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5977U - 绕线机构、回转装置及自动翻转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绕线机构、回转装置及自动翻转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5977U
CN219255977U CN202320186041.9U CN202320186041U CN219255977U CN 219255977 U CN219255977 U CN 219255977U CN 202320186041 U CN202320186041 U CN 202320186041U CN 219255977 U CN219255977 U CN 219255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winding
wheel
reel
wind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860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凡
万林坡
葛银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860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5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5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5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机构、回转装置及自动翻转设备。绕线机构包括绕线轮和线缆支撑架,绕线轮用于供线缆缠绕,并能可受控地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正转或反转,从而能实现对线缆的收线和放线。线缆支撑架与绕线轮间隔设置,并安装在回转装置的回转盘上,线缆支撑架能跟随回转盘一同转动,当线缆放线时,线缆部分绕设于线缆支撑架上,当线缆收线时,线缆脱离所述线缆支撑架。使得上述绕线机构无论在线缆进行收线还是放线时,都能对线缆进行收纳,避免了线缆的缠绕和打结,因而不会使线缆长期遭受缠绕和捆绑,进而导致线缆外部的绝缘层发生变形和断裂的情况发生,且上述绕线机构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能够广泛应用于所有具有回转功能的机械设备中。

Description

绕线机构、回转装置及自动翻转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制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绕线机构、回转装置及自动翻转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管桩的技术也日趋成熟,除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外,还广泛应用于桥梁、港口、铁路或水利工程等各领域。在进行混凝土管桩的生产时,需要用到管桩模具(以下简称管模),现有的管模通常是用两个半模组成,业内称为上模和下模,浆料放入到下模中,合上上模并与下模固定,经过张拉、离心、蒸养、脱模等步骤后得到管桩。在制作管桩的过程中,管模的内部通常会附着一些混凝土,而管模的清洁程度,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下一个管桩的成型质量,因此当上述工序结束后,需要对管模的内部进行清洗和涂油。
现有对管模的清洗方式中,通常需利用自动翻转设备中的回转装置对管模的半模夹紧,并带动半模进行180°的翻转,从而便于工人对从半膜的上方对半膜的内壁进行清洗和涂油。但现有的回转装置中,往往会伴随有较长的线缆,在收放时容易造成线缆之间的缠绕和打结,故现有的做法通常采用拖链进行走线,并用绕线轮对线缆进行收线以对线缆进行收纳,但由于拖链走线的结构复杂,因此导致维护比较麻烦,维护成本比较高,并且放线的过程中,未缠绕于绕线轮的线缆仍然具有较长的长度,该部分线缆依然会随着回转装置中回转盘的转动而发生缠绕和打结的现象,久而久之容易使线缆长期遭受缠绕、捆绑,从而发生线缆外部的绝缘层发生变形、断裂等现象,并容易导致线缆线内部的金属线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自动翻转设备中回转装置的线缆在收放时容易发生缠绕和打结,且利用拖链走线维护麻烦,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绕线机构,包括该绕线机构的回转装置和包括该回转装置的自动翻转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绕线机构,包括:
底座;
绕线轮,用于供线缆缠绕,所述绕线轮通过第一传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并能可受控地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沿一顺时针方向正转或沿一与所述顺时针方向相反的逆时针方向反转;当所述绕线轮正转时,所述线缆绕设于所述绕线轮的部分能够减少而实现对所述线缆的放线,当所述绕线轮反转时,所述线缆绕设于所述绕线轮的部分能够增加而实现对所述线缆的收线;以及
