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7073U - 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47073U CN219247073U CN202320710760.6U CN202320710760U CN219247073U CN 219247073 U CN219247073 U CN 219247073U CN 202320710760 U CN202320710760 U CN 202320710760U CN 219247073 U CN219247073 U CN 2192470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insulator
- electric
- bidirectional
- connector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01297 Zn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包括双向连接器,以及板端连接器,双向连接器包括双向插接壳体、设于双向插接壳体内的第一绝缘体、以及安装在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一接电端子,双向插接壳体内设有插接腔,插接腔包括第一端、固定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绝缘体设于固定端内,第一接电端子的一端朝向第一端延伸、另一端朝向第二端延伸;板端连接器包括插接套筒、设于插接套筒内的第二绝缘体、以及安装在第二绝缘体内的第二接电端子,插接套筒设有弹性接触端,弹性接触端用于插入至第二端,第二接电端子设有接电插孔,接电插孔用于配合第一接电端子。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汽车连接器插接,提升插接行程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现有连接器在汽车行业使用中,有些连接器需要双向对插形成转接配合,现有的双向对插连接器使用中存在配合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容易出现插接行程不够,导致接触不稳定等情况,影响连接器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板端连接器插接配合的不足,应用于汽车连接器插接,提升插接行程和稳定性的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包括双向连接器,以及板端连接器,所述双向连接器包括双向插接壳体、设于双向插接壳体内的第一绝缘体、以及安装在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一接电端子,所述双向插接壳体内设有插接腔,所述插接腔包括第一端、固定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绝缘体设于固定端内,所述第一接电端子的一端朝向第一端延伸、另一端朝向第二端延伸;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插接套筒、设于插接套筒内的第二绝缘体、以及安装在第二绝缘体内的第二接电端子,所述插接套筒设有弹性接触端,所述弹性接触端用于插入至第二端,所述第二接电端子设有接电插孔,所述接电插孔用于配合第一接电端子。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双向插接壳体位于固定端的外沿设有装配环,所述装配环一体成型在双向插接壳体的外径。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端与固定端之间设有密封台阶,所述密封台阶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第一绝缘体将密封圈压紧密封在密封台阶上。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端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用于第一绝缘体限位,所述第一绝缘体开设有固定插孔,所述第一接电端子的一端穿过固定插孔和密封圈、并朝向第一端延伸。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端的开口处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弹性接触端导向。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套筒远离弹性接触端的一侧设有接电焊盘,所述接电焊盘设有多个。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弹性接触端的外径呈环向开设有多个弹力槽,所述弹性接触端的外径设有接触圈,所述接触圈用于接触第二端。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绝缘体开设有插接避空槽,所述第二接电端子的一端伸入至插接避空槽内、并开设有张力槽,所述张力槽的一面连通至接电插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绝缘体设有板端压槽,所述板端压槽用于将第二接电端子压紧在板端。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接电端子设有接电引脚,所述板端压槽用于将接电引脚压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的连接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向连接器配合板端连接器,双向连接器相当于做了个转接作用,通过第二端与插接套筒配合,配合后使得第一接电端子插入至第二接电端子的接电插孔内形成了导电连接和传输,插接方便,连接稳定,第一端则可以配合连接器进行连接导电,延长了板端连接器的连接行程,提升插接的方便性,解决了现有板端连接器插接配合的不足,应用于汽车连接器插接,提升插接行程和稳定性。