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3013U - 轴承连接结构、传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轴承连接结构、传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3013U
CN219263013U CN202320330981.0U CN202320330981U CN219263013U CN 219263013 U CN219263013 U CN 219263013U CN 202320330981 U CN202320330981 U CN 202320330981U CN 219263013 U CN219263013 U CN 219263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inner ring
bearing inner
connection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09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09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3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3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3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轴承连接结构、传动系统及车辆,轴承连接结构包括法兰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以及旋转连接部,法兰轴承外圈用以连接转向节,轴承内圈转动套设于法兰轴承外圈内,轴承内圈用以连接驱动轴,旋转连接部能够与轴承内圈同步转动,且沿轴承内圈的转动轴线上,旋转连接部能够相对轴承内圈滑动,旋转连接部用以连接轮毂制动盘,通过设置旋转连接部,一方面使得旋转连接部能够与轴承内圈同步转动,以将驱动轴的扭矩传递至车轮,驱动后车轮转动,另一方面使得旋转连接部能够沿轴承内圈滑动,以使后车轮能够向外移动,既能够避免后车轮转向时与车发生干涉,又不必减小行李箱空间,从而解决了具有后轮转向的车辆的行李箱空间较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轴承连接结构、传动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连接结构、传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整车宽度不增加的前提下,如果车辆增加后轮转向功能,则车轮的运动包络会与车身发生干涉,为避免车轮转向时与车身发生干涉,需要牺牲行李箱的空间,以增加车轮与车身之间的间距,从而导致行李箱空间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轴承连接结构、传动系统及车辆,旨在解决后轮转向车辆的行李箱空间较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轴承连接结构,用于传动系统,所述轴承连接结构包括:
法兰轴承外圈,用以连接转向节;
轴承内圈,转动套设于所述法兰轴承外圈内,所述轴承内圈用以连接驱动轴;以及,
旋转连接部,能够与所述轴承内圈同步转动,且沿所述轴承内圈的转动轴线上,所述旋转连接部能够相对所述轴承内圈滑动,所述旋转连接部用以连接轮毂制动盘。
可选地,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旋转连接部通过花键连接。
可选地,所述旋转连接部与所述轮毂制动盘通过螺栓连接结构连接;和/或,
所述法兰轴承外圈与所述转向节通过螺栓连接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旋转连接部包括底盘以及设于所述底盘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转动套设于所述轴承内圈内,且能够相对所述轴承内圈滑动。
可选地,所述轴承内圈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驱动轴。
可选地,所述轴承内圈设有固定孔;
所述轴承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后连接所述驱动轴。
可选地,所述轴承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相对连接端与套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连接螺栓连接,所述套接端用以连接所述驱动轴。
可选地,所述连接端形成有朝向所述轴承内圈的定位台阶面,以与所述轴承内圈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上述的轴承连接结构,所述轴承连接结构包括:
法兰轴承外圈,用以连接转向节;
轴承内圈,转动套设于所述法兰轴承外圈内,所述轴承内圈用以连接驱动轴;以及,
旋转连接部,能够与所述轴承内圈同步转动,且沿所述轴承内圈的转动轴线上,所述旋转连接部能够相对所述轴承内圈滑动,所述旋转连接部用以连接轮毂制动盘。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的传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车辆正常行驶时,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轴承内圈转动,带动所述旋转连接部转动,以使后车轮转动,当车辆的后车轮要转向时,所述旋转连接部向外移动,推动后车轮外移,以便增加车辆后轮的轮距,然后转向机构驱动后车轮转向,如此,通过设置所述旋转连接部,一方面使得所述旋转连接部能够与所述轴承内圈同步转动,以将所述驱动轴的扭矩传递至车轮,驱动所述后车轮转动,另一方面使得所述旋转连接部能够沿所述轴承内圈滑动,以使后车轮能够向外移动,增加后车轮与车身的间距,既能够避免后车轮转向时与车发生干涉,又不必减小行李箱空间,从而解决了具有后轮转向的车辆的行李箱空间较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
图2为图1中的轴承连接结构未外移时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轴承连接结构外移时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轴承连接结构 4 转向节
1 法兰轴承外圈 5 轮毂制动盘
2 轴承内圈 6 连接螺栓
21 固定孔 7 连接件
3 旋转连接部 71 定位台阶面
31 底盘 8 后车轮