线缆支撑架,与所述绕线轮间隔设置,所述线缆支撑架用于安装在一回转盘上,并能跟随所述回转盘一同转动,当所述线缆放线时,所述线缆部分绕设于所述线缆支撑架上,当所述线缆收线时,所述线缆脱离所述线缆支撑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缆支撑架具有第一绕线槽,所述线缆支撑架呈圆弧形,所述第一绕线槽在所述线缆支撑架的径向方向上的一侧开口,且贯穿所述线缆支撑架在自身弧长方向上的相对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缆支撑架与所述绕线轮在一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相互传动连接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平行设置的第二传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从动轮与所述绕线轮同轴设置,并共同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主动轮能在外力作用下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以带动所述从动轮和所述绕线轮一同绕自身的中心轴线同步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主动轮,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传动件相互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的外径小于所述从动轮的外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换向轮,所述换向轮通过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平行的第三传动轴可转动地配接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绕线轮间隔设置,所述换向轮用于改变所述线缆自所述绕线轮延伸至所述回转盘的延伸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轮与所述绕线轮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回转装置,包括:
回转盘,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回转盘能够可受控地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
如上所述的绕线机构,所述线缆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回转盘上。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翻转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回转装置。
上述绕线机构、回转装置及自动翻转设备,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绕线机构中设置用于供线缆缠绕的绕线轮,绕线轮能可受控地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沿一顺时针方向正转或沿一与顺时针方向相反的逆时针方向反转,使得在回转装置的回转盘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时,线缆可进行收线和放线,并且通过在绕线机构中设置线缆支撑架,将线缆支撑架安装在回转盘上,使得线缆支撑架能够跟随回转盘一同转动,在线缆放线时,未缠绕于绕线轮的线缆也能绕设于线缆支撑架上,使得无论在线缆进行收线还是放线时,都能对线缆进行收纳,避免了线缆的缠绕和打结,因而不会使线缆长期遭受缠绕和捆绑进而导致线缆外部的绝缘层发生变形和断裂的现象的发生,且上述绕线机构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便于安装,能够广泛应用于所有具有回转功能的机械设备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回转装置的轴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回转装置的另一角度的轴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回转装置;100、回转盘;101、夹持间隙;200、绕线机构;210、底座;220、绕线轮;221、第二绕线槽;230、线缆支撑架;231、第一绕线槽;240、主动轮;250、从动轮;260、传动件;270、换向轮;271、第三绕线槽;300、线缆;400、第一传动轴;500、第二传动轴;600、第三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液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液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绕线机构、回转装置及自动翻转设备。其中自动翻转设备包括回转装置,回转装置包括绕线机构,自动翻转设备用于在将工件从一个工位传输至另一个工位的过程中利用回转装置对其进行翻转,以使工作人员便于对工件的内部进行清洗,绕线机构用于对回转装置的线缆进行缠绕和收纳,以避免线缆发生相互缠绕和打结的现象。
下面以绕线机构为一种回转装置的绕线机构为例,并以回转装置为用于对管桩模具进行翻转的自动翻转设备的回转装置为例,对本申请中绕线机构的结构,及回转装置的部分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绕线机构不限于用在自动翻转设备的回转装置中,也可以用在任何具有回转功能的设备中,在此不作限定。
以下结合图1至图4,介绍本申请所提供的绕线机构和回转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
一种自动翻转设备,包括如图1和图2所示的回转装置10,回转装置10包括回转盘100、绕线机构200和用于为回转装置10供气和/或供油的线缆300,回转盘100具有一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间隙101,且回转盘100能够可活动地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使得夹持于夹持间隙101中的工件能够跟随回转盘100一同转动,从而实现对工件(例如管桩模具的半模)进行翻转,以便于对工件的内部进行清洗的目的。线缆300的一端连接于回转盘100,一端连接于绕线机构200,绕线机构200用于在回转盘100转动时,对线缆300进行收线和放线,以避免线缆300的缠绕和打结。
