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3464U - 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3464U
CN219233464U CN202320428760.7U CN202320428760U CN219233464U CN 219233464 U CN219233464 U CN 219233464U CN 202320428760 U CN202320428760 U CN 202320428760U CN 219233464 U CN219233464 U CN 219233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e suction
shaped sleeve
notch
su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287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一磊
郭俊伟
胡勇
武建栋
赵育龙
张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gao Gear Baotou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gao Gear Baotou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gao Gear Baotou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gao Gear Baotou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287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3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3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3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其包括集烟罩和至少一个负压抽吸装置,各个负压抽吸装置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淬火油槽的槽口的顶部;负压抽吸装置包括C型套管、隔板、固定件、进气管和出气管。优点:将负压抽吸装置设置在槽口的两侧,一方面可以利用负压抽吸装置将槽口排出的油烟抽吸到集烟罩中,经排烟口排到后续处理设备,防止油烟外溢污染环境,同时降低了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绕开槽口的正上方,给槽口上方流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淬火吊钩控制零件进出槽口,保证淬火操作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油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淬火是将含碳量一定的零件加热至高于奥氏体化温度的30-50℃的状态下(约800-900℃),放入水,矿物油,盐水和PAG淬火液等冷却介质中进行快速冷却的过程;目的是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等)。目前,常用的淬火介质以矿物油为主,零件高温入油后,会引起表面矿物油与氧气的快速燃烧,这个过程会持续到零件完全入油后;且由于零件是从油槽上方进入油槽,零件还需吊车吊入,所以淬火油槽淬火时必须为敞开状态,油槽上方不能有任何烟气收集装置及其余装置;因此,淬火油槽会产生大量的油烟,污染厂房环境,给公司造成了环保方面的压力,同时对正在作业的人员的呼吸道有一定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其包括集烟罩和至少一个负压抽吸装置,各个所述负压抽吸装置通过支架横向安装在淬火油槽的槽口的圆周方向顶部,且所述负压抽吸装置整体呈C型,各个所述负压抽吸装置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淬火油槽的槽口的顶部;所述负压抽吸装置包括C型套管、隔板、固定件、进气管和出气管,在所述C型套管的内圈开设有通槽,在所述C型套管的内部通过固定件固定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所述隔板,所述隔板的纵截面呈C型,且所述隔板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通槽反向设置;所述进气管的出口固定在所述C型套管一端的所述隔板的开口内,所述出气管的进口固定在所述C型套管的另一端;所述负压抽吸装置的出气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集烟罩内,在所述集烟罩上设置有排烟口。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通过若干所述固定件与所述C型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通槽和所述隔板的侧壁之间固定有若干所述固定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翼板,所述翼板沿所述C型套管的径向方向、向着出气管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的相对于所述隔板的一端切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的相对于所述C型套管的另一端切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负压抽吸装置设置在槽口的两侧,一方面可以利用负压抽吸装置将槽口排出的油烟抽吸到集烟罩中,经排烟口排到后续处理设备,防止油烟外溢污染环境,同时降低了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绕开槽口的正上方,给槽口上方流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淬火吊钩控制零件进出槽口,保证淬火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负压抽吸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负压抽吸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1-集烟罩,2-负压抽吸装置,21-C型套管、22-隔板,23-固定件,24-进气管,25-出气管,26-通槽,4-排烟口,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其包括集烟罩1和两个负压抽吸装置2,两个负压抽吸装置2通过支架3横向安装在淬火油槽的槽口的圆周方向顶部,且负压抽吸装置2整体呈C型,两个负压抽吸装置2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淬火油槽的槽口的顶部;集烟罩1可以与支架3固定,两个负压抽吸装置2的出气管25的出口设置在集烟罩1内,在集烟罩1上设置有排烟口4。将负压抽吸装置2设置在槽口的两侧,一方面可以利用负压抽吸装置2将槽口排出的油烟抽吸到集烟罩1中,经排烟口4排到后续处理设备;另一方面,绕开槽口的正上方,给槽口上方流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淬火吊钩控制零件进出槽口,保证淬火操作的便捷性。