32 连接轴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在整车宽度不增加的前提下,如果车辆增加后轮转向功能,则车轮的运动包络会与车身发生干涉,为避免车轮转向时与车身发生干涉,需要牺牲行李箱的空间,以增加车轮与车身之间的间距,从而导致行李箱空间较小。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连接结构,用于传动系统,旨在解决后轮转向车辆的行李箱空间较小的问题。其中,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轴承连接结构100包括法兰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以及旋转连接部3,所述法兰轴承外圈1用以连接转向节4,所述轴承内圈2转动套设于所述法兰轴承外圈1内,所述轴承内圈2用以连接驱动轴,所述旋转连接部3能够与所述轴承内圈2同步转动,且沿所述轴承内圈2的转动轴线上,所述旋转连接部3能够相对所述轴承内圈2滑动,所述旋转连接部3用以连接轮毂制动盘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车辆正常行驶时,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轴承内圈2转动,带动所述旋转连接部3转动,以使后车轮8转动,当车辆的后车轮8要转向时,所述旋转连接部3向外移动,推动后车轮8外移,以便增加车辆后轮的轮距,然后转向机构驱动后车轮8转向,如此,通过设置所述旋转连接部3,一方面使得所述旋转连接部3能够与所述轴承内圈2同步转动,以将所述驱动轴的扭矩传递至车轮,驱动所述后车轮8转动,另一方面使得所述旋转连接部3能够沿所述轴承内圈2滑动,以使后车轮8能够向外移动,增加后车轮8与车身的间距,既能够避免后车轮8转向时与车发生干涉,又不必减小行李箱空间,从而解决了具有后轮转向的车辆的行李箱空间较小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内圈2与所述旋转连接部3通过花键连接,如此,采用花键连接,以将所述轴承内圈2的扭矩传递给所述旋转连接部3,既使得所述旋转连接部3与所述轴承内圈2能够同步转动,又不影响所述旋转连接部3沿所述轴承内圈2的轴向滑动,以使所述旋转连接部3能够外移。当然,在其他实施中,所述轴承内圈2与所述旋转连接部3还可通过平键连接等,只要是能够传递扭矩且不影响所述旋转连接部3滑动的连接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便于拆卸所述轴承连接结构10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连接部3与所述轮毂制动盘5通过螺栓连接结构连接,如此,采用螺栓连接结构,以使所述旋转连接部3与所述轮毂制动盘5能够分离,以便装卸所述轴承连接结构100,有利于后续维修或者更换。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法兰轴承外圈1与所述转向节4通过螺栓连接结构连接,如此,采用螺栓连接结构,以使所述旋转连接部3与所述转向节4能够分离,以便装卸所述轴承连接结构100,有利于后续维修或者更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相关联的技术特征:“所述旋转连接部3与所述轮毂制动盘5通过螺栓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法兰轴承外圈1与所述转向节4通过螺栓连接结构连接”,可择一设置亦可同时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所述旋转连接部3可以是转轴,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连接部3包括底盘31以及设于所述底盘31的连接轴32,所述连接轴32转动套设于所述轴承内圈2内,且能够相对所述轴承内圈2滑动,如此,通过设置所述连接轴32,以便与所述轴承内圈2套接,并通过设置所述底盘31,以便增加所述旋转连接部3与所述轮毂轴制动盘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将所述旋转连接部3与所述轮毂制动盘5连接。
所述轴承内圈2与所述驱动轴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是螺钉连接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内圈2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采用可拆卸连接结构,以使所述轴承内圈2与所述驱动轴能够分离,以便装卸所述轴承内圈2,有利于后续维修或者更换所述轴承连接结构100。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轴承内圈2设有固定孔21,所述轴承连接结构100还包括连接螺栓6,所述连接螺栓6穿过所述固定孔21后连接所述驱动轴,如此,通过设置所述固定孔21与所述连接螺栓6,以将所述轴承内圈2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驱动轴。
所述轴承内圈2与所述驱动轴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等,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连接结构100还包括连接件7,所述连接件7具有相对连接端与套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连接螺栓6连接,所述套接端用以连接所述驱动轴,如此,通过设置所述连接件7将所述轴承内圈2与所述驱动轴连接,以使所述轴承内圈2能够适配不同的所述驱动轴,增加所述轴承内圈2的适配范围,从而有助于增加所述轴承连接结构100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形成有朝向所述轴承内圈2的定位台阶面71,以与所述轴承内圈2抵接,如此,通过设置所述定位台阶面71,一方面能够将所述连接件7快速定位于所述轴承内圈2,有助于快速将所述连接件7与所述轴承内圈2装配,另一方面以使所述连接件7能够插入所述轴承内圈2内,有助于加强所述连接件7与所述轴承内圈2的连接。
为了驱动所述旋转连接部3活动,所述轴承连接结构100还包括设于所述轴承内圈2与所述旋转连接板之间的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旋转连接部3沿所述轴承内圈2的转动轴线滑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可以是驱动气缸或者油缸等,只要是能够驱动所述旋转连接部3相对所述轴承内圈2活动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防止所述旋转连接部3与所述轴承内圈2脱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连接结构100还包括设于所述轴承内圈2与所述旋转连接板之间的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旋转连接部3的位移,避免所述旋转连接部3与所述轴承内圈2脱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上述的轴承连接结构10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传动系统中的轴承连接结构100的结构可参照上述轴承连接结构10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动系统中使用了上述轴承连接结构10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动系统的实施例包括上述轴承连接结构10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所述包括上述的传动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车辆中的传动系统的结构可参照上述传动系统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中使用了上述传动系统,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实施例包括上述传动系统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轴承连接结构,用于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连接结构包括:
法兰轴承外圈,用以连接转向节;
轴承内圈,转动套设于所述法兰轴承外圈内,所述轴承内圈用以连接驱动轴;以及,
旋转连接部,能够与所述轴承内圈同步转动,且沿所述轴承内圈的转动轴线上,所述旋转连接部能够相对所述轴承内圈滑动,所述旋转连接部用以连接轮毂制动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旋转连接部通过花键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接部与所述轮毂制动盘通过螺栓连接结构连接;和/或,
所述法兰轴承外圈与所述转向节通过螺栓连接结构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接部包括底盘以及设于所述底盘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转动套设于所述轴承内圈内,且能够相对所述轴承内圈滑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驱动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设有固定孔;
所述轴承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后连接所述驱动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相对连接端与套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连接螺栓连接,所述套接端用以连接所述驱动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形成有朝向所述轴承内圈的定位台阶面,以与所述轴承内圈抵接。
9.一种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连接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动系统。
CN202320330981.0U 2023-02-10 2023-02-10 轴承连接结构、传动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9263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0981.0U CN219263013U (zh) 2023-02-10 2023-02-10 轴承连接结构、传动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0981.0U CN219263013U (zh) 2023-02-10 2023-02-10 轴承连接结构、传动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3013U true CN219263013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3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0981.0U Active CN219263013U (zh) 2023-02-10 2023-02-10 轴承连接结构、传动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3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219115B2 (en) Coupled compoun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for a wheel unit
EP3321529B1 (en) Wheel end assembly having a seal interface with a tone ring
CN107848402B (zh)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与支柱式悬架装置的连结结构
US10704602B2 (en) Brake rotor and tone ring assembly
US20240124048A1 (en) Electric independent steering apparatus
JPH01190586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219263013U (zh) 轴承连接结构、传动系统及车辆
CN108032900B (zh) 一种线控转向汽车的驱动与转向集成装置及车辆
US10717465B2 (en) Steerable knuckle
US3227237A (en) Steerable driving axle
CN210734281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轮驱动汽车的悬架集成式线控转向机构
KR100999420B1 (ko) 조향 구동 차축 어셈블리
US20230145223A1 (en) Dual-mode active rear-wheel steering device based on differential principle
KR102512092B1 (ko) 전동식 독립 조향장치
CN212401343U (zh) 内外轮转角分配装置
US20020155917A1 (en) Axle assembly
CN115476921A (zh) 双车轮转向驱动桥、转向系统、转向方法及汽车
WO2023130242A1 (zh) 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及机动车
CN218343182U (zh) 转向驱动桥和两栖车辆
CN217320494U (zh) 一种重载拖拉机的前轮转向系统
CN117962506A (zh) 麦克纳姆轮以及移动平台
CN101508241A (zh) 一种转向驱动前桥
CN111098914B (zh) 万向传动悬架系统
CN218986741U (zh) 一种重卡转向轴总成
CN221068211U (zh) 一种轮组结构及防爆巡检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