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0733U - 垃圾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垃圾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0733U
CN219240733U CN202223546707.1U CN202223546707U CN219240733U CN 219240733 U CN219240733 U CN 219240733U CN 202223546707 U CN202223546707 U CN 202223546707U CN 219240733 U CN219240733 U CN 219240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zone
waste
assembly
garbag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67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贤臣
肖佑业
徐建飞
古珍芳
吴刚
梁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67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0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0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0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处理器,所述垃圾处理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粉碎腔,所述粉碎腔设有垃圾入口和排污口;粉碎件,所述粉碎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粉碎腔内;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粉碎件相连以驱动所述粉碎件转动;臭氧发生组件,所述臭氧发生组件用于向所述粉碎腔内排入臭氧;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垃圾入口和/或所述封堵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污口,所述垃圾处理器设有杀菌模式,在所述杀菌模式所述垃圾入口和/或所述排污口关闭,所述臭氧发生组件运行以向所述粉碎腔内通入臭氧。由此,通过向封闭的粉碎腔通入臭氧,可以有效实现杀菌除味,且可以防止臭氧逸散至粉碎腔外。

Description

垃圾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碎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处理器。
背景技术
食物垃圾粉碎机一般是通过将食物残余物粉碎至细小颗粒后,在水流的驱动下,排入家用排水系统。相关技术中,当产品长时间接触重油污食物、水果垃圾时,会出现油污、水果残渣附着在机器内部的情况,时间一长会滋生细菌,产生腐烂的异味,用户体验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垃圾处理器,杀菌除味效果好,且可以防止臭氧逸散至粉碎腔外,利于提高用户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粉碎腔,所述粉碎腔设有垃圾入口和排污口;粉碎件,所述粉碎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粉碎腔内;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粉碎件相连以驱动所述粉碎件转动;臭氧发生组件,所述臭氧发生组件用于向与所述粉碎腔内排入臭氧;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垃圾入口和/或所述封堵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污口,所述垃圾处理器设有杀菌模式,在所述杀菌模式所述垃圾入口和/或所述排污口关闭,所述臭氧发生组件运行以向所述粉碎腔内通入臭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通过将粉碎腔与臭氧发生组件连通,且设置在切换至杀菌模式时封堵组件可以关闭垃圾入口和排污口,使得臭氧发生组件可以朝封闭的粉碎腔内通入臭氧,以对粉碎腔进行杀菌除味,不同于向敞开的粉碎腔内直接通入臭氧,臭氧的利用率高,杀菌除味效果好,且可以防止臭氧逸散至粉碎腔外,提高了用户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所述臭氧发生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所述臭氧发生组件位于所述机壳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所述臭氧发生组件包括臭氧发生器和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通,且另一端用于贯穿所述机壳以与所述粉碎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所述排气管背离