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5132U - 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 - Google Patents

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5132U
CN219265132U CN202222566584.1U CN202222566584U CN219265132U CN 219265132 U CN219265132 U CN 219265132U CN 202222566584 U CN202222566584 U CN 202222566584U CN 219265132 U CN219265132 U CN 219265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iston
groove
separation device
periph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665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庆力
刘百奇
刘建设
叶全红
刘庆保
魏建博
杨大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he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Galactic Energy Beijing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Galaxy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Galactic Energy Shando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Galatic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he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Galactic Energy Beijing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Galaxy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Galactic Energy Shando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Galatic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he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Galactic Energy Beijing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Galaxy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Galactic Energy Shando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Galatic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he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665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5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5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5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分离装置处于锁止状态下,活塞以及至少部分第一套筒位于容置腔内;限位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具有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进气口驱动活塞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容纳槽与第二限位槽连通,限位件脱离第一限位槽并至少部分移动至容纳槽内切换至解锁状态,分离装置处于解锁状态下,气体驱动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第一组件分离。本申请提供的分离装置为气动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拆装简便,制造成本低。气动分离装置能够重复使用,能够较少地面试验的成本,提高地面试验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运载火箭分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
背景技术
在太空任务中,在火箭各级之间、火箭和有效载荷及整流罩之间等均需通过分离装置连接,在一定条件下使两个待分离结构之间的连接进行解锁以及分离。
相关技术中使用火工分离装置对两个待分离结构进行连接,但是,火工分离装置在使用火力分离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冲击,容易对待分离结构等造成破坏,影响待分离结构的可靠性。
并且,较大的冲击力更会对分离装置本身的结构造成破坏,使得火工分离装置为一次性用品,不能重复使用,在对分离装置进行前期地面试验的过程中,由于较大的冲击力也提高了地面试验的成本,影响地面试验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火工分离装置在使用火力分离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冲击,容易对待分离结构和分离装置本身造成破坏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
第一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一组件的内周面的第一限位槽、以及相互连通的进气口和容置腔;
第二组件包括限位件、容纳槽、以及同轴设置的活塞和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具有第二限位槽;
在锁止状态下,活塞以及至少部分第一套筒位于容置腔内;限位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
具有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进气口驱动活塞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容纳槽与第二限位槽连通,限位件脱离第一限位槽并至少部分移动至容纳槽内切换至解锁状态,在解锁状态下,气体驱动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第一组件分离;
第一方向为沿分离装置的轴向从活塞指向第一套筒的方向。
