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5354U - 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5354U
CN219265354U CN202320630115.3U CN202320630115U CN219265354U CN 219265354 U CN219265354 U CN 219265354U CN 202320630115 U CN202320630115 U CN 202320630115U CN 219265354 U CN219265354 U CN 219265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damping
shell
wall
mechanis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01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之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hengxid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hengxid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hengxid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hengxid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01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5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5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5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感应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竖槽,两个竖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减震机构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连接有感应器主体,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横槽,所述横槽和连接板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当壳体内部感应器主体受到震动时产生的震动力传递给连接板带动两个第一减震机构在竖槽的内部进行收缩,从而对感应器主体初次减震,同时连接板使第二减震机构在横槽的内部进行扩张压缩达到对感应器主体的再次减震,通过两个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对感应器主体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避免受震损坏,从而提升本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感应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
背景技术
感应器也叫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感应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
无线感应器的组成模块封装在一个外壳内,在工作时它将由电池或振动发电机提供电源,传统的无线感应器不方便携带,且信号接收杆是固定的,不便于多角度调节,且在移动过程中壳体产生震动会使内部模块发生震动,长期累积会导致模块受到冲击损坏,从而大大减低装置的使用寿命,且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竖槽,两个竖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减震机构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连接有感应器主体,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横槽,所述横槽和连接板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均用于对感应器主体进行减震,所述壳体内壁的两侧开设有散热槽,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连接有散热网,两个散热网位于两个散热槽的外部,所述壳体内壁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散热机构,两个所述散热机构用于对感应器主体进行散热通过两个散热网将热气排出,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同步驱动两个散热机构进行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伸缩杆、连接块和第一阻尼弹簧,所述伸缩杆连接在其中一个竖槽的内部,所述连接块连接在伸缩杆的顶端,且连接块的一侧与连接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弹簧连接在连接块的底部和竖槽的底部之间,且第一阻尼弹簧位于伸缩杆的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连接杆、U型块、两个连接轴、两个滑块和两个第二阻尼弹簧,所述连接杆连接在连接板的底部,所述U型块连接在连接杆的底端,两个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均铰接在U型块的内部,两个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在横槽的内部,且两个滑块顶部分别与两个连接轴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阻尼弹簧分别连接在横槽内壁的两侧,且两个第二阻尼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的相背面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杆和小型电机,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壳体内壁的两侧之间,所述小型电机连接在壳体的一侧,且小型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壳体的内部与小型电机一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固定板、衔接杆、扇叶、两个转动辊和皮带,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的顶部,且转动杆的一端贯穿固定板,所述衔接杆转动连接在固定板的内部,且衔接杆的两端均延伸至固定板的外部,所述扇叶连接在衔接杆一端,两个所述转动辊分别连接在转动杆的圆周表面和衔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皮带传动连接在两个转动辊的外表面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信号接收杆,且信号接收杆呈倾斜状态,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有提手。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感应器主体受震损坏,手握提手将本装置移动到指定地点工作,同时转动信号接收杆对其进行角度调节,移动过程中感应器主体产生震动时震动力传递给连接板进行下降,连接板下降同时带动连接块和连接杆向下移动,连接块按压伸缩杆收缩并使第一阻尼弹簧进行压缩,从而对感应器主体进行初次减震,同时连接杆向下移动分别带动一端铰接在U型块内部的两个连接轴进行旋转,从而使两个连接轴进行扩张并带动连接在两个连接轴另一端的两个滑块在横槽内部往相反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阻尼弹簧压缩达到对感应器主体进行再次减震,使得本装置通过两个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对感应器主体产生的震动力进行抵消,从而对感应器主体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避免感应器主体受震损坏从而提高感应器主体的使用寿命,通过提手可使本装置便于携带,通过转动信号接收杆即可对其进行调节角度,增加本装置的接收信号的范围,从而提升本装置的实用性。