具体是,设置了双向连接器,以及板端连接器,所述双向连接器包括双向插接壳体、设于双向插接壳体内的第一绝缘体、以及安装在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一接电端子,所述双向插接壳体内设有插接腔,所述插接腔包括第一端、固定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绝缘体设于固定端内,所述第一接电端子的一端朝向第一端延伸、另一端朝向第二端延伸;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插接套筒、设于插接套筒内的第二绝缘体、以及安装在第二绝缘体内的第二接电端子,所述插接套筒设有弹性接触端,所述弹性接触端用于插入至第二端,所述第二接电端子设有接电插孔,所述接电插孔用于配合第一接电端子。在连接器对插过程中,插接套筒插入至第二端,通过弹性接触端与第二端的内径接触导电,同时第一接电端子也插入至第二接电端子的接电插孔内,形成了双接触导电连接,插接壳体本身采用锌合金材料成型,具有导电作用,作为转接导电结构,导电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双向连接器1、双向插接壳体11、第一端111、密封台阶1111、密封圈1112、固定端112、限位台阶1121、第二端113、导向斜面1131、装配环114、第一绝缘体12、第一接电端子13、
板端连接器2、插接套筒21、弹性接触端211、弹力槽2111、接触圈2112、接电焊盘212、第二绝缘体22、插接避空槽221、板端压槽222、第二接电端子23、接电插孔231、张力槽232、接电引脚2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涉及了一种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设置了双向连接器1,以及板端连接器2,所述双向连接器1包括双向插接壳体11、设于双向插接壳体11内的第一绝缘体12、以及安装在第一绝缘体12内的第一接电端子13,所述双向插接壳体11内设有插接腔,所述插接腔包括第一端111、固定端112、以及第二端113,所述第一绝缘体12设于固定端112内,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的一端朝向第一端111延伸、另一端朝向第二端113延伸;所述板端连接器2包括插接套筒21、设于插接套筒21内的第二绝缘体22、以及安装在第二绝缘体22内的第二接电端子23,所述插接套筒21设有弹性接触端211,所述弹性接触端211用于插入至第二端113,所述第二接电端子23设有接电插孔231,所述接电插孔231用于配合第一接电端子13。
双向插接壳体11位于固定端112的外沿设有装配环114,所述装配环114一体成型在双向插接壳体11的外径,通过装配环114用于结构的装配和插接使用,用于结构限位和装配,提升稳定性。
第一端111与固定端112之间设有密封台阶1111,所述密封台阶1111上安装有密封圈1112,所述第一绝缘体12将密封圈1112压紧密封在密封台阶1111上,设置密封台阶1111和密封圈1112的配合,用于第一端111的结构进行密封连接配合,加强了结构内部的密封性和防水性,提升安全性。
固定端112设有限位台阶1121,所述限位台阶1121用于第一绝缘体12限位,所述第一绝缘体12开设有固定插孔,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的一端穿过固定插孔和密封圈1112、并朝向第一端111延伸,通过限位台阶1121用于第一绝缘体12安装限位,限位后保证结构精度和稳定性,也方便第一接电端子13安装在固定插孔内。
第二端113的开口处设有导向斜面1131,所述导向斜面1131用于弹性接触端211导向,设置导向斜面1131用于插接时导向,保证了连接器插接时的精度。
插接套筒21远离弹性接触端211的一侧设有接电焊盘212,所述接电焊盘212设有多个,通过接电焊盘212用于插接套筒21焊接在板端,方便导电接触。
弹性接触端211的外径呈环向开设有多个弹力槽2111,所述弹性接触端211的外径设有接触圈2112,所述接触圈2112用于接触第二端113,设置多个弹力槽2111用于接触圈2112提供弹力,形成张力作用,提升接触稳定性。
第二绝缘体22开设有插接避空槽221,所述第二接电端子23的一端伸入至插接避空槽221内、并开设有张力槽232,所述张力槽232的一面连通至接电插孔231,插接避空槽221用于第二接电端子23在插接时张力槽232的张合避让,方便第一接电端子13插入接触和夹紧。
第二绝缘体22设有板端压槽222,所述板端压槽222用于将第二接电端子23压紧在板端,进一步改进为,第二接电端子23设有接电引脚233,所述板端压槽222用于将接电引脚233压紧;通过板端压槽222将接电引脚233压紧固定,在后续焊接在板端时结构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向连接器1配合板端连接器2,双向连接器1相当于做了个转接作用,通过第二端113与插接套筒21配合,配合后使得第一接电端子13插入至第二接电端子23的接电插孔231内形成了导电连接和传输,插接方便,连接稳定,第一端111则可以配合连接器进行连接导电,延长了板端连接器2的连接行程,提升插接的方便性,解决了现有板端连接器2插接配合的不足,应用于汽车连接器插接,提升插接行程和稳定性。具体是,设置了双向连接器1,以及板端连接器2,所述双向连接器1包括双向插接壳体11、设于双向插接壳体11内的第一绝缘体12、以及安装在第一绝缘体12内的第一接电端子13,所述双向插接壳体11内设有插接腔,所述插接腔包括第一端111、固定端112、以及第二端113,所述第一绝缘体12设于固定端112内,所述第一接电端子13的一端朝向第一端111延伸、另一端朝向第二端113延伸;所述板端连接器2包括插接套筒21、设于插接套筒21内的第二绝缘体22、以及安装在第二绝缘体22内的第二接电端子23,所述插接套筒21设有弹性接触端211,所述弹性接触端211用于插入至第二端113,所述第二接电端子23设有接电插孔231,所述接电插孔231用于配合第一接电端子13。在连接器对插过程中,插接套筒21插入至第二端113,通过弹性接触端211与第二端113的内径接触导电,同时第一接电端子13也插入至第二接电端子23的接电插孔231内,形成了双接触导电连接,插接壳体本身采用锌合金材料成型,具有导电作用,作为转接导电结构,导电稳定。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向连接器,所述双向连接器包括双向插接壳体、设于双向插接壳体内的第一绝缘体、以及安装在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一接电端子,所述双向插接壳体内设有插接腔,所述插接腔包括第一端、固定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绝缘体设于固定端内,所述第一接电端子的一端朝向第一端延伸、另一端朝向第二端延伸;
