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1156U - 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 - Google Patents

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1156U
CN219251156U CN202222542473.7U CN202222542473U CN219251156U CN 219251156 U CN219251156 U CN 219251156U CN 202222542473 U CN202222542473 U CN 202222542473U CN 219251156 U CN219251156 U CN 219251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blood
pipe
return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424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浩杰
王河东
李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chuang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ongchuang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ongchuang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ongchuang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424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1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1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11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血管导流用双腔插管包括引入管与回流管,其中:引入管一端开设有第一引流口,其另一端开设有吸引接口;回流管设置于引入管的外侧面上,回流管在靠近第一引流口的管壁上开设有回流口,且在靠近吸引接口的一端开设有回流接口,沿回流管内流体的流向,回流管的管体直径逐渐减小;第一引流口与回流口均插入至血管中,吸引接口与回流接口均连接于氧合器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回流管不会占用引入管的内部空间,可保证导入至引入管内血液流速的稳定,提高ECMO系统的氧合效率,且可有效提高回流管重新导入血管内的氧合血液回流速度,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介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
背景技术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技术的一种,通过泵将患者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器氧合并排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再将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承担气体交换和/或部分血液循环,使心肺得以充分休息,从而为原发病的诊疗争取时间,应用于常规生命支持无效的各种急性循环和/或呼吸衰竭。
按照ECMO系统支持的方式和目的,分为静脉—静脉ECMO系统和静脉—动脉ECMO系统,静脉—静脉ECMO系统仅适用于肺功能损伤,对心脏无支持作用,而静脉—动脉ECMO系统可以对心脏和肺同时进行支持,静脉血经静脉引流管引出体外,氧合后经动脉插管注入体内,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合血液和有效的循环支持。传统的双部位单腔插管存在严重的再循环,且操作繁琐,存在感染、出血等病发症发生的概率,故市场上多用双腔插管来替代原有的单腔插管。插管在血液导流过程中需要保持较高的流量,以维持足够的生命支持。而现有的双腔插管均是将回流管设置于引流管内部,回流管会占用引入管的空间,导致引流管中血液流速波动,严重影响ECMO系统的氧合效率,且氧合血液在回流管中回流速度过慢,ECMO系统的治疗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双腔插管中引流管引入的血液流速波动,严重影响ECMO系统的氧合效率,且回流管中氧合血液回流速度过慢的问题,提供一种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
一种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包括:
引入管,一端开设有第一引流口,其另一端开设有吸引接口;
回流管,设置于所述引入管的外侧面上,所述回流管在靠近所述第一引流口的管壁上开设有回流口,且在靠近所述吸引接口的一端开设有回流接口,沿所述回流管内流体的流向,所述回流管的管体直径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引流口与所述回流口均插入至血管中,所述吸引接口与所述回流接口均连接于氧合器上。
上述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可将其一端插入至血管中,另一端连接于氧合器上,在对患者进行ECMO系统疗法时,血管中的血液可通过第一引流口导入至引入管中,并通过吸引接口流入至ECMO系统中进行氧合,氧合血液通过回流接口流入至回流管中,并通过回流口重新导入至血管中,通过ECMO系统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合血液和有效的循环支持。