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7078U - 中夹片 - Google Patents

中夹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7078U
CN219247078U CN202223546968.3U CN202223546968U CN219247078U CN 219247078 U CN219247078 U CN 219247078U CN 202223546968 U CN202223546968 U CN 202223546968U CN 219247078 U CN219247078 U CN 219247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end
shell
parts
sides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696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明
何伟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angxiang Elect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ngxiang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ngxiang Elect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ngxiang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696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7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7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7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夹片,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该第一本体的前端两侧向外凸设有勾部;该第二本体于第一本体的后端向上延伸出,该第二本体上开设有多个供端子穿过的通槽,该第二本体的两侧均向外延伸出有用于与外壳接触的第一接地部,该第一接地部的后端具有横向折料线;该第三本体与第二本体的上端向后延伸出。通过在第二本体的两侧均向外延伸出有用于与外壳接触的第一接地部,接触部的侧壁与外壳接触导通,在配合第一接地部的后端具有横向折料线,折料时,接触部的后端也可能发生极其轻微的向下弯折变形,但不影响接触部的侧壁与外壳接触导通。

Description

中夹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夹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中夹片。
背景技术
接插件也叫连接器。国内也称作接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接插件,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公端与母端经由接触后能够传递讯息或电流,也称之为连接器。USB Type C作为一个全新的结构产品,具有正反面插、传输快的特点,并且为了达到高频的传输效果,在USB Type C内设有中隔片用于屏蔽干扰信号,防止端子因为信号的原因互相干扰。
为提高中夹片的屏蔽效果,大多都会选择与外壳导通接地,现有的中夹片冲压成型后,其折料线100为竖向折料线,折料后,其接地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向下弯折变形,导致中夹片与外壳接触不稳定。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中夹片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夹片,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中夹片与外壳接触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中夹片,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该第一本体的前端两侧向外凸设有勾部;该第二本体于第一本体的后端向上延伸出,该第二本体上开设有多个供端子穿过的通槽,该第二本体的两侧均向外延伸出有用于与外壳接触的第一接地部,该第一接地部的后端具有横向折料线;该第三本体与第二本体的上端向后延伸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一勾部上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本体的两侧均向外延伸出有用于与外壳接触的第二接地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本体的后端向下延伸有用于埋在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槽为上下延伸的条形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第二本体的两侧均向外延伸出有用于与外壳接触的第一接地部,接触部的侧壁与外壳接触导通,在配合第一接地部的后端具有横向折料线,折料时,接触部的后端也可能发生极其轻微的向下弯折变形,但不影响接触部的侧壁与外壳接触导通。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中夹片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第一本体 11、勾部11
12、第一固定孔 13、第二固定孔
20、第二本体 21、通槽
22、第一接地部 221、横向折料线
30、第三本体 31、第二接地部
32、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本体10、第二本体20以及第三本体30。
该第一本体10的前端两侧向外凸设有勾部11;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勾部11上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2;另外,该第一本体1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13。
该第二本体20于第一本体10的后端向上延伸出,该第二本体20上开设有多个供端子穿过的通槽21,该第二本体20的两侧均向外延伸出有用于与外壳接触的第一接地部22,该第一接地部22的后端具有横向折料线221;在本实施例中,该通槽21为上下延伸的条形槽。
该第三本体30与第二本体20的上端向后延伸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本体30的两侧均向外延伸出有用于与外壳接触的第二接地部31;另外,该第三本体30的后端向下延伸有用于埋在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片32。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第二本体的两侧均向外延伸出有用于与外壳接触的第一接地部,接触部的侧壁与外壳接触导通,在配合第一接地部的后端具有横向折料线,折料时,接触部的后端也可能发生极其轻微的向下弯折变形,但不影响接触部的侧壁与外壳接触导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中夹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该第一本体的前端两侧向外凸设有勾部;该第二本体于第一本体的后端向上延伸出,该第二本体上开设有多个供端子穿过的通槽,该第二本体的两侧均向外延伸出有用于与外壳接触的第一接地部,该第一接地部的后端具有横向折料线;该第三本体与第二本体的上端向后延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夹片,其特征在于:每一勾部上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本体的两侧均向外延伸出有用于与外壳接触的第二接地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本体的后端向下延伸有用于埋在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为上下延伸的条形槽。
CN202223546968.3U 2022-12-30 2022-12-30 中夹片 Active CN219247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6968.3U CN219247078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中夹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6968.3U CN219247078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中夹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7078U true CN219247078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9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6968.3U Active CN219247078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中夹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70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43350U (zh) 电连接器
CN103811889B (zh) 通配型七针usb插座、七针usb插头及其连接器组件
CN109861035B (zh) 高速连接器
CN203850558U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210489984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
CN104092059A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202196951U (zh) 板端连接器
CN109004400B (zh) 卡缘连接器
CN208111733U (zh) 连接端子
CN217691950U (zh) 电连接器
CN208862210U (zh) 一种btb连接器
CN219247078U (zh) 中夹片
CN210272880U (zh) 接地可靠的Type-C连接器
CN205621906U (zh) USB Type-C连接器用弹性插接件
CN212011375U (zh) 一种插接式连接器
CN109119787B (zh) 电连接器
CN201570643U (zh) 用于连接技术的对插机构
CN212412326U (zh) 结构稳固的Type-C 连接器
CN220856961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3816601U (zh) 可斜插拔的连接器
CN21672032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9874154U (zh) 可叠加使用的紧凑型连接器
CN208315874U (zh) 便于生产组装的Type-C连接器
CN208873933U (zh) 一种条形连接器
CN218525861U (zh) 一种pcb板导通的转接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