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7865U - 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7865U
CN219267865U CN202223378608.7U CN202223378608U CN219267865U CN 219267865 U CN219267865 U CN 219267865U CN 202223378608 U CN202223378608 U CN 202223378608U CN 219267865 U CN219267865 U CN 219267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nd
cavity
resonance
reson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86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孝云
陈义钊
官国阳
严方勇
沈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engda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engd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engda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engd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860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7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7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7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4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Abstract

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包括滤波器主体和盖板组件;盖板组件通过卡装结构覆盖于滤波器主体的顶部口;滤波器主体的内部设有带通谐振腔;带通谐振腔的内部设有谐振座和耦合结构;各个谐振座之间通过耦合结构耦合连接;谐振座的内部设有调谐腔,调谐腔的底部为向下凹陷的圆弧面;若干个调谐螺杆分别与若干个谐振座和耦合结构连接,使得带通谐振腔可通过调谐螺杆进行频率调谐。本申请将可以产生频率的谐振座一体成型地设置于带通谐振腔中,使得一体化的带通谐振腔不需要隔板进行分隔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各个谐振座的调谐腔进行频率的调节,从而在确保滤波器的互调性能;并且不使用隔板,使得带通谐振腔的结构变得更简化,减少滤波器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
背景技术
滤波器是现代电子电器技术中常用的电子设备,而腔体滤波器作为一种频率选择装置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尤其是射频通信领域。在基站中,滤波器用于选择通信信号,滤除通信信号频率外的杂波或干扰信号。
在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8062224U-《一种C波段电调腔体滤波器》的公开专利中,在矩形腔体中内设有多个隔板,隔板将矩形腔体分隔多个谐振腔体。上述专利中,矩形腔体需要设置多个隔板才能形成谐振腔体,这样的设置使得矩形腔体的内部结构复杂,增大滤波器的加工生产成本,并且形成的谐振腔体的底面是平面,使得谐振腔体的底面、隔板分别和矩形腔体的前后两侧面之间形成倒角。因为上述矩形腔体采用因瓦合金加工制成,所以需要进行电镀加工,但是在谐振腔、隔板和矩形腔体之间形成的倒角进行电镀时,电镀溶液无法电镀上此倒角缝隙,会使产品的插入损耗变大,影响电气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解决了滤波器内部结构复杂,以及无法电镀到倒角处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包括滤波器主体和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通过卡装结构覆盖于所述滤波器主体的顶部的开口;所述滤波器主体的内部设有带通谐振腔;所述带通谐振腔的内部设有若干个谐振座和耦合结构;若干个所述谐振座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带通谐振腔内,且各个所述谐振座与所述滤波器主体一体成型设置;各个所述谐振座之间通过所述耦合结构耦合连接;所述谐振座的内部设有调谐腔,所述调谐腔的底部为向下凹陷的圆弧面;若干个调谐螺杆穿过所述盖板组件延伸至所述带通谐振腔内,且若干个所述调谐螺杆分别与若干个所述谐振座和耦合结构连接,使得所述带通谐振腔可通过若干个所述调谐螺杆进行频率调谐。