并且,回流管设置于引入管的外侧面上,不会占用引入管的内部空间,可保证导入至引入管内血液流速的稳定,提高ECMO系统的氧合效率,另外,沿回流管内流体的流向,回流管的管体直径逐渐减小,可有效提高回流管重新导入血管内的氧合血液回流速度,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流口的开口截面倾斜于所述引入管的外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流管在靠近所述第一引流口的端部具有一端点,所述回流口靠近所述端点开设于所述回流管的管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入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多个第二引流口,多个所述第二引流口均位于所述引入管靠近所述第一引流口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一引流口插入至所述血管中时,多个所述第二引流口也均插入至所述血管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入管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环均位于所述引入管靠近所述第一引流口的一侧,且与多个所述第二引流口错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套管,多个所述支撑环均套设于所述引入管的外侧面上,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引入管靠近所述第一引流口的端部,且包覆于多个所述支撑环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引流口同时贯通所述引入管与所述套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鲁尔接头,所述鲁尔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吸引接口、所述回流接口均连接,其另一端插接于所述氧合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医用导管,所述医用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引接口、所述回流接口均连接,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鲁尔接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入管的管体直径在其延伸方向上保持不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入管的直径与回流管的直径变化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
110、引入管;111、第一引流口;112、吸引接口;113、第二引流口;114、支撑环;
120、回流管;121、回流口;122、回流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的一端插入至血管中,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的另一端连接于氧合器(ECMO系统,图示未示出)上,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包括引入管110与回流管120,通过ECMO系统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合血液和有效的循环支持。
引入管11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引流口111,引入管110的另一端开设有吸引接口112,其中,第一引流口111与吸引接口112均贯通引入管110,并且吸引接口112通过注塑的方式与引入管110一体成型,以简化引入管110的成型工艺,节省引入管110的制造成本。
回流管120并列设置于引入管110的外侧面上,并且回流管120的延伸方向与引入管110的延伸方向一致,即回流管120与引入管110朝向同方向延伸。优选地,回流管120通过注塑的方式与引入管110一体成型。回流管120在靠近第一引流口111的管壁上开设有回流口121,回流管120在靠近吸引接口112的一端开设有回流接口122,同样地,回流口121与回流接口122分别位于回流管120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回流口121与回流接口122均贯通回流管120,并且回流口121与回流接口122均通过注塑的方式与回流管120一体成型,以简化回流管120的成型工艺,节省回流管120的制造成本。另外,沿回流管120内流体的流向,回流管120的管体直径逐渐减小。如图3所示,如将回流管120靠近回流接口122端部的直径设为d1,并将回流管120靠近回流口121端部的直径设为d2,则d1>d2,即回流管120的直径沿回流接口122至回流口121的方向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第一引流口111与回流口121均插入至血管中,吸引接口112与回流接口122均连接于氧合器上。在对患者进行ECMO系统疗法时,血管中的血液可通过第一引流口111导入至引入管110中,并通过吸引接口112流入至ECMO系统中进行氧合,在ECMO系统中进行氧合后的氧合血液通过回流接口122流入至回流管120中,并通过回流口121重新流入至血管中。
上述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回流管120并列设置于引入管110的外侧面上,回流管120不会占用引入管110的内部空间,引入管110在血液导流过程中不会发生直径的变化,可保证导入至引入管110内血液流速的稳定性,血液能稳定流入至ECMO系统中,可提高ECMO系统的氧合效率。另外,沿回流管120内流体的流向,回流管120的管体直径逐渐减小,可有效提高回流管120重新导入血管内的氧合血液回流速度,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回流口121的开口截面倾斜于引入管110的外侧面。在本实施例中,将回流口121的开口截面朝向引入管110的外侧面倾斜设置,回流口121的开口截面面积较大,以在回流口121处减缓通过回流管120导入至血管内的氧合血液回流速度,可以降低血栓发生的概率,并且在倾斜状的回流口121插入至血管中时,可减小血管的创口面积,在保证氧合血液供应量的同时防止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流管120在靠近第一引流口111的端部具有一端点,回流口121靠近端点开设于回流管120的管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回流管120在靠近第一引流口111的端部渐缩为一极限状态,回流管120在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锥形,且将回流口121靠近端点开设于回流管120的管壁上,可最大程度地提高回流管120导入至血管内氧合血液的回流速度,尤其对于病重患者,可有效提高氧合血液的供应量,氧合血液能够快速地提供给患者使用,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血液的氧合效率,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引入管110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引流口113,多个第二引流口113均贯通引入管110的侧壁,多个引流口均位于引入管110靠近第一引流口111的一侧,即多个第二引流口113均与第一引流口111位于同侧。并且,在第一引流口111插入至血管中时,多个第二引流口113也均插入至血管中,第一引流口111与多个第二引流口113协同进行血管内血液的汲取作业,以提高对于血管内血液的汲取量与及时性,将更多的血液导入至引入管110内,并通过吸引接口112流动至ECMO系统中进行氧合,提高血液的氧合效率。
