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5903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5903U
CN219245903U CN202320151967.4U CN202320151967U CN219245903U CN 219245903 U CN219245903 U CN 219245903U CN 202320151967 U CN202320151967 U CN 202320151967U CN 219245903 U CN219245903 U CN 219245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film
backlight module
guid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19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科
姚君乐
罗增昌
叶海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Wai Ch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Wai Ch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Wai Ch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Wai Ch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19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5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5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5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底壳、灯板、导光罩、多个灯珠、光学膜片及压框。在铁框内依次设置有灯板、导光罩和光学膜片,导光罩开设有导光槽,各导光槽以导光罩中心轴线矩阵状分布,灯板的第二面设置有多个灯珠,各灯珠也呈矩阵状分布,各灯珠的位置与各导光槽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将导光罩盖合于灯板上,使得每一灯珠容置于一导光槽内,能让每一灯珠在一导光槽内发光,且导光罩的材质为不透明且反光的材料制备得到,通过各导光槽对各灯珠进行分别导光,能够使得每一灯珠在导光槽内发光的光不会穿透至相邻的导光槽,避免影响相邻导光槽内的灯珠的发光效果,能避免各导光槽内的灯珠在发光时相互串光,从而提升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及发光稳定性。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的光源来自于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目前背光模组通常设置有导光板对各LED灯珠进行导光,但是,现有的背光模组容易存在发光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款发光效果好且稳定的背光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开设有一容纳槽;
灯板,所述灯板的第一面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连接;
导光罩,所述导光罩的第一面与所述灯板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导光罩开设有多个导光槽,各所述导光槽分别贯穿所述导光罩的第一面及第二面设置,各所述导光槽均匀设置于所述导光罩的中心轴线的两侧,且呈矩阵状分布;
多个灯珠,各所述灯珠分别与所述灯板的第二面连接,每一所述灯珠设置于一所述导光槽内;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面与所述导光罩的第二面连接;及
压框,所述压框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压框与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二面活动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罩为金属导光罩。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光槽的内侧壁设置有一反光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层为二氧化钛反光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槽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灯珠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灯珠的一端逐渐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胶层,所述固定胶层一面与所述灯板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固定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导光罩的第一面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热胶层,所述导热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导热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灯板的第一面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增光板、散光膜、增光膜及防窥膜,所述增光板与所述导光罩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增光板、所述散光膜、所述增光膜及所述防窥膜依次叠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压框与所述防窥膜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分别与所述防窥膜及所述压框活动粘接。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铁框内依次设置有灯板、导光罩和光学膜片,在导光罩开设有导光槽,各导光槽以导光罩中心轴线呈矩阵状分布,如此,可以保证各导光槽均匀分布,灯板的第二面设置有多个灯珠,各灯珠也呈矩阵状分布,各灯珠的位置与各导光槽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将导光罩盖合于灯板上,且使得每一灯珠容置于一导光槽内,能够使得每一灯珠在一导光槽内发光,且导光罩的材质为不透明且反光的材料制备得到,通过各导光槽对各灯珠进行分别导光,能够使得每一灯珠在导光槽内发光的光不会穿透至相邻的导光槽,从而避免影响相邻导光槽内的灯珠的发光效果,能够避免各导光槽内的灯珠在发光时相互串光,从而提升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及发光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背光模组;100、底壳;110、容纳槽;120、散热胶;200、灯板;210、灯珠;300、导光罩;310、导光槽;320、固定胶;400、光学膜片;410、增光板;420、散光膜;430、增光膜;440、防窥膜;500、压框;600、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及图2,一个实施例中,提供背光模组10,包括底壳100、灯板200、导光罩300、多个灯珠210、光学膜片400及压框500。所述底壳100开设有一容纳槽110。所述灯板200的第一面与所述容纳槽110的底部连接。所述导光罩300的第一面与所述灯板200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导光罩300开设有多个导光槽310,各所述导光槽310分别贯穿所述导光罩300的第一面及第二面设置,各所述导光槽310均匀设置于所述导光罩300的中心轴线的两侧,且呈矩阵状分布。各所述灯珠210分别与所述灯板200的第二面连接,每一所述灯珠210设置于一所述导光槽310内。