具体地,所带通谐振腔内设有六个所述谐振座,六个所述谐振座从左往右依次是第一谐振座、第二谐振座、第三谐振座、第四谐振座、第五谐振座和第六谐振座;所述耦合结构包括耦合筋、隔块和飞杆;所述隔块的中部设有耦合连接口;所述耦合筋的正上方、所述耦合连接口的正上方和所述飞杆的正上方分别设有所述调谐螺杆所述第一谐振座和所述第三谐振座之间通过一所述耦合筋耦合连接;所述第二谐振座与所述第三谐振座之间设有一所述隔块,所述第二谐振座与所述第三谐振座之间通过一所述耦合连接口耦合连接;所述第二谐振座与所述第四谐振座之间设有一所述隔块,所述第二谐振座与所述第四谐振座之间通过一所述耦合连接口耦合连接;所述第四谐振座与所述第五谐振座通过一所述耦合筋耦合连接;所述第三谐振座与所述第四谐振座通过所述飞杆耦合连接;所述第五谐振座与所述第三谐振座和所述第六谐振座之间分别设有一所述隔块,所述第五谐振座与所述第三谐振座和所述第六谐振座之间分别通过一所述耦合连接口耦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谐振座的与所述飞杆靠近的侧面和所述第四谐振座的与所述飞杆靠近的侧面均为平面。
更优地,所述第三谐振座和所述第四谐振座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飞杆的中部设有卡装座;将所述卡装座卡装于所述安装槽,使得所述飞杆安装于所述固定板。
更优地,所述滤波器主体还设有带阻谐振腔,所述带阻谐振腔用于安装带阻滤波器;所述带阻谐振腔和所述带通谐振腔前后并列设置;所述滤波器主体的左侧分别设有带阻输入连接头和带通输入连接头;所述滤波器的右侧设有公共输出连接头;所述第一谐振座的左侧设有输入耦合连接孔,所述第六谐振座的右侧设有输出耦合连接孔;所述输入耦合连接孔与所述带通输入连接头连接;所述带阻谐振腔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带阻输入连接头连接;所述带阻谐振腔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输出耦合连接孔分别与所述公共输出连接头连接。更优地,所述滤波器主体的顶部还设有方形卡装部;所述方形卡装部的四个顶角设有固定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盖板组件包括外封板和内封板;所述内封板的四个顶角设有卡装缺口;所述内封板卡装的底部卡装于所述方形卡装部,使得所述内封板覆盖所述滤波器主体的顶部开口;所述内封板与所述滤波器主体的方形卡装部之间的间隙设有密封胶;所述内封板的顶部还设有若干个调谐孔结构,所述调谐螺杆穿设于所述调谐孔结构,使得所述调谐螺杆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谐振座和所述耦合结构耦合连接;当所述内封板卡装于所述方形卡装部时,所述卡装缺口与所述固定连接部围成卡装槽;所述外封板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凸起卡装部;所述凸起卡装部还设有竖直贯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外封板通过所述凸起卡装部卡装于所述卡装槽,使得所述外封板覆盖于所述滤波器主体的顶部和所述内封板的顶部;通过连接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使得所述外封板与所述滤波器主体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调谐孔结构沿着其轴线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螺纹孔段和过孔段;所述螺纹孔段的内壁设有与所述调谐螺孔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过孔段的底部与所述腔体过滤器的内腔连通;所述过孔段的内壁用于与所述调谐螺杆之间形成电容;所述螺纹孔段的直径小于所述过孔段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将可以产生频率的谐振座一体成型地设置于带通谐振腔中,使得一体化的带通谐振腔不需要隔板进行分隔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各个谐振座的调谐腔进行频率的调节,从而在确保滤波器的互调性能;并且不使用隔板,可使得带通谐振腔的结构变得更简化,减少滤波器的生产成本。
更优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谐腔的底面设为向下凹陷的圆弧面,使得所述调谐腔与侧面之间不存在倒角,从而方便对其电镀,这样在腔体进行电镀时可将调谐腔的表面电镀完整,避免因倒角而出现电镀不良的问题,降低损耗,确保其电气指标符合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滤波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滤波器主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滤波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飞杆与固定板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调谐螺孔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申请中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包括滤波器主体1和盖板组件2;所述盖板组