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1073U -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1073U
CN219261073U CN202223523017.4U CN202223523017U CN219261073U CN 219261073 U CN219261073 U CN 219261073U CN 202223523017 U CN202223523017 U CN 202223523017U CN 219261073 U CN219261073 U CN 219261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uide groove
building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pit
wate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230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5230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1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1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1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建筑施工基坑侧壁和建筑施工基坑坑底,所述建筑施工基坑侧壁和建筑施工基坑坑底共同组成了建筑施工基坑结构,所述建筑施工基坑坑底顶面开设有第一导水槽,所述建筑施工基坑坑底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导水槽,所述第一导水槽的端部与第二导水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导水槽、第二导水槽和集水井的配合设置,能够将基坑中的积水进行导流,积水通过第一导水槽、第二导水槽后进入集水井中,集水井的位置最低,从而本结构有利于基坑中的积水全面排净,之后水泵抽取集水井中的水,水泵将积水排入沉淀池中,从而对基坑进行有效全面排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基坑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应保持基坑的干燥状态,特别是在进行深基础施工时,若降雨量较大,基坑内积水,必须采取降排水措施,从而避免引起流砂、管涌及边坡失稳等现象。
现有技术对建筑施工的基坑进行排水时,在基坑旁设置一个水泵,将管道深入基坑中进行抽水排基坑中的水,此现有技术,不便将积水导流,基坑并不是平坦的,利用此结构基坑中的积水不便全面被抽排,仍有积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建筑施工基坑侧壁和建筑施工基坑坑底,所述建筑施工基坑侧壁和建筑施工基坑坑底共同组成了建筑施工基坑结构,所述建筑施工基坑坑底顶面开设有第一导水槽;
所述建筑施工基坑坑底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导水槽,所述第一导水槽的端部与第二导水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水槽的底部设置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底部插接有定位销,所述集水井的底部通过定位销安装有隔网;
所述建筑施工基坑侧壁旁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端位于集水井中;
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基座旁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排水管的端口位于沉淀池的上方;
所述沉淀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水管,所述放水管上集成有阀门。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水槽与第二导水槽相垂直,所述第一导水槽横向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具体为建筑施工的基坑排水结构。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水槽线性阵列在建筑施工基坑坑底上,所述第一导水槽的深度小于第二导水槽的深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中,建筑施工基坑中由于降雨积水时,在基坑旁设置一水泵,将管道投入基坑水中,利用工作的水泵将基坑中的积水进行抽排,而利用此结构,基坑并不是平坦的,利用此结构基坑中的积水不便全面被抽排,仍有积水。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水槽的宽度小于第二导水槽的宽度,所述第二导水槽位于建筑施工基坑侧壁和建筑施工基坑坑底的连接处即建筑施工基坑结构内侧底部的边缘处。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导水槽的边缘处为坡状,所述集水井顶口与第二导水槽相连通。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集水井的顶口宽度为0.6-0.9米,所述集水井的侧壁为砖砌筑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本结构,通过第一导水槽、第二导水槽和集水井的配合设置,能够将基坑中的积水进行导流,积水通过第一导水槽、第二导水槽后进入集水井中,集水井的位置最低,从而本结构有利于基坑中的积水全面排净,之后水泵抽取集水井中的水,水泵将积水排入沉淀池中,从而对基坑进行有效全面排水。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集水井的顶口低于建筑施工基坑坑底的顶面0.8-1.1米,所述集水井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层配合隔网的设置,防止进水管将泥沙抽走,碎石层用以防止集水井底部的土层被扰动。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水泵具体为离心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该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通过第一导水槽、第二导水槽和集水井的配合设置,能够将基坑中的积水进行导流,积水通过第一导水槽、第二导水槽后进入集水井中,集水井的位置最低,从而本结构有利于基坑中的积水全面排净,之后水泵抽取集水井中的水,水泵将积水排入沉淀池中,从而对基坑进行有效全面排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该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沉淀池可沉淀砂石,砂石沉淀到沉淀池底部,将放水管设置在沉淀池的底面上方,放水管防水时,放的都是不掺杂砂石的水。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建筑施工基坑侧壁,2-建筑施工基坑坑底,3-第一导水槽,4-第二导水槽,5-集水井,6-定位销,7-隔网,8-基座,9-水泵,10-进水管,11-排水管,12-沉淀池,13-放水管,14-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建筑施工基坑侧壁1和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建筑施工基坑侧壁1和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共同组成了建筑施工基坑结构,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顶面开设有第一导水槽3;
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导水槽4,第一导水槽3的端部与第二导水槽4相连通,第二导水槽4的底部设置有集水井5,集水井5的底部插接有定位销6,集水井5的底部通过定位销6安装有隔网7;
建筑施工基坑侧壁1旁设置有基座8,基座8的顶部安装有水泵9,水泵9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的底端位于集水井5中;
水泵9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1,基座8旁设置有沉淀池12,排水管11的端口位于沉淀池12的上方;
沉淀池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水管13,放水管13上集成有阀门14。
实施例1:第一导水槽3与第二导水槽4相垂直,第一导水槽3横向设置。本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具体为建筑施工的基坑排水结构。
实施例2:第一导水槽3线性阵列在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上,第一导水槽3的深度小于第二导水槽4的深度。现有技术中,建筑施工基坑中由于降雨积水时,在基坑旁设置一水泵,将管道投入基坑水中,利用工作的水泵将基坑中的积水进行抽排,而利用此结构,基坑并不是平坦的,利用此结构基坑中的积水不便全面被抽排,仍有积水。
