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0926U - 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0926U
CN219240926U CN202223541261.3U CN202223541261U CN219240926U CN 219240926 U CN219240926 U CN 219240926U CN 202223541261 U CN202223541261 U CN 202223541261U CN 219240926 U CN219240926 U CN 219240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quake
column
resistant
seismic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12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鏞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gao Tiro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gao Tiro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gao Tiro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gao Tiro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12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0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0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0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涉及抗震结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及设于底板顶部的横梁,底板的顶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柱体开始有活动腔,活动腔的内腔中设有柱体贯穿支撑柱顶壁的活动柱,活动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抗震支架,支撑柱的顶部设有套设于活动柱柱体表面的第三抗震弹簧,支撑柱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抗震机构,支撑柱的前后两侧设有第二抗震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柱,并在支撑柱的左右两侧设置第一抗震机构,在支撑柱的前后两侧设置第二抗震机构,在当横梁遭遇较大的震动时,通过第一抗震弹簧与第二抗震弹簧的弹性形变,进而将横梁产生的震动力吸收抵消,极大的增强了抗震支架的抗震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抗震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抗震支架在一般是先固定在墙体,在对管道固定,当遭遇到本地区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抗震支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公开号为CN2179777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其包括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承托槽,所述承托槽顶部开口处转动安装有夹持环,所述夹持环一侧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座上表面一侧垂直固定安装有插套,所述插套内插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靠近夹持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框。其通过向右拉动限位杆,限位杆带动限位框向右对弹簧进行压缩,夹持环与承托槽闭合后,松开限位杆,弹簧恢复形变产生的反作用力带动夹持框向左移动,使夹持框上的限位块顶入夹持环上的限位槽内,对夹持环进行限位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代替螺栓的固定方式,后期更换管道时,方便拆卸,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但上述专利公开的抗震支架在抗震性能方面仍有一定的欠缺不足,其仅仅依靠缓冲垫以及一组弹簧进行抗震,导致抗震性能较差,当周围环境震动较为剧烈时,可能导致该抗震支架解体。
因此,现有的抗震支架抗震性能较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通过设置支撑柱,并在支撑柱的左右两侧设置第一抗震机构,在支撑柱的前后两侧设置第二抗震机构,在当横梁遭遇较大的震动时,通过第一抗震弹簧与第二抗震弹簧的弹性形变,进而将横梁产生的震动力吸收抵消,极大的增强了抗震支架的抗震性能,解决了现有的抗震支架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包括底板及设于底板顶部的横梁,所述底板的顶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柱体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腔中设有柱体贯穿所述支撑柱顶壁的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抗震支架,所述抗震支架用于支撑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有套设于所述活动柱柱体表面的第三抗震弹簧,所述支撑柱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抗震机构,所述支撑柱的前后两侧设有第二抗震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撑柱柱体左右两侧壁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腔中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活动腔的内腔中设有固定安装于所述活动柱柱体底端的限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的杆体表面活动套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壁与所述抗震支架的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的杆体表面套设有第二抗震弹簧,且所述第二抗震弹簧设于所述活动块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抗震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柱柱体前后两侧壁的支撑块。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的顶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为空心状,且所述固定套筒的内腔中设置有活塞柱。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柱的顶端杆体与所述抗震支架的底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柱的杆体表面套设有第一抗震弹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柱,并在支撑柱的左右两侧设置第一抗震机构,在支撑柱的前后两侧设置第二抗震机构,在当横梁遭遇较大的震动时,通过第一抗震弹簧与第二抗震弹簧的弹性形变,进而将横梁产生的震动力吸收抵消,极大的增强了抗震支架的抗震性能,解决了现有的抗震支架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视角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板;2、支撑柱;3、抗震支架;4、横梁;5、支撑块;6、固定套筒;7、活塞柱;8、第一抗震弹簧;9、安装槽;10、固定杆;11、第二抗震弹簧;12、活动块;13、支撑杆;14、活动柱;15、第三抗震弹簧;16、活动腔;17、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包括底板1及设于底板1顶部的横梁4,底板1的顶壁焊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部柱体开设有活动腔16,活动腔16的内腔中设有柱体贯穿支撑柱2顶壁的活动柱14,即活动柱14的柱体活动贯穿活动腔16的腔体顶壁,使得活动柱14具备上下活动的功能。活动柱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抗震支架3,抗震支架3用于支撑横梁4。支撑柱2的顶部设有套设于活动柱14柱体表面的第三抗震弹簧15,通过设置第三抗震弹簧15,提升了抗震支架3对横梁4起到的上下方向上的抗震性能。支撑柱2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抗震机构,支撑柱2的前后两侧设有第二抗震机构。