具体地,绕线机构200包括底座210、绕线轮220和线缆支撑架230。其中回转盘100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座210上,绕线轮220通过第一传动轴400可转动地配接于底座210,并能可受控地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绕线轮220用于供线缆300缠绕,以使绕线轮220在转动时能够实现对线缆300的收线和放线。线缆支撑架230安装于回转盘100上,并与绕线轮220间隔设置,优选地,回转盘100设置于底座210在一竖直方向(图中Y方向)上的上方,线缆支撑架230与绕线轮220在该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线缆支撑架230能够跟随回转盘100一同绕回转盘100的中心轴线转动,以用于在线缆300放线时供线缆300未缠绕于绕线轮220的部分进行缠绕,从而能够对线缆300进行收纳。
在一个实施例中,线缆支撑架230呈圆弧形,圆弧形的线缆支撑架230环绕于回转盘100的中心轴线,使得回转盘100在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时,线缆300可部分绕设于线缆支撑架230。较佳地,线缆支撑架230具有第一绕线槽231,第一绕线槽231在线缆支撑架230的径向方向上的一侧开口,且贯穿线缆支撑架230在自身弧长方向上的相对两端,以能使线缆300在部分缠绕于线缆支撑架230上时能收容于该第一绕线槽231中,避免线缆300在缠绕于线缆支撑架230时从线缆支撑架230脱落。
如此,从纸面外朝向纸面的方向观察,如图1和图2所示,当绕线轮220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沿一顺时针方向正转时,回转盘100也同时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翻转半模,与此同时,线缆300绕设于绕线轮220的部分相应减少,从而实现对线缆300的放线,且线缆300被放出的部分绕设于线缆支撑架230,实现了收纳线缆300并使线缆300整齐美观的效果。当绕线轮220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沿与顺时针方向相反的逆时针方向反转时,回转盘100也同时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恢复到初始位置,与此同时,线缆300绕设于绕线轮220的部分相应增加,线缆300与线缆支撑架230脱离,从而实现对线缆300的收线。正是通过在回转盘100上安装了线缆支撑架230,无论在线缆300进行收线还是放线时,都能对线缆300进行收纳,避免了线缆300的缠绕和打结,因而不会使线缆300长期遭受缠绕和捆绑导致线缆300外部的绝缘层发生变形和断裂的现象。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绕线机构200还包括主动轮240和从动轮250,主动轮240通过与第一传动轴400平行设置的第二传动轴500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210,从动轮250与绕线轮220同轴设置,并共同套设于第一传动轴400。主动轮240和从动轮250相互传动连接,例如在图中的实施方式中,主动轮240与从动轮250通过传动件260相互传动连接,传动件260的一端套设于主动轮240,另一端套设于从动轮250,传动件260可以是同步带或链条等,也可以是主动轮240和从动轮250不通过传动件260而直接相互传动连接,例如主动轮240和从动轮250均为齿轮时,即可直接相互啮合以实现传动连接。
如此,当第二传动轴500在外部驱动源的驱动下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时,主动轮240也绕自身的中心轴线(即第二传动轴500的中心轴线)转动,由于主动轮240与从动轮250相互传动连接,从动轮250和绕线轮220也随之绕自身的中心轴线同步转动,并且回转盘100也能同时传动连接于第二传动轴500,从而只需一个驱动源便能够使回转盘100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的同时,还能实现线缆300在绕线轮220上的收线和放线,无需多个驱动源,简化了机械结构,且达到了节能和节约了制造成本的目的。
较佳地,主动轮240的外径小于从动轮250的外径,且绕线轮220的外径大于从动轮250的外径,使得从动轮250和绕线轮220的转速小于主动轮240的转速,达到了减速的目的,避免了线缆300的过快缠绕。更佳地,绕线轮220的外周缘开设有沿绕线轮220的周向延伸并环绕绕线轮220的中心轴线的第二绕线槽221,使得线缆300在绕设于绕线轮220时也不易从绕线轮220脱落。
作为对以上实施例的改进,绕线机构200还包括换向轮270,换向轮270通过与第一传动轴400及第二传动轴500平行的第三传动轴600可转动地配接于底座210,并与绕线轮220间隔设置,线缆300部分绕设于换向轮270,以使线缆300自绕线轮220延伸至回转盘100的延伸方向能够被换向轮270改变。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换向轮270与绕线轮220在水平方向上(图中X方向)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线缆300能够被换向轮270更好地张紧,避免了线缆300的缠绕和打结。进一步地,换向轮270的外周缘也开设有类似于第二绕线槽221的第三绕线槽271,其作用也是为了使线缆300绕设于换向轮270时不易从换向轮270脱落。
如此,通过在回转机构中设置绕线机构200,实现了回转装置10中线缆300的自动收线和放线,相比传统的采用拖链走线的方式,不但在结构更简单的同时也能达到也能使线缆300的走线简洁整齐的效果,而且维护更方便,有效地降低了维护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绕线轮,用于供线缆缠绕,所述绕线轮通过第一传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并能可受控地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沿一顺时针方向正转或沿一与所述顺时针方向相反的逆时针方向反转;当所述绕线轮正转时,所述线缆绕设于所述绕线轮的部分能够减少而实现对所述线缆的放线,当所述绕线轮反转时,所述线缆绕设于所述绕线轮的部分能够增加而实现对所述线缆的收线;以及