实施例3:第一导水槽3的宽度小于第二导水槽4的宽度,第二导水槽4位于建筑施工基坑侧壁1和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的连接处即建筑施工基坑结构内侧底部的边缘处。第二导水槽4的边缘处为坡状,集水井5顶口与第二导水槽4相连通。集水井5的顶口宽度为0.6-0.9米,集水井5的侧壁为砖砌筑而成。利用本结构,通过第一导水槽3、第二导水槽4和集水井5的配合设置,能够将基坑中的积水进行导流,积水通过第一导水槽3、第二导水槽4后进入集水井5中,集水井5的位置最低,从而本结构有利于基坑中的积水全面排净,之后水泵9抽取集水井5中的水,水泵9将积水排入沉淀池12中,从而对基坑进行有效全面排水。
实施例4:集水井5的顶口低于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的顶面0.8-1.1米,集水井5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层。碎石层配合隔网7的设置,防止进水管10将泥沙抽走,碎石层用以防止集水井5底部的土层被扰动。水泵9具体为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S1、通过第一导水槽3、第二导水槽4和集水井5的配合设置,能够将基坑中的积水进行导流,积水通过第一导水槽3、第二导水槽4后进入集水井5中,集水井5的位置最低,从而本结构有利于基坑中的积水全面排净,之后水泵9抽取集水井5中的水,水泵9将积水排入沉淀池12中;
S2、沉淀池12可沉淀砂石,砂石沉淀到沉淀池12底部,将放水管13设置在沉淀池12的底面上方,放水管13防水时,放的都是不掺杂砂石的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通过第一导水槽3、第二导水槽4和集水井5的配合设置,能够将基坑中的积水进行导流,积水通过第一导水槽3、第二导水槽4后进入集水井5中,集水井5的位置最低,从而本结构有利于基坑中的积水全面排净,之后水泵9抽取集水井5中的水,水泵9将积水排入沉淀池12中,从而对基坑进行有效全面排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该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沉淀池12可沉淀砂石,砂石沉淀到沉淀池12底部,将放水管13设置在沉淀池12的底面上方,放水管13防水时,放的都是不掺杂砂石的水。

Claims (8)

1.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建筑施工基坑侧壁(1)和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所述建筑施工基坑侧壁(1)和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共同组成了建筑施工基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顶面开设有第一导水槽(3);
所述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导水槽(4),所述第一导水槽(3)的端部与第二导水槽(4)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水槽(4)的底部设置有集水井(5),所述集水井(5)的底部插接有定位销(6),所述集水井(5)的底部通过定位销(6)安装有隔网(7);
所述建筑施工基坑侧壁(1)旁设置有基座(8),所述基座(8)的顶部安装有水泵(9),所述水泵(9)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的底端位于集水井(5)中;所述水泵(9)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1),所述基座(8)旁设置有沉淀池(12),所述排水管(11)的端口位于沉淀池(12)的上方;
所述沉淀池(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水管(13),所述放水管(13)上集成有阀门(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槽(3)与第二导水槽(4)相垂直,所述第一导水槽(3)横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槽(3)线性阵列在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上,所述第一导水槽(3)的深度小于第二导水槽(4)的深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槽(3)的宽度小于第二导水槽(4)的宽度,所述第二导水槽(4)位于建筑施工基坑侧壁(1)和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的连接处即建筑施工基坑结构内侧底部的边缘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水槽(4)的边缘处为坡状,所述集水井(5)顶口与第二导水槽(4)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5)的顶口宽度为0.6-0.9米,所述集水井(5)的侧壁为砖砌筑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5)的顶口低于建筑施工基坑坑底(2)的顶面0.8-1.1米,所述集水井(5)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9)具体为离心泵。
CN202223523017.4U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Active CN219261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3017.4U CN219261073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3017.4U CN219261073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1073U true CN219261073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6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23017.4U Active CN219261073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10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23778A (zh) * 2023-07-20 2023-08-22 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地降雨排水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23778A (zh) * 2023-07-20 2023-08-22 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地降雨排水结构
CN116623778B (zh) * 2023-07-20 2023-11-03 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地降雨排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84923B1 (ko) 하수용 우수토실
CN219261073U (zh)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CN211621640U (zh) 一种基坑降水井的井水循环系统
JP2004524467A (ja) サンドトラップから沈殿物を除去する方法
CN214574125U (zh) 防止地下室在使用阶段整体上浮的施工结构
CN102031768A (zh) 一种新型农田涝渍防治装置及其应用技术
CN217325442U (zh) 基坑浅层排水系统
CN214530732U (zh) 一种建筑施工降排水装置
CN212612560U (zh) 一种基坑侧壁引水装置
CN214657152U (zh) 一种基坑排水系统
KR100964741B1 (ko) 오염방지용 지하수 취수구조
CN212641711U (zh) 一种防倒灌雨水箱涵截污泵站
CN212315670U (zh) 一种厂区雨污分流水处理系统
CN114855845A (zh) 一种用于大型基坑的抽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12942545A (zh) U型沟槽溢流检修井
KR101151090B1 (ko) 저류조를 이용한 초기우수 보관 처리 시스템
CN111576334A (zh) 河道截污岸墙结构
CN218148167U (zh) 一种堤防雨水截流收集一体化结构
CN212689073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12835459U (zh) 一种基槽临时排水系统
CN211080307U (zh) 一种防积水的地井结构
CN218028047U (zh) 一种用于机场明沟暗管相接的跌水型连接装置
CN216865384U (zh) 供地基的表面排水的排水结构
CN219825329U (zh) 一种用于基坑降水的明沟排水改进结构
CN216865381U (zh) 排水暗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