2.当感应器主体长时间使用会散发热量使壳体内部温度升高,此时打开小型电机输出轴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带动其中一个转动辊通过皮带传动另外一个转动辊进行转动,从而使衔接杆在固定板的内部转动并带动扇叶进行转动,达到对感应器主体进行散热,通过两个散热网将热气排出,避免壳体内部过热,从而提升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感应器主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减震机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和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第一减震机构;201、伸缩杆;202、连接块;203、第一阻尼弹簧;3、连接板;4、感应器主体;5、第二减震机构;501、连接杆;502、U型块;503、连接轴;504、滑块;505、第二阻尼弹簧;6、散热机构;601、固定板;602、衔接杆;603、扇叶;604、转动辊;605、皮带;7、驱动机构;701、转动杆;702、小型电机;8、信号接收杆;9、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竖槽,两个竖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2,两个第一减震机构2之间连接有连接板3,连接板3的顶部连接有感应器主体4,壳体1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横槽,横槽和连接板3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5,两个第一减震机构2和第二减震机构5均用于对感应器主体4进行减震,壳体1内壁的两侧开设有散热槽,壳体1的两侧均连接有散热网,两个散热网位于两个散热槽的外部,壳体1内壁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散热机构6,两个散热机构6用于对感应器主体4进行散热通过两个散热网将热气排出,壳体1的内壁两侧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7,驱动机构7用于同步驱动两个散热机构6进行工作。
优选的,当壳体1内部感应器主体4受到震动时,感应器主体4产生的震动力传递给连接板3进行向下移动,连接板3带动两个第一减震机构2在竖槽的内部进行收缩,从而对感应器主体4进行初次减震,连接板3向下移动同时使第二减震机构5在横槽的内部进行扩张压缩,从而达到对感应器主体4进行再次减震,通过两个第一减震机构2和第二减震机构5对感应器主体4起到良好的减震防护效果,提升感应器主体4的使用寿命,通过打开驱动机构7,驱动机构7同步带动两个散热机构6进行转动,两个散热机构6分别位于不同角度,从而对感应器主体4的两侧进行散热,提升散热效果通过两个散热网将热气进行排出,避免壳体1内部温度过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感应器主体4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第一减震机构2包括伸缩杆201、连接块202和第一阻尼弹簧203,伸缩杆201连接在其中一个竖槽的内部,连接块202连接在伸缩杆201的顶端,且连接块202的一侧与连接板3的一侧连接,第一阻尼弹簧203连接在连接块202的底部和竖槽的底部之间,且第一阻尼弹簧203位于伸缩杆201的外部,第二减震机构5包括连接杆501、U型块502、两个连接轴503、两个滑块504和两个第二阻尼弹簧505,连接杆501连接在连接板3的底部,U型块502连接在连接杆501的底端,两个连接轴503的一端均铰接在U型块502的内部,两个滑块504均滑动连接在横槽的内部,且两个滑块504顶部分别与两个连接轴503的另一端连接,两个第二阻尼弹簧505分别连接在横槽内壁的两侧,且两个第二阻尼弹簧505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504的相背面连接。
优选的,当感应器主体4产生震动时震动力传递给连接板3进行下降,连接板3下降同时带动连接块202和连接杆501进行直线向下移动,连接块202按压伸缩杆201收缩并使第一阻尼弹簧203进行压缩,从而对感应器主体4进行初次减震,同时连接杆501向下移动分别带动一端铰接在U型块502内部的两个连接轴503进行旋转,从而使两个连接轴503进行扩张并带动连接在两个连接轴503另一端的两个滑块504在横槽内部往相反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阻尼弹簧505压缩达到对感应器主体4进行再次减震,通过两个第一减震机构2和第二减震机构5对感应器主体4产生的震动力进行抵消,从而对感应器主体4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驱动机构7包括转动杆701和小型电机702,转动杆701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壁的两侧之间,小型电机702连接在壳体1的一侧,且小型电机702的输出轴延伸至壳体1的内部与小型电机702一端连接,散热机构6包括固定板601、衔接杆602、扇叶603、两个转动辊604和皮带605,固定板601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的顶部,且转动杆701的一端贯穿固定板601,衔接杆602转动连接在固定板601的内部,且衔接杆602的两端均延伸至固定板601的外部,扇叶603连接在衔接杆602一端,两个转动辊604分别连接在转动杆701的圆周表面和衔接杆602的另一端,皮带605传动连接在两个转动辊604的外表面之间,壳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信号接收杆8,且信号接收杆8呈倾斜状态,壳体1的顶部连接有提手9。
优选的,当感应器主体4长时间使用会散发热量使壳体1内部温度升高,此时打开小型电机702输出轴带动转动杆701进行转动,转动杆701带动其中一个转动辊604通过皮带605传动另外一个转动辊604进行转动,从而使衔接杆602在固定板601的内部转动并带动扇叶603进行转动,达到对感应器主体4进行散热,通过两个散热网将热风排出,提升散热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感应器主体4的使用寿命,通过转动信号接收杆8即可对其角度进行调节,从而扩大信号接收的范围,通过提手9可将本装置方便携带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感应器主体4产生震动时震动力传递给连接板3进行下降,连接板3下降同时带动连接块202和连接杆501进行直线向下移动,连接块202按压伸缩杆201收缩并使第一阻尼弹簧203进行压缩,从而对感应器主体4进行初次减震,同时连接杆501向下移动分别带动一端铰接在U型块502内部的两个连接轴503进行旋转,从而使两个连接轴503进行扩张并带动连接在两个连接轴503另一端的两个滑块504在横槽内部往相反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阻尼弹簧505进行压缩,达到再次减震的效果,从而对感应器主体4起到良好的减震,避免感应器主体4损坏,提升本装置使用寿命,当感应器主体4长时间使用会散发热量使壳体1内部温度升高,此时打开小型电机702,小型电机702带动转动杆701进行转动,转动杆701带动其中一个转动辊604转动,其中一个转动辊604通过皮带605传动另外一个转动辊604进行转动,衔接杆602在固定板601的内部转动并带动扇叶603进行转动,从而对感应器主体4进行散热,通过两个散热网将热风排出,提升散热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感应器主体4的使用寿命,通过手动转动信号接收杆8即可对其角度进行调节,从而扩大信号接收的范围,通过提手9可将本装置方便携带进行移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6)