可选地,第一套筒包括:主体部;第二组件还包括:一端与主体部连接的弹性件;
弹性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活塞与主体部之间,在锁止状态下,弹性件远离主体部的一端与活塞接触。
可选地,第一套筒还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位于主体部靠近活塞的一端的导向部;活塞具有导向槽;
导向部背向第一方向的一端伸入于导向槽。
可选地,第一套筒还包括位于主体部靠近活塞的一端的套筒部;
活塞靠近主体部的一端位于套筒部内,活塞靠近主体部的一端的外周面与套筒部的内周面接触。
可选地,第二限位槽开设于套筒部上,容纳槽位于套筒部的套筒空间内;
在锁止状态下,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相互连通,与容纳槽错开,限位件一部分位于第一限位槽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限位槽内;
限位件被配置为在解锁状态下,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以及容纳槽相互连通时向容纳槽内移动,脱离第一限位槽。
可选地,容纳槽的开口开设于活塞靠近主体部的一端的外周上;
在锁止状态下,活塞靠近主体部的一端的第一外周面封堵于第二限位槽;第一外周面与容纳槽的开口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活塞远离主体部的一端的外周面具有环绕凸起;环绕凸起、容纳槽的开口以及第一外周面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环绕凸起的外周面与第一组件的内周面接触;
环绕凸起靠近主体部的端面与套筒部相对,被配置为在解锁状态下朝向套筒部移动至与套筒部抵接,以使套筒部在环绕凸起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
可选地,第一组件包括:气缸与第二套筒;
气缸的一端具有进气口,另一端与第二套筒固定连接并形成容置腔;第二套筒远离气缸的一端具有用于第二组件分离的开口;
第一限位槽开设于第二套筒的内周面。
可选地,分离装置还包括:密封件;
密封件位于活塞远离第一套筒的一端的外周面与第二套筒的内周面之间。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包括:如前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任一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中,在锁止状态下,活塞以及至少部分第一套筒位于容置腔内,限位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使得限位件、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三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进气口注入设计压力的气体,采用气动力的方式推动活塞在容置腔内移动,限位件滑出第一限位槽,使得分离装置从锁定第二组件的状态变为解锁状态,设计压力的气体继续推动第二组件移动进而与第一组件分离。本申请提供的纯气动的分离装置,无需使用火药等火工品,分离时产生的冲击力较小,能够减小待分离结构被分离装置的冲击力破坏的可能性,提高待分离结构的工作可靠性。
而且,本申请提供的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拆装简便,制造成本低。气动分离装置能够重复使用,能够较少地面试验的成本,提高地面试验的准确性。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气动分离装置,无需考虑火药等能源的储藏或运输问题,并且重量轻,也更加环保。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装置在锁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装置在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装置的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装置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分离装置;
10-第一组件;11-气缸;111-进气口;12-第二套筒;121-第一限位槽;13-容置腔;
20-第二组件;21-限位件;22-活塞;221-导向槽;222-容纳槽;223-第一外周面;224-环绕凸起;23-第一套筒;231-主体部;232-导向部;233-套筒部;234-第二限位槽;24-弹性件;
30-密封件;
A-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研发思路包括:相关技术中采用火工分离装置,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对待分离结构和分离装置本身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待分离结构的工作可靠性,增加了地面试验的成本。地面试验过程中,分离装置结构复杂,分离后各部件较为分散,组装较为麻烦,耗费较大的人力或物力成本。
本申请提供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请参考图1-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100,包括: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20。
第一组件10包括开设于第一组件10的内周面的第一限位槽121、以及相互连通的进气口111和容置腔13。
第二组件20包括限位件21、容纳槽222、以及同轴设置的活塞22和第一套筒23。第一套筒23具有第二限位槽234。
在锁止状态下,如图1所示,活塞22以及至少部分第一套筒23位于容置腔13内。限位件2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槽121和第二限位槽234。
具有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进气口111驱动活塞22沿第一方向A移动,以使容纳槽222与第二限位槽234连通,限位件21脱离第一限位槽121并至少部分移动至容纳槽222内切换至解锁状态,在解锁状态下,如图2所示,气体驱动第二组件20沿第一方向A移动至与第一组件10分离。
第一方向A为沿分离装置100的轴向从活塞22指向第一套筒23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装置100在锁止状态下,活塞22以及至少部分第一套筒23位于容置腔13内,限位件2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槽121和第二限位槽234,使得限位件21、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20三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进气口111注入设计压力的气体,采用气动力的方式推动活塞22在容置腔13内移动,限位件21滑出第一限位槽121,使得分离装置100从锁定第二组件20的状态变为解锁状态,设计压力的气体继续推动第二组件20移动进而与第一组件10分离。本申请提供的纯气动的分离装置100,无需使用火药等火工品,分离时产生的冲击力较小,能够减小待分离结构被分离装置100的冲击力破坏的可能性,提高待分离结构的工作可靠性。