负压抽吸装置2包括C型套管21、隔板22、固定件23、进气管24和出气管25,在C型套管21的内圈开设有通槽26,在C型套管21的内部通过固定件23固定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隔板22,隔板22的纵截面呈C型,且隔板22的开口方向与通槽26反向设置;隔板2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通过若干固定件23与C型套管21的内壁固定连接;进气管24的出口固定在C型套管21一端的隔板22的开口内,进气管24的相对于隔板22的一端切向设置。出气管25的进口固定在C型套管21的另一端;出气管25的相对于C型套管21的另一端切向设置。通过隔板22将C型套管21内部分为两个空腔,隔板22内侧与进气管24连通的一侧为流通腔体,隔板22外侧与通槽26之间为抽吸腔体;通过进气管24沿着切线方向向流通腔体内送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沿着流通腔体快速流动最终从出气管25流出,由于流通腔体内的气体流速快,流通腔体外侧的压强变小,迫使槽口内的油烟从通槽进入到抽吸腔体,油烟最终随着通入的压缩空气被快速的带出到集烟罩中,进而解决槽口油烟向外扩散的问题。固定件23为翼板,翼板沿C型套管21的径向方向、向着出气管25倾斜设置,翼板将隔板22固定在C型套管21内部的同时,可将吸入的油烟导入到流通腔体内,起到导向作用。
实施例2:其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和图5所示,在通槽26和隔板22的侧壁之间固定有若干固定件23;即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1中隔板22是通过上下设置的固定件23与C型套管21实现固定的,而实施例2中,隔板22是通过与通槽26之间设置固定件23来实现与C型套管21固定的。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固定件23与通槽26之间形成进风口,油烟经进风口到达隔板22外侧后,从隔板22上方和下方进入到C型套管21的内部。
传统的烟气收集设备大多是通过抽吸的方式形将烟气进行收集,而该种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抽吸的随着抽气泵与烟气源的距离增加而极速衰减,导致应用场景十分有限。而本申请所采用的方式是利用压缩气体的高速流动形成负压,将压缩气体源朝着C型套管21的切线方向注入,C型套管21对压缩气体形成一定的约束和导流作用,使气体在C型套管21所形成的半封闭腔内迅速、有序流动(双C型对扣式的特殊结构),在C型套管21内高速流动的压缩气体将对C型套管21内形成负压,该负压是持续和均匀的,此时便会将C型套管21周围烟气吸入至C型套管21内并随着C型套管21引导至集烟罩1内,该种结构能够确保整个C型套管21各个部位所产生的负压相同,克服了传统方式负压衰减的问题,烟气收集效果均衡且效果好。
负压抽吸装置整体由两段大小不同、弧度相同的C型管(C型套管21和隔板22)对扣形成,整体形成一个半封闭空腔结构,该种结构能够对沿切线方向注入的压缩气体形成一定的约束和气流导向作用,保证压缩气体能够沿负压抽吸装置2的空腔进行流动,从而在空腔内形成稳定的负压状态,使负压抽吸装置2外围的烟气能够持续不断的内吸入至负压抽吸装置2内并随着压缩气体流动,在此过程中,部分烟气会发生逃逸,此时,烟气经过呈鳞片形式排布的固定件23,会产生涡流并在此吸入至负压抽吸装置2空腔内,而且呈鳞片形式排布的固定件23会导致逃逸的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涡流,其能够进一步提升对周围烟气的抽吸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集烟罩和至少一个负压抽吸装置,各个所述负压抽吸装置通过支架横向安装在淬火油槽的槽口的圆周方向顶部,且所述负压抽吸装置整体呈C型,各个所述负压抽吸装置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淬火油槽的槽口的顶部;所述负压抽吸装置包括C型套管、隔板、固定件、进气管和出气管,在所述C型套管的内圈开设有通槽,在所述C型套管的内部通过固定件固定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所述隔板,所述隔板的纵截面呈C型,且所述隔板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通槽反向设置;所述进气管的出口固定在所述C型套管一端的所述隔板的开口内,所述出气管的进口固定在所述C型套管的另一端;所述负压抽吸装置的出气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集烟罩内,在所述集烟罩上设置有排烟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通过若干所述固定件与所述C型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槽和所述隔板的侧壁之间固定有若干所述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翼板,所述翼板沿所述C型套管的径向方向、向着出气管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相对于所述隔板的一端切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相对于所述C型套管的另一端切向设置。
CN202320428760.7U 2023-03-07 2023-03-07 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 Active CN219233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8760.7U CN219233464U (zh) 2023-03-07 2023-03-07 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8760.7U CN219233464U (zh) 2023-03-07 2023-03-07 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3464U true CN219233464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39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28760.7U Active CN219233464U (zh) 2023-03-07 2023-03-07 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3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311456A (en) Apparatus for incinerating a waste gas stream
CN219233464U (zh) 淬火油槽烟气收集装置
CN107441867A (zh) 一种工业废气可循环处理装置
CN201195084Y (zh) 废气净化装置
CN104296219B (zh) 一种具有整流功能的抽油烟机
CN107763639A (zh) 一种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
CN106016322B (zh) 烟气脱硫设备
CN206240312U (zh) 一种用于防止焊接毒气扩散的装置
CN209093083U (zh) 一种降膜反应器
CN116202330A (zh) 淬火油槽槽口灭火排烟装置
CN109184796B (zh) 一种正洞掌子面风管管口瓦斯涌出量检测瓦斯浓度的方法
CN210409859U (zh) 一种高温废气处理装置
CN210362928U (zh) 一种热转印排烟装置
CN109045974B (zh) 一种降膜反应器
CN204299826U (zh) 一种空压机的中间冷却器
CN214119322U (zh) 耐高温型烟气膨胀节
CN207227481U (zh) 退火炉排烟机构
CN207302754U (zh) 一种卧式环保漆包机
CN206973556U (zh) 超低氮燃气燃烧器
CN212870793U (zh) 一种利用烧结烟气对铸铁模进行预热的装置
CN211706346U (zh) 一种高炉熔渣粒化的节能消白设备
CN206192961U (zh) 一种脱硝催化剂性能测试装置
CN109652632B (zh) 一种热处理炉
CN218580015U (zh) 一种钢管无氧化正火用换热系统
CN214862482U (zh) 一种厨房油烟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