为了提高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具体地,如图1所示,引入管110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环114,多个支撑环114在引入管110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若是引入管110采用柔性材料制备,在引入管110对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汲取作业时,由于引入管110的内外压强易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在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插入血管时,引入管110易发生变形或折弯;或是患者在长时间进行血液的氧合与回输过程中,由于患者动作的改变,引入管110也易发生变形或折弯。通过在引入管110上设置多个支撑环114,可提高引入管110的径向支撑强度,防止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引入管110的变形或折弯而导致血液堵塞,保证血液的循环供应,以提高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可靠性与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多个支撑环114均位于引入管110靠近第一引流口111的一侧,即多个支撑环114与第一引流口111同侧设置,并且多个支撑环114与多个第二引流口113错位设置,防止支撑环114的设置位置对第二引流口113造成干涉,以确保第二引流口113可与第一引流口111协同进行血管内血液的汲取作业。若是引入管110采用柔性材料制备,由于引入管110对血液的汲取作业仅发生于第一引流口111与多个第二引流口113处,故其靠近第一引流口111与多个第二引流口113的端部易因气压的变化而发生变形或折弯,或是在患者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引入管110也易因为患者动作的改变而发生变形或折弯。在引入管110靠近第一引流口111的端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环114,在降低引入管110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引入管110的径向支撑强度,防止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在插入血管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引入管110的变形折弯而导致血液堵塞,保证血液的循环供应,确保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可靠性。
其中,支撑环114的具体数量可根据第二引流口113的数量及分布范围进行设置,如,当第二引流口113的数量较少且分布范围较短时,支撑环114的数量可设置为较少;当第二引流口113的数量较多且分布范围较长时,支撑环114的数量可设置为较多。并且,若是引入管110采用柔性材料制备,支撑环114的具体数量还可根据血液的汲取速率、汲取量等需求进行设置,如,当血液的汲取速率与汲取量较低时,引入管110在靠近第一引流口111的端部发生变形或折弯的概率较低与程度较轻,故支撑环114的数量可设置为较少;当血液的汲取速率与汲取量较高时,引入管110在靠近第一引流口111的端部发生变形或折弯的概率较高与程度较重,故支撑环114的数量可设置为较多。对于支撑环114设置的具体数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还包括套管(图示未示出)。多个支撑环114均套设于引入管110的外侧面上,套管套设于引入管110靠近第一引流口111的端部,并且套管包覆于多个支撑环114的外侧面上,即多个支撑环114均位于引入管110外侧面与套管的内侧面之间。多个支撑环114均可对引入管110的外壁进行支撑,防止引入管11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的不良现象,保证血液的正常汲取与循环供应,并且支撑环114不会占用引入管110的内部空间,引入管110在血液导流过程中不会发生直径的变化,可保证导入至引入管110内血液流速的稳定性,血液能稳定流入至ECMO系统中,可提高ECMO系统的氧合效率。并且,第一引流口111同时贯通引入管110与套管,具体地,在将套管套设于引入管110靠近第一引流口111的端部后,在引入管110与套管重合的端部进行收口设计,以完成第一引流口111的成型设计。
另外,如图1所示,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还包括鲁尔接头(图示未示出)。鲁尔接头的一端既与吸引接口112相连接,又与回流接口122相连接,鲁尔接头的另一端插接于氧合器上。具体地,引入管110靠近吸引接口112的端部插入鲁尔接头中,回流管120靠近回流接口122的端部也插入鲁尔接头中,鲁尔接头的另一端插接于氧合器上。由于引入管110与回流管120通常全部埋设于皮肤之下,或部分埋设于皮肤之下,引入管110与回流管120无过多部分与氧合器(ECMO系统)连接,通过在引入管110与回流管120之间外接一个鲁尔接头,提供引入管110、回流管120与ECMO系统连接的操作空间,便于将引入管110、回流管120同时连接于ECMO系统上。
需要说明的是,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可以是仅通过鲁尔接头作为中间件连接氧合器上,在ECMO系统距离患者较远时,还可以在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与鲁尔接头之间外接有医用导管,将引入管110的吸引接口112插接于医用导管中,回流管120的回流接口122也插接于医用导管中,再将医用导管插接于鲁尔接头上,通过鲁尔接头连接于ECMO系统上,以延长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的导流路径。至于选用何种方式连接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100与ECMO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
为了保证由血管内导入至引入管110内血液流速的稳定性,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与图3所示,引入管110的直径在其延伸方向上保持不变。如图3所示,如将引入管110靠近吸引接口112端部的直径设为d3,并将引入管110靠近第一引流口111端部的直径设为d4,则d3=d4,即引入管110的直径在其延伸方向上保持不变。保持引入管110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直径不变,使导入至引入管110内血液的流量与流速大小不变,以保证由血管内导入至引入管110内血液流速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ECMO系统的氧合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入管,一端开设有第一引流口,其另一端开设有吸引接口;