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一端的端壁与所述粉碎腔的内壁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所述垃圾处理器具有竖直中心面,所述粉碎件的旋转轴线位于所述竖直中心面,所述臭氧发生组件的臭氧出口和所述排污口位于竖直中心面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所述臭氧出口邻近所述垃圾入口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所述封堵组件包括第一封堵件和第二封堵件,所述第一封堵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垃圾入口,所述第二封堵件安装在所述排污口且构造为电控阀,所述电控阀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所述排污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所述第一封堵件与所述垃圾入口弹性止抵以关闭所述垃圾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所述第一封堵件设有朝上延伸的凸起以形成握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所述电控阀包括切换件和驱动所述切换件活动的驱动件,所述切换件用于在杀菌模式下与所述粉碎腔的内壁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安装于所述垃圾入口且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电连接,所述感应组件用于在所述封堵组件封闭所述垃圾入口时感应信号且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垃圾处理器100,
机壳1,粉碎腔11,垃圾入口111,排污口112,进水口113,
粉碎件2,驱动组件3,臭氧发生组件4,臭氧发生器41,排气管42,臭氧出口43,
第一封堵件5,封堵部51,握持部52,感应结构53,电控阀6,感应组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100。
举例而言,垃圾处理器100通常构造为家用食物垃圾处理器,其安装于水槽的下方,且垃圾处理器100的一端与水槽的排水口连通,垃圾处理器100的另一端与家用排水系统(即下水管路)连通,以便于水槽内的食物垃圾进入垃圾处理器100内,从而将食物垃圾(食物残余物)粉碎至细小颗粒后,在水流的驱动下,排入家用排水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垃圾处理器100的类型以及使用环境仅用于举例说明,并不代表对此的限定。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100,包括:机壳1、粉碎件2、驱动组件3、臭氧发生组件4和封堵组件,机壳1内设有粉碎腔11,粉碎腔11设有垃圾入口111和排污口112;粉碎件2可转动地设于粉碎腔11内;驱动组件3与粉碎件2相连以驱动粉碎件2转动;臭氧发生组件4用于向粉碎腔11内排入臭氧;封堵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垃圾入口111和/或封堵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污口112,垃圾处理器100设有杀菌模式,在杀菌模式垃圾入口111和/或排污口112关闭,臭氧发生组件4运行以向粉碎腔11内通入臭氧。
由此,通过臭氧发生组件4对封闭的粉碎腔11内通入臭氧,可以有效实现粉碎腔11杀菌除味,且可以防止臭氧逸散至粉碎腔11外,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参照图1所示,垃圾处理器100设有机壳1,机壳1内形成有粉碎腔11,且机壳1设有与粉碎腔11连通的垃圾入口111和排污口112,垃圾入口111与水槽的排水口连通,食物垃圾可以通过垃圾入口111流入粉碎腔11内,并可以通过排污口112排至家用排水系统内。粉碎件2可转动地安装在粉碎腔11内,驱动组件3用于伸至粉碎腔11内且与粉碎件2动力相连,使得驱动组件3可以驱动粉碎件2转动,这样,当食物垃圾进入粉碎腔11后,驱动组件3可以带动粉碎件2转动以将食物垃圾粉碎成微小颗粒。同时,机壳1还设有与粉碎腔11连通的进水口113,当食物垃圾粉碎完成后,自来水、净水器排出的废水等水流可以从进水口113流入粉碎腔11内,以将粉碎后的食物垃圾通过排污口112冲出粉碎腔11,使得粉碎后的食物垃圾排入家用排水系统内。
其中,垃圾处理器100还设有臭氧发生组件4,臭氧发生组件4用于与粉碎腔11连通,臭氧发生组件4可以选择性地向粉碎腔11内通入臭氧,臭氧可以对粉碎腔11进行杀菌除味。垃圾处理器100还设有封堵组件,封堵组件可以用于打开或关闭垃圾入口111,且封堵组件还可以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污口112。