件2通过卡装结构覆盖于所述滤波器主体1的顶部的开口;所述滤波器主体1的内部设有带通谐振腔100;所述带通谐振腔100的内部设有若干个谐振座11和耦合结构;若干个所述谐振座11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带通谐振腔100内,且各个所述谐振座11与所述滤波器主体1一体成型设置;各个所述谐振座11之间通过所述耦合结构耦合连接;所述谐振座11的内部设有调谐腔110,所述调谐腔110的底部为向下凹陷的圆弧面;若干个调谐螺杆穿过所述盖板组件2延伸至所述带通谐振腔100内,且若干个所述调谐螺杆分别与若干个所述谐振座11和耦合结构连接,使得所述带通谐振腔100可通过若干个所述调谐螺杆进行频率调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组件2通过所述卡装结构,覆盖于所述滤波器主体1的顶部,从而使得所述盖板组件2与所述滤波器主体1的内腔围成带通谐振腔100。进一步地,在所述滤波器主体1内设有带通谐振腔100,所述带通谐振腔100内设有若干个谐振座11,且若干个所述谐振座11与所述滤波器主体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盖板组件2覆盖于所述滤波器主体1的顶部后,若干个所述调谐螺杆可以穿过所述盖板组件2,延伸至所述带通谐振腔100中,部分的调谐螺杆伸入至所述调谐腔110内,而其他的调谐螺杆则与所述耦合结构耦合连接,从而所述带通谐振腔100可以通过所述调谐螺杆进行射频参数的调节。因此,将可以产生频率的谐振座11一体成型地设置于带通谐振腔100中,使得一体化的带通谐振腔100不需要隔板进行分隔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各个谐振座11的调谐腔110进行频率的调节,从而在确保滤波器的互调性能;并且不使用隔板,可使得带通谐振腔100的结构变得更简化,减少滤波器的生产成本。更优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谐腔110的底面设为向下凹陷的圆弧面,使得所述调谐腔110与侧面之间不存在倒角,从而方便对其电镀,这样在腔体进行电镀时可将调谐腔110的表面电镀完整,避免因倒角而出现电镀不良的问题,降低损耗,确保其电气指标符合要求。
具体地,所带通谐振腔100内设有六个所述谐振座11,六个所述谐振座11从左往右依次是第一谐振座111、第二谐振座112、第三谐振座113、第四谐振座114、第五谐振座115和第六谐振座116;所述耦合结构包括耦合筋121、隔块122和飞杆123;所述隔块122的中部设有耦合连接口120;所述耦合筋121的正上方、所述耦合连接口120的正上方和所述飞杆123的正上方分别设有所述调谐螺杆所述第一谐振座111和所述第三谐振座113之间通过一所述耦合筋121耦合连接;所述第二谐振座112与所述第三谐振座113之间设有一所述隔块122,所述第二谐振座112与所述第三谐振座113之间通过一所述耦合连接口120耦合连接;所述第二谐振座112与所述第四谐振座114之间设有一所述隔块122,所述第二谐振座112与所述第四谐振座114之间通过一所述耦合连接口120耦合连接;所述第四谐振座114与所述第五谐振座115通过一所述耦合筋121耦合连接;所述第三谐振座113与所述第四谐振座114通过所述飞杆123耦合连接;所述第五谐振座115与所述第三谐振座113和所述第六谐振座116之间分别设有一所述隔块122,所述第五谐振座115与所述第三谐振座113和所述第六谐振座116之间分别通过一所述耦合连接口120耦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调谐螺杆,部分伸入至所述谐振座11的调谐腔110内,另一部分则是延伸至所述耦合筋121、耦合连接口120和飞杆123的上方,通过上下调节所述调谐螺杆的深入高度,以此调节带通谐振腔100内的射频参数;并且所述耦合结构确保各个谐振座11之间的耦合连接,从而保证信号可在所述带通滤波腔进行多次滤波,输出特需的信号。更优地,在所述带通谐振腔100中,至少设有一个连接筋与两个所述谐振座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筋的底部与所述带通谐振腔100的底面连接,而所述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谐振座11耦合连接,这样的设置可也以改变谐振座11的调谐腔110底部与带通谐振腔100底部的距离,从而可改变该带通滤波器所适应的频率,并可根据需要适应的频率范围来设计连接筋的高度,这样设计时可最大化的提高谐振杆的高度,但不需改变其上的调谐腔110的深度来适应不同的频率,其Q值不会因为腔深变浅而恶化,整体重量也得到了减重,且降低了谐振杆与盖板之间的温飘值,确保谐振杆与盖板之间的温飘值在合理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谐振座113的与所述飞杆123靠近的侧面和所述第四谐振座114的与所述飞杆123靠近的侧面均为平面。在现有技术中,与飞杆123耦合连接的两个谐振座和飞杆123两端的安全距离需要保持在1.0mm,因为不能保证1.0mm的距离,滤波器产品高低温的情况下,会导致谐振座和飞杆123的材质的膨胀系数发生变化后,两谐振座之间的耦合带宽会发生变化,产品的RF指标将会变差。因此,飞杆123为了满足两个谐振座之间的耦合带宽要求,需要将飞杆123长度加到足够长,并且要求加工之精度必需精准,导致滤波器生产效率低下。而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飞杆123耦合连接的两个谐振座11上,将面向飞杆123的一侧设为平面,这样设置可以增大飞杆123与两个谐振座11之间的正对面积,耦合量随着正对面积的增大而变大,这样飞杆123可以变短些,从而可保证飞杆123与谐振杆之间的安全距离,提高了产品RF指标的稳定。
