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0195U - 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和磨牙诊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和磨牙诊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0195U
CN219250195U CN202320253780.5U CN202320253780U CN219250195U CN 219250195 U CN219250195 U CN 219250195U CN 202320253780 U CN202320253780 U CN 202320253780U CN 219250195 U CN219250195 U CN 219250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myoelectricity
electrode
wearab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37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明
尹易凡
李君实
黄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umei Beijing Microsystem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umei Beijing Microsystem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umei Beijing Microsystem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umei Beijing Microsystem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37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0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0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0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和磨牙诊断装置,肌电记录电极连接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肌电记录电极与电路板电连接,肌电记录电极适于可拆卸连接至人体的面部咬肌区域以采集该区域肌电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板。当肌电记录电极完成信号的获取后,通过插接口以及电极接口可以将信号发送至电路板中进行记录,从而完成信号的获取操作。与现有技术中庞大复杂的测量设备相比,采用本申请的方案无需将患者限制在设备旁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号的获取,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单位均可以进行测试,而且在夜间也可以直接睡眠时进行相关的测试操作,大大提高了使用便利性,从而有效地避免需要医护人员协助穿戴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和磨牙诊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和磨牙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磨牙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经常在夜间入睡后出现磨牙动作。长期磨牙会导致牙齿异常磨损,引发牙齿酸痛、松动、折断、炎症等多种疾病。
在获取磨牙症的病症信息时,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患者主动描述和医生观察患者牙齿磨损情况来诊断,而不是对患者夜间磨牙活动的直接监测证据,上述的方式无法及时精确地表征出患者磨牙症的主要情况。为此现有技术中医院通常需要患者直接采用肌电图采集仪器来获取患者面部咬肌的相关电信号。但是,上述的方式存在如下不足:首先,医院中使用的肌电图采集仪器通常为需要连接导联线使用的大型设备,患者被限制在设备旁边,无法满足夜间睡眠时咬肌肌电监测场景;其次,由于设备较为庞大,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睡眠监测,并同时进行相关的面部咬肌信号获取动作,上述的流程会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大量额外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在对磨牙症进行监测时设备庞大、不易进行诊断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包括: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其上设置有电极接口;电池,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电池通过一电流导通结构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用于为所述电路板进行供能;肌电记录电极,连接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肌电记录电极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肌电记录电极适于可拆卸连接至人体的面部咬肌区域以采集该区域肌电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肌电记录电极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肌电记录电极包括:柔性连接部,适于连接人体的面部咬肌区域以及所述壳体;柔性电路,其上设置有电极点;插接口,通过引线与所述电极点相连接,所述插接口适于插入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电极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连接部包括:皮肤背胶,适于粘贴至人体的面部咬肌区域;记录仪背胶,与所述皮肤背胶相连接,适于连接所述肌电记录电极,所述电极点设置在所述皮肤背胶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流导通结构包括:金属弹片,与所述电池的一极相接触,所述金属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第一电极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相对的一面上,适于与电池的另一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弹片跨设在所述电池上,所述金属弹片的两端分别形成插头,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与所述插头相连接的第二电极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还包括第一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壳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一磁性部嵌入所述卡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触点开口,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触点开口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铜柱,所述铜柱穿过所述触点开口伸出所述下壳体并形成底部触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指示灯开孔,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指示灯开孔相对应的发光设备。