而且,本申请提供的分离装置100结构简单,拆装简便,制造成本低。气动分离装置100能够重复使用,能够较少地面试验的成本,提高地面试验的准确性。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气动分离装置100,无需考虑火药等能源的储藏或运输问题,并且重量轻,也更加环保。
可选地,进气口111与气瓶连接,气瓶为分离装置100提供设计压力的气体,进而提供气动力。
可选地,设计压力的气体为高压气体。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3,第一套筒23包括:主体部231。第二组件20还包括:一端与主体部231连接的弹性件24。
弹性件24沿第一方向A设置于活塞22与主体部231之间,在锁止状态下,弹性件24远离主体部231的一端与活塞22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4位于活塞22与第一套筒23的主体部231之间,分离装置100锁止状态下,活塞22、弹性件24以及第一套筒23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进气口111注入气体,推动活塞22朝向第一套筒23移动,压缩弹性件24,在活塞22移动的过程中,限位件21在某一时刻脱离第一组件10的第一限位槽121,使得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之间没有限位件21进行限位,分离装置100变为解锁状态。进气口111继续输入气体,来自气体的动力推动活塞22继续沿第一方向A移动,弹性件24被活塞22与主体部231压缩到一定状态,进而第一套筒23受到来自弹性件24的弹力、活塞22的推力,移动直到脱离第一组件10。
可选地,弹性件24为弹簧。
可选地,分离装置100在分离时的冲击力较大,第一套筒23脱离第一组件10后,弹性件24和活塞22也可能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冲出容置腔13,脱离第一组件10。并且,限位件21在脱离第一限位槽121后,可能也脱离第二限位槽234并落入容纳槽222,与活塞22同步运动。因此,最终第二组件20全部能够脱离第一组件10。
可选地,限位件21为楔形块,第一限位槽121、第二限位槽234组成的槽结构与楔形块的结构相适应,楔形块具有坡面,能够在第二组件20受到设计压力的气体的驱动作用时,受力从而滑出第一限位槽121甚至第二限位槽234,使得第二组件20解除锁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套筒23还包括:沿第一方向A设置的、位于主体部231靠近活塞22的一端的导向部232。活塞22具有导向槽221。
导向部232背向第一方向A的一端伸入于导向槽221。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232位于第一套筒23的套筒部233内,合理使用了第一套筒23的结构,对活塞22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活塞22在移动的过程中,推动第一套筒23的主体部231移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增加,力矩大致与第一方向A一致,分离效率更高。
可选地,弹性件24中间具有中空区域,套设于导向部232外,第一套筒23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套筒23还包括位于主体部231靠近活塞22的一端的套筒部233。
活塞22靠近主体部231的一端位于套筒部233内,活塞22靠近主体部231的一端的外周面与套筒部233的内周面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部233套设于活塞22外,活塞22在套筒部233内移动,使得活塞22受到来自套筒部233内周面的限制作用,使得活塞22在分离前始终沿第一方向A移动,进而使得弹性件24的压缩后给予第一套筒23的主体部231的弹力、以及活塞22通过弹性件24给予主体部231的推力均与第一方向A一致,能够提高设计压力的气体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分离装置100的分离效率,保证了分离装置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限位槽234开设于套筒部233上,容纳槽222位于套筒部233的套筒空间内。
在锁止状态下,第一限位槽121与第二限位槽234相互连通,与容纳槽222错开,限位件21一部分位于第一限位槽121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限位槽234内。
限位件21被配置为在解锁状态下,第一限位槽121、第二限位槽234以及容纳槽222相互连通时向容纳槽222内移动,脱离第一限位槽121。
在本实施例中,锁止状态下限位件21卡在第一限位槽121和第二限位槽234内,对第一组件10和第一套筒23进行限位。当活塞22受到来自设计压力的气体的气动推力时,容纳槽222慢慢被配置为移动至与第二限位槽234连通,带有坡面的限位件21受到横向的分力,滑出第一限位槽121,向容纳槽222移动,使得第一组件10和第一套筒23解除锁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容纳槽222的开口开设于活塞22靠近主体部231的一端的外周上。
在锁止状态下,活塞22靠近主体部231的一端的第一外周面223封堵于第二限位槽234。第一外周面223与容纳槽222的开口沿第一方向A依次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222更靠近弹性件24,或是更靠近限位件21在锁定状态下卡住的位置,使得活塞22在移动的过程中尽早使容纳槽222与第二限位槽234连通,尽快实现限位件21的解锁工作,缩短分离装置100的分离时间。第一外周面223在容纳槽222的开口的第一方向A上,活塞22移动使得第一外周面223从封堵第二限位槽234的状态变为未封堵第二限位槽234的状态(即容纳槽222与第二限位槽234连通的状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图2和图4,活塞22远离主体部231的一端的外周面具有环绕凸起224。环绕凸起224、容纳槽222的开口以及第一外周面223沿第一方向A依次设置。
环绕凸起224的外周面与第一组件10的内周面接触。
环绕凸起224靠近主体部231的端面与套筒部233相对,被配置为在解锁状态下朝向套筒部233移动至与套筒部233抵接,以使套筒部233在环绕凸起224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A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活塞22靠环绕凸起224推动第一套筒23移动,第一套筒23可能受到来自活塞22的环绕凸起224的推力、弹性件24的弹力以及活塞22通过弹性件24提供的推力中的至少一种力,沿第一方向A移动,直至脱离第一组件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离装置100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分离效率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和图2,第一组件10包括:气缸11与第二套筒12。