线缆支撑架,与所述绕线轮间隔设置,所述线缆支撑架用于安装在一回转盘上,并能跟随所述回转盘一同转动,当所述线缆放线时,所述线缆部分绕设于所述线缆支撑架上,当所述线缆收线时,所述线缆脱离所述线缆支撑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支撑架具有第一绕线槽,所述线缆支撑架呈圆弧形,所述第一绕线槽在所述线缆支撑架的径向方向上的一侧开口,且贯穿所述线缆支撑架在自身弧长方向上的相对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支撑架与所述绕线轮在一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相互传动连接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平行设置的第二传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从动轮与所述绕线轮同轴设置,并共同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主动轮能在外力作用下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以带动所述从动轮和所述绕线轮一同绕自身的中心轴线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主动轮,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传动件相互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的外径小于所述从动轮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换向轮,所述换向轮通过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平行的第三传动轴可转动地配接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绕线轮间隔设置,所述换向轮用于改变所述线缆自所述绕线轮延伸至所述回转盘的延伸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轮与所述绕线轮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
9.一种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转盘,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回转盘能够可受控地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的线缆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回转盘上。
10.一种自动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转装置。
CN202320186041.9U 2023-02-09 2023-02-09 绕线机构、回转装置及自动翻转设备 Active CN219255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6041.9U CN219255977U (zh) 2023-02-09 2023-02-09 绕线机构、回转装置及自动翻转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6041.9U CN219255977U (zh) 2023-02-09 2023-02-09 绕线机构、回转装置及自动翻转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5977U true CN219255977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6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86041.9U Active CN219255977U (zh) 2023-02-09 2023-02-09 绕线机构、回转装置及自动翻转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5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48994Y (zh) 一种电缆卷线器
CN210084657U (zh) 一种用于柔性线缆收放的卷缆机构
CN202245525U (zh) 一种自动绕线退料装置
CN112027796B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绕线装置
CN219255977U (zh) 绕线机构、回转装置及自动翻转设备
CN107555264A (zh) 一种电缆用绕线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JP4549459B2 (ja) ケーブルビート製造方法
CN104404801A (zh)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束的收线装置
CN210594646U (zh) 一种设置行星式绕线盘的双盘收线机
CN110371404A (zh) 一种自缠绕盘管装置
CN206857854U (zh) 卷线机进线机构
CN105220547B (zh) 一种全自动钢丝绳加捻和退捻装置
CN205772371U (zh) 一种应用于光缆自动裁剪设备上的送线机构
CN211848613U (zh) 一种钢绞线成绳装置
CN219990824U (zh) 自动张紧绕线机构和回转装置
CN211077993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电线电缆收卷装置
CN210480483U (zh) 一种软管包装装置
CN207404625U (zh) 一种电缆用绕线装置
CN209618583U (zh) 一种多用途盘管装置
CN101391717B (zh) 异型线翻转装置
CN211895503U (zh) 一种简易高效绕线机
CN219971502U (zh) 一种电缆线收放装置
CN220200866U (zh) 一种改良的非沥青基防水卷材成卷机
CN221026876U (zh) 一种带有布线结构的绕线盘
CN210133761U (zh) 一种渔网生产用放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