其中如图2、图3、图4所示,第一抗震机构包括开设于支撑柱2柱体左右两侧壁的安装槽9,安装槽9的槽腔中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杆体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安装于安装槽9的槽腔顶壁和底壁。活动腔16的内腔中设有固定安装于活动柱14柱体底端的限位板17,设置限位板17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活动柱14从活动腔16中脱离。固定杆10的杆体表面活动套设有活动块12,活动块12可沿着固定杆10的杆体表面进行上下移动,活动块12远离支撑柱2的一侧壁与抗震支架3的底壁之间焊接有支撑杆13,固定杆10的杆体表面套设有第二抗震弹簧11,且第二抗震弹簧11设于活动块12的底部。
其中如图2、图3、图4所示,第二抗震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支撑柱2柱体前后两侧壁的支撑块5,支撑块5的顶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套筒6,固定套筒6为空心状,且固定套筒6的内腔中设置有活塞柱7,活塞柱7的顶端杆体与抗震支架3的底壁固定连接,活塞柱7的杆体表面套设有第一抗震弹簧8。
工作原理:当横梁4因外界环境上下震动时,首先抗震支架3在上下移动过程中将带动活动柱14移动,活动柱14移动的过程中将使得抗震支架3挤压第三抗震弹簧15,使得第三抗震弹簧15产生弹性形变,进而对横梁4的震动力进行吸收抵消,与此同时,使得抗震支架3挤压活塞柱7,活塞柱7回缩至固定套筒6中时将挤压第一抗震弹簧8,使得第一抗震弹簧8产生弹性形变,且在支撑杆13的连接下,抗震支架3下移的过程中将带动活动块12沿着固定杆10的杆体向下移动,并使得活动块12挤压第二抗震弹簧11,使得第二抗震弹簧11产生弹性形变,通过第一抗震弹簧8与第二抗震弹簧11的弹性形变,进而将横梁4产生的震动力吸收抵消,极大的增强了抗震支架3的抗震性能,解决了现有的抗震支架3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包括底板(1)及设于底板(1)顶部的横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柱体开设有活动腔(16),所述活动腔(16)的内腔中设有柱体贯穿所述支撑柱(2)顶壁的活动柱(14),所述活动柱(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抗震支架(3),所述抗震支架(3)用于支撑所述横梁(4),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设有套设于所述活动柱(14)柱体表面的第三抗震弹簧(15),所述支撑柱(2)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抗震机构,所述支撑柱(2)的前后两侧设有第二抗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撑柱(2)柱体左右两侧壁的安装槽(9),所述安装槽(9)的槽腔中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0),所述活动腔(16)的内腔中设有固定安装于所述活动柱(14)柱体底端的限位板(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0)的杆体表面活动套设有活动块(12),所述活动块(12)的一侧壁与所述抗震支架(3)的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0)的杆体表面套设有第二抗震弹簧(11),且所述第二抗震弹簧(11)设于所述活动块(12)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震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柱(2)柱体前后两侧壁的支撑块(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5)的顶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套筒(6),所述固定套筒(6)为空心状,且所述固定套筒(6)的内腔中设置有活塞柱(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柱(7)的顶端杆体与所述抗震支架(3)的底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柱(7)的杆体表面套设有第一抗震弹簧(8)。
CN202223541261.3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 Active CN219240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1261.3U CN219240926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1261.3U CN219240926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0926U true CN219240926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7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1261.3U Active CN219240926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0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79185U (zh) 一种建筑电气设备用隔震安装装置
CN219240926U (zh) 一种建筑抗震支架的抗震结构
CN217125029U (zh) 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抗形变亲子自行车前叉
CN210380085U (zh) 一种电力系统用电缆抗震支架
CN217977941U (zh) 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用管道支撑装置
CN214787943U (zh) 降噪型液压泵
CN210165616U (zh) 一种具有防震固定底座的空气源热泵
CN213576544U (zh) 一种机电设备减震支架
CN212447214U (zh) 一种农机工程减震装置
CN209833881U (zh) 一种单避震自行车前叉
CN212225866U (zh) 一种机械设备减震底座
CN112523995A (zh) 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减震空气压缩机
CN213712445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抗震型固定装置
CN218031220U (zh) 单缸减震器压缩阀座
CN216515587U (zh) 一种液压振动锤的降噪护桩头桩帽
CN214062522U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支架用的减震支座
CN114526393B (zh) 一种抗震支架
CN215635392U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管道减震支撑装置
CN212200857U (zh)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CN220469201U (zh) 一种建筑工程幕墙安装用连接组件
CN216478661U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梯主机架
CN213394344U (zh) 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抗震支架
CN220993763U (zh) 一种用于立式加工中心的减震底座
CN218147759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桥梁伸缩缝
CN220285090U (zh) 一种外墙钢结构设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