需要说明的是,垃圾处理器100设有杀菌模式,当垃圾处理器100未处于杀菌模式时,封堵组件打开垃圾入口111和排污口112,食物垃圾可以通过垃圾入口111流入粉碎腔11内,并在粉碎腔11内进行粉碎,且在食物垃圾粉碎完成后,粉碎后的食物垃圾可以随水流通过排污口112流出粉碎腔11,此时,臭氧发生组件4处于关闭状态。而当垃圾处理器100切换至杀菌模式时,封堵组件可以关闭垃圾入口111和排污口112以将粉碎腔11封闭,此时,臭氧发生组件4处于工作状态,臭氧发生组件4可以朝粉碎腔11内通入臭氧,臭氧可以在粉碎腔11内对粉碎腔11进行杀菌除味,以消除垃圾处理器100的异味。当然,也可以只关闭垃圾入口111和排污口112中的任意一个;还可以通过封堵组件关闭垃圾入口111和排污口112中的一个,且通过其余部件关闭垃圾入口111和排污口112中的另一个,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粉碎腔11封闭后再通入臭氧,不同于向完全敞开的粉碎腔11内直接通入臭氧,臭氧的利用率高,杀菌除味效果好,且可以防止臭氧逸散至粉碎腔11外,利于提高用户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100,通过将粉碎腔11与臭氧发生组件4连通,且设置在切换至杀菌模式时封堵组件可以关闭垃圾入口111和排污口112,使得臭氧发生组件4可以朝封闭的粉碎腔11内通入臭氧,以对粉碎腔11进行杀菌除味,不同于向敞开的粉碎腔11内直接通入臭氧,臭氧的利用率高,杀菌除味效果好,且可以防止臭氧逸散至粉碎腔11外,提高了用户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臭氧发生组件4安装于机壳1。由此,可以提高垃圾处理器100的集成度,利于提高垃圾处理器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臭氧发生组件4位于机壳1的外侧。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臭氧发生组件4安装在机壳1的外侧,可以避免占用机壳1内部的空间,利于减小机壳1的整体尺寸,使得机壳1可以更好地适应安装空间(如下橱柜),以使垃圾处理器100便于安装,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臭氧发生组件4包括臭氧发生器41和排气管42,排气管42的一端与臭氧发生器41连通,且另一端用于贯穿机壳1以与粉碎腔11连通。
例如,参照图1所示,臭氧发生组件4包括臭氧发生器41和排气管42,臭氧发生器41用于产生臭氧,臭氧发生器41与排气管42的一端连通,臭氧发生器41产生的臭氧可以流入排气管42内,排气管42的另一端贯穿机壳1的侧壁且伸至粉碎腔11内,排气管42的另一端用于与粉碎腔11连通,流入排气管42内的臭氧可以沿排气管42流入粉碎腔11内,以使臭氧可以对粉碎腔11进行杀菌除味。这样,可以通过调节排气管42的长度,以调整臭氧发生器41和机壳1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可以将机壳1安装在下橱柜内且将臭氧发生器41安装在另一下橱柜内。由此,利于降低垃圾处理器100的安装难度。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臭氧发生器41具有单独的电源,也可以设置臭氧发生器41和垃圾处理处理器的其余部件共同一个电源,以满足不同工况,利于降低垃圾处理器100的安装难度。
在本实用性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排气管42背离臭氧发生器41的一端的端壁与粉碎腔11的内壁平齐。通过上述设置,在粉碎件2粉碎食物垃圾的过程中,可以避免食物垃圾与排气管42产生干涉,利于提高排气管42的安装稳定性,且可以有效避免粉碎后的食物垃圾残留在排气管42的外侧壁上,减少了粉碎腔11内的垃圾残留,利于降低粉碎腔11内的异味,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处理器100具有竖直中心面,粉碎件2的旋转轴线位于竖直中心面,臭氧发生组件4的臭氧出口43和排污口112位于竖直中心面的相对两侧。
例如,参照图1所示,可以在机壳1内设有竖直中心面,竖直中心面位于粉碎腔11的中心位置处且沿竖向延伸,粉碎件2的旋转轴线位于竖直中心面,使得粉碎件2的旋转轴线位于粉碎腔11的中部位置处,以使粉碎件2可以对整个粉碎腔11内的食物垃圾进行均匀粉碎。同时,可以设置臭氧发生组件4伸至粉碎腔11的部分形成有臭氧出口43,臭氧发生组件4可以通过臭氧出口43朝向粉碎腔11内通入臭氧,臭氧出口43和排污口112分别设于竖直中心面的相对两侧,使得家用排水系统和臭氧发生组件4可以分别位于机壳1的相对两侧。由此,实现了垃圾处理器100的合理布局,利于提高垃圾处理器100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臭氧出口43邻近垃圾入口111设置。例如,参照图1所示,垃圾入口111位于粉碎腔11的顶部,且粉碎件2位于粉碎腔11的底部,通过设置臭氧出口43邻近垃圾入口111,即设置垃圾入口111位于粉碎腔11的上部区域,使得臭氧出口43可以远离粉碎件2,以减小食物垃圾进入臭氧出口43的可能性。由此,利于减小臭氧出口43堵塞的可能性,提高了垃圾处理器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封堵组件包括第一封堵件5和第二封堵件,第一封堵件5可拆卸地安装于垃圾入口111,第二封堵件安装在排污口112且构造为电控阀6,电控阀6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排污口112。