气缸11的一端具有进气口111,另一端与第二套筒12固定连接并形成容置腔13。第二套筒12远离气缸11的一端具有用于第二组件20分离的开口。
第一限位槽121开设于第二套筒12的内周面。
在本实施例中,气缸11与第二套筒12组成第一组件10,第二套筒12内的套筒空间为容置腔13的主要形成部分,进气口111连接气瓶。本申请实施例巧妙利用套筒结构,使用第二套筒12套设第一套筒23、第一套筒23套设活塞22的依次嵌套结构,实现第一套筒23的移动以及分离工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和图2,分离装置100还包括:密封件30。
密封件30位于活塞22远离第一套筒23的一端的外周面与第二套筒12的内周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件30保证进气口111与容置腔13连通的空间的气密性,保证气瓶提供的设计压力的气体的可靠性,进一步保证分离装置100的分离可靠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套筒12、第一套筒23以及活塞22均为柱状结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载火箭,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100,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运载火箭包括两个待分离结构,一个待分离结构与分离装置100的第一组件10连接,另一个待分离结构与分离装置100的第二组件20连接,在对分离装置100提供气动力的过程中,使得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分离,进而使得两个待分离结构从连接状态变为分离状态。
可选地,本申请的待分离结构可以包括各级火箭、有效载荷、整流罩中的至少两个。
应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分离装置100在锁止状态下,活塞22以及至少部分第一套筒23位于容置腔13内,限位件2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槽121和第二限位槽234,使得限位件21、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20三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进气口111注入设计压力的气体,采用气动力的方式推动活塞22在容置腔13内移动,使得分离装置100从锁定第二组件20的状态变为解锁状态,设计压力的气体继续推动第二组件20移动进而与第一组件10分离。本申请提供的纯气动的分离装置100,无需使用火药等火工品,分离时产生的冲击力较小,能够减小待分离结构被分离装置100的冲击力破坏的可能性,提高待分离结构的工作可靠性。并且,本申请提供的分离装置100结构简单,拆装简便,制造成本低。气动分离装置100能够重复使用,能够较少地面试验的成本,提高地面试验的准确性。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气动分离装置100,无需考虑火药等能源的储藏或运输问题,并且重量轻,也更加环保。
2、导向部232位于第一套筒23的套筒部233内,合理使用了第一套筒23的结构,对活塞22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活塞22在移动的过程中,推动第一套筒23的主体部231移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增加,力矩大致与第一方向A一致,分离效率更高。
3、套筒部233套设于活塞22外,活塞22在套筒部233内移动,使得活塞22受到来自套筒部233内周面的限制作用,使得活塞22在分离前始终沿第一方向A移动,进而使得弹性件24的压缩后给予第一套筒23的主体部231的弹力、以及活塞22通过弹性件24给予主体部231的推力均与第一方向A一致,能够提高设计压力的气体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分离装置100的分离效率,保证了分离装置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活塞22靠环绕凸起224推动第一套筒23移动,第一套筒23可能受到来自活塞22的环绕凸起224的推力、弹性件24的弹力以及活塞22通过弹性件24提供的推力中的至少一种力,沿第一方向A移动,直至脱离第一组件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离装置100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分离效率高。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词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示例性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Claims (10)

1.一种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组件的内周面的第一限位槽、以及相互连通的进气口和容置腔;
第二组件,包括限位件、容纳槽、以及同轴设置的活塞和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二限位槽;
在锁止状态下,所述活塞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套筒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限位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
具有设计压力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驱动所述活塞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连通,所述限位件脱离所述第一限位槽并至少部分移动至所述容纳槽内切换至解锁状态,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气体驱动所述第二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与所述第一组件分离;
所述第一方向为沿所述分离装置的轴向从所述活塞指向所述第一套筒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包括:主体部;所述第二组件还包括: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活塞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在锁止状态下,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还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位于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活塞的一端的导向部;所述活塞具有导向槽;
