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6886U - 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6886U
CN219266886U CN202223473718.1U CN202223473718U CN219266886U CN 219266886 U CN219266886 U CN 219266886U CN 202223473718 U CN202223473718 U CN 202223473718U CN 219266886 U CN219266886 U CN 219266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pu
air
bank
memory bank
heat s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37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亮
余仁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737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6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6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6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下方设有第一CPU,周围设有第一内存条组,其中,所述第一内存条组与机箱侧壁之间设有供冷空气流通的冷风通道;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下方设有第二CPU,周围设有第二内存条组;以及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内存条组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用于在冷空气流通方向上分隔出若干个空气流道。本实用新型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通过冷风通道直接引导冷空气给第二内存条组散热,通过提高第二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以及增加流经第二散热器的空气流量,解决了在双路CPU系统中热级联效应导致的第二CPU和第二内存条组的散热问题。

Description

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双路CPU前后串联的散热的设计布局中如图1所示,其中,冷空气流经上游的CPU散热器和内存条,带走CPU和内存条的热量后气流温度升高,被预热的冷空气给下游的CPU和内存条散热,导致下游器件的温度显著高于上游器件的温度,造成了散热不均匀的问题。
随着CPU、内存条热耗的快速增长,由于热级联效应的影响,下游器件和上游器件的温度差异越来越大,下游的CPU和内存条的散热问题愈发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下方设有第一CPU,周围设有第一内存条组,其中,所述第一内存条组与机箱侧壁之间设有供冷空气流通的冷风通道;以及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下方设有第二CPU,周围设有第二内存条组;以及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内存条组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用于在冷空气流通方向上分隔出若干个空气流道。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一CPU之间设有导热界面材料;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第二CPU之间设有所述导热界面材料。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界面材料包括导热硅脂。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器相对于冷空气流通方向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散热器相对于冷空气流通方向的横向尺寸。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存条组包括两组内存条,第一内存条组的内存条组A与内存条组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两侧;所述第二内存条组包括两组内存条,第二内存条组的内存条组C与内存条组D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两侧。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装置在冷空气流通方向上分隔出三个空气流道,其中,内存条组A与机箱侧壁之间的冷风通道与内存条组C构成第一空气流道,内存条组B与机箱侧壁之间的冷风通道与内存条组D构成第二空气流道,内存条组A、第一散热器、内存条组B与第二散热器构成第三空气流道。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不同的所述空气流道对应的空气温度不同。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存条组A、所述内存条组B、所述内存条组C、以及所述内存条组D中均至少包括一根内存条。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装置为导流板。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的材质为隔热材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通过冷风通道直接引导冷空气给第二内存条组散热,通过提高第二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以及增加流经第二散热器的空气流量,解决了在双路CPU系统中热级联效应导致的第二CPU和第二内存条组的散热问题,提高上游器件和下游器件的温度均匀性,显著地提升了整体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双路CPU前后串联的散热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的爆炸图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第一散热器
2 第一CPU
3 第一内存条组
4 第二散热器
5 第二CPU
6 第二内存条组
7 导流装置
8 导热界面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器1,所述第一散热器1下方设有第一CPU 2,周围设有第一内存条组3,其中,所述第一内存条组3与机箱侧壁之间设有供冷空气流通的冷风通道;以及第二散热器4,所述第二散热器4下方设有第二CPU 5,周围设有第二内存条组6;以及导流装置7,所述导流装置7位于所述第一内存条组3与所述第二散热器4之间,用于在冷空气流通方向上分隔出若干个空气流道。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散热器1所述第一CPU 2之间设有导热界面材料8;所述第二散热器4与所述第二CPU 5之间设有所述导热界面材料8,所述导热界面材料8包括导热硅脂,可以快速导热,以将所述第一CPU 2和所述第二CPU 5的热量传导出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热界面材料8不局限于导热硅脂,也可以是热阻小于等于导热硅脂的其他导热界面材料,比如相变导热垫、液态金属、碳纤维导热垫等。具体地,由于所述第一CPU 2与所述第二CPU 5设置在PCB板上,相应地,本申请提出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连同PCB板全都设置于机箱内。
进一步地,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器4相对于冷空气流通方向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相对于冷空气流通方向的横向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目前业界常用方案中,两个散热器的尺寸一致,没有对散热器的尺寸进行区分会导致散热不均的问题,而本实施例中说明了所述第二散热器4相对于冷空气流通方向的横向尺寸是大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相对于冷空气流通方向的横向尺寸的,由于机箱内部的空间是固定的,因此通过设置第一散热器1相对于冷空气流通方向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散热器4相对于冷空气流通方向的横向尺寸,可以使得第一内存条组与机箱侧壁之间预留出足够的冷风通道以形成第一空气流道以及第二空气流道,从而提高上游器件和下游器件的温度均匀性,显著地提升了整体散热能力,相较于同尺寸的散热器而言,有明显提升散热效果的作用。
进一步地,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存条组3包括两组内存条,第一内存条组3的内存条组A与内存条组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的两侧;所述第二内存条组6包括两组内存条,第二内存条组6的内存条组C与内存条组D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散热器4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2,第一内存条组3的两组内存条分别位于第一散热器1的两侧,分别为内存条组A和内存条组B,第二内存条组6的两组内存条分别位于第二散热器4的两侧,分别为内存条组C和内存条组D,本实施例中仅作为示例说明,取名并非唯一,内存条的排布位置也并非唯一。其中,所述内存条组A、所述内存条组B、所述内存条组C、以及所述内存条组D中均至少包括一根内存条,并且相邻的内存条之间、内存条与相邻的CPU散热器之间、内存条与相邻的机箱侧壁之间均有一定的间隙,以满足结构装配、信号走线和通风散热的要求。