回流管,设置于所述引入管的外侧面上,所述回流管在靠近所述第一引流口的管壁上开设有回流口,且在靠近所述吸引接口的一端开设有回流接口,沿所述回流管内流体的流向,所述回流管的管体直径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引流口与所述回流口均插入至血管中,所述吸引接口与所述回流接口均连接于氧合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口的开口截面倾斜于所述引入管的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在靠近所述第一引流口的端部具有一端点,所述回流口靠近所述端点开设于所述回流管的管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多个第二引流口,多个所述第二引流口均位于所述引入管靠近所述第一引流口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一引流口插入至所述血管中时,多个所述第二引流口也均插入至所述血管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管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环均位于所述引入管靠近所述第一引流口的一侧,且与多个所述第二引流口错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多个所述支撑环均套设于所述引入管的外侧面上,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引入管靠近所述第一引流口的端部,且包覆于多个所述支撑环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引流口同时贯通所述引入管与所述套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鲁尔接头,所述鲁尔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吸引接口、所述回流接口均连接,其另一端插接于所述氧合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医用导管,所述医用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引接口、所述回流接口均连接,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鲁尔接头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管的管体直径在其延伸方向上保持不变。
CN202222542473.7U 2022-09-26 2022-09-26 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 Active CN219251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42473.7U CN219251156U (zh) 2022-09-26 2022-09-26 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42473.7U CN219251156U (zh) 2022-09-26 2022-09-26 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1156U true CN219251156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1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42473.7U Active CN219251156U (zh) 2022-09-26 2022-09-26 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11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54097A (en) Combined percutaneous cardiopulmonary bypass (PBY) and intra-aortic balloon (IAB) access cannula
US9867926B2 (en) Dialysis catheter
AU659084B2 (en) Pre-curved dual lumen catheter
US5346471A (en) Dual lumen catheter
US20020188167A1 (en) Multilumen catheter for minimizing limb ischemia
US20060270895A1 (en) Multilumen catheter for minimizing limb ischemia
CN205698849U (zh) 带球囊冠状静脉窦抽吸导管
CN113521419A (zh) 连接vva-ecmo和/或vav-ecmo的颈内静脉引流回流插管
CN219251156U (zh) 血液导流用双腔插管
CN205391448U (zh) 一种冠状静脉窦抽吸导管
CN215537133U (zh) 连接vva-ecmo和/或vav-ecmo的颈内静脉引流回流插管
CN116271298A (zh) 一种房间隔穿刺双腔va-ecmo插管
US20200030574A1 (en) Multilumen Curved Split-tip Catheter
CN102553058B (zh) 逆向动脉插管
CN215938702U (zh) 一种用于血液导流的导管组件、能有效减少再循环的引流导管装置及体外生命支持系统
CN215608125U (zh) 带球囊的静脉插管
CN206404093U (zh) 一种辅助循环用双向动脉导管、控制系统
CN217187391U (zh) 一种用于体外循环的扁形双极静脉插管
CN113384764A (zh) 用于穿心房间隔的体外膜肺氧合插管
CN215134090U (zh) 新型腹水再回输装置
CN110898272A (zh) Ecmo侧支连接管
CN207755623U (zh) 一种猪颈内静脉插管
CN218793320U (zh) 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
CN213312770U (zh) 一种适用于微创心外科的椭圆截面插管
CN217162736U (zh) 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