所述光学膜片400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10内,所述光学膜片400的第一面与所述导光罩300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压框500与所述容纳槽110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压框500与所述光学膜片400的第二面活动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壳100为平板状结构,在底壳100的中部开设有一容纳槽110,容纳槽110的底部与灯板200的第一面连接,且固定安装在容纳槽110内,在灯板200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多个灯珠210,各灯珠210之间均匀设置于灯板200的中心轴线的两侧,且相互间隔设置,灯板200的第二面与导光罩300的第一面连接,导光罩300内开设有多个导光槽310,各导光槽310之间延导光罩300的中心轴线的两侧相互间隔设置,使得每一灯珠210设置在一导光槽310内,导光槽310的第二面与光学膜片400的第一面连接,光学膜片400的第二面与压框500连接,压框500与容纳槽110的侧壁活动抵接,本实施例中,灯板200、导光罩300及光学膜片400依次叠设于容纳槽110中,压框500与底壳100的形状相适配,压框500为中部具有窗口的框状结构,且与容纳槽110的内侧壁抵接,也就是说,压框500扣合于底壳100内,用于对光学膜片400起到压合作用,防止光学膜片400从容纳槽110中脱出,从而制备得到该背光模组10,具体的,在铁框内依次设置有灯板200、导光罩300和光学膜片400,在导光罩300开设有导光槽310,各导光槽310以导光罩300中心轴线呈矩阵状分布,如此,可以保证各导光槽310均匀分布,灯板200的第二面设置有多个灯珠210,各灯珠210也呈矩阵状分别,各灯珠210的位置与各导光槽310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将导光罩300盖合于灯板200上,且使得每一灯珠210容置于一导光槽310内,能够使得每一灯珠210在一导光槽310内发光,且导光罩300的材质为不透明且反光的材料制备得到,通过各导光槽310对各灯珠210进行分别导光,能够使得每一灯珠210在导光槽310内发光的光不会穿透至相邻的导光槽310,从而避免影响相邻导光槽310内的灯珠210的发光效果,能够避免各导光槽310内的灯珠210在发光时相互串光,从而提升背光模组10的发光效果及发光稳定性。
为了灯珠210更好的发光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罩300为金属导光罩300。具体的,在导光罩300内设置有多个导光槽310,各导光槽310内设置有一灯珠210,当用户通电使得灯珠210在导光槽310内发光时,灯珠210的部分光线会折射在导光槽310的侧壁,导光罩300采用不透明的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制备而得,灯珠210折射在导光槽310侧壁的光无法穿过导光槽310的侧壁,如此,能够避免灯珠210的光线会穿过导光槽310的侧壁影响相邻灯珠210的发光效果,且金属导光罩300的散热性能良好,可以对各灯珠210发光时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至环境中,从而大大提高该背光模组10的散热性能,有利于提高该背光模组10的使用寿命。
为了灯珠210更好的发光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光槽310的内侧壁设置有一反光层。具体的,当灯珠210在导光槽310内发光时,部分光线会折射之导光槽310的侧壁上,在导光槽310的内侧壁设置有一反光层,能够使得折射在反光槽内的光线通过反光层向灯珠210在导光槽310内发散的方向折射,如此,能够将光线发散的方向能够往灯珠210在导光槽310内发散的方向折射,能够提高灯珠210导光槽310内进行发光的亮度,使得各灯珠210的发光效果更好。
为了更好的反光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层为二氧化钛反光层。具体的,当灯珠210在导光槽310内发光时部分的光线会通过导光槽310内的反光层折射回导光槽310内,二氧化钛导光层的材质采用二氧化钛和胶水,通过将二氧化钛与胶水混合得道二氧化钛导光层,再而将二氧化钛导光层均匀的涂抹在导光槽310的内侧壁,如此,使得二氧化钛反光层能够对灯珠210发散在导光槽310侧壁的光线往灯珠210发光的方向反光,同时,二氧化钛有着具有无毒、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白度和光亮度的特性,能够符合背光模组10的使用需求。
为了导光槽310更好的发光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槽310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灯珠21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灯珠210的一端逐渐增大。具体的,灯珠210设置在导光槽310内,当灯珠210在导光槽310内发光时,光线沿着灯珠210面向的方向散发,导光槽310的横截面积由靠近灯珠210的一端向远离灯珠210的一端逐渐增大,如此,能够使得散发在导光槽310侧壁的光线通过反光层反射回来时形成一个折射角,将折射回来的光线往灯珠210发光的方向折射,能够增大灯珠210的散光面积的同时还能够增大灯珠210在导光槽310内发光时的发光面积,从而使得灯珠210在导光槽310发光的亮度高,这样,能让导光槽310达到更好的发光效果。
为了背光模组10更稳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胶320层,所述固定胶320层一面与所述灯板200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固定胶320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导光罩300的第一面连接。具体地,灯板200的第二面与导光罩300的第一面连接,在灯板200的第二面上设置有固定胶320层,固定胶320层的一面与灯板200的第二面连接,固定胶320层的另一面与导光罩300的第一面连接,能够使得导光罩300通过固定胶320层固定在灯板200的第二面上。
为了灯板200更好的散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导热胶层,所述导热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容纳槽110的底部连接,所述导热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灯板200的第一面连接。具体地,灯板200的第一面与容纳槽110的底部连接,在容纳槽110的底部设置有导热胶层,使得导热胶层的一面与容纳槽110的底部连接,导热胶层的另一面与灯板200的第一面连接,且导热胶层的材质为硅脂和胶水制备而得,如此,在灯板200通电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胶层传递至容纳槽110的底部,通过容纳槽110的底部能够传递到底壳100的外表面上,硅脂有着良好的散热性能,同时还有防尘、防震的特性,用在电器中还能起到加强防潮性能,能够符合背光模组10的使用需求,能够使得灯板200有着更好的散热效果。
为了背光模组10更好的发光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光学膜片400包括增光板410、散光膜420、增光膜430及防窥膜440,所述增光板410与所述导光罩300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增光板410、所述散光膜420、所述增光膜430及所述防窥膜440依次叠设于所述容纳槽110内,所述压框500与所述防窥膜440连接。具体的,光学膜片400由增光板410、散光膜420、增光膜430及防窥膜440依次通过固定膜片双面胶贴合组成,增光板410的第二面与导光罩300的第二面连接,增光板410的第一面与散光膜420的第二面贴合,散光膜420的第二面与增光膜430的第一面贴合,增光膜430的第二面与防窥膜440的第一面贴合,防窥膜440的第二面与压框500连接,灯珠210在导光槽310内发光,使得光线依次穿过增光板410、散光膜420、增光膜430及防窥膜440,光线穿过增光板410的第二面,增光板410的第一面能够使得光线更均匀的发散在散光膜420的第二面上,发散在散光膜420第二面的光线穿过散光膜420的第一面能够更均匀的发散在增光膜430的第二面上,光线穿过增光膜430,通过增光膜430的第一面向正面方向聚集能够提高亮度,再在增光膜430的的第二面上设置有防窥膜440,防窥膜440能够使得各灯珠210发出的光线供用户正面接收,能够增加用户隐私性的同时,还能提高背光模组10的发光效果。