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光柱,设置在所述指示灯开孔以及所述发光设备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所述电路板包括:肌电采集模块,接收并处理所述肌电记录电极采集的肌电信号;体动采集模块,包括采集用户头部运动信息的加速度计,用于判别肌电信号波动是否为头部活动引入的伪迹;微控制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肌电采集模块和所述体动采集模块所采集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还包括声音采集模块,所述声音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周围环境声音的麦克风,用于判别肌电信号波动是否伴随磨牙音,辅助判定肌电信号是否由磨牙产生;所述声音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输入至所述微控制器,由所述微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磨牙诊断装置,包括:仪器主机,其上设置有触摸屏;充电槽,设置在所述仪器主机上,所述充电槽中设置有内触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充电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槽中还设置有第二磁性部,所述第二磁性部适于与所述可穿戴记录仪内部的第一磁性部相互吸引。
进一步地,所述仪器主机中设置有存储器,所述充电槽中设置有内触点,所述可穿戴记录仪上设置有底部触点,所述内触点与通过所述底部触点适于将数据传输至所述存储器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磨牙诊断设备,所述仪器主机和所述可穿戴记录仪上分别对应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包括: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其上设置有电极接口;电池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通过一电流导通结构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用于为所述电路板进行供能;肌电记录电极连接至所述壳体外部,肌电记录电极与电路板电连接,肌电记录电极适于可拆卸连接至人体的面部咬肌区域以采集该区域肌电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板。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对患者面部咬肌的相关电信号的获取操作,通常采用大型设备,从而不方便患者进行及时诊治。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肌电记录电极连接至所述壳体外部,肌电记录电极与电路板电连接,肌电记录电极适于可拆卸连接至人体的面部咬肌区域以采集该区域肌电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板。
与现有技术中庞大复杂的测量设备相比,采用本申请的方案无需将患者限制在设备旁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号的获取,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单位均可以进行测试,而且在夜间也可以直接睡眠时进行相关的测试操作,大大提高了使用便利性;此外,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采用柔性结构,患者可以自行完成佩戴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需要医护人员协助穿戴的情况发生。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将肌电记录电极直接设置为柔性结构,也即包括柔性连接部以及柔性电路,通过柔性连接部可以直接作用在患者口腔位置,通过柔性电路上的电极点,可以实时获取患者的相关待测信号。当电极点完成信号的获取后,通过插接口以及电极接口可以将信号发送至电路板中进行记录,从而完成信号的获取操作。通过该结构可以高效快捷地实现对面部咬肌区域的信号获取动作,避免采用大型设备所带来的不便。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电路板还包括声音采集模块,所述声音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周围环境声音的麦克风,用于判别肌电信号波动是否伴随磨牙音,辅助判定肌电信号是否由磨牙产生;所述声音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输入至所述微控制器,由所述微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
通过获取磨牙声音,音频与肌电记录电极所获取的信号结合,可以综合判断面部咬肌区域的磨牙信号,从而更加精准地为后面的信号处理流程进行指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磨牙诊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磨牙诊断装置在仪器主机与可穿戴记录仪发生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的背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的可穿戴记录仪与肌电记录电极的装配及检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仪器主机;11-触摸屏;12-充电槽;13-内触点;
2-壳体;201-上壳体;2011-指示灯开孔;2012-上壳插接口开口;202-导光柱;203-金属弹片;204-电池;205-电路板;2051-第二电极连接部;2052-第一电极连接部;2053-电极接口;2054-发光设备;206-第一磁性部;207-下壳体;2071-触点开口;2072-下壳插接口;2073-卡槽;2074-卡扣;21-指示灯;22-壳体插接口;23-底部触点;
3-肌电记录电极;31-记录仪背胶;32-插接口;33-皮肤背胶;34-柔性电路;341-电极点;342-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如图1-图6所示,包括:
如图1所示,壳体2,内部设置有容纳腔;
具体的,对壳体2的材质不进行限定。其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也可以采用塑料材质或者橡胶材质制成,只要能够形成稳定的容纳腔结构即可;对壳体的形状不进行限定,其可以是规则形状,如立方体、锥形、椭圆形等常见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壳体的打开操作以实现对容纳腔内部结构的拆装,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7,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7之间可拆卸连接,对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7之间的连接结构不进行限定,如图5所示,连接结构可以直接采用卡扣2074。作为变型,连接结构也可以根据壳体形状的变化进行调整,如当壳体采用圆柱体时,连接结构自身可以采用螺纹连接。