例如,参照图1所示,封堵组件包括第一封堵件5和第二封堵件,第一封堵件5可以构造为水槽塞,第一封堵件5通过水槽的排水口可拆卸地安装于垃圾入口111,以用于选择性地封闭垃圾入口111。同时,可以将第二封堵件安装在排污口112处,且将第二封堵件构造为电控阀6,电控阀6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排污口112。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当垃圾处理器100未处于杀菌模式时,第一封堵件5拆离垃圾入口111以使垃圾入口111打开,电控阀6打开排污口112,食物垃圾可以通过垃圾入口111流入粉碎腔11内,并在粉碎腔11内进行粉碎,且在食物垃圾粉碎完成后,粉碎后的食物垃圾可以随水流通过排污口112流出粉碎腔11,此时,臭氧发生组件4处于关闭状态。而当垃圾处理器100切换至杀菌模式时,用户可以通过排水口将第一封堵件5塞入垃圾入口111,以将垃圾入口111关闭,且电控阀6可以将排污口112封闭,以实现粉碎腔11的封闭,此时,臭氧发生组件4处于工作状态,臭氧发生组件4可以朝粉碎腔11内通入臭氧,臭氧可以对粉碎腔11进行杀菌除味,以消除垃圾处理器100的异味。由此,使得封堵过程的结构简单可靠,利于提高垃圾处理器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封堵件5与垃圾入口111弹性止抵以关闭垃圾入口111。例如,参照图1所示,可以设置第一封堵件5形成有封堵部51,封堵部51的材料取为不易与臭氧反应的弹性材料,如氟橡胶等,封堵部51的尺寸稍大于垃圾入口111的直径,这样,当第一封堵件5从水槽的排水口安装至垃圾入口111后,第一封堵件5的封堵部51可以与垃圾入口111的内周壁弹性相抵以封闭垃圾入口111。由此,利于提高第一封堵件5的封堵效果,降低了臭氧泄露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封堵件5设有朝上延伸的凸起以形成握持部52。例如,参照图1所示,第一封堵件5形成有与封堵部51相连的握持部52,握持部52设于封堵部51的上侧且构造为朝上延伸的凸起,握持部52的尺寸小于封堵部51的尺寸,以便于用户握持,且当第一封堵件5安装至垃圾入口111后,握持部52可以与垃圾入口111的侧壁保持间隔,以避免握持部52粘上附着在垃圾入口111的内壁上的食物垃圾,减小了用户的不适感。由此,利于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阀6包括切换件和驱动切换件活动的驱动件,切换件用于在杀菌模式下与粉碎腔11的内壁接触。
例如,可以设置电控阀6包括切换件和驱动件,切换件用于安装在排污口112处,驱动件用于和切换件动力相连,使得驱动件可以驱动切换件活动,使得切换件可以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当垃圾处理器100处于杀菌模式时,切换件可以切换至关闭状态以与粉碎腔11的内壁接触,从而将粉碎腔11与家用排水系统隔开。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当垃圾处理器100未处于杀菌模式时,垃圾入口111打开,切换件与粉碎腔11的内壁间隔开以打开排污口112,食物垃圾可以通过垃圾入口111流入粉碎腔11内,并在粉碎腔11内进行粉碎,且在食物垃圾粉碎完成后,粉碎后的食物垃圾可以随水流通过排污口112流出粉碎腔11,此时,臭氧发生组件4处于关闭状态。而当垃圾处理器100切换至杀菌模式时,垃圾入口111关闭,切换件与粉碎腔11的内壁接触以实现粉碎腔11的封闭,此时,臭氧发生组件4处于工作状态,臭氧发生组件4可以朝粉碎腔11内通入臭氧,臭氧可以对粉碎腔11杀菌除味,以消除垃圾处理器100的异味。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电控阀6的工作过程稳定可靠,利于提高垃圾处理器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100,还包括感应组件7,感应组件7安装于垃圾入口111且与臭氧发生器41电连接,感应组件7用于在封堵组件封闭垃圾入口111时感应信号且控制臭氧发生器41工作。
例如,参照图1所示,垃圾处理器100还包括感应组件7,感应组件7安装于垃圾入口111,感应组件7用于与臭氧发生器41电连接,当封堵组件封闭垃圾入口111时,感应组件7可以感应信号,且可以根据所感应的信号控制臭氧发生器41开始工作。这样,可以保证臭氧发生器41在垃圾入口111封闭后开始工作,以避免臭氧通过垃圾入口111泄露至室内而对用户的身体造成损害。由此,利于提高垃圾处理器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可以将感应组件7安装在垃圾入口111对应封堵部51的位置处,且设置感应组件7具有测力传感器,这样,当封堵部51弹性抵压在垃圾入口111的内周壁上时,测力传感器可以受力以感应信号;或者,可以将感应组件7安装在垃圾入口111处,且设置第一封堵件5具有感应结构53,如可以设置感应结构53设为磁铁且设置感应组件7具有磁力检测传感器,以使感应组件7可以在封堵组件封闭垃圾入口111时与感应结构53产生感应以获取信号。
本实用新型所要强调的是,凡是能使封堵组件在关闭垃圾入口111后使感应组件7感应信号的手段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粉碎腔,所述粉碎腔设有垃圾入口和排污口;
粉碎件,所述粉碎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粉碎腔内;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粉碎件相连以驱动所述粉碎件转动;
臭氧发生组件,所述臭氧发生组件用于向所述粉碎腔内排入臭氧;