更优地,所述第三谐振座113和所述第四谐振座114之间设有固定板124;所述固定板124的顶部设有安装槽1240;所述飞杆123的中部设有卡装座1231;将所述卡装座1231卡装于所述安装槽1240,使得所述飞杆123安装于所述固定板124。这样的设置使得飞杆123的安装拆卸方便快捷,确保第三谐振座113和所述第四谐振座114之间通过飞杆123连接。
更优地,所述滤波器主体1还设有带阻谐振腔200,所述带阻谐振腔200用于安装带阻滤波器;所述带阻谐振腔200和所述带通谐振腔100前后并列设置;所述滤波器主体1的左侧分别设有带阻输入连接头101和带通输入连接头102;所述滤波器的右侧设有公共输出连接103头;所述第一谐振座111的左侧设有输入耦合连接孔1111,所述第六谐振座116的右侧设有输出耦合连接孔;所述输入耦合连接孔1111与所述带通输入连接头102连接;所述带阻谐振腔200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带阻输入连接头101连接;所述带阻谐振腔20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输出耦合连接孔分别与所述公共输出连接103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带阻谐振腔200用于安装带阻滤波器,以此抑制特定的频率。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带阻滤波器为市场上购买的功能性元器件。进一步地,在所述带通谐振腔100的第一谐振座111上,所述第一谐振座111的左侧面设有输入耦合连接孔1111,带通输入接头的连接杆104穿过所述带通谐振腔100的左壁,插入于所述输入耦合连接孔1111;相同的,位于尾端的第六谐振座116的右侧面设有输出耦合连接孔,所公共输出连接103头部的连接杆104则是插入于所述输出耦合连接孔,从而使得各个谐振座11与两端接头之间实现电容耦合。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滤波器主体1的左侧还设有带阻输入连接头101,所述带阻输入连接头101与所述带阻滤波器的输入端连通,而带阻滤波器的输出端则是通过公共连接杆105并入至所述输出耦合连接孔和所述公共输出连接103头之间的连接杆104,从而带阻滤波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两端的接头实现电容耦合。本实施例的设置,对于现有中两者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利用通孔实现容性耦合方式将信号输入,可以减少焊点,避免因为焊点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更优地,所述滤波器主体1的顶部还设有方形卡装部13;所述方形卡装部13的四个顶角设有固定连接部131,所述固定连接部131设有第一连接孔130;所述盖板组件2包括外封板22和内封板21;所述内封板21的四个顶角设有卡装缺口211;所述内封板21卡装的底部卡装于所述方形卡装部13,使得所述内封板21覆盖所述滤波器主体1的顶部开口;所述内封板21与所述滤波器主体1的方形卡装部13之间的间隙设有密封胶;所述内封板21的顶部还设有若干个调谐孔结构212,所述调谐螺杆穿设于所述调谐孔结构212,使得所述调谐螺杆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谐振座11和所述耦合结构耦合连接;当所述内封板21卡装于所述方形卡装部13时,所述卡装缺口211与所述固定连接部131围成卡装槽;所述外封板22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凸起卡装部221;所述凸起卡装部221还设有竖直贯通的第二连接孔220;所述外封板22通过所述凸起卡装部221卡装于所述卡装槽,使得所述外封板22覆盖于所述滤波器主体1的顶部和所述内封板21的顶部;通过连接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220和所述第一连接孔130,使得所述外封板22与所述滤波器主体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封板21的底部卡装于所述方形卡装部13上,使得所述内封板21覆盖所述滤波器主体1的开口,使得滤波器主体1与所述内封板21之间形成带阻谐振腔200。在覆盖所述内封板21后,再将所述调谐螺杆穿过所述调谐结构,延伸至所述谐振座11的调谐腔110,或延伸至所述耦合筋121、飞杆123和耦合连接口120的上方,从而实现带阻谐振腔200的调谐。在调好评率参数后,再将所述密封胶填充于所述内封板21与所述方形卡装部13之间,从而使得整个带阻谐振腔200之间形成密封。进一步地,填充好所述密封胶后,再将外封板22的凸起卡装部221卡装于所述卡装槽,然后使用螺栓等连接件使得所述外封板22与滤波器主体1固定连接。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双层隔板,以及密封胶的密封作用,使得带阻谐振腔200处于一个密封状态,保证了带阻谐振腔200的密封性。因此,即使滤波器处于低压环境,所述滤波器的带阻谐振腔200内还是保持常温的状态,避免带阻谐振腔200内的自由电子被激活,从而可避免滤波器的电性能在低压环境受影响,以及避免滤波器被击穿。