1.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竖槽,两个竖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2),两个所述第一减震机构(2)之间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顶部连接有感应器主体(4),所述壳体(1)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横槽,所述横槽和连接板(3)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5),两个所述第一减震机构(2)和第二减震机构(5)均用于对感应器主体(4)进行减震,所述壳体(1)内壁的两侧开设有散热槽,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连接有散热网,两个散热网位于两个散热槽的外部,所述壳体(1)内壁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散热机构(6),两个所述散热机构(6)用于对感应器主体(4)进行散热通过两个散热网将热气排出,所述壳体(1)的内壁两侧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用于同步驱动两个散热机构(6)进行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2)包括伸缩杆(201)、连接块(202)和第一阻尼弹簧(203),所述伸缩杆(201)连接在其中一个竖槽的内部,所述连接块(202)连接在伸缩杆(201)的顶端,且连接块(202)的一侧与连接板(3)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弹簧(203)连接在连接块(202)的底部和竖槽的底部之间,且第一阻尼弹簧(203)位于伸缩杆(201)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5)包括连接杆(501)、U型块(502)、两个连接轴(503)、两个滑块(504)和两个第二阻尼弹簧(505),所述连接杆(501)连接在连接板(3)的底部,所述U型块(502)连接在连接杆(501)的底端,两个所述连接轴(503)的一端均铰接在U型块(502)的内部,两个所述滑块(504)均滑动连接在横槽的内部,且两个滑块(504)顶部分别与两个连接轴(503)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阻尼弹簧(505)分别连接在横槽内壁的两侧,且两个第二阻尼弹簧(505)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504)的相背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转动杆(701)和小型电机(702),所述转动杆(701)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壁的两侧之间,所述小型电机(702)连接在壳体(1)的一侧,且小型电机(702)的输出轴延伸至壳体(1)的内部与小型电机(702)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6)包括固定板(601)、衔接杆(602)、扇叶(603)、两个转动辊(604)和皮带(605),所述固定板(601)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的顶部,且转动杆(701)的一端贯穿固定板(601),所述衔接杆(602)转动连接在固定板(601)的内部,且衔接杆(602)的两端均延伸至固定板(601)的外部,所述扇叶(603)连接在衔接杆(602)一端,两个所述转动辊(604)分别连接在转动杆(701)的圆周表面和衔接杆(602)的另一端,所述皮带(605)传动连接在两个转动辊(604)的外表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信号接收杆(8),且信号接收杆(8)呈倾斜状态,所述壳体(1)的顶部连接有提手(9)。
CN202320630115.3U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 Active CN219265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0115.3U CN219265354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0115.3U CN219265354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5354U true CN219265354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9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0115.3U Active CN219265354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5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1970644T3 (da) Kompressor med oliesamlekammer
CN210723162U (zh) 一种锂电池用高效散热装置
CN112201888B (zh) 一种能够控制进气量大小便于新能源电池组快速散热的电池架
CN219265354U (zh) 一种便携式多角度户外无线感应器
CN214788022U (zh) 一种节能自吸式水泵
CN218352994U (zh) 一种具有稳定性能的光伏逆变器
CN114760793A (zh) 可自主收集信息的实验室智能高通量数据采集终端
CN214770227U (zh) 一种伺服电批减震外壳
CN212991157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模块散热结构
CN212148503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保护装置
CN112968566A (zh) 一种用于电机泵的减震降温装置
CN219651031U (zh) 一种基于汽车的带散热格栅的充电桩
CN213768965U (zh)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的无人机
CN212305542U (zh) 一种新型通信基站用设备管柜
CN111555526A (zh) 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CN218242762U (zh) 一种预装式散热箱式变电站
CN117117411B (zh) 一种高强度抗震型新能源锂电池箱
CN219774687U (zh) 一种高效减震空气压缩机设备
CN218913206U (zh) 一种节能型保温风机
CN218329054U (zh) 一种针对钛酸锂使用的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
CN114206046B (zh) 一种物联网工程通信设备
CN210693687U (zh) 一种工厂用防爆性能好的卷帘门电机
CN117335857A (zh)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5g数字直放站
CN216437830U (zh) 一种5g智能微电源装置
CN214957138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用具有减震功能的电池铝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