进一步地,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装置7在冷空气流通方向上分隔出三个空气流道,其中,内存条组A与机箱侧壁之间的冷风通道与内存条组C构成第一空气流道,内存条组B与机箱侧壁之间的冷风通道与内存条组D构成第二空气流道,内存条组A、第一散热器、内存条组B与第二散热器构成第三空气流道。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所述导流装置7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材质为隔热材质,以减少三个空气流道的温度不同导致的热量交换的问题,其次,由于第一内存条组3与机箱侧壁之间设有供冷空气流通的冷风通道,而第一内存条组3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包括内存条组A和内存条组B,相应地,所述导流装置7在冷空气流通方向上分隔出三个空气流道,因此所述导流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此在冷空气流通方向上分隔出三个空气流道,其中,图2中左侧单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所述内存条组A与机箱侧壁之间的冷风通道,图2中右侧单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所述内存条组B与机箱侧壁之间的冷风通道,图2中中间三个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所述内存条组A、第一散热器1、内存条组B与所述第二散热器4构成的第三空气流道。
进一步地,于一实施例中,不同的所述空气流道对应的空气温度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导流板的材质是隔热材质,导流板具有隔热的作用,将流经第一内存条组3的空气引导给第二CPU 5进行散热;将流经第一内存条组3和机箱侧壁之间的冷空气引导给第二内存条组6散热,因此,不同的所述空气流道对应的空气温度不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通过冷风通道直接引导冷空气给第二内存条组散热,通过提高第二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以及增加流经第二散热器的空气流量,解决了在双路CPU系统中热级联效应导致的第二CPU和第二内存条组的散热问题,提高上游器件和下游器件的温度均匀性,显著地提升了整体散热能力。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下方设有第一CPU,周围设有第一内存条组,其中,所述第一内存条组与机箱侧壁之间设有供冷空气流通的冷风通道;以及
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下方设有第二CPU,周围设有第二内存条组;以及
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内存条组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用于在冷空气流通方向上分隔出若干个空气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一CPU之间设有导热界面材料;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第二CPU之间设有所述导热界面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界面材料包括导热硅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器相对于冷空气流通方向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散热器相对于冷空气流通方向的横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存条组包括两组内存条,第一内存条组的内存条组A与内存条组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两侧;所述第二内存条组包括两组内存条,第二内存条组的内存条组C与内存条组D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在冷空气流通方向上分隔出三个空气流道,其中,内存条组A与机箱侧壁之间的冷风通道与内存条组C构成第一空气流道,内存条组B与机箱侧壁之间的冷风通道与内存条组D构成第二空气流道,内存条组A、第一散热器、内存条组B与第二散热器构成第三空气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所述空气流道对应的空气温度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条组A、所述内存条组B、所述内存条组C、以及所述内存条组D中均至少包括一根内存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为导流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材质为隔热材质。
CN202223473718.1U 2022-12-23 2022-12-23 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 Active CN219266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3718.1U CN219266886U (zh) 2022-12-23 2022-12-23 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3718.1U CN219266886U (zh) 2022-12-23 2022-12-23 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6886U true CN219266886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3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3718.1U Active CN219266886U (zh) 2022-12-23 2022-12-23 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68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44165B2 (en) Advanced heat exchanger with integrated coolant fluid flow deflector
CA2887962C (en) Thermoelectric cooling device including a liquid heat exchanger disposed between air heat exchangers
WO2021080217A1 (en) High performance uniform temperature cold plate
US20150090435A1 (en) Support plate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TWI768877B (zh) 均溫板結構
CN112840497A (zh) 用于车辆电池模块的蛇形逆流冷却板
US10892208B2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WM612914U (zh) 液冷散熱結構
EP4036687A1 (en) Computer device, casing, and water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19266886U (zh) 双路cpu风冷散热装置
TW201916282A (zh) 水冷散熱系統及水冷頭
US8002021B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internal heat pipe
US20150250075A1 (en) Cool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020629B (zh) 用于冷却热源组件的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一发热元件的流体基冷却装置
KR20220049585A (ko) 방열기,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차량
CN215187996U (zh) 液冷板及散热设备
KR101969099B1 (ko) 열 전도성 부재가 탑재된 변압기
CN113840516B (zh) 一种液冷冷板及板级液冷系统
EP2941109B1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CN115377030A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子计算设备
CN115279111A (zh) 液冷板及散热设备
JPS63192256A (ja) 集積回路の冷却構造
WO2022239419A1 (ja) 冷却部品
US20240125563A1 (en) Fin structure
CN218352963U (zh) 分类散热系统及数据中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