所述导向部背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伸入于所述导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活塞的一端的套筒部;
所述活塞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位于所述套筒部内,所述活塞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外周面与所述套筒部的内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于所述套筒部上,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套筒部的套筒空间内;
在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互连通,与所述容纳槽错开,所述限位件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所述限位件被配置为在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以及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时向所述容纳槽内移动,脱离所述第一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开设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外周上;
在锁止状态下,所述活塞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第一外周面封堵于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容纳槽的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外周面具有环绕凸起;所述环绕凸起、所述容纳槽的开口以及所述第一外周面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环绕凸起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组件的内周面接触;
所述环绕凸起靠近所述主体部的端面与所述套筒部相对,被配置为在解锁状态下朝向所述套筒部移动至与所述套筒部抵接,以使所述套筒部在所述环绕凸起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包括:气缸与第二套筒;
所述气缸的一端具有进气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固定连接并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套筒远离所述气缸的一端具有用于所述第二组件分离的开口;
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活塞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周面之间。
10.一种运载火箭,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
CN202222566584.1U 2022-09-27 2022-09-27 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 Active CN219265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6584.1U CN219265132U (zh) 2022-09-27 2022-09-27 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6584.1U CN219265132U (zh) 2022-09-27 2022-09-27 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5132U true CN219265132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3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66584.1U Active CN219265132U (zh) 2022-09-27 2022-09-27 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5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2200C (zh) 一种用于航空母舰的高压蒸气动态密封弹射机
CN211685687U (zh) 一种运载火箭的级间冷分离结构
US8082848B2 (en) Missile with system for separating subvehicles
US6939073B1 (en) Releasable locking mechanisms
CN102494565A (zh) 一种导向式的火箭头体分离机构
CN111017272A (zh) 一种运载火箭的级间冷分离结构
CN219265132U (zh) 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
CN102530268A (zh) 气囊型飞轮锁紧和解锁装置
CN102589367B (zh) 直推式火工螺母及其工作方法
JP2017536526A (ja) 連続発射装置
CN202522149U (zh) 直推式火工螺母
CN109737833A (zh) 一种基于分离螺母的非火工分离装置
CN115180187B (zh) 运载火箭的分离装置和运载火箭
CN112284196B (zh) 用于运载火箭的整流罩分离系统及运载火箭
US5218165A (en) Pneumatic separation device
CN110949693A (zh) 一种气动式连接解锁装置
CN109436286A (zh) 一种用于冲压空气涡轮的变刚度弹力释放作动装置
CN111332503B (zh) 一种空间天线模块无源式在轨对接装置
CN103644782A (zh) 一种火药作动器解锁装置
CN115127408B (zh) 分离装置以及运载火箭
CN203222116U (zh) 一种高压水动力弹射装置
CN109737832A (zh) 一种气动活塞式切割器及非火工分离装置
CN109552667B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工质的气动抛射装置及方法
RU2551181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го импульса тяги ракеты и межступенчатый ускоритель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варианты)
CN206615407U (zh) 用于飞行器发射的筒式发射装置及其弹托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