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垃圾入口和/或所述封堵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污口,所述垃圾处理器设有杀菌模式,在所述杀菌模式所述垃圾入口和/或所述排污口关闭,所述臭氧发生组件运行以向所述粉碎腔内通入臭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组件位于所述机壳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组件包括臭氧发生器和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通,且另一端用于贯穿所述机壳以与所述粉碎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背离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一端的端壁与所述粉碎腔的内壁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器具有竖直中心面,所述粉碎件的旋转轴线位于所述竖直中心面,所述臭氧发生组件的臭氧出口和所述排污口位于竖直中心面的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出口邻近所述垃圾入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包括第一封堵件和第二封堵件,所述第一封堵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垃圾入口,所述第二封堵件安装在所述排污口且构造为电控阀,所述电控阀用于选择性地封闭所述排污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件与所述垃圾入口弹性止抵以关闭所述垃圾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件设有朝上延伸的凸起以形成握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阀包括切换件和驱动所述切换件活动的驱动件,所述切换件用于在杀菌模式下与所述粉碎腔的内壁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安装于所述垃圾入口且与所述臭氧发生组件电连接,所述感应组件用于在所述封堵组件封闭所述垃圾入口时感应信号且控制所述臭氧发生组件工作。
CN202223546707.1U 2022-12-27 2022-12-27 垃圾处理器 Active CN219240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6707.1U CN219240733U (zh) 2022-12-27 2022-12-27 垃圾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6707.1U CN219240733U (zh) 2022-12-27 2022-12-27 垃圾处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0733U true CN219240733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09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6707.1U Active CN219240733U (zh) 2022-12-27 2022-12-27 垃圾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07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8993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장치
CN219240733U (zh) 垃圾处理器
CN103962205B (zh) 智能卫生巾处理机
CN218091106U (zh) 垃圾处理器和具有其的家用设备套装
CN214826134U (zh) 一种安全碎纸垃圾桶
KR20090011670U (ko) 싱크대용 음식물 쓰레기 분쇄장치
KR20080004830U (ko) 미생물을 이용한 음식물처리장치
CN211027484U (zh) 厨余垃圾的粉碎机构及具有该粉碎机构的粉碎装置
CN216787331U (zh) 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垃圾处理器
CN2825105Y (zh) 卫生垃圾处理器
CN206581350U (zh) 一种防堵塞的低速静音垃圾粉碎机
CN220385004U (zh) 一种洗碗机
JPH1143202A (ja) 生ゴミ粉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生ゴミ処理装置
JP3246437B2 (ja) 厨芥処理機
CN215053585U (zh) 一种进水溢流器及具有该进水溢流器的食物垃圾处理装置
CN219547932U (zh) 垃圾处理装置
CN215348521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JP3686052B2 (ja) 生ゴミ粉砕装置
KR102299783B1 (ko) 가정용 음식물 처리기
CN217299157U (zh) 带垃圾处理器的出水装置
CN214169291U (zh) 垃圾粉碎机
KR20140075206A (ko) 일체형 주방용 오물분쇄기
CN216130271U (zh) 一种无人值守的垃圾处理器
CN214363846U (zh) 一种杀菌厨余垃圾处理器
US20230064960A1 (en) Fauce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fauc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