线
CN202995379U (zh) 一种用于分体式数控机床的信号转换装置
CN202772292U (zh) 一种电缆连接器及其接触件
CN209400972U (zh) 一种电源转接板及电源模块
CN209993738U (zh)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