为了更好的保护背光模组1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离型膜600,所述离型膜600分别与所述防窥膜440及所述压框500活动粘接。具体的,为了防止背光模组10在运输等过程中出现被刮花等意外,在防窥膜440与压框500连接的一面上设置有离型膜600,离型膜600分别与防窥膜440及压框500活动粘接,如此,当运输过程中因为路途颠簸或者人员失误造成的剐蹭时将会剐蹭到离型膜600上,避免剐蹭至背光模组10而影响背光模组10的发光效果及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组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面板,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显示屏及框架,所述背光模组10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显示屏固定在所述背光模组10上,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10的外侧,需要理解的是,所述显示装置话可以包括其他原件,在此不作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开设有一容纳槽;
灯板,所述灯板的第一面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连接;
导光罩,所述导光罩的第一面与所述灯板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导光罩开设有多个导光槽,各所述导光槽分别贯穿所述导光罩的第一面及第二面设置,各所述导光槽均匀设置于所述导光罩的中心轴线的两侧,且呈矩阵状分布;
多个灯珠,各所述灯珠分别与所述灯板的第二面连接,每一所述灯珠设置于一所述导光槽内;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面与所述导光罩的第二面连接;及
压框,所述压框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压框与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二面活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罩为金属导光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光槽的内侧壁设置有一反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二氧化钛反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槽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灯珠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灯珠的一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胶层,所述固定胶层一面与所述灯板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固定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导光罩的第一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胶层,所述导热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导热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灯板的第一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增光板、散光膜、增光膜及防窥膜,所述增光板与所述导光罩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增光板、所述散光膜、所述增光膜及所述防窥膜依次叠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压框与所述防窥膜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分别与所述防窥膜及所述压框活动粘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320151967.4U 2023-02-01 2023-02-01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245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1967.4U CN219245903U (zh) 2023-02-01 2023-02-01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1967.4U CN219245903U (zh) 2023-02-01 2023-02-01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5903U true CN219245903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09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1967.4U Active CN219245903U (zh) 2023-02-01 2023-02-01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5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77746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EP3893046B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4146349B2 (ja)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20120287355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8104910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286419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9016919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8121114B (zh) 具有二向色滤光器的显示装置
US8836894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P333078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20307523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50316704A1 (en) Light sourc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JPWO2011077866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1093136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9028128B2 (en) Side-edge backlight module
JP4622787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64627A (ja)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12165324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20257119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2016045362A (ja) 表示装置
CN219245903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71897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4415426B (zh) 一种Mini LED模组及其显示设备
EP3301356A1 (en) Quantum dot unit, quantum dot sheet ha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quantum dot unit or the quantum dot sheet
US20120262633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