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插接套筒、设于插接套筒内的第二绝缘体、以及安装在第二绝缘体内的第二接电端子,所述插接套筒设有弹性接触端,所述弹性接触端用于插入至第二端,所述第二接电端子设有接电插孔,所述接电插孔用于配合第一接电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插接壳体位于固定端的外沿设有装配环,所述装配环通过一体成型在双向插接壳体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固定端之间设有密封台阶,所述密封台阶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第一绝缘体将密封圈压紧密封在密封台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用于第一绝缘体限位,所述第一绝缘体开设有固定插孔,所述第一接电端子的一端穿过固定插孔和密封圈、并朝向第一端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的开口处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弹性接触端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套筒远离弹性接触端的一侧设有接电焊盘,所述接电焊盘设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端的外径呈环向开设有多个弹力槽,所述弹性接触端的外径设有接触圈,所述接触圈用于接触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体开设有插接避空槽,所述第二接电端子的一端伸入至插接避空槽内、并开设有张力槽,所述张力槽的一面连通至接电插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体设有板端压槽,所述板端压槽用于将第二接电端子压紧在板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电端子设有接电引脚,所述板端压槽用于将接电引脚压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10760.6U CN219247073U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10760.6U CN219247073U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47073U true CN219247073U (zh) | 2023-06-23 |
Family
ID=8681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710760.6U Active CN219247073U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47073U (zh) |
-
2023
- 2023-03-31 CN CN202320710760.6U patent/CN2192470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887646U (zh) | 线端连接器 | |
CN219246978U (zh) | 双头连接器 | |
CN219247073U (zh) | 双头对插连接器组件 | |
GB2319122A (en) | Bayonet electrical power coupling | |
CN219247075U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219477045U (zh) | 高频二合一连接器组件 | |
CN219477044U (zh) | 直头线端连接器 | |
CN117154441B (zh) | 高频二合一连接器组件 | |
CN218525804U (zh) | 一体式外圈密封板端连接器 | |
CN219040818U (zh) | 连接器 | |
CN218160929U (zh) | 一种储能连接器 | |
CN115882279A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109066142B (zh) | 可同步装配的电源连接器 | |
CN220233627U (zh) | 车载线端连接器 | |
CN219534921U (zh) | 一体式端子连接结构及连接器插头 | |
CN219696811U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214797825U (zh) | 一种高速以太网卧式连接器 | |
CN221596899U (zh) | 一种磁吸端子连接器 | |
CN219246981U (zh) | 板端母座连接器 | |
CN219247022U (zh) | 双向密封连接器 | |
CN220368185U (zh) | 直头线端连接器 | |
CN219247003U (zh) | 弯头线端连接器 | |
CN219246974U (zh) | 板端连接器 | |
CN220021681U (zh) | 一种电能传输机构 | |
CN219436266U (zh) | 一种电连接器的锁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156 Qiaozi Road, Changpi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SYNCONN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 Xiakeng Industrial Second Road, Changping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SYNCONN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