具体地,所述调谐孔结构212沿着其轴线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螺纹孔段2121和过孔段2122;所述螺纹孔段2121的内壁设有与所述调谐螺孔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过孔段2122的底部与所述腔体过滤器的内腔连通;所述过孔段2122的内壁用于与所述调谐螺杆之间形成电容;所述螺纹孔段2121的直径小于所述过孔段2122直径。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在滤波器工作时,穿设于内封板21的调谐螺杆与过孔段2122之间可形成电容,因此,调谐螺杆孔的过孔段2122由孔口处向螺纹孔段2121处的方向上的电流逐渐减小,调谐螺杆孔与调谐螺杆结合处的电流很小,从而减小调谐螺杆与内封板21结合部位的电流密度,降低因调谐螺杆与盖板接触不良产生的互调信号电平,提高腔体滤波器的互调直通率。
更优地,所述调谐孔结构212的上方设有凸台213;所述螺纹孔段2121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凸台213的内部;所述凸台213与所述内封板21一体成型。凸台213可以在保证原有的调谐螺杆锁合牢固性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减薄内封板21的厚度,间接减薄内封板21的厚度,加强内封板21与滤波器主体1的结合紧密性。采用模具成型时,可以直接降低材料成本和产品重量,从而降低滤波器的生产成本。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波器主体和盖板组件;
所述盖板组件通过卡装结构覆盖于所述滤波器主体的顶部的开口;
所述滤波器主体的内部设有带通谐振腔;
所述带通谐振腔的内部设有若干个谐振座和耦合结构;
若干个所述谐振座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带通谐振腔内,且各个所述谐振座与所述滤波器主体一体成型设置;
各个所述谐振座之间通过所述耦合结构耦合连接;
所述谐振座的内部设有调谐腔,所述调谐腔的底部为向下凹陷的圆弧面;
若干个调谐螺杆穿过所述盖板组件延伸至所述带通谐振腔内,且若干个所述调谐螺杆分别与若干个所述谐振座和耦合结构连接,使得所述带通谐振腔可通过若干个所述调谐螺杆进行频率调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带通谐振腔内设有六个所述谐振座,六个所述谐振座从左往右依次是第一谐振座、第二谐振座、第三谐振座、第四谐振座、第五谐振座和第六谐振座;
所述耦合结构包括耦合筋、隔块和飞杆;
所述隔块的中部设有耦合连接口;
所述耦合筋的正上方、所述耦合连接口的正上方和所述飞杆的正上方分别设有所述调谐螺杆;
所述第一谐振座和所述第三谐振座之间通过一所述耦合筋耦合连接;
所述第二谐振座与所述第三谐振座之间设有一所述隔块,所述第二谐振座与所述第三谐振座之间通过一所述耦合连接口耦合连接;
所述第二谐振座与所述第四谐振座之间设有一所述隔块,所述第二谐振座与所述第四谐振座之间通过一所述耦合连接口耦合连接;
所述第四谐振座与所述第五谐振座通过一所述耦合筋耦合连接;
所述第三谐振座与所述第四谐振座通过所述飞杆耦合连接;
所述第五谐振座与所述第三谐振座和所述第六谐振座之间分别设有一所述隔块,所述第五谐振座与所述第三谐振座和所述第六谐振座之间分别通过一所述耦合连接口耦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谐振座的与所述飞杆靠近的侧面和所述第四谐振座的与所述飞杆靠近的侧面均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谐振座和所述第四谐振座之间设有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有安装槽;
所述飞杆的中部设有卡装座;
将所述卡装座卡装于所述安装槽,使得所述飞杆安装于所述固定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主体还设有带阻谐振腔,所述带阻谐振腔用于安装带阻滤波器;
所述带阻谐振腔和所述带通谐振腔前后并列设置;
所述滤波器主体的左侧分别设有带阻输入连接头和带通输入连接头;
所述滤波器的右侧设有公共输出连接头;
所述第一谐振座的左侧设有输入耦合连接孔,所述第六谐振座的右侧设有输出耦合连接孔;
所述输入耦合连接孔与所述带通输入连接头连接;
所述带阻谐振腔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带阻输入连接头连接;
所述带阻谐振腔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输出耦合连接孔分别与所述公共输出连接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主体的顶部还设有方形卡装部;
所述方形卡装部的四个顶角设有固定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盖板组件包括外封板和内封板;
所述内封板的四个顶角设有卡装缺口;
所述内封板卡装的底部卡装于所述方形卡装部,使得所述内封板覆盖所述滤波器主体的顶部开口;
所述内封板与所述滤波器主体的方形卡装部之间的间隙设有密封胶;