电路板205,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其上设置有电极接口2053,相对应的,在壳体上设置有壳体插接口22,电极接口2053设置在壳体插接口22位置;
具体地,对电路板205自身的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数据的收集及存储操作即可。进一步地,电极接口2053自身安装在电路板205上,其作用是实现数据的传输。同时,为了实现对电极接口2053的漏出,实现对电极接口2053的稳定插接,如图5所示,在上壳体201上设置有上壳插接口开口2012,在下壳体207上设置有下壳插接口2072,上壳插接口开口2012以及下壳插接口2072均设置成缺口状,从而形成放置电极接口2053的空间,电极接口2053四周被该空间包围并夹紧,从而确保后续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连接稳定性。
电池204,与所述电路板205之间设置有电流导通结构,适于为所述电路板205进行供能;
本实施例中,对电流导通结构的结构不进行限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流导通结构可以是直接设置在电池204与电路板205之间的导线;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导通结构包括:金属弹片203,与所述电池204的一极相接触,所述金属弹片203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205相连接;
具体的,金属弹片203自身采用可导电材质制成,如铁片、铜片、铝片等,金属弹片203同时连接电池204的一极与电路板205,从而形成一条回路;同时为了形成另一条回路,在电路板205上设置有第一电极连接部2052,第一电极连接部2052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05与所述电池204相对的一面上,适于与电池204的另一极相连。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金属弹片203自身可以直接与电池204的正极相连接,位于电路板205上的第一电极连接部2052与电池204的负极相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金属弹片203与电池204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如图5所示,金属弹片203自身跨设在所述电池204上,所述金属弹片203的两端分别形成插头,所述电路板205上形成有与所述插头相连接的第二电极连接部2051,插头可以直接插入到第二电极连接部2051中,从而实现连接及通电操作;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插头与第二电极连接部2051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过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电池204作为供能设备,其可以采用传统的纽扣电池204,当放电充分后需要及时更换;作为变型,电池204也可以采用充电电池204,实现反复多次使用。
如图6所示,肌电记录电极3,连接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肌电记录电极3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肌电记录电极适于可拆卸连接至人体的面部咬肌区域以采集该区域肌电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板。
本实施例中,对肌电记录电极3自身的结构不进行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肌电记录电极3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肌电记录电极3包括:柔性连接部,适于连接待测试人员以及所述壳体;以及柔性电路34,其上设置有电极点341;插接口32,通过引线342与所述电极点341相连接,所述插接口32适于插入所述电极接口2053。
具体地,肌电记录电极3自身的作用是实现对待测目标信号的获取,并进一步通过插接口发送至电极接口2053内部。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将整个设备充分作用在待测试人员上,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柔性连接部这一结构,该结构与待测试人员相连后,可以直接贴覆在人体表面位置。对柔性连接部自身的结构不进行限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才有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绑带结构,绑带结构与壳体相连接,待测试人员绑上绑带后可以有效避免壳体与待测试人员发生分离;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柔性连接部包括:皮肤背胶33,适于与待测试者相连;记录仪背胶31,与所述皮肤背胶33相连接,适于连接所述肌电记录电极3,所述电极点341设置在所述皮肤背胶33中。
具体的,如图6所示的视角下,在皮肤背胶33的下表面设置有离型膜,使用时撕去离型膜与面部咬肌区域皮肤粘贴;记录仪背胶31用于粘贴固定壳体,未使用时表面覆盖有离型膜,使用时撕去离型膜与壳体粘贴。同时为了确保使用安全性,皮肤背胶33自身采用医学胶带制成,从而避免发生过敏、起泡等情况。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第一磁性部206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05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提供第一磁性部206自身的稳定性,避免其发生晃动。同时,通过设置第一磁性部206,当壳体自身需要稳定放置时,可以通过磁性将其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部206自身可以采用电磁结构,当通电后电磁结构具有磁性;作为变型,第一磁性部206自身采用磁石或磁钢这些永磁体材质。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一磁性部206自身在下壳体207中的结构稳定性,在下壳体207上形成有卡槽2073,所述第一磁性部206嵌入所述卡槽2073中。具体地,如图5所示,卡槽2073自身对称设置在第一磁性部206的两侧位置,从而避免第一磁性部206发生晃动。卡槽2073自身可以呈块状设置,也可以呈条状设置,还可以呈半圆形等结构设置,只要能够实现限位操作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下壳体207上设置有触点开口2071,所述电路板205上与所述触点开口2071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铜柱,所述铜柱穿过所述触点开口2071伸出所述下壳体207并形成底部触点23。进一步地,铜柱自身可以根据传输的需求进行设置,其可以设置成多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为了使待测试人员充分了解整个可穿戴设备自身的工作状态,在记录仪上设置有灯光提示功能。如图5所示,在上壳体201上设置有指示灯21,用于指示记录仪工作状态和无线连接状态,具体的,在壳体201上设置有指示灯开孔2011,所述电路板205上设置有与所述指示灯开孔2011相对应的发光设备2054。当电路板205启动后,发光设备2054启动,发光设备2054产生的光将通过指示灯开孔2011透出至外界。具体的,对发光设备2054的结构不进行限定,其可以采用二极管制成。同时,发光设备2054自身可以设置为多色结构,例如当正常工作时呈蓝光,当电池204容量不足时呈红光。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导光效率,避免发光设备2054产生的光发散,如图5所示,可穿戴记录仪还包括导光柱202,设置在所述指示灯开孔2011以及所述发光设备2054之间。本实施例中,导光柱202自身采用可透光材质制成,从而确保光路的稳定传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电路板还包括:
肌电采集模块,接收并处理所述肌电记录电极3采集的肌电信号;
具体地,肌电采集模块插接在记录仪上的柔性肌电记录电极直接采集原始肌电信号并输入记录仪,进一步经过放大、滤波、模数转换采样等信号处理;
体动采集模块,包括采集用户头部运动信息的加速度计,用于判别肌电信号波动是否为头部活动引入的伪迹;
具体地,首先提取同一时段内(如5秒)的加速度数据,若加速度变化显著,则表明该动作可能是由身体活动引入的伪迹;
举例来说,如在5秒内,加速度的变化率为50%甚至更高,可以认为加速度变化显著,此时可以认为身体变化产生了伪迹。
声音采集模块,由麦克风采集周围环境声音,用于判别肌电信号波动是否伴随磨牙音,辅助判定肌电信号是否由磨牙产生。
微控制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肌电采集模块和所述体动采集模块所采集的数据。
三个传感模块采集的数据均输入至微控制器,由微控制器进行数据压缩、分包等处理,进一步输入至无线通信模块并向外发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磨牙诊断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
仪器主机1,其上设置有触摸屏11;
充电槽12,设置在所述仪器主机1上,所述充电槽12中设置有内触点13;
实施例1中提供的可穿戴记录仪,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充电槽12内。
具体地,仪器主机1自身可以收集可穿戴记录仪的数据以及为可穿戴记录仪进行充电。同时,仪器主机1内置操作系统和专用软件,通过触摸屏11与用户交互,包括但不限于输入输出指令、显示信号波形、查看已测量数据和数据分析结果等。
进一步地,在可穿戴记录仪中设置有电池204,电池204自身采用充电电池204。在可穿戴记录仪上设置有底部触点23,在充电槽12中设置有相对应的内触点13,底部触点23与内触点13相互接触,使得仪器主机1与可穿戴记录仪之间可以完成电流传输,也即当可穿戴记录仪放入到充电槽12内部后,仪器主机1可以自动的为可穿戴记录仪进行充电操作。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上述操作,在仪器主机1和可穿戴记录仪中均设置有充电芯片,对此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不进行过多限定。
更进一步的,进一步地,所述仪器主机1中设置有存储器,所述充电槽12中设置有内触点13,所述可穿戴记录仪上设置有底部触点23,所述内触点13与通过所述底部触点23适于将数据传输至所述存储器中。通过底部触点23和内触点13的组合,实现将可穿戴记录仪内部的数据输出值仪器主机1中,在仪器主机1中设置有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芯片,在完成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后,通过仪器主机1上的触摸屏11可以进行显示,从而大大提高对信号处理的直观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有效地提高可穿戴记录仪在充电槽12中的安装稳定性,避免可穿戴记录仪发生脱出。在充电槽12中还设置有第二磁性部,所述第二磁性部适于与所述可穿戴记录仪内部的第一磁性部206相互吸引。
如图2所示,仪器主机1上设置有两个充电槽12,两个充电槽12可以分别放置一个可穿戴记录仪。当需要对咬肌肌电进行监测时,可以将两个可穿戴记录仪同时放置在口腔的两侧部位。
本实施例中,在仪器主机1和可穿戴记录仪上分别对应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其可以是蓝牙模块、wifi模块或者红外模块。工作状态下,仪器主机1和多个可穿戴记录仪之间通过无线方式通信,传输控制指令和可穿戴记录仪采集的数据。当仪器主机1关闭时,采集器处于休眠状态;当仪器主机1通电启动后,仪器主机1与配备的多个可穿戴记录仪自动完成无线连接,用户可通过仪器主机1的软件系统操作将其中一个或多个可穿戴记录仪断开连接并转为休眠状态,仅使用未休眠的记录仪;当仪器主机1关闭后,所有记录仪断开连接并转为休眠状态。同时,为了充分提醒患者或者医师整个设备的工作状态,可穿戴记录仪上的发光设备2054同步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6)

1.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
电路板(205),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
电池(204),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电池(204)通过一电流导通结构连接至所述电路板(205),用于为所述电路板(205)进行供能;
肌电记录电极(3),连接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肌电记录电极(3)与所述电路板(205)电连接,所述肌电记录电极(3)适于可拆卸连接至人体的面部咬肌区域以采集该区域肌电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板(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肌电记录电极(3)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壳体(2)外部,所述肌电记录电极(3)包括:
柔性连接部,适于连接人体的面部咬肌区域以及所述壳体;
柔性电路(34),其上设置有电极点(341);
插接口(32),通过引线(342)与所述电极点(341)相连接,所述插接口(32)适于插入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05)上的电极接口(20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包括:
皮肤背胶(33),适于粘贴至人体的面部咬肌区域;
记录仪背胶(31),与所述皮肤背胶(33)相连接,适于连接所述肌电记录电极(3),所述电极点(341)设置在所述皮肤背胶(33)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导通结构包括:
金属弹片(203),与所述电池(204)的一极相接触,所述金属弹片(203)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205)相连接;
第一电极连接部(2052),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相对的一面上,适于与电池的另一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片(203)跨设在所述电池上,所述金属弹片的两端分别形成插头,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与所述插头相连接的第二电极连接部(20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记录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磁性部(206),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05)与所述壳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201)以及下壳体(207),所述下壳体(207)上形成有卡槽(2073),所述第一磁性部(206)嵌入所述卡槽(2073)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触点开口(2071),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触点开口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铜柱,所述铜柱穿过所述触点开口伸出所述下壳体(207)并形成底部触点(2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指示灯开孔(2011),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指示灯开孔(2011)相对应的发光设备(205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记录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柱(202),设置在所述指示灯开孔(2011)以及所述发光设备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可穿戴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05)包括:
肌电采集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肌电记录电极(3)采集的肌电信号;
体动采集模块,包括采集用户头部运动信息的加速度计,用于判别肌电信号波动是否为头部活动引入的伪迹;
微控制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肌电采集模块和所述体动采集模块所采集的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穿戴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05)还包括声音采集模块,所述声音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周围环境声音的麦克风,所述声音采集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器通讯连接。
13.一种磨牙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仪器主机(1),其上设置有触摸屏;
充电槽(12),设置在所述仪器主机上,所述充电槽中设置有内触点;
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可穿戴记录仪,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充电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磨牙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槽中还设置有第二磁性部,所述第二磁性部适于与所述可穿戴记录仪内部的第一磁性部相互吸引。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磨牙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主机中设置有存储器,所述充电槽中设置有内触点(13),所述可穿戴记录仪上设置有底部触点,所述内触点(13)与通过所述底部触点(23)适于将数据传输至所述存储器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磨牙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主机(1)和所述可穿戴记录仪上分别对应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
CN202320253780.5U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和磨牙诊断装置 Active CN219250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3780.5U CN219250195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和磨牙诊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3780.5U CN219250195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和磨牙诊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0195U true CN219250195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7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3780.5U Active CN219250195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和磨牙诊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01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315468B2 (en) Head harness and wireless EEG monitoring system
US2012026509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cquiring uterine emg signals and wirelessly transmitting the same
WO2017041014A1 (en) Electroencephalogram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of the same
US20060155173A1 (en) Arrangement for monitoring of a patient
US11633139B2 (en) Self-contained EEG recording system
WO2017206461A1 (zh) 一种耳机式心电监护器
US2013019732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monitor, detect, diagnose and predict the separation/rupture of the uterine scar associated with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procedures
CN114711736A (zh) 一种用于智慧医疗健康分析的穿戴式终端、分析系统和方法
CN204698548U (zh) 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系统
CN219250195U (zh) 一种可穿戴记录仪和磨牙诊断装置
WO2024093827A1 (zh) 手表设备、生理音测量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3948386B (zh) 贴附式心电记录仪
CN203861220U (zh) 贴附式心电记录仪
RU2675752C2 (ru) Нательное диагнос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мониторинга электрокардиограммы (ЭКГ)
CN113925516A (zh) 一种穿戴式12导联心电仪装置
CN108937917A (zh) 一种基于单导联的可穿戴式心电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
CN204967912U (zh) 测呼吸频率的手机壳
CN212037517U (zh) 用于采集心电数据的便携式数据采集器
CN110025314B (zh) 一种可携带慢性呼吸疾病记录检测系统
CN219742712U (zh) 一种肌电记录电极、信号收集设备及磨牙诊断装置
CN213640934U (zh) 电子听诊器
CN215502996U (zh) 一种咳嗽信号采集装置及系统
CN211355460U (zh) 用于采集心电数据的便携式数据采集器
CN218585538U (zh) 一种咳嗽监测装置
CN215305971U (zh) 一种小巧便携式心电监护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