所述内封板的顶部还设有若干个调谐孔结构,所述调谐螺杆穿设于所述调谐孔结构,使得所述调谐螺杆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谐振座和所述耦合结构耦合连接;
当所述内封板卡装于所述方形卡装部时,所述卡装缺口与所述固定连接部围成卡装槽;
所述外封板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凸起卡装部;
所述凸起卡装部还设有竖直贯通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外封板通过所述凸起卡装部卡装于所述卡装槽,使得所述外封板覆盖于所述滤波器主体的顶部和所述内封板的顶部;
通过连接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使得所述外封板与所述滤波器主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孔结构沿着其轴线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螺纹孔段和过孔段;
所述螺纹孔段的内壁设有与所述调谐螺杆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所述过孔段的底部与所述腔体过滤器的内腔连通;
所述过孔段的内壁用于与所述调谐螺杆之间形成电容;
所述螺纹孔段的直径小于所述过孔段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孔结构的上方设有凸台;
所述螺纹孔段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凸台的内部;
所述凸台与所述内封板一体成型。
CN202223378608.7U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 Active CN219267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8608.7U CN219267865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8608.7U CN219267865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7865U true CN219267865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3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8608.7U Active CN219267865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7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35086B1 (en) Dielectric tube loaded metal cavity resonators and filters
CN110098453B (zh) 射频滤波器
US9991577B2 (en) Cavity filter using cross-coupling
JPH0728165B2 (ja) セラミック帯域フィルタ
KR101712602B1 (ko) 유전체 공진기
US20080042783A1 (en) Filter
CN212209713U (zh) 金属片材射频腔体滤波器
US6396366B1 (en) Coaxial cavity resonator
CN219267865U (zh) 一种腔体一体化的滤波器
US9812751B2 (en) Plurality of resonator cavities coupled by inductive apertures which are adjusted by capacitive parts
US7388458B2 (en) DC extracting arrangement and a filter
CN111211387A (zh) 介质滤波器、无线电收发设备
CN214153146U (zh) 一种腔体滤波器
US6664872B2 (en) Iris-less combline filter with capacitive coupling elements
US10693205B2 (en) Resonator, filt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234545B1 (ko) 이종 금속 재질의 공진기와, 이를 구비하는 고주파 필터 및 그 공진기의 제조 방법
CN109167132B (zh) 一种微带接口嵌入式腔体滤波器
CN108550966B (zh) 一种中心频率可调绝对带宽不变的可调微带带通滤波器
CN214043951U (zh) 一种一体化滤波器腔体
CN113922034A (zh) 一种宽带介质滤波器及具有其的收发通道、基站和卫星
EP1151494B1 (en) Fastener means relating to contact junctions
CN215989156U (zh) 一种混合模滤波器
CN107658533B (zh) 带阻滤波器及射频器件
CN111478004A (zh) 滤波器以及带有该滤波器的通信系统
CN113506964A (zh) 一种混合模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